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管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键词】航空企业;信息编码;建设方案
【Keywords】avia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ding; 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08-02
1 企业信息编码建设总体思路
企业信息编码建设总体思路如下:
确定企业信息编码工作的组织模式与职责制定企业级代码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构建企业信息编码标准体系 基础数据的整理与规范化以基础数据为基础,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主数据管理。
2 企业信息编码工作的组织模式与职责划分
企业信息编码工作是一个庞大、繁冗却又需要精确、严谨的工作,所以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来支持他。企业信息编码工作涉及面广,所以需要成立联合领导及工作小组,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信息编码工作组组织、分工及职责如下:①联合领导小组(由主管信息化的公司领导、标准化与信息化部门领导和各业务部门领导组成),职责包括: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编码工作任务,包括参与部门人员的安排;协调和调动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公司内资源;负责工作的考核与监督。②主管工作部门(可由标准化与信息化部门担任),职责包括: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成果的归口管理;编码管理工作及代码实施等。③联合工作组(由各职能、生产管理部门组成),职责包括:配合开展调研工作,主要包括配合前期调研、组织协调相关人员提出本部门针对工作的需求等;业务部门所主管信息对象的编码标准的制修订;业务部门所主管信息对象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的贯彻与使用。④编码体系建设、咨询团队,职责:技术支撑。
3 制定代码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
3.1企业级代码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
企业信息代码管理制度是确定企业内信息代码管理模式、使用方法的制度。在制定时一定要明确对于多系统能够共享的信息对象,务必要杜绝各部门、各信息系统自定义代码的情况。企业信息代码管理制度由主管信息代码工作部门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①企业代码管理办法:归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和代码编制与应用的管理要求;②代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形成(申请)流程、更改流程、注销流程及其规范;③代码工作的考评要求:代码应用的有效性和代码的落实情况。
3.2 业务部门级代码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
业务部门代码管理制度由各代码主管业务部门编制。管理规定可包括如下内容:①业务部门代码管理办法:业务部门信息编码范围及其职责和代码编制与应用的管理要求;②代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形成(申请)流程、更改流程、注销流程及其规范。
4 建设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
4.1 建立企业信息分类
从产品寿命周期划分可将信息编码进行如下分类:①方案阶段信息编码分类:技术文件编号、产品型号代码;②工程研制阶段和设计定型阶段信息编码分类:技术文件编号、产品型号代码、零部件代码、标准件代码;③生产定型阶段及生产阶段信息编码分类:技术文件编号、产品型号代码、零部件代码、标准件代码、原材料代码、元器件代码、工装代码、设备代码、供应商代码。
从编码对象范围可将信息编码进行如下分类:①产品类:产品型号、图样代号、标准件代号、材料代号、电子元器件代号、外协件代号等;②物资类:固定资产编号、工具工装编号、生产辅料代号等;③文档类:产品技术文件编号、工艺文件编号、质量文件编号、企业标准编号、合同编号等;④生产管控:生产计划、制造工艺方法、不合格原因、加工状态等;⑤经营管理:单位代码、供应商代码、客户代码、部门代码、人员编号、岗位代码、工种编号等。
4.2 构建企业信息编码标准体系
4.2.1 编码标准体系框架
编制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时需建立在国标、国军标、航标等顶层标准基础上;需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编码的全面需求;需覆盖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制、生产任务全过程[1]。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框架示例见下表。
4.2.2 构建企业信息编码标准
根据企业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分别编制各类编码标准,作为编码管理的依据。各类编码标准由标准化组织,主管业务单位编制。
5 规范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是开展业务数据管理的基石,是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数据基础,是各业务扩展和延伸的基础。随着信息系统的建?O,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物多码”、“废码”、“错码”现象越来越严重,使数据失去了价值,所以在基础数据整理中,一定要强调数据的规范性。
5.1 一般要求
字符要求包括:①除汉字外,填写数据时只能使用半角英文字母(包括大小写字母)、半角数字、半角英文空格等半角符号;②严格区分大小写字母;③不能混用:I/1、o/0、z/2等。
填写格式要求包括:①使用乘号“×”用于连接规格中的不同属性值,前后有约定的属性项;②标准号的格式要规范,如:GJB 2489-1995;③约定范围格式:-10℃~+10℃。
填写位置要求:应将数据填写在正确的位置上,不能随意放在一个属性项中。
具体对象的信息编码要求需在对应的企业标准中明确。如材料状态:半硬、1/2硬、1/2Y应统一。
5.2 建立数据整理标准依据,并坚决执行
在编制企业信息编码标准时,需将信息描述与表达规范融入到企业标准中,避免垃圾数据的产生。
5.3 制定数据的管控流程
通过审核流程避免“脏数据”进入系统。
6 以基础数据为基础,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主数据管理
信息代码的实施,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以企业信息编码管理系统为平台,最终实现了以企业统一代码为基础的信息代码建设,实现了各信息系统,如ERP、MES、QIS等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
关键词:物资主数据;方法论;物资集约化管理
中图书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79-03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以投资、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供电人口超过11亿人,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位列《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第7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其电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每年投资超过3 000亿元。因此,推进集团化运作,实施大规模集中招标,必须首先解决公司系统物资采购品种多、型号杂、接口不匹配、尺寸不规范、技术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国家电网公司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制定并推广应用了统一的物资主数据标准,并于2012年颁发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标准化数据管理实施细则》。为了技术交流与经验总结,本文重点阐述了其物资主数据研发与运维工作中所应用的方法论。
1 物资主数据
物资主数据是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贯穿于整个物资供应链,包括计划、采购、合同、监造、运输、仓储以及付款、结算、统计和决策分析的全流程,如图1所示。物资主数据是实施物资编码的基础,用户范围广,包括设计院、项目单位、招标人员、专家和应用支持人员等。物资主数据,数据量巨大,其应用范围包括MDM系统、ECP系统、ERP系统、技术规范离线提报工具的线上应用,以及采购标准发行版的线下文件管理等。这种海量数据的规范性管理、多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多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无疑需要建立规范的标准编码管理体系以保障数据的严谨、规范以及多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包含水电类物资主数据)的管理工作,实现物资主数据运维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满足物资集约化管理业务需求,建立了一套规范、高效、可靠稳定的运维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运维规范,对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的新增、修改、完善、分发等运维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2 物资主数据工作的总体思路
物资主数据是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是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工程,是优化物资资源配置的前提。其标准化、运维制度的制定等必须响应、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为公司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奠定必需的技术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在物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寻、确立并践行了一套开展物资主数据工作的科学思路,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分类、特征项、特征值相结合的编码机制。电力物资业务存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资的标准化管理应该首先按类别来进行标准化工作。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区分物料,依次定义特征项与特征值。其中:特征项是指用来定义一条具体物料的一项主要属性参数;特征值是指用来定义一条具体物料每个特征项下的一个数值。
②提升完善、继承发展。物资是持续发展的,物料的标识必需随着物资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一特点决定了物资的标准化管理不适合也难以“一步到位”。比如:目前只对220 kV 及以上的变压器做了标准化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性能要求的提升,不时有些物资不可避免地要退出系统。此外,为应对物资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也需要在现有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提升、完善,深化集成与应用。
③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结合新的需求,修订完善统一信息标准和典型设计,统一组织开发和试点、推广。完善项目的统一管控,加强统一协调,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总部的统一要求开展建设,相应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由总部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
④应用融合、平台集中。建立一级部署的主数据平台,为完成多业务应用集成,实现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一体化奠定基础。
⑤试点先行、分步推广。通过试点实施,积累经验、完善系统,降低风险。通过分步实施,有效调度资源,降低项目实施难度和风险。
3 物资主数据实施的方法论
物资主数据是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国家电网公司以系统观,从标准化、组织机制、运维制度等方面为该“基石”规划、设计与实施了全生命周期的保障。
3.1 标准、规范化保障
3.1.1 物资主数据标准制定依据
①国家电网公司物资分类与编码(国家电网信息[2009]1470号)。
②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GB/T 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22124.2-2010《面向装备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知识》;CB/T 3826-1998《化工原料及试剂物资分类与代码》;DL 511-1993《电站设备备品配件分类与编码导则》;GB 2695-1981《输电线路铁塔型号编制规则》;DL T517 1993《电力科技成果分类与代码》;JB/DQZ 0133.9-85《电工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制导则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十进位分类编号法》。
3.1.2 物资主数据的分类原则
①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物资分类与编码(国家电网信息[2009]1470号)中,采用大类、中类、小类加特征项、特征值方式对物资进行分类与描述的总体原则。
②可扩充性原则。物料编码采用无意义编码规则,长度为9位,符合国际物资管理趋势;大类编码3位,中类、小类编码各3位,特征项、特征值编码各6位,编码容量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3.1.3 物资特征项及特征值的编制原则
①不限定供应商。限定供应商将影响物资招标,直接或间接包含厂商信息的物资特征不能作为物资的特征项。
②方便需求填表。特征项必须便于业务人员理解,特征值便于业务人员填写和选择,应是标准值或固定值,不能是动态值或计算值。
③满足统计要求。特征项的设置须满足总部、省公司统计的完整性。
④满足物料描述的准确性要求。物料描述是特征项的排列组合,各特征项在组合后应能完整描述该物资,而不能仅描述出该物资的某一组成部分(设备),同时特征项的顺序也不能随意调整。
⑤综合实用性要求。编制物资分类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实用性应是物资分类体系编制者坚持的重要原则。
3.2 组织机构保障
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管理,实现物资主数据运维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支撑物资集约化管理业务需求,根据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为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含水电类物料主数据)运维管理颁发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管理办法》。对相应的组织机构、物资主数据维护原则、物资主数据运维程序、运维工作制度以及物资主数据运维管理与考核等作了规范与明确。
该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直属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各省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业务运维组、国家电网公司主数据平台技术运维组、总部与直属单位/省公司物资主数据管理员。
在国家电网公司主数据管理架构下,建立以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和信通部为业务主导的物资主数据管理工作组,下辖两级物资主数据运维层: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国网信通公司分工承担一级运维职能;各省公司、直属单位承担二级运维职能,如图2所示。
物资主数据管理工作组,作为决策管理机构总体协调两级运维体系,主要由总部物资部、信息通信部组成。
总部物资部作为物资主数据管理责任处室,主要职责包括:牵头落实物资主数据管理工作组有关决策事项,办理日常事务;组织制定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组织对物资主数据两级运维情况进行考核,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确认物资主数据相关变更报告具体下发时间。
总部信通部主要负责:从技术上审核与确认由于主数据变更而影响系统的应用、系统调整的相关方案。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业务的实施单位,主要负责:受理与反馈各单位提报的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业务需求;负责审核输变电物资主数据内容合理性,水电物资主数据格式准确性;具体实施物料主数据治理工作;承办物资主数据运维业务研讨会、培训会;对总部、各省两级主数据运维团队的物资主数据业务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汇报,对物资主数据二级运维情况相关考核指标进行统计和汇报;负责受理业各单位提交的物资主数据相关用户帐户申请;解决用户提出的物资主数据业务问题。
国网信通公司主要承担物资主数据平台的技术运维,主要负责:制订完善与系统运维相关的运维规范与管理制度;为物资主数据业务运维提供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负责受理物资主数据运维组的帐户变更申请,并在主数据管理平台(SG-MDM)中进行帐户的创建和权限的分配;负责协助开展对各级用户的系统培训、技术支持服务。
总部直属单位/省网公司物资主数据管理员主要承担本单位的主数据运维工作,主要负责:受理与审核本单位的物资分类特征、物料等主数据维护申请;负责在主数据管理平台上完成所需的物资主数据查询、下载和申请提报等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物资主数据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对主数据管理平台下发成功但在本单位ERP系统创建失败的物资主数据进行维护;确保本单位系统与主数据管理平台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对物资主数据一级运维相关考核指标配合开展统计汇报工作;新源公司负责水电物资分类及物料主数据内容准确性及合理性的审核。
3.3 运维制度保障
①物资主数据的维护原则有:其一,纳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管理的物资主数据,统一由总部主数据管理平台生成后分发到各业务应用系统;各业务应用系统不得自行创建此类主数据。其二,纳入统一管理的物资主数据其统一管理字段由主数据管理平台统一维护后分发到各业务应用系统,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不得随便修改相关基本信息字段,但允许在此基础上扩充和完善业务应用所需的其它主数据字段。其三,国家电网公司的物资主数据,按照“划分职责,明确分工”的原则由对应业务部门细化职责分工、提供和审核相应的数据,由国网物资有限公司物资主数据业务运维组统一进行维护。
②物资主数据运维程序。纳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管理的物资主数据,由各需求部门提出申请,专家初审后经各单位归口主数据管理员统一收集整理,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SG-MDM)或邮件方式进行申请、下载等工作(小类新增申请以邮件方式提交申请,特征值及物料主数据新增在平台中提交申请);国网物资有限公司物资主数据运维组完成审核及退回工作。
③订定了物资主数据的运维工作制度,明确了物资主数据的运维管理与考核办法。
4 结 语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12月建立了物资分类与编码标准统一的主数据资源库,主数据管理平台(SG-MDM)正式上线。截止于2011年2月底,除公司外的所有网省公司都已经接入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目前已建立的物资主数据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和仓库主数据三大类,并由SG-MDM统一进行管理与维护。SG-MDM集主数据查询、申请、审批、分发应用为一体;支持物资分类特征、各类物资主数据的统一维护。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和相关系统的相继投入使用,上线以来三类主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添加与修正,物资主数据资源库历经了多次扩充与完善。截止2012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物资主数据已涵盖输变电、水电工程建设与生产等专业领域的物资大类25个、中类316个、小类5 652,有物料主数据125 923条(其中,水电物资大类5个、中类61个、小类2 503个,物料主数据共计17 288条)。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2018年河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将会在2018年11月中下旬进行,届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成绩查询入口进行查询。
1、评卷工作由省招办统一组织和管理。要完善网上评卷考务管理办法,制定网上评卷实施细则。加强网上评卷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2、评卷院校要成立评卷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全面组织评卷点的评卷工作。
3、评卷工作要贯彻“严格、公正、准确”的原则,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阅卷评分实行岗位责任制。评卷院校要加强对评卷人员的选聘、培训和管理,使其熟悉网上评卷的规定和程序,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网上评卷工作。
4、考生答卷自考试结束起,按国家秘密级材料由省招办集中保存半年。
5、考生的成绩在考试信息公布前属国家秘密,参与评卷的工作人员不得向外界透露评分有关情况。
6、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成绩通知本人,不公布,不对考生查卷。
2018年河南成人高考录取工作于12月3日至11日进行。
原报考志愿网上集中录取完成后,省招办汇总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专业情况,向社会公布,供上线落选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应于12月10日访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heao.gov.cn)”,登录“河南省成人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录取工作于12月11日进行。
2018年河南濮阳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将会在2018年11月中下旬进行,届时,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成绩查询入口进行查询。
1、评卷工作由省招办统一组织和管理。要完善网上评卷考务管理办法,制定网上评卷实施细则。加强网上评卷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2、评卷院校要成立评卷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全面组织评卷点的评卷工作。
3、评卷工作要贯彻“严格、公正、准确”的原则,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阅卷评分实行岗位责任制。评卷院校要加强对评卷人员的选聘、培训和管理,使其熟悉网上评卷的规定和程序,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网上评卷工作。
4、考生答卷自考试结束起,按国家秘密级材料由省招办集中保存半年。
5、考生的成绩在考试信息公布前属国家秘密,参与评卷的工作人员不得向外界透露评分有关情况。
6、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成绩通知本人,不公布,不对考生查卷。
2018年河南成人高考录取工作于12月3日至11日进行。
[关键词]网络交易 电子文件 凭证价值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67-01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机构如何维护电子文件价值,保障电子文件凭证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取决于采用何种措施巩固先进的电子数据管理实践。不同的机构文化背景之下,电子文件管理的条件各不相同,机构文化的变量因素势必影响到管理政策、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程序、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策略的成败。这些变量因素目前尚在探讨之中,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确保电子文件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凭证价值的实现,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维护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一、注重数据管理
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管理问题。被动地保管电子文件是无法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不但不会生成机构文件,也无法将作为证据的文件保存下来。因此要不折不扣地实施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办法。没有系统的数据管理,就无法证明在某一段时间内,机构的文件是否被有意改动或在转载迁移过程中文件是否发生变化。
以电子形式保存的文件,由于载体的不同,通常不能与反映同类业务活动的纸质文件联系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电子文件的残缺、内容不完整、缺少解密软件或背景信息等因素,使得这些文件无法直接阅读、检索、解密或利用。这样一来,不仅有丧失凭证价值的危险,而且还会面临丧失文件信息使用价值的危险。电子文件的实体并不能保证其证据的完整性,必须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所以,日常的数据管理职责应交给形成和管理文件信息的部门来完成。
二、规范电子文件的实体保管
电子文件在其生命周期中会接受不同专业人员的处理,这一过程中,有必要为文件管理
制定适当的标准。在一般常规性的系统中只记录保存业务活动的最基本的信息,根本不能满足为业务活动提供证据的需求。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商务机构或交易场所正在制定和完善各自的业务活动标准,如:国际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DI)、结构性信息交换标准、电子文件著录标准等。
文件和档案管理人员应参与到各种现存标准的实施细则的制定过程当中,使各项标准更加明细化。满足凭证要求的各项标准是发挥电子文件凭证价值的基础,应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参与并推动标准化的进程;力促商务机构保管其活动证据。
此外,还要通过评估软硬件存储载体及文件著录技术,使文件得到真正的保护,并能够长期利用。电子文件通常处于虚拟状态,也就是说,它们受制于软件,并依赖于硬件。即使今后电子文件具有互用性,这种依赖性也是无法摆脱的。由于软、硬件的寿命有限,存储载体的更换日新月异。为了保证电子文件在不断发展的技术环境中仍能提供利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不同载体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文件转载、迁移。转载、迁移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文件著录的质量,而文件著录的质量又决定了转载迁移后文件是否依然具有证据价值。如果只对文件进行智能控制,而未从实体和法律的角度予以管理,这种控制的精确性很难得到保证。
三、实施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原则
前端控制是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的有效策略。前端控制是优化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理念,它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由于电子环境下文件的特征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做法,尽早介入到系统的生命周期之中。只有在电子文件生成之前就积极参与确定系统需求,设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乃至参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才能对电子文件实施有效的管理。
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程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涉及电子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则、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电子文件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也是一种过程管理,即对电子文件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具体管理内容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失误,不断调整管理策略。在过程管理中,所有有助于说明电子文件重要属性和有效管理过程的信息都被记录在案,以证实电子文件在管理系统中的运转状况,确保电子文件的管理质量。
四、重视背景信息和结构数据的保存
背景信息与结构数据是电子文件之所以具有凭证性的关键要素。背景信息是指描述电子文件形成的原因、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明显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档案的真正意义源于其形成的背景。档案的凭证价值的发挥取决于以下因素:背景信息自身的准确程度;背景信息在文件阶段的管理状况和在档案阶段的保存情况;文件中所反映的机构活动的内容;文件的原始形式;及文件形成和利用情况等有关的信息。文件的背景提供了一种凭证,反映了机构形成和利用文件的活动过程;说明了文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文件一旦与来源相脱节,也就不再具有凭证价值。事实上,来源信息揭示文件与其形成活动之间的关系,背景信息的凭证价值取决于文件系统而不是文件自身,这也正是所以要保留文件系统的原因所在。就结构性信息而言,由于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信函的收发日期或是登录系统中的索引号,对具体文件而言,它可以和背景信息一同作为一种数据。
完整无缺地保存背景信息与结构性信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今电子文件管理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就是实体保管的分散化现象日渐突出。文件产生和管理的分散化,要求程序设计人员通过设计系统程序,把分散的文件联系起来,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时效性、相关性和利用的连续性。所以,需要用目录将分散的文件联系起来,这对于检索和存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将最终取决于它是否产生于正常的业务活动中,以及在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能否得到适当的保护;文件系统是否安全、具有连续性等条件。这就需要文件和档案工作者介入业务流程系统中记录电子交易的全过程。就电子文件而言,只有对数据环境进行连续的监控,才能保证由此生成的文件的凭证价值。对数据管理活动、程序其及其审核过程实施管理和监控是保障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最佳途径。
电子文件作为证据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法律证据上的体现,表明人们驾驭和运用证据的能力提高了,电子证据有其它证据所难以比拟的特征和证明优势。然而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伪造、篡改,再加上出于人为的原因或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影响使其容易出错,所以运用电子文件作为法律凭证时更应加强审查判断。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法,制定一套严格而又切实可行的证据规则。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学籍管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一、动力原理及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
(一)动力原理
管理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围绕社会中的人所进行的,其动力或核心任务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力,通过调动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发挥。动力原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该原理就是探讨如何激发人的能动性,如何合理加以利用,从而使管理工作持续、高效运转下去。
现代管理中,一般将动力划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物质动力。主要是指薪金报酬,物质奖励;也值由企业或事业单位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第二,精神动力。主要是指通过日常思想工作的开展、信仰和精神的激励,弥补物质动力不能补偿的缺陷。第三,信息动力。主要是指管理活动通过信息的广泛交流,审视自身不足,并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主创新。在某特定情景下,任一动力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动力。
(二)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强时限性和较高准确性要求,以实现学生学籍“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个不错”为目标,能否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事关学生基本权益的实现,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籍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学籍管理的主要业务有;新生入学资格复核、新生档案发放、新生学籍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学籍异动(包括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退学、延长学习年限、降级、保留学籍等)办理、学籍信息修改、学历信息核对以及为在校生或毕业生提供学籍信息查询和证明服务等。学生学籍的异动都通过教育部的学信网平台进行操作并备案,实行校、省、部三级审核,有严格的审核程序。
(三)动力原理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管理学将动力原理中的动力划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个大类,以此为标准,则学籍管理活动的价值重点体现在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两大方面。精神动力表现为,学籍管理通过学业预警机制对学生学习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学生主体会根据自身的学籍状况,时时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自我努力。因此,要实现这一动力作用,关键的环节还是学校能够时时更新学生的学籍状况、学生能够时时查询并得知自己的学籍状态。
信息动力则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衡量:一是从学生角度,为其了解学籍状况提供必要的信息,这一作用与精神动力相似,但精神动力更主要的是内在的,而信息动力则是外在的;二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可以说学籍管理是高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两大动力能够使学籍管理在学生管理、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充分体现。具体而言,应包括维护学生的学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健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主要价值分析
(一)维护学生学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对学生而言,大学学习和生活最基本的目标就是顺利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即要保障基本的学业安全。学校通过规范学籍管理异动等相关规定,对存在学业风险的学生进行及时预警时,将会督促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状态,了解学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学籍管理在激励约束学生完成学业,维护学业安全时,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学生本人,此时,大学生就会把保护自己的学业安全作为自觉的、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样也就激发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自觉的行动。学生自觉了,学业安全了,校园也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二)健全高校制度体系
学籍管理有较强的业务操作性,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因此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撑,日常管理应坚持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依托。教育部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普通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各省、各高校也陆续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高校的学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和严谨。以黑龙江省为例,从规范业务规程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工作规程(试行)》,到规范电子注册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在到规范学籍异动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在实际管理中根据现代管理手段的日新月异而实现的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理念的提升,都为学籍管理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对教育对象、方法、结果以及管理程序等的规定,能够为教育教学营造和谐的环境,从而规范教学和管理活动,对加强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重要保障作用。
(三)加强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大学发展开始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优良学风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塑造。学籍管理对培养高校纯朴、务实的学风有重要意义,对创建办学特色显明、人文底蕴深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既能继承历史优良传统积淀、又能开创具备时代特征的现代校园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制度保障,学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支撑,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具备激励约束功能,好的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学习自觉性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发挥教书育人理念兼备的优秀教职工的模范作用,而学籍管理能够通过学业预警为学生提供参考,让学生时时明确自身的学习状态并适时改进,同时,它也能通过信息反馈使教师了解教学成效如何,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探寻新方法、争取新成果。
三、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动力原理的分析,可见高校学籍管理在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要价值。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的现状,以及随着国家办学条件、理念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的管理手段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分大类招生使学籍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国家提倡高校在招生中,按学科大类进行,学生入学一定时间后,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兴趣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来确定专业。如部分高校设立的“实验班”,包括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能源动力类和化工与制药类等大类,规定学生在入学后第三或第四学期,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同年级所设的原招生专业学科门类二级门类范围内择优选择专业,在“实验班”前期进行基础阶段学习,后期进入专业学习。由于各省要求不统一,“实验班”招生专业在有计划的省份名称和专业代码不一,给新生学籍注册带来不便,而且在后期管理中由于专业调整较多、时间不统一以及有进入和退出“实验班”政策等问题,使得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应在规范录取专业、最终专业确定以及进退机制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完善。
(二)学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管理理念等不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呈现不同特点,差异明显,所以各高校的学籍管理手段差异明显,部分高校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有些学校则仍然使用传统的、低效率的管理方法,信息识别、手续办理、数据备案等手段相对落后,缺乏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同时,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因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贩卖假文凭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大学生利益受损,教育公平性受到严重挑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学籍管理公共平台和院校平台存在漏洞。因此,学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实际数据与学信平台数据不完全一致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的学籍异动需要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由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初步审核并出具意见,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在办理相关手续异动手续;二是学籍管理人员根据审批原件在教育部学信网做相应处理,实现学生学籍电子数据的变更。两个环节产生的数据需要经常的交接、及时的处理,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学籍管理乃至学生管理没有共同的操作平台,从而造成学籍异动办理存在实际数据变动与学信网数据变动有时滞。同时,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数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使得实际在校生数与学信网数据不完全一致。
四、实现学籍管理价值最大化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首先,做好学籍管理是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行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违规招生、规范办学行为,抓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公正、公平、公开地保障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其次,做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进一步转变高校教风、学风、校风,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学籍管理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若抓不好,教风、学风、校风则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维护高校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自身条件不足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进入了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时期,存在诸多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一定要依法治校,站在维护高校、社会和国家稳定大局的高度来扎实抓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
(二)加强和规范管理
加强和规范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学生转学,按照教育部和各地区教育厅相关文件,制订完善转学相关办法,从制度上杜绝“先斩后奏”、以“借读”为名造成违规转学事实等问题的发生;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转专业,尤其是实验班管理办法的修订,既要参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又要符合办学实际;三是要加强学籍信息修改,突出强调高校对学籍学历信息修改的真实性、准确性。认真审核修改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尤其是更改姓名、身份证号和层次等重要信息,必须做到严格要求、程序规范、材料齐全,绝不能让假冒者通过信息修改使其“名符其实”;四是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开除学生学籍,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依法依规办事,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周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三)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
学籍管理要把住三个关口,即入口管理(学籍注册),重点审查资格;过程管理(学年注册),重点做好学籍异动及时更新,按照各地区关于转学、转专业的暂行办法和学籍管理的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出口管理(学历注册信息),按照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准确、规范做好学历信息注册工作。做到学籍异动及时更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加强高校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建设
要提高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必须从管理手段和方式上下工夫。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籍学历研讨会等机会,加强省内和省际间高校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各高校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历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威廉姆.耐特,院校研究与质量保证—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8):17-25
大数据,是指一种巨量资料的处理技术,通过分析海量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一些学者认为大数据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多样化、价值大的特点,又被称为4V特征,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lue(价值)。因为人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需要浏览大量的信息,然而怎样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与整理,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是日益突出的问题。大数据就是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之下诞生的,尤其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医院档案管理上的应用,给医院的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既能够做到对医疗信息的储存与筛选,也能对海量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为医院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报告。大数据极大地方便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让人们可以对海量医疗数据做到一目了然,对于优化医院的医疗方案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大数据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一个单位组织要想成功地运营下去就必须有一套高效运转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要不断地完善,为医院的信息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大数据在我国的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医院档案管理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理念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较为重视自身的业务管理以及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多有忽视,认为医院档案管理知识简单的人事信息查询以及资料查阅,并无多大用处,这显然与大数据的信息即财富的管理理念严重不符[1]。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的缺乏也就造成了大数据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推行不够彻底和全面。即使院方提供了大数据技术的硬件支撑,也无法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档案管理运行机制。
(二)档案管理的标准不够严格和规范
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琐碎的事情,因此,需要一个详细而严格的标准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内容。但是从目前的档案管理成效上看,还存在着很多因为缺少严格的档案管理标准而造成的档案的错位、遗失等问题[2]。大数据因为可以存储和处理海量信息,管理规范的缺失如果不能及时弥补,有可能会造成更大规模的信息财产损失。
(三)档案管理者自身的大数据技术和人文素质还有待提高
虽然现在各个医院都在响应国家的“互联网+”战略,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但是,员工的技术素质还未能达到可以熟练操作这些技术的水平,这成为阻碍大数据在医院档案管理应用的中的又一障碍。
(四)大数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上文中所述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理念的缺失,因此不能够对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起来,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也未能进行全面的建设。如,医院局域网、服务器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作为新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前沿代表,其本身的特征正好可以为当下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大数据就能够在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管理规范、档案管理者自身素质、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医院档案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大数据管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进一步深化
大数据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益于深化大数据管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改善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随着医院对大数据技术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将会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管理思维和方式,从而对推动大数据的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因为大数据需要针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所以严格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细则需要人来设定,然后再经由机器运行处理,这就为医院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提高医院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某一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推动着这一行业的从业者的素质结构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最直接的效用就是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素质。
(四)完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
大数据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就要求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相对完善的[4]。无论是健全的网络建设还是强大的服务器,这些的建设都将带动整个医院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由此看来大数据对于完善医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这些的建设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医院的信息基础设施。
一、简述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一)董事会工作良性运转
(二)行政管理,履行助手职能
1、在董事长、总经理的指导下,完成了向陈xx省长、蒙启良和王江平副省长的汇报材料;编写了“百千万工程”汇报材料,并发送给发改委、经信委、省内多家媒体;组织编写了半年工作总结及向集团职能部门调研需要的各项汇报材料。
2、严格公司各类发文管理,按时审阅每期《安全生产调度会纪要》。
3、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管理公司印章,有效控制印章使用风险。
4、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管理和使用由专人负责,做到了用途不清、权责不明不出门的管理。
5、收取上级部门各项公文,及时传达到相关单位,跟踪执行情况,有效发挥了公司内外的桥梁纽带作用。
6、合理有效地安排会议室,做好会前准备及会后总结,使各项会议能够有序、高效召开。
(三)基础管理,助推有序经营
1、加强内部控制。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组织制订了《外协单位管理办法》、《零星工程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在完善中。
2、加强基础管理考核。促进经营绩效提升。升级完善了《基础管理考评实施细则》,组织宣贯外协单位学习。每月召开一次基础管理考评会,并通报。
3、持续推进“6S管理”。规范了来宾停车位和车辆定置管理,及时查处通报违规停放,车辆停放更加有序。
(四)量化考核,强化结果导向
今年采取“3+X”的指标模式,将产量、消耗、利润指标与部门关键职责和年度主要工作相结合,与各二级单位签定目标任务分解责任书,每月召开一次目标量化考核会议,形成目标量化考核专题请示,并以此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将“员工正能量”凝聚到公司目标上来,使员工与公司发展息息相关,促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完成2014年生产经营任务作出了积极地贡献。
(五)数据管理,服务领导决策
企业管理是数据管理。我们运用“大数据”理念,把企业运营的海量数据通过高速的采集、整理、分析、挖掘,从大容量的多样数据中经济地提取价值。
1、建立了数据报表体系,每月向市统计局、工信局、集团企划部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并为各项汇报材料提供数据、图表及分析,用数据体现公司最真实的现状。
2、每日跟踪《物料投入产出对比表》,形成“到岗就算算”的工作模式。每周一将上周投入产出表发送给公司领导;每月更新《可控费用发生情况表》,帮助领导及时把握生产经营状态。
3、升级产量、供应、销售、物流等内部报表,设计企业运营数据报告、财务管理、销售统计分析、汇票管理工具,提升数据整理、分析、挖掘能力。
4、数据质量是企业实现卓越经营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建立数据报告体系的培训,为形成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报告服务。
(六)信息管理,护航生产运营
2、视频监控系统是企业管理提升安全技防能力的内在需要,更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战略共生耦合的载体。将视频设备完好率列入量化考核,并作为部门效能监察项目。视频维保费用比2012年下降了xxxxx元;视频设备维护分ABC等级管理;视频完好率从85%升至98.04%,预计11月底视频完好率100%。成功实现了PC终端授权监控,也实现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转变,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的升华。
(七)法律事务,规避潜在风险
1、严格履行合同评审职责,将风险消弭于萌芽状态。
2、跟踪并反馈合同执行情况,为合同的续签及改签等提供建议,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3、负责牵头瓮马高速施工高度危险作业至高压线路断电导致的侵权纠纷起诉及起诉前调解工作,合理维护公司的最大利益。
4、为推进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传递先进的合同管理理念,组织召开了两次合同管理例会,邀请外聘法律顾问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情况进行点评交流和案例分析,将“合同风险”列入“风控体系”重要内容。
(八)后勤保障,措施得力
后勤工作树立“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后勤工作理念,强化保障和服务两项任务,牢记安全和卫生两个重点。
1、加强员工食堂管控
(1)每季度做一次食堂问卷调查,收集汇总员工意见,协调食堂不断改进膳食结构、变换花样、丰富菜品,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就餐需求。
(2)强化食堂主要食材质量控制,公司主导采购大米、油品,切实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焦点问题。
(3)充份发挥摄像头的作用,食堂操作间视频监控后厨卫生,取食物处视频推进光盘行动。
(4)改善食堂卫生环境,清洗抽油烟机、粉刷食堂内墙、清洗窗帘等。
2、员工住宿
二、存在问题 亟待提升
(一)团队缺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推进导师制,加强人才培养。
(二) 员工“吃住行”三件事亟待加强,如员工食堂菜品质量、员工宿舍配套设施质量、交通车和公务车卫生等。
(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不够。应将企业运营(产供销、人财物等模块)的大量数据,适时采集、分析、挖掘、提取价值,最终形成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报告,洞见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企业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缺陷管理等;二是提升精益生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的管理水平;三是组织升级完善操作手册、检修规程;四是用好基础管理考核工具,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提升企业凝聚力;五是进一步加强目标量化分解考核,依据“集团考核指标”相应调整“公司共性考核指标”;六为发挥销售人员潜能,将市场开发部打造为公司的“创利中心”,需重新设计、签订考核责任书;七是助推公司加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变现、数据报告管理工作,推进数据报告体系建设;八是协同完成十年顶层设计的煤化工发展规划;九是筹划引进战略投资,积极推进“混改”工作。
(二)法律事务方面。一是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建立大宗原料、备品备件供应商淘汰管理机制;二是认真贯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用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定期报送年度报告并公示;三是规范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为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形象,教育引导员工不得在网络媒体企业营销以外的商业信息。
(三)信息化管理方面。一是加速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挖DCS、EMS、ERP等系统功能,助推两化融合;二是申报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三是加快视频监控系统的第二期整合,提升安防、技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