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总结报告

根据《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坪坝区创建

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沙府办发〔XX〕7号)、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成立沙坪坝区创建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组题通知》(沙卫创建办发〔XX〕1号)以及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本着从实际出发,按照《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地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要求,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沙坪坝区井口医院座落在歌乐山下,212国道旁,沙区

井口场镇上,负责井口镇3.5万人常住人口,3万余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盈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沙坪坝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技术指导医院。医院现在职工6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人,占总人数80%,医生23名,中医医师6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占医师总人,数26%,中药药剂士1人,占药剂人员数14%护理人员15人,其它卫生专业人员10人,50%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医院由沙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枰医疗工作站组成。开设科室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五官科、中医针灸理疗科、妇幼保健科、特检科、检验科、住院部、老年康复托老科。能开展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初步形成了体系健全、网络完善,在临床服务中广泛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院经过积极筹备,成立了创建小组,制定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后,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

二、自评情况概述

经过近几个月的积极创建,我中心已基本形成了独具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创建任务细化落实到相关科室,并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馆。中心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带头了解学习中医药常识,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头下社区宣传,带头学太极拳,以便宣传达到全民普及,起到全民健身作用。

三、工作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公益性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非盈利性国家医疗机构,其相应的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均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要求(7分)。主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疗公益性。(15分)中心根据走访调研,形成了井口地区社区诊断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在临床一线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10分)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心对人员及开展项目的准入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按照登记科目执业,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10分)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适应中医药服务要求

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我中心积极创建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在中心一楼规范打造中医药馆,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5分)中心下属三个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处方量未达标准要求,在30%左右,(4分);为提高诊治水平及效果,我中心与重庆市嘉陵医院,沙区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签订了转诊协议。(3分)

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水平

为突出中医药特色,我中心积极引进人才,中医师总编制占中心医师编制的26%,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的2名,各站点均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师。(5分)随着中心“三基”学习的深入开展,中医药人员基本知识、技能水平测设,正确率还需进一步提高。(8分)

4.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体现中医药的特点

自井口医院成立以来,中医药均积极参与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治,并形成了中医社区诊断报告。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对亚健康人群制定了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普及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体质调养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法。(8分)

5.建设标准

我中心及站点均将中西医结合康复纳入社区康复体系,结合现疗手段,运用中医疗法开展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的康复训练治疗。通过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巡诊、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10分)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参与孕产妇保健;(1.5分)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针灸、火罐等)的优势,对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通过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以及出诊等方式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中医门诊量,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率。并根据中医科的需求,增加了中成药及中草药额品种数。满足了辖区居民的需求。(10分)

6.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监督管理

我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创建活动,通过义诊、巡诊、健康教育讲座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式,大量宣传,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4分)

四、工作成效

通过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活动,我中心及站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给居民普及了中医药知识,部分掌握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参与了医院“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推出了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生存困难是个老问题

去年以来,改变现有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呼声开始出现,有观点认为,为了实现政府有效投入,应将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转变为“社区机构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两级服务体系,目前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而医疗机构在目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暂时靠自身医疗服务维持生存发展。这种观点被看做是对原有体系“革命性”的变革。

据了解,北京市有1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有51家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每天人满为患,而区县级政府所属的二级医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

笔者在城区的两家中医院看到,门诊楼已经年久失修,下午医生们闲坐在诊室里,半小时才来一个病人。一家二级医院的医生告诉笔者,他们现在只发60%工资,其余部分要按绩效考核之后再发,如果病人少了,到月底还拿不上全工资。

在研讨会上,与会院长和专家分析了北京市二级医院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各区县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定的医疗收费价格低于成本,一些二级医院基本上处于勉强维持状况,医院基础薄弱,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很差,也使患者的医疗安全难以保证。

另外,院长们提出,由于要自谋生路,部分二级医院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挣钱,因此医院在规划学科发展上,往往向经济效益好的科室倾斜,而忽略了全局发展,导致一些医院学科带头人缺失、业务流程不尽合理、医务人员整体水平差异较大。而且部分二级医院的管理者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不敢大胆创新,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急需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

也有专家认为,北京城区的大部分二级医院一直是在总体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和三级医院“较劲”,往往是处于“跟跑”状态,其服务一直是“疾病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方式和提供的“产品”可替代性非常强,因此总是处于“落后”状态。

转型“迫在眉睫”

此次北京市提出,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政府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另外,二级医院也可以根据需要转型,从综合医院向有专科特色的医院发展,也可以剥离一些床位办成以老年护理、康复为特色的机构;或者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区域界限,与三级医院建立托管关系或被兼并。

在这方面,北京市的一些二级医院也开始探索。北京垂杨柳医院院长何兴图告诉笔者,垂杨柳医院2004年与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携手”,成为该院的附属医院后,选择以发展“微创”技术为主导的发展路子,通过调整管理流程、整合技术、引进人才等措施,医院的整体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以“女儿式”服务为特色的原北京厂桥医院院长白爱萍介绍说,去年厂桥医院与一直处于困境的北京西城区护国寺中医院合并,经过多项改革措施,医院活力大增。

背景资料:北京市市委常委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北京市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调整北京现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将适宜在社区开展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及预防保健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把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摆在基础位置,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社区卫生机构不能诊治的患者实行转诊制。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关键词】 社区医疗;服务社会;医疗卫生

1 社区医疗服务概述

社区医疗是指病人在转诊到医院前的一些医疗。社区医疗提供整合的便利医疗保健服务,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保健体系是世界公认的理想保健体系。社区医疗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工作,其服务对象除患者外,还包括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其任务是以预防和导向照顾为主,对社区个体和家庭实施“生命周期”的健康保健与全程管理。

目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使大医院形成了“路上时间长、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现象。患者往往等候几个小时才见到医生,但就诊几分钟就处理完了。相比较而言,在社区治疗就医节省了时间,而且患者能够与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沟通。尤其对一些患有慢性病、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来说,社区医疗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社区医疗服务整体运营成本低,在门诊费、治疗费和药费上可以为患者省下很多开支。

2 社区医疗服务的不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虽已起步,但人们的医疗消费观念中,依然保留着“看病到医院,看病找专家”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看小病、日常保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习惯。

2.1 国家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和落实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应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资金的投入、补助的落实直接影响到中心对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很多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或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

2.2 国家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和导向

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资源上无法同大医院相比,自己的特色得不到发挥,只能处于维持现状的局面,这种状况与居民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反,造成居民小病也要去大医院,花多的钱看同样的病。

2.3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全社会、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联系

现阶段,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虽已建立,但并没有建立满足居民最低医疗卫生需求的保障。尚有一部分居民有病不就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解决这部分居民的问题,让全民都能享有最低的卫生医疗保障。

3 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工作,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规定大中型医院必须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

3.2 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措施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同时,应调整医保相关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切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通过药品购销等环节进行经济创收的渠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得到体现。社区医疗可以完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通过实施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积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看病吃药费用明显降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3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

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4 结束语

社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式综合,开展有利于社区广大居民的服务项目,其中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缓解大医院压力、减少患者经济开支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第一章 现状分析

全区现辖3个镇、1个乡和2个街道,共有18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总人口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人)。年开始我区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有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和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年在区妇幼保健所的基础上成立,实行“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运作机制,人员编制、拨款方式维持不变,并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年经区政府同意在双阳卫生院基础上转型,人员承建制转移,编制、拨款方式暂无变动。我区现有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覆盖城市户籍人口2.6万人,无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下属居委会仍保留设置村卫生所(室)11家。

由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场所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及人员紧缺等原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停留在妇幼保健所和街道卫生院的服务模式,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所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六位一体”服务(即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六项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由于缺少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机构体制、运行机制及医疗资源等方面得不到有效加强,整体服务力量比较薄弱。二是服务经费补偿不足。在相应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要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同时还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不足。提供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有经过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学服务人才,我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数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全方位卫生服务的需要。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发展、有效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节 发展目标

至年,全区现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并根据实际需要同步建设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比例和综合服务满意率力争达到35%和80%以上;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区基本建成服务网络健全、政策配套落实、人员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广大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设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优化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第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按照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以一、二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其它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70%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以上或辐射半径1.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

万人左右的,可根据居民医疗需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毗邻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2公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以独立法人进行执业注册,实行独立核算。三级医院延伸举办或二级医院在医院内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位管理。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功能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和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模式,体现全科医学特点。

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寄生虫病及其它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保健、计划

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社区伤残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合理转诊并提供相应便利服务。开展家庭出诊及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各种延伸。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尝试建立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试点工作。发展中医药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并提供中医药治疗、养生保健咨询等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按照服务区域、服务人群、功能任务等逐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力争到年底,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培训率达到80%,年达到100%。以马甲医院、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区级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经培训合格者可优先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社区医师和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支持和引导社区医生向全科医师方向发展。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建立全科医学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制度,开展全科副主任以上医师资格评聘工作。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鼓励公立医院在职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转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省级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合格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并按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和转后年限合并计算。

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入社区和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满2年的医师和护师,经区卫生局认可后,可以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类别考试。积极吸纳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鼓励离退休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第四章 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集

第一节 建设任务

至年,全区规划改扩建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数量达到2所,同时规划建设1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后,如新增街道办事处,则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确定的原则,设置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按照全区规划布局要求,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进行调整、改建扩建或新建,配置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人才培养,使其达到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详见附表。

第二节 建设标准

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依据省卫生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基本标准的要求(卫医[]202号),完成标准化建设,合理设置科室,配备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按功能划分为预防保健区、诊疗与辅助诊疗区、康复区、健康教育区、行政后勤保障区等,确保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应当具备开展全科诊疗、中医、护理、康复、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建筑,并符合无障碍的要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50平方米。原则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具体到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由区编制部门根据有关编制标准核定,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第三节 资金筹集

明确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区级财政投入为主,区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业务用房使用面积按照标准要求,由区政府和所在街道负责无偿提供。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补偿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和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精神卫生管理、重点人群保健、残疾人社区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定额补助。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对通过省级绩效考核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经费由省、市、县(区)级财政分担,同时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标准化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由区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的主要责任,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列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以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第四节 建设进度和管理

到年底,改扩建完成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新建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全区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并着手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到年,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城乡结合部撤镇改街的卫生院在年之前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示范社区。

着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与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由区政府担负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区综合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原则上不再新建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建设时,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预留业务用房或建设用地,原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因建设需要拆除的,要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分期分批改造建设计划,立足现有基础,通过改造、置换、购买等形式,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匮乏问题。力争在2年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面积、规划布局有根本改观。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各方代表组织的管理委员会或相应组织,牵头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二是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卫生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项目和执业范围,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推动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价格、民政、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共同落实残疾人康复、红十字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落实到位。发改、财政、审计、卫生等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建设要依照基本建设程序及招投标法进行监督指导,并依法加强对社区卫生专项经费的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卫生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关键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健康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居家医疗已被证实是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高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居家医疗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居家医疗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服务之一[3],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然而,国内的居家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多种探索。本文总结目前我国探索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国内居家医疗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居家医疗的探索模式

通过居家医疗培训、居家医疗和养老论坛,以及居家医疗项目的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分别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和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见表1)。下面从发展背景、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支付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让读者对3种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每种模式举例说明。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9073”养老模式下,如何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方便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家庭病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病床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部分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形式提高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4],因此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5]。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层社区推广家庭病床服务[6],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从家庭病床收治标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方面规范了家庭病床工作[7],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1.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内容(以上海为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服务于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讲座、门诊、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形式,进一步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增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解决其居家医疗问题。社区居民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申请,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和社保经办机构评定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居民可在家办理家庭病床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药师、护理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入户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申请人或其家属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并与其签约,协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医疗车能快速接触到患者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便捷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可以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吸氧、吸痰、导尿、鼻饲管置管、静脉血标本采集等医疗服务,以及洗发、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更衣、协助进食水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团队人员紧缺、便携式医疗器械不足、上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护理项目开展较少甚至难以开展。如由于专职护工人数较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较少或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康复师共同承担,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后的家庭病床责任医生是固定的,这样服务相对会比较单一。根据上海医疗保险报销指南,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2%,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病床患者的经济压力。1.1.2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完成各自的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而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上门服务费低。对患者来说收费低是好事,但同时无法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开展服务,医护人员反映劳动价值难以体现。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家庭医生收费标准,医生每次上门仅收80元钱。珠海各基层医疗医生和护士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仅能收取17元/次的上门服务费。北京家庭病床没有建床费,医务人员上门一次只能收10元出诊费,而合肥的上门服务费甚至低至9元。(2)我国全科医生、护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更多患者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荷已经较重,随着社区首诊制的推进,居民首诊意愿较高[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作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还承担着复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9],工作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和完善的职位晋升制度,家庭医生团队难以获得服务动力和服务热情去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量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技术和水平,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化培训较少,这也将大大影响我国居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4)发达国家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并协同生活照料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10]。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基本停留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层面,且由于我国居家医疗相关法律不完善[11],以及适宜在居民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有所限制,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考虑到医疗安全,许多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限制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1.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以公立医院某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为主体,为寻求转型,增加上门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新的营收方式,同时提高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国内现在已有很多地区开展相关业务,如河北邯郸某医院急诊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济南章丘某医院烧伤科提供的上门慢性创面的服务,天津滨海某医院营养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等。这种模式的服务主体是公立医院的某个科室或某些科室,虽然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一定的契机下,利用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提供基本的上门医疗服务和特色服务。在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极具代表性且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邯郸市某医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1.2.1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邯郸为例)邯郸市某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近几年周边各个医院规模的扩大,急诊科面临诊量少、竞争大、“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年龄比较大的医护人员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急诊科节奏快、突发状况多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充分利用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广、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逐步将急诊医生培养成全科医生,利用二线救护车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随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积极开设老年病科,该医院也开设了老年病科,利用急诊科和老年病科密切合作的优势,结合院前和病房,开展了以安宁缓和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该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并形成老年病科、肿瘤外科、麻醉科、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医疗组等多个科室(院区)协同为疾病终末期和老年患者们提供服务的模式。该医院急诊科的居家医疗组同时开展上门医疗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岗培训,为长期卧床在家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首先上门审视患者的自身状况,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居家患者的签约档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方案,并为居家患者发放指导单,对每位患者的居家档案进行质控管理。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预约和规划方案,携带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二线救护车去患者家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该医院居家医疗组目前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伤口管理、管路维护、癌痛管理、体格检查、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照护指导等,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因为是利用闲置的急救资源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以目前采用的收费标准还是按照医院院前急救的收费标准,包括救护车出车费用、医务人员出诊费和服务项目费。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元,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10元,项目主要是指上门服务产生的某项治疗或检查。目前这些费用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只能患者自费。1.2.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邯郸市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相比于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线,业务量大,紧缺的卫生资源无法再去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的是平民化的发展路线,受人才、技术、资源限制,短期内很难提供优质的居家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等原因,处在尴尬的“夹缝”中,为了生存亟须转型,是可以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良好选择。此外,该医院原来是一家铁路医院,许多患者是单位的职工或家属,患者对医院非常信任,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便于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从2018年起,该医院就开始对居家患者签约建档,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已经有了3年相对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老年病科和急诊科密切合作的优势,对老年病科达到住院时限不得不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转介制度,在家中进行管理。此外,该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养老院签约,定期为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值得学习借鉴。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是以医院为主导的探索,其并不是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业,上门医疗服务收入也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除了收入之外,这种独具特色的服务还可以为医院提升社会美誉,增强责任感。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收费方式复杂,上门医疗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某些医院居家医疗项目是通过吸引患者使用医院门诊及住院服务来实现收入,特别是缺患者的一些科室,而另外一些医院的出诊团队是直接按次收取费用,例如天津某二级医院某科室每次上门开展护理服务收取二百余元作为服务费。另外有公立医院和私营护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私营机构收费之后进行分成。虽然目前医院开展的绝大多数的上门医疗服务费用不能报销,但是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上门服务纳入医保的尝试,如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将居家医疗护理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中。邯郸市也在积极探索,展开对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学习与探讨。希望将来居家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医保的支持,真正惠及老年失能患者。(2)专业居家医疗服务人才缺乏[12]。以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专科医生,如营养科、烧伤科、急诊科等,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因此提供的服务也多是某些单一的服务,不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笔者更愿意称这种模式为“上门医疗”而不是“居家医疗”。基于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亟须开展专业居家医疗各类服务人才的培训,促进居家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渠道。(3)缺乏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居家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对患者仍采用纸质化的病案管理。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不仅仅包括医疗,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适老化改造、药物管理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病案的不便性会凸显出来,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的电子病案系统以便于管理。1.3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1.3.1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为例)公立医院因其患者量大、医生工作负荷重等客观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服务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看病过程中交流时间短、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专家号难挂、病房拥挤等。针对这些现象,民营医疗在医疗服务上,把对方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高端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向老弱失能者提供自付型综合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咨询、社工照护、安宁疗护等。其服务对象是缴纳会员费或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患者,对于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居家医疗团队会上门对其进行初期、中期、结案评估,准确了解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3种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也可以为该医疗机构进行接诊人次分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当消费者/患者需要服务时,居家医疗团队通过打车、自驾或者公共交通等方式快速上门服务。此外在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40min至1h,护士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30~40min,这样充分的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医患之间的充分了解,患者更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旨在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人性化关怀的医疗服务。1.3.2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探索,其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业态存在,高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会针对老弱失能患者进行周全性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决定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照护服务的种类和强度,目的是减少医疗及照护资源的浪费,并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经济、心理上的负担,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居家医疗”而不是“上门医疗服务”,但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低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服务以快速、简单临床服务为主。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广泛惠民的支付机制,在医保支付之前很难惠及广大老弱患者。另外,周全的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也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对象,不利于服务的扩大。外资的居家医疗机构虽在欧美国家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很难直接照搬在原有支付体系和人才体系下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特点和挑战:(1)服务定价和支付。与公立医院的上门医疗服务类似,民营医疗自主定价,由患者自费负担。与“家庭病床”的服务定价相比,民营医疗提供的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定价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或者说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跟各地物价和上门服务时间及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如杭州居家护理服务收费近300元,而济南收费200元,济南全科医生提供的周全居家医疗服务收费约500元。为了满足中低收入患者的居家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引入慈善捐款和梯度定价等方式来降低中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和杭州的居家护理及康复机构与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专项基金来为低收入患者募款,慈善资金交由民营医疗机构后,由其来提供义诊。济南的居家医疗团队按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费用减免,相对于高收入家庭支付500元/次的费用,中等收入家庭可以支付200~400元的费用。(2)与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协作。居家医疗照顾的患者以老弱、共病、失能为主要特征,尽管居家医疗的初衷是尽量实现患者在家养老,但在急症期仍然需要综合医院的服务,急症、手术、专科、住院服务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要。民营医疗基本都没有综合医院的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即使有些民营医疗建立了与综合医院的合作,流程上也难以实现好的衔接和转诊。但是,某些居家医疗服务者也提供远程或线下陪诊服务,比没有接受居家医疗的社区患者的境遇还是要好一些。

2讨论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首先要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推动之力。其次,国家要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那么,要具体地落实健康服务业发展,最终还是落地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因为社区是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大领域,大市场,健康服务发展,终究还是社区医疗卫生发展。因此,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经过正规培训的健康服务从业者,规范健康服务市场,提供科学服务。

那么,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之际,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走进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采访调查。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对健康的大力倡导和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民健康指标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进。

成都市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主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非营利性质,积极地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以成本价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服务。

从2007年起,成都市人民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这一网络的覆盖到如今已经超过了五个年头。

我们以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为例。

2012年,成华区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处于公益化进程的起步阶段。

成华区发展较好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12月成立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科,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青龙辖区内有昭觉寺客运站,周边邻近五块石汽车站、荷花池车站及火车北站,使该辖区流动人口非常大;且该辖区原属于城乡结合部,现大多数为搬迁户,因此居民人口文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较成都市平均水平偏低,造成该辖区居民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构成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该中心承担了青龙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特殊疾病门诊、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为高血压患者设立快捷通道,可随时可到慢病科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及药物指导,并为患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患者详细记录每次血压及用药物情况,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与此同时,青龙社区服务中心利用全民健康免费体检的机会,大力开展高血压的筛查工作,并对已患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免费的血脂、血糖、心电图的监测。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提高了中心的声誉,既完成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又有力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华区政府建立的一家公立医院,为市、区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开设门诊急诊服务、全科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预防接种服务、儿童保健服务、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医及康复理疗服务、特殊门诊服务等服务。

服务中心环境优美温馨,设备先进。服务中心功能分区、服务流程等均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要求建设。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优质卫生服务。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居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日趋成熟

目前为止,真正的健康服务在我国庞大的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体量和规模较小,服务群体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也在广义的健康管理范畴内,比如要求社区中心对区域内的慢病建立信息,以及上门做健康服务,做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活动等,这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显而易见。

自2012年起,成华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用于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青龙、保和、龙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开诊,已正常运转的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圣灯、万年、跳蹬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慢病防治模式、统一考核评估办法、统一基础设备“八统一”的标准,认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自2010年起,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各中心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并通过全民健康体检与建立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管理、家庭医师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建档、体检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参检率和规范化建档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2011年在建设路、双水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推行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我区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各中心成立了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人员、中医人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基础、全程的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模式不断深化。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与省、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上级医院定期派专家到社区坐诊及指导工作,使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中心重症、难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上转上级医院,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具有成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模式不但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还在全市卫生系统内进行了经验推广。

国家重点监测疾病在成华社区服务中心中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跟踪管理。例如,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纳入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负责对辖区内结核病患者的追踪管理,社区结防医生定期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访视,并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全区结核病人追踪率100%,总体到位率97.1%。2013年,成华区成功创建四川省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再如,成华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将大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与外展宣传、感染者及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下沉到社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组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组,加强人员能力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上半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强化基础、全面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机构管理各项工作,以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作风纪律环境卫生整顿”活动为抓手,重视和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完善措施,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弘扬正气,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医患关系,大力提升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和机构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管理向着规范化、精细化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况

1、业务收入450万元,同比增长115万元,增长率34.4%,其中医疗收入259万元,同比增长77万元,增长率43%;药品收入191万元,同比增长39万元,增长率25.3%,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2.23%。

2、工作量:1—6月份门、急诊24014人次;共收治住院病人1172人次;平均住院天数约12天。体检1500余人次。

3、工作质量:医疗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医院感染率为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床位使用率为80%,病床周转次数11.96次/半年;处方书写合格率为97%;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为10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治愈好转率为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理论考试合格率为10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执行率为100%;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深入:

1、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行首诊负责制,完善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工作,与上级医院沟通,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保证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护理部根据临床工作需要,修订并下发了《输液反应预案及流程》、《预防压疮措施执行记录单》、《难免压疮申请表》、《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措施》等,使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

2、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教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到科室和药房抽查环节病历、处方。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严格按照《陕西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重点督察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及诊疗告知的有效正确书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处方书写质量基本标准》等,使病历质量及处方质量均较去年有所提高,杜绝了丙级病历,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93%,终末病历甲级率为95%。

3、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临床科室坚持每季度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的空气培养。

(3)、科室坚持每日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紫外线灯管用酒精擦拭除尘处理,并有记录。

(4)、供应室认真落实下收下送制度,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4、继续教育管理

(1)、加强医护人员三基训练,护理部组织了3次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和2次理论考核,参考率100%,医教科组织全中心医护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学习。

(2)、2名护理骨干在人民医院进行专科短期培训,4人参加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截止6月底,中心参加过社区护理岗位培训的护理人员共20人。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继续教育。

三、公共卫生

1、妇女保健:全面落实孕产妇管理项目。1—6月为38人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80%;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5%,确保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备孕妇女发放叶酸78瓶(去年40瓶),管理人数88人(去年11人)。

2、儿童保健:1—6月新建卡58人,管理0到3岁儿童306人,为298人建立儿童保健手册,289人定期免费体检,管理率96%。

3、计划免疫:1—6月共新建接种卡47人,为辖区各年龄段人员接种疫苗共2687人次。按免疫接种要求适时接种疫苗,0—6岁儿童共接种1332人次,接种率为98%。完成各种疫苗接种信息录入上报工作。

4、计划生育:完成了上半年育龄妇女普查工作,共检查妇女1203人次;为育龄妇女发放各种计生用品344盒。

5、残疾人管理:残疾人共建档56份,其中肢体残疾40人,智力残疾1人,视力残疾6人,听力残疾

5人,多重残疾1人,在区残联的配合下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为以后的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了方便。6、精神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5人,管理15人,管理率100%。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关注精神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意外发生。

7、健康教育:1—6月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上万份,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办黑板报1期,进行各种健康宣传、义诊活动16次。

8、居民健康档案:1—6月新建档102份。我中心服务人口总数约16350人,共建档11561份,建档率为70.7%。

9、慢病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392例(去年92例),规范化管理322例(去年92例)规范化管理率82%;,血压控制率98%,上半年共报新发高血压病例8例。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70%。管理糖尿病病人124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30%。对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面对面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2.2%。

10、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在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时有针对地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为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花名册,为下一步体检工作提供了便捷条件。

11、体检方面:6月30日止为宝成公司女职工及居民体检1500余人次。

四、机构管理

1、组织召开了护理工作会、业务工作会和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二月份,中心先后组织召开了护理工作会、业务工作会和公共卫生工作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着重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发展,广泛、充分地征求大家的意见。会后对科室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分析,及时解答或落实。会议集中了智慧,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对推动科室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兑现目标责任,调动科室积极性。年初,中心根据去年与各临床医技科室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制定考核办法,对各临床医技科室从科室管理、业务收入、医疗质量、业务发展、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后进行了兑现。这一举措,打破了中心多年来只签责任书不兑现的传统,在中心激起了不小的反响,对科室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调动科室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信息化建设:按照区合疗办的要求和中心今年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考察、学习,在中心建立局域网并投入运行,为社区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创建示范社区工作:自去年12月份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暨开展“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宝鸡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活动的通知》精神,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建活动正在有序进行。

5、中心在6月份召开了“作风纪律环境卫生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这次动员大会主要是以教育引导、组织动员全体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明确职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全面树立清风正气,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保障、提高职工的共同利益打下坚实的思想、作风基础。动员大会后,各科室按照会议的要求组织学习了规章制度,召开了有分管领导参加的科室会议,每个人撰写了剖析材料和整改措施,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医疗、公共卫生发展不均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存在着医疗强、公卫弱的不合理状况。中心要靠基本医疗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公共卫生工作还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

1、基本医疗内部:内科人才结构较合理,但业务特色不明显、不突出,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缺乏领军人物。外、妇科: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靠科主任一人支撑,没有形成团队优势,科室发展受限制。

2、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习惯于在办公室搞工作,而不是把工作的重心、场地放在居民区、家属院和居民家里。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计划性,穷于应付,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真正把公共卫生工作的作用体现和发挥出来。

(二)、整改措施

1、基本医疗:引进、培养人才,加强业务学习业务培训,积极开展适宜项目。

2、公共卫生:(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2)、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加强督查,加强考核,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下半年,中心将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新的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继续在全中心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作及风纪律环境卫生教育整顿”等活动,努力实现中心各项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我院的社区办成实力强,业务精,服务优,声誉好的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关键词】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职护生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各类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预防医学是培养医学生(护生)具备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1]。本文开展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调查,了解高职护生社区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现状,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我院护理专业社区实践站点以单纯随机抽样的形式,随机抽取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其实践指导教师开展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自行设计“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调查表”,其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包括:(1)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2)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3)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现状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将计数资料量化,将很重要(很好)、比较重要(较好)、一般、不太重要(较差)、不重要(差)分别赋分5、4、3、2、1,计算均值,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率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100.00%。

2.2 调查项目与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与结果见表1、表2。表1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需求[(n)%]表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

3 讨 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重要性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调查显示在社区实践中对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的能力需求均介于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不涉及用药及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主要内容是向慢性病病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组织慢性病病人参加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技能讲座;为病人监测血糖、血压、腹围、体重;对饮食、情绪等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指导等,预防并发症发生,控制慢性病发展,教会病人带病生活。同时,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与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已成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2],这就要求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录入能力和社区健康调查能力。

3.2 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在基本素质中社区预防工作服务态度和主动学习能力,趋于一般,反应出学生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和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应变沟通技巧也有待加强;在社区预防医学服务能力中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危险因素干预指导能力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进行数据统计录入的能力和社区调查能力,介于较差和一般之间,反映出学院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分析:在传统医学的教育影响下,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护理专业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上,相对轻视预防医学教学,忽视了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而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依旧未能脱离 “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3],与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工作需求差距较大,教学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高职护生形成了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认为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预防医学与其今后工作联系不大,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导致有效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能力薄弱。

4 对 策

4.1 树立高职护生预防为主的意识,将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于高职护理教育始终 现代医学模式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 世纪,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临床治疗扩大到预防、康复和保健,护士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社区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社区的基层居民,既有病患者也有健康人,以慢性病、常见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工作目的是为了维持群体的最佳健康水平。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加强预防观念的教育,认识到预防在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主动学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技能,增加学生识别、评价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从而在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为将来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预防医学教材主要以本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瘦身压缩版,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介绍,社区保健服务的实用技能教学薄弱,迄今尚无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量身定制的,众口皆碑的预防医学教材。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将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入教材和课堂,开发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高职护理预防医学课程配套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改的方向。具体而言,教材中应当增强诸如预防接种、妇幼系统保健、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保健服务等立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教学内容;在统计和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建立等主要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内容;适当缩减“三大卫生”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无关的教学内容等,从而使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护理教学特色,促进学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提高。

4.3 工学结合,院校交融,构建预防医学社区实践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社区预防服务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展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引进来”:引入行业专家进课堂,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预防医学校内实践项目,如儿童体格测量、妇女保健、家庭访视、预防接种等;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拍摄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监督等教育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教学,增加了学生“实地”见习的机会;借助社区案例,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具体工作相结合,运用案例引入式教学,采取案例讨论和计算评价方法,使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相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走出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设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护生课间见习和社区见习的机会,让护生参与到真实的社区服务工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整合校内资源,将校内医务室改造成校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护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在校园内参与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开展健康宣教等活动,并将此类活动辐射到周边地区的托幼机构、小学、老人院等进行社会实践,使护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护生的维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场所的扩大,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了现代高职护理教育的理念。

总之,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将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培养出适应和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具有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知识与技能的社区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由 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8,17(12):955-956.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特色范文

广东省人才市场调查分析,健康管理师的职位需求在各新兴行业中上升最快,目前已经达到3万个。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相关专家指出,“美国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0,即十人中有七人享受该服务,而在中国13亿人口中,当前尚不足2000名健康管理师。我国需健康管理师大约近200万人,但北京现在真正持健康管理师证书者才近千人。”美国多年来研究证实,90%的个人和企业职工接受健康管理后,医疗护理费用不及先前的10%;约10%的个体没有接受健康管理,医疗护理费则攀升90%。美国多数公司从健康管理人员对员工提供的健康评估、全面干预、综合分析等项服务中获益。美国的保险公司、社会福利保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成为接受健康管理的最大顾客,有效提高了生产力。在美国太平洋铁路联合公司每年对近3万名员工每人投入50美元的健康管理费,年度节约近130万美元,费用/效益比达到1:1.6。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自从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后,其4万余名员工因疾病缺勤率下降了14%。经国内调研,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产阶层”认为国内众多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换得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而愿意每年交纳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费用。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获得健康的方法。

在我国有四家较为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推出了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并具有健康管理师承担为人类健康做规划设计的专业服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建立与医院、社区密切合作的健康管理模式,在昆明市江岸社区服务中心、上海曲阳街道医院作为试点进行尝试。昆仑健康保险公司与浙江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合作创立了“治未病中心”,以中医为特色搭建了“治未病”模式的医疗服务网络和预防保健网络。其董事长林瑶珉先生表示,由于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及专业人员,外加内部报销的主观因素,职工医疗保险往往导致费用失控及管理成本的飙升。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师则采用全程管理的模式,可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跟踪服务,有效督促健康保障前移、赔付率下降,并强化风险控制。卫生部北京人才培训中心主任王亚臣认为,有些健康保险公司可能会把健康管理业务转包给健康管理公司承担,但大部分健康险公司会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团队,那么,未来社会健康管理师这一行业的需求量一定很大。

根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健康管理师职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健康管理师致力于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节省医药花费,控制个体疾病危险因素时,健康管理师和社区医生在职业功能上的差别不是很大,而前者则更全面和具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以个体或群体为服务对象,岗位职责主要包括采集和管理健康相关信息,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评估疾病危险性,开展健康咨询、教育、科研与创新健康管理新技术、健康管理的成效评估等内容。哈尔滨市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在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开展“体质辨识—健康指导—中医药技术干预”为内容的“治未病”服务项目。据悉,2013年年底前,哈尔滨市南岗区十余万老年人将全部免费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

作为国家“治未病”协作组成员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与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对辖区3600名中老年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根据体质及西医的体检指标,为居民量身定做一套个性化的养生运动、饮食、起居、补品、药物等调养方案以及临床诊治方案。健康管理师的出现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是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方针、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师通过提供较为准确的健康监管信息进行循证管理,健康决策,科学有效的调整我国医疗护理和健康相关的战略部署,有效提高了国民的健康素质水平,在国家层面为全国人民的健康资源管理出谋划策。

2健康管理师行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