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风险投资的产生既弥补了传统融资的巨大缺口,又为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开辟了新的方式。如果说,高技术中小企业是发展经济的动力机,那么,风险投资就是动力机的重要能源。

一、风险投资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本投向蕴含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获得成功后高资本收益的商业。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者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还可使投资者获得高回报。”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随着高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发动机”、“催化剂”和“孵化器”的作用。

首先,风险投资为新创建的高技术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加速了新技术、新知识和发明创造转化为新商品的进程。

其次,推动和促进了全社会的技术创新,为高技术成果的规模生产培植了土壤。

第三,风险投资的择优投资原则,使有广泛市场需求的高技术或高技术产品首先投产,引导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风险投资家参与高技术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企业风险,促进高技术企业的顺利成长。

第五,风险投资进一步改善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环境。

二、高技术企业成长的阶段性特点

对于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格雷纳将企业成长过程划分为创业、指导、分权、协调、合作五个阶段;而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五个阶段,并更进一步地把企业生命周期细化为10个时期: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本文根据典型的企业成长阶段理论、我国风险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对风险企业成长阶段的常用划分方法,将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三、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企业不同阶段的作用

(一)种子期

种子期是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酝酿与发明阶段。这一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少,企业创立所需要的资金往往来自创业者个人、创业者的亲属、朋友等。如果从这些渠道获得的资金数量还不够使企业实现高科技产品的商业化生产,企业往往会寻求风险资本的支持。这一时期的风险投资成为“种子资本”。此时风险投资公司往往会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信息和人际关系网络,帮助高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

(二)导入期

导入期是高科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试销阶段。此阶段内,企业需要制造少量产品,解决技术问题、排除技术风险;还要进行市场营销,赢得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因此,企业的经费投入显著增加。企业资金主要来自原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增加投入。这一时期投入的风险资本成为“导入资本”。

这一阶段,风险投资公司除了提供资金,更要帮助创业者组建一个强势团队和组织机构,以有效规避团队风险和由于关联经济性带来的风险。通过帮助风险企业把需要的技术、管理、财务、营销专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催化作用。

(三)成长期

成长期是高科技企业技术发展与生产扩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又有所增加,资金支持是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作用之一。风险资本的注入会促进实现高科技产业规模经济性和速度经济性,还能帮助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果创业者不能有效领导和控制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应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创业者能力风险。同时,还应在追加投资时应对风险企业再次评估,避免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起到了使资金与管理再次融合,使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实现速度经济性的催化作用。

(四)成熟期

这一阶段是指被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前的阶段。这一阶段对资金需求不象以前那么迫切,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美化公司财务报表,为公司上市做准备。严格地讲,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从性质上已不属于风险投资。

这一阶段要实现将高科技企业由风险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组织转变。风险投资公司在此阶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公司治理、包装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或把企业推向资本市场,寻找风险资金退出的途径。

综上所述,本文把决定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分解为品牌、网络资源、资金、团队建设、战略制定、培训、营销辅助、治理结构、技术支持等,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不同。风险投资的介入不仅解决风险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而且用其特殊的运行机制有效结合科技、资本、管理、金融等资源,促进高科技产业按照其所具有的经济特性快速发展。

四、结论

第2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民营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步伐,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内学者也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仅探讨苏南模式和中关村模式。

(一)苏南模式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苏南乡镇企业模式是最早形成的民营经济模式。由于苏南地区紧邻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和苏州等发达工业化城市,处于经济、技术辐射范围内,在1953-1957年间,苏南农村工业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抓住改革红利,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模式。

苏南模式的良性发展体现了以下优势:利用政府信用,发挥政府的权力优势,把苏南闲置的生产要素最大化的组织起来,发挥集体优势;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的发展三大产业,促使大部分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积累了高质量的政府信用,掌握了积累的支配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社区的繁荣。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苏南的乡镇企业模式显露了一些弊端,比如产权不明,政企不分,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集体经济不利于激励个人积极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问责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包办意识,使得当地村民自主能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投资需求不足,抗风险能力较低。

当地政府看到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便从1996年开始,苏南各地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对民营企业进行改革,如进行股份制改革、全资拍卖、租卖结合、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革方式。改制后,也意味着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走向了终结。

(二)中关村模式

中关村模式的前身是电子一条街,是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带领科技人员组建的“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之后四通公司、联想公司等科技公司相继成立,中关村逐步形成我国高科技民营企业群体。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中关村里的大部分企业都于国家或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企业内部产权不清,制约其发展。在科技园区中还设有管委会,且管委会中行政部门林立,使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趋向于准行政区域式的管理,这种状况的存在,会使科技园里的企业发展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缺乏自利,不利于长远发展。但中关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基本上是自发的,在经营机制上仍然是比较灵活的,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很大的干预。产权问题最终成了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难长大”和“难死亡”的根本性原因。

目前国内关于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定问题的剖析,如对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科技产业化、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民营科技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

二、中原经济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中原经济区的民营企业也从弱到强,逐步成为区内经济的中坚力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1月份,河南省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2.11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带动社会就业1238.26万人,吸纳了80%以上的就业;完成总产出59904.26亿元,对全省GDP贡献达到71%;实现营业收入58443.54亿元;实交税金1515.27亿元,税收贡献占全省的60.5%;实现资产总额29029.06亿元。已成为河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促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生力军。

尽管河南省民营经济在近几年里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从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民营企业产权安排效率较低。河南省许多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界定不清晰,大部分企业财产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企业主家庭或家庭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企业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多数民营企业满足于小型化、分散化发展,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第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贯彻落实不到位。河南省尽管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但是还没做到像江浙地区那样,及时在不同阶段制定出具体较强针对性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统配套措施。

三、中原经济区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为促使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家应借鉴苏南模式和中关村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区内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首先,加快相关民营企业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其次,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使产业科技化,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第三,加快股份制改革,促使产权明晰,提高劳动效率和资本运用率,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洪银兴,陈宝敏.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的比较[J].改革,2001,(4).

[2]谢健.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第3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为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2年9月底,随着17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全国的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2004—2011年期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园发展十分迅速。园区内的企业数量从38 565个增加到了57 033个,平均每个园区的企业数量约为543家。在高科技产业园内从业的人员数也超过了1 000万人。这些高科技产业园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在这些高科技产业园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各种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随着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对于这些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企业而言,融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金融服务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将从金融服务这一视角,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中国高科技产业园区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园的更快发展。

二、国外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特征

这里以美国和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的先进经验。

1.美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特征

美国高科技产业园的典型代表就是硅谷。硅谷以孕育了微软、苹果、GOOGLE等世界知名电子信息企业而闻名于世。硅谷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众多的成功企业,除了其本身的地理优势、技术环境优势之外,其独特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也功不可没。实际上,在美国的高科技园中,金融服务的体系就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推手,商业银行仅仅作为辅助。在硅谷,由于风险投资资金的大力扶持,其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可以实现每个星期新诞生十余家企业。而这些企业未来就可能是纳斯达克市场的风云企业。

表1说明了在2000—2011年期间,美国全国和硅谷地区风险投资资金的流向和比重。从中不难看出,硅谷所获得的风险投资资金在2000年互联网科技泡沫期间曾经达到一个最高值,随后回落,但是近几年来仍然稳步上升,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仍然不改变其上升趋势。与此对应的是,硅谷这一地所获得的风险投资基金占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比重始终是逐年稳步上升,到2011年这一比重已经超过40%。我们认为,这也是直到今天,类似于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神话仍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所在。

除了风险投资基金的活跃以外,美国还为高科技产业园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市场体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Q)。NASDAQ市场成立于1971年,其宗旨就是为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一个上市融资平台。因此,该交易市场对于那些具有高风险、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并没有提供过多的约束,从而为高科技园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便利、丰富的融资渠道。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园的快速发展。

除此以外,在美国丰富的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中,“垃圾债券”作为一种创新品种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类债券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主要发行对象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园中的小型企业,由于其处于事业发展阶段,不确定性程度高,其企业债券风险高,因而只能够获得较低的风险评级,被称之为“垃圾债券”。

2.日本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特征

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园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东京地区高科技产业园;第二种是筑波科学城高技术产业,这个产业园与美国硅谷地区高科技产业园特征非常类似,对日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非常大;第三种则是地区性的高科技产业园。筑波科学城从1963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日本的科技研发中心,它是日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研发、培训、生产的基地。

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带有非常明显的银行主导金融财阀的痕迹,这也使得日本的科技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地主要依靠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因此,在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的特征上与美国呈现完全不相同的轨迹,风险投资基金在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园发展中并没有扮演完全主导的角色。而且现有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般都隶属于各类银行,使得其高科技产业园的融资渠道最终仍然是商业银行。

日本也效仿美国引进了创业板交易市场,即JASDAQ。但是其制定了较NASDAQ更为严格的上市门槛制度,因此对于那些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而言通过IPO上市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

从美日两国的高科技产业园融资服务特征看,融资服务环境有赖于各个国家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国情特色。美国融资服务中以风险投资基金为主导,而日本却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当然日本的商业银行并不仅仅局限于银行业务。

三、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现状及问题

1.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主体单一

与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主体类似,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主体就是商业银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内源融资(主要是如配股、送股);其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可以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也可以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借贷。从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现状看,起主导作用的融资渠道仍然是商业银行借贷。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对于高科技产业园区企业而言,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渠道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般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审核流程。这里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不高,另外一方面则是相比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更高,更愿意为后者进行融资。这就造成了现在高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悖论,一方面商业银行有富余资金想提供贷款,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又局限于商业银行单一通道却苦苦难以融资。

2.金融服务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资本市场体系。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对于高科技产业园的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权益类融资还是债权类融资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从权益类融资方式看,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多层次市场。但是由于股票发行仍然采用核准制,且设置了较高的上市门槛,导致一些未来可能存在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即使在2010年已经开始运行的创业板市场,尽管其交易机制和对象都是模仿美国NASDAQ市场,但是与后者相比存在更多的障碍。从债权融资方式看,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且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同时对于可发行企业债的企业设定了很高的门槛,实际上对于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中小企业而言并不适合。

3.风险投资领域尚不规范

尽管2010开始运行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了退出渠道,但是由于该资本市场仍然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因而对于风险投资基金而言退出渠道并不如美国那么顺畅。另外,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缺失也制约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

四、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从我国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现状出发,笔者认为应该从科技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出发,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时期内,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种子期,主要面临技术风险。而到了创业期,同时面临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四个时期中,种子期和创业期的风险程度是最高的,当然如果这个时候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果企业能够逐渐成长起来获得投资回报收益也是最高的。企业到了发展期和成熟期之后,将主要面临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越是到了后期企业越来越成熟,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也就最低,此时介入企业融资需求,尽管风险很低,但是投资回报收益相比之前将会低很多。

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笔者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体系。

在图2中,将我国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体系划分为多个层次:分别来自政府部门、信托机构、商业银行、VC(Venture Capital,即风险资本)和PE(Private Equity,即私人权益资本)的金融服务。

在这一个体系中将风险资本按照其投资目的和特征不同划分为两类,即VC和PE。对于VC而言,其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具有更强的逐利特性,因而愿意在高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的种子期和创业期这样的高风险时期进行投资。对于PE而言,其风险承受能力不高,要求投资回报期较短,因而一般在中小企业发展期和成熟期进行投资。

政府部门应该在高科技产业园金融服务体系中扮演引路人和保姆的角色。相比园区企业成熟期而言,种子期和创业期由于风险太高,一般的融资渠道都不顺畅,即使VC介入也有一定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上需要政府部门及时补位,比如设立高技术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大力支持产业孵化器的建设,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合作平台等工作,为高科技产业园的企业提供更为细致的金融服务。

信托和商业银行仍然是高科技产业园不可获缺的金融服务主体。首先,可以通过高科技产业园为园区内企业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征信评价体系。这样为企业通过信托机构融资就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大力引进商业担保公司进入园区为中小企业服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必须要改变对中小企业在贷款需求上的不平等地位,放宽对高科技园区企业信贷的限制条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企业财务管理、融资需求和并购等各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尹玲.我国高新科技园区产业金融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梁少群.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3] 李影.对中国高科技园区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

第4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唐山市 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唐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小企业存在的企业资本少,经营规模小,筹资能力弱,在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优势等问题愈发明显,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自身与环境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继续保持自身的活力,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研究的一大课题。

1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2010年,我国4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到99.28%;从资产总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约占总量的62%,其中,中型企业占30.93%,小型企业占31%。从主营业务收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约占68%,其中,中型企业占26.93%,小型企业占41.2%。从企业数量上中小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从经济总量上中小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经济贡献占据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1]。

1.1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为大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配套、协调作用,是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转向快,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始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从唐山市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2]。中小企业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

1.3 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小企业是重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场所,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

2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唐山市坚持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富民强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突出发展与提高并重,积极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努力创优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2.1.1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地位作用日趋突出。截止2010年底,唐山市中小企业达到2.2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8.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00家和5000人。实现增加值2188亿元,上缴税金211.8亿元,同比增长17.70%和6.97%;占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48.96%和48.25%,比上年提高了0.21和0.35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促进唐山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2.1.2 主导产业地位明显,亏损企业逐步减少。从企业规模看,2010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684家,比去年增加46家;从行业分布看,前6位的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从盈利情况看,2010年亏损企业230家,占13.66%,比去年下降了2.99个百分点。

2.1.3 传统产业改造加快,企业创新意识增强。2010年,唐山市中小企业60%的投资用于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全市中小企业已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1159个,省级名牌达到3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脱颖而出,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产业的优化升级。

2.2 唐山市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唐山市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建设工业强市的要求相比,不论是规模总量还是水平档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2.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唐山市中小企业中“两高一资”企业多,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少;同时,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结构呈现“二多二少”特点,即:一般产品多,优特新产品少;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

2.2.2 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多数中小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两成,多数为国际80年代水平。如玉田县服装行业的技术装备大部分是在八九十年代引进的,二十几年来设备更新步伐缓慢,60%以上的服装生产企业仅仅拥有一两条生产线,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聚集阶段。

2.2.3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科技人才较为缺乏。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突出,始终没有摆脱引进消化模仿克隆模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人才匮乏、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对部分企业进行调查,大专及以上职工人数的比重为11.03%,有技术职称的职工比重只有7.45%。

2.2.4 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唐山市在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影响企业发展。另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引导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正确认识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把握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实际,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就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具有指导意义。

3.1 环境优化战略[4]。一是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在加强创业服务、优化要素配置、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人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鼓励措施,为中小企业从创立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撑,在落实国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同时,适时出台新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加强资金引导。争取国家、省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对于涉及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兴产业、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重点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强风险补偿。不断加大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补偿额度,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协助担保机构向国家、省相关部门申报免征营业税工作。

3.2 服务体系战略[5]。《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明确要求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一是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在完善现有创业辅导基地的同时,推进乡镇、街道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并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开业指导等紧密结合。二是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担保机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拓展担保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反担保形式。三是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积极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信用登记、征集、评价、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数据库;完善信用管理平台和信用网络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五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定期组织银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合作洽谈会,搭建融资交流平台,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沟通与合作。

4 结语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小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和发展战略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面临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植力度,中小企业要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等艰巨任务。

二是唐山市中小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建设工业强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内在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三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在环境优化、改善服务、组织产业转移、加强培训教育等方面,企业层面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队伍、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唐山市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本文只是粗浅地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和发展战略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和研究唐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7期.

[2]马子量.《新形势下发挥社会保障“稳定器”作用的重要意义》,《生产力研究》,2011年02期.

[3]胡俊.《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5]唐山市人民政府:《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唐政发〔2009〕6号.

第5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运营模式;改善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服务研究及应用示范,编号:2012BAH81F03。

一、绪论

现今,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积极发展与本国国情及经济产业状况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部分。

我国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推进创新体系的进程中,科技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与壮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为了切合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扩大科技服务业的规模,本文在全面收集信息、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改善路径。

二、科技服务业及运营模式的概念界定

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及经济转化的桥梁,是指科技服务机构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创造成倍价值的新兴智力服务产业。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表现在客户的高度参与、主要投入因素为知识及技术、不可复制性三个方面,即该服务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订造,具备高创新性、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

2、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定义

运营及服务模式是指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完整高效地产生可持续盈利的运行系统。运营模式随着商品形态的多样性而不同。市场流通商品无论商业领域如何变化,品牌商、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均会独立存在,并构成不同的运营模式以适应市场。

3、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分类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形式由政府主导延伸到各种形式,具体形式表现为:官方政府组织,即为政府建立并支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经济支持,成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机构组成部分;民间合作组织,该类组织存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帮助科技型中小类企业获得资金、优化结构、寻找合作对象、推动科技成果在市场的流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类型孵化器以提供服务范围广、服务效率快、专业性较强而著称;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在某些特定领域为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专利认证提供帮助;大学科研转移办公室,该机构作为桥梁,将学校内部的科技成果转移进入企业,并将行业内部信息反馈给大学科研机构,以帮助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

三、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已有百年历史的科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集全面服务内容、完备行业规范、稳定运行模式、强劲核心竞争力、配套国家政策于一体的发展体系。并且在扩大市场空间、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发达国家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配套的政府政策,利用科学完备的中介服务机构、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了层次覆盖面全、角度涵盖面广、结构合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2、完善的政策及行业规范支持

发达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政府为扶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所营造的良好环境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均出台适应本国经济现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用以支持本国科技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例如政府通过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型政策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便利。

3、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以其专业的技术、知识、理论为支撑,因提高科技服务效率、规范内部管理而存在,可有效降低产业升级优化风险、积极推动科技产业进步。具体形式包含国家设立支持技术转移的机构、联盟及行业协会、依托于大学及科研所设立的专门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以及其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4、服务内容全面、服务水平较高、从业人员素质良好

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产业内容涵盖面较广,包含专利的申请与转让、企业咨询中介服务、信息收集处理及整合、技术支持及融资担保等社会各个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与共享,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升服务满意度;因信息共享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大多依托于高等院校,因此从业者多具备高等学历并拥有理、工、商、法等多学科背景。

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过快并且盲目模仿国外同行业相关模式,导致本国科技服务业在数量、质量及发展模式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并对科技服务业体系的构建及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局限性,具体归纳如下。

1、科技服务产业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不完善

在我国,资源垄断、地方保护主义、服务效率低下成为限制某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政府大范围直接管理科技服务企业的现象仍旧存在。同时,该行业缺乏明确的法律及行业规范,对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权利责任、内部制度、运营模式、竞争准则未作出明确清晰地规定。

2、未形成完善互通的科技服务产业平台

科技产业服务平台的缺失导致科技型产业信息获取、技术传播得不到有效保障。科技服务产业中,创新性是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技术性保障,创新技术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科技服务产业取得的众多先进的技术成果无法广泛推广及使用,大幅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延长了服务周期。

3、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科技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高学历从业者所占比例偏低。同时人才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缺乏具备理、工、商、法、管理等多学科复合背景的人才。只有拥有深厚的科技研发背景、丰富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广阔的视野才能为科技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五、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不断重视,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应根植于本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合理有效的产业体系。

1、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选择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该领域快速发展的政策,不断抢占该行业发展制高点。例如可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贷款保障政策等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同时,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以保证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2、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

根据当地资源、产业的不同,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批类型多样、功能丰富、具备专业知识及技术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及中介机构。包括联盟及行业协会、大学科研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等各种类型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当地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有效的全方位技术智力支持。同时国家应积极促进科技服务业中介机构的市场化以防止资源垄断、信息沟通不畅所造成的限制发展的局面。

网络化成为科技服务平台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服务平台可借助互联网,以服务作为交易节点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区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从而覆盖更广范围,挖掘更深层面以提高科技服务产业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满意度。与此同时,鼓励不同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以此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服务平台。

3、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人才成为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当制定优厚的发展政策,提供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科技服务产业人力部门也应从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等多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将企业现有员工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先进经营理念、具备资金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力依托于高校及研究院所建立的科技服务机构,保证人才专业构成涉及各个学科。

4、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在各领域覆盖范围面较广,各地发展不宜全面同时进行,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产业形势、技术优势、人才状况对特色行业重点支持,促进优势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具有整体规模较小、机构分散的特征,因此可形成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以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形成信息充分共享的开拓性局面。

六、结论

科技服务业在当今世界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科技服务业因起步较晚,发展过快,还存在法律政策保障不完善、产业互通平台未形成、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本文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改善路径: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断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沈金荣:科技服务业分类研究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5,8(63).

[2] 唐守廉: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9).

第6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新企业;人才引进

基金项目:保定市社科青年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高新企业人才引进策略研究(编号:2016Q057)

2014年,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央高度重视、极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并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三地在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日益增多,也为保定市人才的引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人才是关键,然而目前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型人才的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培养新型企业人才,让保定市高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保定市高新企业发展现状

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中的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平台、推动京津冀公共服胀城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保定市共规划了34个产业园区承接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这其中就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保定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15年保定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6家,使得保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5家,河北省内位居第二。

保定市高新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1)四大领域支撑作用明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是保定市四个主要高新产业,其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数量的90.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92.6%,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也是高达98.9%。同时,这四个高新产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到14.1%。(2)高新技术产业园初具规模。白洋淀科技城就是保定正在着力打造的“保定中关村科技产业化基地”,未来将在京津冀科技、产业、城市服务一体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以“保定・中国电谷”为发展平台,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输变电、储电、节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为支撑体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也逐渐形成。(3)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并没有划分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范畴里。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的源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4151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这势必会对保定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保定市高新企业人才引进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了了解保定市高新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对保定市三家高新企业进行了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人力资源基本情况、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引进中遇到的困难等。三家企业分别属于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业。根据访谈的结果,三家企业都表示需要营销策划类人才,此外财务审计类人才、生产管理类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企业引进人才的途径主要包括人才市场、内部选拔、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等。近年来,三家企业都有从京津冀地区引进人才,但是主要集中在河北地区。对于影响企业人才招聘困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规模及知名度。虽然目前保定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河北省第二位,但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居多,缺少知名度高、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大企业。而且白洋淀科技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北京中关村那样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和人才聚集现象。

工作和生活环境。伴随着物质资源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们工作的重点不仅放在追求基础生活保障上,而是更多地关注生活舒适度。保定市老城区的主干道比较狭窄,缺少地铁等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治理效果不佳;医疗服务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保定市的人才吸引力不足。

薪酬福利水平。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保定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302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北京市的85038元。虽然保定市物价水平不高,但是近几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市区房价已超过1万元/平方米,这给流入人口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政府政策。虽然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2017年4月1日宣布建立雄安新区,进一步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但是目前河北省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合作与共享的管理机制,京津冀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尚未形成。

三、保定高新企业人才引进建议

从政府的角度:首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住房、交通、学校、商业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其次,治理保定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再次,加大对高新企业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教育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河北省高校的扶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保定市高新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从企业的角度:首先,建立完备的福利薪酬体系与职位晋升体系,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其次,改善员工的办公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后,通过解决家属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老人照顾问题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雁群.企业人才引进与流失的原因分析及策略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3):73.

第7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市的建筑业要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发展的现状,正确分析今后所面临的形势。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主动适应国家的形势要求。在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进一步明确了2012年的三大经济政策。一是好字优先。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二是“一防”变“两防”。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三是“适度从紧”变“从紧”。今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从以往的“适度从紧”转向“从紧”。四是要深入分析市场动态,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但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相当规模,仍然为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得以进一步推动,由此必然带来对建筑产品的巨大需求,建筑市场份额呈放大趋势。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依存度相当大,只有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深、研究透,自觉服从和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建筑业才能更加主动地驾驭形势,协调好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市场面前人人平等,我认为,认清了形势,掌握了市场动态,就一定会抢抓到市场机遇,把握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二、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建筑业从纵向比较来看,无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存在总量小、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等弱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据统计,2011年GDP为5469亿元,建筑业总产值为778亿元,占GDP的14.23%,而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为31.4亿元,仅占GDP512亿元的6.15%。只有3家一级企业,而浙江嘉兴有7家一级企业。

三、加快我市建筑业的发展

今后,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思路是:牢固树立大建筑业观念,突出“转变建筑业发展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全力抓好三个扶持、牢牢把握三项重点工作,力争出台一个政策,实现建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扩大量的同时向质的提高转变,具体来讲就是:

一是继续支持大企业发展。围绕实施大企业战略,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指导和服务企业资质升级,增强我市建筑业的总体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围绕促进产业向大型化、高端化、外向化方向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和资质调控为重点,抓好“三个扶持”: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扶持专业企业做精做优,形成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专业市场的施工能力;扶持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科技企业,引导企业向高利润、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二是牢牢把握三项重点工作:首先要抓好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影响全局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工程质量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过硬的质量,建筑业的发展就会失去机遇。我们要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对待,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我局把今年定为“建设工程质量创建年”,并进行了工作布置,以高压态势积极在全行业掀起一场“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风暴。其次要抓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施工现场是塑造企业品牌的舞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既是政府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建筑业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展现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窗口。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通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继续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通过文明施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要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等制度和手段,保障创建文明工地的顺利开展。要实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各项要求。在创建活动中,要总结经验,发现典型,以点带面,使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干有依据、学有榜样、创有标准。三要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已确定为我国三大节能重点。大家知道:1个美国人消耗的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6个日本人,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人均消耗能源是世界平均数的4倍。反观我国当前城镇化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以占全球7%的耕地和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天然气来支撑占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建筑节能,对我国能源节约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县(市、区)、各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形成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的闭合管理,提高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将建筑节能落实到位。

第8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一、风险投资的起源发展

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向刚刚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最早出现在美国。在美国政府的直接参与下,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小企业投资法案,政府对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各种新技术的大量涌现,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微处理机及个人电脑得到广泛应用,风险投资机构从这些行业上获得了巨额的利润,风险投资业快速发展。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1.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控股发行。上市发行股票是风险投资实现资本变现的最佳选择,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证券市场能够让风险企业上市融资。主板市场对公司上市的要求是一般的风险企业暂时无法达到的。因此,为了上市融资,风险企业可以从已上市的公司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将自己的资产和项目注入到该公司中,或买入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对其进行控股,以使其达到上市的目的,并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股本扩张实现融资目的。这种方式目前在我国比较普遍,是高科技风险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的主要途径。

②在香港创业市场或国外二板市场。相对于我国股票发行市场,许多国外证券市场,特别是国外二板市场的限制就没有那么多较少,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标准,经过特定程序就可以上市融资。根据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现实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版市场,如新加坡、韩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③利用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仍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的产权交易方式,它十分灵活,既无上市标准,也无严格的交易监管,可以为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一个交易场所和信息沟通渠道,推动风险资本向产业资本的置换。

④企业并购或回购退出。上市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是风险投资的重要退出路径。其中回购作为一种备用的退出方式。

(2)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支持。主板市场难以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公开上市渠道。

②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风险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金融过程,它的规范运作涉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以风险投资为对象的法律,风险投资尚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④税收优惠力度不够。政府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有优惠政策。但对风险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缺少优惠政策。风险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必须缴纳相应的所得税(高于个人所得税),在完成利润分配后,还要缴纳相应比例的个人所得税,不仅增加了风险企业的运行成本,也降低了风险投资者的收益率。

④市场专业中介机构及人才的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是风险投资业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为风险投资服务仍存在许多问题。另外,由于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才开始起步,高校和科技研究单位的大量人才用科研成果去努力谋求商业利益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2.如何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1)在建设创业板市场时,需要注意:①设立独立的上市条件、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专门的管理机构,编制独立的股票指数;②创业板市场发审制度可以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④建议单独设立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要完善证监会和交易所针对创业板的监管法规和交易规则外,还要求中介机构做好相关技术和交易系统的准备。

第9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要: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一个企业群体,民营科技企业在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理论的分析,从技术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四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效应,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水平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

一、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并不是国际通行的企业分类,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民营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的经济实体。[1]

民营科技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其次是一个科技型企业;再次是民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2]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开始在民营科技企业中建立,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截止到2008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6万家,从业人员1 500多万人,经济规模已接近10万亿元,缴纳的税金约占全国税收的1/10、全国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1/4,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5。

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截止到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159 384家,企业数量比2007年增加8.35%。(2)民营科技企业资产状况: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0.63%。(3)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40.54%,人均收入达到5.15万元。全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102 444个,占企业总数的59.09%;100-1 000万元企业37 523个,占23.16%;1 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5 710个,占13.36%;1亿元以上的企业3 707个,占4.39%。其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46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156家。(4)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长期职工总数达到1 500万人,较2007年增长20.58%。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约322万人,占长期职工总数的22%。(5)企业新产品开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2 13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22%,占全年总收入的2.10%。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技术性收入5 3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2.37%。

二、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经济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第二阶段:1985-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1993-1996年和今后一段时间[5],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的局面;将劳动力作为资源在三次产业中的配置来衡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呈现“一、二、三”的局面;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经历了一个重工业比重下降后回升,又稍降的发展过程;在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不丰富,在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等方面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也显示与众不同的特点[3]。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一个复杂的转折时期,经济增长将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资源的更有效的配置。

我们把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五大类:一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金供应状况、环境因素等;二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三是国际贸易因素;四是国际投资因素[3];五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其他因素,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成长的根本动因。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各产业部门之间由于存在内在的技术关联而联系在一起。(2)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分工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改变着产业结构。科技进步是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4],是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力量。(3)科技进步刺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民营科技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国有经济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其自身的结构调整非常缓慢,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迅速变化。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身上。[4]

三、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其需要的关键资源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一)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信息来源分析

我们设计了13个技术信息来源途径,让企业填写。根据结果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分别是:(1)市场和客户;(2)技术交易洽谈会、博览会;(3)专业期刊;(4)同行。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作为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都是较靠后的技术信息获取方式,说明这些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服务还是很初级的,提供的只是建房收租、提供优惠政策的初级服务,关于技术、创新的指导工作很少。因此,增加入园的科技企业的技术信息来源服务是一项迫切任务。

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获取过程中障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四个因子,解释了92.35%的变异。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F1都是一些技术生产、散播、交易机构。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技术生产机构渠道;F2是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外部辅助资源有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扶持机构渠道;F3都是与行业内联系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行业交往渠道;F4都是与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专业知识渠道。[6]

(二)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来源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技术来源依次是:自己开发、购买、委托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其他。有超过53.6%的企业选择研发方式获取技术;其次是购买,考虑到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实力状况,这种购买可能在更多情况下是以一种入股、参股的形式使得新技术进入民营科技企业的,委托第三方开发、与其他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也是主要的技术获取渠道,有41.1%的企业选择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和购买他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另有5.3%的企业采用其他的一些技术来源方式,如企业兼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

调查结果还表明,约有1/4的企业感到缺少可转化的技术成果,另有约1/4的企业感到缺少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体系,还有超过1/4的企业认为缺少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由此可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 民营科技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从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来源来看,调查结果表明,50.3%的企业发展资金完全依靠自我积累,35.7%的企业同时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6.7%的企业完全依靠银行贷款。4.5%的企业依靠风险投资,2.8%的企业依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调查结果还表明,有35.8%的企业感到缺乏银行贷款的支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有22.7%的企业感到缺少风险投资的介入,还有21.1%的企业认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普遍性障碍。

(四)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来源分析

在高级管理人才的来源方面,33.2%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21.9%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30%的企业同时依靠内部培养和市场招聘,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要靠从别的企业挖人才;对于高级技术人才,27.2%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24.5%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33.6%的企业同时依靠市场招聘、内部培养和从其他企业挖人才。

从所需人才的档次看,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占23%,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1.9%,同时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0.4%,有8.7%的企业同时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缺一般技术人才的企业仅为6.4%,缺一般管理人才的企业仅有5.7%。而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的企业占9.4%。

在人才方面,相比较而言,民营科技企业更多依靠内部培养获得高级管理人才,更多依靠市场招聘和挖别的企业的人才来获得高级技术人才。[6]另外,从别的企业挖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从别的企业挖管理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这也许是由于管理人才的管理才能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等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技术人才可以很快将自己拥有的技术应用于新的企业。这导致民营科技企业中技术人才的流动要大于管理人才。

四、 对策与建议

为了促进民营科技经济的高效、有序的发展,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7]:(1)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2)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加强金融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4)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戴迎国, 沈荣芳, 彭正龙.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选择模型[J].运筹与管理, 2002, 11(1):102-106.

[2] 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冬梅, 许彦.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4(8):40-42.

[4] 李雯, 查奇芬, 吴梦云.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132-134.

[5] 伍湘. 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 2004,23(8):7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