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中学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教育方法

第1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安全教育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8

当今,校园外部的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给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因而,管理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并且确保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典型课题。下面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几点中学安全教育的方法

1.讲授教育。讲授教育,指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把安全知识以课堂、讲座、会议等形式向学生讲授,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指引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安全方针、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办法,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想法,了解如何做是安全的、如何做是不安全的,增强其参与安全稳定工作的自觉主动性,由此,做到统一学生思想,让其明确目标与职责,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用于大量宣传相关的安全文件精神和消防、食品安全、交通等法规,能够让学生整体地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使得大多数人一起接受教育,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不足之处是理论过多,有时让人感到乏味。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把理论与实际案例相连,使得讲授内容丰富多彩,创新讲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2.比赛教育。比赛教育是对学生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检验,从而更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使安全教育更具备教学性及趣味性。例如:在对消防、食品安全、交通等知识进行宣传后,必须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可以通过组织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演讲比赛、安全教育故事讲座等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加强学生安全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记忆。对组织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比赛来说,题目可包括消防、食品、交通、防旱、防涝等方面的法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校园平安建设等方方面面,题目还应该包含一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参加比赛的学生可按照学校人数,在每个班挑选3-5名同学参加比赛,要求一些学生在班内进行挑选,另一些学生则由学校按照各个班级学生名单电脑随机选取,比赛可以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也可以采取现场提问形式。这种方法不但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性,还可以体现每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交流教育。交流教育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激励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其自主思考安全教育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管束、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交流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做过的事情进行反省,让学生认识到意外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我们身上,要时刻注意安全。此外,教师应该努力建设学生参与的平台,引导其积极自觉地参加到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每个班级内部还可以自行召开学生骨干会议,举行有针对性及有特色的主题班会,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等,师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建议,尽量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疑问。学校还可利用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各个课外兴趣小组来组织安全活动,聆听学生代表发言,综合他们对安全教育管理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学生的思想认识,发挥学生骨干在安全管理教育中的带头作用,提高其自我安全防卫思想和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力,调动其参与、维护安全的积极主动性。

4.立即教育。立即教育是针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事情、案件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随机性和及时性的特征。立即教育提倡安全教育随机性,例如:学校当天出现的事情,即刻发生,教师应马上结合事件原委对学生进行立即教育,学生自己有体验及体会,易在心中产生共鸣,脑海中会对此安全教育事件留下深刻印象。不管是学校、班级里发生的,还是身边发生的事,哪怕是新闻、报刊陈述的一个事件,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教育时刻,千万不要延后,用生活中的安全事故事实说话,进行安全教育,恰当运用,比任何讲稿说辞都有功效。真实地把死板的讲稿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从被动学习安全教育转变成主动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因为安全事件对学生的教育是真实可见的,比较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成为衡量学生日常行为的标杆,切实转换为学生的自己的内在行动。

第2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22

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反复学习、反复实践而获得的,由于中国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必须勤加练习、及时复习才能提高记忆力,否则徒劳无功。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努力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规律、学会用英语交流;中学英语教师还要具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能力,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杜绝厌学情绪,真正肩负起为社会培养有真才实学的现代化英语人才。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究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借鉴。

1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与教材脱节

从整个体上看,中国阶段的英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只是表面上的进步,实质上很难取得突破。首先表现为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与教材脱节,即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过低,难以与新教材衔接,甚至与生活实际脱钩,比如:进入中学以后,从表面上看,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只是皮毛,他们都需要从零开始。其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教育方案的不断改进,中国英语教材起点都较高,词汇量更是超多,即这种现象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中学英语老师工作繁忙又累,学生难以掌握,甚至部分学生会因太累而失去兴趣。

1.2 教师传统教法中的误区仍然留存

经过调查,发现中学英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有大多数教师依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误区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学任务一直繁重,直到现在亦是如此,不少英语老师常年不出校门,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也不足为奇,几乎无空闲时间搞教学研讨。比如:中学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讲解语言点,像语法、句型、结构造句,以及不断地背诵英语课文成了家常便饭,结果是学生苦于做习题,教师苦于审作业。教学看似涉及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重点,但是,这种不科学、陈旧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个性培养,不仅费时耗神,而且收效甚微。

1.3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方法落后

自从英语教学在我国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直不好,学习方法更是落后,甚至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这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面也表现得淋淋尽致。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语音能力较弱,而且要想突出这一关也难于上青天,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几乎不考虑音、形、义,也从不联系语境,只会死记单词、短语,硬背句子,学习时难免吃力无收获;还有些中学生盲目学英语,不动脑子,一味进行机械学习,从来不归纳总结,学新知识而不联系旧知识,亦步亦趋,没有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甚至部分学生胆小,没信心,怕出错被取笑,不主动学习,不积极思维,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直接导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2.1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首先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转变陈旧教学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清楚学生在实践中对英语语言的具体运用,全面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理念。在新时期,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成为一位促进者、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创新精神,使英语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即中学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2.1.1 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改变学生学习观念,首先要提高中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参与更多的练习和实践。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学会如何掌握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用来满足运用英语语言需要。另外,还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被动学习的危害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主动学习,才能提高英语成绩。

2.1.2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中学生应用英语思维的自觉能动性。学习英语语言是为了交流,它是一种交际工具,需要中学生能够达到会说、说得好、还知道如何说地能更好的水平,这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自觉性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英语教师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自觉、积极,并以此来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不断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2.2 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只靠英语课堂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远远不行的,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非常重要,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学习和练习英语,围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不断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学习英语的活动,努力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英语知识朗诵、唱歌、绕口令、演短剧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分组活动时,一定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层次,合理地进行安排。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的是学生,而且需要为每一位中学生提高参与学习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学会配合,调动课堂气氛,才能使英语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比如:在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英语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问,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互相提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赋予中学生更多机会去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带给了英语课堂,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不断丰富英语课的内容,使整个教学画面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所以,英语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大量收集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课堂经常会教到英语对话章节,英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播放内容合适的影视片段,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分析剧情,用动态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能力,从而加大英语课堂教学的密度。

3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3.1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即中学英语教师可以成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评价者等。比如:扮作一个设计者,在英语授课前,教师必须花费心思对课堂任务进行充分设计,而且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2 教师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教师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即教师要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中学生懂得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的重要性。比如:中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新型学习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学会用用电脑搜集信息、积累知识,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3 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任务

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任务,而且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教师加入某个小组,或和其他成员共同想办法完成任务。比如:参与任务时,教师有充足的机会向学生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在心理上赢得学生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3.4 教师要积极树立团队意识

教师要积极树立团队意识,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活动,或者研讨活动、示范课等活动。此外,中学英语教师还要重视收集最新理论信息、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必备教学资料,提高继续教育力度,为挖掘最优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智力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落实中学英语教育工作,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任务,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将上课当作一种纯粹的任务来对待,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努力做到勇于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自己,寻求最佳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陈靓.英语学习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2012,(6).

[2]吴进兄.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普通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及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

[3]张艳艳.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3).

第3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快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掌握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用有实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大多数学校还在采用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方法方式,这样呆板陈旧的教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但造成学生无学习兴趣,而且限制思想品德教育在现今社会的拓展深入。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有“变”,让变化涵盖规律,更好地优化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中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1.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要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兴趣,就要从基础的自身品德树立开始做起[3]。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对中学生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家长与学校要定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在行为习惯中树立典范。在普通中学校园中普及各类思想品德教育规范,爱国守法、尊师守信、团结进步,自强不息等基本道德规范都要进行传播,培养和教育大家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基础素质,养成积极向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的思想行为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进行培养,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出台相关的校规进行强制规范。

2.注意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时事,以这些时事开展课程教学。例如,一些学生爱聊天,爱谈时事,爱畅谈自己的观点,对于时事战争,对于社会动态,对于新闻大事,都会津津乐道。可是一上思想政治课,就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过于死板,教育过于陈旧,忽视身边的人和事情,忽略了能够加强学生记忆力、创新力的环境。教师可以从一些学生了解的感兴趣的时事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4]。例如,在讲解《心理健康》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大学寝室投毒事件”与早前发生的“马加爵事件”等,讲解造成这些恶性事件的根源,阐述其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是密切相关的。

3.创设情境,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教育培养的重要核心,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修养素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社会的各类活动中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出发结合社会实践活动,靠近社会,聆听社会[5]。

4.启发自觉教育,引导主动学习。(1)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大多学生都是渴望自己成为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教师应将他们的这一愿望同振兴中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社会交际中,都体现其优秀的思想、优秀的品德,从而使他们由自觉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一旦学生没有这种自觉的形态意识,就算身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之下,但内心却在此过程之外,其思想品德教育是不会有所提升和有所改观的。所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过去的填鸭式的硬灌,学生老实听话,都不再是现今社会成功的表象。这些陈旧的方法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无用的。现在的教育方针是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形成一定的思想,通过师生对话,思想的频繁交流,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把握真理。

三、结语

第4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方式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1 前言

信息科技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按照新课程纲要中的要求进行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当下信息技术课程中,并使之成为学生今后解决学习问题的主要工具,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在不断进步,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与时代需求相一致,致力于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已经遍布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息化技术的受益者,所以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改变中学当下的教学现状,使其从本质上获得革新与塑造。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1 不能识别教学有效个体

无论面对哪一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都要分清楚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个体性差异,这些学生各自的不同将成为教师主体教学工作上的难题。所以教师在奠定自身主体地位之后要研究与创新个体性差异学习的教学方式,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之对某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一个学生家中都有一台计算机,这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熟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但是学生也会对枯燥的课程内容感到厌烦,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场不同,所以在课堂上对该课程内容的响应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2.2 课程内容与时代需求不匹配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以教材为中心,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多数教师并不能按照新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的去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要内容的删减与缩略,学生只能从课本中体会到信息技术项目的基础理论或操作,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技能教学与培训。

2.3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

造成当下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单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一般都是半路转岗,这些教师的特征就是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自拔,这种权威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想匹配,即使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次,教学模式只有课堂教学这一部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通常会感觉到乏味;最后,部分地区学校受到教学资源约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支持下,不能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也就得不到到机房学习的机会,只能通过书本来理解最基本的理论与操作。

3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3.1 满足新课标要求,识别教学主客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在不断变化,新课程对当下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受教育主体,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个性化差异作为教学任务和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方式的思考,学生是教学目的的出发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将重点结合到实践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是通过课件形式来呈现的,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能够有所针对地选择课件的构成形式,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需要清晰的教学模块和一定的趣味性。在中学教育阶段的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再结合书本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合理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删减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结构。

3.3 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变教学模式

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会操作计算机器材,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要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所以,实践过程中研究得出的内容才是教学内容的革新与塑造,不断在创新过程中累积教学经验,教师在此过程中提炼出教学精华内容,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给学生开创实践与操作相结合的开放式课堂,深入了解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受教育平台。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课程节奏的掌控,要注意规律性的变化以及信息反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使之与教学内容相搭配,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4 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是推动我国社会、教育不断发展的首要工作,所以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奖励,学生需要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中汲取精华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江苏 扬州225000)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小学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6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科学的物理分析能力

因为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如何判断反映自然界的物理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判断办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又充分体现唯物主义的思想,因而,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唯物主义观和思想品德教育。有些时候物理概念和物理科学方法结合得非常紧密,本身就包含着物理方法,在抓住这些概念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例如:刚体、气体、单摆等建立都使用了理想化的方法。

2.加强科学的训练方法

物理科学的建立有试验归纳法和演绎推理法等,有些定律的建立和阐述本身就含着物理学家所使用的物理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定律讲授这些科学方法。例如,在一些教学中可以做一些试验,让学生有兴趣去探讨在学生的探讨中锻炼其思维的运用能力。我们在不断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综合的概括形成概念,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思维能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因而,运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思维试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伽利略为了论证惯性定律而设想的“小球沿着不同角度的光滑斜面爬登高”的试验,就是在物理学上著名的思想试验,因此,开创了观察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道路,为牛顿创立惯性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物理科学实验

第7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一、引言

显性教育是区别于隐性教育的概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运用隐性教育,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科学方法,形成自身学习方法及习惯,显性教育更加偏重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使学生感受、习得、运用科学方法,相较于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更加直截了当且更贴合学生需求及认知特点。现阶段部分教师存在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策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显性教育的意义及优势所在,并不断制定各项有效措施以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习效率及水平得以提升。

二、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

在进行显性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的及策略以使教学过程高效有序进行,使学生学习更加科学有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使教学明确化还能使学生了解教学进程及模式,能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并明确目的,使教学进度及快慢与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相对应。其次应结合课程特点制订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恒定电流》一章中的欧姆定律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以便于今后解决相关问题。只有教学方法与知识及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加高效地总结出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显性教育,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三、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1.实验归纳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及结论都可以从实验现象直接观察或间接分析推理得出,教师有效运用实验归纳法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各项知识有更加科学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时,教师可以开展实验课并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块、打点计时器等并告诉学生其工作原理,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内容,随后将实验演示一遍并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做记录。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v=at的关系。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学生了解实验重要内容,从实验现象及结论中提取出主要知识点并将其记忆、理解。实验归纳法最关键的步骤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有切身感受并从中获得科学方法,故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并在其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以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2.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即为让学生先自行推出结论,再由教师讲解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推理过程,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与运用。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如“小车在光滑斜面上从上至下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斜坡高度为h,斜坡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车运动至斜坡底的瞬间速度为v”,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能计算公式及重力势能计算公式算出小车在斜坡顶部、底部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再让学生自行推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学生初步得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这一结论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推理,使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及“能量守恒”的含义。在运用演绎推理法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在推理的同时结合实验进行讲解,故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以使其掌握更加科学的推理步骤及方法,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演绎推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推理的乐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推论物理结论及定理,并在推论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开拓自身思维,最终获取科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身今后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根通电导线并在其旁边放置一枚小磁针,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磁针会旋转?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随后再次发问:什么会让小磁针旋转?在学生回答出磁场会使小磁针旋转后告诉学生:小磁针会在磁场中转动,而通电导线周围会形成磁场,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又如在教学《平抛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将一物体水平抛出并让学生观察其运动轨迹,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条曲线?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当指点思路以提高其效率,使学生通过思考更加明确的理解《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能使学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

五、结束语

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相较于传统的隐性教育更加注重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其把握问题的来源及实质,使其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解及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各方面优秀能力,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联系物理学科特点,从明确教学目的及策略、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显性教育进行论述。教师应不断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自我完善,最终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温晓雷.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方法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8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in a large number of reading materials involves many legal aspects, teachers need coaching appropriate penetration in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legal concept, popularize legal knowledge, the tools of the humanities and perfect unity.

[keyword]: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on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law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实现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语文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呢?通过我多年的实践,现我谈谈、几点与同仁共勉。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的取材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其中的法律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在教学高中课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文中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结合地勾油事件、奶粉事件。让学生学习《食品安全法》的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要求。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写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恶人横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鲁提辖的行为究竟对不对?今天如果遇到这种类似的事情,应如何对待?引导学生历史地、辨证地来看待鲁提辖的行为。强调指出,在当时那种黑暗社会里,人们有怨无处可诉,只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的侠义之士来伸张正义,惩罚恶人,保护良民,鲁提辖是一个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我们应学习的是鲁达除暴安良、扶弱济贫的精神,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但是,我们应依法行事。要有伸张正义的精神,赋予正义感;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人。

二、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让学生扮演仲永,以及学生模拟法庭的审问,结合今天的法制教学,他父亲不让他学习带来的后果,仲永反省后,将父亲告上法庭。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他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法律。

例如在学完《孔雀东南飞》和《窦娥冤》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有关内容。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业余时间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额演讲稿,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不同的案件,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在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爱生命,远离”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 、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文章是生活的再现。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合同、民事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

要守法,必先知法。经常举行普法主题班会和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例如:广播站、校园网、文化橱窗、宣传版面、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我们还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片等,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第9篇: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生 思想 教育新形式

邹忌以日常生活为喻进行委婉的讽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无不启示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讲求方式,讲究艺术。而作为思想教育的执行者——班主任,更应该深谙此道。否则,学生听不进去,不仅错过了教育时机不说,还浪费了精力和感情,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技巧方式,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从教育实际考虑,在“寓德育于教学”的指导思想下,作为一名语文班主任,如何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一、巧借诗词名言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演讲、班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诗词,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1.围绕“立志”的主题

高一新生入学或高二新组建班级时,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形成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学习上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不知为何而学,为谁而学,不仅盲目而且被动。这时,教师可给学生出示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恋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王国维先生的意思是说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三个过程: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站在高处看世界。第二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第三要厚积薄发,即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就能使学生思考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思想教学获得实效。

2.围绕“乐观豁达”的主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遇到困难或考试失利,就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或者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同学摩擦不断,缺少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使学生从中领悟饱尝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诗人的人生态度,进而了解苏轼,学习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这首诗是苏轼坎坷人生的写照,更是体现他乐观心态的典型作品,它完美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作者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独特的苏轼、一个不凡的苏轼和一个永生的苏轼,更让我们为之击掌的是他的豪放、洒脱与乐观。这样就能使学生用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事情,从而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围绕“吃苦精神”的主题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们,生活在父辈祖辈的呵护之中,与70后、80后相比,没有了生存的危机感,缺少了生活的捶打与磨炼,显得娇气,甚至有的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但凡任务布置得多一点,就牢骚满腹,斤斤计较,怨天尤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组织学习刘禹锡《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首诗。诗的后两句使学生明白了这样道理:金子沉埋在沙中,只有经过千淘万漉的辛苦,才能得到真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只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才能成长、成熟,获得人生意义的真谛。因此,学生只有刻苦学习、刻苦实践,才能得到真知。这样学生就会不畏艰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围绕“持之以恒”的主题

很多学生做事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比如练字、擦黑板、打扫卫生、内务整理等也不能坚持做好,缺少一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以及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毅力。面对这种学生,教师可组织学习苏舜钦《题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这首诗。从诗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仅要有好的开始,更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二、巧借励志故事,品味精神,学习楷模

不仅古人的诗词中体现了励志思想,就是古人自身也有很多事例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例如,岳飞正是在金兵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于是一生征战,死而后已。又如,北宋范仲淹自幼立下“以国家为己任”的大志,自负宰相重任后,专意平除时弊,励精图治,成为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由此我们可知,志向远大,人生自有可为。此外,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和感动,捕捉一些细细品味,与学生共勉,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例如,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的歌手丛飞。又如,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轮椅上的北大博士郭辉等等。他们的精神无不感染和激励着人们,教师应借助这些时代的先锋,为学生树立起精神的榜样,激励学生进步,鼓舞学生的斗志。

教师还可以组织读名人传记活动,选定书目,利用班会或读书活动,由学生分组进行推介,谈自我感悟,这样也能使学生树立起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三、巧借身边的学生的事例,让学生现身说法

1.高考状元

教师每年都应搜集高考状元的相关资料,或请高考状元现身说法,谈一谈同学感兴趣的、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2.就业的学生

现在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对于这些大学毕业生最有体会。教师可请一些已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树立危机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竞争意识。

3.身边的榜样

教师可将学习、集体意识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作为本班的典型,对他们的事迹大加表彰,激励鼓舞或刺激其他学生超越这些典型,树立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意识。

四、播放演讲、电影等影像作品

教师可在月考结束后选择一些励志影片或演讲视频给学生播放,这样不仅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还让学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是下一次战斗的号角。教师在选择演讲、电影时,要有针对性,精心选择,不可轻率为之甚至交由学生点播,否则不仅失去了教育的机会,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总之,高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件关乎教育成败的事,甚至是关乎学生成长的大事,因此,教师应抓好教育时机,借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创造性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或形式,循循善诱,讲究方式,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敏.儿童古诗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