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第1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就会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如教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林教头在山神庙没有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他会成为梁山好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了争论。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段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着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了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话剧《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小组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要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教学中,在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后,引导并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设置问题情境,针对现在城市大规模建设,很多古老建筑都被拆毁的问题进行讨论。是拆还是留?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学生以前启而不发的状态变成了积极热烈的情况,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第2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策略;处理教材;课堂设计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诗歌《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运用语言、动作等手段,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秀外慧中,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之精炼纯美的教学语言,牵引学生情思,进入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科目,有着精彩纷呈的内容、不拘一格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解读……但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够重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甚至觉得“学与不学差不多”,成绩也不会受到影响,没有理科做题的成就感。作为三大主科之首的语文,可谓处境十分尴尬。语文老师应该致力于教学艺术的探究,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恰到好处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但是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教学内容的确立必须“恰到好处”。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必须适宜。我们常教育学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也要扎扎实实做好这个环节。教学内容太简单,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欲望;太难,学生则会产生挫败感。就像我们平日引导学生定目标,什么才是合理的目标,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当然也绝不是遥不可及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即他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外一种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潜力。在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文各个知识点“分门别类”,哪些是已经熟练掌握的点,哪些是生疏点,哪些是未知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核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智力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基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深浅有度,逐步深入,开拓下一个发展区,激发潜力。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疏密结合、错落有致。教学内容的疏密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疏给人轻松的感觉,密则给人紧张的感觉。如果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紧凑,学生容易产生紧张感,不利于活跃思维。反之,如果过于松散,则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神经容易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结合,才会给学生带来张弛有序的心理节奏,在课堂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再则,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多样。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文质优美具有典型性的名家名作,展现的是作者真善美的心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去感受那些情感,触摸文本的灵魂,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美的有趣的地方“活”起来。比如最简单的课文的背景介绍,也许作品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也许作家有着异于常人的传奇经历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或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部分与教材内容做一些“对话”,抓住进行生动的讲解与描述,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教学方法———相得益彰

“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选择了好的内容,必须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没有正确的内容,方法都是空架子,没有实际意义,当然,没有多样的方法,内容也就失去了光彩。高中生在课堂上经常不能持续专注,往往开始觉得新奇有趣,随着时间的推移,猎奇式的兴趣逐渐减弱,这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表演教学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一些故事式的课文我们可以将表演引入课堂。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发展,还能在某些情节的空白处、省略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雷雨》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从而更容易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朗读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包含着语文教学中最普通、最经常也最重要的训练。对于语言优美、情感动人的文章,教师可以适时地“展示个人魅力”,通过自己的示范朗读吸引学生兴趣,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领会文章的神韵。像《记念刘和珍君》中深沉的悲痛,《荷塘月色》中宁静朦胧的意境、忧喜交织的情绪,都可以通过“读”呈现。

(三)想象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画常春藤的情节没有展现,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时的情境: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贝尔曼是如何冒雨踉跄地爬到高处作画的?学生根据已知情节发挥合理想象,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填补留白的同时自然明白了贝尔曼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完成了一幅伟大的杰作,这幅作品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对小说表现人性真善美的主题也就领会了。

(四)讨论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与分享”。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抓住一些段落、一些词句、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说长道短,论是说非。通过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教师语言———画龙点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教师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语言要准确、精炼

语言表达准确是使用语言的基本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正确无误地描述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传授知识。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都不准确,就容易“误人子弟”,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争取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再则,语言要精炼。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字字句句都是作家“有意而为之”的,语文课也应该如此,当简洁时必须惜字如金,当繁复时定要浓墨重彩,做到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抓牢重点。

(二)语言要幽默、风趣

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其实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如果能将幽默运用到课堂语言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但是,幽默不是天马行空胡乱运用,必须有目的,要有分寸,要有成效。或是为了引出课堂内容,或是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或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总之,绝不能因“幽默”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秩序,耽误知识内容的传授。

(三)语言要文采飞扬

新课标指出:“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要提高素养,除了自己努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老师修养的影响。如果老师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妙语连珠、精彩纷呈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所以我们在平时要不断提升语言艺术水平,多从名篇佳作中汲取精华。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秀外慧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搭配适宜的方法,串上精炼纯美的话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呈现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作者:陈洁 单位:艾青中学

【参考文献】

[1]崔文华.兼顾内容形式,凸显教学效益[J].学周刊,2013(5).

第4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更要根据时展的要求,来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多方面、全方位的学到知识。

一、少教多学的概念及意义

1、少教多学的概念

理解少教多学的概念要从“教”和“学”两个字入手。所谓的“教”字,并不是指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而是在适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点拨,教师要有秩序的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指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

所谓的“学”字,也并不是学生盲目的学习,一堂课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学”字,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为学生自学制定一个起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每一堂课,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先自学后讲解。

2、少教多学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思想,准确的把握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少教多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这种教学思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少教多学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阅读文章,独立对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标的指导。这样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目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的讨论,同学间合作学习,充分展示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灵活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真精神,自己动脑实践,快乐学习。真正的减轻学生学习的思想负担,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利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1、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充分的把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构建一个系统的体系,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布置自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难点的自学,明确学习目标。并且要告知学生本节课在本单元以致整本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的引领

课堂中的问题包括教室布置的问题以及学生疑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在给学生布置问题的时候,要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从独立思考到探讨式思考,充分把教学的重难点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充分的掌握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疑问,调动学生探讨探讨能力,教师辅之以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与教师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学生提出质疑的前提一定是对书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既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要让学生提前的自主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斌并且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这将会大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已经成为其必然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失成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较好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面对几个小组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最后由教师确立一个正确的命题,对于每一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要加以鼓励。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也能确保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讨论中来。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点拨,引导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会让学生自学。在一节课45分钟当中,教师连续授课的时间应限制在10分钟之内,把课堂将真正的教给学生,教师要完全的信任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改变以往的讲授重点,注重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真正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结语

少教多学是一种具有可行性、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素养,更要拥有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把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来,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守娣.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第5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摘 要: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义务教育学段的语文课堂对“体验”已经有所重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的参与却容易被忽略。事实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都需要主体体验的充分调动和参与,同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体验的过程,其目标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体验中、由于体验和为着体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 体验 体验的发展

杜威的经验性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1]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在这里将“经验”换作“体验”更为恰切。因为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只有在经验中见出深刻的意义和诗意的情感,才能将之升华为体验,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时,体验又有着个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它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和丰沛的人文情怀,更能贴近于兼顾着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特性的语文学科。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在体验中、由于体验和为着体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体验”一词在义务教育新课标里颇受亲睐,相关论述更是层出不穷。显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已经认识到了体验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高度重视体验。高中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心智上虽不成熟也已有所发展,他们绝不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走进课堂的,相反,他们早已被涂抹上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并画上了缤纷的图案,有着各自丰富的前理解和生活、学习经验,这就使得个体体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体验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生正在走向成年,经过多年学习积累,陈述性知识的储备已经基本完成,其学习目标转而指向了程序性知识的习得与锻炼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的内容分为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部分,本文将从这两个部分的课堂教学入手,探究体验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将师生体验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与鉴赏课堂教学

阅读与鉴赏是针对文本来说的。就文本而言,其意义不是独立的、封闭的、自然而然的,它有赖于读者体验的参与和主动的建构。文本的世界只有与读者的心灵相遇,其意义才能够显现,而且这种意义的生成是开放的、多元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不仅从阅读中获得信息,认识世界,更要从阅读中获得种种体验,如审美体验、情感体验、伦理体验等。事实上,这种体验获得的过程是建立在其原有体验基础之上的。当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势必要调动其已有的前理解和阅读经验,甚至是生活经验,去体味文本所传达的深意,辅以教师的点拨和讲解,才能完成课堂教学中阅读与鉴赏这一工作。由于体验极具个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并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高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偏好,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语感、文感对他们的阅读和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不能盲目否定学生有创见性的理解,也不能一味地肯定学生脱离文本的演绎。

语文阅读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并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笔者以为,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教师调动自己的体验,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才能读出新意,从而讲出新意,对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才能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反之,若教师放弃自身体验与文本的对话,按教参一板一眼地讲,学生也就亦步亦趋地学,更谈不上调动自己的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停留在浅表而无法进入参与者的内心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也不是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的。

(二)表达与交流课堂教学

表达与交流和体验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笔下的文字向来都应是个人体验和感情的自然流露。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写实实在在的话,争取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起码的是非判断力,只要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是完全可以写出自己想写的并且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文章的。在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针对日常作文教学,教师要在作文题目的布置上狠下一番功夫。同样是写母爱的文题,《我的妈妈》《我爱妈妈》和《我为妈妈做了什么?》《妈妈,您辛苦了》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两个题目对于高中生来说显然太“大”,难以把握,容易使文章流于空泛;而后两个题目则在动笔之前就给文章内容以明确指向,能让每位学生都唤起自己的切身体验,从而有话可说,并且说出真正想说的话。可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地用题目或材料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表达与交流的方向。其次,针对日常作文训练,学生要在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斟酌上狠下一番功夫。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如果说语言表达唤起的是学生品味、运用语言的独特体验,那么思想内容的表达、文章结构的安排唤起的则是学生的生活和逻辑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地调动这些个人体验,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最后,针对考场作文而言,师生要在写出真体验、真情感上狠下一番功夫。真,不一定是善;但假,一定是恶。思想内容的积极向上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并不是全然背离的,只有说假话才能迎合阅卷老师显然是夸大其词。考场作文不是用来写誓词、表忠心的,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水平。学生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用心地调动自己的体验,写真正想说的话,作逻辑严密的文,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的教学也不必奉思想积极为圭臬,生怕学生写“出格”的话,事实上,假的高尚比真的卑劣还要可怕。

二、体验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会变化的,那么答案只能是“变化”本身。人的体验也是一样,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体验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人存在的每一刻都在发展着自我的体验。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体验的发展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当学生和教师在教室里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体验的发展也就同步地发生了。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将师生体验的发展用课堂固定的45分钟时间和教室这一特定的环境来限制住,并且在这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着学生和教师的体验。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发展的过程。

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体验相互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丰富着自己的教学体验;学生既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丰富着自己的学习体验。可见,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体验的发展

杜威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可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并非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能够应用已知去学习更多的未知,即用已有的体验,去发掘更多的体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体验发展的目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古典诗文的阅读中体验或豪迈或婉约的情怀;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推理中体验准确与严谨的态度;在小说、散文的欣赏中体验语用的精巧绝伦;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体验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习得这些知识,将之内化并升华为个人体验,再以之为“渔”,去获得更多的“鱼”。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体验过程中,学生也同步地发展着自己的体验,这些发展了的体验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去获得更多的体验。

不论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还是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不论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还是钱梦龙的导读教学法,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目标都是致力于学习者“体验”的发展。在学生原有体验的基础上,用课堂教学这一手段,以期达到学生体验发展之目标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体验中、由于体验和为着体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注释:

第6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38-02

教育评价的改革有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不支持,政府不认同,家长不理解,这些无形的压力,使得教育本身对评价的改革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而教育基层管理者,茫然不知所为,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现实与课改要求的反差,不得不令我们去反思。 一、高中语文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课改前的评价理论、方法和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1)评价目标的片面性。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有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许包含着创新意识,可是教师只抓住认知目标不放,忽略其他目标,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2)评价追求完美性。

传统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程序的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公开课、观摩课,教师不敢自然生成,生怕“漏洞百出”,教师希望学生按课前设计学,然后答问,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结果往往表演课,演员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教学过程好似一杯白开水,观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收益甚微。因此,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3)忽视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十分完备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的设计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定的。然而,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应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弊端和局限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4)评价内容的狭窄性。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是忽视思维因素。我们认为,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诸多指标中,我认为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课是否好课,关键是观察该节课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进入了课堂,其思维结果是否得到尊重,其思维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培养。只关注学生缺乏思维因素的“动”,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达成,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大误区。从思维层面分析,教师们为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提出的问题,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缺乏思维因素的。例如有位教师执教《小狗包弟》时,就向学生一连串地发问:“你见过小狗吗?”“你们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吗?”“你喜欢小狗吗?”“小狗能勾起你哪些有趣的回忆?”还没转入正题,学生已经被追问得晕头转向了。而且,教师所设的都是些肤浅的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李白的《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当问题提出时,学生即目瞪口呆,一脸茫然,问题“卡”住了,怎么办?只好由教师自己出示“答案”。这样的问题大大脱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

(5)评价缺乏日常性。 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本身来看,缺乏日常性、可控性。往往重视教研课、比武课等的评价,忽视日常性评价。只重视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评价,忽视了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评价。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增大了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究其原因:

(1)教师思维僵化。教师思维严重滞后于新课改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永远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被动的。

(2)课堂教学序化。用僵化的方法,来评价变化发展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何异于“刻舟求剑”?

(3)应试思想固化。以追求“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强化作用下,为了实现学生及家长“跳农门”的理想,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长期被忽视。

三、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观点。教师要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正确定位,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参照点。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建立素质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

(2)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语文培养目标,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教师本身的提高和发展,发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

(3)开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增长点。丰富学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特征:①形成的而非终结的。不否定结果评价,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②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评价对象全体;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多面;评价的方式多样。③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与认同。④发展的而非奖惩的。承认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参考文献:

[1]刘悦梅,赵洁.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第7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精通、整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体,是依据课程标准由专家编定的教学文本。现代教学观认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科知识和教材结构,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吃透教材的科学思想、文化底蕴,融合单元之间的知识,确定教学设计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有关资料。”教师应不受教材的束缚,以教材为蓝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重组、补充,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与教材资源的结合,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教育学家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三维目标为依托,根据课文的人文思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明确一堂课该学什么,该把握什么。

三、课堂充分准备,要有课堂的预见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一般认为,教师课前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往往忽视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对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依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外,更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前瞻性,预测在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或出现的情况,预设解决方案。

四、加强课前预习,强化课后作业

学生学习过程是预习、上课、复习的过程。课前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我们可以按照教材后面的思考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生字词在课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答,把课文中难点和不易理解之处勾画出来,使学生带着思考、质疑上课。课后作业不一定每堂都要布置,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既要兼顾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又要作业适量,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和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师激情、幽默,创设情境,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有激情。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激情。激情的课堂迭起,唤起学生的激情,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课堂语言要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教学语言,增添教师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课堂氛围不再枯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

六、语文课堂教学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长足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课本学习,学生从中学习到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语文课本中还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气质,提升精神境界。语文课堂不应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外长期、自由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七、课后发展性教学评价,促使“教”与“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论是教学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一堂课总会有些缺憾。如果教师不及时反思与总结,在下次课中又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方法、结果作出即时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指出学生的点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立足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第8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教法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89-01

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1 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1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既然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1.2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1.3利用朗读,以读激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诗歌《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朗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朗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2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2.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作死材料。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为喜剧,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新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情景创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寻找最优的课堂模式,将新课标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整个课堂。而要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作者的探究欲望,为此,情景模式的创设在新课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他们渴望被外界尊重,从心理上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爱面子、表现的很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会再像初中生那样对回答问题表现的很积极,相反,他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又怕回答错误而失掉面子。所以在语文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不论是选择方式还是内容,都要符合高中生的成长特征和兴趣爱好,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2. 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抓准时机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提问和回来,双方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方互动的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探讨的核心必须是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

3.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情景创设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通过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显示生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既然是再现生活的模式,肯定需要通过模拟表演或者声像等方式,学生氛围相对活跃,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会比较困难。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选择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题材,比如诗歌朗诵、谜语或者故事等,或者是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周围环境接近,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不由自主的走进情景创设中,进而在自己的摸索中旬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教育就是生活。两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同样说的是语文教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语文知识,在语文知识中也要渗透生活实际。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可以很自然的让学生的思路引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谈论《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们探讨一下,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不同情况下,梦想可能会不同,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心中有没有特别执着的梦??这样的话题已展开,课堂气愤变得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的话题一转:我们今天来共同分析一个主人公的梦想,看看你们是否和他有着一样的目标,从设疑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向了教学主题。

2. 将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作为素材创设情景

高中生在平时的考试、作业和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作为案例来创设情景,比较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容易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表现,选出比较典型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题材。通过问题情景创设,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或者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相对良好。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们共同评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适当的播放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音乐有着比较直接和强烈的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播放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语文和音乐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的心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音乐,将音乐的节奏和语文的语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合理的运用音乐,语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搭配和谐的音乐作为背景,能够烘托一种强烈的氛围,可以促进语文情景的设置,增加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对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语文课堂,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尝试这种有效模式,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儿童・知识・社会:语文情境教学的三个维度[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04)

[2] 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1)

[3] 张翠兰. 谈课堂教学设计――语文优化探微[J]. 语文学刊. 2009(20)

[4] 裴玉鑫.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 民营科技.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