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收入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改革
0 引言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是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是会计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活动.它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整理或汇总.把原始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形成供日常经济管理和决策使用的资源。因此.会计核算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 2001]会字第762号《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于2003- 01.01起正式施行。这对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实行统一和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全而、系统地反映对内、对外医疗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情况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兵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就会计核算管理方法实施模式、改革的意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几点思考作一阐述。
1 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实施模式
2002年底,我院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设立了财务会计核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设软件研究开发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物资管理4个小组.成功搭建了会计核算局域网平台。2003年初.财务科己完成了新旧会计账务的结转.药品科完成了“军字一号”新药品软件的升级切换.营房、器材等部门完成了库存物资账务清理和新建工作.制定了会计核算流程,并对科室核算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逐步形成了医院核算的一级核算模式即院级核算和科级核算。院级核算是指医院的大财务部分.由财务科负责.在经济管理科、医学工程器材科、药品科、营房科、军需科等相关科室配合下实施的.是建立在科级核算的基础之上的;科级核算是由经济管理科根据有关规定.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下对科室进行的全成本核算。实践证明.只有科级核算明细、清晰、准确.院级核算才能真实、科学、客观.这样就能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推行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意义
2.1 改革核算原则与工作方式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更加立足于原始数据的采集,采集数据更加严谨,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在核算原则上,改革了医院以往预算外经费的收付实现制的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原则。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全而性的原则,实行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合理划定医疗成本范围、实行资产计价核算等,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指标,规范和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医院会计核算将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管理模式。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从而确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益或己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相反,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己经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只有把会计记录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其核心是按照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同时严格核算的时间性,加强会计核算的明细性与准确性,从而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医院经济管理信、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有利于有关项日的论证和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拓。
2.2 加快医院信急化建设的进程军队会计核算管理是继“军字一号”工程后又一个新的医院管理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医院会计信急失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也为“军字一号”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信息化,支持,达到了资源信息化,共享,保证了会计信息化,的真实性、一致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医院领导决策层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
2.3 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过程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全军医院管理人员长期的奋斗日标。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二个一”(一个财务机构、一个银行帐户、一套会计账簿),实现了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结合;通过“二全一同”(全程、全员、全岗位,军地同等)核算模式,划定了医药成本核算范围,规范了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将医院管理由以往的定性和半定量管理推向定量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轨道。我院实行财务集中统管模式,坚持审核、会计、出纳分工管理和坚持经费开支报销逐级审批和复核制度,把财务人员纳入统一管理,集中办公。负责所有经费的划拨、收交、结算和报销,经费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真正做到“一个机构管财务,一个账户管资金,一个科日管核算”,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2.4 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要求日前,事业性医院、合资医院、独资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服务竞争,私人诊所、专科诊所、独立化验室等中一功能医疗服务提供者凭借其灵活、便利等优势,抢占医疗市场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医院如忽略医疗成本核算与管理,必将给医院建设带来致命的伤去;同时地方医院有政策活、则力强、发展规模大和速度快等特点,容易留住人才。我院采取把握自身优势,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医院原先的会计核算必须从核算原则上做出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
2.5 强化医院增收节支的意识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将进一步增强医院物资管理和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强化科学性和效益评价机制,严格流向管理,进一步减少跑、冒、滴、漏。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扩大对外医疗收容,多收快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完善岗位责任制,减少浪费,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落实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验收、登记制度,防止积压,堵塞漏洞,减少损失和浪费。
2.6 符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后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军队医疗改革将而临着新的形势,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而:一是实行分类保障,建立军人免费医疗、随军家属优惠医疗和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实行合理医疗,确定了合理诊疗、用药范围,规范就医程序;二是建立统筹与定额相结合的费用管理制度,实行干部单位门诊消费定额管理,建立院外大病区医疗统筹和优惠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实行持卡就医;五是对小、散、远单位门急诊实行社会化保障。因此,加强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完全符合医疗改革工作的需要。
3 推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3.1 低质耗材领用的问题过去是“以领定支”.现在是“以耗定支”。由于奖励机制上的原因.过去有些临床科室往往在效益好、患者多的时候.多领一些耗材.弥补用J几所谓的收容淡季.达到科室奖金淡季与叶季差不多。医技科室把这个口r上用的一些试剂.算到另一个口r上去开支。实行现行的核算办法以后.就从客观上解决了人为因素。它是以网上实际发生的消耗为准.消耗在患者身上的才算支出.才能计入本期的成本.使其无法调剂。这样.科室医疗成本核算就得考虑叶季的时候.如何多收快治.加快周转;淡季如何不淡.让患者源源不断地进来.否则.就影响指标完成.影响科室的奖金分配。
3.2 高质耗材领用的问题高质耗材的领用.过去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医院购买.科室到器材科领取.再为患者诊疗所用;第一种是因技术原因专科自行购买.器材科子以认可;第二种是科室购买.未经器材科认可;第四种是让患者自己购买.为患者使用。就医院高质耗材管理而言.后两种情况是“体外循环”.对于少数科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一部分是医保患者.用高质耗材必须经医院办理.否则医保部门不愿多付这方而费用.如违规就罚医院的款.而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承担此费用。另一部分是非医保患者.不经过医院器材科办理.是临床科室让患者自己去购买或为其代购买.这就存在着漏洞。现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对高质耗材的要求必须规范采购规范管理以防止发生问题。
3.3 科室收入计算方法的问题现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消耗的成本和收入均是按照实际发生和时间来结算的,网上自动生成,收多收少,当时生成,“日清月结”。患者出院均以当人消耗和收入累计结算。到川戊时,若当月的收容指标己完成,将患者拖到下个月初出院就没有意义。因为此时患者没有太多的治疗,仅付床位费而己,这就促使临床科室多收快治,设法创收增效。医院从调动科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从价值规律和经济的杠杆作用上来认识问题。
3.4 行政消耗开支的问题行政消耗开支范围种类繁多,涉及到全院机关、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等方方而而。直接成本的多与少,行政消耗开支的多与少,反映了这个中一位的技术水平,反映了员工的节支意识,反映了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如果在完成同样任务的前提下,或者在创造同样产品的前提下.行政开支过高.管理成本高.医院效益就差.可用的经费就少.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弱。就现在nu言.我院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的会计核算将医院的行政开支列得一清一楚.效益如何.哪些方而管理不到位.完全能够分析。同样.医院对科室的效益评价也是如此。因此全院均应紧缩行政开支。
4 推行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____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数字财政”建设,探索构建转型升级税收保障机制。1~10月,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8.41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5.68%,完成年度预算的87.7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24亿元,同比增长13.60%。地税组织各项收入32.1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0.91%,同口径增长2.64%,其他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13.29%。
(一)保持组织收入稳定增长,注重优质税源培育
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夯实分税种税源和营业税支柱税源管理基础,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大营业/,!/税支柱税源征管和挖潜。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每月税收预测机制,制定试行税务稽查数据分析管理办法。1~10月,全县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加6.5%,清欠历年欠缴资金2.2亿元。二是加强节流控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起草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季度“一对一”函告和预警机制,明确全县“三公”经费在20__年决算基础上统一压缩10%,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三项综合性开支标准。巩固“阳光采购”实效,节约资金达1584万元。三是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税收保障机制,构建以“双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和分类管理模式,自行开发数据交换分析软件,细化量化新增用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亩均地方贡献度及可税GDP等项目准入标准31项,将对招商选资提供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补缴2013年度之前土地使用税款527万元,通过清理相应增加土地计税面积106万平方米。
(二)力促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制定全县“营改增”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个转企、小升规”、“机器换人”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部门联审会审机制,完成493户企业1.08亿元补助。持续激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机制功效,累计办理贷款、转贷27.59亿元,受惠企业452家。二是提升县域经济品质。探索研究支持推进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融入上海、对接服务”等战略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省级创新型县、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等创建。三是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制订2013年落实示范点建设牵头任务配套计划,向上争取2013年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规模20__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保障民生事业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统筹水平
今年1~10月,全县民生支出17.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18%,同比增长26.35%,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近13个百分点。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继续提升。支持姚庄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西塘、天凝中心镇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整治等。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800万元,示范试点项目稳妥推进。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20__年丁联和凤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744万元、涉及面积2.2万亩),新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____县2013年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面积达1.8万亩、总投资2556万元),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5.73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发展稳固推进。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和高中段各项教育事业改革财政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全年安排政法经费2.45亿元。
(四)围绕数字财政建设中心,夯实财税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开展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财政监督长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全县158个项目绩效检查,涉及财政资金4.84亿元。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地方财政对外借款清理和财政存量资金摸底。加强全县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实行全口径债务月报。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扎实推进全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促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所有镇(街道)均已建立公共财政服务中心,“一个门进、一站式办理、一个平台操作”的模式初步建立,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乡镇财政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财政所(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4个镇(街道)财政所(局)被评为嘉兴市规范化财政所(局),乡镇财政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全省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成功实施,乡镇财政管理、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支付程序更加规范,获全省推广应用。三是夯实国资管理基础。核定四大集团公司业务招待费及工资总额,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新增7户县级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加强县级国有企业债务状况和融资能力监管。收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和经营性收入5520万元。
(五)巩固财税文化品牌创建,强化优质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品牌型财税文化。坚持“以文养人”,深化财税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单位规范化建设,创新与村、企业“三方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模式。二是扎实廉洁型队伍管理。制定基层满意站所(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规范,推进“阳光工程”和提速增效。编制《税友龙版》标准化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加强正风肃纪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先学、先走、先查、先改”活动。今年,被授予“浙江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称号。三是加强知识型干部培养。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并在全市《小企业会计准则》抽考和财税青年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执业资格和专业职称考试,优化队伍知识结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县局将紧紧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密切关注下阶段全国财税体制、政策改革动向和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健全组织收入保障机制,深化自身管理体制改革。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我县财政总收入57.75亿元,增幅5.30%,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40亿元,增幅5.00%。为全力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明年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8%。
(一)在加强组织收入方面保持压力。挖掘金融业、建筑业、邮电通信等新增税源。创建符合县域发展实际和经济特色的税源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企业分级管理标准设定、配套措施细化和差别化财政税收等政策制定。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分类统计机制。确保全县2014年“三公”经[文秘站:]费实行零增长。制定政府采购分散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单一来源政府采购方式操作流程等。对部分实际投资额超500万元项目,尝试委托专门机构先行审核,并开展全额财政拨款新建项目国库集中支付试点。
(二)在服务经济转型方面持续给力。按照示范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引导和倒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计算企业单位占地税收产出,建立以“亩产税收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照亩产税收贡献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类分档差别化减免政策,加大对亩产税收贡献大、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重新梳理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涵养优质税源,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积极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推进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政策等有机融合,特别是破解股权质押、排污权抵押、保易贷、金融仓储及网络融资等融资难题。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机器换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财政扶持政策。
(三)在促进民生事业方面挖掘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统筹财力,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增长达到法定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源。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新要求,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继续推进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试点和“强村计 划”工作,保障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支持全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31066行动计划和省治太工程王凝圩区建设。制定职业教育、县级科技项目和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全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探索社保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和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财政补助办法,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并轨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一、找准医院功能定位,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找准功能定位。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看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生资源匮乏。新医改意见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公立医院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学科建设及解决疑难重症的轨道上来。突出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建立“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发展趋势。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医改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及由此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收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决。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二个渠道。因此,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必须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上下工夫,注重加强对急危重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及特色、重点、新兴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医疗技术成果,寻找空白点,增加新亮点,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院,以吸引更多的重病、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进而增加医院的的医疗业务收入。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医改方案中规定公共卫生机构和大型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大型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是医院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医院的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医院活动的详细安排。医院的整体预算是基于基期的固定或弹性预算,在业务单元几个部门或科室预算的基础上,按照财务年度组织预算的汇总审核,并拟定整体预算规划。医院预算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分析。一般而言预算的编制是由以财务科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采取“二下二上”的工作模式进行预算的具体制作。而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强有力的预算执行是保证预算管理流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要按照内控制度中预算授权机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能,使各岗位在预算管理中各事其责,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财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经营信息和动态的管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年终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综合考评分析,确定考评机制,并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控制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改后在医院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医院的费用支出,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科室成本核算的是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成本直接或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全部计入到科室成本中,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控制科室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筹资管理
医院的筹资是指医院向外部单位、个人或在医院内部筹措和集中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它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渠道,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医院的筹资渠道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的成本不同,这就要求医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权衡资金的性质、数量、成本和风险,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金,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防范医院财务危机,提高筹资的使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90-01
在发达国家,社区医院往往是居民就医的首选,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医疗发展显得十分滞后。
1 社区医院实施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具体办法
“收支两条线”有两种模式:一是全额的,二是差额的。“全额收支两条线”是指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全部上缴政府,其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拨;“差额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核定收支、以收定支、超收上缴以及差额补助的财务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实行“全额收支两条线”。
1.1 实施社区医院“收支两条线”改革的目标设定 在社区医院进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和补偿机制,探索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1.2 操作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等文件,可将社区医院进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要点设定如下:(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的非税收入,一律全额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资金统筹,综合预算;优化结构,发挥效能;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原则。(2)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核算,减少浪费,杜绝多收、少收、不收,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中心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开设一个基本账户,未经批准自行开设的银行账户一律予以取消。(3)中心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收支预算应真实反映全部收支状况。(4)中心取得的业务收入及其他收入,涉税(费)收入按规定扣除相关税费后,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包括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维持中心正常运行的各项经费,由财政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拨付。(5)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按当地事业单位的标准合理确定中心的经费项目和标准,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得到必要的物质保障。(6)中心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在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将年度收支预算和编制说明报送主管卫生部门,主管卫生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财政部门。(7)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合理核定中心的预算,按法定程序上报批准后下达。(8)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的,应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预算调整的申报及审批手续,按照年度预算的报批程序办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9)卫生、财政部门应建立与中心预算管理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中心的工作绩效,核定其运行成本及可分配奖金总量。
1.3 中心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结构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按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标准取得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银行利息收入等)。中心根据区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标准及具体情况执行。
2 可行性分析
2.1 优势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转换运行机制的核心措施之一,这一措施在各地进行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 劣势 第一,应注意收入的规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卫生服务的医药收入将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第二,应注意支出的合理核定。第三,认同与支持程度的问题。收支分离直接关系到了既得利益群体问题,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遭到部分既得利益医疗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抵触和反对。第四,产生新的低效率问题。实行收支两条线,切断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诊疗行为之间的联系之后,首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医疗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低效率问题,由于缺乏内在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动力,出现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低下、运作不畅,推诿病人,服务态度不佳以及浪费等现象,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外部评价压力也随之增加。
深化医改 文件规范村卫生室
一直以来,村卫生室在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夯实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
重庆农村多、山区多,农村卫生底子薄。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底层,存在着基础设施较差、服务能力较弱、补助机制未建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自2011年,随着医改深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乡村医生以药品为利润的主要收入格局被打破。这几乎切断了乡村医生85%的收入来源,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行遇到困难。如何体现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村级卫生组织的正常运行,成为重庆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办法》出炉。作为全国首个规范村卫生室的文件,《办法》首先明确了村卫生室的性质,属民办公助,承担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提供优质医疗 定期免费培训乡村医生
截至2011年底,重庆农村户籍人口2380万人,常住人口1380万人,有村卫生室10754所,乡村医生26599人。从数据来看,重庆的农村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1.2名乡村医生,但乡村医生的分配并不均匀,发展较好的地方千人中有多个乡村医生,贫穷山区千人中还不到一名。另外,乡村医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专以上学历较少,中专学历占75%左右。
因此,《办法》对乡村医生的配备进行了规范,要求农村户籍人口每千人配备不低于1名的乡村医生。另外,还将对乡村医生定期实施免费在岗培训。
保障乡村医生收入 政府每年投入5.5亿元补助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XX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盛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全市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3%,同比增加8.43亿元,增长22.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9%,同比增加13.5亿元,增长18.1%。
一般预算收支平衡的结果是:全市财政总收入10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54.6亿元,上年结转6.1亿元,调入资金0.3亿元。全市财政总支出95.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8.1亿元,上解支出7.2亿元。需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专项支出10.9亿元。收支相抵实现了当年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市本级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4%,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14.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0.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1.9%,同比增加3.97亿元,增长10.8%。
一般预算收支平衡的结果是:市本级财政总收入52.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1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7.1亿元,上年结转4亿元,调入资金0.2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43.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0.9亿元,上解支出2.5亿元。需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专项支出9亿元。收支相抵实现了当年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收入,超额完成收入任务
一是加强收入分析,强化入库调度。全面关注收入情况,逐月分析主要税种变化情况,深入开展重点税源情况调研,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有针对性地督促做好收入调度工作。同时关注县区财政收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县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开展了市、县区两级税收混库情况专项检查,通过对全部税票逐笔核查,清理收入混库问题,维护税收秩序。
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准确掌握非税收入项目变化动态;进一步提高票据管理水平,达到以票管费、以票控费的目的;加强了非税收入入库进度分析,突出对各类附加、基金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重点项目收缴情况进行跟踪。强化国有资本收益管理,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责任奖罚机制和催缴入库等工作,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6亿元。关注土地出让金收入,推进加强土地出让金成本审核,实现土地出让金净收入2.23亿元。2008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5.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7.7%,同比增长29.4%。其中市本级财政非税收入完成7.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7.6%,同比增长7.5%。
三是积极做好全市经济秩序综合整治工作。起草了全市综合整治方案,制定了税费征管专项整治检查方案,做好税费征管专项整治检查小组各项综合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税费征管专项整治检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四是着力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将向上争取资金列入全局目标管理考核,分解到各有关处室;包装项目、反映困难、沟通情况,及时抓住时机,跑部进省,确保向上争取资金工作落实到位。制定了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奖励办法,明确目标责任,严格督促考核,全年共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取得了向上争取资金工作的可喜成效,特别是诸多项目如国有困难企业医保补贴等达到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位,有效地缓解了财力和资金不足的困难。
(二)科学理财,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2008年4月1日起,将我市城镇居民的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20元,妥善解决了16万低保对象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困难;从2008年1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按不同档次分别提高了标准,使失业人员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从2008年8月1日起,按照新标准,提高了各项工伤待遇,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筹集30亿元资金,确保了26.7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足额兑现了人均新增100元养老金。
二是支持就业再就业。全年财政共筹集各项再就业资金3亿元,重点解决4050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就业及建立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是支持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市财政筹措资金1533.2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使参合农民人均医疗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90元。市财政还安排资金1100万元,用于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争取和拆借国家和省资金7.5亿元,解决拖欠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问题。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完成国家下达的三次种粮农民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为全市21万农户发放种粮补贴资金10544万元;积极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在4天时间内将石油价格补贴7328万元全部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
五是支持公安“三基”建设、奥运安保和维稳工作。市财政当年新增资金4086万元,用于公安“三基”建设、奥运安保和维稳专项支出;追加安排司法救助资金380万元,保证了涉法涉诉案件的解决,促进了平安*建设。
六是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全年市本级财政共返还土地出让金和契税11749万元,用于企业改制和偿还职工内欠及社会保险费。
七是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和科学调度资金,确保了一次性偿还棚改借款8亿元的紧急需要。
(三)着力创新,财政改革和管理迈出新步伐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制定了部门预算编管理工作规程和考核评比办法,制定了09年项目库滚动方案,首次实现了项目库滚动管理。
二是推行了公务卡试点工作。一年来共为39家试点单位办理公务卡378张,总信用额度1135万元,公务卡消费共270万元,还款率100%。放大了财政资金,解决了预算单位短缺备付金问题。
三是实施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出差机票、火车票和住宿费政府定点采购,实现市直机关人员移动电话统一联网免费通话,有效地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四是推进县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指导、帮助和督促各县财政部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为09年上线运行做好全面准备。制发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协调机构,建立了协调例会制度,对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各县区管理系统机房和网络设施建设进行指导验收。11月底,三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已经开始试运行。
五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决算编制、公用经费支出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财务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六是推进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发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整工作的通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流程和*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工作程序等文件,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流程,规范了操作程序。
七是支农资金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建立了支农资金整合组织机构,制定了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对整合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并督促检查各项整合工作的落实,推广宣传整合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资金整合工作取得实效,全市共整合资金3亿元。
八是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新成效。制定了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相关限额标准,完善了货物和服务采购单项管理办法,实现采购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全面、完整的实施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地区全年累计政府采购额比上年增加24438万元,同比增长43%。
九是资产债务管理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资产配置标准,建立了出租资产事前审批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事前评估制度以及出租合同备案制度,资产处置和使用行为得到全面规范。认真做好债务偿还工作,全面完成偿债任务。
(四)服务大局,财政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在做好《纳税入库级次证》的核发和年检工作的同时,对市本级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特别是对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金融保险、通讯”类企业进行了逐户审核,修订印制了《*市市本级纳税企业名单》,为税务机关和相关单位以及各县区掌握本级企业情况,从源头上防止拉抢市本级税款以及县区之间相互拉抢税款提供了依据。确保新办或变更的企业按规定的入库地点、入库级次缴纳税款。
二是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偿债责任,强化用款使用监管,建立政府举借债务良性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是继续开展绩效评价,对2007年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特困群体医疗救助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考评,健全和完善追踪问效机制。
四是深化支付审核。针对支付审核中不合规票据名目多、数量金额增大、方式多样现象,使用“倒查”法追溯不规范票据的源头,及时纠正了预算单位使用一般收款收据及发票内容的缺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规范票据使用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
五是开展了财务收支检查,规范了收支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六是加大对财政挂账的清理力度,共清理各种挂账1.6亿元。
第一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暂行规定》、《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
第四条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第三章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
第六条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
(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
(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第四章管理措施
第七条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控情况。
第八条将全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
第九条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
第十条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
第十一条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年度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第五章奖惩
第十二条奖惩规定
(一)以年度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年度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年度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0%,按年人均奖金的0.00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0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0%,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0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0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年度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年度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年度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年度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0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年度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00%—00%处罚责任医师。
会议指出,2009年8月份以来,全国已有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明显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但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较大收支缺口。因此,必须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会议确定:(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通过政府补助和服务收费补偿。(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三)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2010年1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会议指出,《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施行以来,对于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修改后的条例草案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完善了有关制度。(一)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二)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三)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四)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五)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