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市场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发展前景

第1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花卉市场、发展、增长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水平的质量,生活质量的优势更能使人们感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愉悦。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比如鲜花市场,人们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人们的需要量的增多,我国的花卉市场正以高速度向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9年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83.4万公顷,比2008年增加了7.6%;销售总额719.8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7.9%。与上年度相比,2009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花卉产销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201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91.8万公顷,相比2009年增长10.0%;全国花卉销售额862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19.8%。两者增涨幅度均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现在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4.75万公顷。

随着越来越多人对花卉市场的关注,中国花卉市场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前景十分看好。现在从以下几点分析中国花卉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中国由于气候地理等方面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逐渐成为全球花卉中心,而许多发达国家考虑到花卉在本土的生产力成本继续上升,正寻求机会与花卉生产升本低的国家进行合作经营以降低成本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这正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花卉生产和贸易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而我们国家想要获得这样的合作机会,把我国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应该把我们的优势展现出来,例如从中西方对花卉的各个不同方面进行重点突出:如在欣赏理念上:西方人买一束花送人,送的是一番情谊,中国人种盆花怡性,怡的是自己的品格。“中西合璧”是花卉产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让西洋人向往那种东篱种菊、西墙拂柳、池中莲花见高洁、桌前幽兰显雅趣的境界。

二、中国在科研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

中国在对花卉方面的研究也正在加强,在个别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强大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和生产力调高的前提下,我国的花卉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我国的花卉科技人员,经不懈努力,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保护地、现代化温室的应用和改进;观赏植物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无毒种苗繁育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十五”计划中又将加强育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建立低温流通的综合保鲜体系、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至今已培育出秋海棠、木兰、杜鹃、含笑等22个花卉植物新品种,其中香皇后是目前国际上罕见的香花型秋海棠新品种。另外对于地方品种的保存也是重点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整理保存的品种达2000多个,其中有很多为我国名贵品种,有香味的、飞舞型的、绿色的、黑色的新品种,已编制成为《中国》一书;广东、福建、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了兰花品种整理和保存,出版了《兰谱》《中国兰花》等书;北京林业大学收集整理了梅花品种;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整理了我国的牡丹品种,并在洛阳建立了牡丹基因库;我国的名贵杜鹃、金花茶、荷花及观叶植物已经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北等省区整理、保存。我国对于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也有着重大突破。近年来发现甘肃的紫斑牡丹、的大花黄牡丹、湖北安康的野生牡丹、湖南酃县红花木继木等。

在国家已取得的这些成就下,我们应积极发展不同方向已适应国际的发展.而今在花卉日益发展的现今社会,花卉不仅仅是供人们欣赏,怡情用的.在观赏花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发展花卉的其他功效.比如保健花卉,食用花卉等等,据资料显示:在云南,刚从地里采摘的不过10元一斤,而在一些高档超市,一公斤食用高达200元.可见发展特殊功能的花卉更具经济利益,也将成为未来世界花卉市场的大势所趋.

三、产业化区域性,专业化,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

从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趋势来看,花卉生产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目前,昆明、上海是香石竹、月季和满天星等的主产地,云南省鲜花种植面积达到全国总面积的40%.目前花卉种植面积1600公顷,主要切花品种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勿忘我、百合等。当地的花卉公司超过250 家,其中独资、合资、合作等三资企业达18家。年产鲜切花7亿多支,花卉总产值约2.7亿元人民币。广东则利用其气候优势大量生产冬季的月季、、唐菖蒲及高档的红掌、百合等,成为国内最大的冬春鲜花集散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利用人才优势,在发展花卉种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甘肃、辽宁和云南省西北部、充分 利用冷凉气候的特点,在球 根花卉繁育方面呈现出扩大 发展的势头。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必然出现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而建立专业性产业区则是节省资源的中间性经济体系,专业性产业区的建立往往是基于当地的资源富足聚集地,并通过时间的不段积累而产生了比其他地方更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优势.

四、建立起全国性网络的流通体系

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国内的鲜花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积极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目前全国花卉市场1200多个,昆明、广州、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主要花卉消费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地方性的花卉市场也不断出现。各大、中城市和县镇的花店大量涌现,国内花店发展到14000多个。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各个方向,各个领域都以取得巨大成就,花卉市场就是其中一项,但我相信我国一定会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在创造出另一片辉煌,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继续昂首向前,独领.

参考文献

[1]王海存,马友俊.从世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1997(04)

[2]林勇.对发展四川花卉业的建议[J]. 四川农业科技. 1997(01)

[3]曲宪忠.加入WTO后我省花卉业发展对策[J]. 河北林业. 2002(04)

[4]朱来喜.发展我国花卉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 中国花卉盆景. 1998(09)

[5]吴芜.方兴未艾的花卉业[J]. 北方园艺. 1988(02)

[6]石效贵,汤天明.关于山东省花卉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 山东林业科技. 1999(01)

[7]何启泽.德国兴旺发达的花卉业[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1994(06)

第2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过去十年来,国际证券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年平均增长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长3.37%,国际贸易额年平均增长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企业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快速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从事日经2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则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

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证券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证券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证券资本的进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证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与国外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显著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①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即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兴市场国家之间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第3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现状 发展前景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房地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国民经济,还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过快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房地产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建筑、家装、家电等行业的发展也都息息相关,具有关联性强、设计范围广等特点。

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也让很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繁荣发展的表面之下,制度的不健全、市场的不完善、发展的不均衡都使得各方面矛盾愈发尖锐起来。房地产市场的暴利与长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越来越多,很多房产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实际价值,居民也越来越难以承受,房地产泡沫也因此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想要买房的人对房子望而却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条件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房地产市场的走低,供求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行政管理力度,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宏观管理政策,但这些手段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加之建筑材料,土地等物资价格的逐年上涨,使房地产运行的成本提升,也导致了我国房价上升。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动力,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房地产泡沫虽然是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但房地产的振兴依然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想要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稳定健康的发展,政府就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市场,充分了解并分析市场信息,构建起长效机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一)房地产市场的改善方式

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在最大程度上使房地产交易成本降低,迎合普通公民的经济能力与住房需求,加大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建设,运用民生手段,将当期房地产供需问题解决。银行也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提供更多的贷款,转变传统区别对待的方式。另外,科学合理的规范房价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运用减免税费、低补高加等方式实现。与此同时,构建起信息披露机制,将房地产开发商、房屋实际情况等信息公开,提升消费者对这些信息的了解程度,以促进购房。

实际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不是片面的拯救开发商,而是在保障我国国民经济体系,让普通群众了解这一本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当前持币观房的现象。如果房地产市场崩溃,我国工业必然会面临着经济滑坡,失业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些问题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央行连续降息,我国整体性的经济环境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刺激,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并逐渐平稳下来。从近一阶段的楼市成交信息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面临新一波的增长。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也随着贷款利率下调得到了缓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瓶颈已经过去。

(二)政府提出的调整政策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是积极且平稳的,运用了很多“促进”、“支持”、“稳定”等词汇,这也表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正在积极进行调整,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也更加趋于健康与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稳定住房消费,实行因地制宜的政策,将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充分落实,满足普通公民的正常住房需求,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则主要放在金融机构等部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支持。第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行物质保障与资金补贴双管齐下的住房保障政策,将一部分存量房转变为保障房。第三,改革住房公积金政策,提升其利用效率。第四,将城市危房改造计划提上了日程,与棚改计划的资金政策一样。第五,明确的路径,强化确权、登记、颁证等实际工作,保证不占用耕地,保障农民的实际利益。除上述五点以外,还有特大镇扩权增能、促进信贷证券化等诸多政策,都是房地产未来的主要发展指导。

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经济条件的压力下,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将会有4亿左右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中来,房屋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房地产市场在我国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巨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结束语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市场都在积极面对,并提出一系列方法,用以缓解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现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巨大,发展前景也相当可观。

参考文献:

[1]赵杨,张屹山,赵文胜等.房地产市场与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1年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1,06:30―41

[2]冯科,何理.中国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研究――基于反需求函数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02:53―60

第4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网络 书法 市场

一、中国网络书法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印刷业、电视及网络传媒的高度发展,一方面此时的书法艺术借助这些媒介传播的优势也出现了视觉转型,书法艺术已从书法家书斋的案头艺术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媒及硬笔的便利性,网络书法培训和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诸多因素阻碍了网络书法市场的建设,进程比较缓慢。无论是在速度方面还是质量方面,网络书法市场的建设依然有待提高。

二、中国网络书法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书法家比比皆是、真实书法大家寥寥无几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有中华文明史,书法艺术就一直伴随其始终。 但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其间尽管有不少书法家的努力,中国书法艺术总体上相对中国封建社会,是极大落后了,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功利主义、工具理性恣意盛行,书法艺术倍显危机。

中国书法在轰轰烈烈的热闹背后是利益机制的驱动,是缺乏真正大书法家的空洞。一些人片面地去追求极端性,以调剂精神的空虚和乏味、排遣胸臆及发泄烦闷。一些书法者心态上的焦灼感和浮躁气必然产生过分追求审视的刺激味、眼球的惊悚感,以至于废弃最基本的笔墨功能和法度要求,失去了笔墨的形质,使风格简单地异化为反传统,呈现了一种反审美化和反本体性的趋向。[2]

在网络传媒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书法名家可谓遍地开花,不少书法家一方面争取各种政治和身份资历,借用网络之便,公开自己的作品润格,捞取名利。而真正苦心不易、献身书法艺术的极少数精英的生存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浮躁的社会空气难以培育出真正的书法大家。

2.形式上的兴盛,实质上的衰退

这些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热,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也受到外国人追捧。看似中国书法学习者增加了,事实是中国人自己学习中国书法的人数却是逐年锐减,一方面是,网络传媒的高度发展及硬笔的出现,已是的书法的实用性不复存在,同时现代世界更注重物质功利和实用主义,书法艺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受到普遍冷落。很多人质问在计算机普及的现代社会,书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这个金钱、权力、名望、享乐占据主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现代,书法艺术参与者有多少动力去推动书法的发展?这些都是导致中国书法学习者的减少的原因。[1]

三、中国网络书法的前景分析

1.发展网络书法市场的专业服务,加深用户认知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书法艺术的传播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授心传”,靠的是由摩崖石刻的拓本以及到宋朝才出现的刻本法帖。书法艺术的这种传统传播方式,制约着书法艺术传播的大众化发展。

到了现代,电视在中国一经出现,就被书法艺术所青睐。通过电视媒介,学习书法完全可以借助电视现场再现的特性,让学习者跨越时空,如身临其境一样观看书法大师们创作书法的全过程,回归书法艺术学习的原点。

借助网络书法传播的及时性、视听性、延时性、现场直播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通过网络书法推广自己和自己的书法艺术则是当代书法艺术家首选的一条捷径。[3]古代书法大师要想在书法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需要他们穷其一生来为之努力的。

2.提高网络书法市场的服务质量,增加用户黏性

中国书法在当代电子媒介的作用下已经进入了一个通俗化的阶段。书法艺术也不再是当代文人的身份标签,更不需要古代文人的深厚文化修养,只要能够认识汉字,就能进行书法创作,甚至借助电视的话语权而转身成长为 “书法家”。书法家借助电视来推销自己,已成为当代社会书法家“增势”的一个捷径。同时,电视媒介也促使今人可以零距离地观摩学习古代书迹法帖,为书法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当前社会的信息全球化特征、深度的国际信息交流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电视媒介跨越国界的覆盖范围和传播的面对面功能,也使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外朋友的关注,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丰富网络书法市场的资源配置,提升用户体验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利弊一直存在,对中国书法产生的影响也不例外。对书法艺术的未来,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信心和努力。艺术是人性深层次的高级需要,书法艺术在中华民族艺术园地中的重要地位不会轻易动摇,它寄寓着“民族之魂”。[1]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已使得法艺术由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所必备的书写“技能”,到现代社会中“视觉文化艺术”身份的悄然转换。

当科学技术发展催生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成为当前社会主导传播媒介的时候,电视媒介强大的传播功能彻底打破了书法艺术这种延续千年的精英化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传媒强大的视听传播功能和跨越时空的传播特性,让书法艺术通过视频影音和手机APP等电子新生物的诞生使传统书法不再像往昔那样“深藏闺中”。

书法艺术是属于书家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和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书法艺术应该在新时代通过网络从而推向世界,让全人类发现东方艺术之美丽,最好的形象代表是中国书法!

第5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摘 要 本文对碳交易市场作了简要阐述,并对碳交易市场上两个有代表性的交易机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在国际背景下来分析我国的碳交易现状,从中寻找我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碳交易 国际 市场

一、碳交易市场的划分

在全球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大部分排放指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国际国内或区域性的强制法规(如《 京都议定书 》)的要求,这部分交易行为称为规范市场。此外,出于自愿目的而进行的排放指标交易行为被称为自愿市场。二者并存于目前的碳市场,相互间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一)规范市场

对于规范市场,首先必须处在一个强制法规或协议的管束下,目前主要的国际协议就是《京都议定书》。其理论依据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作用是一样的。按照经济学原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人类应该把温室气体减排的活动安排在成本最低的地方。《京都议定书》为附件一国家规定了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GHG减排目标。附件一国家主要通过国内的各种减排活动来实现减排目标,同时,为了使减排更经济,《京都议定书》还提出了三种市场机制来帮助附件一国家实现目标,即排放贸易(Emissions Trading ET)、联合履约(Joint Implementation 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二)自愿市场

相对于规范市场,自愿市场的交易环境比较自由。因为他们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要求或者成员间的自发组织而进行碳交易的。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购买要求,自愿市场的交易自然没有规范市场活跃,但是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还是吸引了你不少参与者。

自愿市场的交易行为包括了一些个人或者企业对特定的一些GHG排放活动进行补偿或者出于“碳中和”的考虑购买各种排放指标,其中也包括在像芝加哥欧交易所CCX这样的交易平台上进行的交易。

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碳产品交易量与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其第三阶段为2012―2020年,这一阶段产业范围将更加扩大,涵盖化学产业与氨水制造领域,航空与航运也将包涵在内。同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促进环境优化。预计EU―ETS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趋势会持续保持下去。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地区唯一的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2004年,CCX在欧洲建立了分支机构―欧洲气候交易所(ECX)、2005年与印度商品交易所建立了伙伴关系,此后,又在加拿大建立了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目前,CCX是全球第二大的碳汇贸易市场,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CO2、CH4、N2O、HFCS、PFCS、SF6六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

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前《京都议定书》未对我国规定减排任务,我国是碳交易市场上的主要提供方,供应全球碳交易总量的70%以上,这看似是别人掏钱我们减排的好事,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近年来,我国一些海外企业被强制要求遵守所在国的碳减排限额,我国出口商品被要求进行碳披露,一些没有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商品将被征收碳关税或者被禁止进口等等,从而可见,国际社会也在对我国提出减排要求,我们将不能“独善其身”。然而,一旦我国开始承担减排义务,需要从国际市场购买CER的时候,所出的价格可能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今天,现在出售碳排放权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透支未来。因此,国家在制定碳交易整体战略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合理规范碳交易的领域和规模,防止过量出售碳排放权。

在我国碳交易领域,无论是学界的理论探讨,还是业界碳交易组织的业务运作,都和国际有很大差距。现在我国一共有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长沙、深圳和昆明7家交易所,但目前仅仅是碳交易市场的初级形态。然而,我国作为碳排放权的主要售买方,碳减排的潜力全球首屈一指。长远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形式,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开发好碳交易市场,既能给我过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调整我国能源利用结构。

总体而言,我国碳交易的现实基础是薄弱的,但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努力探索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有效发展的现实途径,我国在碳交易领域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高天皎.碳交易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简述.中国矿业.2007.16(8):1.

第6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展望十一五、面向十二五,我国电力系统市场的自动化发展一直是电网建设、改造及实践应用中的主体目标,目前我国电网公司已启动了近百项重点城市的基础电网建设及全面改造工程,为夯实供电基础、强化安全供电,加快电网城市化、自动化、可靠性、持续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全面启动,我国城乡的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渐完善,为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各类升级网电力市场的完善建立,我国电力市场对自动化发展的相关需求日益丰富,甚至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因此,为了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与适应力我们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才能最终令电力企业站稳脚跟,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全面、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二、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现场总线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板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

2、无线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

3、信息化技术。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4、安全技术。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像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

5、传动技术。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损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

三、数据共享能力

(一)数据共享能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埃模型一般集中在对地理空间属性的描述上,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电力物理结构,因此,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特有的空间属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据整合能力。(1)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化。这种融合多种信息和技术于一体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从可行性和经济性角度来看,都需要实行一种具体的运行方案。采用工业标准开放统一的对象组件作为其公共的技术基础,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功能程序无须改动面平滑地进行,从而充分保护用户和开发商的前期投资和工作,保证系统的分步实施不会因平台的提升和系统规模及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困境。(2)加强电力企业的功能性。电力企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空间分布性。客观上要求电力系统平台提供分布应用服务。每个地方所管辖的区域不同,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方式也不同,各个地方可以自己管理和维护所管辖区域内的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库之间可以构成分布式的数据库,并可通过网络调用共享其它地方的数据,并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通过分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实时效,安全性。(3)完善数据库。运用各种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它的安全机制,数据备份机制等都是其它文件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新开发的系统多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利用它强大的管理优势和能够建立多级索引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迅速定位到查询目标,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时大大提高访问效率。

(三)安全稳定能力。电力应用可以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它是一个实时运行系统,它的安全稳定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能力应该着眼于电力设备及其运行安全,网络操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1)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总体发展趋势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

第7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新三板 IPO 转板

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新三板的发展历史

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允许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企业在该系统挂牌进行股份转让。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扩大“新三板”的试点,服务企业不再只局限与北京中关村。2013下半年我国的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正式面向全国推广和运营。新三板的推广,丰富了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催进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双重发展。

(二)新三板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6年4月12日,合计完成挂牌的企业共有6504家,和2015年相比仅一个季度就增加了1375家,其中做市转让的有1437家,协议转让的有5067家,总股本3819亿股,其发展势头之迅猛可见一斑。

二、“新三板”企业转板IPO的优势分析

(一)已经和预备转板的“新三板”挂牌公司

新三板的出现,不光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也为企业将来转板上市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如下表所示,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1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IPO。

(二)“新三板”转板IPO的优势

1.分层制度。在2015年11月24日,证监会出台了《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分层制度不光使“新三板”市场的层次结构更加清晰,也为企业未来转板提供了有利条件。“新三板”在最初阶段计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对创业新制定的三个标准中要求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等;对比创业板,连续两年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500万、营业收入不少于3000万,可以发现,进入到创新层的企业已经达到了创业板的要求。

2.《证券法》的修订。2015年4月,《证券法》修订草案中的第十六条规定,对于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证券,可以豁免驻车或者核准,其中就包括实缴资本不低于三千万元、所持有或者管理的金融资产净值不低于一千万元的机构,和实缴资本或者实际出资额不低于五百万元、净资产不低于五百万元的企业,或者是年收入不低于五十万元、金融资产不少于三百万元、具有二年以上证券、期货投资经验的个人。对比一下新三板对于合格投资者的准入要求:第一,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法人机构;第二,实缴出资总额500万元以上的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且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可以想见,新三板的合格投资者们,几乎是全部符合草案的第十六条要求的。也就是说,如果《证券法》最新草案的第十六条通过的话,那么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几乎都可以获得豁免注册或者核准的资格,这将为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IPO扫平法律障碍。

3.企业分布。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行业分布中,多数为高新技术行业。这为新三板企业未来转板也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三、“新三板”企业转板IPO的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差

新三板的股票转让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市转让,二是协议转让。这两种方式都是面向成熟的有一定实力的机构客户。加上最近挂牌的企业剧增,而企业资质良莠不齐,让很多投资者持谨慎态度。所以很多公司即使成功挂牌,但是交易的额度并不理想。

(二)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这不但是新三板资本市场的弊端,也是国内其它资本市场的共同的弱点。由于我国股市起步晚,各方面发展还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导致很多信息披露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给投资者,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三)新三板市场不够成熟

由于新三板市场正式推广到全国才两年多的时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很多规定都还处于实行和开发阶段。这也给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未来发展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四、解决对策

(一)增强流动性

从前面的表格1―(1)中来看,对于大多数新三板企业来说,股票转让的方式都是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因为程序复杂,转让规模较大,所以限制了股票的流动性。相对而言,做市制度则灵活的多。如果企业能增加做市转让的数量,新三板的流动性也会随之增强。

(二)建立科学的转板制度

目前,新三板虽然开始推行分层制度,把部分发展好的企业划归到创新层,但是仍然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转板制度,没有给意向转板的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防线。建立科学的转板制度,为中小企业开拓绿色通道,不光为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指明了抓板路径,健全了新三板股转系统的制度,还能可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转效率。

(三)加强市场监督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使市场更加规范,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这位新三板挂牌企业未来的转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易姣娇.我国“新三板”发展历程及其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

第8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市场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81-02

1 引言

当前,新一轮的数字化制造浪潮已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下滑,“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将成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在2012年4月份发表了一个封面故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故事在论述数字技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变革的同时,特别的提到了3D打印技术会因为对传统工业制造规模效应的冲击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第三场产业革命的标志之一,3D打印技术已在全球制造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技术已经不是研究员、科学家的专用技术,3D打印机甚至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它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进学校和家庭。3D打印的服装已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大时装展上,3D打印的曲奇和糕点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颇受欢迎的小点心,就连3D打印的个性家具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也日益呈现3D打印元素。从小朋友的定制玩具,到父母的立体婚纱照,再到爷爷奶奶的义齿,3D打印能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惊喜并从中获益。3D打印技术逐渐从打印物体外包造型过渡到打印物体的内部构成,最终发展到打印物体的高级功能和行为阶段。总而言之,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加速。

2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该技术可应用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已涵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医学研究、文化艺术、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前景远大。显然,只有不断提高3D打印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持续推动3D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品设计领域

在新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快速、直接、准确地将设计者的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样件,缩短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和降低了开发成本。该技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2 建筑设计领域

传统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高端设计要求,借助打印技术强大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逼真效果,现今大多设计机构在大型设施或大型场馆设计中采用3D打印技术先期构建精准的建筑模型来进行效果测试。

2.3 模具制造领域

传统的玩具模具制造耗时长,制作成本高,3D打印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采用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前者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堆积模具,后者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2.4 机械制造和家电制造领域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主要用于单件制造和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具有成本低和周期短的优势。在家电行业,许多大型家电企业,如江苏的春兰、小天鹅,广东的美的、华宝、科龙,青岛的海尔等,在3D打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这些企业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产品,成效显著。

2.5 生物医学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的增多,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进行医疗模型和体外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和永久化的组织工程植入等,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此外,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3D打印技术都展示了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3D打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缓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这项技术显然还不够重视。一是由于尚无主导的技术标准、缺乏产学研一体化机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由于当前3D打印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有效产业链,产业整合度低;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主要依赖国家项目资助进行技术研究,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体现;四是缺乏社会的大力推广,3D打印相关课程尚未列入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导致整个产业需求不足。

无疑,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对传统工业整体格局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3D打印技术不得不面临打印材料、打印成本、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瓶颈,并且在短期内较难解决。

首先,关于打印材料,由于耗材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及其有限,市场上常用的耗材包括PLA(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ABS树脂、橡胶、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等,以及少量价格高昂的进口材料。并且,多数耗材主要应用于家电制造、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在汽车、航空等领域应用还较少,尽管有部分金属材料应用,但是离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关于打印成本,由于打印的设备成本偏高,导致3D打印成本总体成本居高不下,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产品,缺乏规模经济,使得单间产品的打印成本远远高出规模制造成本。一方面前期投资成本大,另一方面资本回报率却并不乐观,因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未形成。此外,3D打印速度偏慢,对于一件较为复杂的产品,花费时间可能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

而关于规模经济方面,由于受传统格局的制约,3D打印的推广进展缓慢。众所周知,传统制造业之所以能实现规模化大生产得益于生产过程的可重复与标准化制造,相比之下,3D打印更倾向于个性化与定制化,普通个人或企业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显然难以满足规模化要求。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存在研发技术落后、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及消费者市场有待开拓等多方面的的限制。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由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加之政府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3D打印的整体产业体量还处于较低层次,离成熟的产业化运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3D打印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据预测,2016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3D打印也将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3D打印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技术的成熟,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将逐步提高;二是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打印材料更加丰富,成本更低;三是打印设备价格会越来越低;四是3D打印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3D打印前景广阔,将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方式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而作为主导作用的政府,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针对当前3D打印产业发展的热潮,政府应明确提出产业的整体目标,从战略的高度确定3D打印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3D打印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推进步骤、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都做详尽的规划。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产研互动和统筹协作,共同打造提升3D打印技术的研发水平。

最后,政府必须逐步完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复制抄袭者的违法行为,促进3D打印技术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如今被各国所认可,并不断有业内人士、学者评论“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先导性非常强的新兴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作用。”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这一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革命,深入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建立3D打印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力度,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选择诸如高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的市场运营和行业管理经验,积极有效地应对3D打印技术并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J].今日科苑,2013,(9):104-106.

[2]江洪,康学萍.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分析[J].新材料产业,2013,(10):30-35.

[3]张倩,冯冬磊.3D打印技术在国内科普场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3):57-59.

[4]王文涛,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4,(6):22-30.

[5]陈雪.国外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能先进经验与启示[J].广东科技,2013,(19):22-25.

[6]沈荣琦,贾龙飞,王颖,展学鹏,高胜.浅谈3D打印技术[J].商情,2014,(6):218-218.

第9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一、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前景

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种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身在其中的企业要做好调整和应对工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要做好应对,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向:

第一,整合营销。与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各种原本单一的营销工具和营销手段,系统的组合起来,根据具体营销环境的变化来灵活地做出调整,实现营销效果和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不同的营销手段、营销工具,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整合就是为了让这些独立的环节和工作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能够产生更加多的正面效应。如果整合不当,不仅会大打折扣,营销工作也会遇到阻碍难以顺利进行。要达到积极整合的效果,就需要明确一个重心,消费者导向是整合营销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原则。

第二,文化营销。未来的市场营销,将不再局限于实际物品的宣传与推广,文化软实力成为营销工作的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开始出现了文化需求,他们希望在产品中能够感知到某种文化精神和文化诉求,产品不仅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消费者与商品之间,通过这种文化内涵能够产生共鸣。

第三,网络营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市场营销工作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当前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必然。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是一种以电子商店为主的营销形式。网络营销的特点在于,投入成本较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应群体相对年轻化,消费过程便捷。

第四,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环保责任与环保意识在营销工作甚至是产品生产中予以贯彻和体现。当环保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应当重视和必须承担的重任时,企业的营销理念要想赢得社会公众的注意,就必须重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绿色营销主要是要凸显企业的绿色环保价值意识和概念,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认同。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们已经分析了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主要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营销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切实做好营销工作的创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立足产品质量,重视服务品质。从国际大环境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利润已低到接近成本且平均化,这一切使价格竞争几乎达到极限,在价格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时,企业之间竞争主要转向非价格的竞争。谁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服务竞争正是适合这一规律应运而生的,它是对传统的竞争模式的变革,它属于非价格竞争的范围,其核心是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顾客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