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和应急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SO于2009年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标准,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此标准为ISO管理体系标准提供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积极尝试,以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三大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建立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一个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同时对产品质量、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这种整合能让组织内跨部门/跨领域的专家更有效率地评估及建议可行性方案,以此改善组织的绩效及降低所面对的风险程度。为了确保铁路安全运营,每年春运,铁路部门及各级政府均会出台一系列安全运营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的重点应关注事故的预防管理,以及应对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应急准备管理,指挥系统的准备、各类社会资源的调动、救援物资的准备,以及非常重要的紧急演练。通过演练事先验证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的可操作性,并提供各方人员应急响应的意识与能力,这正是ISO管理体系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风险管理与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响应管理之间的关系见表1。
铁路安全运营系统的FMEA分析,危害分析与控制策划
根据发达国家铁路运营、特别是高铁安全运营与管理的经验,要确保铁路运营安全,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稳定和积极的危害因素分析,找到危险源,分析根本原因,同时研究和制订防止发生(预防管理)的措施与方案,并根据FMEA分析的结果(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确定预防管理方案及其优先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相关的管理方案,控制危险源,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降到最低。该方法关键定义如下:危害因素分析:即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诱因,并以危险因素出现的频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等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常用的方法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和FMEA两种。根本原因分析:一旦事故发生,必须识别根本原因,或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可以应用事故树的分析方法。FMEA: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危害因素分析方法,以识别在整个系统中可能导致失效的因素。应用FMEA,尽可能多地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并识别可能导致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原因,并根据危害发生的严重性与可能性对失效模式进行优先等级排序,并制订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予以解决。FMEA分析,通过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失效模式的后果、后果的严重度(1-10,10为最严重)、可能性(1-10,10为发生可能性最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对失效模式的不可探测度(1-10,10无法探测出失效模式),三者乘积(RPN),代表风险顺序数,RPN越高,风险越大,必须采取措施与方案,努力减小RPN值,直至风险可以接受。在一般的实践中,不管RPN结果如何,如果严重度分值很高时,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按照铁路运营的过程,从乘客进入站场—候车—乘车(铁路运行)—出站全过程,对地铁运营及管理过程,进行FMEA分析(见表2、表3)。
关键词:施工关键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 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1.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1.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2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2.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一、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化完善预案管理体系建设,科学规范本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程序,全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加快本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市、区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管理职责,制定预案备案程序,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力争实现高危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在册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急预案备案达到100%。
三、组织领导
为推动《办法》的有效实施,成立*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监管一处、监管二处、危化处、法规处主要负责人任组员,具体负责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指导协调贯彻实施重点督导区县和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管理贯彻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指导、支持重点督导单位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各区县安全监管局要加强组织领导,总结《办法》贯彻实施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经验,带动本地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市安全监管局将对黄浦区和奉贤区安全监管局以及*化学工业区、华谊集团、宝钢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进行重点督导。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定相关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按照《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建立完善有关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规范本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二)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培训
组织对区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相关部门预案管理人员及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培训人员系统掌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掌握应急预案数据库建立和使用方法,指导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完善预案管理数据库
各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各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与国家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应急预案动态化管理,实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和应急预案变化情况,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开展预案备案审查工作
按照《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分级分类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及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在2009年底前完成高危行业、市直接监管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其他类型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分级分类应急预案数据库的建立。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报备工作。
(五)抓好预案衔接工作
指导重点企业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到应急预案衔接,实现应急预案常态化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到全员参加应急管理培训、所有应急预案经过演练和论证,并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应急预案有用、管用。
各行业(系统)、市直接监察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近年来企业发展情况,对总部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在年底前将修订后的总部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五、应急预案备案流程
(一)各区县安全监管部门根据本区域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应急预案,经区县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编制的生产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应抄送同级安全监管部门。
(二)各行业(系统)、市直接监察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市安全监管局备案,并抄送所在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报送所在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三)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报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四)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六、工作步骤
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分为准备、实施、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日至6月中旬)
1.各重点督导单位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明确深入推进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和重点企业,落实相关工作。
2.参加国家组织召开的应急预案重点督导工作会议。
3.做好贯彻实施的其他准备工作和宣传培训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下旬至10月下旬)
1.组织各区县安全监管局、各行业(系统)、市直接监察单位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指导重点督导区县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实现动态化管理。
3.各区县安全监管局开展《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三)检查完善阶段(200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指导重点督导区县完成本地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
2.形成本市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办法》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成立组织指导机构并明确负责人。各区县安全监管局请于*月底前上报负责此项工作的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名单和贯彻实施工作方案。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根据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求,结合*的实际,各单位要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周密部署,认真组织。通过动员、研讨、检查、典型引路等工作,保证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档案库房;问题;对策
档案库房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基本设施和场所,也是档案文件和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档案库房管理一直是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档案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级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地方高校档案馆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档案库房存放的档案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档案资料利用频率也在迅速提高。但在重视档案利用的同时,档案库房建设和管理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并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库房管理,认真分析库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堵塞安全漏洞,保障档案的安全。
1档案库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库房建设或使用不规范
很多基层档案馆建设之初因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未能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进行修建,大多以普通办公用房标准建造。近年来,随着档案库房管理安全意识的提高,许多档案馆开始改建或扩建,本意是要提高档案库房存储容量,增强档案保管能力,但仍存在很多缺陷或隐患。主要隐患有:一是未对档案库房墙体做隔热或加厚处理。二是档案库房与办公室、阅览室采用串通方式设置,共用一个出入口,影响了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撤离和档案抢救。三是档案库房一味强调存储容量,没有设立独立的防火分区。四是部分档案馆将库房兼做仓库存放杂物,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和存放安全。
1.2档案库房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部分档案馆因多年来在档案库房硬件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不足,库房配套的设施设备较为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有的甚至还成为安全管理的隐患。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档案库房还在使用老旧的木质档案柜,存在较大的火灾安全隐患。二是档案库房只是简单配备了灭火器,没有配备自动灭火系统或防火、防盗报警系统。三是档案库房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库房巡视、安全察看的需要。四是档案库房必需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空气净化机等设施设备不完善或不配套,影响了库房保管条件的正常运作。
1.3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到位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是保证档案库房安全、高效运作的有效措施。然而,很多档案库房都存在管理制度不严格,或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一是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的使用缺乏系统制度,设施设备的使用随意而无效率。二是档案库房制定的定期检查、进出库、定期清扫、险情演练等制度,都因库房管理投人精力有限,很多都未严格制定或定期执行。三是由于相关准入制度的缺乏,非档案库房工作人员也进入到档案库房,造成了档案信息的泄密或档案失窃。
1.4档案库房应急方案制定或演练的缺失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对档案库房的应急方案有明确要求,要求各个档案库房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通过定期的演练,确保档案库房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许多档案库房,都对这些没有发生的险情忽视,或是制定的应急方案简单,没有可操作性,或是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演练。长此以往,其后果不堪设想。
1.5特殊载体档案管理不科学或不重视
由于传统档案管理重视的都是纸质档案文件,而对磁盘、光盘、磁带、照片等特殊载体档案不够重视。在库房管理中也并未设立独立分区,没有单独存放和保管这些特殊载体档案,同时也没有针对不同的载体档案制定相应库房管理制度或措施。普遍都是与纸质档案材料一并存放在库房中,这势必会影响到特殊载体档案的保存寿命,甚至造成很多珍贵档案的损坏和丢失。
2加强档案库房管理的对策思考
2.1根据档案库房设计规范,具体针对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针对因档案库房建设或使用不规范导致的库房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严格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库房安全设计标准,具体结合档案库房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进行安全整改。一是对由普通办公用房改建而成的档案库房,进行墙体隔热或加厚处理。二是对采用串通方式设置的档案库房进行改造或搬迁,增加备用出入口,增强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撤离能力。三是对档案库房档案架排列密集、通道狭小、无防火分区等情况,应扩建库房容量、合理分布档案架、搬迁部分档案,留出必需的防火分区。
2.2加大档案库房硬件投入,升级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档案库房为增强档案安全防护、存储环境的能力,必须配备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也是保证档案安全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投入,积极升级完善档案库房的硬件设施设备。需要完善的有:一是更换老旧的木质档案柜,换用铁质档案装具。二是科学配备自动灭火系统、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增强档案库房防火防盗、自动巡查、全天监控的能力。三是成套采购库房必需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空气净化机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存放安全。
2.3建立健全档案库房管理制度,让库房管理有章可循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库房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严格制定并确保执行,确保档案安全。需要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制度,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转和节能安全。二是库房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应按制度要求对库房内的档案、设施设备、水源电路、霉变或虫蛀情况等进行日常巡查、登记,把危险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库房安全责任制度,应对库房工作人员按区域、岗位、职能进行安全责任划分和分工,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2.4制定档案库房管理安全应急方案,并定期演练和修订
为了确保档案库房在火灾、水灾、地震、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档案库房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撤离人员并抢救档案,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档案库房造成的人员危害和档案损失。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灾害或险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明确在险情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有效行动措施和办法。同时,还要做好应急方案的定期演练和修订工作,积极组织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开展险情演练,熟悉应急方案的行动流程,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 安全管理、要求、常见通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管理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因此我们全体员工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克服和控制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通病,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机管员、材料员、班组长、其他岗位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分解到各管理岗位施工班组,并按专业管理分解到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3)工程项目部的各工种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应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应悬挂在操作岗位前。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常见通病
(1)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虽然已确认并签字,但是对实际内容却不熟悉。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流于形式,是给上级管理部门检查时的书面材料,考核也是写在纸上做做样子,难以形成激励机制。
3、安全生产责任制常见通病控制
(1)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与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均应了解并掌握责任制的内容,并签字确认后认真实施。
(2)项目部应建立对各部门、各班组、各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权限、考核周期和奖惩标准。
(3)项目部应按考核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并将对现场的实地检查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依据,并与经济挂钩,每月应有考核结果与记录,并按结果兑现。
(4)公司检查、中介机构外审时,均应向现场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对安全目标与责任制的掌握程度,对不了解的人员开具整改单,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不合格。
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要求
企业应按工程规模大小、工程危险的程度、劳务施工人数对工程项目部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有企业委派书。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常见通病
部分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不在岗;现场绝大多数专职安全员不是企业委派而是项目部聘用,只听项目经理安排,不按规范要求执行;企业对工程项目部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仅有一纸委派书而已。
3、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常见通病控制
严格执行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要求,企业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危险性程度按规定为项目部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其办理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并有委派书,受委派人员必须每月定期向企业汇报项目部安全生产状况,并有书面材料。
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储备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2)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按规定编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计划,建立安措费台账。
2、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常见通病
工程项目部的安措费台账无实际内容,与现场实际不符。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常见通病控制
安全生产资金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劳动保护、应急救援等,以及必要的安全评价、监测、检测、论证所需费用;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计划必须经财务、审计、安全和工会审核批准后执行。按计划实施,按月报监理审核。
四、安全管理目标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管理目标要求
(1)安全管理目标,内容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以及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等,安全管理目标应予以量化。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应分解到各管理岗位施工班组,并按专业管理分解到责任人。
2、安全管理目标常见通病
(1)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目标实际内容却不熟悉。
(2)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流于形式,是给上级管理部门检查时的书面材料,考核也是写在纸上做做样子,难以形成激励机制。
3、安全管理目标常见通病控制
(1)项目部必须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各职能部门与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均应了解并掌握安全管理目标的内容,并签字确认后认真实施。
(2)公司检查、中介机构外审时,均应向现场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对安全目标掌握程度,对不了解的人员开具整改单,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不合格。
(3)项目部应建立对各部门、各班组、各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权限、考核周期和奖惩标准。
(4)项目部应按考核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并将对现场的实地检查作为责任制及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并与经济挂钩,每月应有考核结果与记录,并按结果兑现。
五、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1)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须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及部署、安全技术措施、验收计划及标准、检查监控要求、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计算书及相关图纸,专项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
(3)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专项方案审核审批后,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按专家论证意见对专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需做重大修改的,重新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4)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编制单位技术、安全、质量等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由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并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经专家论证过的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参与共同审批签字后组织实施。
(5)工程项目部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组织实施,并安排专人现场监控。
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常见通病
(1)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各相关职能部门审核会签,不看内容只管签字。
(2)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实施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很少来现场检查验收。
3、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常见通病控制
(1)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方案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和所处环境等实际情况编制;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审批后应按规定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施工单位应按专家论证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需做重大修改的,应重新组织专家论证审查,修改完善后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审批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进行检查。
六、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1)施工作业前,项目技术人员应会同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完整性、可行性和预见性。
(2)安全技术交底应分基础阶段施工、结构阶段施工、装饰阶段和其他阶段施工,进行分部安全技术交底,并按施工工序、施工部位、施工栋号进行分项安全技术交底。
(3)安全技术交底应针对施工作业场所状况、特点、工序,针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交底;交底内容要全面并便于作业人员接受。
(4)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监交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并形成书面记录。
2、安全技术交底常见通病
(7)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也很少进行,只是班组长将交底单拿去给工人签字完事,至于什么内容,工人并不清楚;有的项目部对员工的安全技术交底从开工到竣工一次也未进行过。
3、安全技术交底常见通病控制
项目部必须切实完善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制度,每个施工阶段、每个分包单位、每个施工工种、每个施工作业面都要分别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七、安全检查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检查要求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的类型包括:日、周、月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项目经理带班生产情况等,并有文字材料具体规定;安全检查前应确定检查的内容、具体标准、所采用的检查表式,配备必要的检查测试工具。
(2)工程项目部应依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由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人员活动、实物状态、环境条件、管理行为等每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3)项目部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相关单位班组应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进行整改到位;并分类记录,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依据;对检查中发现多次重复发生事故的隐患,应列入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限期整改,并由相关部门组织复查。
2、安全检查常见通病
(1)隐患排查治理只停留在每月按时上报数字上,不能落实;工程项目部的定期检查只做书面记录,没有实际检查,直到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发现隐患经督促才进行整改。
(2)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不能落实,企业月安全检查也做不到。
3、安全检查常见通病控制
项目部必须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开展安全日巡查、周检查,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并排查隐患;企业负责人带班对项目部进行检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工作,真正把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八、安全教育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教育要求
(1)工程项目部安全教育应贯穿施工全过程,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并认真执行,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
(2)当施工人员入场时,应经公司、工程项目部、班组进行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3)施工人员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应先进行操作技能及安全操作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依法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4)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技术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依法取得必要的岗位资格证书。管理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小时,专职安全员每年培训不少于40小时。
2、安全教育常见通病
工程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很少开展,仅仅由资料员做张三级教育卡而已。
3、安全教育要求、常见通病控制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施工单位要重视并切实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工作,监理单位要加强现场检查核实工作,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建设部与上海市建交委的要求,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上岗;未能执行的,监理单位要向建设主
九、应急救援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应急救援要求
(1)工程项目部应针对施工管理、工程特点、环境特征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应制定防触电、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起重及机械伤害、防火灾、防物、体打击、防交通和中毒事故等主要内容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明确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库,培训、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进行日常管理,同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2、应急救援常见通病
工程项目部的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是“舶来品",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场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配备不全,演练也不开展
应急救援常见通病控制
(1)应急救援编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②应急期间的负责人和起特定作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③必要应急设备、物资、器材的配置与使用方法,如装置布置图、危险材料、工作指示和联
系电话等;
④应急期间应急设备、物资、器材的维护和定期检测的要求,以保持其持续的适用性;
⑤有关人员在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等措施的详细要求;
⑥人员疏散方案;
⑦企业与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立法部门、社区和公众的沟通;
⑧至关重要的记录和相应设备的保护。同时,应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对事故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3)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明确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十、分包单位安全管理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分包单位安全管理要求
(1)总包单位应对承揽分包工程的分包单位进行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资格证的审查,选择合格合法的分包单位,对资格失效或手续不全的分包单位一律不准使用。
(2)分包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安全机构,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员,并有企业委派书.
2、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常见通病
现场有不少业主指定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不在现场,安全管理跟不上,安全生产处于失控状态。
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常见通病控制
(1)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分包合同、安全生产协议书应经双方法人签字盖章,并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实施。
(1)分包单位应按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员,在总包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十一、持证上岗安全管理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持证上岗安全管理要求
从事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2、持证上岗安全管理常见通病
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持证上岗安全管理常见通病控制
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及时进行延期复审考核,到期复审考核;生产经营单位指派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的,应当承担该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试费用,并可以与该从业人员签订协议约定服务期限;特种作业人员应使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十二、生产安全事故处理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生产安全事故处理要求
(1)当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由总包企业负责上报;
(2)发生各类事故均应进行登记,建立档案;
(3)施工单位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
2、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常见通病
施工现场一般事故、重伤事故均不上报,大部分单位均未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常见通病控制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工地发生因公死亡事故后,事故涉及单位(建设、总包、分包、监理、产品供应、评价认证等单位)应按规定立即成立事故“四不放过"工作小组,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四不放过"原则,制定防范事故的措施。
(4)施工单位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
十三、安全标志要求、常见通病及控制
1、安全标志要求、
(1)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人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大型设施处应针对作业条件、不同施工阶段、季节气候变化,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安全标志常见通病
施工现场有安全标志平面布置图的不多,安全标志挂得不多,真正按图布置的更少。
3、安全标志常见通病及控制
(1)施工现场应绘制安全标志布置图,当多层建筑各层标志不一致时,须按各层列表或绘制分层布置图,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进行调整。
(2)安全标志应安排专人管理,并根据工程部位、现场设施和作业条件的变化,调整安全标志牌设置,安全色标应针对作业危险部位标挂,不可以全部并挂排列,流于形式。
(3)施工单位应确定所承建工程项目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重大危险源,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挂在醒目位置。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3.28 inrush accidents at Wangjialing Coal Min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water inrush rapid rescue in mine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e emergency rescue,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ine emergency rescue and safety production.
关键词: 突水事故;快速救援;应急方案
Key words: water inrush accident;rapid rescue;emergency plan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95-02
0 引言
矿山水灾害是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如图1所示。矿井突水被淹后,救援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快速、可靠、高效的排水,为对矿井工人的施救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分析影响快速救援的主要因素,提高救援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影响突水事故救援的主要因素与选型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透水地点位于碟子沟项目部20101工作面回风巷800米处,当班作业的153名矿工被困井下。透水的井口标高+856米,水淹标高+580米。透水时矿井通风、供电、排水设施均不完善。现场救援见图1。
通过对此次突水救援的过程分析,就应急救援的技术和装备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1 排水泵的选型和安装 矿井的特殊条件决定排水选用的潜水泵应该具有大功率、大流量、易安装、高可靠性的特性。排水泵的主要参数包括扬程、流量和功率,在使用时需根据矿井的突水量大小、现有排水的条件和安装设备巷道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漂浮式接力泵可以实现排水和移泵同时进行,提高排水效率,如图2所示。
1.2 排水管道的选择和安装 在这次救援排水中,管道的选择有两种方案:1)选择6寸的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2)选择耐压3.5MPa、DN150、6m长一根的软管,软管重量轻,安装速度快。应急排水管道的选择必须具有重量轻、方便安装、更换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救援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减少损失,提高救援的效率。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法兰盘连接的无缝钢管、高、低压橡胶或金属软管以及快接式玻璃钢管等,如表1所示。
1.3 其它辅助设备的安装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动力电缆、控制开关、接线盒、变压器、闸阀等。辅助设备应同现场、井下工作设备以及电泵相适应,并且具有高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完善原有的应急救援设备,形成统一的、完整的、配套的救援设备体系。并且适时演练,使得整体协调、高效快速的实施救援。
1.4 排水系统的安全、可持续运行 在救援的过程中要保证各种安全措施:设备运输安装和连续运行的安全保证(水泵的堵塞、电源漏电、管道水击等)、救援工人的身心健康、保证井下被困工人的自救生活需求以及对救援上来的矿工的治疗保证等几个方面。只有安全措施保证到位,才能有效的、连续的施工救人,提高救援的效率。
2 对今后应急救援发展方向的建议
在矿井事故发生以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应急指挥系统的协调统一,同时分析与评估矿难所产生的风险,针对现场灾害的实际情况、根据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设备进行规划管理、完善、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施工方案等具体应急措施,如图3所示。
2.1 建立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 煤矿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和各种社会资源、专家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信息库,使得煤矿水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做出反应,同时能及时得到需要的救治抢险物资和各个方面专家的指导,使得水灾害救治工作效率提升。
2.2 实施科学的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建立流程如图4所示。
2.3 对应急救援设备的规划管理 应急救援设备大概包括:应急排水设备、报警通讯设备、井下自救护设备、现场照明和动力设备以及救护医疗设备等。矿井应急部门应该对各种应急救援设备进行合理的、整体的规划管理,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和安装设备的时间,提高救援的效率。
2.4 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施工方案 在矿井应急排水中,现场施工主要包括电泵、管道、电缆、闸阀、支撑架、固定架等的安装,在应急救援施工方案中应该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法,做到快速、便捷、高效的施工。
3 总结
本文深入分析了矿井突水时影响快速救援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排水泵、管道、辅助设备的选型和安装以及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对今后矿井应急救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涉及到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预案、设备和施工方案等几个方向。希望通过对现有应急救援方案的改进,能够提高救援的效率,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区海利.可快速安装的大流量排水系统[J].煤矿现代化,2010,(06):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优点 该方案属于大型城市应急响应中心系统,适合公安、消防、急救、交通等面向公众的应急服务部门。
实现业务软件与平台的无关性,是应急应用中的一大特色。该方案中的iEMS软件平台能够集成多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数据接口,可以将原来多种业务平台、多种设备集成到一个应急联动系统的总系统平台上来,实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中心的整体联动,并有效地缩短系统集成时间和降低成本。
国内的通信体制复杂和混乱又是应急系统建设的一大挑战。该方案以阿尔卡特在通信领域的优势,提出了集PBX交换系统、350M无线常规/集群系统、800M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数据网络、视频网络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方案平战结合,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与12345城市热线管理相结合。方案中提出了全民信息化的服务,这是对现有应急系统建设的改进。方案根据大中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与职能,提出了包括建设一个中心、改造一批系统、搭建三个平台、开发五大应用系统在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构想。
方案中提出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实现应急系统可扩充的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以标准服务的方式响应上层应用的跨部门资源请求,屏蔽基础信息资源、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资源的分布性和异构性,根据具体需求获取相应资源,并以统一的格式或规范提供给上层应用。
该方案基本符合中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框架。整个方案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构建一套应急指挥系统的初步设法方案,理解比较准确,内容基本合理,其中提出搭建三个平台、建立五大技术系统的设计考虑有其独特认识。而且交钥匙的商务模式也是在国内应急行业首次提出。
不足 整体设计思想方面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充分。数据库系统建设方面方案论述得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已有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充分结合。此外,预测预警、恢复与重建属应急机制建设范畴,该方案将其作为单独一套系统考虑,但对系统建设内容表述得却过于笼统,不很具体,因此难以确定其有效性。特别是该方案在国内未有实例,其设计想法仅在欧洲有过应用,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与国内体制、机制的有效结合,难以充分验证。另外,建立集中数据库存在数据更新的问题,建议采用集中数据库与分布数据库相结合的模式。
东方正通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优点 该方案是针对城市政府应急平台及专项应急平台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方案采用J2EE架构开发方式,并采用ArcGIS、Oracle10g、weblogic9等成熟的中间件技术,是一套集成了webGIS平台、空间数据库引擎、CTI中间件的信息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城市应急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需求。
该方案的应用背景是北京市应急管理平台,是针对特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系统而提出的,适用于直辖市的政府应急、各类专项应急、市政应急管理等,但方案如能适当精简,在中小城市也将有用武之地。
北京市应急系统建设是具思考性的,这一方面在于用户本身丰富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也在于集成商技术整合能力和业务理解能力。因此,北京的应急应用方案值得关注。本方案抓准了应急系统建设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应急业务模式和信息资源整合。应急业务模式是由应急业务的体制结构、职能划分、流程控制等要素构成,是系统建设的“指南针”,国内应急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该方案在北京的实践和总结,如“七大机制”和“3+2”模式,对全国同类系统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信息决定指挥,信息资源整合则是系统建设第一原则,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是“盲人摸出大象”的惟一办法。
该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强调了基于行政架构的应急应用,现场应用支撑要尽快配套。对大部分事件而言,现场战术指挥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该方案能很好地满足应急管理的实时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需求,采用分层架构,实现模块间强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路,方案中提出采用工作流、联机分析、GIS等服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可以为城市应急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提出了通过Web页面对交换机进行有效控制,系统采用CTI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控制JavaAPI接口,这是对现有设计方案的一大改进。
不足 方案中提出了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成熟的中间件技术,但是对于中间件的集成方式描述不足。方案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反映得不够突出,看后缺乏对整个系统的全面了解。其中对个别功能描述和技术细节的罗列过于具体,特别是软件部分有点像产品介绍,因此方案显得不够简洁、清晰。在成功案例中,部分内容介绍与实际情况有不符之处。但该公司确实承担了北京市部分区县和部门的应急平台建设工作,对此项工作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易泰达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优点 该方案结合了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两方面的需求,对城市的一个特定区域,相关人员可依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以及各种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现场人员可以获得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服务,其中涉及了多业务警种、控制力量的协同作战,可实现应急指挥调度过程中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联动,并具备了很多应急管理所需的应用功能。
在该方案设计中,确立了应急联动业务协同、平战结合、易于推广的总体设计思路,应急管理体系与技术系统并重,所提出的系统方案功能比较完整,结构比较简单,具有易管理和维护的特性。
方案将网络技术、语音通信、视频监控和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在一起,采用跨平台的技术处理各类城市应急事件,方案内容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实用。该方案已有应用案例,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益。
不足 该方案未能阐述信息资源建设与数据仓库建设用以支撑辅助决策的理念和实现方案。另外,在预测预警和决策指挥的辅助智能支持方面稍有欠缺。
太极公司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优点 该方案提出了全国公共卫生应急这一纵向体系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一个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向下覆盖全国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分布式信息化网络。
该方案是一个平实的、实用的技术方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核心,系统功能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案提出了指挥体制与应急机制的建立、技术平台的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与维护制度建设,从整体上把握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架构,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建设方案。
由于卫生专项指挥部这类应急管理业务体系复杂,本方案提出了“平台化”思想能适应这一情况。为应急管理提供系列工具,由用户根据当时的应用需求来进行模块组合,满足当前多变的业务需求,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能力。另外,方案中提出的组件化设计思想,便于系统日后的升级与维护。方案中提出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基于GIS、DSS与OSS三个子系统,规划建设一个综合信息门户、三个系统平台与三个核心业务应用平台的设计想法很有特点。另外,该方案中就系统表现层的功能提出了元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其实现有助于异构信息的共享。
卫生部应急指挥系统已经在卫生部部署上线,目前已处于试运行阶段。经过了SARS、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应急事件的考验。根据系统平战结合的设计理念,卫生部应急办相关行政人员在“平时”运用该系统进行值班、预警、预案管理等日常业务的处置与管理,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相关领导及指挥人员将使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决策与指挥支持功能,进行事态分析、资源调配、人员派遣等,从而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准确而迅速的处置。
在建设原则当中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体现得不充分。在“条块结合”方面方案设计内容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国家部委与省级(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系统各类信息资源的充分衔接问题。此外,该方案缺乏整体系统架框,对关键技术的阐述较少。
不足 建议方案应更条理化、系统化。对一些公用性的功能做一定的梳理,为形成产品作铺垫。建议总体技术架构、系统架构等关键部分能够搭配图例进行形象的说明。方案中对于系统技术的实现描述不足。部门管理一般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而行业资源往往开放性不足,该方案需要在技术上高度关注此点。
中兴通讯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优点 该方案是典型的“呼叫――响应”应用系统。紧急呼叫服务是城市应急系统的重要类型,适合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面向公众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的政府部门。
该方案是基于中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建的比较完整的应急响应系统,具有接警、处警、反馈、监控、协同等功能。国内城市急系统建设一个最大的难点在于建设跨部门的城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除了公安等部门具有覆盖相对完整的集群网络之外,其他部门基本不拥有完整的无线网络,离开了有效的无线通信网络,指挥系统终究是离散的和封闭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模拟集群系统在政策上已经有明确的限制,第二是投资问题,数字集群系统的建设成本高昂。中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oTa无线集群系统,为国内应急用户提供了城市、行业、小区和移动等模式的建设方案,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无线集群系统由模拟体制向数字化体制迁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
该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属于以应急指挥通信为核心的模式。方案利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系统,并结合宽带数据网络和传输网络系统,实现了接/处警、呼叫中心、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视/会议等功能,指挥调度方便快捷。方案重视项目的综合集成技术,体现了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互联互动。符合目前我国应急处置与指挥系统的实际需求,在技术上具有集成创新的特点。
不足 在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软件系统方面有所欠缺。如果能够细化方案,从基本的“呼叫――响应”应用延伸到更多的应急应用模式,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必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迪爱斯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优点 该方案属于典型的城市应急中心系统,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是其核心业务内容,其业务定位和技术结构比较适应大中城市的需求。该方案是一个以公安指挥中心为主导的应急指挥系统方案。通过“物理分离、逻辑集中、信息共享”的原则对现有各类指挥中心进行整合,构建以应急联动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在应急业务方面,该方案对大中城市跨部门、多层次的应急联动需求理解准确,业务流程清晰,重点支持以城市应急中心为关键节点的“四级两维”应急体制结构。采用“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社会联动”的运行模式,构建横向互连、纵向贯通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符合当前实际和未来应急系统建设发展要求。
方案中技术部分着重介绍的基础设施、业务支撑和业务应急三层逻辑层次结构清晰、准确、全面。
方案依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将社会综合服务功能融入应急指挥系统中,既满足战时应急指挥的特殊需求又满足了平时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方案基本是一个完整的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框架,其设计中考虑到了建设城市应急联动备用中心,增强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该方案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系统中成功实施,参观后感觉良好,基本满足了平时的基本公众服务和战时的应急指挥需求。
不足 目前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多以办公厅为主导,通过整合城市相关力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实现对城市突发事件的总体处置。办公厅应急平台应依照总体预案,涵盖应急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
该方案偏重于事中的应急指挥与处置,建议加强应急事件的事前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与事后的评估分析等功能。该方案的结构层次明晰,但是对于系统的实现描述不足,建议增加此部分的说明。另外,该方案如果能够总结为成熟的应用,在技术上提供标准化的功能服务接口规范,对于维护大型系统的生命周期将更有意义。
该方案所介绍的部分内容已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该方案对省(自治区)一级应急系统设计却显得针对性不强,因此,国内其他省(自治区)一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方案中的内容还应做一定程度的筛选,不能盲目照搬。
鹰图公司
基于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优点 鹰图公司围绕着应急指挥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也比较灵活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对警用、消防、防汛、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指挥流程进行提炼与总结,吸纳了不同领域用户的实际需求与业务特色,形成了相对通用的设计方式和架构。方案在硬件基础支撑方面,在数据维护、数据存储、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方面,在电话接报处理、计算机辅助决策、无线通信调度和电子记录存储等应用系统方面,以及运行保障技术等方面都有所考虑。
这是一个基于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解决,所提出的方案基于应急指挥的一般需求,旨在提高应急处理的信息保障提供能力。
方案重点阐述了利用Intergraph(鹰图)公司的产品,构建统一平台,提供实时信息服务、 自动反应以及标准化处理程序。其多机构协同指挥和异构数据互操作等功能比较丰富,技术方案比较完整,在功能设计与实现途径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不足 方案在一些具体实现方式上不十分明确,同时方案缺乏实用案例介绍,对如何整理和积累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以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也未提及。
广州金鹏
110社会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优点 该方案是典型的“授权型”城市应急联动解决方案,特别适合于以公安体系为基础的城市应急联动构建模式,大城市可用,中小城市也可用。城市应急系统构建,国内有多种模式,最成功的模式就是以公安为核心的多部门应急联动模式。由于公安系统本身就是城市重要应急响应部门,有成熟编制、装备、职责和运作,因此,这种模式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构建快、运行效率高、流程成熟、风险小。国内许多的城市应急系统都是以这种模式为设计目标的,如广州、上海等。
该方案通过一个具体的设计实例给出了以“多警合一”接处警为主的联动系统架构。这种模式在很多地区公安系统开展较早,该方案为一个城市的公安、交警、消防、急救、交通、公共事业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联动单位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统一接处警、综合处警或城市紧急状态的处理。
以公安为中心的应急模式,较多地体现了城市应急响应服务的特点,如果与国务院要求的预案体系相结合,解决相关的运作和技术问题,该方案会成为比较完整的城市应急解决方案。
不足 该方案强调大系统概念,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把多警合一等多个系统纳入一个平台,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急平台,应用于一般规模的城市中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在较大规模城市或更大区域将受到制约。
北电公司
城市应急系统建议方案
优点 该方案主要论述了城市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在城市应急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以光传输网络或光以太网搭建城域有线网络框架,提供传输平台并以无线网络作为传输末端进行有力的补充。
北电公司基于城市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融合所提出的城市应急系统方案,认真分析了应用需求,注意了依据我国国情和公安部“金盾工程”及“科技强警”的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公安部门推进“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因此需求分析比较细致和准确,在设计思路中注意遵循了如下原则:
(1)应急系统不仅仅是信息平台,而且是需要提供“未来”灾害发展趋势、预期后果、干预措施、应急决策、预期救援结果评估,以及全方位监测监控,具有发现潜在威胁的预警功能的系统。
(2)应急系统不仅仅是指挥平台,而且是为应急管理服务的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的系统。
在方案设计中,重视利用北电城市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融和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视频监控和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集成,处理各类城市应急事件,方案所设计的系统具有高可靠性、支持多种接口及信令和开放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不足 方案中论述了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一些环节,并引用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对应急平台一些分析,但与该方案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方案没有针对应急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城市应急技术方案评析总结
■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苏国锋
应急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已有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系统上的衔接。目前的大多数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业务系统建设和科技应用的关系问题。欠缺对应急管理业务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至于对应急平台建设缺少足够的指导性,不同厂商建设方案和效果差异很大。
全国统一和因地制宜的关系问题。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需求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应急管理实际需求都是有很多差异的,应急平台的核心是应用系统,其应用系统要与需求分析紧密结合,才能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效用。
硬件和软件建设关系问题。存在技术运用不当、过度运用或应用不足,目前普遍的问题是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和信息建设; 另外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公共安全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欠缺。
关于应急平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立足于既有资源的整合。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进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理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领域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有很多与应急直接相关,可以整合应用,节约资源;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网络已比较健全,应急管理更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应急平台需要互联互通。
2.稳步推进标准规范的制订。目前,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在应急平台建设过程中,都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以保证实现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互联互通。但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标准的出台需要一定过程。应当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实践,逐步形成规范标准后再加以推广应用,这样的标准规范更科学更合理,也才会更具有指导意义。综合考虑到权威性和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应在国务院应急平台和其他典型地区和典型部门应急平台的实施过程中,以及在科技部和标准委相关标准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稳步推进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总体而言,应急平台的标准化不在于强求硬件设备的一致,而是要保证在应急管理流程方面规范的一致。其一是遵循已有标准规范。要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等国家标准,规范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图像接入等建设工作,采用国家的人口基础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等数据标准规范。其二是新建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消息报送、业务流程、实时数据接入、数据库内容与同步更新、预测预警模型规范、术语标识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保证国家应急平台技术体系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