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主线;生理过程;认知规律

为达成三维目标,课堂教学需精心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提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主线作为统筹和引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线索,贯穿于整节课,是隐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主线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等。如何创设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生理过程发生先后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

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其体内时刻发生着成千上万种生化反应,前反应的产物是后反应的基础,后反应是前反应的延续,最终的结果是机体整体生理过程的有序完成。例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等内容都是细胞内的生理变化过程,课堂教学中若以生理过程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也可以使学生对每个环节知识理解透彻,并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知识层层推进的思维,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清生理过程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中蕴含的思想,如生命都是运动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但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等。

二、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认知规律为线索创设主线的课型常用于生物复习课,因为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教师的教学可以更撒得开、收得拢。现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及计算”课例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

这节内容是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已有认知规律。具体设计如下:让学生回忆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类型,教师全面归纳总结展示经典遗传系谱图由学生尝试分析学生归纳整理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典型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及相关计算(例题的选择顺序为:隐性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显性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两种隐性遗传病组合的综合判断与计算一显一隐两种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不确定的遗传方式的综合判断及相关计算系谱图中的某一个体与外来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率的计算)果蝇中的相关伴性遗传病与计算ZW型生物相关的遗传病的遗传分析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的相关性状的遗传知识植物体中有关性染色体的相关判断及计算。

在复习课中,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感到知识容量大但不乱,有难度但掌握了规律后不畏惧。教师在进行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思维方式与习惯和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

第2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英语游戏 高职学生 听说能力 大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出路

1.问题的提出:高职学生大班英语听说教学的困惑

本研究报告的立足点是非英语专业,但希冀通过非英语专业听说课导入游戏教学来审视整个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因此,在行文中我们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整体予以关注,以揭示所讨论问题的普通性,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几个普遍现象:

现象一: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继续深造“哑巴英语”。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都是本科院校毕业的,很容易把本科的一套教学理念直接搬到高职课堂上来。忽视了本科生与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情感与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过高的预期值与学生偏低的执行力,使师生之间总觉得有所缺失,找不到积极的情感联系。很多教师要么容易把听说课上成精读,要么干脆不上听说只上精读。

现象二:“哑巴英语”。长期的应试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只会看、不会说,重应试、轻应用的“哑巴英语”“人才”。非英语专业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不高、焦虑、自卑、甚至抵触的心理。很多学生对英语感到惧怕、灰心、绝望,总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现象三:大班教学。高职扩招直接导致公共英语课堂的膨胀。公共英语作为基础课,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两百人的巨型班级。中国传统小班外语教学方式受到了现实的冲击,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显得不合时宜。

2.问题的出路

以上三个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都具有普遍性及不可回避性。对于第一、二个现象,有必要重新回顾语言的功能和语言教学的目的。韩礼德提出语言的7种功能,它们是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表达功能(representational)、交互功能(interactional)、自指功能(personal)、教导功能(heuristic)和想象功能(imaginative)。(胡壮麟, 2002:8)英语教学的最终沦为应试的工具,相信这是韩礼德没有想到的。在语言学教学中,语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是为了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胡壮麟, 2002:277)我们重新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和功能是必要的,这将时时提醒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的方向。当前听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又急待解决,我们必须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生不愿说、不敢说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提出把游戏导入听说课堂,是希望借助游戏的轻松愉快的特点重新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因为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游戏英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通过游戏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思考》(李洁洁)中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对于第三个现象,我们应该停止发表学生人数太多、教学资源太少、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听说教学等诸如此类的负面言论。大班教学是新时期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它、分析它、解决它。把游戏引入英语课堂不仅能缓解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能缓解当前师生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非积极的教学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为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开设一片新的天地。

二、英语游戏的应用设计

1.明确游戏的目的性

(1)弱化负面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问起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时,他们的答案与托尼・布赞的调查令人惊奇地相似。他说:“在我调查人们对‘学习’一词的30年里,出现了10个主要的词语或概念,它们是: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惩罚、毫不相干、关晚学、‘令人厌恶’、憎恨、恐惧。”学习者内心对学习目标、对自己甚至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均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动机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Nunan,1999)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2004:9)因此,弱化、减少乃至消除学生在英语听说心理上习惯性的负面影响是英语游戏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情感的转移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游戏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趣味性及其所营造的轻松的氛围。英语游戏应根据游戏对象游戏的心理和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游戏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竞争性,分别让学生感觉“我想玩”、“我能做”和“我要赢”,从而可以使学生忽视英语听说的难度以及暂时忘记过去学习中的不愉快经历,实现负面情感的弱化过程,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达到完成游戏的目的上,英语作为游戏必需的工具已经退为辅助的工具和手段。

(2)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的融合

游戏的目标是公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隐藏不露的。游戏目标应该简单而直白,以便让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着该方向努力,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开始组织、开展游戏以及保证游戏的有效进行。教学目标应该一直在教师的内心保持清晰的图象,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展开,并在课堂方向发生偏移时提醒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不强调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痛苦”。游戏是教学的载体,游戏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确保全体的有效参与性

在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班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一节较好的口语课,应该是学习者讲的多,机会均等,动机很高,语用也较为得体”。(Ur,1996:120)。游戏的设计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能让全班,例如七十个学生同时动起来,同时参与到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来?经过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七十个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同时完成或争相最有效地完成英语游戏时,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学生的学习受益面在此可以找到较好的平衡点。游戏的完成或胜利往往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而个人也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全体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还为团队精神的建设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把握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英语听说大班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游戏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相应制定好不止一个的后备方案。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机动性,这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职业技能持续性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4.正视师生身份的转变

学生的工作不再是学习而是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学生不再是观望者、被动接受者,而是表演者、主动参与者。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教学而是设计和组织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还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和促进者。注意我们把教师定位为学习而不是教学的参与者,是为了调整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师生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时,游戏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游戏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游戏名称:LOOK UP AND SAY(抬头说)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逐渐摆脱对课本的依赖性,树立开口的信心,学习交谈的礼仪

教材内容:Unit 15 I’m going to see a musical: 2. CONVERSATION Talking about plans

游戏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看书时坚决不开口;开口时坚决不看书。(游戏结束后邀请志愿者进行脱稿角色扮演。)

游戏内容:第一步: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14人,围着书桌形成面对面站成AB两排, A1与对面的B1练习对话内容,其余同。要求低头看一句,抬头说一句。(图1)

第一组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B4 B5 B6 B7

(图1)

对话结束后,顺时针方向转动队伍,重复刚才的对话,但是练习对象发生了改变, B1与B2进行练习。(图2)如此类推,直至游戏时间到了为止。

第一组 B1 A1 A2 A3 A4 A5 A6B2 B3 B4 B5 B6 B7 A7(图2)

第二步:邀请两到三对志愿者上台进行脱稿角色扮演。经过10分钟的重复练习,一般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全班同学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背书原来这么简单。

第三步:表扬全体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肯定表现优秀的个体学生,纠正普遍的发音错误。

常见问题:少数学生看书照读;队伍不能及时转动;一些学生对话时看着天花板、地板或其他地方,没有目光交流;个别学生发音错误;桌椅靠墙影响队伍转动。

解决方法:教师在游戏期间必须来回巡视,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提示小组及时转换练习对象;上前示范交际礼仪,暗示表达尊重诚恳的态度;纠正学生发音;改变练习的方式,如下所述。

后备方案:学生自发就近组成4至6人的练习小组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组集体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可采取练习后以模仿自编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

案例二

游戏名称:JUST REPEAT(拷贝不走样)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巩固语法知识,激发记忆力,培养团队配合度与组织策划能力

教材内容:虚拟语气例句、幽默小故事

游戏时间:20分钟

游戏规则:头脑记忆。最快最准确把英语素材传到最后一人的小组优胜。

游戏内容:第一步:把全班分为竖行七组,每组十人。(图3)

第一组 ……第七组

(图3)第二步:由A1至G1七位同学读出本组的句子和故事,教师出示答案,决定胜负。

第三步:总结虚拟语气的用法及其在口语中的使用。

常见问题:由于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会出现传话速度缓慢导致部分同学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个别学生偷偷使用纸笔帮助记忆;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中途会自发采取调整座位的策略使长处不同的队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解决方法:可以把竖行再进行切割成更小的小组;和悦告知学生其作弊行为有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管理。

后备方案:尝试增加游戏的难度,把句子改为幽默小故事。效果甚至比拷贝句子更理想,学生的兴趣浓郁,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复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决定惩罚赢得比赛的小组,要求正确写出“早知道就不赢了。”的英文句子,或表演一个英文节目。对于逆向的惩罚学生们表现得很宽容,也积极配合,因为他们已经乐于使用英语了。

案例三

游戏名称:the best interpretor(最佳口译)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英汉口译能力,掌握不依赖母语和字典进行英语表达的方法,学习耐心认真地聆听并了解如何鼓励对方继续说地技巧

教材内容:(学生自定)

游戏时间:15分钟

游戏规则:Less is more.用有限的词汇口头互译复杂的内容。

游戏内容:第一步:Brainstorm集体讨论如何不借助母语和字典表达抽象的单词?如何鼓励对方继续交谈?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不管结果如何荒谬);教师补充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大家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以下的游戏中去。

第二步:全班分为7小组,每组10人围圈练习。A说中文,B说英文。 A同时向自己左手边的B用中文讲述一个不少于五句话的真实或虚构的小故事,B把听到的故事用英文口头翻译给旁边下一个A听,A再用中文把听到的故事口头翻译成中文传给B,如此类推。

第一组 AB AB AB AB AB BABA BA BA BA(图1)

第三步:中途暂停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A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四步:继续游戏。这回A讲英文,B讲中文。

第五步:停止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B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六步:点评游戏,强调Less is more.让学生知道词汇量有限并不能阻碍意愿的表达。

提示5个W有助于把故事描述得更完整。

常见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新单词的困扰,轻易求助于母语。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换简单易懂的词、句去表达同样的概念和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举例、对比、肢体语言和周围的一切资源(字典除外)帮助自己进行表达。

后备方案:可以利用图片或一连串的单词作为辅助翻译的素材。

四、结语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高专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面对着相同的难题,要解决的问题也在整个公共英语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迫切性。我们的英语听说教学在新世纪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在大班采用游戏英语是为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还原学习的快乐作出的一种初步的尝试。只有创新的英语教学,才具有长青的生命力,而只有思想的创新才会引发行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Jack C. Richards, Jonathan Hull, Susan Proctor. 2001. New interchange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eacher’s Ed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Colin Campbell, Hanna Kryszewska. Learner-Based Teaching [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Paul Davies,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历史;变革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微课程的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近年来才在我国教育界应用。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微课程的概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应用微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今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微课程的含义

所谓微课程,指的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在线学习或线下学习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程具有以下特征:图文并茂、内容简介短小、教学课程易于开发。本文研究的微课程是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是某一教学任务为中心,通过录制教学视频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其中,微课程主要包括微视频和微课件、微反馈和微教案。微课程主题突出、使用方便、传播多样,采用微课程的方法教学,可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

二、制作微课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1.开发微课程脚本

脚本开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选定主题、设计方案、准备素材。由于微课程录制的时候只有教师在现场,而且微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也有限。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应注意一个微课程只能包含一个知识点和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教师选取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在选定主题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方案,提前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史料和背景资料。

2.录制微视频

微课程可以分为讲授课、练习课、讨论课和实验课、复习课几种不同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微课程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对于个别特殊的微课程,也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微课程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微课程的教学,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变革。

3.进行教学总结、反思

教师在完成微课程教学后,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情况,比如,可以通过解答问题、微信互动、微博互动以及布置教学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结合历史教学任务,教师讲述自己的微课程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三、“微课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结合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将微课程和实际课堂联系起来,从学生的自身兴趣和心理状况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做好概念讲述、巩固练习和课堂选择的教学工作。微课程必须始终围绕实际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主题和整体的教学框架。比如,教师在录制的微课程时,应该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框架,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补充讲解。同时,微课程应该在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指导下,分析并且调整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比如,讲述的历史时,删除掉那些需要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内容,专注于教师主讲的教学内容。

2.注重讲解细节

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历史教师需要妥善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微问题。在构建微课程时,教师需要从宏观出发,将教材的课程内容进行细分,将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成一个历史专题,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归类。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尽量用简洁、精炼的语言以及准确地使用历史学科的术语讲解课程,注意语言的流畅,词汇之间的衔接。只有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才能感同身受。

3.鼓励课程的互动

在设计高中历史微课程时,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微课程和历史课程都是一门结构完整的课程,除了制作微视频外,还需要开发出师生互动交流的视频工具,以便学习和交流,取得更好的微课程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程教学有着短小精炼、生动细致、主题突出的特点。微课程的制作流程为:开发微课程脚本、录制微视频和进行教学总结、反思。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进“微课程”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课堂教学、注重讲解细节、鼓励课程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荣玉.高中微课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变革[J].教育信息技术,2014(01):35-37.

第4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学习目标

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了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目标从而改变学习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这种最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科学的、生动的学习策略,培养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下面将对高中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分析,结合教学案例探究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培养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才能真正接受并领会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心里上对历史课程存在抵触与反感心理,自主探究将如同纸上谈兵。由此,对于缺少历史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的工作不是逼迫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熟练运用教材,强化教学艺术性或者巧妙构思“板书”,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均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目光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设置巧妙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2.加强引导

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而适当引导也很重要。需要带领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历史脉络缕清,降低学习与记忆的难度,告知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概况出不同段落、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出历史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深入探究,保证质量

“学以致用”,习惯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看待历史问题。研究性学习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后,还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重点不是在记忆知识,而是在于透过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科学探究意识是关键。

二、教学案例探究

1.教学设计

从《》这一课开始会陆续学习中国近代遭受侵略的历史,在侵略国疯狂领土时,资产阶级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目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救亡运动,这是学习《》这一课时的纲要,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掌握的产生背景与过程、相关人物、对我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等。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每一位同学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求全体同学均参与讨论与学习,均要进行小组讨论,由每组小组长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由教师评价并指导。

2.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本课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涉及到以下会馆:保国会、强学会;涉及公车上书、、戊戌等个历史事件。

(2)思想教育目标明确通过实施这次变法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经济、军事等造成的影响,其实质是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变法,培养出学生爱国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学习资料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与总结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

3.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的背景,提出此次学习的任务,概况主要内容,然后展示课件,见图1。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标记处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阅读与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纠正,最后由教师点评与完善。课程接近尾声可由教师总结并号召全体同学,铭记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增强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图1课堂课件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序开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值得尝试与应用的教学策略。

第5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一、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1.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

高中新课程倡导: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教与学方法的变革……这就为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把考试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

2.提高教学有效性是由学情决定的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欢迎灵活机动、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学,他们对“填鸭式”教学有抵触,教学有效性不尽如人意。学习心理学表明,完成“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历史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最持久、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历史学科的特点尤其需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集科学、艺术、文化等多种知识于一体。历史学科还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认识一个久远、陌生、抽象的历史事物,唯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起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够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把原本陌生、久远的过去变成熟悉和具体的现实。

二、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摸索,不断实践―反思―再探索的循环过程。新课程倡导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下面作者主要从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方式来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起来,乐学、善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导致了教育教学观念、教与学方法的变化,就连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版必修教材理论性很强,但缺乏感染力;教材按专题结构编写,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适应;教材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还有一些已经开展却由于要赶教学进度而草草收场,显然不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的变化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它“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我校2009年的高二集体备课组,针对学情和教情创造性地设计了“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共享”的历史学习体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利用课前五分钟自己上台介绍推荐与本专题某课相关的学习内容。活动要求:要求大部分学生即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个学习环节立足自己、突破自己,实现成长进步。而对部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喜欢历史的学生,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拓展知识,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讲者与听者的距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过程”中去实现。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收集历史信息的渠道与方法,提高了展示、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信息共享的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快乐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生命成长的互动

教育研究表明:“阅读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调动感官、情感等对认知对象进行直观的感受、理解、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验证、再创造的过程。它是提升学习者的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特别是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2009年高二集体备课组结合选修教材,进一步设计开展了“每单元一位历史人物学生自评活动”。例如,“圣雄甘地”这个人物与学生的认知相差甚远,学生难以理解甘地的人物特点及其精神,所以作者利用课后练习中一段不同身份的人对甘地的不同评价的文字材料: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爱因斯坦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这些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许多疑问:甘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连敌手都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为什么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进行抵抗?非暴力思想究竟又是什么?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抓住机会,开展“如何评价甘地”的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从思想、实践、个人经历等角度,收集有关甘地的资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形成研究性报告;接着,由各组中的“计算机高手”制成PPT;最后,4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会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各组进行汇报展示后,还要回答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提问与质疑。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学习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最后以甘地说的一句话“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作为结束,这句话以小见大,以大见强,反映了甘地的精神境界,令学生回味无穷。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可能准确预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生命化、个体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营养”。这时,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教育在学生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方面的作用。而自主探究式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一次自我生命成长的互动。

三、问题与启示

1.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教师常常在备课、教学设计等方面捉襟见肘;在教学实践上往往是新瓶装老酒,要重新获得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显得困难重重。教师从只需专注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演变成要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而教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交流和探讨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做好初高中衔接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面临很多的挑战,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态度各有不同,教师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另外,由于客观的原因,初、高中历史教学明显脱节,高中教材繁多复杂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突出的矛盾。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这就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的教材,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手把手地指导、拟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更顺利。

3.坚持才能出成效

假设一学期只开展一两次像“我学习,我推荐,与你分享”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课,它的“费时费力”就比较明显,还经常是挫败连连。可持续不断地坚持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阅读和查阅工具书、发现问题、组织材料、制作幻灯片及课上表达的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学习任务完成得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4.关于效益的思考

第6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研读;历史教材;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不等于教学内容,只是学生学习的中介和教师用来教的媒介。同时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材料,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它变成适宜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度驾驭教材,特别是科学整合教材的能力,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一、树立“用教材教”和“学本”的理念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基础知识最简洁、最清晰、最准确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最方便的学习工具,是学生的“学本”。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而传统的教科书立足于教师的教,是教师的“教本”,学生需在教师的阐释、引导、启发下,才能真正读懂。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的教科书在结构上有导入、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设计了各种情景问题和学习延伸,编制了各种探究活动课,以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充实有趣、文字生动流畅、叙述具体形象、头绪相对集中、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总之,新的教科书是学生阅读、自学的“学本”,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阅读与学习,建构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备课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或运用史实加以说明与印证正确的观点,并以此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1.巧妙使用“引言”导入课题。

如:《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引言有文字组成,介绍范蠡弃官从商,取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导入:

(1)阅读引文,从范蠡的身份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2)范蠡经商成功的原因?最后引入“商人”、“商业”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教师在设问时,要求要具体,如题目中时序限定在“春秋战国”和“商业”的范围内。此外,对学生某些补充或创造性回答要及时肯定,并因势利导。

2.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资源

图文并茂是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历史教科书中选编的大量历史图片,与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相辅相成,是历史教科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希腊文明的摇篮”一节,笔者结合书中《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先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文字描述,仔细观察示意图,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明白其地形特点:山多地少,三面环水,岛屿、港湾众多。再结合“资料回放”:“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学生分组讨论: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分布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入手,寻找其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的能力。

比文字更直观,更生动,更简洁,更真实是图片,许多图片本身就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直接而形象地记录和显示了历史的真实状态。运用这些图片,将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得以生动再现,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做到“史论结合”,突破重难点。

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教科书资源,精心设计,精讲精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一课一中心”,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一课一中心”即一节课围绕一个中心。高中历史课“内容多而学时少”,有的历史教师习惯教学上“求全”、“求深”,否则就觉得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必然时间紧,并致学生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抓住中心,有的放矢,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教学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历史新教材的内容丰富,但它只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让师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利于学生的自学,并不要求凡是教材上有的都要讲。

在各课的重难点确定好后,教师在备教学过程时就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的内容围绕着课程标准进行适当的取舍。如果我们脱离了课标,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对教材内容面面俱到,这样的话恐怕很难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减,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删繁就简,突出主线,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为后一课的内容作好铺垫。

新课程历史教材在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钻研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原则、体例、特点及知识结构等,落实三维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不断地得到精益求精,促进自我专业成长,适应新课改所赋予的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

【分类号】G633.51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及生理发展是学习的物质前提;而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

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

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极为重要。

四、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特别是其中的认知风格)对学习有深入影响。

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六、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物质环境(设备设施等)、及非物质环境(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等)对学生的学生及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我就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方面,谈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大力提倡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因史料琐屑繁杂,对某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缺少现实感;机械地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排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极易扼杀学生的个性,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此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方法,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给机械、呆板的课堂教学增添了鲜活的气息。

一般说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操作大体上有四个步骤:情境导入――自主自学或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应用发展;或确定问题――收集和处理资料――推导结论――表达结论。

例如讲授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时:

首先是创设类似真实的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为探究本课的问题创造合适条件,为“诸子百家”设置展示的舞台,把学生的学习带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氛围中,让一个个社会精英一展才华――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主张,描述改造社会的理想。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自主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仍以上为例,当学生进入了“历史情境”后,教师可根据重点、难点设计学习目标 :搜集足够多的相关资料,充实自己学派的“主张”,并围绕一个关键问题M行思考:为什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其他学派的哪些观点得到了重视和落实?

再次是问题探究。探究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学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还可以结合教材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但不能出现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的难题,让学生感到太难、无法探究。问题要有开放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在讨论中、辩论中或争论中探究问题的答案。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探究式学习也是“问题导向式”学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再如采用历史辩论赛的形式,如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最后是应用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当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走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在关注人类发展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历史知识应用相结合,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如在讲本课内容时可以联系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探讨为什么孔子的思想仍然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无疑,探究式学习符合这一目的和新课程的理念。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教师只是参与者、指导者。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讲授的情况下,通过互相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首先它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其次,探究式学习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探究式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态度和习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了保证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和达到好的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选探究内容,激活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中,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由学生探究得出的。有些问题概念性和知识性较强,没有研究的空间;而有些问题过于复杂,研究空间过大,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无法探究得到答案,这两种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因此要想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内容的精选是关键。

二、在课堂中要协调好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的方式直接决定了探究教学和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有效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教师在布置完要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之后,自己就去做其它的事情。的确,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管学生。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组织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研究的开发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使得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学生的研究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而不局限于几个学生;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表达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答案,来调控探究的效率,发挥一个真正引导者的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分层指导,鼓励所有的同学都参与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讲解转变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后,老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及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差异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情境可分层创设,小组讨论可分层组织、分层指导,探究性作业可分层布置。

第8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提升自我 教学方式

2005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开始推广与实施。随着这场新课改热浪的越涌越强,随着各种新理念、新内容、新方式的相继出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将会越来越精彩。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将如何转变思想、提升自我素质、构建新型的历史课堂呢?

一、 重视课堂重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即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而课堂重建又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那么,问题指向还是历史课堂教学。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的活动方案加以实施、最大范围激发学生求知欲、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 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教学组织方式的不同会引起教学效果的不同。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就认为:当教学内容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有意义的学习便发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这不仅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方法。这种以学生为本、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在这种合作与互动中,学生会主动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然而,有许多历史教师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及不认可性。怎样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提高自我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呢?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和怎样学习、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地基础。新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新的历史教学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思想感情变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的历史教学在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学会学习。然而,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历史教师并不重视理论学习,仍然用 “应试教育”的方式实施课改,这既不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及课堂效果的提升。

2、更新教学方法

对自己原有陈旧教学方法的更新、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可以说,一线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角色,既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变者,也是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者。《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改变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实施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一般来说,这些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鼓励、帮助学生利用报刊摘录、图书室查询、电脑网络下载等方式,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历史信息,然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汇集、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探讨等,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有效的历史信息,获得有效的历史知识,并提高自我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种个人与集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可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更自然流畅,精彩纷呈。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普及,许多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不仅使历史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更使历史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越来越精彩。而这些改变在使学生更容易获得大量、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良好的有效的课堂环境

转变历史课堂教学方式,需要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有效的课堂环境。只有良好的课堂环境,才有助于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会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议论: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原因是大部分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对课本勾勾划划,就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整理的条条框框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在历史课堂上,学生要么只是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要么是历史课本的“传声筒”。因而,即使再雄浑再感人再精彩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也无法使学生内心真正掀起波澜。怎样才能制造良好而有效的课堂环境?有教育专家提出了几条最基本的建议,笔者认为只要抓住这几条,历史课堂的良好氛围必然可以实现,即: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历史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搜集历史学习资料和有关历史学习与研究的最新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服务;作为历史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等。

二、加强历史教学研究

第9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历史学教学论教研室认真落实学校 十五!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在历史学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 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 学术找到了一条课程改革与教学实习实践的方向,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以教学立项促进课程改革, 以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科研立项进入新世纪, 教研室抓住机遇, 以教学科研究立项为切入点, 积极申报自治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学研究项目, 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国家级期刊从2000∀ 2006年, 我们获准 高师教学手段改革与探索!、 历史教育学教学研究!、 历史教育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历史教育学(蒙文教材) !、 历史教育学课件研制!、 #历史教育学∃主干课程建设!、 比较历史教育学研究(教材) !、 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教材) !、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 新世纪高师历史教育学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等涉及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10项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并获得研究经费数万元。

(二)教学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 根据历史教育学学科特点开设了3个层面的课程: 第一层面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包括学科研究动态、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方法手段模式研究等), 第二层面课程为教师职业技能强化训练的实践课程( 包括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各种教学技能、中学教材分析及活动课设计、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 第三层面课程为深化扩大教育视野的选修课程(历史比较教育学), 形成了合理的课程结构。

在教学内容方面, 重新修订了所开设课程的大纲, 更新了教材,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 深化了教学内容, 把教师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编写教

材, 2005年编写了蒙古文#历史教育学∃教材, 使蒙语授课生有了蒙文教材划。#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两部教材也列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二学位教材建

设研究项目, #比较历史教育学∃列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教材建设项目。

在教学方法上, 以精讲为主, 注重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 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

法, 请中学历史教师传经, 组织学生观摩中学历史课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领悟教与学的道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给学生上台讲授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

采用学生自讲、自查, 同学间互学的微格教学方式, 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开阔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来观察、分析、研究、评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 教研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将90%课程制作了课件。随着蒙古文软件的开发, 从2002级蒙语授课班学生开始, 学习制作蒙古文历史课件, 不但提高了学

生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在制度建设方面, 加强了教育实习的科学管理力度、制定了科学的监管措施, 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的工作, 尤其是在学生学业考核方面, 比较早地探索过程考核模式。( 1)建立了标准化试卷库。根据大纲的修订, 2004年编制了6套试题和标准答案。( 2)根据学科特点, 期末考试实施闭卷、开卷各占50%制度。( 3)从2005∀ 2006学年的第三学期开始, 将出勤、平时讨论、提问、演讲、作业等成绩列入期末考试, 实习2: 4: 4分数段, 平时成绩占20%,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占40% (闭卷考试),编写教案、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能力考核占40% (开卷),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4)对于中学教学技能训练的考核采取单项训练成绩与综合训练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5)对于中学教学技能训

练严格把关。由指导教师和院领导组成5- 7人参加的评价小组, 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都要经过评价小组的集体评价, 不合格的学生不许参加教育实习。( 6)教育实习的总成绩由在校技能训练成绩、中学教学实习成绩、班主任成绩和教育调查成绩组成。教学实习成绩取决于平时表现、编写教案、课件制作、听课、评议、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点评等的综合考查,使考核更公平, 杜绝了给印象分的片面性。

(三)科研成果

教学科研立项推动了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最近5 年, 教研室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围绕本科教学, 编写和修订了历史教学论!、 比较历史教育学!、 中学历史多媒体课件制

作!、 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等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编写、出版了#历史教育学∃蒙文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撰写并出版了全区中小学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内蒙古历史∃; 发表了#课

程认识: 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谈起∃、#1999年高考试题答卷分高中历史如何适应了3+ X高考改革的需要∃、#高考答题技巧: 从2006年高考文综38题考生答卷谈起∃等

文章, 为我区高考文科考生和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指导。同时, 还以教育硕士% 历史专业研究生教育为平台, 指导中学一线历史教师撰写并发表了#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等论文。

二、强化技能训练力度、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必不可少

的教学实践环节, 也是教师职业教育的特色。面对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学生素质下滑的新形势, 为了保证培养的质量,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以教学论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为核心, 组建一支稳定的中学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 教学论教研室教师的4名教师和10名有指导中学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形成了团结合作、优势互补的指导技能训练和实

习的团队,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技能训练和中学实习的学生人

数在15人左右, 有效地保证了技能训练和实习工作的质量。

第二, 加强了教育实习的科学管理力度, 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每年实习前做好实习前的一切准备

工作, 联系好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的确定, 学生的分组; 实习计划的拟定; 经费预算; 实习前的动员大会、进入学校的见面会

等等环节上都作了较详细的部署。规定指导实习的院方教师最少听实习生2节课, 中学教师2节课, 由院系教师与中学指

导教师(专业课、班主任教师) 最后商定实习成绩。

第三, 以 信誉!建立了长期, 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巩固, 为教育实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实习

基地的选择上, 我们首先考虑初中历史教学, 因为初中年级容量大, 实习生上台讲课机会相对多; 其次考虑中学学校领导的重视与中学历史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热情; 再次选择离学校近、对实习学生安全的学校。因此, 除了附属中学外, 学院还与呼和浩特三十六中、三十五中、十八中、蒙古族中学和乌审旗蒙中、杭锦旗蒙中先后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2001∀2005年, 我们为3所中学培养了4名教育硕士% 历史专业研究生。我们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责任心, 直接影响着我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所以我们在实习中对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为人师表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 赢得了实习学校的信赖。

第四, 强化了学校教学技能训练的验收工作。到中学实习之前, 有4周的学校技能训练工作。对于该项工作, 采取了指导教师分组指导, 全院集中验收和抽查验收的对策。教育职称论文投稿每位指导教师对于自己指导的学生, 进行为期3周的个别指导和训练, 然后在第4周由院领导和全体指导教师组成的蒙、汉两个验收组与两个班级的学生一起, 分别观摩蒙、汉两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根据评分细则, 由验收组为每个学生打分, 进行为期一周的验收。这样做虽然加大了指导教师和学院的工作量, 但确保了学生的训练质量。2004年, 有两名学生在由学校团委、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