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1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1.1促进人类发展

生物技术在了解人体的基因密码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明,人们通过生物技术寻求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痊愈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面对疾病时,生物技术对疫苗、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作出的贡献,已经挽救或延长数百万人的生命,对治疗糖尿病能起关键作用的胰岛素已经能利用基因工程细菌进行廉价的大批量生产;现在生物技术又对癌症、糖尿病、癫痫、多发性硬化、心肺病、早老性痴呆、艾滋病等,进行关键性的研究。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在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1.2促进经济发展

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发展生物产业经济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普遍采用的战略措施。近些年来,生物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了人们的认可,目前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为了应用对金融危机,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

2生物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转基因食品

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通过生物技术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食品及生物在性质、消费品质等方面根据人们的需要目标转变。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欧洲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欧洲,利用生物技术把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的抗钻心虫基因植入玉米中去,然后通过生物基因改变就可培育出抗虫害的玉米。但是转基因食品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具有潜在危险。基因表达调控是人类对基因的活动实施,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基因,会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从人道主义上讲,利用生物技术把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会引起一些素食者、宗教团体、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反对。

2.2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生物技术应用中,由于胚盘干细胞的制备是离不开人类卵子、胚盘以及克隆技术的,这是有违人伦的,特别是卵子与胚盘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宗教界被视为是生命的起源,所以生物胚胎技术的应用在许多国家是被严格禁止的。

2.3克隆技术

通过克隆技术无性繁殖产生的生命体遭到很大的抵制,这是因为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给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道德认知的巨大的冲击,克隆技术如何实施将会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生物技术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3.1食用食品中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安全健康美味的绿色食品是受到人类青睐的,通过生物技术对食用食品配料进行加工,就能够作出安全健康又美味的食品。如现代食品中的实用色素、香兰素、胡萝卜素都是微生物色素,既安全又稳定,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技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还能够提高人类使用安全性。通过生物技术大规模的培养单细胞蛋白,可以提取大量蛋白质资源,不仅改善了食品的本质性能、强化营养含量,增加微生物或者矿物质含量还可以提高食品的风味,像增香剂在肉汁和饲料中的运用。另外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食用胶,在起到稳定定型作用的同时还能提升口感,增加韧性和嚼劲。

3.2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一直是一个水资源匿乏的国家,进行废水处理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好氧法、发酵法已经趋于成熟,现阶段正在发展生物技术净水,即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其中多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技术高,将应用中的专性菌如脱色菌、脱氮、脱磷菌假单胞菌等根据需要进行固定化后,那么将会造成菌体密度提高,提高正理效率,特别是对难降解有毒物质有明显优势,出水色度极低,处理后的水可回用。

3.3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越是了解人类的基因结构,越是发现了解的还不够多,还需要新型的药剂来攻克癌症等疑难杂症,以此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其中药品的研发中生物技术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生物芯片为中药新药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进行鉴定;可以搞清楚中药作用的分子机理,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然后进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利用定向生物转化技术可将天然药物中的高含量成分转化成微量高活性成分,因此大大提高微量成分的含量,使其达标准要求。

4结束语

第2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压技术;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

高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俗的叫法,是一种重要的使金属、石墨、陶瓷等物质成型的技术,它的全称是超高冷等静压,也可以称为冷等静压、高静压、超高压。在工业领域,高压加工技术的应用历史已经有很长久的时间了,并且发展的都比较好,高压在常温状态下,工作压力一般是一百到八百兆帕,水、矿物油或者是乳化水都可以是传递压力的介质。而生物高压加工技术就是,在温度低于一百摄氏度的状态下,此技术对生物材料施加流体冷等静压力,工作压力是一百到八百兆帕,促使生物材料从物理状态或者是化学状态上,发生变化,因而产生新产品的一种技术。它的用途很多,还可以和超声波等技术一起结合起来使用,从而使消灭微生物的活性[1]。

1国外对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食品的加工和储藏是其关键环节,也是食品工业发展行业面临的难点问题。一般都是用加热处理的办法进行存储,但是这个方法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因为在加热的同时,虽然消灭了细菌,但对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有所改变,也使营养成分失去很多,成分也被破坏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超高压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也逐渐开始进行应用[2]。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九年期间,国外的科学家相继报道了高压技术可以消灭细菌,可以用于牛奶的保存等消息,还发现了延长保存牛奶期限的方法,是应用四百五十兆帕的高压处理;在六百五十兆帕的高压作用下,还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活跃数量。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要想实现使水果和蔬菜保存五年左右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高压处理。后来,又有许多的科学报道对高压技术在各种蔬菜水果等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证实[3]。一九一四年,美国有一个物理学家通过试验观察蛋清在高压处理,会发生凝固的现象,因此得出了静水压状态下,蛋白质会变性和凝固的结论。一九,第五次国际食品工序学术会议在科隆召开,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教授,在会议上发表了《高压在食品加工存储中的应用、设想及发展趋势》的论文,在世界各国的学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促进了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生物高压加工技术的步伐。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果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美味食品,而果酱正是一种高压食品,由日本研制并上市,果酱的加工工艺突破了以往食品加工需要加热的工艺过程,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就可以制成,这对于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来说,是一个突破和飞跃,也迎来了高压食品时代的春天。紧接着,美国、法国以及我国等世界各国都在高压食品加工领域取得了新的成果[4]。

2我国对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投入大量的技术和精力,对高压食品加工技术在肉类、蛋类、乳内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进行大力研究。我国科学家对在食品中,超高压对酶类的影响,结果有两个方面的发现,一个发现是较低的压力可以激活一些酶,这主要是因为压力产生了凝聚的作用从而激活了酶,还有一个发现非常高的压力又可以使酶的活性消失。每种酶失去活力都有一个最低的压力值,当酶低于这个压力是就会保持活性,而当压力值超过时,当然有哥前提条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酶就是加快速度失去活性。但是酶的类型、酸碱度、温度等因素都对这个失去活性的压力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利用高压技术处理,对蛋黄酱动态粘性和弹性的影响也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利用超高压,可以让蛋黄酱的质地更加的细腻,口感更好。其原理是蛋黄酱在超高压的作用下,蛋白分子迅速散开,蛋白质的颗粒变小,其分子在压力的作用下伸展,使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更加的细致紧密。肉类食品,是当今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我国高压技术对肉类食品的研究和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高压处理技术对牛羊肉的形态、颜色、口味及分子结构的印象,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压处理技术,可以使牛羊肉的剪切力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使牛羊肉从口感上说变的更加细嫩,还可以使牛羊肉中的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速牛羊肉的排酸进度。同时,随着牛羊肉的颜色也使随着压力的增加和压力保持时间的延长,由鲜红色逐渐变成了淡粉色,牛羊肉的颜色变成白色,只需要在六百兆帕的压力条件、二十分钟的保压时间下就可以实现,而当压力在五百兆帕到七百兆帕时,牛羊肉的样品都会出现白色的斑点。牛羊肉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因为高压处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压力为七百兆帕,室内温度正常,保压时间二十分钟的条件下,牛肉的肌节收缩率大概约为百分之三十五,而羊肉的肌节收缩率为百分之二十二,而在显微镜下,压力越高,结构变化越大。高压技术对玉米淀粉糊化程度的影响也很大。在压力为七百兆帕,保压时间是两分钟的条件下,玉米淀粉进过高压处理后,糊化程度竟然高达百分之八十六点八。而在五分钟的保压时间里,玉米淀粉进过高压处理,其糊化程度就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这正好说明,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玉米淀粉在加热或者加压以后,在显微镜下,偏光十字都消失了,因此得出玉米淀粉的微晶结构在加压和加热后,发生同样的改变,并且淀粉分子结构都被破坏,发生了糊化,但,高压和加热不同的是,高压不会让玉米淀粉的颜色发生改变。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高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除了食品行业,在医药领域也有所研究,比如利用高压技术提取中药药剂中有效成分,并且有大量的试验研究现实,高压技术在病毒的灭活、疫苗的制取、生物制药等等方面都有这巨大的作用,可以说,高压加工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宾,贾士儒,钟成,刘杰.采用超高压技术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糖甙的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7,(10):1117-1120.

[2]王存林,张翠英,张瑛,王盛民.超高压技术在现代杀菌领域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05):1082-1084.

[3]于亚莉,张守勤,刘静波,高峰.高压技术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2016,(10):578-582.

第3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生科学素养 理念

1.科学素养的内涵。对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即便是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或不同的专家对科学素养的解释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国内现在多数人认可的解释是: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毕业生不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然而,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事件和观点时,他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去做出判断或决策。在这方面,科学素养可以增加人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2.生物课程中关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2.1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包括:

①好奇心。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小学生在上自然课时,对自然界中的形形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生物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

②诚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要求学生要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想像中应该是的东西,也不是学生认为老师想要的东西。

③合作。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的规模和范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开发一个项目,一个重大科学发明往往需要许多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主要是指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人类社会和其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2科学思维的方式。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科学的思维习惯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终生享用。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显得重要,有了这种思维品质,他们就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能作科学性的分析及批评,作出理性的决定。同时,在实践中当自己的意见与绝大多数同学不同时,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而不是人云亦云。

第4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优化教材课堂效率

伴随生物课标的出台,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十多年了。《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生由此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满足主体愿望;教师通过它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作为一名生物学科的一线教师,经历了人教版、苏教版教材的多次改革,我在思考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我想,只有活用我们的教材资源,让我的课堂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简单阐述。

一 、优化生物教材资源,体现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

布鲁姆说,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最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者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在生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是在学习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更是如此。生物课的价值也是如此。生物学科不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学好生物学不仅需要依托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同时也能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生物是一门综合了所有学科的学科。

例:苏教版八下“恐龙能不能复活”。通过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学生对转基因和克隆技术充满了兴趣。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这比较不仅可能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而且还可能小肠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如果应用在动物上,也可能用于拯救濒危动物。我请学生举例,马上就有学生提出“恐龙会不会通过克隆技术复活呢?”有关于恐龙,我们常州有恐龙园,还有各种各样的科幻片,例如《侏罗纪公园》系列,《博物馆奇妙夜》,《奥特曼》里各种各样的怪兽,学生很感兴趣。我因势利导:“恐龙对于大家来说,神秘而又陌生,它的英文名字叫做dinosaur,拉丁文的意思是‘恐怖的大蜥蜴’,如果你们想真正了解恐龙,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室,登入互联网,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来揭开恐龙之谜。”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整合后,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各学科的知识加强了横向联系。

新教材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的必要方法,在没有学习任何科学探究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盲目地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对我们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对今后的学习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上这个内容之前,我把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先上,或者保留“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实验部分,在学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后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充分考虑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又能在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时,更能对对照实验的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

二、优化生物教材资源,立足于现实的日常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日常生活,在学生的发展中丝毫不压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接触的日常生活世界出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把知识和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

例:苏教版七上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在讲述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时,书上提供的举例材料是反季节蔬菜。反季节蔬菜的栽培可能离学生比较远,学生的切身感受不深。反而现在因为环境污染等各种原因,城市里逐渐流行起“阳台蔬菜”来,淘宝上还有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卖,例如豆芽机等。经过我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家里都会在阳台上种植一些植物,比如辣椒、小青菜、豆芽、子角叶等。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课后去调查,在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等到我们上课的时候再来交流,同学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场所等原理,对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方法有了深刻的体会。例如栽种的时候要注意密度,是否能充分照射到阳光,怎样针对植物出现的问题来补充无机盐,怎样通过调控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等等。最后我建议大家回家后尝试着自己亲自来种一种蔬菜,等到收获的时候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三、优化生物教材资源,立足于时代的热点问题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科,特别是与当前的新闻时事相关的内容特别多,我将教材内容“由薄变厚”,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教学内容。同时,有些在课本中出现的例子可能不再新鲜,我们也可以将教材适当重组。

例:课本中在讲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对社会伦理问题的例子非常少,我们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黄金大米”的例子来让我们的孩子有更深切的体会。黄金大米,又名“金色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由美国先正达公司研发。其不同于正常大米的主要功能是能帮助人体增加维生素A吸收。因为色泽发黄,该大米品种被称为“黄金大米”。质疑者认为黄金大米可能会严重威胁到环境和粮食安全,它也并不能解决造成维生素A缺乏症的根本原因——贫困和缺乏多样化的饮食。可见这仍然是一种非常有争议性的东西。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2年8月30日向媒体表示,美国一科研机构了其对24名中国湖南省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结果。美机构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大米试验,对此,绿色和平组织表示强烈谴责。我问学生:对此,你怎么看呢?学生除了表示强烈的愤慨外,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只有我们都好好学习,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我们国家的人民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四、优化生物教材资源,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实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它的开发、建设和实施,有利于克服目前课程的弊端,有利于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生物教学的目的除了生物学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培养外,更应注重人的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从骨子里去塑造完善的人。

第5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能力提高

情景教学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已经被逐步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但情景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为教师开展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在此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更真实的情景

从本质上说,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某种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领悟和感受,在获得认知的同时获得珍贵的体验。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基础在于情景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恰好有力支撑了情景教学的开展。

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当代初中生生活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情景或形象。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也可以给学生展示酸奶发酵的过程。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以此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例如,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或者《人与自然》等节目。这类节目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更加生动地讲述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不但能够看到直观立体的图像,还能在更专业科学的讲述中进入更生动的情景中。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完善情景教学,并通过反思促进教学的进步。

第6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永年县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关于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关于动物部分

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路边中的作用,其知识结构简图如下: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强化了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而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难点。

(2)、关于细菌、真菌部分

其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两大部分。本单元的第四章标题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时,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

2、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三、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

(1)尝试教学法。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科学的方法流程。

(2)问题导向法。指导学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如何适应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基本问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自主测试、自主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教师点评,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学以致用。 (4)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可读性强。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把握和理解记忆。

(5)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辩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四、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第7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探究者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拘于表面形式。要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来生成问题,把探究过程变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在学习“呼吸运动和膜”的运动关系时,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制作呼吸运动的模型。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探究:(1)你所选的材料各代表人体内的什么结构?(2)当向下拉橡皮膜时,你会看到哪些现象?(3)当向上顶橡皮膜时,你又会看到哪些现象?(4)向上顶和向下拉橡皮膜分别代表什么动作?(5)通过以上探索,你得出什么结论?

再比如,学习“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家中洗衣服时将同样的脏衣服分成三份,分别用等量的加酶洗衣粉和等量的水,一份用冷水,一份用温水,一份用开水,请问哪种去污效果好?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探究的原动力。让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

生活中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问题,是探究内容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生物现象、规律,善于用生物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抽象出生物问题,再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加以解决,从而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生物,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学习《生物技术》时,选取“腐乳的制作”“果酒、果酱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地方生活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校本实验,如,“水果的腌制”“食用菌的培养”“果树嫁接”等生物技术,这样,能充分体现注重于现实生活联系的新课程理念,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生物无处不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

三、倡导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探究能力

合作与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并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与交流还能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思维,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在学习“输血与血型”时,在课前布置学生事先收集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的事迹和其他有关资料,在学生了解人体血量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所涉及的问题,让每组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逐步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感情,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的智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重视并做好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实验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是指人们在现象、结果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究,进而获得结论。在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8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过去,很多不孕的夫妇会想到利用生殖助孕技术来实现生育的梦想。现在在广州,越来越多的正常夫妇也想通过“冷冻胚胎”的技术,把他们未来的孩子贮存起来,以便以后再生孩子。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科龙晓林主任介绍说,有的夫妇目前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怀孕和抚养孩子,他们担心年龄大了会影响孩子的优生,看医院能不能把他们的和卵子冷冻“储存”起来,到想生孩子时再来提取。来咨询的人当中,最多的还是一些只有一个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是担心孩子发生意外,前来要求把夫妻双方的和卵子做成受精胚胎冷冻起来,有备无患。另外,也有一些人嫌现状不够好,想多赚点钱以后再生孩子。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的方丛博士说,将夫妇俩的受精卵冷冻起来,到认为合适的时候再孕育,这并非天方夜谭,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应用于临床。据她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为身体正常的人做过这方面的手术,只为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妇做,因为它本身还需要改进,而且冷冻胚胎技术费用高达1.5万元,而冷冻保管费用每天10余元。

女性比男性更难戒烟

年轻女性吸烟者日益增多,已引起医学保健专家的忧虑。最近,美国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女性吸烟不仅比男性吸烟更具有危险性,而且女性戒烟的成功率也低于男性。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女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几乎是男性的2倍,在那些同时还接受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因吸烟所致的心脏病和猝死危险性更加显著。有研究证明,女性吸烟者患上肺癌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吸烟会使乳腺癌的危险性也增加。同时,女性吸烟还是子宫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吸烟的妇女较难怀孕,并且还会提前1~2年进入更年期。此外,女性吸烟者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皮肤衰老。

补铁过多会伤“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体内“血液越多越好”,因而无论有无贫血,他们都一味跟着广告走,千方百计地摄取补血食品。据研究,铁一旦被机体吸收,除了部分随失血丢失外,少有其他排泄途径。体内多余的铁就贮存在蛋白质上,结合成铁蛋白。这种贮存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现在已经发现,铁摄取和贮备过多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铁贮存过多会促使体内不稳定的自由基破坏健康的机体组织而损害心脏。此外,血液中的铁蛋白与胆固醇相互作用能使心脏病恶化。研究表明,在所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中,高铁蛋白要比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危险。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滥用补血食品和补血药品。有专家还认为,35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对血中铁蛋白含量进行检测,若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应采取降低措施。

怀孕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

有关的研究文献表明,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是针对妇科肿瘤的。这一研究结论在临床上已被反复证实。许多妇产科大夫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未生育妇女的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的发生率亦高于生育过的妇女。在女性的一生中,尽管有10万个原始卵泡,但仅仅只400-500个卵子能够发育成熟并被排出,也就是说,一个妇女的排卵年限大约是30年,随着排卵的停止,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将步入老年时期。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的作用,孕产妇体内的卵巢暂停了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至6个月才恢复,由于卵巢推迟了一二十个卵子的排泌,结果是生育过的妇女可能被推迟了更年期的到来。因此,有的女性认为生育过的妇女更年期会早于未生育的妇女是不正确的。

“疫苗水果”有望两年后上市

一种抗乙肝基因西红柿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培育成功,虽然它不能治愈乙肝,但只要一年吃上几个,就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蔬菜水果通过“基因手术”真的能够成为“天然药物”吗?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专家唐克轩教授介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各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流程。如西红柿,研究人员首先将某种特定蛋白值入,经多代繁殖,使被转入的基因逐步稳定化,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西红柿品系。这些西红柿的家庭新成员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进行大规模的繁殖。预计到2004年年底,上海市民就可以在超市中见到这种“疫苗水果”了。

第9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范文

现阶段四川污水与固体废物的现状

四川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适合农业的发展,加之以当地人口数量的众多,更是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近些年伴随四川省的发展建设,生活污水废物的产生日渐增多,长此以往下去,逐渐增多的废物定会严重影响到四川人民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四川省近五年来的年平均污水排放量为5千万立方米左右,而相比于污水处理量的6百万来说,远远超过了省污水处理能力的极限。难以疏通的污水逐渐扩散开,流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质的污染,一旦渗透至地下水便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人们生活中的饮用水质量;污水的外溢也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化学元素与微生物,一旦污水循环进入城市,四川人民的生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固体废物,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生活中没有利用价值的固体物品。四川省近些年的城市快速化建设与相关工业的兴起成为城市中固体废料堆积的主要原因。工业发展中剩余的混凝土、破旧砖瓦、各种塑料制品等生活中各种固体原料的堆积,不仅阻碍了城市建设的美化作用,废物的低回收利用率也使得堆积起的固体废物难以找到合适的废物处理地点,大量的固体废物现在四川由于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已被集中安置到偏远地区,防止对于城市建设造成阻碍。

四川污水及固体废物处理的措施

(一)四川污水处理环节的问题

造成四川污水泛滥现象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伴随城市工业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产生的大量的污水,二是四川的地下排水管道铺设不合理或管道系统老化无法保证现代大流量污水的排放。

首先城市中污水的巨大排放量主要源于人们对于水资源不加以重视珍惜,生活中对于水资源肆无忌惮的挥霍浪费,造成大量可利用水经浪费直接变为污水;其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发展的带动,工业发展的进行也需要大量的水作为循环降温或原材料。双方面的大量水资源浪费使得四川的污水量与年俱增。又一大制造四川污水问题的因素在于四川前期水利建设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工程队没有针对发展至今的管道供水与排水量的关系进行预算,造成现代四川的排水管道网络的工作供不应求,根本无法满足城市的大规模数量水排放。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多数管道施工队在构建地下排水系统管道中时,对于管道设计没有经过缜密计算测量后精简建设,而是过于粗放的处理污水排放管道,工程的施工的拖沓使得四川污水排放管道建设工期冗长,并且长时间的工期没有换来优秀质量的排水系统。

对于污水的处理方面,现阶段四川的污水处理场能力有限,大量富含杂质的污水在未经种类的划分下进入污水处理厂,这大大提升了污水净化的难度,加之以四川污水量的巨大,更使得污水净化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污水处理环节中,净化技术的开展实施需要有前提使用条件,这种条件的创设是十分困难的,并且每项污水净化技术都有各自的薄弱环节,一旦污水处理超过净化能力范畴,污水净化就难以开展实现下去。

(二)四川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问题

固体废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工业生产遗留下的固体废物。

随着四川经济的日渐发展,生活中商品的多样化促使购物的迅速发展,相伴而来的,就是生活物品的革新更换与生活垃圾的产生;从工业角度来看,四川近些年的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的带动,而在工业带动经济走势上升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种类的固体废物,为工厂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

污水与固体废物的技术处理

针对于现阶段四川省的污水及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中的诸多不足,应通过合理的科学方式进行改革,摒除掉以往减免在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投入的思想,大力开展对于四川省的环境治理工作。

(一)污水处理技术的改革

对于污水的处理的技术要求,要以污水的明细分类作为基础,以种类的划分作为处理手段的前提,通常的方式是通过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使其依次从污水中进行分离,达到初步的过滤效果。接下来是利用液体中不同离子的化学特性对其进行分子层次的污水脱离,最后通过生物技术的引入将易溶于水的氮磷等化合物从水分子中剥离出来,最终实现污水水质的优化。经优化后的污水就能够实现植物浇灌,汽车清洗等各种日常生活中对于水的需求。污水过滤技术的改革是在污水处理技术上的一大重要突破,四川省的污水现状能够通过技术的改革或过滤技术的引进得到更好的缓解与改善。

(二)构建起大规模污水净化厂

四川省作为我国用水量一大省,年平均污水的排放量约占我国的污水总量的20%,在污水治理过程中,面对着如此巨大的污水排放量,扩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是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传统模式下的污水处理,仅做到了污水过滤的最初阶段,而后便用化学试剂次氯酸进行消毒,这种传统模式的污水清理仅做到了污水表层杂志的过滤,在水溶性杂志的去除上没有根本性进步。新式污水净化厂的建设不仅在污水净化深度上有了是实质性进步,在污水处理效率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三)四川省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改革

对于固体废物的处理,转移至边远地区进行就地掩埋只能解决表面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无法彻底清除固体废弃物对于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就当下四川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来讲,工业废弃物占了废弃物的较大比例,四川省对于工业废弃物的回收能够做到及时的处理,而对于回收后废弃物的利用却是缺少科学性。新废物处理概念中,提出对于工业废弃物的合理性利用以减少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例如:众多金属废料的回收能够直接运往金属冶炼公司进行直接回炉再生产,火力发电厂发电后剩余的煤炭废料,可以作为建筑工程中水泥的原料制作。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