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正是政府在创业扶持政策上的加码,为致力于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Maker)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适合的环境和土壤。而我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则正好承担起众创空间、创客孵化器的重要职能,那些以“创意创业社团”形式组建的团队,实际上就是新时期的创客。
一、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
我校创业园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米,设有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功能致力于全面深化学校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各类创业培训、咨询、指导、扶持等孵化管理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辐射科教创新区周边高校,满足区内大学生创业需求。目前基地一、二层为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区,免费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开展实践经营,先后引进学生创业项目55家,行业类型涉及快速消费、文化创新、新兴技术等领域。自创业园创办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各类创业培训、咨询、指导、扶持等孵化管理服务。
学校创业园积极贯彻省、市、区各级人社部门《关于开展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筹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和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建评估工作,于2013年3月被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苏州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于2013年11月先后被苏州工业园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苏州工业园区首家大学生创业园以及2013年度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和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于2016年10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1.依托创业型社团深化创业课程开设。学校创业课程分为两块,一块是学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赢在三创”课程,主要为各专业学生系统介绍创新、创业、创优的知识点;另一块是与市创业指导中心合作开设的创业模拟实训公选课程,邀请光华慈善基金会培训讲师为创业型社团学生开设,将课程建设融入社团管理,社团学生负责课程的宣传、报名工作。所有学习创业模拟实训公选课程的同学可获相应公选课学分,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学员凭合格证毕业后在当地创业自办实体的,除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外,还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2.依托创业型社团承办创业类竞赛。学校创业园管理办公室依托创业型社团每年组织校园商业计划书大赛,获得全校第一名的创业型社团将代表学校参加市、省、全国的商业计划书大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创业园管理办公室以“理论指导实战,实战完善理论”为培训思想,注重比赛的参与性、商业性和娱乐性,不断完善活动环节控制和淘汰制度,同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而创业型社团的学生既实际参加大赛,又参与赛事组织管理工作,大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不断扩大。
3.依托创业型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课堂延伸,每年面向在校生公开征集商I计划书,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培训、创业资金和公益组织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同时,学校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还与校外创业组织对接,实施“引进来”战略,让学生在象牙塔内能准确把握最新的创业动态。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的成绩
1.开设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培养合格创业储备人才及团队。2013年3月,苏州市人社局在我校创业园挂牌成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此后定期为我校学生开设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截止目前已开设创业实训班六期,培训260余人次,结业通过率达98.6%,取得创业模拟实训合格证书。
2.系统开设创业课程及辅导,参与各级各类创业赛事与评比。我校创业园成功举办五届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三届创业LOGO(商标)设计竞赛,并从中选拔优秀团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81-03
1引言
大学生创业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创业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精神,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不高。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15%,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23%。成功率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比例是2%~3%,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仅为4%,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其中,我国有6812%的创业大学生因“缺乏资金”的问题而宣告失败。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会缺乏资金,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选择是否存在排斥大学生现象?在经济最发达、金融体系比较完善的上海是不是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大学生对政策法律文件及金融机构信息是否充分了解?大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创业素质,比如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是否有进行详细的行业调研?是否具有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大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网络资源(比如家庭经济和政治背景)对融资是否起到一定作用?上海大学生创业者是否又做好充分的准备呢?
为透彻了解“融资约束”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这一问题,我们在2013年5月至6月对上海地区高校创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并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类,分别是有意向创业者、正在创业者和毕业5年内的创业者,深入剖析“融资约束”给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带来的困难,积极探讨解决大学生融资困难的优化路径,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2上海市大学生创业环境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的上海,其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环境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有一定优势。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从政府层面上讲,上海市政府在2006年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的力度。基金会设立“创业见习资助项目”、“小额贷款创业项目”等以此丰富基金资助模式,并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和后续投融资体系,切实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第二,从高校层面讲,上海市高校云集,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首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已设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五个分会,能够有效传播创业文化,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支持。其次,上海市各高校除了自己举办创业竞赛之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各类创业竞赛。 例如,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挑战杯”。
第三,从金融机构层面而言,2013年的上海市统计年鉴显示:全市金融机构单位数达1124家,其中包括货币金融、证券机构、保险类机构等,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的金融机构种类,而且2013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显示上海金融业整体保持向好发展态势。
3融资约束下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情况
31上海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拦路虎——资金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在全国来说处于领先地位,按理说,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融资约束较低,资金来源广泛。但此次问卷结果显示,在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中,5454%的被调查者表示最缺乏的创业条件依然是资金。
32理论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合约不完全导致的产权问题,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存在难以匹配的问题,现实表现为,企业融资困难。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者难以针对不同风险或偿债能力的借款者设定适当的合约,而只能按照市场上借款者的平均特征来设定价格(利率),这种情况下,低风险借款者将因为难以承受高利率而退出市场,市场上将只剩下高风险借款者。而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会因为只承担有限责任而降低努力水平,进而影响到还债能力。
由于上述原因,资金供给者一般会对金融交易比较谨慎,需要抵押等其他手段来确保资金的安全。市场上就会存在较高的融资成本。在我国,由于债权市场为国有银行垄断,股票上市也面临各种管制。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下,较高的储蓄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投资。
33资金供给者状况分析
331资金供给者类型
由于大学生创业资金需求存在“小、频、急”的特点,因此,适应一般大企业的融资方式往往不适合大学生创办企业。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为:
(1)创业基金。创业基金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2005年上海市政府启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每年向基金会投入1亿元资金作为科技教育专项拨款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推出的资助方式主要为雏鹰计划和雄鹰计划。
(2)小额担保贷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35号)要求各地区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注册门槛,创业地应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推出创业小额贷款业务。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中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风险投资是指资金来源于专业投资机构,投资的对象是新兴的并且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投资后参与公司管理的权益资本。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获取高额回报,因此其投资对象往往是那些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特点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
332资金供给者状况分析
各金融机构的功能不一样,银行贷款追求安全性,青睐成熟企业。在小额担保贷款的态度上,银行认为创业大学生偿债能力不强,风险高而收益小,银行往往以各种理由不贷或推迟信用贷款。
风险投资倾向有实力即将上市的企业,通过IPO方式退出从而获取高额投资利润,而创业板IPO上市其中一条要求就是“最近两年连续赢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大学生创业距离上市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对于创业基金而言,它的成立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创业者尤其是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但由于存在以下的两个缺陷,导致其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创业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资金有限,审核程序必然严格,例如,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雏鹰计划”的评审步骤包括初审和复审,再由专家库按行业选取,从市场、产品、团队、财务综合考察。
第二,创业基金有很强的行业指向性。由于专家进行评审时对于技术型行业评判标准比较统一,信息更对称。对于技术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行业创业者来说,申请资金相对较为容易,创业者的项目计划书通过初审后,就有50%的机会能拿到资金。而对于刚毕业大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很难涉及高科技行业。问卷数据反映上海市有意向和正在创业以及毕业五年内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行业从事高科技研究的比例分别为13%,14%和17%,都没有达到20%。
34大学生创业者资金需求分析
341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素质分析
此次调研,我们从个人团队素质是否足够高,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是否充分了解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获得外部资金的原因。
(1)创业者个人素质。问卷题27至题35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调研,包括“喜欢承担风险,勇于向困难的目标挑战,自信会成功,有过管理经验”等,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到5分。统计结果(见下表)显示没有获得外部资金的创业者创业素质平均得分是3038,而获得外部资金的平均得分是3267。这说明创业者个人素质是获得创业基金、小额贷款或其投资金融机构青睐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素质、信息了解平均得分无外部资金 有外部资金27~35
(创业素质) 36~42
(信息了解) 27~35
(创业素质) 36~42
(信息了解)3038分 2369分 3267分 25分
(2)创业者的信息了解。问卷题36至题42是关于外部融资渠道了解程度的调研,包括“对创业基金、社会风险资本操作流程和银行小额贷款政策是否了解”,从毫无了解到非常了解分别赋值1到5分。统计结果(见上表)显示没有获得外部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外部资金融资渠道的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为2369,而获得外部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平均得分为25。
(3)社会关系。通过对此次问卷的分析发现,获得外部资金(主要为银行贷款和创业基金)的创业者分别在家庭、学历、专业背景,创业行业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特点。获得外部资金的大多数创业者父母月收入在6000~16000元和16000~40000元居多,而且父母从事的职业是公务员、商人或者公司职员。说明家庭条件优越,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获取外部资金方面起到一定正向作用。从创业者学历和专业背景来看,本科和硕士生比大专毕业生有优势,大多数攻读的专业是经管类和法律类,对法律政策、企业生产运行操作和商业计划书的详尽内容的填写等有深入了解。另外,数据显示,有外部资金的创业者全部有商业计划书,而无外部资金的创业者只有1/3左右(34375%)有商业计划书。
本次调查中,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行业中比例最高的是教育文化类(达32%),其次是零售业和高科技研究(仅为14%)。6名从事高新科技研究类创业者中有4名获得了外部资金,成功率达到2/3。这充分说明了创业基金和银行倾向于高科技研究创业项目。
342资金来源方式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初期主要资金来源是自筹资金方式,主要是利用自身人脉关系等,包括亲戚、父母、同学和朋友。4166%有意向创业者未来创业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2292%计划银行贷款,1042%来自于风投,25%来自创业基金;正在创业者自筹资金比例高达7778%,剩余部分中370%来自小额贷款,1111%来自风险投资,741%来自创业基金。50%的毕业五年内创业者采取自筹资金的方法进行筹资。而225%来自小额贷款,5%来自风投,125%来自创业基金,另外有10%来自其他途径。可以看出,毕业五年内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大学生创业者相比其他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外部资金情况只是稍有好转。
在融资额度方面,此调查研究显示(见下图):2万~5万元,5万~10万元的比例均在30%左右,10万~30万元不到25%,30万元以上不到20%,融资额度较低,是创业者采取自筹资金方式的主观原因。
企业创业初期融资金额图表
但自筹资金方式存在不可持续性弊端。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需求较小,60%左右在10万以下。但我们进一步分析资金需求10万元以上的创业者,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包括有意向的以及正在创业的)中,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选择了政府资助资金和直接融资(风险投资),但有工作经验后创业的群体往往难以获得学校资助,因此他们的主要来源反而又回到了借款和自身积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者主要采取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初始资金需求往往不高。但当项目成熟到一定阶段或者资金需求较大时,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创业基金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方凸现出来。自筹资金只能解决暂时的资金来源问题,政府资助与风险投资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筹资来源。
4总结与建议
在金融业发达的上海,自筹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融资约束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在于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首先,大学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无法提供信用担保,金融机构缺乏利益驱动,因此从银行、小贷公司获取资金的难度较一般创业企业大。其次,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单一,风险投资青睐于成熟企业。最后,政府主导型的创业基金由于存在资金有限性和行业指向性,也没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融资方式。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者自身创业素质不够高,行业选择与现行融资市场不匹配,创业基金职能发挥不足。所以创业基金在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同时,可以发挥平台搭建者的角色。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下文给出了一些建议。
41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其创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自发进入投资收益率高的行业,无论风险投资机构还是银行都偏爱技术创新效率高、适应市场能力强、有活力的企业。所以要想打破大学生创业融资约束,首先是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开设高校创业融资教育课程和设立创业指导机构。另外可以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公司等。
42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
政府的支持政策对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起到一定作用,但实际运行效率不高。考虑到我国创业环境,想在短时间内将社会资金引入大学生创业有一定难度,只有政府先行一步,落到实处,树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决心,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
一方面继续扩大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范围。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尝试逐渐吸收社会资金,通过资金运作开展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而不仅仅是资公益基金。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企业的引导作用。政府鼓励企业成立联合组织对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这些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表扬。
资金的充沛是保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环节,打破大学生创业的融资约束势在必行。学校应当加强创业教育,学生自身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政府应做出努力,在提高扶持政策的效率的同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鼓励引导社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以创造一个活力四射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政试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创业园区,2012(18).
[2]王保义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23-02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求职,不能主动地创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状况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也是目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象,当时武汉大学七名研究生凑了2 000元创办当代集团,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但我国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开始于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邱虹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上荣获一等奖。以此为契机,他与同学创办了“视美乐”公司,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成功地获得了“上海一百”5 250万元的风险资本,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神话”。随后,大学生创业活动逐步推进。
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教委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较好的气氛和环境。
从2002年起,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创业。再度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的肖晓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他说,选择创业是因为自己曾组建过一家网管公司,有创业的经验和社会资源,而不是一时冲动。
2003年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年,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1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
2004年6月26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对一家校园餐厅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即将毕业的学生赵明晨和他的七名同窗好友一起联合参加竞标,在和另外两名来自校外的个体经营者的角逐中,凭借文化理念的优势最终夺得了餐厅的经营权。他的创业举动,在当时和他一同走出校门的280万大学毕业生中,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亮点。
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大应用研究中心公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有62.6%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尝试”,28.2%的人认为“可行”,认为“非常可行”的比例为5.8%,而实际选择创业的只有2.6%。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但实际创业的比例还很低,而其中成功的比例就更低,这从以往的一些案例中能得到验证。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得知: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缺乏,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此外,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很好的管理水平,不能充分了解市场等因素也制约他们的自主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如何赢得创业投资的青睐
尽管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重重的障碍,但也不乏有成功者,他们是如何做到技高一筹的呢?如何获得创业投资家的青睐?成功者们都有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流的团队。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往往是一家企业,而不是具体个人或者是一项专利技术,创投界有句名言:宁愿投二流技术,一流团队的企业,也不投一流技术,二流团队的企业。创业投资家首先看重的是企业团队经营能力,目标市场等综合因素,技术只是在投资决策时考察的一个方面。在创业投资家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往往更注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单干者。
2.足够的赢利能力。尽管如今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科技精英,并拥有技术专利,但仅有这些未必能激发创业投资家的兴趣。创业投资家是商人,他们投资不是因为创业者的技术,而是因为创业者的企业能赚钱,也就是说,创业者的技术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具有足够的赢利能力,这样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创业投资家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周密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包括创业企业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规划、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管理方面调查、市场销售分析和财务分析等。只有那些能够层层过关的创业者才能吸引创业投资。
3.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些创业者把吸引创业投资当做“圈钱游戏”,还有些创业者存有“反正是别人的钱”的想法。这两类创业者都缺乏责任感,他们大多数考虑的是个人眼前的利益,并不是从长远发展着想。这样的创业者很难获得创业投资家的认可,即使侥幸蒙上一回,也将留下信用“案底”。
4.高新技术的背景。身处高新技术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视美乐”、“易得方舟”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除企业有一流的管理团队外,创业投资家偏爱的就是那些在高新技术领域有领先优势的创业企业,如果创业企业有一两项受法律“保护”的先进技术或产品,则更能引起创业投资家的兴趣。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本身就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再加上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则企业能够轻松地进入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其进入壁垒也高,这在无形中又能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保证企业的利润。
5.创业企业具有出色的商业计划书。一份既有远见又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书有助于创业企业成功融资,这份计划书要阐明创业家创办企业的基本思路和企业价值所在,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目前和潜在的市场与客户。指出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列出创办或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情况。
三、创业投资助推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者一方面主动地争取创业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又热切希望创业投资市场环境能有效的改善,以支持他们创业。在实施创业投资的整个过程中,创业投资家通过对所投资企业运作过程的积极参与,为其未来的成功注入了增值活力。当资金的供给者与使用者结成合作伙伴时,风险资本运作的效果就可达到其最理想的状态。具体而言,创业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供资金。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其资金来源渠道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无非是来自银行贷款和向父母借款,还有少量的可争取到创业投资基金。然而,银行贷款必须有担保才能给予借贷,家庭收入状况的普遍低下与父母对大学生创业的不信任,以及创业投资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不看重。种种迹象表明,创业投资家对初始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创业投资家必须给创业者足够的资金供应,让创业者免去担心资金缺乏对公司产生的破产可能,从而给大学生创业者足够的信心,并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提供增值服务。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创业投资家会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以寻求潜在的市场机会,从而全力应对市场的挑战。其次,创业投资家依靠其技术专家为企业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再次,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企业投资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一旦企业成熟后,创业投资家就会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退出渠道撤出投资以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最后,创业投资家也必定会帮助风险企业制定详尽的资金计划决策,创业投资家通过与风险企业经常接触,详细地获知企业的业绩增长能力和经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有关项目融资情况,从而制订相对最优的投融资和利润分配决策,并做好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3.监督作用。由于创业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投资没有任何担保,而风险企业的管理运作在早期也没有达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创业投资家必须积极介入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对企业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潜在的投资风险,他们就会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止损失的无限扩大。尤其是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风险意识,往往容易导致公司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有了创业投资家的监督作用,他们就能比较顺利地经营企业。
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积极推动,以形成有利于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参考资料:
很多学者从不同专业领域对“创业能力”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综合来看,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以智力为核心的特殊能力。它是指在创业精神指导下,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获取创业知识、发展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的高层次能力[3]。本文“创业能力”的定义限定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简言之就是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成现实的能力[4]。
2ERP沙盘模拟教学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5],ERP沙盘模拟就是汲取管理训练课程精髓而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课程。它通过沙盘模拟方式,将复杂抽象的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内容包括: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6]。该校ERP沙盘模拟教学开展较晚“,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建于2009年,该课程最初只在ERP协会内部开设。目前课程开设形式为实践操作,课时数为32学时,已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全院经管类专业开设,同时设为全院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ERP沙盘模拟实践课程所采用的独特的沙盘教具,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实训环节[7],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理解ERP的管理思想,感悟科学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并提升管理能力的目标[5]。
3ERP沙盘模拟教学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分为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做事能力的有机组成[8]。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实践性、实效性等特点,恰恰对以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教学作用和重要意义。
3.1ERP沙盘模拟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作用
“ERP沙盘模拟”课程具备实践操作性强、实际应用多等性质,该课程在教学中突显出其在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特点。
(1)教学形式新颖。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一种体验式训练课程,不同于教师课堂灌输授课方式,也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习题式训练,企业管理的全部操作展示于模拟沙盘上,学生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模拟,在参与中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2)教学内容充实。该课程把抽象而复杂的ERP管理理论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训练学习过程中,经历企业经营中常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寻找市场机会、分析市场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决策的成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自由尝试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而这在现实工作中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有这样的体验机会,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丰富。ERP沙盘模拟课堂中应用了角色扮演、岗位体验、案例分析、专家诊断、讲师点评、小组形式等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做”来“学”,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体验商业运作的方式,体会其中深奥的商业思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过程生动。通常管理课程都是通过“理论+案例”教学,而ERP沙盘模拟教学增强了课程的娱乐性,学生在经营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游戏过程,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游戏性同时激起了学生的竞争热情,每个学生都想在游戏中获胜,这种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5)教学效果显著。饱满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亲力亲为,切身体验,有效遏制了学生过去抄袭作业的现象,消减了学生懒惰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生依赖教师的填喂式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2ERP沙盘模拟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意义
(1)教书育人,自强不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从未想过创业,感觉创业离自己很遥远,事不关己的态度导致他们刚开始对“ERP沙盘模拟”课程兴趣不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或许大部分大学毕业后并不会自己去创业,但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也从自强不息、诚信做事的角度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学生感觉这种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业里提交过这样一段话:“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益不在于如何创业,而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关于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有这么一句话:它是认真的人所做的认真的事。”作为一名教师读到这段话是多么欣慰,从而也认识到对学生的关怀和鼓舞从育人开始,对教学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对计划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ERP沙盘模拟教学要演练对抗设计6年的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要求的模拟公司需要制定季度计划、年度计划、职能计划,由于按照6年的整体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必然要考虑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配合,职能计划与整体计划的配合,以及各职能计划之间的配合。因此,ERP沙盘模拟教学对学生应用各种计划方法的制定计划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另外,在ERP沙盘模拟教学中,制定计划需要做出决策,与对手对抗需要考虑对方行动从而做出对应的决策,这种决策体验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管理专业本科生没有学习过《决策理论与方法》的课程,所以,对决策所用的方法更多是依靠经验和直觉。
(3)对领导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培养。ERP沙盘模拟教学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这艘大船上,CEO是舵手、CFO保驾护航、营销总监冲锋陷阵、各部门各司其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才能赢得胜利,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模拟教学中会负责不同的职能部门,将导致对企业有限资源的争夺,这就必然涉及在会议讨论、计划制定过程中去与他人沟通,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去说服他人;在自身完成某项工作之后,对其结果从不同的职能领域出发必然具有相异的评价与反应,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他人的意见与反应,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去说服与沟通,从而达到良好合作的目标。所以,ERP沙盘模拟教学对学生的人际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4)对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培养。ERP沙盘模拟教学中,分组中总有一个学生要充当CEO的角色,组织和协调的任务较多,其他成员也是一个人代表一个部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CEO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5)对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的培养。ERP沙盘模拟教学中,主要是从模拟的市场获取的需求、供应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信息,学生要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各自的分析,所以,对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锻炼显得很重要。
(6)对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做事情没有主动性,按“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把精力都放在了获取文凭和相关证书上,成为“高分低能”。这一切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很弱,缺乏创新动力和激情,创新思维受到压抑。ERP沙盘模拟教学中,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创造出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ERP沙盘模拟教学提供的现场实战气氛,集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为一体,使学生在实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失败的艰辛,不断地提高和锻炼了风险承担能力、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挑战与超越中成就自己优良的创业综合能力。
4结语
(一)招聘单位的需求现状“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专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总体上来说,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银行、证券、钢铁、石化及网站等行业期望的都是兼具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经贸知识和政策法规、熟知企业运营和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他们需要是博而专的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电子商务领域所需的人才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层的主要从事技术工作,中层主要从事执行运营等工作,而高层则是从事战略部署,决策等工作。这种分工在很大程度上由人员自身的能力来决定的。招聘单位提供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常有:网络运营经理/主管、网站策划/编辑、网站推广、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络营销员、外贸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项目开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教学科研人员等。从以上招聘岗位看出,招聘单位并不是要求应聘者具备各种才能。站在招聘者的立场,更喜有专业特长和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电商人才,尤其是具有实践经验的“零距离”的专业应用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技能突出,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现状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专业、实用的要求,那人才的供给方又是如何呢?由于电子商务培养目标总体上比较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所以很多毕业生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他们泛泛的简历也不能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从而失去面的机会。有时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缺乏实际的专业操作经验,同时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很难应聘成功。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上对电子商务的需求量很大,每年电商毕业生的供给量也较大,但是企业很难找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推动电子商务的人才,电商毕业生也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其中的人才供需其实脱节了。几年前电子商务专业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电商专业遍地开”,在一开始设置专业的时候对于“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等问题,应该说很多学校是欠深思熟虑的。所以我们把目前供求脱节,电商毕业业生就业方向迷盲的原因主要归究于培养的问题,是高校某些教学体系的不合理,如培养方向模糊,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欠佳,教材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技能训练等。
二、改进培养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电商毕业生就业
(一)优化课程,优选教材,力建师资电子商务教育评论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粱春晓先生认为,电子商务教育要包括三种类型的课程。第一种是传统的商务课程。第二类是现代商务课程,比如说有关网络化组织、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当然也包括一些基于电子商务的商业连锁,以及各种各样的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等,这种新的现代商务形态一定要学习,且要学懂。第三类知识是关于如何转型的知识,这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尤其重要,比如说怎么从实体化企业向虚拟化企业转型,这方面也有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变革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把这三类知识学透学通才是培养未来电子商务人才的重点。
目前已出版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已很多,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许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在教材上可能只是经管类、计算机类课程的简单混合,这样的教材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遵循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方向,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够收集和补充在线学习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创编和开发高质量教材。
电子商务的教师基本上也都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本身对电子商务的教学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培训师资。“派出去”就是由学校选派爱岗敬业,年轻有为,学历层次高的教师到企业一线操作学习。“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根据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和最新发展形势,邀请一些理论和实践都十分丰富的电子商务专家来校进行讲学或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胜任培养适销对路专业人才的任务。
(二)细分专业培养方向如何在电子商务专业下再细分培养方向?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名校沃顿商学院的电子商务的教学体系,该校教学体系没有所谓“专业”的说法,只有方向(concentration),其中一个方向叫“电子商务管理”(ManagingElectronicCommerce)。但学生不能单独选这个方向,必须在会计、金融、管理、营销、房地产或保险等主方向中选择“电子商务管理”。而选一个方向,学生只需在原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基础上,再学四门课即可。沃顿商学院的这种教学体系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传统行业找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支点;同时,又可掌握网络商务、信息的发展对某一职业或行业的具体影响,紧跟时代节拍。
所以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再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做到定位清晰。如中央财经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就偏向于其优势所在的金融领域,厦门大学则侧重于自身实力较强的策划管理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能力强,技能突出,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零距离”的专业人才。也可仿效沃顿商学院考虑在学习的最后一到两学期,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可再选修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商务营销、商务物流管理等某一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
(三)加强实训实践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如果我们阿里巴巴员工要招聘电脑技术人员的话,我希望看到的是他有没有在淘宝上使用过,他有没有在阿里巴巴用过,他对Ebay懂不懂,有证书很正常,有证书的人太多了,但是实践过的人太少了”,此话道明了实训实践对电子商务毕业生的重要性。而且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太快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根本来不及更新,密切关注和跟踪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绝不亚于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
为加强实训实践,从教的一方来说,学校在教学中需更加重视商务和营销,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商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能力。最好还能与各行业一线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不断扩展实习实训基地。从学的一方来说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相关技能知识外,还须养成“在网上生活”的习惯,因为互联网这个大的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包括在网上论坛和大家交流,多多阅读各电子商务实例的评论、博客等等,自己亲自参与一些网上交易的活动,这些都能对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还能保持时刻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实训实践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太新了,在真正的电子商务世界里创新就是生命力,是灵魂。电商毕业生只会按照书上死搬硬套是行不通的,若辛辛苦苦学了三四年之后发现跟真正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距离,那确实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梁春晓先生也提醒电子商务学生,一味地学现成的理论,然后再运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几乎没有一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是按照当初的商业计划书做出来的,随着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企业会不停的调整、不停的转型。同样电子商务整个的发展趋势也不是研究出一个模式,然后不断应用这个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是各种各样的模式不断的尝试、不停的转型。
(四)从国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模式主要是针对大企业和大客户的,而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有专家提出,信息时代对企业的需求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越强也好,越能适应变化越好。预计我国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中会越来越活跃,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产业部、科技部都在大力关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中小企业可望为大量电子商务毕业生提供创业机会。
关键词:高等农校;创业教育;创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3-03
一、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使命。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而创业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其重要内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也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乃农业大国,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校的历史使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农业科技的匮乏和农业人才的短缺是主要瓶颈。高等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也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服务农村经济的实施主体,且在培养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独具优势和特色。因而,高等农校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通过创业教育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协调发展,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实践环节锻炼,培养出更多视野开阔、具有开拓精神、献身农业的高素质创业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大增,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更新就业观念,使大学生有能力回乡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也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此减轻就业压力,创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二、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但从总体来看,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高等农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缺乏。高等农校缺少勇于承担风险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学生去农村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但很多高等农校教育者存在片面的创业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为学生就业寻出路,并没有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高度。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计划大赛等与创业有关活动的开展,未将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目标融入整体育人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受传统就业观的束缚,一些大学生留恋城市生活,不愿下基层,并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看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城市里的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创业;农村学生虽大都具备勤劳、不怕吃苦等创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带着父辈的殷切期望,希望跳出农门,在城市开拓一片天地,如果毕业后回到原籍会被认为“没本事”。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一是高等农校的创业系列课程与国外高校相比严重匮乏。国外十分重视开设各种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开设了创业涉及的法律、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等几十门系列课程。而我国许多高等农校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或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创业教育仅限于简单传授一些创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等,任务和目标不明确,远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即使有些学生在求学期间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或训练,事实上真正的创业意识、知识、素质与能力却明显不足。二是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高等农校的创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与教务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联系和结合起来。不少学生是通过选修课或空暇时间等形式获得“业余教育”,致使创业教育失去学科专业这一强有力的支撑和依靠。三是创业教育缺乏个性和特色,重理论,轻实践。国外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模式,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基本雷同,没有体现学校、专业特点,高等农校也没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很难发挥其特色和专长。此外,创业课程的设置重点还是强调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纸上谈兵,远离实际,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原本生机勃勃的创业教育成为枯燥的知识填充,与其他课程相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落后。创业教育内容丰富,重视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要扎实,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足,且大部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进修机会少,很难言传身教;而且对大多教师而言,创业教育是新兴事物,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创业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和僵化,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
三、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高等农业教育应从培育现代农业接班人这一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农村实践等活动,扩大高等农业院校优势特色,增强学生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提高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是促进和发展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前提。创业教育是新的时代对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过少的形势需要。高等农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以创业能力为主的各项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仅对少数人开展创业教育的做法,在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其次,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大力宣扬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创业,让“敢于创业、创业光荣”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的观念,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与此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大学生进校园的那天起,就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转变其择业观念,树立“从基层做起、到基层创业”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对创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培养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意识,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到农村创业,打破传统的就业格局。
2.建立科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第一,高等农校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将创业教育渗透到第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高等农校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农校在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传统专业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形成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知识教育相互有机融合的局面。采取创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公选课相结合原则,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制度,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纵向分科的教学现状,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横向联系,文理渗透、相互交叉,开设创业意识、心理、能力、风险以及创业技巧等方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第二,积极探索创业教育新方式,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培养方案的个性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学生普及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专门为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需求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开展递进式的创业教育与培训。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运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答辩等多种形式强化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以当前社会实际为切入点,将现实的创业事件分析与实践活动贯穿于案例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创业问题能力。同时,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等农校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大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学生普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高等农校除了原有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尽量为更多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创业的锻炼机会,一方面可引导和促进学生了解农村、真正融入到农村和农民当中,把握农村农民需求,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也为毕业生回乡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农村发展留下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同时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讲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实践中去。
3.建立培养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农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结合高等农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着力于全校教师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从学生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增强教师对创业创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建立培养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校要健全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管理体制,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成长,实施终身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从校内公共课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为创业教育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家、咨询师、政府官员等各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与学生结“对子”,让学生接触一些创业的实际问题,对创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现有创业教师的培训。最后,提供条件支持教师展开有关农业产业方面的研究、经营活动,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自己创办经营企业,丰富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校与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张素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1,(6):106-108.
[2]戴育滨.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9-132.
[3]骆秋琴,林银,谢志远.农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3,(5):147-150.
[4]李胜文,杨学儒.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188-190.
[5]李宏贵,熊胜绪.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探索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0,(3):24-28.
[6]欧阳伦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103-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新农村建设课题“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的优势与角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
2008年金融危机直接发端于美国,并且波及到全世界。面对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的金融体系,西方国家对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重新反思,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力求重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这里选取美国、欧盟和英国三个经济体作为代表,简单介绍其金融监管改革实践。
(一)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代表,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起构建起严格的分业监管体系。随着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加剧,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介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之间的“双线多头”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联邦一级和州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分别对所辖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目标是“将最有经验的监管者置于其最熟悉的金融业务监管领域”。美国这种多重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其文化中崇尚自由、信奉“分权与制衡”以及鼓励自由竞争的理念密不可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种种弊端,诸如监管漏洞、监管重叠等问题纷纷暴露出来,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财政部于2009年6月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方案,经国会参众两院审议并修改后,最终在2010年7月形成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该法案被视为自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来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美国金融体系“去监管化”的终结,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专门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ServicesOversightCouncil,FSOC)负责识别、监测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同时强调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高监管标准,抑制其扩张冲动,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大型金融机构制定“生前遗嘱”(FuneralPlans),建立起有序破产清算机制,以便在丧失偿付能力后迅速实施破产清算,降低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此外,对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超大型金融机构,美联储有权利予以强制拆分。二是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从监管范围看,该法案明确要求资产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基金必须进行注册,同时提供必要的交易和投资信息,以便对其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填补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空白。在监管要求方面,法案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行更高的资本充足性、流动性、杠杆率等监管标准,建立起逆周期的资本监管体系,同时严格遵循沃克尔规则,限制金融机构从事与自身业务无关的高风险交易。此外,法案还限制了场外衍生品交易,要求引入中央交易对手制度和保证金制度,以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三是注重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制衡,强调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法案规定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具有协调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同时为了避免美联储的监管权力过于集中,还赋予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监管美联储的权力,形成了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方面,该法案表达了美国在统一全球监管标准方面的意愿,体现了与国际统一监管标准的一致性,同时也表达了参与国际危机救援和金融监管合作的积极态度。总体来看,《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在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做了努力,另一方面还兼顾了金融效率的目标,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作出了适应性调整,增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但也正因为如此,该法案并未触及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根本,以分业监管为主的“双线多头”模式与混业经营的矛盾依然存在,原有监管体系存在的监管重叠和监管漏洞等问题也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使该法案的改革力度和最终效果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二)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自1993年成立以来,为切实推进一体化进程,欧盟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推动联盟层面的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以1999年的《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为标志,欧盟建立了莱姆法路西监管框架(LamfalussyFramework),改善欧盟金融监管决策程序,使金融监管当局能够更迅速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了监管协调的效率。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欧盟委员会开始反思自身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于2010年9月7日通过了《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原有的莱姆法路西框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建立起新的欧盟金融监管框架。其改革的核心是在原有莱姆法路西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两大支柱———欧洲系统性风险理事会(EuropeanSys-temicRiskBoard,ESRB)和欧洲金融监管体系(EuropeanSystemofFinancialSupervisors,ESFS),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同时加强了欧盟的统一监管。新的欧盟金融监管框架全力凸显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与微观审慎监管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成立独立的宏观审慎监管部门,防范系统性风险。专门成立了欧洲系统性风险理事会,负责监测、预警系统性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其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欧盟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识别、监测、评估各种可能威胁到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在可能出现重大风险时及时发出预警,并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必要的防范和化解潜在系统性危机的措施。二是提高金融监管要求。一方面强化了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约束,要求其增加不同时期在险价值的额外资本缓冲;另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内部流动性管理方案,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流动性保持正常,或者是在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具有充足的流动性。此外,欧洲议会还于2010年11月正式通过了《欧盟对冲基金监管法案》,将对冲基金纳入监管之中,并引入信用评级机构注册制,集中由欧盟统一监管。三是更加注重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将原有的银行、证券、保险监督委员会升级为欧洲监管局(EuropeanSupervisoryAuthori-ties,ESA),同时成立了指导委员会(SteeringCommittee)以加强各个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作。同时,先后出台了跨国金融危机九项原则、跨国稳定小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uropeanFinancialStabilityFacility,EFSF)等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各成员国的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系统性危机,并对陷入危机的国家实施救助。相对而言,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最为彻底,这与其长期倡导的强化监管、重视金融稳定理念密切相关。通过确立宏微观一体化的金融监管体系,欧盟初步搭建起金融稳定合作机制,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实现宏微观之间、成员国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监管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意识到,欧盟新监管方案的实施以及监管费用需要依赖各个成员国,要在各个成员国之间达成任何一致的意见是很困难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欧盟的金融监管将是“没有牙齿”的监管。因此,欧盟新金融监管体系的实施效果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欧盟各国关于实施细则的最终共识才能意味着改革方案的真正落实。
(三)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针对混业经营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一体系以《金融市场与服务法案》为基础,由三个管理当局,即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管理局和英国财政部对金融稳定共同负责。2008年金融危机使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三方(tripartite)”的监管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没有哪个单独的机构有责任、职权或权力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督,识别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采取协同行动来对此做出反应。鉴于此,英国政府着手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针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监管漏洞问题,英国政府陆续推出了《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银行特别条款法案》、《2009银行法案》、《特纳报告:通过监管改革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2010年金融服务法》等一系列方案,力求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2010年大选后,联合政府宣称将撤销金融服务管理局,将其功能并入英格兰银行,并陆续推出了《金融监管的新举措:判断、焦点及稳定》和《金融改革新方案:构建更强的监管体系》等方案,旨在构建更稳定的金融体系。尽管前后两任政府对金融监管体系架构的改革存在不同意见,但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均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一是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强化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2009年银行法》明确规定了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法定职责及其核心地位;2010年6月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则提出在英格兰银行下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PolicyCommittee,FPC),以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该委员会为金融稳定的最高决策部门,负责制定维护金融稳定的各种政策,而新设的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Regula-toryAuthority)则为金融监管政策的执行部门。二是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2009年银行法案》明确规定英格兰银行可以实施各种政策工具来保障金融稳定,同时赋予其更大的灵活性。同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制定“生前遗嘱”,使问题机构迅速并有效地实施破产,降低其倒闭所产生的影响。此外,ICB(IndependentCommissiononBanking)的报告还提出要彻底分离零售业务和批发、投资业务,尽可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三是强化金融监管合作。《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认为强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至关重要,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实施统一的监管标准提高各国金融监管水平,避免监管套利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二是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为核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建设;三是特别注重欧洲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四是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建立起国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五是增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跨境处置能力。从总体看,英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是为了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长远的角度讲对于维护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短期看,过于严格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的相互隔离要求部分商业银行对原有业务进行精简和调整,可能带来部分金融业务的萎缩和人才的流失。其次,ICB提出的10%一级资本充足率、维持债务缓冲资金等要求远远高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一方面伦敦本地的金融机构需要大量补充资本金,有可能导致当地资金成本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存在明显的监管套利,金融资源可能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流,反而不利于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以金砖四国为例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未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使之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先行者。借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之机,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与各种全球金融合作,着力提升自己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对本国内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一)巴西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巴西的金融体系主要实施混业经营,由国家货币委员会(CMN,下辖巴西央行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个人保险委员会(CNSP)以及补充养老金委员会(CNPC)共同对金融体系实施混业监管。在该体系下,巴西中央银行拥有除保险、养老金及证券市场以外的所有监管权,其他监管机构基本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相对集中的监管模式与巴西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相匹配,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共享障碍,有利于中央银行对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2008年金融危机并未对巴西本土的金融机构造成太多的伤害,反而是由于外部资金的大举撤离导致了证券市场的大跌和汇率的急剧提升。为此,巴西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资金,包括购买陷入困境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同时,政府也要求其下辖的三家银行,巴西银行、国家储蓄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扩张的信贷政策,以弥补私人银行部门和本地证券市场的信贷供给萎缩。经过多方努力,巴西金融市场于2009年中即恢复了稳定。危机后,巴西开始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微调,以期强化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具体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提高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强其透明度;二是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要求监管部门定期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风险监测与评估,特别是对投资与交易等高风险业务以及流动性状况进行监测;三是提高准入要求,规定监管部门在金融机构成立之前,应对其商业计划书、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流动性等进行严格的论证,必要时应要求金融机构进行压力测试,提高准入标准;四是加强与监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监管过程中鼓励审计部门的参与,提高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对监管对象作出合理判断,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五是强调与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特别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相互合作,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间,通过中央银行的大幅改革,巴西的金融监管逐渐朝着最优实践、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从合规监管逐渐转向审慎监管,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管。在此过程中,巴西金融监管体系更加注重风险和控制,关注监管过程的连续性,强调监管计划与监管手段。作为资本自由流动的新兴市场国家,未来巴西更应关注资本跨境流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传递,以及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引起的金融体系动荡,同时在稳定货币方面还应继续努力,藉此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二)俄罗斯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证券业和保险业均在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起步,规模相对较小。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既有分业经营,又有混业经营,相应其金融监管体系也采取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以分业监管为主。俄罗斯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是由俄罗斯银行(中央银行)和证监会实行共同监管,其余皆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的金融业也表现出较大的动荡,具体表现为金融稳定性指标的迅速恶化、流动性风险加大、银行盈利水平下降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等。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银行体系高度依赖于境外融资,大量外资的快速流出使俄罗斯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冲击,股市出现暴跌、货币急剧贬值,市场流动性迅速枯竭,直接诱发了银行体系的信用危机和债务危机。由此也导致俄罗斯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失调、高度依赖能源出口、金融市场不发达等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凸显。危机过后,俄罗斯银行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强化监管,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强化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能力,通过立法强化央行对金融机构信息的获取权力,确保各类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并建立危机早期预警系统。二是强化金融稳定,逐步减少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规定国有资本的输出不能有损于金融稳定,金融机构不能以危害金融稳定来获取利润。三是完善问题机构的退出机制,重点强调提高问题机构早期的资产保全能力,充分保护存款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还规定对跨国问题机构的紧急破产清算可采取建立国家间的协定来共同执行。四是限制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确保对国有银行的控制权,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12%。五是加强与其他国际的金融监管合作,与多个国家签署了监管合作备忘录,同时加快俄罗斯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一体化的进程。俄罗斯金融监管改革是与其经济转轨过程相一致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俄政府着力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系,俄罗斯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作用逐步凸显,独立性大大增强。但受转轨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了在短期内快速发展金融体系,俄政府更多强调的是弱化管制,这导致其监管体系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和监管力相对较弱,而且激进的改革措施也导致其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很强。在外部融资依赖度很高的情况下,俄罗斯金融体系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可以说,危机后俄罗斯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其整体方向仍不是特别明确,相关的改革措施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印度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自1991年印度的拉奥政府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的经济、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印度主要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印度储备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市场,同时对银行业实施监管。此外,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保险监管和发展局(IR-DA)分别负责对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印度的金融监管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按照侧重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之前的放松管制阶段。在该时期主要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相应的金融监管也为放松管制,包括利率市场化、放松准入限制、全面引入市场竞争等;第二阶段是1997年之后的加强监管阶段。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度政府意识到过快、过度自由化的危害,因此加大了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投资行为的监管、制定紧急纠错法案等,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些改革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印度金融体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也使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几乎未遭受大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印度政府也意识到监管改革的重要性,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以应对系统性风险:一是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宏观审慎分析框架,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适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二是强调金融监管协调,加大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拟成立“金融稳定与发展局”凌驾于印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和保险监管和发展局之上,以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三是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将没有存款项目的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同时提高监管要求,加强对资本充足率中资本数量和质量的监管。四是加强对跨国银行的金融监管,注重与东道国的监管合作。印度一直以来都实施非常严格的金融监管,早在2007年初就全面实行了巴塞尔协议II,并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由8%提高至9%;同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的商业银行,极大地保证了银行体系在危机中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严格的金融监管也限制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其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流动性比例要求都很高,极大地削弱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此外,政府还要求金融机构要优先考虑农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降低了其盈利水平,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较低。未来,印度监管当局应在稳定与效率之间适当向效率的角度倾斜,在维持金融稳定的同时,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四)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金融监管也逐步发展成为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足鼎立”的分业监管模式,对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未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太大的冲击,但现行的“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业已暴露出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未能有效承担起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其具有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职责,但在实际中中国人民银行更专注于维护货币稳定,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被弱化。二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管“三会”已建立起定期信息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机制,但从实施情况来看,该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三是存在多头监管与交叉监管下的监管漏洞。随着混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分业监管下的真空和漏洞问题越来越明显,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容易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总体来看,危机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加大对金融稳定性的评估力度。中国于2009年8月正式启动IMF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并于2011年11月首次了《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二是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起定期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同时加大了金融统计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力度,并开始着手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参与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提高监管标准。银监会在金融危机后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制定中,同时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和中国实际情况,出台了更为严格的“中国版”巴塞尔III。四是更加重视金融监管协调。国务院《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建立起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五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积极拓展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关系,举办跨境监管磋商,目前已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
三、主要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共性与趋势
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金融监管的改革内容、力度都有很大差异,体现了各个国家在各自经济、金融背景下的选择与侧重,但更多的是共通之处,而这些共同点也从一个侧面凸显出实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防范系统性风险,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现代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与之相伴而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威胁。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充分证明了系统性危机高度的传染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因此,针对于本次危机的金融监管改革重点都放在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稳定性方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也成为危机后主要国家的共识。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态度要比新兴市场国家更为鲜明,改革力度也更大,实施方案的细化程度等都要远高于新兴市场国家。美国、欧盟和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明确提出要建立负责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专业部门,并且都被明确赋予了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拥有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估和预警的权力。而对以金砖四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尽管都提出要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但均未提出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也没有明确具体由哪个监管主体来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设立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机构,但究其功能而言,大多仍局限于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上,仅负责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的决策和执行仍主要依赖于微观审慎监管机构。这就产生了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想法和建议无法顺利实现的可能,而且由于监测预警和决策执行职能的相互分离,还会产生信息和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时滞及失真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尽管还存在各种不足,但总体而言,在新的金融监管改革中,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由哪个机构来承担起该职能,它都已成为未来金融监管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原有金融监管体系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明显不足,二是对流动性风险监测不足,三是金融机构吸收损失的能力不够。因此危机后各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不约而同的扩大了监管范围,并且提高了监管标准,旨在弥补监管漏洞,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损失吸收能力。从维护整体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将影子银行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弥补监管缺失和监管漏洞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国别差异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对待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态度应有所差别。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且表现出脱离原生金融产品、过度创新的特征,因此应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并实施严格监管。新兴市场国家的衍生品市场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创新力和服务范围尚不足以满足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在强调对影子银行和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时,更重要的是鼓励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大创新力度,以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必须引导、促进衍生产品和市场实现有序、健康发展,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正常运行。除了扩大监管范围外,各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还十分强调提高监管标准,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性、流动性、杠杆比率等方面的要求,旨在通过事先的防范提高金融机构的损失吸收能力。提高监管标准确实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但不可避免会带来盈利能力和水平的下降,这也是各国在制定监管标准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无论采取何种标准,对各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应尽量保持监管标准的统一,这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避免监管套利,从而保证全球金融稳定的最终实现。
尽职调查报告怎样写?尽职调查已经成为公司并购中的基本流程之一,世界各地的公司并购中都践行着尽职调查。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企业公司尽职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尽职调查报告1有限公司:
上海市汇盛律师事务所接受贵司委托,指派中国执业律师____、____对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
在与贵司的多轮磋商中,我们和贵司确定了本次尽职调查的工作范围,并以《委托合同书》的形式确定下来(详见附件一:尽职调查范围)。
根据本案的工作范围,本次尽职调查工作采用认真阅读w公司提供的文件(详见附件二:w提供文件目录),进行书面审查;与w公司相关负责人谈话、向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调取资料等方式,在提供本尽职调查报告的同时,我们得到的承诺为:
1、w公司提交给我们的文件上的所有签名、印鉴和公章都是真实的;提交给我们的所有文件的原件都是被认可的和完整的;并且所有的复印件与原件是一致的;
2、我们审查的文件中所有的事实陈述都是真实的、正确的;
3、接受我们谈话的相关负责人陈述的内容没有任何虚假和遗漏的,是客观、真实的;
4、w公司没有未披露的对外抵押、保证等担保行为;
5、同时,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暗示表明以上承诺是不合法的。
基于以上的承诺和我们采集到的资料与信息,根据现行有效的中国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根据w公司提供的文件,根据我们指派律师的工作经验,我们作出以下尽职调查报告内容:
一、w公司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略)
2、w公司历次变更情况(略)
(详情见附件三:w公司变更详细)
3、w公司实际控制人(略)
二、w公司隐名投资风险
外国人某某通过中国自然人投资于w公司的行为属于隐名投资行为。外国人某某为“隐名股东”,中国自然人、为“显名股东”。
1、中国法律及司法实践对于隐名投资的规定
根据中国法律及司法实践,一个隐名投资行为如想得到法律的认可,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隐名股东必需实际出资。 具体体现为,隐名股东有证据证明显名股东投资于公司的财产属于隐名股东所有;
(2)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这里的以上包括半数;
(3)隐名股东以实际股东身份行使权利且被公司认可。这里的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得并被公司认可,既可以表现为隐名股东实际上担任了执行职务的董事,实际行使了管理职能;公司股东名册等法律文件记载了隐名股东的实际股东身份,亦可以表现为显名股东的决策均得到了隐名股东的同意或认可等。
(4)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外国投资者采用隐名投资的方式规避市场准入的行为则亦违反了中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2、中国法律对于外商投资行业的准入规定
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国对于外商投资的行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贸易类外商投资企业因为属于中国政府规定的逐步开放的产业,而被纳入“限制类”进行特别管理。
3、w公司隐名投资的法律风险
(1)中国法律确定股东身份应当经过登记程序,这里所说的登记是指登记于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有经过登记的,不能对抗不知道隐名投资行为的第三人。也就是说,目前外国人某某并非是经过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登记过的股东,登记过的股东是中国自然人、;
(2)中国自然人、具有实际支配w公司股权的权利,如果显名股东不经隐名股东的同意即转让股权,将造成隐名股东的投资失败;
(3)当显名股东个人负有大额债务而不能清偿时,他们的债权人可能会要求获得w公司股份,从而影响隐名股东的利益;
(4)中国目前并无对于隐名投资的现行有效法律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外商隐名投资于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的,法院会判决这种隐名投资行为无效,真正的股东为显名投资者,隐名股东(外商)与显名股东(中国自然人法人)的出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w公司目前的主要经营范围为限制类,因此外国人某某的隐名投资行为,一旦与显名股东发生争议,法院将会判决外国人某某的隐名投资行为无效,外国人某某将失去对w公司的控制权;
(5)根据我们处理类似案例的经验,外商利用中国人进行隐名投资,初始时一般合作良好,但是当公司做大做强并产生较大利润时,显名股东(中国自然人或法人)常常会向隐名股东(外商)提出种种要求,从而产生争议。
三、关于w公司的经营范围
本次尽职调查的目标是为实现对w公司的并购、增资,增资之后,w公司将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行业实行准入制,因此w公司一些经营范围难以保留。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以及我们的经验,变更后的w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表述为:从事。。。。。。等食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内批发及相关配套业务。
四、w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1、概述
w公司会计核算方面原则上执行中国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未根据该项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中国法律强制性要求建议的制度,而财务管理规定是一种内控制度或称管理制度。
由于w公司没有具体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相关会计政策无法确定(目前实际由财务人员根据经验或习惯确定),既不利于公司管理层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管理,又容易导致w公司会计业务处理的随意性。
我们建议w公司根据中国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
2、w公司的会计政策
(1)执行中国《小企业会计制度》;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根据w公司的规模,可以使用《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小企业会计制度》,w公司目前实际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期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3)记账本位币及外币核算方法: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外币业务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记账;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年末)外币账户余额未按期末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进行调整,相关汇兑损益待外币实际支付结算时进行一次性调整。
我们认为,外币账户未按期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汇率变动形成的汇兑损益没有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既不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还将导致会计利润核算的不真实。
我们建议w公司依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年末)及时对各外币账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实际取得价格)为计价原则。
(5)存货核算原则及计价方法:
①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日常核算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②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采用一次性摊销法;
③存货的盘点制度:采用永续盘点制,即按照账面数据与实际盘点数据结合确认的方法。
(6)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折旧方法以及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是指为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固定资产取得时按实际取得成本计价,按照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
(7)收入确认原则:
①销售商品:公司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转移给买方;
②公司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③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风险提示:w公司实际销售收入的确认方法与上述原则有差异,具体详见本报告的税务风险调查部分。
五、w公司财务状况调查(截止____年10月底)
1、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所属日期:____年10月31日;货币单位:人民币,元)
(略)
(2)损益表(所属期间:____年1-10月;货币单位:人民币,元)
(略)
(3)会计报表提示:
(略)
2、相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略)
六、税务风险
1、w公司存在由于延迟确认销售收入而引起的税务风险,违反了中国现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法规;
(1)w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核算业务中,当月销售发出的货物,
①____年9月份之前,该月全部销售货物一般都在次月10日左右才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确认销售收入;
②____年9月份(包括)之后的货物销售业务,该月25日以后的销售货物一般都在次月10日左右才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确认销售收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9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8条的有关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w公司该类业务目前没有书面合同)(见本报告四、w公司的合同风险条款解释),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____〕875号)第一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4个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①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3)我们认为,依照上述税务法规,w公司的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属于延迟确认,可能存在税务风险(即延迟申报纳税);
2、除上述风险外,我们未发现其他税务风险。
七、本尽职调查报告的说明
1、本尽职调查报告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有限的手段,根据本案的特殊性进行的调查工作。
因此,我们的尽职调查报告其内容不可能穷尽w公司目前的或有风险,存在着可能对或有风险的错误描述、偏差或遗漏,特予以说明,请贵司予以充分注意。
2、本尽职调查报告内容涉及法律、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我们虽有中国执业律师参与本案并负责调查,但与会计事务所全面的审计、评估和多位注册会计师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问题例如财务报表的调整、公司整体估值等,是资产评估与审计师的责任,本报告并未涉及。
3、本尽职调查报告内容的所有附件内容与本报告组成完整的文件,不能单独或割裂的引用、使用或理解。
4、本尽职调查报告是依据贵司与我们签订的《务委托合同书》的基础上作出的。
本尽职调查报告除委托人为受让w公司股权或对w公司增资作参考之用外,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尽职调查报告2一、团队情况尽职调查
在vc投资中团队是最重要的,vc需要了解了团队成员的方方面面,包括团队成员的经历、学历、背景以及各位创始人的股份比例。
1、公司组织结构图;
2、董事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简介;
3、管理/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4、企业劳动力统计。
二、业务情况尽职调查
业务的尽职调查是个广泛的主题,主要包括业务能否规模化、能否持久、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流程、业务量化的指标。
1、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2、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的激励机制;
3、是否与掌握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是否与相关员工签订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5、员工报酬结构。
三、市场情况尽职调查
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中的那些关于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仅仅是参考。vc会独立地对市场进行尽职调查,vc的市场分析工作是由专业人士来做的,是中立的,通常也是保守的。
1、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稳定期或是衰退期)及其发展趋势;
2、目标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分析(自然更换、系统升级、扩大应用等);
3、核心竞争力构成(技术、品牌、市场份额、销售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等);
4、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5、主要客户构成及其在销售额中的比例。
四、技术情况尽职调查
1、核心技术名称、所有权人、来源方式、其他说明;
2、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3、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行业内技术对企业的技术情况的评价;
4、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明细;
5、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量及用途。
五、财务情况尽职调查
财务的尽职调查,可能要算是尽职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它分为两大块:过去的财务数据和未来的财务预测。
1、企业财务报表(注册资金验资报告、往年经审计年报,最近一期月报);
2、分产品/地区销售、成本、利润情况;
3、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说明和资质;
4、对造成财务报表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因素的说明。
六、法务情况尽职调查
提供公司总部、子公司、控股公司、关联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员工合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商标备案、诉讼记录等等。
1、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3、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合同;
4、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
5、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尽职调查报告3山东经信纬义律师事务所接受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指派尹义峰等5名律师于2011年9月1日前往武城县,对收购标的公司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现将9月1日至9月2日两个工作日的工作情况向公司汇报如下:
2011年9月1日至9月2日,在县政府的配合下,本所律师先后前往了工商局等十几个部门对标的公司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在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1、武城县人民法院
武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佃富出具《关于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情况说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在武城县人民法院有涉诉案件一件,为案件原告,后撤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诉讼。根据企业人员介绍,该案后达成调解,但现法院与企业均不能提供有效法律文书证明该案,该情况还需公司配合提供调解结案的相关证明材料。
2、人社局
武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供《武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社会保险征缴计划的通知》一份,证明标的公司2011五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征缴计划为:
武城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提供的《2011年1至6月齐鲁客车养老保险名单》显示,标的公司仅有16位员工有养老保险,共交纳39888元,其中企业交纳28492.8元,个人交纳712.2元。
根据上述情况,标的公司仅为其16位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未缴纳其他四险,且现无法得知企业具体有多少员工,无法核实欠缴社会保险金额,该情况还
需公司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并及时缴纳欠缴的社会保险。
3、环保局
环境保护局提供2008年7月4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出具的鲁环报告表
【2008102号审批意见一份,对《山东武城齐鲁汽车有限公司搬迁改造客车厂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如下审批意见:
1、同意项目建设;
2、施工及运营应符合相关环境标准;
3、落实施工期间的污染防治措施;
4、项目建成试运行3个月内,向环保局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5、如工程环保措施等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报批;
6、公司在受到本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德州
市、武城县环保局。
根据武城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标的公司在项目建成后,一直未向环保局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因此,标的公司搬迁改造客车厂项目一期工程一直未通过环保验收,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应在收购前要求标的公司进行环保验收。
4、房管局
武城县房产管理局提供标的公司所有的房产及土地情况一份,具体情况如下:
武城县房产管理局出具《证明》一份,证明上述两处房产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
5、国土局
国土局出具《证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所使用的位于武城县城驻地北方街北运河路东346668.66平方米工业用地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但该局未提供相应的地籍档案,无法查证核实。现所掌握的土地情况源自房管局所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该情况请公司与政府进行协调,以便顺利调取该宗土地的地籍档案供查证核实,避免法律风险。
6、工商局
工商局提供标的公司全套工商材料档案,基本信息如下:
工商局提供《证明》两份,分别证明标的公司的动产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股权不存在质押情况。据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不办理股权查封登记,因此未提供股权查封情况的证明,该情况请公司与政府协商要求工商局配合提供相关证明。
工商局提供武城旅行车厂全套工商档案材料,现该企业已经吊销,吊销情况如下:
根据现有工商信息,无法查明标的公司与武城旅行车厂的关系,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并与政府商议查明老企业改制主管部门以便于查明标的公司生产资质的历史沿革。
7、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武城县支行出具《关于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贷款和担保情况的证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现有贷款余额2300万元,分别是2010年12月8日贷款1500万元、2010年12月23日贷款800万元,两笔贷款到期日均为2011年12月7日。该情况与律师于2011年7月8日在该行调取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一致,但《信用报告》“未结清信贷信息”一栏中还显示有承兑汇票50万元,此笔重大债务并未在本次证明中提及,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并与政府商议要求人行提供最新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以降低法律风险。
8、商标局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查询,标的公司现有商标情况如下:
9、经信局
经与县经信局冯局长、刘局长联系,其称需与上级领导联系后方可协助调查,未能调查。在经信局需调查有关武城旅行车厂与齐鲁汽车公司之间的承继关系、债权债务处理、国有职工处置等事宜。需进一步调查
以上即为本次尽职调查之初步工作报告,请领导批阅,本所律师会根据工作进程及时向公司汇报最新情况。
尽职调查报告4此尽职调查报告力求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审核,以发现企业的内在价值、判明潜在的缺陷及对上市的可能影响,为上市方案设计做准备。内容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改制与设立情况、企业的历史沿革、发起人和股东的出资情况、重大股权变动情况、重大重组情况、主要股东情况、员工情况、发行人独立情况、内部职工股(如有)情况、商业信用情况。重点关注企业改制后经营业绩能否连续计算、股东出资是否到位、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化、控股股东是否存在改变的风险、员工持股问题。
2.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
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组织结构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情况。重点关注公司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公司治理是否合规。
3.高管人员:
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高管人员的经历及行为操守、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高管人员薪酬及兼职情况、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高管人员是否具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资格、高管人员持股及其他对外投资情况。重点关注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情况、高管人员兼职情况
4.财务与会计:
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评估报告、内控鉴证报告、财务比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债务、资金流量、或有负债、合并报表的范围、纳税情况、盈利预测。重点关注企业资产权属问题、是否正确申报纳税、是否存在税费补交风险、企业盈利是否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是否突出、主营业务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行业依赖、是否存在客户依赖
5.业务与技术:
包括企业所属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采购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况。重点关注企业的行业地位、企业的核心技术或业务优势
6.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情况、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重点关注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业务性质、客户对象、与公司产品的可替代性等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同业竞争。确认公司的关联方及与联方业务往来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7.业务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历年发展计划的执行和实现情况、业务发展目标、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重点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清晰、发展计划是否明确
8.募集资金运用:
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本次募集资金投向。重点关注本次募投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募投项目扩大的产能可否被消化。
9.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
风险因素、重大合同、诉讼和担保情况、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中介机构执业情况。重点关注公司潜在的经营风险、公司诉讼和担保情况、过往是否有被行政处罚及影响评价
10.上市可行性分析:
对企业上市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尽职调查报告5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中。
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从买方的角度来说,尽职调查也就是风险管理。对买方和他们的融资者来说,并购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目标公司过去财务账册的准确性;购并以后目标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顾客是否会继续留下来;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目标公司运营或财务运作分崩离析的任何义务。因而,买方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买方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收购活动。
概述
对于一项大型的涉及多家潜在买方的并购活动来说,尽职调查通常需经历以下程序:
1.由卖方指定一家投资银行负责整个并购过程的协调和谈判工作。
2.由潜在买方指定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通常包括律师、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
3.由潜在买方和其聘请的专家顾问与卖方签署“保密协议”。
4.由卖方或由目标公司在卖方的指导下把所有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
5.由潜在买方准备一份尽职调查清单。
6.指定一间用来放置相关资料的房间(又称为“数据室”或“尽职调查室”)。
7.建立一套程序,让潜在买方能够有机会提出有关目标公司的其他问题并能获得数据室中可以披露之文件的复印件。
8.由潜在买方聘请的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作出报告,简要介绍对决定目标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的事项。
尽职调查报告应反映尽职调查中发现的实质性的法律事项,通常包括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对交易框架提出建议及对影响购买价格的诸项因素进行的分析。
9.由买方提供并购合同的草稿以供谈判和修改。
咨询公司尽职调查提纲
一、公司简介
1、公司成立背景及情况介绍;
2、公司历史沿革;
3、公司成立以来股权结构的变化及增资和资产重组情况;
4、公司成立以来主要发展阶段,及每一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
5、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发展、生产能力、盈利能力、销售数量、产品结构的主要变化情况;
6、公司对外投资情况,包括投资金额,投资比例,投资性质,投资收益等情况和被投资主要单位情况介绍;
7、公司员工状况,包括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岗位分布结构和技术职称分布结构;
8、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
9、公司历年股利发放情况和公司现在的股利分配政策;
10、公司实施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持股计划情况。
二、公司组织结构
1、公司现在建立的组织管理结构;
2、公司章程;
3、公司董事会的构成,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会成员在外兼职情况;
4、公司股东结构,主要股东情况介绍,包括背景情况、股权比例、主要业务、注册资本、资产状况、盈利状况、经营范围和法定代表人等;
5、公司和上述主要股东业务往来情况(如原材料供应、合作研究开发产品、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共同使用、销售等)、资金往来情况,有无关联交易合同规范上述业务和资金往来及交易;
6、公司主要股东对公司业务发展有哪些支持,包括资金,市场开拓,研究开发、技术投入等;
7、公司附属公司(厂)的有关资料、包括名称、业务、资产状况、财务状及收入和盈利状况、对外业务往来情况;
8、控股子公司的有关资料、包括名称、业务、资产状况、财务状及收入和盈利状况、对外业务往来情况、内资金河谷业务往来情况;
9、公司与上述全资附属公司(厂)、控股子公司在行政上、销售上、材料
供应上、人事上如何统一进行管理;
10、主要参股公司情况介绍。
三、供应
1、公司在业务中所需的原材料种类及其他辅料,包括用途及在原材料中需求中的比重;
2、上述原材料主要供应商的情况,公司有无与有关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若有,请说明合同的主要条款;
3、请列出各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在公司总采购中所占的比例;
4、公司主要外协厂商名单及基本情况,外协部件明细,外协模具明细及分布情况,各外协件价格及供货周期,外协厂商资质认证情况;
5、公司有无进口原材料,若有,该进口原材料的比重,国家对进口该原材料有无政策上的限制;
6、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交易的结算方式、有无信用交易;
7、公司对主要能源的消耗情况。
四、业务和产品
1、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业务描述,各业务在整个业务收入中的重要性;
2、主要业务所处行业的的该行业背景资料;
3、该业务的发展前景;
4、主要业务近年来增长情况,包括销量、收入、市场份额、销售价格走势,各类产品在公司销售收入及利润中各自的比重;
5、公司产品系列,产品零部件构成细分及明细;
6、公司产品结构,分类介绍公司目前所生产主要产品情况和近年来销售情况;产品需求状况;
7、上述产品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功能和用途、应用的主要技术、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竞争力等情况;针对的特定消费群体;
8、公司是否有专利产品,若有,公司有那些保护措施;
9、公司产品使用何种商标进行销售,上述商标是否为公司注册独家使用;
10、上述产品所获得的主要奖励和荣誉称号;
11、公司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将采取那些措施;
12、公司新产品开况;
五、销售
1、简述公司产品国内外销售市场开拓及销售网络的建立历程;
2、公司主要客户有哪些,并介绍主要客户的有关情况,主要客户在公司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公司主要客户的地域分布状况;
3、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售地域,销售管理及销售网络分布情况;
4、公司产品国内外销售比例,外销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结构及比例;
5、公司是否有长期固定价格销售合同;
6、公司扩大销售的主要措施和营销手段;
7、销售人员的结构情况,包括人数、学历、工作经验、分工等;
8、公司对销售人员的主要激励措施;
9、公司的广告策略如何,广告的主要媒体及在每一媒体上广告费用支出比例,公司每年广告费用总支出数额及增长情况,广告费用总支出占公司费用总支出的比例;
10、请列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名单及主要竞争对手主要资料,公司和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外市场上各自所占的市场比例;
11、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哪些售后服务,具体怎样安排;
12、公司的赊销期限一般多长,赊销部分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多大;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坏帐,每年实际坏帐金额占应收帐款的比例如何;主要赊销客户的情况及信誉;
13、公司是否拥有进出口权,若无,公司主要委托那家外贸公司,该外贸公司主要情况介绍;
14、我国加入WTO后,对公司产品有哪些影响;
六、研究与开发
1、请详细介绍公司研究所的情况,包括成立的时间,研究开发实力、已经取得的研究开发成果,主要研究设备、研究开发手段、研究开发程序、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结构等情况;
2、公司技术开发人员的结构,工程师和主要技术开发人员的简历;
3、与公司合作的主要研究开发机构名单及合作开况;合作单位主要情况介绍;
4、公司目前自主拥有的主要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情况,包括名称、用途、应用情况,获奖情况;
5、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及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
6、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及新产品有哪些;
7、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8、未来计划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七、公司主要固定资产和经营设施
1、公司主要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包括主要设备名称、原值、净值、数量、使用及折旧情况、技术先进程度;
2、按生产经营用途、辅助生产经营用途、非生产经营用途、办公用途、运输用途和其他用途分类,固定资产分布情况;
3、公司所拥有的房屋建筑物等物业设施情况,包括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原值、净值、折旧情况以及取得方式;
4、公司目前主要在建工程情况,包括名称、投资计划、建设周期、开工日期、竣工日期、进展情况和是否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
5、公司目前所拥有的土地的性质、面积、市场价格、取得方式和当时购买价格(租赁价格);
八、公司财务
1、公司收入、利润来源及构成;
2、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公司管理费用构成情况;
3、公司销售费用构成情况;
4、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5、公司主要支出的构成情况;
6、公司前三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资产负债比率等财务指标;
7、公司前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对公司未来主要收入和支出的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9、公司目前执行的各种税率情况;
九、主要债权和债务
1、公司目前主要有哪些债权,该债权形成的原因;
2、公司目前主要的银行贷款,该贷款的金额、利率、期限、到期日及是否有逾期贷款;
3、公司对关联人(股东、员工、控股子公司)的借款情况;
4、公司对主要股东和其他公司及企业的借款进行担保及低抵押情况;
十、投资项目
1、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主要情况介绍,包括项目可行性、立项情况、用途、投资总额、计划开工日期、项目背景资料、投资回收期、财务收益率,达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和盈利情况;
2、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技术先进程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和对整个公司发展的影响;
3、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主要投资项目有哪些,完成的主要投向项目情况介绍。
十
一、其他
1、公司现在所使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先进程度、成熟程度、特点、性能和优势;
2、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目前主要的经营优势、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3、公司、公司主要股东和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目前涉及有法律诉讼,如有,对公司影响如何;
十二.行业背景资料
1、请介绍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情况;
2、国家对该行业的有关产业政策,管理措施,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
3、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并介绍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年生产能力、年实际产量、年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市场分额、在国内市场地位;
4、国外该行业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