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葱栽培技术及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S633.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41-01
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的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还含有硫化丙烯,具辛香风味,有杀菌、预防风湿及防治心血管病等药效,颇受国际市场欢迎。
1播前准备
选用地势平坦、地力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层厚的地块,茬口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的地块[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残株,施入腐熟的有机肥75 t/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180 kg/hm2,浅耕25 cm左右,耕后细耙,整平做畦。根据水源条件和地形确定育苗畦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为畦宽80 cm,长10 m,高10 cm。选择良种,适于北方地区栽培的品种有章丘大葱、鸡腿葱、羊角葱、明水大葱等。播前做葱种发芽试验,合格种子发芽势(5 d)≥50%、发芽率(12 d)≥85%。将当年采收的新种子放入清水中,搅动10 min,待水静止后,捞出浮在上面的秕种子和杂质,用55 ℃的温水浸种10 min,边烫边搅拌,捞出后用20~30 ℃的温水浸种4 h,然后搓洗干净种子表皮上的粘液,捞出用纱布包好,放在16~20 ℃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2次。当6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培育壮苗
大葱是食用叶和葱白(假茎)的蔬菜,大小均可食用,因而全年均可播种。除冬季保护地播种成本稍高较少采用外,其他时间均可正常播种出苗。以冬贮大葱为目的必须秋播。北方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在16~17 ℃时为最适宜播期,这样易培育壮苗。秋播过早则易先期抽薹,而过晚则苗小、苗弱,越冬易冻死。以春季卖羊角大葱或春小葱为目的的,播种适宜期较长,在5―9月根据地茬口安排播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7―8月多雨季节防止播种后被雨拍和涝灾。播种前,将播种床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催芽的种子拌3~5倍的细沙,均匀撒播在畦面上,覆盖0.5 cm厚的过筛细土。播后2~3 d畦面较干时轻耢1遍,以利于出苗。用种量30 kg/hm2。秋播葱苗播种出苗至冬前停止生长,生长期约60 d,天气渐冷,畦面蒸发量小,播种后维持苗床土壤湿润,防止土壤板结。幼苗伸腰时浇1次水。越冬前结合浇防冻水,追施尿素150~225 kg/hm2 [2]。翌年开春,天气渐暖,葱苗明显返青时,结合化除拔除杂草,适当晚浇返青水,但不宜过早,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降低地温。以后随气温升高,结合浇水追肥2~3次,并做好间苗、除草工作,分别在苗高4~6 cm和8~10 cm时间除病苗、弱苗。间苗后应当控制浇水,防止秧苗倒伏。定植前10 d停止浇水。
3定植
选用地势平坦、地力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层厚的地块,茬口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的地块。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残株,施入腐熟的有机肥75 t/hm2、磷酸二铵30~45 kg/hm2,结合整地翻于垄底后合垄。以冬贮大葱为目的定植沟距为60~70 cm,沟深20~25 cm,沟宽25 cm。起苗前,苗畦如过干则应先浇小水,等干湿度适宜时再起苗。起苗时应尽量减少伤残,多留须根。剔除病虫危害严重、伤残以及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状的苗,并根据苗的大小分出一、二、三级苗和等外苗,葱苗最好随起、随选、随栽[3],葱苗不可放置过久。同一级别的葱苗要插在同一地块上。将葱根在辛硫磷1 000倍液中醮一下再栽植。冬贮大葱一般在北方地区于6月上旬定植。栽入大田至少要有120~130 d的生长期,才能满足高产优质的需要,早移栽增产显著。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方式、葱苗大小、栽植早晚、地力情况等来确定。一般冬贮大葱密度为株距5~6 cm,定植28万~35万株/hm2,用葱苗3 500~4 000 kg/hm2。如土壤干旱,可先给耕作好的葱沟放水待水渗下后栽葱,在沟中按标准株距逐棵栽下,叶面应与沟向平行。栽植要上齐下不齐,定植深度以不埋没心叶为宜。
4大田管理
葱苗定植后,原有的须根很快腐朽,4~5 d后开始萌发新根,15 d后如土壤干旱要适当浇水,以促新根发育。但遇涝则要及时排水。定植后中耕除草2次,促进根系发育。缓苗后,新叶开始缓慢生长,7月因温度过高,大葱生长较慢,主要管理措施是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进入8月,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葱白开始加大生长,此时需要开始追肥。即立秋后,结合浇水追第1次肥,施磷酸二铵150~225 kg/hm2。8月下旬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气温在20~25 ℃时进入管状叶盛期,要追速效氨、钾肥,施尿素225 kg/hm2、钾肥50 kg/hm2,施后结合深锄,破垄填平葱沟,随即浇水[4]。立秋至白露浇水要轻,早晚浇。白露至秋分分别追2次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施磷酸二铵225 kg/hm2,追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7 d停止浇水。一般秋凉以后,每15 d培土1次,共培土3~4次。培土应在露水干后进行,每次培土不可埋没心叶,以不超过叶身和叶鞘交界为宜。
5病虫害防治
紫斑病防治上,施足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洁田园,实行轮作;用65%代森锌600~800倍液喷雾。病毒病防治上,注意尽量减少葱苗损伤,减少摩擦传毒的途径;实行2~3年轮作倒茬,发现病株及时清除[5-6]。霜霉病用8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潜叶蝇,用40%乐果乳剂500 g/hm2+煤油1 kg/hm2,对水100~250倍喷雾。防治根蛆,用300~400倍硫酸亚铁3.0~4.5 kg/hm2灌根。
6收获
进入10月上旬,气温下降至8~12 ℃时,植株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产品基本成熟,在心叶停止生长、土壤上冻前10~15 d收获大葱。
7参考文献
[1] 宋舒祺.甘谷县山地大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10):34-36.
[2] 石芹荣.大葱生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6(11):11.
[3] 耿晓文.大葱无公害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7(2):25.
[4] 张娟丽,郭艳红,索文敏.章丘大葱无公害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7(4):10-11.
摘要弯葱是大葱的一种,是云南省的一种特色蔬菜,云南各地均有大面积栽培。介绍了弯葱栽培节令、播种育苗、分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以为云南弯葱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弯葱;标准化;栽培技术;云南
弯葱是大葱的一种,因横排竖培,葱白弯曲较长而得名,是云南省的一种特色蔬菜。以肥大洁白的假茎(即葱白)和嫩叶为食,可凉拌生吃,也可用于炒肉煮菜,风味独特,食疗俱佳。弯葱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在云南全省均有大面积栽培,其中,以曲靖市的娜姑弯葱和昆明市的安宁弯葱最为有名。
1栽培节令
弯葱一般为春(3~5月)、秋(9~11月)2季播种,以实现周年供应。
2播种育苗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且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的微酸性砂壤土[1],精细整地,做到畦平、土细、肥足。1m2苗床用当年新种子5~6g,加5~10倍细土和匀后撒播。盖0.5~1.0cm厚的过筛细粪土,浇透出苗水,再加盖松毛或稻草,至出苗时撤除。
出苗后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幼苗3cm时,用腐熟人粪尿15~20倍液追肥1次,并精心除草。幼苗6cm时,用0.3% N、P、K三元复合肥溶液或腐熟稀人粪尿进行第2次追肥。
3分苗定植
春播弯葱于当年6~7月进行分苗,秋播于翌年3~4月分苗。将幼苗拔起,分为大、中、小3级,采用株距3~5cm、行距10~15cm分级开沟定苗,浇足定根水。葱苗长到30cm左右时,再起苗,按株距3~5cm、行距30~35cm定植。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符合GB18407.1-2001标准的微酸性或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深耕细耙,施入腐熟有机肥45~60t/hm2。开宽15~20cm、深10~15cm的平底沟,按预定的株距将假茎部分平放在沟底,叶尖斜靠在沟壁上,排好一沟再取下沟土进行覆盖,以不埋没心叶为宜[2]。
4田间管理
4.1水肥管理
天旱时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涝,避免烂根死苗。9月以后茎叶生长旺盛期,追施尿素150~225kg/hm2,N、P、K三元复合肥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施后灌水、培土。以后根据葱苗长势再追肥1~2次,每次追施N、P、K三元复合肥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
整个生育期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纯N施用量不得超过225kg/hm2),严禁施用硝态氮肥及以硝态氮为原料的复(混)肥、垃圾、未经腐熟的农家肥、高生物富集性的肥料[3]。采收前1个月内禁施任何肥料,严禁用受污染的水流浇灌葱地。
4.2中耕培土
弯葱缓苗后,结合中耕进行小培土,葱白形成初期、中期结合追肥、灌水各进行1次中培土,葱白形成后期进行1次高培土。每次培土厚度均以培至最上叶片的出叶口处为宜,不可埋没心叶。高温高湿季节不宜培土,以免引起根茎腐烂。
4.3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各类药轮换使用[4]。采收前20d内严禁施用任何农药,确保产品达到GB18406.1-2001标准。
(1)葱紫斑病。初发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多抗霉素30mg/L喷雾防治。
(2)葱霜霉病。初发时,用1∶1∶24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3)葱锈病。初发时,用50%萎锈灵1 000倍液,或0.3°Bé石硫合剂喷雾防治。
(4)甜菜夜蛾。发生地块,在幼虫3龄前用5%定虫隆乳油1 500~2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潜叶虫量。在田间设糖醋盆诱杀潜叶蝇,也可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用75%灭蝇胺5 000~7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5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以获取最佳效益。成熟标准是外叶停止生长、边叶发黄。收获后,适当晾晒,置于冷凉处保存或及时上市。
6参考文献
[1] 程志强,王绍霞,李峰松,等.大葱周年丰产栽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36.
[2] 陈慧敏.浅谈邵杨大葱的无公害生产[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22.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质量为根本、效益为中心,全县上下把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作为蔬菜产业开发的重点工程。以标准化示范推广为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一体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开发,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基地建设、技术示范、科技服务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累计示范面积达到11519亩,示范区大葱平均亩产量1228公斤、产值1518.9元,示范农户671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大葱栽植面积由年的2万亩增加到现在5万亩。比示范前增产358公斤、增收590.9元,增幅分别达41.14%63.67%累计总产量1333.88万公斤、产值1518.89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净增产331.71万公斤、增值680.69万元,增幅分别达33.1%80.7%通过重点村的示范带动和技术推广,全县大葱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年大葱产量达6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人均年大葱收入达到2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6%
二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大葱生产的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先进技术普遍推广。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大葱》和《无公害农产品大葱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采取办班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项目建设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广大农民对大葱生产要求、产品质量、规格及分级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生产过程中懂得了讲科学、讲规范、按标准操作,大葱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加强,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配套网络不断健全。宏源种业公司与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对大葱保鲜加工厂进行了扩建改造,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多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按照“创建龙头企业、建设产品基地、突出特色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经营思路。实现产值1200万元,使大葱就地加工率达到5%政府积极协调,成功注册了牌”商标,为提高大葱知名度,创立地方农业名牌奠定了基础;扶持成立了县大葱经销协会,配置了计算机、通讯器材等信息化办公设备,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四是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的各个村组。大葱生产技术更加规范,农民标准化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广大农户基本掌握了大葱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措施。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广大农民享受到农业标准化经营带来的好处,自觉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同时,通过示范带动,使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县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将对县烤烟和苹果两大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产生巨大地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又是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后续财源,提高认识。大葱是县蔬菜产业开发中的支柱产业。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大葱示范区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实现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项目任务下达后,县上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办班培训及开设电视专题栏目等形式,广泛宣传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技术要领和政府支持标准化生产的政策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项目实施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动手、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为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县上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具体负责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建设,靠实责任。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县质监局、农牧局、科技局、财政局、蔬菜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等3个专门工作小组。大葱良种及生产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资料收集等工作。同时,县上把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上与乡镇、部门与职工、乡镇与村组都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双轨管理,落实承包责任,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层层把关、重奖重罚,充分调动了县、乡、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进开展。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多次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实际问题;各小组成员长期驻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三是加强培训。突出“三个结合”即把科研、培训与生产结合起来。把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规范生产。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把试验、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全县共举办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栽植管理技术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1800人(次)技术骨干培训班9期,培训技术骨干800多人(次)开展咨询宣传30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份(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原则,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大葱》和《无公害农产品大葱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要求,严把“四个关口”走科学化栽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大葱整体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无公害大葱基地建设。严把选种关,多次处出考察,引进和培育推广山东掖辐1—3号、三叶齐、章丘大葱、赤水孤葱等优良品种5种;严把育苗关,合理确定播种时期,搞好苗床整理消毒,做好种子处理,加强苗间管理、田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了葱苗质量;严把移栽关,选好移载时期,深翻配方施肥,南北方向开沟,深度2730cm定植密度一般行距6575cm株距7.5cm左右,亩株数1.5万株左右;严把大田管理关,加强培土、追肥、除草、防病灭鼠害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大葱生产效益。
四是多方合作。积极提升宏源种业公司的大葱保鲜加工能力。扩建了大葱批发市场,搞好服务。加强与宏源种业公司和大葱经销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葱集散中心,信息价格服务中心,搞好大葱的加工和销售服务。目前,大葱已打入市场,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工作一体化的大葱产业化生产格局。严格实行种子、农药和化肥统供制度,由县蔬菜站负责大葱种子的培育提纯和统一供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县农牧局负责化肥、农药质量的监督检查,保护大葱生产的正常秩序,维护菜农的合法权益。三年来,未发生一起严重危害菜农合法权益的质量案件。
五是全民参与。共筹集资金254万元。企业投入15万元,加大投入。采取财政补助、部门投入、企业投资、群众自筹的办法。其中县乡配套20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广泛用于设备改造、市场建设、良种引进培育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使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有了较充足的资金保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三、几点体会
主要有三点体会:回顾三年来的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
首先。既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农业标准化的工作要求。从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着手,选准项目是搞好标准化示范的前提。该项目的实施。又符合县群众以葱致富的迫切愿望。以无公害为出发点,抓住了县“大葱”金字招牌”重大作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次。低产低效是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周到技术服务是搞好标准化示范的关键。无公害大葱作为县特色蔬菜产业。该项目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把成熟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标准化管理技术组织生产,大幅度提高了无公害大葱生产科技含量,实现了增产增效目标。
第三。全县各级各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领导、目标管理、责任追究、资金保障、考核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了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有力的行政措施是搞好标准化示范的保证。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了面积落实、物资供应和资金配套。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四、今后打算
一是进一步完善大葱标准体系。瞄准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加强示范区建设,利用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一步修定完善《有机农产品大葱》和《有机农产品大葱栽培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逐步使全县大葱发展到有机农产品生产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争取在全县实现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生产。注重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无公害大葱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成果。
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大葱营销企业、加工企业和技术推广企业。切实提高县无公害大葱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力争实现大葱标准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
毛葱平均每hm2产量为22.3t,大豆平均每hm2产量为1820kg。毛葱每千克销售价格1.5元,每hm2产值33450元;大豆每千克按3.6元计算,每hm2产值6552元,毛葱和大豆每hm2产值合计为40002.0元。每hm2种植成本毛葱为9700.元,大豆为2000.元,二项合计为11700.元。毛葱套种大豆每hm2纯收入为28302.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毛葱套种大豆,主要是利用毛葱生长期短,对光照反应不十分敏感这一特点,在栽培毛葱的垄沟内套种大豆,毛葱收获后大豆可正常生长,其产量与单种毛葱和大豆的产量差别不大。大豆选择极早熟品种,生育期90-100d。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毛葱和大豆错期播种65d左右,毛葱播种后至大豆播种前需灌水提墒保苗,大豆播种后视旱情进行灌水,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由于毛葱套种大豆除草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人工除草,但土壤利用率高,成本相对降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市场前景看好,现将毛葱套种大豆栽培技术如下:
一、毛葱栽培技术
1.品种
毛葱品种选用兔耳红,该品种特点头大、硬度强、外皮红、耐贮藏、口感好,种栽茎粗1.5~2cm,每hm2用量1600~1800kg。
2.选地、整地
毛葱应选择连续3年未种过葱、蒜、韭菜的中性土壤,最好选择麦茬或玉米茬地,如果选择豆茬地,必须选择上年没有施用过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有喷灌条件且可以排涝的地块。 毛葱是须根系作物,要求整地标准高,应达到上暄下实,平整细碎,并做到秋起垄秋施肥,垄距65cm。
3.播种
4月6日左右人工栽种毛葱,垄上双行,株距10~12cm,密度数25.7~30.8万株/hm2。
4.施肥
秋起垄时垄夹肥每hm2施长城牌生物有机肥800kg,如果是春整地,一定要顶浆起垄,破垄夹肥并及时镇压。肥料同样使用长城牌生物有机肥,以使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打入国际市场。
5.田间管理
毛葱播种前每hm2用施田补3kg进行化学除草,也可人工除草。
毛葱栽植后根据土壤墒情一般1周进行喷灌,30d后进行第2次喷灌,每次喷灌水20~40mm,即可满足毛葱出苗和生长需水要求,又保证了大豆播种的土壤墒情。
6.病虫害防治
毛葱常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灰霉病;害虫有地蛆、葱蓟马、潜叶蝇等。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并且选用中、低毒性农药。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 20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连防2~3遍;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防治;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葱蓟马、潜叶蝇可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防治或用敌杀死和快杀灵1000~1200倍液防治。
7.收获
毛葱最佳收获时期约10d左右,早收会影响产量,毛葱易冒浆,晚收不耐贮藏易腐烂。一般要求暑伏后2~3d开始收获,时间为7月上旬。人工采收。经验得知采收后的毛葱在原垄上晒7d,毛葱不怕风吹雨淋,然后剪头,剪头标准毛葱直径2cm的为中葱,直径3cm为大葱。分别装袋贮藏、出售。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极早熟品种
北豆26、北豆36、黑河49、北兴1号、丰收1号等。
2.实行种子精选
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种子大小均匀。
3.种子处理
选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药种1:80比例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的防治苗期害虫并且还可防治地下害虫,大豆根腐病、立枯病。注意包衣的种子不能再用生物钾肥拌种。
4.确保密度
极早熟品种一般都是主茎结荚型品种,hm2保苗30—33万株。
5.大豆种肥每hm2施高磷撒可富(大豆专用肥)150kg。
6.播种日期
6月5日左右在垄沟内机播大豆。
7.田间管理
(1)即时铲趟:毛葱收获后大豆要及时铲趟两遍。
(2)及时防治病虫害:如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菌核病、大豆根腐病等。
8.叶面追肥
在大豆初花到盛华期各喷施一遍磷酸二氢钾液面肥,促早熟,增粒重。
关键词:露地;多头葱;高产;栽培技术
襄汾县襄陵镇西院村位于临夏线旁,全村295户,1280口人,耕地面积900余亩,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外出打工、经商为辅,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近几年来,西院村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露地葱产业,今年种植200余亩。露地葱选用当地特有多头葱品种,6月份育苗,8、9月份定植,翌年4月中旬上市。上市时,各地储存冬葱已经售完,而新葱又未收获,弥补了市场缺口,所以效益良好,亩收入4000-6000元。在西院村的带动下,周边的胡村、东院、巩固等村也开始种植,面积达到500余亩,襄陵镇的露地葱产业逐步壮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现将露地多头葱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茬口安排和地块选择
1、茬口安排:葱忌连作。“辣见辣,必定瞎”,“葱、韭、蒜,不见面”。重茬连作的地块,种子发芽率低,植株生长势弱,病害加重。所以一般要求葱不论是育苗还是栽植地块,都需要与葱蒜类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最宜与粮食类作物轮作。
2、地块选择:种植葱的地块宜选用粘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壤土种植大葱虽然软化葱白容易,但葱白往往呈黄白色,且质地松软,品质较差;沙土地虽然排水良好,但种出的大葱葱白质硬,品质不良;地下水位高的,种葱易发生烂根。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期的确定:露地多头葱苗龄一般是50-60天。适宜播期一般是6月下旬。
2、播种方法和播量:为了管理方便,一般采用宽1.3米、长不超过10米的平畦。畦内撒播,或先播后浇水,或浇水后再播种。种子发芽率在80%以上时,每亩播种量为1.5-2公斤。覆土厚1.5厘米,干土播后要稍加镇压,尔后再浇水。
3、出苗期管理:出苗期要保证水分充足,地表不板结,以保证幼苗正常出土,发现地表5厘米土层落干要及时浇水。
4、出苗后管理:出齐苗后要浇水踏实土壤。结合拔除杂草进行间苗,保持苗距4-6厘米,尔后进行追肥和充足浇水。定植前10-15天停止浇水,以使葱秧组织充实,叶片老健,以利栽后缓苗。栽前1-2天浇水,以利掘起苗子。
5、壮苗标准:株高40厘米左右,茎基横径1厘米以上,单株重25-35克。
三、定植
1、定植期确定:露地多头葱定植一般是在8月中下旬。定植期还要视葱秧的长势情况,如果秧苗拥挤并出现倒伏,就要抓紧定植;如果葱秧尚小,植株之间也不拥挤,可以略迟定植。
2、整地施肥:露地多头葱定植前不必先行翻地,因为土壤松,不便开沟,也易使土壤积水太多发生涝苗。在茬地上首先浅锄灭草,尔后按要求开葱沟,然后将底肥撒入沟内。一般每亩用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公斤,然后刨松沟底将肥料与土充分混匀。
3、定植密度和深度:露地多头葱的株形适合密植,因品种不同,一般行距在70厘米左右,沟深20-25厘米,株距5-6厘米。
4、栽植方法:露地多头葱定植方法一般为开沟行栽,具体方法与夏秋葱相同。
四、定植后的管理
1、缓苗越夏期的管理:此期正是炎夏高温多雨的季节,管理上主要是防沥涝积水、除草和治虫。如果天气特别干旱,还要适当浇水,以促进缓苗。
2、发棵期管理
(1)浇水:发棵期要求充足的土壤水分,除每次追肥、培土后要及时浇水外,平时发现缺水要随时补充,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因干旱而终止旺盛生长期。
(2)防病治虫:发棵期常会受到大葱紫斑病、霜霉病及蓟马、潜叶蝇的为害,需要及时用药防治。
3、初霜期管理:不论栽植早晚和葱棵大小,遇到初霜大葱发棵便随之停止,此后外叶叶身中的养分便开始急速地向地下叶鞘和心叶中运转储积,使葱白得到充实。此时土壤要保持见干见湿,土壤过于干旱不利于假茎的充实。初霜期培土1次。土地封冻前浇越冬水。
4、返青期管理:翌年随着大地回春,温度升高,葱苗开始返青,日平均气温上升到7~C以上时,如果天气干旱,要浇1-2次水,结合浇水追1-2次肥。追肥以高氮低磷中钾类为主,每次亩追20公斤为宜,切勿偏施尿素等氮肥。
五、葱地除草剂的使用
可以在播后苗前每亩用33%除草通乳油250~350毫升;或者在葱2~3叶期,每亩用24%果尔乳油60~72毫升,均加水50公斤喷雾化除。
六、病虫害防治
葱病害主要有紫斑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锈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葱蓟马、葱地种蝇和葱斑潜蝇等。防治葱紫斑病、霜霉病、疫病,可在发病初期喷64%哑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8%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7-8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葱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40%o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葱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葱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5~7天1次,防治2~3次;防治葱蓟马、葱地种蝇、葱斑潜蝇,可喷22%噻虫.高氟氯3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氢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7~10天1次,喷匀喷足。但在大葱收获前15天停用,以防农药残留超过允许标准。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间套种植类型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97-1
最近几年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发展迅速,黑龙江友谊农场也对以以地膜玉米为主的间套多熟高产高效进行了探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又能解决细粮和蔬菜抢地的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友谊农场第7管理区5站通过对3号地进行实验,发现地膜覆盖玉米平均增产85.1公斤。
1 地膜覆盖间套种植类型及模式
通常地膜覆盖间套种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玉米与小麦大、中背垄种植模式
大背垄种植:这种模式类型是垄宽2米,种6行小麦,其他1米于来年春天套种两行地膜玉米。中背垄种植,种3行小麦,其他1米在来年春套种2行地膜玉米。
1.2 地膜春玉米与马铃薯间作
这种间作模式按照行距宽度可以分为3种,即小尺带,中尺带,大尺带。小尺带是指1.2米一带,在宽行种植马铃薯,在窄行0.4米种植2行玉米;中尺带是指1.3米宽,宽行种植2行马铃薯,在窄行种植2行玉米;大尺带是指宽行种植3行马铃薯,0.4米窄行种植2行玉米[1]。
1.3 地膜玉米与大豆间作
这种间作模式宽度1.8米,即宽行种植6行小麦,0.4米的窄行种植2行地膜玉米。这种间作模式通常在小麦收前10d左右套种2行大豆。
1.4 还有一种模式是两种粮食作物套种一种蔬菜作物
通常是指地膜玉米、小麦、萝卜(大葱、包菜)套作,这种套作模式是在“玉米与小麦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套作模式一般适宜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
1.5 最后一种套作类型是地膜玉米、马铃薯、萝卜(包菜、白菜)间套模式
此种套作模式是在地膜玉米旁稀播2行西豆,在马铃薯收后种2行萝卜(包菜)或1行白菜[2]。这种模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通常一般用在肥水地。
介绍完了地膜覆盖间套种植类型及模式,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地膜覆盖间套栽培关键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2 地膜覆盖间套栽培关键技术
2.1 选适宜良种
玉米要选用株型紧凑、叶片上举的杂交种,比如“登海1号”、“掖单19”号等;小麦选用分蘖力强、冬性、高产的品种,比如“豫教5号”,“温麦4号”等;蔬菜一般要选用适应性强、早熟高产品种如西春萝、西白1号等,大豆选用耐阴性强、有限结荚的品种如“冀豆12号”,“豫豆19号”等;马铃薯选用耐阴抗性强的品种,如“克山3号”、“郑薯5号”等;
2.2 地块选择、基肥实施
地块要选择土层深厚的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地或缓坡地。在整地的过程中要做到深耕细耙,粉碎坷垃,遇雨即耙。基肥是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为防治作物早衰,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方~5方、碳铵50公斤、磷肥40公斤。
2.3 种子处理,适期早播
选择种子时要注意种子质量指标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且一定要检查确认包装袋上标注的发芽率、水分、净度等具体数据指标。而且要尽量选择有种子包衣的种子,能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4 规格种植,合理密植在同一区域内尽量规格化种植,防止作物的相互影响
马铃薯2000穴/亩~3500穴/亩,玉米3300株/亩~4000株/亩,西豆1200株/亩左右,大豆5700穴/亩~7500穴/亩。根据各作物的品种对密度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行距、株距。
2.5 提高播种质量,严格盖膜
3月下旬马铃薯结合整地,要集中施肥起垄摆播。按设计的条带,在宽行内开沟,亩条施农家肥2.5方,然后再用倒扇犁在其两边翻土起垄,垄高15厘米,在垄上用锄开沟,按株距要求人工摆播芽眼向上,在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覆土也要达到规定要求,一般覆土7厘米~9厘米。地膜玉米墒足时采取随播种随盖膜的办法[3]。
2.6 加强苗期管理,全量配方施肥地膜玉米播种后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烧苗
马铃薯在苗期要注意中耕除草,同时要防治28星瓢虫,穴留1~2个茎,剔除多余的地上茎。小麦收获后,立即中耕加强对玉米的肥水管理,减少小麦对玉米造成的影响,促使玉米壮苗早发。小麦管理关键是抓年前的追肥,促进壮苗越冬,春后抓病虫防治。施肥要根据产量水平和作物需肥规律全量配方施肥[4]。马铃薯在现蕾初期用150公斤草木灰或用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追肥。
2.7 适时收获,及时除膜
聚乙烯材料不易分解,会给耕、耙、锄带来不便,而地膜不及时清理就会导致残膜在土壤中积累,形成大小不等的隔离层,隔离层会严重减弱土壤的通透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因此,收割后要及时清除残膜。
参考文献
[1] 杜立志,王越人,马凤有,王平,康恒,张晓梅,李杰,王晓蔷.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05).
[2] 蒋秀丽,杨建太.秦州区地膜玉米套菜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08,(04).
[3] 杨旭东.地膜玉米间作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09).
阿城紫皮大蒜已有800年的栽培历史,为黑龙江省地方名优品种,曾兴盛于计划经济末期。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8年“阿城大蒜”注册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但由于多年的连作、栽培技术原始落后,导致品质退化、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萎缩,同时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工作也十分欠缺,阿城八百年大蒜种植业正在走向衰退、崩溃的边缘。
关于大蒜退化机制,曾提出“种性退化”、“植株矮化”、“花叶病毒”、“隐蔽性减产”等多种模糊的概念。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大蒜感染病毒是南于长期营养体无性繁殖、未经种子有性世代所致。自从1919年报导葱蒜类病毒病以来,各国学者分离鉴定出多种病毒的颗粒及蛋白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为中心进行了大蒜茎尖脱毒苗试验研究工作,试图用脱毒苗替代种蒜用于生产。但是所谓的脱毒苗在田间很难维持无毒状态,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成功的规模经济栽培例子。对于大蒜的主要传毒媒介昆虫为何物、传何种病毒、其病源传递与流行方式如何,尚未见较清晰的报导。我们认为,首先要把肥水不足导致的小葱头与病毒引起的退化两种不同的效应区分开,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肥水管理、大水灌溉降温以促进葱头增大,或者防治媒介昆虫以控制病毒传播途径。
经多年的田间跟踪调查,我们观察到阿城大蒜产区的传毒媒介害虫主要有蓟马、红蜘蛛、叶蝉三种。以田间大蒜植株数为基准,蓟马的发生概率为100%,红蜘蛛发生概率小于5%,叶蝉在局部地块的发生概率为0.1~0.01%。黑龙江省大蒜及葱蒜类生产田上发生的叶蝉为二点叶蝉(Cicadula fasciifrons),体色为鲜艳的淡黄绿色,多发生于干旱年份,属突发迁移性为害。每年的5月中、下旬,日出前的约1个小时之内对大蒜、洋葱进行为害。种植田周边有自然植被时易发生,住宅及100%开垦种植区较少发生。而美洲的葱蒜田发生的叶蝉为浅褐色紫苑叶蝉(Macrostelesquadric lineatus)。阿城大蒜产区蓟马发生期为5月下旬直至收获期的7月上旬,发生频度可谓“铺天盖地”。每株寄生50~100只蓟马,远高于国际上制定的防治蓟马的行动阈值(action thresh—old)标准(每株5~35只)。红蜘蛛一般在高温干旱的6月中旬至收获期发生。由于蓟马早于红蜘蛛寄生于大蒜整株的每个叶片,所以一般以蓟马为害为主,只有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才同时发生蓟马与红蜘蛛的共同为害。
为害葱蒜类的蓟马有葱蓟马(Thrips tadaci)、西花蓟马(Franklinella oceidentalis)、禾蓟马(F.tenuicomis)、马铃薯蓟马(F.schultzei)和蕃茄蓟马(F.fusca)。其中以葱蓟马最为常见,为害程度也最为严重。这些侵染葱蒜类的蓟马也广泛寄生于豆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烟草、棉花、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等百余科植物。蓟马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蓟马的成虫较耐强光,对白色、浅兰色有趋性,忌反射光。成虫的翅虽退化成棒状,但反应仍敏捷,遇异常情况时迅速从茎叶下落、进入土壤间隙中。成虫移动时,从植株的顶部,呈直立垂直状态,顺风横向飞跃。呈锯齿状跳跃转移。飞跃的着落点多为植株的基部,很少直接落到地表上。成虫的产卵部位多集中于葱蒜类植株的隐蔽位置,如心部细嫩叶的内侧这些嫩叶的组织中。若虫I(1龄幼虫)、Ⅱ(2龄幼虫)龄期是发育初期、忌光期;若虫Ⅲ(第1蛹期)、Ⅳ(第2蛹期)处于发育中后期,且有两次蜕皮过程。蓟马的整个若虫期均忌强光、雨水、低温及潮湿天气。在若虫的取食期,蓟马在大蒜、洋葱、大葱、分蘖洋葱的心部细嫩叶的内侧及避光处隐蔽、摄食滋生。鸢尾黄斑病毒(IYSV)就是在蓟马的若虫I、II期复制,在幼虫和成虫锉吸叶片时,病毒通过汁液与唾液混合的方式感染植株。2龄幼虫蜕皮后即刻入土化蛹,有第1蛹期和第2蛹期。这一阶段有三次蜕皮过程,均处于相对静止的非取食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最易被花蝽、草蛉幼虫、捕食螨、捕虱管蓟马等天敌捕食的阶段,故多隐藏在土壤间隙、枯枝落叶下面以及大蒜叶片间隙深处、紧凑的洋葱心叶基部,在此渡过若虫Ⅲ、Ⅳ期和羽化期。因此若虫期均需隐蔽的场所。大蒜套叠的叶片间隙深处为蓟马隐藏滋生繁衍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场所。高温干旱季节的大蒜田,每个植株都有相当数量的蓟马。从蓟马若虫四个时期的生活习性对葱蒜类叶片结构特征的适应性而言,决定了寄生的频率次序为大蒜>洋葱>分蘖洋葱>大葱;就葱蒜类的生态型而言,蓟马的发生频率为低温湿润生态型>高温干旱生态型品种。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大部分葱蒜类产区,通常在蓟马发生后才开始防治,因为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期,所以难以奏效,蓟马被认为对许多杀虫剂具有很高的先天抗药性。这种源于对蓟马生活习性和大蒜叶片结构特点认识的欠缺,导致了防治上的一个误区。在多年防治蓟马的实践中,我们采取全生育期喷洒心叶的防治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葱姜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093018),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阿城紫皮大蒜品种退化防治及栽培示范”(GJ2010GG002316)。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抓好先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农业科研推广队伍建设、重点农技项目实施、先进实用技术及优良品种推广同步推进,以畅通农技推广渠道、转化应用先进农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主要任务,以市、乡镇(街道)两级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校及民办科技推广机构为补充,面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加快构建覆盖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各个领域,上下贯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农业科研推广服务模式更加科学。健全完善开展科研推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形成“农技人员+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责任体系,年内建立一支涵盖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约1250人的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辐射带动1万个示范单位(示范户);农业科研推广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重点培育10名左右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影响力大、群众认可度高、在省和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科研推广领军人才;重点农业科研成果得到及时推广应用。坚持“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效果受生产检验”的原则,真正把群众欢迎、生产急需、效果显著的良种良法送到基层和农户,应用到种养经营各个环节。确定的各项重点农业科研项目能够及时开展及转化,主推的良种良法在适宜区域的应用率超过85%;农技推广服务成效显著。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为农产品品牌注入活力,为农产品拓展市场增添动力。科技进步对耕地增效的贡献达到每亩100元以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人均200元以上。
二、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进一步整合市、乡镇(街道)两级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建立村居农技推广岗位,抓出一批科技转化应用示范户,健全农业科普服务网,打造农技推广直通车。
(一)组建50人的科研推广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和专家助理等3-5人组成,按照一套班子、一个主研(主推)项目的要求配置。首席专家主要从农口部门的科技人员中公开选聘,在某一领域学术技术水平突出的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也可纳入选聘范围。参聘科技人员一般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有10年以上科研推广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学术技术水平在市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正在牵头承担上级科研推广项目的农技人员,自行实施填补市级及以上空白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入选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的农技人员,入选市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农技人员优先选聘。首席专家由农口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提报推荐,由市政府组织公开答辩、专家评审后确定。首席专家作为所研究和推广项目的责任人,自行选配执行专家和专家助理,牵头组建专家团队。
(二)选聘200名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指导员。农技推广指导员在乡镇(街道)从事农业管理、工程建设、农技推广等工作的现有人员中选聘,每个乡镇(街道)选聘10名左右。参聘人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农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一般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强。选聘工作按照乡镇(街道)推荐,农口有关部门对口选择,市政府统一聘任的程序进行。指导员采用对上承接市级专家团队的科研推广项目,对下指导村级农民技术员开展工作,协助专家团队完成科研项目、先进实用技术及优良品种在本乡镇(街道)的推广应用。
(三)建立千人村级农技推广员队伍。按照每村至少1人的标准设立农技推广员,重点抓好各类农业科技在本村的推广应用。可由村“两委”干部、种养大户或热心农技推广的村民担任,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科技意识,在村级有较高威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技推广员队伍,按照村“两委”推荐、乡镇(街道)审核、市政府统一聘任的程序组建。推广员是村级接受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第一人”,既要与市级专家团队和乡镇(街道)指导员对接,掌握多项农业科技,自身进行应用示范,也要当好“二传手”,扎实做好本村的农技推广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先进农业科技和良种良法的普及率。
(四)带动万户农技推广示范户。按照每村至少建立10个示范户的标准,由村级农技推广员初选,村“两委”推荐,乡镇(街道)审核,确定各村的农技推广示范户。农技推广示范户从种养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户中产生,要能够主动接受农技推广员的指导,积极采用先进农业科技,配合完成科研项目、先进实用技术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要自觉承担相关种养农户的指导任务,吸引农民群众进行观摩学习,引导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提高质量安全和产出效益,为农民增收注入动力。
三、抓好重点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按照生产急需、农民欢迎、效果明显的要求,经过农口各部门、有关乡镇(街道)的提报,经专家组评审和市政府研究,确定今年重点实施23个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
(一)粮食瓜菜类(8个):抗虫棉防早衰高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龙山小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大葱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香稻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甜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鲍家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
(二)林果生产类(3个):营养钵育苗荒山造林技术推广项目;薄壳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暨核桃加工增值技术研究项目;板栗丰产优质技术开发项目。
(三)畜禽养殖类(4个):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优质肉鸡生产技术推广项目;自然养猪法技术推广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蛋鸡防疫程序化技术推广项目。
(四)淡水养殖类(3个):市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白云湖微生态制剂水质处理技术推广项目;白云湖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五)农机耕种类(5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玉米机械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优化研究项目;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大葱机械化收刨技术推广项目;土壤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推广项目。
四、健全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延伸到村居、辐射到重点农户、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各领域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快健全完善各项机制,保障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突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特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原则,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重点保障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各乡镇(街道)也要加大投入,将市级经费与上级科研推广经费统筹使用,在科研推广人员参观考察、学习深造、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深入乡村指导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确保各级农技人员能够下得去、科研推广活动能够展得开。
(二)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明确各个环节、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目标和工作重点。首席专家主要负责农业科研推广项目的筛选、确定和设计,加强产学研合作,把国内外最先进、最适合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来,开展科研攻关。专家团队负责所确定农技科研推广项目在全市的落实。乡镇(街道)指导员作为专家团队在本乡镇(街道)的联络员和项目组成员,主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确实施目的、工作重点和预期目标,协助专家团队抓好项目在本乡镇(街道)的实施。村级农技推广员要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素质,以身示范,带动示范户应用各种先进实用技术。所有农技人员全部实行档案管理,全面了解和掌握首席专家、执行专家、专家助理、指导员、推广员的基本状况,以及科研方向、项目内容、实施范围、完成时间、预期效果等。
关键词 马铃薯;全黑膜覆盖;套种;豌豆
中图分类号 S532;S6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77-02
黑膜覆盖双垄沟种植马铃薯具有集雨保墒、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因此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项技术在安定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一方面,在安定区马铃薯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以上,随着马铃薯面积的增大,为合理的轮作倒茬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在地膜覆盖双垄沟马铃薯的栽培中,马铃薯为秋季作物,种植季节在4月中下旬,6月中旬进入现蕾期,在现蕾期以前,马铃薯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很少,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壤储蓄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其经济效益,在马铃薯行间套种早熟作物显得必要[1-3]。基于上述2个方面的原因,选择豌豆作为与马铃薯套种的作物,可达到养地用地的双重效果。为了摸索套种的最佳模式,设置了马铃薯套种豌豆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置在凤翔镇景家口全黑膜马铃薯示范基地。试验地为旱川地,土壤为黄绵土,前茬为马铃薯,土壤肥力中上,且均匀一致,能代表大田水平。试验于年前秋季耕翻整地覆膜,结合耕翻整地施马铃薯专用肥900 kg/hm2。豌豆于4月22日播种,7月15日收获,马铃薯于4月18日播种,10月5日收获。试验品种豌豆为早熟品种陇豌1号,马铃薯为陇薯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大面积对比试验,共设4个处理,面积2 666.7 m2,每个处理种植666.7 m2。处理1:按大小垄划带起垄,大垄宽70 cm,垄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15 cm,垄宽110 cm。马铃薯种植在大垄两侧,豌豆种植在垄沟里。马铃薯平均行距55 cm,株距45 cm,种植密度40 410株/hm2(其余处理均相同),豌豆用穴播机播种(下同),平均行距55 cm,穴距12 cm,平均每穴下种2粒,种植密度30.30万株/hm2。CK1:起垄方式、马铃薯种植方式同处理1。处理2:按110 cm划带,中间起70 cm宽的垄,垄高15 cm,垄沟宽40 cm。马铃薯种植在垄的两侧,在垄沟里种植1行豌豆,豌豆种植密度15.15万株/hm2。CK2:起垄方式、马铃薯种植方式同处理2。
1.3 试验方法
作物生长季节,观察豌豆、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长势及其叶色等,成熟期每个处理按5点取样250 m2,测定马铃薯、豌豆产量,并对豌豆、马铃薯各取样50株考种。5月30日用马拉硫磷喷雾防治潜叶蝇1次,6月13日用马拉硫磷和氧化乐果、喷雾防治豌豆象甲1次,马铃薯开花至枯萎期用甲霜磷锰锌防治晚疫病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及生长状况
马铃薯单作,生育期126 d,与豌豆套种后,马铃薯生育期延长3 d,马铃薯前期生长受豌豆的影响,水分、养分供应相应受到限制,使马铃薯生育进程延缓。而在马铃薯套种2行豌豆模式中,豌豆生育期为73 d,比套种1行的生育期短3 d,豌豆进入生育后期,植株间互相竞争,加快了生育进程(表1)。
在马铃薯与豌豆的共生期内,豌豆从苗期到花荚期,马铃薯植株小,对土壤水分消耗少,对空间的占用小,加之上年秋冬季节雨水较多,土壤供水安全满足豌豆对水分的需求,豌豆长势旺盛,枝叶繁茂,叶色深绿。豌豆生长发育进入鼓粒期后,马铃薯发育进入现蕾期,此期2种作物间竞争日日益显现,在处理1中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铃薯植株愈加显得矮小。豌豆收获后,马铃薯生长加快,差距缩小,但生育进程明显推后。
2.2 经济性状
马铃薯从株高、单株薯粒数、单株大薯重、单株薯块重、大薯率等经济性状指标均以CK1的最高,以处理2,即以单垄套种1行豌豆模式的最低,其余2个处理介于中间。豌豆的株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均以处理2的高,说明种植密度小,有利于豌豆的个体生长发育(表2)。
2.3 产量及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全膜双垄沟马铃薯套种2行早熟豌豆模式马铃薯产量28 072 kg/hm2,早熟豌豆产量2 088 kg/hm2;处理2全膜单垄马铃薯套种1行早熟豌豆模式马铃薯产量25 812 kg/hm2,早熟豌豆产量1 208 kg/hm2;CK1马铃薯产量28 780 kg/hm2;CK2马铃薯产量26 016 kg/hm2。处理1比CK1马铃薯减产708 kg/hm2,减产2.5%,增收早熟豌豆2 088 kg/hm2;处理2比CK2马铃薯减产204 kg/hm2,减产0.8%,增收早熟豌豆1 208 kg/hm2;处理1比处理2马铃薯增产2 260 kg/hm2,增产8.8%,早熟豌豆增产880 kg/hm2,增产72.8%;CK1比CK2马铃薯增产2 764 kg/hm2,增产10.6%(表3)。
马铃薯、豌豆单价按市场价,即大薯1.16元/kg,小薯0.84元/kg,豌豆4.0元/kg计算,扣除种子、防虫、人工等费用后,全膜双垄沟马铃薯套种2行早熟豌豆模式马铃薯较同种垄型马铃薯单作增加纯收入7 528.5元/hm2;全膜单垄马铃薯套种1行早熟豌豆模式较同种垄型马铃薯单作增加纯收入4 220.0元/hm2。2种相同的垄间,双垄沟播套种2行豌豆模式较单垄套种1行豌豆增加纯收入3 308.5元/hm2(表3)。
3 结论
在黑膜全覆盖垄沟马铃薯栽培中,通过套种早熟豌豆,马铃薯减产幅度较小,增加了豌豆收入。试验结果表明,以双垄沟马铃薯套种2行早熟豌豆模式马铃薯产量高,早熟豌豆产量也最高,可作为目前推广的主要模式。
全黑膜双垄沟马铃薯比全黑膜单垄马铃薯产量高,是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模式。全膜马铃薯套种早熟豌豆在理论上是不减产的,使土壤水分分期利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4-6],由于8月上旬出现伏旱天气,在前期生长早熟豌豆过程中土壤水分消耗较大,后期补充较少,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豌豆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生长空间的矛盾,可以采取调节播期、豌豆收后加强马铃薯水分管理,人工调换豌豆生长方向等措施进行缓解。
4 参考文献
[1] 崔兴洪,韩玉芝,蒋先倩,等.会泽县玉米与马铃薯套种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60.
[2] 樊东隆.地膜马铃薯套种大葱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4(5):76-78.
[3] 马琼.平凉泾河川区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规范[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23.
[4] 毛德雄.关于马铃薯套种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