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房产优化整合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房产优化整合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房产优化整合方案

第1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传媒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以传统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新媒体、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也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创新与转型。本文将以《萧山日报》为例,试析其创新转型的相关举措和其取得的成效,以及它成功转型的案例带给传统报业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全媒体;传统报业;萧山日报;转型

作为平面媒体的传统报业一直遵循着“内容为王”的准则,以传递翔实、丰富、真实的信息作为竞争与发展的标准。而由于新媒体与全媒体的崛起与发展,传统媒体把控与垄断信息的地位被不断消解,一些非正规组织乃至个体对于信息的传递、把控与接收的能力与素质提升,使之不再过度依赖于传统报业的信息传递,因而导致传统报业的受众读者数量剧减,广告收益也每况愈下。所以,进行产业结构的扩充整合与优化,提升传统报业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萧山日报》正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一、《萧山日报》创新转型前的背景

2011年是《萧山日报》实施全媒体战略的破题之年,于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但在九年之前,出现了两大倒逼因素:一是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报业造成冲击;二是2003年全国对县市区域报进行整顿,《萧山日报》得以保留并加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但受政策所限被当地财政“断奶”,求生存、谋发展成为报社当务之急[1]。当然,该报在这种新的传播格局之下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2013年10月,《萧山日报》启动了新一轮的报纸改版,将其瘦身成680黄金报型。版面分为A叠、B叠,设置封面、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周刊等8大版块;适当调整版式,每周版面108个,比原来增加12个版,主要为新闻版面[2]。

虽然《萧山日报》面对各种竞争压力时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对报纸版面进行革新),但在新媒体繁荣、全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每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使得这样的改革收效甚微。因此,对于载体要素或内容要素的优化整合与运行模式的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萧山日报》也必须依托全媒体的发展融合模式,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与产品链条的优化升级。

二、《萧山日报》创新转型的方式与措施

1、建平台拓宽经营渠道。《萧山日报》自提出建设全媒体以来,围绕着“建媒体、强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思路,建设PC端和移动端。今年上半年,新建萧山优势成长企业网、“金喔喔”房产综合服务网、萧品惠电子商务网、萧报乐学网和PAT家长会等多个网站和十余个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同时,《萧山日报》创办了优势成长企业俱乐部、萧报投资理财俱乐部和《这里》杂志等。到目前为止,萧报拥有2报4刊4网,多个手机报和无线APP、城市电视、阅报栏及数十个微博、微信等全媒体集群[3]。

这些平台的建立拓展了《萧山日报》信息的渠道,充分运用“范围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便提高其对于客户的个体占有率。而通过这种全媒体、多渠道的联合发展,传统报业能够容易地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扩大市场容量,拉动潜在消费者的消费,吸引各平台上的广告投放,从而将传统报业做大做强。因而,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以及其他平台渠道是推动传统报业创新转型的秘笈之一。

2、转变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中,报纸重视的是内容、事实和版面;而在新兴的媒介经营理念中,报纸等媒体应该重视的是受众、效果和互动。要从以报纸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强调受者的互动参与,提高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萧山日报》通过全媒体的经营模式手段,形成了以全媒体、用户、数据、效果为核心的“报纸+网络+微信+QQ群+杂志”的经营格局。

以房产广告为例,萧报主动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这是一种与客户利益休戚相关的广告投放方式:广告推广由媒体决定,客户以实际成交数为依据。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能替客户着想,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也就相当于将客户投资的风险降低,提升广告投放的有效性与影响力,是一种双赢的手段。“电商模式”的广告经营理念可带动传统报业的规模发展,促成其全媒体的广告投放模式,推动其做大做强。

而对于盈利模式的转型,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的协同配合,要打破媒介的“介质壁垒”,以用户需求为本位。

目前,萧报的“教育培训”和“房产中介”两大产业正在成为新的赢利点。《教育周刊》是萧报较早开设的周刊之一,此后,又逐渐在周刊基础上建立萧报小记者团。2013年,萧报成立教育公司,整合萧报《教育周刊》、《花季雨季》学生报、萧报小记者团、建成乐学网、专注家庭教育的微信号“PAT家长会”等全媒体平台,通过开展系列活动,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宣传,提升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杭州风茂房产公司开展的二手房中介业务也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它通过免费的方式迅速获得买卖双方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免费信息服务和中介业务做强平台,使之成为本地区最大的中介服务商,最终通过平台盈利。《萧山日报》通过教育和房地产中介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品牌的优化与完善。

第2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房产测量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房产测量本身是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服务的,一旦它离开了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就无实际存在价值。因此,房产测量只能依附房屋权属管理而存在,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在我国,房产测量一直是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工作。

2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2.1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

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以下简称分幅图)、房产分丘平面图(以下简称分丘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以下简称分户图)。房产分幅图、分丘图、分户图的成果数据是房地产管理最根本的数据。房产测量是获取房产管理数据的主要手段,是“数字房产”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2.2房产测量存在问题

2.2.1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房产数据库建立的数据标准,而只有房产图图式。数据仅满足出图需求,不重视数据的运用。加之,房产测量成果审核工作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房产测绘单位的主管机关实施。这导致不同的地区在《房产测量规范》的基础制定出不同的操作规程,不同的地区的做法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地级市与所管辖的县级市处理同一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是建立统一的房地产管理平台的瓶颈。2.2.2数据转换过程中存在有用的信息丢失。空间数据包含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房地产管理较长时间是把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开管理,因此在数据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有用信息的丢失。2.2.3空间数据更新滞后。房产测量中,房地产空间数据具有三大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专题属性。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相邻地物的空间关系,这是GIS所独有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空间数据更新步伐明显滞后。

3GIS在房地产管理的应用

3.1基于GIS进行房产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测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目前尚无统一的房产数据库建立的数据标准,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和房产测量的专业特点,建立房产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是紧迫性与重要性。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3月26日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明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这对规范房产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房产管理的数据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地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房产地理空间数据是房产地理信息系统的“血液”,而房屋数据是在不同的部门分步产生和获取的,房屋自然属性和空间地理属性数据的生产是由房产测量工作完成的,房屋的社会人文属性数据是在房产管理中获取的。建立房产测量与房产管理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统一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和规范的数据流动在大面积房产测量和建立房产地理信息系统中尤为重要。

3.2GIS可以有效提高登记机构工作效率

在城镇化的快速推动下,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房地产交易日益频繁,房地产登记机构管理的业务也随之大量增加,传统的以手工或半手工作业模式为主的房地产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房地产管理要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房地产管理系统正是在“数字房产”形势下提出来的。房产GIS是房地产管理系统的基础。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系统,通过优化整合房产测量中产生的大量产权档案、产籍图纸、簿册、表卡等反映产权现状和历史状况的地理数据,推进房屋代码和楼盘表的编制工作,解决存量房、商品房等房屋代码和楼盘表的编制工作。房屋代码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2月批准的行业标准《房地产登记技术规范》(JGJ278-2012)要求进行统一编制,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代码标准,从而更好地实现登记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楼盘表的编制要覆盖所有房屋,将楼盘表引入未登记房屋管理子系统,并和房屋登记管理子系统、商品房网上备案子系统、存量房网上备案子系统进行关联,进行房屋登记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当进行该房地产登记发证时,登记审核人员就可以直接在网上调阅资料核对、审批,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杜绝了一房二证、一房二卖、一房二押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图管房、以图管证、以图管档、以图管业”的现代产权产籍管理模式。另外,利用房产测量成果以量化形式具体表述出房屋的基本信息,不仅直观地反映权属登记时的权利状态,而且还便于房屋登记簿的记载和管理。故房产测量经过野外数据采集、绘图、审核等过程后的基础信息,也是提高房地产市场管理、档案管理乃至登记信息查询等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

3.3GIS应用于房地产管理可以更好的为决策服务

全面、准确、及时统计和掌握个人住房信息,对政府部门提高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能力、强化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落实各项住房保障政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有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除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外,还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查询与分析等功能。一方面,G1S在建立和分析地理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上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对各类地物的数据属性和它们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分析;另一方面,G1S的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直观的了解地物分布特征。总之,G1S技术在房地产管理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善房地产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收集方式,提高房地产管理的效率,房地产系统的管理者将已编码的空间数据结合起来,即可揭示不同地物空间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设定目标,通过模型运算、知识推理等程序来筛选出最佳的决策方案,从而为房产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如城市商品房的买卖价格及政府的调控政策,是人们如今关注的重要话题,调控依据如何获取?可以通过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系统调出特定时间的特定区域的交易状况,制作统计图表和建立分析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房屋价格走势。可以通过在地图上制作统计专题图,直观地反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屋的交易状况,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3.4GIS技术应用于房产测量可以增强房地产登记公信力

房屋建筑面积,是《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登记制度,类似权利登记制,兼采托仑斯登记制,房地产权利一经登记机关登记,便产生法律效力。这就要求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等各种要素要准确无误,以确保房地产登记的公信力。而房产测量与房产GI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对于解决数字房产空间数据库数据的快速获取、更新、保证房产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Browser/Server广义用户模式实现房产管理部门、房产开发者、各级政府与社会群众之间便捷的信息网络沟通,让房屋建筑面积及分摊系数直观显示给公众,进而有助于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对测绘市场的监管及公众对测绘成果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房产测量成果不仅是对权利人利益的保障,也是对房地产登记公信力的保证。总之,当GIS应用于房地产管理之中,形成房地产地理信息系统,必然要融合现代测绘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等,建立一个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而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系统,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房地产登记公信力及更好为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第3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一、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主要有集权和放权两种基本模式。其中放权主要以部分放权为主,即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权责利定义的清晰程度来确定放权的范围[ 1 ]。

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怎么放权,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放权后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很难清晰定义;二是每个二级学院都希望从学校获得越多越好的资源,而学校财务部门往往需要站在学校的角度,综合平衡后才向二级学院分配资源,二者互相博弈,无法更好地从学校整体业务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三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和全面地解决校院双方因能力缺陷而产生的问题,二级学院管理层财务意识不强,财务管理能力不足,数据量化能力略显匮乏,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通常只考虑自身的业务规划,不能从财务角度评价分析资金的投入产出,而学校财务部门不了解二级学院的具体业务,财务语言无法与业务语言对接,为二级学院的服务仅限日常报销,并未提供财务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欧亚学院财务部门在优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创新,选择高职学院为财务管控的试点单位,成立业务、财务联合项目小组,尝试运用《商业模式新生代》中的画布工具(以下简称画布工具)来梳理二级学院业务发展和学校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的效果。

二、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财务管控模式探索

画布工具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描述、可视化、评估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该工具中的商业模式包括九个要素,即目标顾客、价值主张、渠道通路、顾客关系、收入来源、关键资源、关键活动、关键伙伴和成本结构。用户可在九个空格上绘制和描述其商业模式的九个要素,从而描绘其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未来的商业模式,清晰直观地展示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厘清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原理[ 2 ]。

(一)建立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分析框架

?目小组成员分别从九个方面(如图1所示)进行设问和分析。

(1)客户细分。设问:高职学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客户是某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为他们培养和输送符合其人力资源需求的人才。因此,选择目标行业和培养方向是关键,其次是确定具体的企业。项目小组通过梳理市场上高职人才缺口的情况和现有高职学院的培养方向,结合西安欧亚学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优势,聚焦高职学院未来的目标客户及相应利益相关者,确定专业群为金融、房地产、文化休闲三个方向九个专业,削减其他市场前景和培养能力有限的方向。

(2)客户关系。设问:高职学院与客户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已建立的关系成本如何?如何与其他内容整合?据此分析:双方欲建立和保持的是双向互动的校企融合关系,即行业企业向学校反馈人才的具体需求,学校为行业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过程之中双方紧密合作。项目小组对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梳理和优化;对缺少合作企业的专业确定其拓展对象的评价原则,即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学院的战略规划、行业典范、目标企业文化、品牌价值、社会评价和口碑等方面进行综合实力的评价和判断。

(3)渠道通路。设问: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有效整合和升级?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为房地产方向的房产经纪人协会、万科集团,金融方向的证券协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文化休闲方向的饭店行业协会、陕西旅游集团下属三家酒店。项目小组根据客户关系梳理中确定的原则,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放弃原有文化休闲方向的协会和商务酒店,重新选择全球度假酒店连锁集团和高端品牌酒店,并通过积极主动与现有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沟通互动,与西安多家高档酒店建立合作关系。

(4)价值主张。设问:高职学院价值主张能为目标客户解决何种问题?如何体现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价值主张是为客户提供符合其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定制培养人才,帮助企业行业解决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的双重问题,降低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贴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企业参与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的全流程中来,真正做到行业、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三方联动。核心竞争力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与行业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伙伴关系。实践中已经让行业企业体会到定制培养模式为其带来的超预期价值。

(5)收入来源。设问:高职学院的客户愿意购买什么?如何付费?收入结构如何?据此分析:客户愿意购买高职学院向其提供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包括学校为其培养的符合目标岗位需求并认同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学校为其老员工提供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方面的课程、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等。企业从节约的招聘和培训成本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支付。经过努力,高职学院的收入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学费收入转变为以学费收入为主,企业定制培养费、岗位课程销售费、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费等为辅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6)关键业务。设问: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业务有哪些?据此分析:要实现上述收入及结构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必然成为高职学院的关键业务。如果不吸收和培养熟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的师资,就不能梳理出行业、企业目标岗位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无法开发出符合目标岗位要求的课程,收入来源和价值主张也将无法保障。

(7)核心资源。设问:为了实现价值主张,达成收入目标,保障关键业务开展,高职学院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资源?据此分析:经过前面的梳理,确定高职学院需要匹配的核心资源是师资和教学场地。按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将课程分为岗位技能、专业平台、通识教育三大类,并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出相应的年度课程开发计划,然后根据该计划匹配教师人数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规模、授课老师人?怠⒀?校行政教辅人员配置标准等确定高职学院执行团队的编制人数,进而测算出未来年度的课程开发费用及人力成本投入额度。依据高职学院现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资源和业务发展阶段性目标提出优化整合方案,确定资本性投入的数量、标准、结构等。

(8)重要伙伴。设问:谁是重要伙伴?从伙伴那获取哪些核心资源?合作伙伴都执行哪些关键业务?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重要伙伴包括学校中为其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和全面参与教学环节的行业、企业。高职学院从学校职能部门获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支持,从行业、企业获取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课程开发及授课的优秀行业师资。行业企业执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队伍的关键业务,学校职能部门从制度、流程和资源上保障所有关键业务的顺利实施。

(9)成本结构。设问:高职学院的成本有哪些?在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与分院业务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据此分析:高职学院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方面投入、场地资源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等。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是否支撑业务规划的发展成为优化其成本结构的依据。

(二)搭建二级学院财务模型

通过上述业务的梳理,清晰勾勒出高职学院九个业务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高职学院核心业务规划,即教育产品设计规划、企业拓展规划、课程与师资规划、教学场地资源规划,进而将业务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数据,搭建出高职学院财务模型,如表1。

(三)确定高职学院绩效指标

根据既定的五年规划,高职学院对各年度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年度预算及应达成的关键业务目标,如表2。

(四)过程跟踪与分析反馈

在运营过程中,学校财务部门按季度进行预算执行、业务完成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年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就关键业务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收入增长、费用优化、资本性投入进度等多方面提出管理建议,帮助高职学院进行业务行为改进、业务发展规划修正,以此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年终分析反馈模板如表3。

三、结语

项目小组运用画布工具探索出一套从业务分析框架、财务模型搭建、绩效指标提炼、过程跟踪到效果评价反馈的全流程二级学院财务管理新模式,优化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现了双方价值的共同提升。

第4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重点工作是:

一、全力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并做好景区经营管理的起步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景区设施配套的进度,为开发创设有利条件。继续施工2011年续建工程,包括南消防通道,南路绿化,外部热力管网,地质博物馆室内装修、室外环境配套、停车场等工程。2012年重点新建五项工程:一是连接路北段道路建设。全长3100米,宽14米,自陈家沟水库向北一直到牟黄路,为北全面开发创设条件;二是景区的环境绿化。按照今年委托国家林业局设计院规划设计的绿化美化方案,选取部分重要地段先行栽植绿化树木,从绿化方面逐步亮化整个景区;三是汪家沟水库下游环境的改造。按照总体规划,汪家沟水库下游为湿地公园,计划明年委托设计单位对该地段进行详细设计,并选取部分地段进行施工。四是协调热力公司加快的外部热力管网的施工。五是建设景区收费大门。并逐步完善景区的其他运营设施。

(二)加大力度推进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在建的旅游项目要尽快建成投用。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建设进度,金河公司颐生敬老院12月份土建工程全部竣工,仙水生态区年内开工建设,观海商住区进行10套样板房建设,名胜风景区继续加大投资完善景区内容和设施;天马公司企业家俱乐部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工作,加快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审批工作;江苏中南集团旅游房产项目完成规划方案审批,做好开工前的征地、土地平整等相关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功能,形成规模效应。力争江苏中南集团项目完成规划方案审批,年度前开工建设;年内引进1-2家国内知名公司参与住宅、游乐场、酒店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二、加大海滨观光长廊的开发完善,进一步提升海滨公园的功能和品位。

(一)加快海滨防护林以及海滨路黄金河白银河段的改造,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防护林及海滨路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基本思路是,要通过防护林和海滨路改造,使海滨景区的功能格局有进一步完善。防护林改造一是要兼顾乔灌木搭配、冷暖色调搭配、落叶与长青树种搭配,要形成防护林“错落有致、亲和宜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特色;二是要改善以往单一的防风固沙功能,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防护林内高标准地设置各类观光通道、并按照灵巧雅致易于经营便于管理的原则,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休闲和服务设施包括休闲娱乐购物点和一些电瓶车;三是借鉴一些景区的做法,在海滨围定一些区域,在海滨路部分路段设置步行街。比如海滨浴场区域、天马栈桥区域、东方夏威夷区域等,开辟1-2个大型广场,拓展海滨景区的视野,做大海滨景区的气势,形成大型的人流聚散区,在一些区域探索商业化经营管理的模式,使海滨的旅游休闲功能和特色更加突出。

(二)加快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开发建设力度,使景区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优势。天马栈桥浪漫产业区人流聚集效应目前已经逐步显现,下一步一是要认真规划完善万国码头商业区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品质、进一步丰富内涵、进一步开拓思路、进一步扩大宣传,与其他浪漫区域捆绑经营,多点位做活浪漫产业;二是要加快东方夏威夷项目的的建成投用进度,把夏季海岸变成四季海岸。三是高标准开发好填海项目。要借鉴市区渔人码头的做法,并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色彩、块面的组团效果,丰富天际线的效果,高标准组团开发黄庄填海区域,使之成为海滨、整个市乃至省的新地标,四是加快菩提岛申报工作。要争取明年有突破性进展,以此带动海滨景区乃至整个城区的设施功能和开发品味的全面提升。届时,海滨景区连同鼎丰生态园、张裕卡斯特酒庄、景区的全面运营,将使全区旅游服务业发展真正有一个全面的改观,同时,全区的城市景观、城区功能、城建品味也将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三)高标准做好景区经营业户的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实行《景区经营业户百分制考核办法》,对经营者实行末尾淘汰制,杜绝影响范围广、性质恶劣的投诉事件发生。

二是高标准做好景区旅游旺季的环境秩序管理工作。要全面实行分片定岗、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到景区执勤无缝隙覆盖。三是做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放在引进大的经营公司和品牌,做活有关方面工作。四是做好景区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增强景区与社会的互动功能,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服务中的社会责任意识。要与企业及社区联姻,多搞一些质量好、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文化及社会公益活动。要尽各种可能,把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或主题文化活动吸引到景区,逐步建立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同时,做好结合文章,做好景区的开发和运营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全区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形象。

第一,要突出“三个建设”。要大力整合现有避暑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乡村工业旅游资源,加快对牟国生态园、阳光山庄和鼎丰农业生态休闲度假等景区(点)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力度。牟国生态园、阳光山庄要立足于加大投入,跳跃式开发,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竞争优势:鼎丰农业生态园建设要尽快启动促销程序,快速成为全区生态旅游的示范和拳头。要发挥好张裕国际葡萄酒之窗的名片效应,做大做强“蛋糕”,全力提升品牌在旅游市场中的比重。

第二,要搞好“三个促销”。一是搞好节庆促销。借助在我市举办的国际美食节和4个小长假2个黄金周,立足办出新效果。二是强化媒体促销。重点参与好全市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城市推介节目和参与好全市网上“五彩”活动。三是开辟多样市场促销。随着景区开发建设效果的逐步显现,要进一步组织好对各类旅游宣传品、包括画册、指南、光盘的更新和制作。要在星级酒店房间摆放宣传品,增加电视VOP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等工作。

第5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今年以来,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开展科学储粮活动,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较好维护了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实现了时间过半、既定任务完成过半;同时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关心职工利益,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发展依靠职工,也是为了职工,也让职工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要在积极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有关粮深加工项目入驻市粮食仓储物流园区,增加我市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粮食发展后劲。三是要从市粮食生产、收购、销售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市级储备粮储存的粮食品种进行全盘考虑,可适当调整储存一定量的优质杂交稻。四是要及时理顺祥禾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为企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统筹考虑企业的今后发展方向和职工的生存、出路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和责任分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市粮食工作实际,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以促进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责,更好地推进我市粮食产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加强粮食企业收购工作指导。重点引导粮食购销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创新收购方式,积极入市收购,确保实现全年全社会粮食收购量超5吨,力争达7-10万吨,以充分保护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指导粮食企业加强区域合作,争取与福建、浙江等地区建立代收代储协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壮大拓展空间。

(二)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引导粮食经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实现全年粮食产业化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种粮农民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实现订单生产面积达60万亩,实现企业和种粮农民“双赢”。

(三)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及时整合和盘活现有存量资产---金穗大厦、市军粮供应站、市富园饭店、市富丽园大酒店房产及国有土地,并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项目一期二标段的12栋仓房建设任务,为我市粮食流通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其中重点是千方百计争取直接能引进外地客商来马投资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特别是能入驻我市现代粮食仓储物流园区,为我市粮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五)切实加强粮食仓储管理。认真落实粮食仓储管理各项规定,加强对储粮企业安全保粮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尤其是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财政补贴,加强老旧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保证现有仓储设施完好,确保全年安全保粮无事故。

(六)及时理顺祥禾公司的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帮助和指导市祥禾公司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股东间的利益纠纷和相关矛盾,及时理顺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并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七)合理优化市级储备粮储存品种和结构。鉴于市粮食生产实际状况(优质杂交稻种植量比重占全部稻谷种植量达95%以上)和市民消费习惯(市民粮食消费更倾向于优质大米),从便于储备粮轮换管理和节约收购成本出发,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争取财政、农发行等部门支持,合理优化市级储备粮储备品种和结构,安排存储一定量的优质杂交稻。

(八)认真帮助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切实关心基层职工工作、生活状况,把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职工的切身利益始终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指导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收购、强化储粮安全保管、加强储备粮轮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职工收入、福利等情况,更加关注职工的合理诉求,着力督促企业合理提高职工收入、积极改善职工福利,让职工能充分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三、整改要求

(一)各责任单位和配合部门要根据整改措施和责任分解,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提出具体落实计划。

第6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胡祖才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推动试点地区带动全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黄金结合点作用。今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必须树立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工作节奏和步伐。

一是各试点地区要“闯”,锐意创新、率先突破,按照试点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调配资源,尽快在市民化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

二是有关部门要“帮”,积极支持、形成合力,尽快出台已经明确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协助推动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推动试点工作的合力。

三是媒体要“挖”,深入挖掘经验、积极宣传引导,多宣传试点中的新做法、好经验,多宣传敢闯敢试、愿为人先的试点精神,形成全民关注新型城镇化的氛围。

交流会上,10个试点地区负责人分别就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智慧城市等五个专题做了经验介绍。各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了相关政策,并与试点地区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进行了交流。

专题1: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让农民工安心“扎根”城镇;福建省晋江市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翻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走上了创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由320平方公里扩大到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35万人增加到39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5.7%,提高到2015年69.1%。

合肥市通过分类放开落户限制,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来降低迁移落户门槛、加大保障流动人口权益、创新户口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另外,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市民化这个问题上,合肥市采取了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扩大城镇教育容量等措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合肥市则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均等化、推进社保均等化和实施“安居工程”。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合肥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落户更加开放。自2013年7月户籍制度改革施行后,到2015年6月合肥市已办理落户人员143908人,同比增长5.3%。二是教育更加公平。实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零障碍”入学,全面享受同城待遇,做到“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缴费”。三是消费进一步提升。2013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约为2.53:1,每落户一名农业转移人口,约增加消费支出12000元。四是投资进一步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带动巨大的投资需求,合肥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约8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若只考虑10万人的增量部分,每年将新增80亿元的投资需求。

晋江市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县级市,有户籍人口109万,吸引集聚的外来人口也有100多万。这些外来建设者是晋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让他们融入晋江、扎根晋江,既是晋江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晋江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突破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晋江市始终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的基本理念,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作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晋江市首先解决了外来人口的户籍落户、户籍福利问题。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放开人口落户限制让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转入无障碍”。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居住证200多万张(有效期内110万张),已办理外来人口落户19313人。为了让外地人口“留得住”,晋江市还全方位解决外来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保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让外来人口愿意留在晋江安居乐业。在“融得入”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从情感融入和文化融合入手,在工作、生活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增强“新晋江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晋江市通过先行先试、持续创新,破除了体制机制的束缚,打开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

专题2: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重庆市推进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解决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融资问题;湖南省株洲市通过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引擎作用。201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在改革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重庆市坚持规划引导,强化项目策划及资源整合力度。结合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提出“五通、八联、三保障”三大体系、共十六大专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方案,规划项目总投资1.84万亿元。并且依据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整合资源要素,提出项目建设投融资思路。

另外,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突破,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推动政府主导的“投”运作模式逐步向创新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转变,两年来,围绕增强主城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周转能力,加强重庆市各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等重点领域,两次集中签约PPP项目39个,涉及总投资(资产总额)约2600亿元。

在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重庆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采用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多渠道扩大和优化投资等措施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湖南省株洲市围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重点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组,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逐步实现了投融资方式从要素驱动为主向信用驱动为主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

株洲市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对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改革重组,以做强主体,引导投资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司业务重组和推行债务分类管理。与此同时,还加大了财政资金统筹和归集力度,设立了5.3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和6亿元的偿债基金。在项目策划、拉动投资方面,株洲市围绕优势策划项目、立足整体开发策划项目、注重利益导向策划项目,破解了“项目找资金”的困局,走出了“资金找项目”的新路子。

株洲市通过加强政银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财产权抵押试点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投融资渠道,以此激活投资。在简政放权、吸引投资方面,株洲市按照“应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着力抓好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推进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题3: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广东东莞推进“三旧改造”,在操作主体、改造业态、资金来源、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五个方面探索多元化模式,有效促进城市更新;浙江嘉兴市姚庄镇以农村住房转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核心,有效激活城乡实体经济,拉动城市消费需求。

东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制造业城市,开发强度已达43%,仅次于深圳市,超过香港的两倍。与此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用地瓶颈制约突出,全市60%以上的镇街没有超过500亩的可集中建设地块。因此,从2009年开始,东莞市积极推动“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动员社会各方介入其中,先后投资资金400多亿元,完成改造1万余亩,正在实施改造2.8万亩,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改善了城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东莞市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减轻城市更新改造带来的政府财政压力,也通过多元化的操作主体平衡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由于商住项目盈利大、收益快,前期启动的“三旧”项目超过八成为商住项目,东莞市积极引导改造业态多元化,从注重商住开发到注重产业升级;在资金来源问题上,东莞市则大力动员社会资本介入改造项目;不同的改造项目在收益分配上各不相同,东莞市采取利益分配多元化,即政府在土地价款和税费分配上大幅让利;在开发过程中,东莞市采用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将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及轨道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措施之后,东莞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更新改造,大部分项目的容积率至少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在“三旧”改造中积极探索高层工业大厦产权分割转让,有助于降低改造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造而建设的现代化楼房和商业设施彻底地整治了周边环境,提升了物业价值。另外,拆迁安置与改造补偿也增加了村民与村集体的收入。

2008年以来,嘉兴市姚庄镇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契机,积极开展以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农房改造集聚工作,改善农户居住条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深受农户拥护参与。目前,姚庄镇先后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5个,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整治823.4亩,土地开发2081.9亩,姚庄主中心和丁栅、俞汇社区副中心等“1+2”新社区已集聚农户2200多户,全镇集聚率已达40%。

姚庄镇以农房改造集聚促进城乡统筹为工作主线,坚持自愿至上,合理把握“政府可承受度、农民可接受度、工作可推进”的原则,找到政策的“平衡点”,又推出了让各方都可接受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深受农民欢迎。在其他方面,姚庄镇坚持同步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按照“田成方、路成格、林成网、进出水沟渠配套”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土地复垦,获得了周转指标、节约了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平原高耕保地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一体发展的原则,来建设城乡示范片区,姚庄镇把农房改造集聚工作作为浙江省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运用超250亿元的市场资本,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姚庄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为进城居民创建优质的城市环境。

从姚庄镇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实践来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益,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被外界总结为“姚庄模式”。经验和成效主要表现在:土地要素节约集约、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壮大、公共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实体经济有效激活等方面。

专题4: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

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方面,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科学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等举措,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完善配套,打造“以城促产”特色小镇。

龙港镇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浙江省水系之一的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镇初期,通过户籍改革、土地有偿出让、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改革,建成了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经过31年的不断发展和三次行政区划调整,由5个小渔村逐步发展成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现辖区面积172.0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1万、常住人口44.3万、外来人口10多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11.1%。

龙港镇力争为全国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紧紧围绕中央11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要求,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头等大事,全力突破。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将龙港定位为县级单位,赋予县级职能,并相应赋予县级行政主体资格,实现县镇之间权责关系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变。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上,推行“大部门”制改革,优化横向管理,按照“党政机构合一”、职能相近部门合并和打破条条对口的原则,建立若干个“大部门”,实行属地管理。以此,形成了多网合一、并网运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一张网”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将公共安全网格、综治网格等进行并网运行,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社会治理。

下一步,龙港镇在全力做好试点实施方案和子方案的制定、完善和报批工作的同时,还将分步抓好改革措施的推进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在2017年6月前建立试点工作评估体系,梳理和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

2006年以来,睢宁县沙集镇抢抓时代机遇,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引领大众创业,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了全国有名的“沙集模式”。在强化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沙集镇统筹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产”的方面,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建成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电商产业规模达到28亿元,成为中国淘宝镇。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000元。在“城”的方面,完善城镇功能,创新成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镇区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

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夯实产业支撑,壮大全镇经济实力。用“产”为“城”打基础,实现“以产带城”,为此,沙集镇在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优化发展环境、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并且,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提升城镇功能,用“城”为“产”做支撑,实现“以城促产”,沙集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近年来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30项,以此来优化生产条件和完善百姓生活环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中国淘宝镇,纵观来看,沙集镇把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种经验在全国来说可谓是首屈一指。在发展的过程中,沙集镇牢牢把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产业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把大众创业和公共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专题5: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方面,湖北武汉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拉动大量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广州市番禺区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武汉市采取“顶层设计、应用落地、需求导向、示范推进”的方法,认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了一批涉及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居家养老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武汉的智慧城市建设采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的方式,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113”总体架构。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大核心体系。经过近几年来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武汉具备了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武汉市抓住“能为老百姓办事”和“为老百姓办成事”这两个关键环节,把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帮助市民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亮点、特点之外,武汉市还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要认真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要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武汉市立足产业,拓展应用,实现以应用促产业,带动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并且,还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方式,健全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间的信息协调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契机,武汉市抢抓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番禺区作为广州的都会区,位于广州南部,区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等名片。拥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居民诉求趋于多元化,人们行为趋于短期化,社会矛盾渐渐凸显。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以智慧管理和服务番禺成为应尽之义。2013年以来,番禺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编制了《番禺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2015―2017年)》,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思路:通过信息基础建设,构建一个记录和分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行为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第7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加强管理;闲置;低效公建房屋;盘活;市场化

如何加强企业产公建房屋管理,确保企业产公建房屋的合理、安全、高效的使用,使之保值增值,一直是企业在房屋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盘活房屋资产,避免出现闲置,加速资金周转,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天津港(集团)公司自1952年重新开港以来,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口岸。截止到2011年9月份,资产规模达8572113.24万元,其中房屋原值284188.36万元,总建筑面积167.22万平方米,占资产总值的3.26%。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建造了大量的生产用房和非生产用房,看着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人们以港口的发展为荣。但随着企业参与市场化经营,由于市场环境和办公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现了公建房屋资产低效、闲置的现象,这部分资产每年的折旧、修缮、税金等费用令人触目惊心。如果对其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必将成为拖拉企业发展的“后腿”,经济上的“包袱”。

怎样能够盘活公建房屋资产,使其合理、高效的使用,做到保值增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积极实践探索。

天津港所有公建房屋长期以来一直是由集团公司提供给所属各单位无偿使用,因此造成公建房屋普遍使用率低和使用不合理。为了加强集团公司公建房屋管理,逐步盘活房屋资产,从2008年开始,明确了专门的公建房屋管理和经营单位,逐步实行了公建房屋的有偿使用。

几年来,着重把盘活房屋资产作为促进企业管理、提高运营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房屋资产盘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将从细化管理入手,不断优化整合房屋资源,推动房屋资产盘活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让资产“转”起来、“活”起来,初步解决房屋资产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现房屋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了尽快盘活闲置的企业产房屋资产,加快市场化运作,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公建房屋管理意识,真正树立房屋有偿使用观念

长期以来,天津港各单位的大部分办公用房、厂房、仓库等公建房屋资产都是由集团公司建设并无偿调拨给各单位使用,使用者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费用,更不会自主的对房屋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在房屋管理和安全使用上存在漏洞,甚至还存在“多占房、占好房”的现象,造成一些单位房屋过剩出现闲置状况,而另一些单位用房却十分紧张。这些都不利于集团公司房屋资产高效运转和良性发展。

为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公建房屋有偿使用的意识,并根据集团公司对于盘活资产的要求,经常性地向各使用单位渗透公建房屋有偿使用的理念,使集团公司公建房屋使用单位从思想上、意识上认识到集团公司公建房屋有偿使用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种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为了配合集团公司在公建房屋有偿使用方面的改革,在2009年我们就向集团公司各单位下发了《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公建房屋使用和维修管理办法》(津港设施〔2009〕248号)文件,明确了设施中心为集团公司公建房屋管理单位,并负责对集团公司公建房屋实行有偿使用。

通过近几年的执行情况看,效果不太理想,首先是集团公司各公建房屋使用单位在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过程中,无论在人们认识观念上,还是在管理上都要有个过程,导致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是制度的执行监督做的不够,致使各公建房使用单位没有真正按管理办法的要求去做。最后,是管理办法本身也存在着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可操作性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将通过不断完善公建房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办法,使我们在盘活公建房屋资产这项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为提高制度和办法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我们还要加大各公建房屋使用单位的人员培训力度,保证制度和办法的实际落实。我们还要和集团相关部门联合不断提高公建房屋有偿使用的监督力度,尽快整体盘活集团公司房屋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加房产收益,进而提升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公建房屋盘活的具体举措

目前集团公司产权公建房屋只有一小部分由集团公司下设单位设施中心进行管理,还没有对整个集团公司公建房屋进行统一管理,为此要逐步拓展公建房屋管理的范围,力争将集团公司产权的所有公建房屋纳入到设施中心统一管理之中,并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公建房屋进行宏观管理,加大对房屋资产的盘活力度,按照“统一盘活再利用”的原则逐步实现房屋资源优化配置,进而达到集团公司公建房屋整体盘活的目的。

1、摸清家底,建立健全房屋管理体系

要对加团公司所有公建房屋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从宏观上掌控集团公司的公建房屋的整体利用情况,在各单位上报公建房屋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房屋资产信息库,因地制宜的制定盘活利用方向,结合房屋使用现状,统一由管理单位调拨盘活,增强房屋资产开发利用的统筹性、合理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浪费。尤其对于闲置的房屋更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详尽闲置资产档案,同时分析闲置原因,以便制定盘活利用方案。

2、应将集团公司产权的公建房屋应纳入集中管理,整体盘活

现在房屋管理单位(设施中心)管理的集团公司公建房屋,只是所有集团公司产权公建房屋的一部分,还有部分在各单位自行管理,没能按集团公司的要求进行有偿使用,应尽快实现将所有集团公司产权公建房屋纳入设施中心统一管理中,实现集中盘活。

3、租赁方式的选择

由于单位中负责租赁工作的人员相关经验不是非常丰富,同时对外沟通渠道较窄,往往错过了很多合作者,因而租赁效果不佳,只有少数房屋能对外出租,有些又都是经熟人介绍,因此租金还是很不理想。如果采取外委方式把房屋对外出租,实现租金收益的提高。即通过中介整体或零散出租方式将需出租的资产向社会公布租赁信息。

4、实行闲置资产再配置、再利用

对于目前闲置的房屋资产,首先在单位内部进行互相调剂,满足有需要的单位使用,优化资源、资产配置;进而面向社会进行招租;对远、偏、闲、散的闲置房屋坚决卖,以卖盘活,卸掉包袱,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新增项目。

5、提高收益,从成本核算到市场核算

由于企业各单位使用的公建房屋是从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在这个过渡时期,我们是以成本价核算租金向各使用单位收取租金,总体分析房屋资产整体的经营效果不太理想,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增加收益,我们采用由成本核算向市场核算转变的方式。但是鉴于经费单位的现阶段的承受能力,我们在以市场价核算为基数的基础上,取一定的比例向各单位收取租金,经过实践,截止到2011年底,已与20余家单位签订房屋租赁协议,实现经济总收入达1000余万元。

6、在公建房屋资产盘活中要有前瞻意识、增效益

部分公建房屋虽然处于出租状态,但有的会出现即将到期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应未雨绸缪,早作打算,不让租赁留有空隙。

7、立足市场,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在盘活取得一些效果的基础上,要继续实践探索,对于目前公建房屋租用租金偏低的,要提高租金,逐步向市场租金看齐。同时,为企业提高资产收益探索新方法、寻找新途径,努力实现公建房屋市场化经营,让这部分资产从企业的“包袱”变成为企业创收的“新大陆”。

总之,通过对企业产公建房屋的创新管理,统一盘活,将优化房屋资产资源配置,确保集团公建房屋的安全、高效使用,实现房屋资产资源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8篇:房产优化整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2005中国传媒业超越经验学习创新

2005年是中国传媒业成长充满戏剧性的一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争夺、市场领先者和挑战者之间的争夺与融合使得这一年成为一道分水岭。那些沿着原有经验成长起来的传媒在这一年里遭遇到了寒冬,而那些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传媒在这一年里获得了成长。超越经验,学习创新,成为2005年传媒产业成长的集中体现。

一、报刊业:经验地图上的迷失

2005年,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总量的14.5%。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6.6%。日报出版规模连续第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日报出版大国。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千人日报拥有量2004年达到75.86份,其中有6个省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超过了100份,北京、上海两地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分别增至274.2份和268.1份,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日报普及率2004年达到到户均0.26份,超过0.5份的省市有四个,其中北京(0.85份)和上海(0.83份)已接近每户居民每天1份日报的发达国家水平。[1]

报刊业这一年的关键词是“拐点”和“寒冬”论,前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的观点,后者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观点。而对上述观点的最直接的论证是北青传媒的年度中报: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7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6630.9万元,同比下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这对于一个业绩骄人而又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来说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根据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2005年1-8月,北京青年报广告刊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8412万元,其中房地产广告减少17470万元,汽车广告减少4714万元,也就是说,仅这两个行业减少的数额就占总差额的78.08%。同期,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的旗舰《广州日报》的收入下跌更集中,房产和汽车两个行业的广告下降额占总差额的98.15%。[2]更为极端的两个案例是《球报》和《南方体育》在8月份的开始和结尾先后退出市场。报刊业上半年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年度的成长性,平面媒体年度广告增长率首次低于年度GDP增长速度(9.8%)。

关于报刊业的挫折,解释的原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不景气的连带效应,报刊业因为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而备受指责。其实,报刊业依赖广告收入并没有什么错,我们经常提到的学习榜样美国报刊业也是如此。问题出在我国报刊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过于集中于报刊业运行的传播环节,还没有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同时,由于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地位强化了对部分行业的依赖,缺乏良好的广告客户资源结构和广告开发的能力柔性。下半年房地产广告的复苏减轻了报刊社的压力,使得信心有所恢复,但是广告客户结构的问题也由此被掩盖掉了。二是互联网勃兴的替代效应,报刊的接触率下降。为此,在2005年11月召开的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20余家都市报总编辑签署了《2005年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南京宣言》,高举保护新闻知识产权的大旗,力图反击网络的冲击。

我们认为报业遭遇挫折的原因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发展阶段到了德鲁克所说的窗口闭合期,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使得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成为决定报刊成长性的关键,由于缺乏有效率的创新,而原有的经验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使报刊业陷入茫然的状态,上述两方面的力量进而使这一状况演化为谷底的挣扎。一个是经营体制的滞后,缺乏对创新的激励和提供应有的安全感。北青传媒的成长不利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矛盾的激化使得在北青传媒最需要专业化操作团队的时候,经营团队核心高级管理人员却锒铛入狱,进一步加剧了恢复的困难。在已有经营经验和行业管理经验地图上的迷失是年度报业成长失速的主客观原因所在。

但是,正如范以锦所言:我们不赞成报业“寒冬论”[3]。2006年,《环球时报》由周刊改为日报,在此之前的广告市场开拓能力培育方面可圈可点;《京华时报》逆市而上,有望成为京城首家广告收入过10亿元的报纸。但是,报业的成长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把报纸的集团调整为集团的报纸,以传媒的大视野布局未来的集团成长空间。另外,关于报业,去碎片化的行业认知愿望已经成为业内主流,中国报业发展年度报告(2005)的推出,首次为我们勾画出中国报业发展的基本轮廓;如果4月份成立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和此前在中国落地BPA认证可以充分调动起报刊业发行量稽查的热情,这将使我国报刊业进入一个初步规范的运作平台。

二、互联网业:学习创新的好榜样

2005是互联网风光无限的一年,无论产业成长的速度和张力都是传统媒体所羡慕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达1.03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很难说是网民数量的激增给了网络更多盈利模式生成的空间,还是网络创造了更多价值点吸引了更多人成为网民,这一年,网络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媒体形态之一。只是,和5年前价值点的模糊不清、以广告收入为主要设计不同的是,网络在这一年里成熟多了。这表现在两个典型事件上:首先是当年初网站在近年赖以发展的无线业务受限之后,并没有对该行业带来太大的冲击。其中,新浪和搜狐的无线业务虽然下滑很多,但总体收益只是相比上年同期微降,至第三季度已经逐步复苏,没有出现致命的波动。其次,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孙德棣于9月份去世,但是对公司成长性影响不大。据2005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网易总营收、净利润双双领先其他个门户网站,而净收益更是新浪、搜狐和TOM三大门户网站的总和还要多。这大概是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的过程中,市场逆境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了。有人调侃说互联网行业是真正的“剩者为王”,虽是戏言,也道出了其中真谛。另外,网络的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也显示出了互联网更为成熟的经济结构。以淘宝网和eBay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盛大、网易和第九城市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服务、以百度、google和雅虎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服务、以新浪和搜狐为代表的网络广告服务分别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这种多元化的收益模式给予投资者更多选择,使互联网行业增添更多对资本的吸引力。

互联网2005年度最为耀眼的事件是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出色表现。8月5日,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当天股价上涨354%,开创纳市5年来新股首日增幅之最。而早在2004年6月,百度引入google作为股东,就已经筹划上市。由于此前google在美国股市的出色表现,当百度以“中国Google”的概念和投资商沟通的时候显得相当容易,简单、有效的价值表述把百度排名竞价的成长模式优势表述的清晰而又充满吸引力,可谓价值传播的经典之作。尽管此后百度市值出现了一些波动,但百度的价值也已经深入人心了。其次是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购并案。10月25日,阿里巴巴公司顺利完成对雅虎中国全部资产的收购并开始正常运行,购并涉及金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随后,新雅虎在时隔七年之后重归搜索。购并后的新雅虎首页异常简洁,以雅虎搜索的搜索框为主体,集中突出的体现出搜索的概念。阿里巴巴凭借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和雅虎中国的搜索服务构筑起了坚实的两翼,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成长稳健、富有张力。互联网行业的年度关键词应该是“博客”。“博客精神”被总结为“草根的、匿名的、真实的”。凭借“参与即生产”的成长理念,博客形成了低投入、快增长的特征。据易观国际11月统计结果显示,至2005年9月,中国注册博客数量已经由2004年年底的1475万攀升到3340万。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博客的出现是在互联网低潮时期、无法吸引到大资金的支持,以较小投入获得扩张的一种独特创新成长方式。它的“参与即生产”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内容生成的成本压力;同时,个人化写作表现出的整合分析能力、个人化的信息表述方式都避开了门户网站单纯的信息集纳功能强势,赋予信息更为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源于博客精神的互联网操作理念的形成被认为是有别于第一代门户网站经营方式的web2.0时代的到来。虽然博客的成长模式解决了内容生产的资本制约问题,实现了吸引眼球的基本要件的构建,但它却无法提供一个和其生产理念相匹配的盈利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博客更多的是实现自我写作的梦想,而关于盈利模式的建构基本上还处于互联网初期的广告主导构想阶段,相当于上半身进入了web2.0时代,而下半身还留在了web1.0阶段。但是,博客传播方式的创新为原有竞争者引入了新活力。新浪博客的出现加入了名人元素,用方兴东的话说是新浪博客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博客主流化。[4]同时,11月百度推出“百度知道”、新浪推出与新浪“知识人”。这种提问式搜索引擎以“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改变了关键词搜索的特征,把博客“参与即生产”的理念嫁接到了搜索业务当中,不仅提高了搜索的精确度,而且,更为人性化的信息供需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搜索过程和界面。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成长性更多的表现为学习创新的效率竞争。2004年度,新浪以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为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2005年第一季度,新浪的营业收入被盛大大幅超越;第二季度,新浪又被网易超越。2004年度,新浪也是营业利润规模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早在2004年度的第三季度,盛大的营业利润就开始超越新浪;紧接着网易在2005年第一季度超越新浪、第二季度超越盛大。网易重新夺回营业利润第一的宝座,盛大退居第二。网易的胜出得益于它对网络游戏自主创新的专注和积极的市场营销策略,而盛大依靠传奇游戏起家快速积累起来的财富扩张过速,以至于模糊了主业。盛大2005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净利润较上季度增长17.1%,但收入比上个季度下降7%,其中《传奇》第三季度平均同时在线用户数为23.3万,低于上一季度的38.1万,收入也较上季度下降了33.5%。这显然也与网易的《西游》系列、第九城市的《魔兽世界》的崛起有关。2005年11月至12月间,作为国内网游第一企业的盛大公司先后推出《传奇》、《梦幻国度》和《传奇世界》三款免费游戏,标志着盛大的转型战略的启动。如何选择创新方向、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第一要义。

[page_break]

三、广播电视业:份额守护和创新空间的寻觅

2005年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4.4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81%,比2004年分别增长0.43%和0.52%;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26万户,较2004年增长8.31%;2005年全国数字电视用户413万户,较2004年增长325%。全国付费数字电视用户139万户,较2004年增长275%。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888.76亿元,较2004年增长7.77%。其中,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458.63亿元,较2004年增长10.65%。全国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151.28亿元,较2004年增长10.15%,其中已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的青岛、杭州有线电视收入分别达到2.26亿元和2.20亿元,较2004年分别增长了35.51%和59.31%。[5]另外,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已经列入正在制定中的第十一五规划,困扰三方多年的市场开放与扩展问题有望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2005年对于广播业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局。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播广告第一季度平均增长了87.13%。从各行业广播广告投放情况看,在零售、金融保险投资、食品、汽车、个人用品增长最为快速,分别增长了204.17%、169.98%、148.76%、92.99%和120.77%。随后的2005年上半年数据再次显示,广播广告增长49%,是1999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个年度。[6]相比同期电视和平面媒体17%、8%的广告收入增幅,广播业的增长速度其实是惊人的。

电视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对全国市场争夺。2005年中央级卫视全国累积覆盖人口达到108.5亿,省级卫视全国累计覆盖人口达到111.3亿。其中,浙江、山东和湖南卫视覆盖人口超过7亿人;安徽卫视增长势头强劲,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率。双方的竞争在两个维度进行,一个是传统市场的争夺,一个是新的市场空间的抢占。

在传统市场争夺层面,竞争的激烈程度更高。以央视为一方,以文广集团、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为另外的一个阵营,在活动和电视剧两个点上博弈。2005年,湖南卫视联手天娱传媒公司推出《超级女声》,以海选方式实践大众的狂欢。根据央视索福瑞31个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的收视率最高时曾超过《新闻联播》。湖南卫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冠名、广告和短信收益这三大部分。其中仅“超级女声”冠名费就达到了2800多万,广告价格则攀升到每15秒高达7.5万元,年度总决赛广告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超过了央视黄金时段最高11万价格。随之而进行的是央视对《超级女声》的批判,一时之间这档栏目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湖南卫视和央视围绕《超级女声》“低俗”与否的争辩,其实质是关于中国电视市场娱乐产品标准制定主导权的争夺。在此之前,央视一直是电视新闻产品质量标准的绝对制订者;同时,也一直居于电视娱乐产品创新的前沿。而在2005年和湖南卫视的较量当中,基于同类节目《梦想中国》的影响力不敌《超级女声》,其产品标准制订者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央视的反应可以视为一种自我地位的维护。如果说关于《超级女声》的是是非非仅仅使央视受到了威胁,那么,9月韩剧《大长今》的热播则进一步鼓舞了湖南卫视争夺电视娱乐节目主导权的信心。该剧被湖南卫视抢先一步获得国内独播权,在很多大城市都超过了10%的收视份额,央视年度电视剧中也只有《亮剑》可以平均10.3%的收视率抗衡。如果考虑到《大长今》晚10点播出,而《亮剑》为黄金时段播出,这种比较更令湖南卫视振奋。而在此间央视播出新版《京华烟云》,湖南卫视则播出老版《京华烟云》,双方竞争如影随形。央视对这种争夺也早有准备。原计划2006年才推出的电视剧频道晚间海外剧三集连播的改版提前到了8月16日,12月又以超速度引入的美国热播剧《疯狂主妇》,但对收视率的提升效果并没有实现。据统计,目前在我国31个省级卫星台中,前5强的收视份额已经与后26个卫星台各占半壁江山。除了上述湖南卫视向全国电视市场的冲击之外,浙江卫视和上海文广集团也表现突出。浙江卫视在2005年推出了《雪山飞狐》等7部独家买断的连续剧,其中新版《雪山飞狐》以总价3400万元、单集85万元的超高价格被买下。此次浙江卫视采取的是“4+1”联合购片模式,联合三家卫视以及上海文广一起购买电视剧,5家电视台共享全国首播权。针对省级卫视的冲击,央视的2005年成长得虽不轻松但也收获颇丰。2005年第四季度,央视的平均市场份额在全国超过了37%,达到了历年来最高值,整个2005年度中还有几周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40%;[7]据推测,其全年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在120亿人民币左右。2005年初,央视提出了“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方案》、《中央电视台频道考察评估方案》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中央电视台从中心制开始向频道制的管理方式过渡。5月,电视剧频道全新改版,24小时播出;8月CCTV-5改版说明会举行;9月,CCTV-9在新闻集团旗下Fox新闻频道资深制片人约翰•特伦齐奥的帮助下进行频道包装和节目改版;12月,CCTV-10频道全新改版。同时,央视以2亿元的超支代价连续买断了《京华烟云》《宝莲灯》等优质国产剧的“独播权”,央视一套的“黄金剧场”年度收视份额增长了两成以上。

在对创新空间的争夺方面,手机电视、IPTV、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列车车载电视(CTTV),一扇扇新的产业空间之门次第打开。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文广集团、央视、分众走在了前面。央视和文广的高清频道在2005年9~10月间已经试验性地推广,又同时选择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开播它们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前者叫“新视觉”,后者叫“高清影视”,成为国内、也是全球华语最早的两个高清电视频道。在与央视的激烈争夺之后,2005年5月上海文广集团拿到了国内第一张IPTV牌照,希望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成就电视业的新成长空间。但是由于文广选择了电信部门而不是广电系统进行合作,市场拓展工作异常艰难。目前文广的IPTV业务还仅限于在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展开,在其他城市只处在小规模的测试阶段。继2005年12月泉州广电叫停已经发展了近万户的上海文广IPTV业务,2006年1月浙江广电也全面叫停全省IPTV业务的市场推广。手机电视是文广的又一项新业务。“每3天增加1万用户”的惊人数字,使得手机电视市场成长性诱人,先是文广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移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梦视界”平台,推广手机电视业务,随后SMG又与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联手开发DMB手机电视的项目。

在楼宇电视市场上,分众和聚众明显是行业的巨头。据AC尼尔森和央视市场研究(CTR)的数据显示,分众与聚众已占据整个行业96.5%到98%的份额,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2005年7月,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达到6.8亿美元,江南春还应邀按响了纳斯达克开市的铃声。10月份,分众以总值接近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股权。但是,正当人们眼看着两家巨头展开全面角逐的时刻,楼宇电视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2006年1月7日,分众传媒宣布同聚众传媒达成合并协议,聚众传媒作价3.25亿美元。聚众传媒与分众传媒合并以后,商业楼宇联播网将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3万多栋楼宇,分众市值达到15.7亿美元,股价增幅已经超过150%。

总结2005年度中国传媒业成长轨迹,超越经验,学习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传媒面对新形势的前进方向。理性的培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使传媒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并充满阳光。

注释:

1.以上数据引自王国庆.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R],参见人民网.200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全文(2005年8月5日)

2.王卓.质疑“报纸消亡说”:报纸的前景仍然光明[R],人民网(2005年10月13日)

3.范以锦.南方报业的模式比较安全[J],今传媒,2002年(12)

4.陈亮.门户圈地冲击纯博客网站[N],南方日报,2005年11月30日

5.以上数据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最新数据.[R](2006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