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药理学 教学质量
药理学是医学院校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基础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庞杂、难学、难记、易混淆,要学好非常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如何在药理学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克服学生死记硬背,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看法。
1.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
1.1高职学生的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基本是以被动上课、课后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过程,甚至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上课分心,下课揪心,平时上网,考试作弊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学习药理学就比较吃力。此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尊重学生,信赖学生,鼓励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1.2高职学生的优点。学生情绪化比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乙酰胆碱时,可以这样讲,乙酰胆碱使我们变得如此淡定,眼神温和―缩瞳;容易近视(看书太多)―睫状肌收缩;口水较多(不爱上火)―腺体分泌旺盛;心平气和(血压低)―负性作用;二便通畅―逼尿肌收缩,而外括约肌松弛。崔永元在实话实说节目中的表现属于胆碱能神经兴奋―M样作用为主,N样作用单独记忆:骨骼肌收缩(肌肉男,N―牛!)。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也方便了记忆。
2.提高教师素质
2.1更新药物治疗内容。一方面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药理学教学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而教材的编写、出版及使用时间都具有时间的滞后性,因此,难以跟上医学科学迅速发展及临床用药不断更新的步伐。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毕业的药理学教师大多只有实习时的一、二年临床经验,对疾病及临床药物治疗现状的了解比较局限,具备的临床知识比较贫乏,甚至连临床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都未见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寒、暑假进行临床实践,跟随主任、医生查房,参加病案讨论,对临床的常见病、特殊病例及药物治疗现状有所认识,逐渐掌握大量临床资料,了解医学最新的发展动态,充实理论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药理学教学。
2.2备课方面。课前充足的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参阅相关资料,同时教案要突出重难点,对板书设计、时间分配要合理等,按照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确定授课方法和课时容量。
2.3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同时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4多媒体教学。年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将视频或图片资料等运用到药理学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将所授的内容编制成提纲,绘制成图表,活灵活现的动画或配以模型、实物,充分展示给学生,培养观察能力[2]。
3.重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英国著名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罗吉尔・培根曾指出:“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得出,几乎每一个新的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每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都要用实验来加以检验和证明。”在药理学实验中,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又要提倡学生勇于发问、善于思考、把握研究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3]。根据理论课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且符合高职学生能力特点的实验课题,让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药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药理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更新的过程,不仅要求现代教师增强教学的现代意识,把握科学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而且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内容、进度、方法。本着与时俱进,科学有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从学生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直观的、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琳.在药理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
1.本科启发式教学手段与方式尚待完善。面对“注入式”教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也针对自己的学科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如理科教学在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大量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文科教学中也采用了随机提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撰写论文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推动了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仍然缺乏专门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2.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对“启发式”教学理论与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学思想,如熊梅1998年出版《启发式教学研究》,周兴国的《“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辛儒的《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等。这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形成更多成熟实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而提出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达到在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素质教育是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应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就是在各门本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科素质教育也应该由多个教学模块构成。
二、模块教学理论构建的创新性
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其创新性表现如下。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寓于本科课程教学之中。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十分丰富,有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口头表述素质、礼仪素质和文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面对学生最多的时间是教学。本科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62学分的学习,以1学分18课时计,本科学生在四年中面对教师的学习就有1116节课(或课时)。如此可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结合各个学科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划分教学模块,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2.模块教学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科技档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表述教学等教学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采取一种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针对科技档案科研素质教学内容,采用了“培养学生问题式选题思维”“;专业论文撰写范式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申报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各个团队先合作提出论文选题、构建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在3个主要环节中,各个团队相互讨论、点评和修改不同团队的论文题目、大纲结构和论文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3.模块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模块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新的思路与空间。主要方法有二:一是撰写高水平的教材。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讲稿实际上扮演了教材的角色,大部分学科理论知识都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依据教师的讲稿,结合科技档案管理最新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方法,将讲稿撰写成高水平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模式。采用或撰写新教材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教材即笔记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使同学从过去“记教材”的学习模式转化到“学习—理解—掌握”教材的有效方式;第三,学习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弃笔记,学生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更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所不同的是学生的笔记量减少了80%,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拓展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三、模块教学理论在《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问题
1.模块教学的划分与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划分为理论、实践、科研和表述教学等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展示法、宏观到微观层次学习法、概念分解组合法、主题词扩散记忆法、预习与复习法等;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采用管理流程演示法、计算机模拟管理法、实验室模拟管理法、实习基地管理实证法等;在表述教学模块中,采用主持复习与讲课法、角色互换课堂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模拟辩论法和主题演讲法等;在科研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框架选题法、问题式思维培养法、学术规范性训练法和团队科研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学科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与教学方法则要根据各个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划分与设定,以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学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注入式的学习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思维方式的参与,也就是角色换位思考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转换角色,思考“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进行课程教学”的问题。思考方式由宏观到微观,具体而言,由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安排。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引导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展示图,以作为该课程学习的纲要与指南。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如全班同学按顺序担任复习主持人,在每次上课之前,抽查复习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每次上课安排两位同学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每人讲授10分钟。同时,由同学轮流担任讲课主持人,主持讲课并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各个学科可根据其课程特点进行设定。
3.学习小组团队学习方法的运用问题。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运作方法就是以5—6个同学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如在复习教学中,复习主持人可就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问题的全组同学加平时成绩分。在科研教学模块的学习中,由学习小组共同提出论文题目,设计论文提纲,分工完成论文的撰写。各个学习小组相互修改论文,指出论文中的不足,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各个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提出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案,设定整理流程图,共同完成科技档案分类、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编目和上架的整理工作。总之,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交互性理论教学实践
一、引言
我国职业院校数量庞大,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大不相同,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均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授课中,老师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坐在课桌前专心听讲,课堂结束后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后将作业完成后上交给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课后作业进行,不仅交流效率低,交流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课堂上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将交互性教学理论引入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交互性教学理念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体以某一个知识点为核心进行平等交流及自主互动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以往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在现代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交互性教学理论架构的建设,同时以艺术设计专业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探索了职业院校交互性教学理念的应用。
二、职业院校交互性教学理论架构
在对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大约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间缺乏有效互动,大约有三成的学生对此持中立态度,而有大约一成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良好,比较喜爱这样的氛围;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大约有八成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另外两成的学生偶尔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堂主动提问的调查中,大约有九成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另外有一成的学生偶尔会向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调查的数据研究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愿望不强烈,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教学互动性差,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不足,并且老师和学生极少数情况下会共同参加活动。导致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学中交互理论缺乏及交互意识淡薄,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占有式教学方式及师生情感的两极化[1]。我国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交互性是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交互性最开始应用在计算机信息交流中,指来自终端服务器的信号经过电脑主机处理后,再将信号返回到终端服务器上,以此实现信息的交流,可以说计算机系统逻辑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然而在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方式进行透彻研究后,可以发现我国教学模式相比较计算机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及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交互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以某一个共享交流平台为载体,并以科学技术与方法为导向,实现信息交流的单向或者多向传递,从而形成有纪律、有目标,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学习,拥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交互性不仅包含老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还包含学生和学生间、老师和老师、学生和计算机、学生、老师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然而在职业院校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是最重要的交互[2]。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交互式教学指在课堂授课中老师和学生以课本内容及教学大纲为介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促进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协作、影响和互帮互助方式的形成。其中,老师和学生间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是职业院校交互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以调动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增强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为根本目的,实现“教学相长”的优良品德[3]。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及多媒体三者间的交流互动为前提,以交谈、对话、探讨等方式为主要路径,从而实现知识的增长、情感的升华,在认知方面和行动方面达成高度统一,将过去、现在及未来融为一体,培养出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完善[4]。自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信息化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此推动中国社会创新与变革,形成崭新的社会方式,即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相比较于传统旧社会出现许多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高效,交往越来越容易,不管人们在任何时间单独处于任何地方,都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必然与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人类作为一个群体以共生性的方式存在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不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为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我国职业教育长久发展的眼光看,教育改革必须培养出适应新国情的优秀人才[5]。
三、职业院校交互性教学实践探索
(一)营造交互性学习氛围,搭建网络课程交互平台。要保证职业院校交互性教学顺利实施和贯彻落实,就要营造交互性的学习氛围,搭建网络课程交互平台。首先,在职业院校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活动范围内以校内网络为载体,搭建互联网学习、交流平台,老师可以将相关产品创新设计教学资源到互联网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学习资源,同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在互联网交流平台实时交流、探讨;其次,引进在线管理教学系统,为职业院校交互性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保障;最后,更新和完善网络产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不仅包含教学内容的完善,还包含互联网产品创新设计公开课的更新和完善,保证学生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搜寻到需要的知识[6]。(二)开展交互性教学培训,提高老师交互性教学能力。传统职业院校产品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满堂灌”现象,即老师在整个课堂授课过程中不断讲解理论知识和新技能,以强行灌输方式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满屏灌”的现象,即老师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和以往的教学方式一样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此,应当对职业院校老师开展交互性产品创新设计教学培训,强化老师交互性产品创新设计教学能力,交互性教学培训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训、创建培训网站等途径进行,为保证培训长久地延续下去,必须制定完善的交互性教学培训制度,让产品创新设计老师更多地参与交互性教学培训中。(三)引进交互性教学思维,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在职业院校的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中引入交互式教学思维,力求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传统教学目标的转变,将产品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主体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完成教学伦理的转变,促进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亲密感,创造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激励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制度的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交互性教学模式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完成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种教学模式整合起来,利用其中的优势资源,实现职业院校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效果增强及教学品质提高,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中老师单独讲解的局面,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环节,例如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7]。(四)建立“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辅助学习”的交互性教学方式。引导学习指老师根据产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规划课堂内容,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体系对学生在产品创新设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指正,引导教学将以往的老师的“教”变更为“导”,明确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地、自愿地完成产品创新设计新知识学习。辅助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完成产品创新设计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用的相关资料。建立三者间的交互性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创新设计应用人才,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职业院校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教学模式;五位一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在多年实践教学和遵循高等教育的特征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加以重新设计,以构建思政课“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即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实践教学,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方法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心理为基础,以现实要求为指向,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以革新教学方法为导向,以切实增强课程实效性为目的的一种可能的创新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启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以思政课中的“概论课”为例,教师要变简单的说教式、注入式为入情入理、循循善诱的引导。具体说来,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探求欲望,发现和思考更多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可以结合俄国和美国总统选举的现实提问:“你们知道参加美国总统竞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多长时间吗?”通过启发式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与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的差距,进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理论知识。 二、学: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变“面面”学为“点面”学
“学”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二步,是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思政理论课教材是由全国顶尖专家认真编写的国家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和理论性等特点,为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作为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问题,依托理论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如果过多地注重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思政课中的“概论课”为例,首先要避免“概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其次要避免“概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复。因此,“概论课”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新、准、深,变“炒剩饭”的“面面学”为精练、深入的“点面学”。所谓“点面学”是指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在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以“精”和“管用”为指导,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学生即“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稳定性和时代性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追踪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反映学术的前沿问题,多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专题教授法和主题教学法等。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基本模式为: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在“概论课”教学中,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大的主题,即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为什么)、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思想和历史地位(怎么办),然后再把每个主题细分成N个小主题,比如第二个大主题科学体系和内容,可以细化为七个主题,依次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通过自主探究、反馈交流、领悟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祖国统一有较为具体、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三、论:开展互动教学,变“教师说服”为“学生信服”
“论”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三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主体间及主体和环体间和谐的互动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能力,塑造其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理念。这是一种在主体性教学理念指之下的中观层次的教学理念”。[1]在经过启、学之后,调动了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在对难点的把握上、热点的分析上和疑点的不解上。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到了这一点,把学生“发问、解惑”的时间变为“坐而论道、滔滔不绝”的讲授,导致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入睡,严重地损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因此,开展互动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具体说来,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有讨论法和辩论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中辩论教学法是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争一争、思路清;辩一辩、真理现,通过有组织的课堂辩论,可以达到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剖析热点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比如,在“概论课”中,讲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可拟定辩题“在当代中国,稳定还是发展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讲“分配制度改革时”可拟定辩题“效率和公平相比,效率重要还是公平应该优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辩论教学的辩前准备、辩中调控、辩后总结工作,并尽可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思想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的多样化的辩论形式。
四、行:实行知行合一,变“假把式”为“真把式”
“论”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检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2]虽然国家规定高校需分配每位学生15至20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的思想整理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然而由于现实操作的局限,很多高校并没有实行。因此,我们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除了包括社会实践外,也包括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只要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都实践教学范畴”[3]。
比如,思政课中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阅读实践、研究实践、案例教学、校园文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形式有着各自的功能,具体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其中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深入广大师生的亲睐。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代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讨论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知行统一的好方法,也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较其他时间教学方法有成本小、不受时间限制、效果佳等优势。具体操作过程来看,以“概论课”为例,在讲“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内容时,在经历启、学、论之后,可以选用《与黄炎培纵论“周期率”的“窑洞对”》这个案例。在这个案例叙述完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理解关于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2)这段关于“周期率”的“窑洞对话”,对当前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要启示?通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实践教学法从根本上扭转“光说不做”的假把式,逐渐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的指南,实现“又说又做”的真把式。
五、评:注重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变“计分器”为“助推剂”
“评”是“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五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中评、论中评、行中评,评不仅仅是区分学生成绩高低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理论实践的助推剂。可以说,“评”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促进着教与学的顺利进行。构建“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变“计分器”为“助推剂”,必须在考评上突出过程性与综合性。
具体所来,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和方面。第一,在评分主体上,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学生自评,发展学生互评。这也是“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高校思政课生机与活力的有力武器。教师评价法是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缺陷是具有唯一性、强制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自我评价法是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价,优点是具有主动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缺点是带有主观性。学生互评法是学生作为主体对同学进行成绩评价,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实际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完善、相互学习的能力。在“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要重点推行学生互评。第二,在评分标准上,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有准确评分法和量化评分法,适用于开卷、闭卷、口试考试中的客观题;定性评分法有等级评分法和激励评分法,适用于主观题,如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在“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可多采用等级评分法和激励评分法,并且给予即时的书面或口头评语,尤其适合于思政课的教学。第三,在评分内容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相结合,形成统一与个性、开卷与闭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的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其中统一评价方式、闭卷、终结性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个性评价、开卷和过程性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启、学、论、行、评”教学模式中,多注重运用个性评价、开卷和过程性评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思政课“启、学、论、行、评”五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仅仅是通往罗马的道路之一,更多更有效、更能增强高校思政课活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
[参考文献]
[1]曾立荣.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59.
[2]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75.
[3]豆艳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1(20):69.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
高职护理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招生生源。大多数同学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缺乏远大的理想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职业认识不足,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但是对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感兴趣、接受程度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枯燥乏味。我们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结合高职护士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了多样化教学,侧重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着重培养技术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在传统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开展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情景教学法,并充分利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护理职业技能、临床思维方法和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内科疾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护士的多重角色。不仅强化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临床护理课程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病例作为案例,交给同学研究分析,培养同学们的护理分析能力、形成护理诊断及解决相关护理问题的方法,它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毕业后护理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通过事先准备案例,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为主导,学习为主体”的教育宗旨,使学生积极参与内科护理学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新课,分析解决教材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利用3min~5min时间陈述 1~3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进餐、运动及情绪激动等活动中突然出现剧烈胸痛、烦躁、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继而导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相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治疗措施及护理措施等内容。通过讲解不同临床表现(如下壁心肌梗死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科表现为牙痛、咽痛,到口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延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内科一般治疗等)及不同的预后,是学生对只是的掌握更加真实。
通过典型病案,结合图片、录像、文字、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学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实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对照教材,学生既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每结束一个系统疾病的护理的讲授,都开展病例讨论。首先向学生提供2个至3个典型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8-10人/组)学习,针对该护理案例请学生进行健康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描述治疗方法和实施护理措施,课程结束前每组指定1名学生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修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通过反复的病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
案例分析也可以作为课程考核重要部分加入到平时测验及理论课考试中,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这一章节,给予案例: 患者,女性,60岁,主因间断头晕2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小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冠心病史2年。患者于早晨起床活动后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送医院治疗。患者有吸烟、饮酒史,喜高脂高盐饮食,由于发病突然,患者有焦虑心理。查体:T 35.4℃,P 80次/分,R 20次/分,Bp 210/115mmHg,神志清,语利,双肺未闻及干性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整,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糖7.7mmom/L,尿素氮9.6 mmom/L,肌酐 147umol/L,尿酸601 umol/升,总胆固醇6.47 mmom/L甘油三酯2.17 mmom/L。颅脑CT未见异常。请回答:患者的临床诊断;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和机制;针对目前病人现存的护理问题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要求学生把分散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有机地联系起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病例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复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拟日后的工作环境,结果表明,经过案例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及学习主动性、创新性思维、急救护理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同学。
二、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章节的学习任务,学生围绕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进行查找资料一交流一讨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启发指导,帮助解决疑难,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如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一节,我们课前留下作业,请同学们利用网络,书刊等资源,查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就诊患者需要进行哪些相关辅助检查,思考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糖尿病足的表现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等问题,课上请学生代表阐述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及自主学习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外学习,锻炼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创有目的的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法。例如,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病例资料,在新课内容学习时,充分发挥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护生假设自己就是该案例病人的责任护士,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提出问题,如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进行检查的注意事项等,鼓励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提问,讲解结束后采用对话方式模拟护患情景进行病例回顾问答。
如讲授“癫痫患者的护理”,请同学分别模拟癫痫患者大发作、失神发作等不同表现,其他同学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和模拟演示护理措施。情景教学法巩固了理论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可以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将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MCA)是指通过多媒体将图片、视频演示、Flash 动画等形象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它动静相兼、视听结合、直观性极强,能使空洞的理论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印象。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讲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一节时,通过图片和视频,加深了护生对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如晨僵、肿胀、疼痛及关节畸形的理解,从休息、缓解疼痛及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全面认识本病,较好的弥补了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病人接触少的不足。课后小结可以用文字形式列于课件最后部分,并在总结时还可以把重要部分切换再现,但要注意,多媒体应用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不可简单地堆砌教学媒体。
五、开展仿真模拟教学法
卫生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要求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强调动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前患者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护患矛盾加深,,学生直接在患者身体上的实践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实现学校学习与临床实践零距离对接,可充分利用校内内科护理实训室开展模拟教学,如学校设立ICU病房,家庭护理病房,把专业技能与人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两课教学 教学改革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87-02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动态的、相互联动性的问题。要想取得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大胆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O篱,彻底走出“一个课堂、一名教师、一套讲法、一张考卷”的腐朽怪圈,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结果全忘记”的恶性循环,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进入学员头脑,变成他们所能理解、乐于接受的科学理论。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的针对性,才能顺应时展要求和学员思想成长的需要。由于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和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必须不断地进行内容上的更新和体系上的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改内容陈旧为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常讲常新。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密切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五门主干课程要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把对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解答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要把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改体系重叠为优化组合,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内容上的重复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根据“精”、“新”和“管用”的原则,将五门主干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将同一内容多处重复的教材进行“合并重复、删减次要、增添有用”。有些理论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些内容可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课后完成;有些内容则可安排校内、校外实践完成。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缺乏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是单纯通过语言媒介进行理论灌输而不是让学员直接去感受、体验和实践。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改一人授课为集合团队式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根据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的特点,把同一门课的教员分成若干个团队,依据教材章节内容,将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每个教学团队至少有一名高职人员主讲,同时安排课堂主管讲师和助教分别承担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辅导等任务。虽然一个教员可以从头到尾把一门课讲下来,但组成教学团队更能形成集体攻坚的合力。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了教员上课内容,增加了教员备课时间,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另外,对学员来说一门课程能够听到该专业所有高职教员的授课,这是一人从头讲到尾的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对学员来讲受益最大。
2.改照本宣科为研究互动式教学,激发思辨热情。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照本宣科的方式向研究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彻底转变教员“满堂灌”、“独角戏”的授课方式,要把教员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开展发现式教学和研究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在研究互动式教学中,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以部队和社会表现突出的热点和疑点问题为切入点。其次要有主体意识。教员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再次,要有拓展延伸意识。课不能讲得太满,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此外,要有研究意识。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参与教学,为学员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课上课下的良性互动,激活学生思维灵性。
3.改注入填鸭为案例情景式教学,增强应用价值。
要改变注入填鸭式教学,积极开展以案说理,以理解案,理案结合的案例情景式教学。案例情景式教学法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使学员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思维。学员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在案例情景式教学中,首先要注意选择案例。案例必须有代表性、典型性。其次要注意分析案例、提炼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根据案例,提出一系列逻辑性的问题,使学员不断接近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实质。再次要注意应用所学理论再次分析、审视案例。教员要启发学生就所选案例提出一些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分析审视。最后要注意让学员搜集、分析并交流案例。学员根据在课堂上提炼的理论,自己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以增加理论的应用价值,使学员在案例中开拓视野,巩固所学理论。
4.改平面单一为立体三维式教学,提升感性认识。
在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立体教学。让学员听、说、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对教学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时的改进和充实,精选一些影视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加深学员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要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辟网络论坛,在线讨论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鼓励教员制作个人网页,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要改变过去教案、授课提纲电子化、简单POWERPOINT课件等低劣的多媒体教学状况。
5.改被动接受为实践考察式教学,避免知行脱节。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课堂讲授的同时,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员对政治理论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走出校园参观考察,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要加强对学员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要在学员中普遍开展“七名”活动,即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观名片、览名胜、请名家、析名言。通过开展“七名”活动,增加学员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素养,增强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解决学习实践中的知行脱节问题。
三、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完善考核方式既是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核方式改革要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既要采用闭卷考试,也要实行开卷、口试或论文答辩,尤其后者应作为我们主要的考核方式。把学员由过去只注重期末背题,引导到注重教学全过程上来,既可以培养学员政治创新素质又可以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1.改单一的考核制度为多元选择的考试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闭卷、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在考试内容上,要重视学员综合素质的考核。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包括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要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及社会实践部分。在考题题型设计方面,要改变过去“大而全”的做法,逐步完善了客观性选择题,特别侧重于有一定理论跨度的简答题、有一定难度的辨析题和论述题。考试内容要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这三个维度去命题;在考试形式上,要改革传统的“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除闭卷外,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由学员自行选择。①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学员考试时可携带两张记录考试重点的A4纸作为参考资料,该资料不能复印,必须学员手写,考试结束时随试卷一起上交。②采取小组论文答辩的考试形式。五名学员一组,抽取一个论文题目,由学员自行收集资料,写论文,并现场答辩,每个学员都要回答问题,由教员打分。③采取口试考试形式。通过知识竞赛、分析综述、时事评述来考查学员创新能力,考查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④试行自选在线考试形式。研发考试系统软件,利用校园网络在线考试。考核内容侧重基础知识型考核、侧重理解能力型考核和侧重应用型考核三种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模式,选择考试模式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试卷。⑤试行优秀生免试制度。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一定比例的优秀生,经本人申请,由教员直接评定课程成绩,免修该课选修其它课程;在成绩评价方式上,制定科学的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标准。要改革评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考试成绩显示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功夫,而是能力、素质、知识的综合体现,成绩可按ABCD级制度评分,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如何加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成为众多思修课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其中的关键。
一、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自觉遵循教学规律,将其独特的教学风度、教学技巧和教学观点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表现。一般来说,教学风格的形成需经历模仿阶段、独立阶段、创造阶段、风格形成阶段等,它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走向成熟和稳定。
教学风格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教学风格是独特和个性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因其自身的品德修养,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上必然产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学风格是稳定的。教学风格形成后便会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教学风格最基本的独特性。再次,教学风格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并且是富有成效的。没有一种教学风格是背离教学规律的,没有成效的教学风格也不能称之为教学风格。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实现知识与审美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它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师独创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完美的结合,其特点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独创性。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语言、表情、动作、直观实物、绘画及音乐等形象的描述。情感性作为教学艺术的另一大特点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活动。以情动人,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身心全面进入教学活动中。没有独创性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只有创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具有共通的性质,即符合教学的规律性;两者有着共同的形成基础,即教师的学识、思想和智慧的综合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个性化表现,是教学艺术趋向成熟的标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独具特色,它集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于一体,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作用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养成个性化学习风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时效性等特点,通过教学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教师通过运用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帮助他们从内心认同并接受教学内容,并进一步转化为日常行为。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观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独具魅力。首先,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目光,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其次,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能充分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风格美,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明快清晰的板书,恰到好处的点评都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为基础,学生从审美意识上升到表现美并进一步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教师与学生在审美上产生共鸣,学生不由自觉地从“知学”进入“乐学”的境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价值,提高教师工作热情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强调其社会价值的规定性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价值性,也不能仅见学生的个体性而忽视其承担的社会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思想上的薄弱点和需要,完美运用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选取典型事例,增强学习内容的时效性。教师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过程中,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法。教师运用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的合格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价值,是教师最大的成就。这种成就带来的自豪感和欣慰感使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从而带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潮!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途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特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悟性和教学机智的培养
悟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悟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打破常规,摆脱愚昧,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觉悟;教师看似无意实则有意让学生得到启迪,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的颖悟;在苦苦思考中突然灵感迸发的顿悟;教师通过情景教学,达到情感共鸣,使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转变为学生信奉内在价值的情悟。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随机应变灵活地化解课堂中出现的矛盾,随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悟性及教学机智的培养对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特点,其教学过程就是多种思想的冲击和交流。教师只有努力培养教学悟性和教学机智才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趋势,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应该一改思想政治理论课刻板教条式说理,而不回避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借助经典文学故事,进行分析、讨论,将文艺评论、文学评论等方法借鉴融入进去,寓教于故事,寓教于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借鉴中央电视台《老梁故事汇》、《变形记》等栏目的成功方法,彰显教学艺术上的生活性、灵活性、参与性,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的模式,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提升专业知识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就无法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匮乏就无法灵活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现实性较强,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涉猎其他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随时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要紧随时代步伐,掌握青年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及语言,这样,厚积才能薄发,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语言表达是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发挥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颇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需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取其重点进行讲解。首先,教师语言应该表述准确,富有逻辑性。表述准确,用语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而逻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说服力的前提。其次,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晦涩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而这一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比较欠缺的,需要努力改进。再次,教师语言表达要注意清晰流畅,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并倾注感情于教学中,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其拥有清晰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仪表、教态、板书等因素的培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风格与语言魅力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而教师的仪表、教态、板书及风度等外在无声表现也对教学技能有很好的补充效果。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讲授者,教师外在形象要稳重大方,不能过于个性或过于华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举止稳重,手势姿态等要配合教学内容,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板书必须简洁明朗,突出重点,在把握全局的情况下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程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迎来了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机遇。如何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是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提供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当前,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唯有强化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观点,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思想源泉。牢固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坚定不移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学生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精神支撑。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阐述国家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启迪大学生认识什么是高尚、卑劣、善恶、美丑等,引导学生提升精神境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发展智力因素,又发展人格因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做到知行统一,德才并进。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避免空洞说教。一是要联系国内外的社会实际,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二是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思想上的困惑,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三是要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用生动详实的背景材料丰富教学内容,解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
2.坚持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
是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离开理论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丧失其价值。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旗帜鲜明地用当代中国的武装学生头脑,突出理论的科学性,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着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路和对策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创新,探索新思路,寻求新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指导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转变,由以强调学科专业系统性、理论性向讲求针对性、实效性转变;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提升,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学生本位标准反思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课程体系,精心编写教材。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按照“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课程”的思路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主修、辅修相配套的系列课程,再辅之以专题讲座课程,从而形成立体交叉式的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时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其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的课程教材;同时,适应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有关辅助教材,形成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
探索适应实施新课程方案及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第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贴近学生实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认真探索、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问答式、探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构建一个全新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应尽快组织研究制作“精彩一门课”全程教学示范片和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和强烈的吸引力。
第三,实践教学规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主动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激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长效保障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建立和发展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教学考核综合化。打破传统教学考核的程式化,改进和完善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和手段,逐步建立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要改变只关注考试成绩,不考虑日常行为实践的学用分离现象,要把理论知识的考核与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
高校要鼓励、支持和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紧紧围绕新教材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与科研搭建信息资料服务平台。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者和传播者,也是大学生思想智慧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更是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对待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开拓教学新思路,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苦练“内功”,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基础理论学科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把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以科研成果提高教学层次和丰富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科研的层次和水平。高校要重点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努力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骨干。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控制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4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Some method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eaching,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applied to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modern control;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1F代控制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1,2]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概念抽象,数学推理与矩阵运算多,导致学生要掌握难度很大。长期以来,该课仅有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应用。尽管如此,近几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受到应用型大学的重视与参与,也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开始大量出现,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已越来越重要。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五邑大学,近几年已开始在教学大纲设计上侧重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增加实训环节。同时也鼓励各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成立各种综合实验班。与此同时,理论教学课时受到挤压,导致目前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越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笔者这些年实际教学经验与体会,以及我校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做一些相关探讨。
2 课堂教学的改革
2.1 变革课程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面对现代控制理论这种涉及到繁琐的数学推导,较多抽象的概念,这种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而应用型大学教学强调“应用型”教学,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环节和互动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深入挖掘有用知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3]教师在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应将应用型与传统型教学方式合理结合,既侧重基础知识讲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置身案例背景和角色中,积极思考、勤于应用,为以后成为应用型工程师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自觉探求现代控制理论知识,挖掘应用方法和途径。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如斯坦福网络公开课程,国内精品课程等)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学生兴趣热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更新教学案例。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依赖网络资源,编制了倒立摆,单球滚动机器人,模型车,四旋翼无人机的教学案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要求基础高,为在最短时间内,将现代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案例立体化呈现给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MATLAB软件是一款编程语言简单,功能强大,能实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所需要的所有数学计算,是课堂快速实现案例建模,仿真,并呈现效果的少有几款软件之一。[4]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MATLAB软件,根据教学进度,依赖案例建模并编程,多角度仿真,可视化呈现各种理论应用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看到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仿真过程,还能看到整个参数调试过程,再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点,也为课后学生实践提供了指导意义。教学实践表明,MATLAB的应用,不仅能有效解决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还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因此教学上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1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实验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当提高教学案例在实验中的比例,可达到实验与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提前仿真,仿真成功后再到实验室进行硬件验证。这样做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
3.2 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现论控制由于涉及的基础较多,一到两周时间内,完全由学生独立自主实现的可能性不高。因此,课程设计需依托学校实训基地或相关科技竞赛(已有相关硬件平台)设计题目,以学生为主体,3-5人一组分工,先查找资料,建立控制对象模型,然后利用MATLAB仿真确定控制设计方案,并仿真调试。仿真调试成功后,再利用实训基地平台,进入实际系统软件开发流程,最终做出实物。通过整个控制设计流程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控制系统开发流程,为毕业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3 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将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各类科技竞赛中,有利于提高竞赛作品的理论深度和可观赏性,增加获奖机会。实践证明,通过组织一些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科技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更深入地钻研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目前,我校成立了创新实验室,组织了一批指导老师,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设计了倒立摆、单球滚动机器人,模型车,四旋翼无人机、多足机器人、羽毛球自动捡球机等各种自主控制系统,并在多个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些对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4 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考核是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期末成绩采用闭卷形式,考核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这种考试形式过于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容易使学生误以为学习现代控制理论只需死记硬背知识原理即可,因而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考核结合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验成绩以及开放性自主设计成绩四部分组成。期末考核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实验考核借助实训设备,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开放性自主设计可分两类,一类为一些小作品设计或仿真,在总评成绩不超过100分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分;一类为难度较大,涉及现代控制理论知识面较多的作品设计,该作品完成并撰写书面报告可代替期末考试。
3.5 极点配置课堂教学举例
由刘豹,唐万生主编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第5章极点配置课堂教学中,[5]传统教学着重在理论上证明能控性是采用状态反馈任意极点配置的充要条件,能观性是采用输出到的线性反馈实现任意极点配置的充要条件。在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和观测器设计过程中,虽然能够强调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闭环极点在根平面上的分布,但在应用举例中,一般强调设计过程和步骤,对于极点的设计,往往只是随意取一组具有负实部的极点,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教学是可以的,但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学,需要强调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案例,以MATLAB仿真课堂教学和实验或课程设计,来检验极点配置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可以被任意配置。
笔者近年来设计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干扰大,控制难的特点,非常适合被用于检验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和观测器设计的效果,学生从中也可以认识到为什么在实际中不能任意配置极点,如建模不准确,测量干扰大等原因都使得无法任意配置极点。课堂上也可以将实际数据结合MATLAB仿真来直观地显示极点配置控制器或观测器的设计效果。图1-2即是四旋翼无人机高度信息测量与极点配置观测器设计后高度和速度估计MATLAB仿真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观测器设计不仅将速度估计出来,而且高度估计结果相对测量具有去除高频干扰的效果,即具有滤波效果。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现场调整配置的极点来观测不同的结果,从而更直观地让学生w会配置的极点和观测的结果的关系,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不能任意配置极点的原因。实际教学应用中,学生反映积极,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4 结语
作为应用型大学,针对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我系控制理论课题组的老师在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探索。从教学效果看,这些方面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改善了教学质量。当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为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KQNCX157),五邑大学2015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zk12)
参考文献
[1] 陈峰.CDIO模式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成都: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
[2] 姜顺,张相胜,潘丰.《现代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5 (41).
[3] 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