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

第1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口腔医院 放射科 数字化设备 应用

[Abstract] Medical imaging in modern medicine is an integral par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medical professional. as the optical industry and computer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X-ray photography (Digital radiograph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hospital system in the ora

[Key words] The oral cavity hospital; X-ray; Digital equipment; application

1、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口腔科的发展

1989年法国人Dr Francis Monyen首次将数字化成像系统引用牙科学,同年FDA核准将其应用于口内成像,称之为Radio Visio Graphy(RVG),国外应用较早,设备研发较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首先应用于口腔科,后来发展为以CCD传感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牙片拍摄;直到后来出现了以IP板为基础的口腔CR技术;口腔放射科才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2、口腔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硬件包括:①DIGORA处理系统、全景与头影测量的PCT系统;DIGORA系统有可重复使用记录影像的IP板,规格有3中(成人板、儿童板、咬翼板);PCT有3中板(6×12英寸的全景板、8×10的头测板、10×12的普通板)②与计算机连接的扫描仪,③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及打印机。

IP板代替普通胶片,接收患者被照区组织透过的X线,并以数字信息记录于IP板表面。再将IP板置于扫描器内,通过激光扫描IP板,将图像直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再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调节,以弥补投照量的不足或过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3、与传统牙片及CCD成像模式的比较

传统牙片都是使用常规的X线技术,直接投照牙片,再通过后续的冲洗方法,使图像显示在胶片上;不仅工序繁琐;而且图像质量不如数字化的清晰,对牙齿的微细结构显示不清,尤其是牙周膜的显示远不如数字化图像清晰;但是IP板也有传统胶片不及的地方,IP板弯曲度小,不如胶片柔软,对某些部位摆位不方便,像智齿的摆位,易引起患者恶心。系统用IP代替胶片,在扫描器内25s成像,无需暗室冲洗。影像储存于计算机中便于管理、查询、研究。但IP质硬,放于口内时其不适感大于普通胶片。

IP板的投照宽容度大,可在0・02~2・32s之间,而胶片只能在0・38~1・8s间,因而减少了投照不足或过度而引起的重照。因而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系统的后处理功能(如对比度、亮度、边缘增强、三维影像、放大等)及线距、角度、密度的测量能提高其应用价值。对比分辨力高,而空间分辨力低,可能会影响对细微结构的观察。

与其它数字化X线摄影(CCD系统)比较;Digora与传统胶片摄影投照方法相同,无导线与计算机相连,因而较CCD系统操作方便。CCD系统影像显示面积小于Digora,且CCD探头过厚(12mm),尤其后牙放置困难,1/4的RVG片被丢弃就因为目的区未能照及。Digora系统在40%CCD投照量下就可获得与之相同的诊断价值。Digora系统特有的密度测量的功能有利于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Digora影像由8位2进制数字对应的象素构成,有256个灰度。而CCD系统是由12位2进制数字对应的4096个灰度,因而Digora对细微结构的测量比CCD差,但对于诊断来讲两者影像质量相同。

4、数字化X线摄影的优点

4・1影像为数字化文件,所占空间少,便于长期存储,并可并入网络系统。

4・2便于病历管理,提高病历检索效率,利于患者复诊前后对比。

4・3系统提供的后处理功能多,可改变图形大小、质量、对比度、清晰度及负影等,可获得进一步的诊断信息;易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4・4X线剂量比常规摄影明显降低;只有传统牙片的10%,保护操作者和患者。(管电压60kV,管电流7mA,曝光时间0・04s)

4・5其它优点:图象清晰直观,应用于根管治疗、种植体植入及一些口腔常见病的诊断,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和诊断效率,为患者带来了便利,为医院带来效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摄像、出片只要3~5s), 保护环境(不需要显、定影液),进行诊疗更客观(有利于进行根管长度测量)。

5、在网络管理上的应用

真正的口腔数字化设备,进行图像传输,有利于临床应用,组建真正的口腔医院网络,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大的综合性医院都实现了全院网络管理;都是以CR、CT、MRI等数字化设备为中心的HIS系统或PACSS系统。我院于2008年上了芬兰的DIG-ORA牙片数字化设备以后就实现了牙片的数字化;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临床医生可以在诊室就能看到清晰的电脑图像;也可根据自己的看片习惯调节图像。尤其是2009年又购进了口腔全景及头影测量的数字化设备(PCT)后,就真正实现了放射科数字化管理即减少了医院传统胶片冲洗的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全院实现真正的网络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使医院能够成功地进行网络传输、处理、交流、存储,以及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打印。实现了病员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服务器还可通过INTRANT实现远程医疗。

6、在临床上的应用

6・1数字化影像清晰度高,对疾病的微小变化显示清晰,以利于诊断;误诊率降低。可进行骨密度测量;从而便于在较短时间内对骨密度变化进行临床检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可用于对牙槽骨密度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观察,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9]。Digora系统对邻面龋的X线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早期邻面龋,其诊断效力明显优于传统牙片。

6・2利用它的测量功能可进行根管测量,可准确的判断根管的超充、欠充、漏充或侧充,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满意率。对牙周病拍摄全口根尖片优于传统牙片。减少了传统牙片摆片的繁琐环节,也有利于治疗前后个别部位的对比。Borg等,在体外使用Digora对根尖及15号根管锉(Hedstrom)尖端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锉尖至根尖距离较常规胶片测量值长2・0%~3・8%,锉尖与根尖至参照线的距离在观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而Seki等,用常规胶片研究表明观察者对根尖定位比对锉尖更为准确。两项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由于Digora系统在研究时运用对比增强而提高了对锉尖的可视度。不同投照时间(16、32、63、125、250、500、1000ms)下所得两尖距离值无统计学差异。在16ms时,锉、根长度较其它投照时间短,可能由于过低投照时量子噪音增强,使尖端清晰度降低。Velders等,用不同投照量对010、015、020、025号根管锉(K-file,Colorinox,Maillefer,Switzer-land)进行长度测量表明:当测量020及更粗锉时,投照量降至常规胶片的6%,所得结果与常规胶片一致;当测量015号锉时投照量可降至25%,当降至5%时锉长度减少0・5mm;当测量010号时,无论何种投照量锉长度都下降至少1mm,配合灰度调节则长度只减少未调节时减少的一半,可见灰度调节对细小锉长度的测量有积极作用。但当投照量低于6%时,伴灰度调节锉长度减少更多,因为此时256个灰度中有120个用于影像调节,其它灰度自动变为黑(0)或白(1),此时锉、根均呈白色,对比消失,测量误差增大。该研究同时显示Digora对牙根长度的测量值较常规胶片略大,可能与测量精度不同有关:常规胶片为0・5mm,而Digora以象素(0・068 5mm)为单位,伴有5%波动范围。牙槽骨水平高度的测量;口内X线摄影术在评价牙周炎边缘性骨丧失程度及疗效上有重要作用,但通过X线影像对牙槽骨水平丧失高度通常低估2~3mm,而骨丧失越多则低估越多。Borg等[15]研究表明,Digora对第一磨牙骨丧失水平低估0・4~0・7mm,第二磨牙低估0・8~1・4mm,不同投照量(160、200、250、300、400ms)间无差异。用常规X线片研究显示对第一磨牙低估2・6mm,对第二磨牙低估3・4mm。可见对于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Digora较常规X线片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6・3对正畸患者也有传统胶片不可比拟的优点;利用特定的分析软件,可以对患者头颅进行精确的自动划线测量;减少了手动划线的繁琐;减轻了正畸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有利于正畸病历的存档。

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分析方法;数字化口腔正畸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对头颅影像进行图象处理及测量分析。该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正畸临床诊断和设计的头影测量软件,它包括病例管理、预约管理、记录管理、图片管理、影像测量、疗效预测、疗效评价及图片展示八个功能模块;另一部分是用于临床科研的中心数据库软件,该软件具备从病例库中抽取样本的功能,并且可以构建任意几何计算,具备数人定点取均值、批处理、统计接口等科研功能。该系统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将医疗用软件与科研用软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正畸医师提供客户端软件及计算机头影测量软件,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手工头影测量的时间,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大家使用统一的图像采集和模板标定的规范化标准

6・4对教学科研提供了很大帮助;对学生讲课可制作多媒体教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对医生进行科研提供了更加完整的资料。随着影像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升级;口腔颌面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口腔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教学中;使口腔医学的教学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媒体化及网络化。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使老师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力,讲解病历更加直观,使学生更益理解掌握。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感官刺激强烈,更易使学生掌握,从而把老师从繁琐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以大量的图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口腔科知识,利用数字化设备的调节功能,显示不同的教学内容,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理解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 语

口腔数字化设备给口腔科临床病例的诊断、管理、研究分析带来便利,并因其投照宽容度大而提高了投照成功率,大大降低了X线辐射量。其影像管理及后处理功能为正常及病理口腔组织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手段。其密度测量功能可反应骨及牙体组织矿化程度的微小变化,可用于牙体组织结构、牙周病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变化的观测。口腔数字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牙科诊疗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医生的诊治效果和口腔诊所的运作效率。

综上所述,这些技术的利用将有利于口腔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兆菊 马绪臣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肖玲 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J] 2004

【3】张铁军 赵燕平 张祖燕 等 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

第2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现有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见表1),其中14种为综合期刊,8种为专科期刊,2种为文摘类期刊,几乎涵盖了口腔医学的所有领域,其中13种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版权页调查

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CNKI

收录全文情况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国外数据库收录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显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录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只有3种(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2%),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其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论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论著的摘要暂缺;《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收录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论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链接,2008年全部则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2.4.1主办单位网站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5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拥有主办单位网站的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依托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网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载,相关链接较全面,构架完善,并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的链接网页则仅提供版权页等一般信息,不具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下载等功能,支持网上投稿。

2.4.2版权网站期刊建立版权网站可借助因特网方便、快速的特点,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的医学信息服务[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是国内目前拥有版权网站的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以印刷版本期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提供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文献设有HTML和PDF两种链接,但全文未上传,也未见留言信息。

3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绝大部分停留在"拷贝阶段",在形式上是单纯印刷版的重复,甚至是印刷版的简单扫描,出版时间明显滞后,且网页设计过于简单;在观念上认为网络只是给读者一个新窗口,没有对编辑流程进行调整;形式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未通过整合内容形成跨媒体的一体化服务,不能满足编辑部及读者多方面需求[4]。这其中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考虑可能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主要负责人对网络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人才;③网络技术缺乏;④编辑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适应等。

第3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资料与方法

RVG的构造及功能:本研究所应用的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VG)为法国Trophy公司生产的牙科X线系统。RVG共分三大部分:即摄影、成像、图片打印。系统由感受器、计算机、显示器组成。

检查方法:对需进行传统根尖片检查的病人进行RVG检查。将内感应器置于患者口中并尽量贴所摄牙位,采用牙科分角线法进行投照。将RVG中的图像进过后处理技术,主要方法有:①明暗度及对比度调节;②反白显示;③图像旋转及放大;④长度及角度测量;⑤伪彩处理及边缘增强等。后处理结束后,图像自动保存在后处理工作站,由彩色打印机打印至照相纸或另存至移动设备供口腔科医生查看。

结 果

由于传统根尖片的图像质量不仅受到射线剂量与质量,胶片分辨率,显定影过程以读片光照条件的影响,还受到视觉因素的限制,而RVG弥补了上述不足,因此,RVG在牙邻面龋、根充密合、牙周骨硬板,根尖病变检出率方法优于传统根尖片。

讨 论

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VG)原理:RVG的内感应器为稀土增强的接受器,接收图像信息,并转换为数字信息在监控器上呈现。在由图像转变为数字的过程中,图像信息被分解成二元的集团于模型的纵横格中,每一模型的纵横格越小,该图像分辨率就越高,所能呈现的细节也就越多。每一方格内的数字反应相应灰度,一个数字系统可供灰度数量多小决定该系统对影像对比处理的质量。

数字图像特有功能的临床应用:①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允许对图像的明暗反差随时进行调整,可以说是数字图像与胶片图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这也是数字图像系统的最大优点。在临床工作中,传统根尖片在投照时,临床医生很难保证每一次照牙片都能够掌握非常恰当的曝光条件。稍不留意就会发生曝光不足或过度的情况。不可能对每个患者的曝光条件进行反复的实验后再照相。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接受曝光条件不太恰当的图像,并且以这种图像为依据进行临床诊断,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②图像放大功能应用:由于数字图像显示于荧光屏上,在进行诊断时,我们不必埋头观看小小的牙片,可以几个人同时面对荧光屏进行观察讨论。通过应用发现在荧光屏上观察牙体,牙周病时比牙片更加一目了然。③数字减影分析牙槽骨改变: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骨质的微小病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仅是因为人眼难于从结构复杂的牙槽骨影像中区分出发生变化的骨小梁,而且是因为人眼很难在病变程度上进行精确的度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可以对于骨小梁的影像进行定量的分析,对于病变的程度有一个量化的描述。

RVG于传统根尖片检查的比较:①RVG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功能。通过口内感应器即刻获得满意照片,不要进行暗室洗片工作,提高了效率。②RVG辐射量极小,由于感应器具有高敏感性。X线可即时转换成数字电子信息高解图像功能及较低辐射吸收量。③图像清晰,直观。可在电视屏上直接观察牙体,各组成部分。当遇到怀疑有牙折等情况,传统根尖又难以确诊时,应通过屏幕显示调节投照角度,直到满意为止。④可存储和传输功能:数字化图像,可刻录在光盘上,便于病人复诊前后对比,照片影像也可借助局域网络进行医院传输,以医生取阅。

数字摄影参数及后处理技术:数字摄影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的成像技术。众所周知,kv、mA、t三者合理选择是获得优质照片的重要参数。数字摄影仍以这三个参量为基础,结合数字成像特点进行参量调整,RVG对于不同牙位具有电脑设置自动控制参数(kv、mA、t)除此外,所获图像受人体结构、电压影响,所以后处理技术提供了优质照片。后处理技术系指借助计算机功能对获取的原始图像作进一步完善。它一般包括:①窗口调节;②对比度、亮度调节;③边缘增强;④局部放大和位移;⑤黑白反转等。根据诊断需要,以荧屏图像主观评价为依据,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进行打印。

第4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3D打印;口腔医学;材料

1材料种类

1.1金属材料

口腔医用金属产品要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等等。对原料的要求也很高,包括纯度高、含氧量低、粉末粒度细、可塑性好、流动性好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包括:钛、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等。其中,钛及钛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精确度高、强度大的优点,并且该种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口腔医学领域视为比较理想的3D打印金属材料。尤其是在口腔颌面部位的修复、牙体组织的修复以及有关种植体制造[6]等领域广泛使用。由于纯钛的一些性能的缺陷,例如纯钛的强度不如钛合金大,而且纯钛的弹性模量比骨组织的要高,很容易导致钛种植体和骨组织两者产生不相融和的机械应力。对于此,很多研究者都试图采用各种方式来改善纯钛的性能,例如在其表面增加涂层或者氧化纯钛的表面等[7]。3D打印的钴铬合金也是口腔医学领域常用的修复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再采用修复技术将人工牙添加上去,这样的修复体进入口腔后便具有良好的密合性。由于使用的钴铬合金义齿支架与添加的人工牙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根据现阶段的技术设施,基本上不可能一次性打印出完整修复体。Traini等[8]成型了梯度化Ti-6Al-4V钛合金多孔牙科种植体,具有更加优化的理化性能,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及延伸率均达AMs4999(美国材料协会的关于3D打印钛合金的相关标准)。Figliuzzi等[9]使用激光烧结个性化钛合金(Ti-6Al-4V)种植体,拔除患牙后即刻种植修复,随访显示个性化种植体及美观效果良好。Traini等[8]激光烧结钛合金试件,然后分别测量试件表面多孔层和内部致密层的弹性模量,前者接近骨皮质,后者接近机械加工的钛金属,表明这种方法加工钛合金种植体能减小表面应力,有利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Mangano等[10]将激光烧结的窄直径种植体用于患者的后牙种植修复治疗,37例种植体随访2年后存留率为100.0%,成功率为94.6%。在物理机械性能、生物抗腐蚀性及相容性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3D打印的有关金属产品是否与传统工艺制造的产品相同,是否按照国家的标准。目前,新兴金属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依然处在体外研究的状态,尤其作为口腔植入材料的性能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11]。目前,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设备性能和多样的金属打印材料,金属3D打印技术也会更加广泛的运用到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中。

1.2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目前3D打印领域中基本的成熟的打印材料,塑料作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具有较好的热塑性、流动性与快速冷却粘接性以及其迅速固化的性能[12-14]。另外,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可以使其能够与陶瓷、玻璃、纤维、无机粉末、金属粉末等形成新的复合材料[15,16],在口腔医学中,聚乳酸、聚己内酯、聚富马酸二羟丙酯等属于比较常见的3D打印材料。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的环保材料,能在特定条件下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其还具有半透明性和光泽质感,是口腔医学领域3D打印的理想材料。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目前用于制作3D打印卫星、3D打印汽车零件,开始在3D打印行业发挥真正的影响。PEEK材料的优点包括,①PEEK材料弹性模量和人体骨骼相近,修复后颅骨的应力完整;②X射线透过性能好,不会产生金属伪影,不影响医学影像,方便检测术后恢复情况;③使用3D打印PEKK材料制成的结构比用传统的PEEK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可以高温消毒再用;④PEEK本身具有很强的惰性,对头皮刺激非常小,排斥性低,稳定性高。目前用于制造义齿零件。从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而言,光固化立体成形属于发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D打印光敏树脂即光固化树脂、UV树脂,是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对于口腔医学领域而言,液态树脂材料需要有优良的稳定性、较低的黏度、固化迅速且程度高等[17]。有研究发现[18],液态光敏树脂可以打印成可生物降解组织工程支架,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形成的支架与人松质骨有比较相同的机械性能,并且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黏附与分化的作用。迅速发展的光固化树脂材料不断促进口腔医学的进步,有利于口腔医学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1.3陶瓷材料

口腔医学领域的陶瓷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行业。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美观性能,目前也用作口腔修复材料。氧化锆陶瓷用切削技术进行加工时会有很多材料被切除掉,造成浪费,导致全瓷冠的价格昂贵,而且还可能在义齿中有切削力造成的内裂。3D打印氧化锆陶瓷义齿对材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相对来说成本较低。3D打印氧化锆可减少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可通过打印特殊内部结构来实现硬度等力学性能的仿生性。早期的氧化锆3D打印制造主要以激光烧结的方法为主,但存在制件致密度及成形效率低,表面粗糙和裂纹等问题[19,20]。光固化成形陶瓷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结构精度可控性[21],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氧化锆材料3D打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应力大、烧结后容易产生裂纹以及体积收缩大等,这些可能会影响其机械性能和临床适合性,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

1.4生物组织材料

使用3D打印材料和技术生产具有良好生物性功能的人体细胞、组织以及器官等,是众多学者一直的追求。学者们不断探索3D打印技术,并且紧密结合了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制造具有生物功能性的人造细胞、组织和器官来替代需要修复的人体缺损组织。水凝胶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利用化学或物理的交联而产生,是一种3D网络结构[22,23]。水凝胶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构建组织工程支架,并且可以加工形成可控型释放药物的载体[24,25]。但目前,3D绘图生物写入制造的水凝胶具有较低的硬度,可能导致结构崩溃或限制形状的复杂性,因此3D打印生物材料的最新进展将推进3D打印生物材料领域的进步和发展[26,27]。在口腔医学领域中,不论是患者个性化定制的生物组织材料,还是现有的成品,3D打印产品在牙科和口腔手术[28,29]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基本上实现人牙髓细胞(humandentalpulpcells,hDPCs)的生物打印,这奠定了3D生物打印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牙体组织的基础。再者,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与光敏高分子相融合可以用于制造含生物活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在种植学方面,3D打印个性化种植体成为即刻种植的趋势,对钛种植体表面进行修饰,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种植体具有更优良的特性。由于3D打印技术生成的微米表面的粗糙程度更容易被特定的细胞识别出来。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种植体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延展,同时更利于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在微纳复合结构提供的生理三维的仿生环境中,更利于细胞的伸展,从而更好地增殖与分化。

第5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与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各行业与领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医学教育改革进程,促进医学教育的良好发展。在解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比较生动、形象与直观的虚拟人体,使得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更多、更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1]。

一、数字化虚人体技术

所谓的数字化虚人体技术即为在充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人体结构给予数字化处理,从而建造出一个三维模式化的人体立体结构图。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制作出的人体的解剖光盘,同时创建完善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中融于一些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这样就能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人体的正、侧视图。如用鼠标点触人体中的某一部分,就可以通过电脑为学生展示出此部位的横截面三维立体图,使得学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某一部位的结构[2]。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能利用此项技术任意地切割以及解剖虚拟人体,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以及观察人体的各部分结构。

二、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辅助人体挂图以及标本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尸体解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学习课堂内容。尸体解剖操作会为学生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各大医学院校都存在着教学尸体紧缺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教学示教的标本以及学生解剖所用的尸体匮乏,从而对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产生不良的影响[3]。而且教学中所应用的标本以及尸体通常都是经过甲醛处理的,具有比较刺鼻的气味,且可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学生对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降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为学生展示的人体影像不够立体,不够生动形象,而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以有效地整合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结构的数据,将系列精密以及连续的人体三维解剖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利用数字化三维技术可创建出比较立体的、生动的虚拟解剖模型,学生能够凭借个人意愿对虚拟人体的任何部位以及角度进行切割,从而更加细致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4]。教师可以借助于数字化虚拟人体软件以及与课程配套的数据库,更加深入、直观地进行案例教学,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对人体结构从整体上以及局部上都有比较深入与准确的掌握,同时能有效缓解当前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标本无法重复使用以及尸体标本紧缺的现象,有效节约教学成本,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数字化虚拟技术可以将大量、丰富多彩的研究资料要提供到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临床医学知识,并实现对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4]。例如在讲解《消化系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授课,借助于数字化虚拟人体软件,从虚拟的人体中把消化系统划分开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细致地观察人体的口腔、胃、小肠以及大肠等影像图。学生能够利用鼠标任意地点击各个器官组织,每点到一个器官时,影像图上就会自动显示出对此部位的具体介绍。除此以外,还能任意地解剖以及切割虚拟人体,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消化系统,从局部上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与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剖能力。

四、数字化技术在标本处理中的应用

第6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在全院级PACS的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影像科室的影像数据无法与院内其它科室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整个医院处于“信息孤岛”之中,这给各类临床应用的发展带来极大地不便。

中日友好医院将不同影像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通过标准的WADO接口,与医院的HIS系统集成,统一对临床医生进行,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让不同科室之间可以浏览其他科室的影像等数据。

在影像系统方面,2012年9月,医院全院级PACS系统建设完成。该系统实现了影像科室和全院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全院自由流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实例和基础,最终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院影像信息数字化的构想。

为解决数据不兼容、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以及影像科的数据无法与其它临床科室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孤岛”问题,医院决定上线PACS系统。希望能通过PACS系统项目的建设,优化以放射科为核心的医学影像工作流程,实现数字化影像信息的共享。

具体目标有:1.建立涵盖全院的具有高度标准性、集成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全院级PACS/RIS系统,覆盖放射、核医学、心内科、口腔中心、超声、病理和内镜等各应用科室,构建大影像平台,消除“信息孤岛”;2.将上述应用科室的影像信息推送到临床,实现临床科室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参考影像和诊断报告;3.通过影像高级处理功能的应用,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诊断符合率;4.通过RIS全新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通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5.通过完善的数字化教学、科研模块的应用和积累,提升医院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实现医、教、研的同步高速发展;6.增加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7.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医院和影像科室在业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一步,科学合理地优化设计放射科工作流程,构建放射科内部PACS,实现与RIS的集成,并实现PACS与HIS的初步集成;第二步,实现与超声、病理和内镜系统的集成,实现与所有临床科室HIS的无缝集成;第三步,建设核医学、心内科PACS系统;第四步,建设口腔中心PACS系统,最终实现覆盖全院的FULL-PACS系统。

2010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PACS项目启动,同年9月,全院级PACS项目全面上线。被问及项目成功实施的经验时,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处处长田献氢讲了三点感受:首先,信息化终归是为了帮助临床医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所以项目设计一定要从临床需求出发;其次,因为PACS涉及科室众多,所以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并整体规划,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步实施,毕竟临床医生需要一个适应新流程的过程;再次,上线项目不仅要考虑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考虑下一步的做法,考虑如何跟技术发展相结合。

全院级PACS项目上线后,中日友好医院实现了影像信息和数据的全院共享,之前“信息孤岛”林立的局面荡然无存。

田献氢说:“锐珂的这套影像集成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数据仓库’的理念,它可以将不同影像系统产生的数据――包括DICOM和非DICOM影像、不同格式的报告、视频及音频数据等――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

第7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一、历史概况

人体测量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中国早在2000前即已进行人体测量工作[1]。系统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是18世纪末由西欧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创立,191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4届国际史前人类学与考古会议,规定了统一的人体测量学方法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人体测量学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1914年Matin在《人类学教科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体测量学方法,在统一人体测量学标准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人类测量学的发展为研究人体面部表面形态提供了依据。1780年Camper设计了角度测量的方法来比较哺乳动物的侧貌。此后,Retzius又将人种进行了直颌型和突颌型的区分。1872年Vanibeing等提出了著名的FH平面(眶耳平面)沿用至今。1907年口腔颌面外科大师Angle提倡注重人体面部的和谐比例关系,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推崇。20世纪初,Simon提出了面部三平面冠状平面、正中矢状平面、眼耳平面及其同牙颌的关系,同时采用面部照相的方法进行面部测量研究。30年代的定位头影测量技术和50年代丹麦学者提出的头影测量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常用临床测量方法。70年代以来,不仅增加了大量合乎实用的测量项目和新测点,更重要的是人体测量的工具和测量方法得到了质的飞跃,人们已能够从三维空间研究颅颌面形态结构,使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更加准确、方便、适用。了解和熟悉颌面部软组织的表面解剖知识和各种测量分析方法,已成为相关学科学者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属一维测量,主要是采用各种传统计量工具对颌面部软组织的各点、线、面之间比例关系的测定。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Rudlf Martin法,该法在规定若干测量点的基础上,先在被测量者面部直接用彩笔于各个测量标志作好标记,再用专用测量工具对各部位进行直线、弧线、角度、弧度等方面测量[2]。直接测量法操作简单,资料获取时间短,无需特殊复杂设备,但可能因压迫组织引起变形而使测量不精确,既不能得出整体测量的概念,又容易产生错觉。

2.模型测量法:

模型测量法也属一维测量,采取对面部软组织取模,然后通过机械操作灌制石膏模型,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出各标志点的各项指标。此种测量法操作繁琐,直接接触颌面部因压迫软组织引起变形,影响测量的精确性,资料保存麻烦,临床上已极少采用。

3.影像测量法① 照片测量法:20世纪初Simon首先提出用面部照像的方法对颜面进行研究,1944年Thaimean Degen[3]从简单基础的立体照像术获得面部测量,并在临床应用。此法的主要价值是依据照片对被测对象的面部取得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面部各部分比例及形态结构特点,属二维测量。照片测量法在拍照前需设置一定的尺度和垂线等作为参照物,以备下一步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确定。将摄取的底片制成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影像(1∶1)或直接按标志尺度和垂线放大成与活体等大的照片(1∶1)。在透明硫酸纸上描绘颜面及其器官轮廓和标志出各测量点,再利用图像数字化仪将全部标志点按编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求出各测量项目的值[4~6]。照片测量法具有资料获取容易、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及价廉等优点,但不能显示软硬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提供三维立体结构的信息。② X线头影测量法:1931年由美国的Broad bent和欧洲的Hofranth分别创立[7], 属二维测量。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其一为早期的手工测量阶段,其二为后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阶段。早期的X线头影测量不能在X线头影上直接进行,而须在描绘的头影图上进行。1958年丹麦皇家牙科学院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方法。随后,Bjork和Solow[7]首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X线头影测量。70年代初,图像数字化仪被运用于X线头影测量系统,将原来的头影描绘图迹上的手工测量变为通过图像数字化仪对头影描绘图上的标志点数值化,再经计算机测量、分析处理,回收到各种分析结果和面部模板图。但是,无论是手工测量 或是数值化计算机测量,均须在头影描绘图上进行,从头颅X线摄片到最终得到测量结果过程中,可能因摄像、描图、定点及测量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偏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1978年Oka SW[8]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用于X线头颅片,随之而来的是80年代开发出的数字图像处理X线头影测量系统[9~11]。该类系统通过图像输入设备,可直接将X线头颅片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内并进行测量分析。数字图像X线头影测量系统有两大特点:其一为通过专门设计的灯箱,将头颅X线片在灯箱上显影后再经电视摄像机摄入,增强光学和图像,减少图像灰度信息的非线性失真。使显示器上冻结后的头颅图像具有清晰的高分辨性,提高投影图像的整体清晰度。其二为通过伪彩色来增强图像,使X线片上头颅影像的一些原难以分辨的灰度范围,经伪彩色处理可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组织结构。对一些因投照条件影响而不清晰的软组织侧影轮廓,经图像伪彩色处理亦可十分清晰地显示。

数字图像处理X线头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X线投影测量必须在头影描绘图迹上进行的方法。省去了头影图迹描绘过程。特别是经过图像灰度变换、伪彩色处理和边缘增强等图像技术,提高测量标志点的清晰度,使之准确地确定各测量标志点,保证了头影测量分析的可靠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③云纹影像测量法:云纹影像测量法又称莫尔条纹法或立体测量法。1970年由英国学者Meadous和日本学者高崎宏分别发明的一种光学图像测量技术[7]。基本原理是根据两个稍有参差的光栅相互重叠时产生光线几何干涉,从而会形成一系列含有面外位移信息的云纹进行测量。光线经汇聚、折射,透过基准光栅;基准光栅的影像投射到三维物体表面,由于物体表面的凹凸而受到三维调制,基准光栅的影像形成变形光栅。这两重光栅之间产生几何干涉,形成含有面外位移信息的云纹;透过基准光栅的不同角度观察时,即可看到物体表面的干涉云纹。选择合适的光学系统装置,可使干涉云纹成为物体表面的等高线。用光学记录装置拍摄记录等高云纹图,即可获得所需测量数据[1]。

本测量系统由光栅投影光源、人体头颅定位装置、记录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组成。被测个体拍摄前在面部涂擦香粉或白色戏剧油彩,目的是增强条纹反差,使拍摄的云纹图片条纹清晰,提高对比度。拍摄前用头颅固定装置固定头部并确定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然后开启光源及光栅震动系统进行拍照;将莫尔条纹图像拍成照片,直接在照片上或将照片经数字化仪输入计算机后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及计算分析。最后由绘图仪自动描绘出立体感较强的颜面不同角度的透视立体图和剖面图,打印机输出所需参数和高程图[2,4,7]。

云纹影像测量法准确、可靠,与立体摄影法有同样高的精度;单张照片可记录面部的三维信息,获取信息量大;能准确记录特定部位的形态与大小,以及比较治疗前后的微细变化,是一种很有前途值得推广的生物测量技术。

4.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是近代生物医学领域先进的测量技术之一。主要运用解析几何的原理,借助于立体摄影机和立体测图仪完成,属于生物立体测量术。立体摄影测量是运用了双目视觉的原理,即双眼将观察到的物体稍有不同的两影像送入大脑,通过综合,形成有深度、长度和宽度的立体像。同样,在立体镜下,可将两张位置不同的立体像对并列,使左眼所见的左片与右眼所见的右片形成适当的关系,则能清楚地再显示出深度。使用立体测图仪并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得出三维定量资料[12]。

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的基本方法是在建立高精度控制框架(控制网)的基础上用照相机或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摄取立体像,然后对立体像对进行技术处理,并输入计算机作统计学处理及分析[13~18]。应用近景立体摄影测量术可实现美容手术方案设计、整形效果术前模拟、模型参数自动测量、图像存储美学分析等功能。为临床研究形态学和定量修复提供了先进、可靠、精确的科学分析处理手段。故立体摄影测量术已成为颌面部软组织精密测量手段之一。

三、展望

以上方法虽可取得较好效果,但装置较多,操作复杂,仅适用于作个体研究和医院内临床应用,不便携带及到野外获取大量人体测量图像和数据。最近,昆明医学院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头面部摄像-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操作简单测量数据准确、便于携带、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颌面部软组织的测量正日益受到广大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美容外科医 师的重视,新的测量方法如激光全息测量法[19,20]已在临床报道使用。可以预见,更加高效、精确、便捷、日益完善的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方法在不久的将来问世,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邵象清编著. 人体测量手册. 第一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1-296.

2 张其亮编著. 医学美容学. 第一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2-44.

3 高勤, 李国珍, 李存,等. 正常人颌面部解剖标志的立体摄影测量.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6,18:285-287.

4 Chiu CSW, Clark RKF. The facial soft tissue profile of the southern Chinese:Prosthodontic considerations. J Prostnet Dent, 1992,68:839-850.

5 Bishara SE,Cummins DM,Jorgensen GJ,et al. A computer assisted photogrammetric analysis of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Part I: Methodology and reliability.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5,107:633-639.

6 Cummins DM,Bishara SE,Jakobsen JR. A computer assisted photogrammetric analysis of soft tissue change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Part II: Results.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5,108:38-47.

7 孙少宣主编. 口腔医学美学. 第一版.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65-67.

8 Ok SW, Trussrl HJ. Digital image enhancement of cephalograms. Angle Orthod, 1978, 48:80-84.

9 Macri V,Wenzel A. Reliability of landmark recording on film and digital lateral cephalograms. Eur J Orthod,1993,15:137-148.

10 Coombes AM, Moss JP, Linney AD, et al.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the compari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hanges in the facial surface. Eru J Orthod, 1991, 13:95-110.

11 Benson PE, Richmond 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measurement of the soft tissue outline using photographs and video. Eur J Orthod, 1997,19:397-409.

12 胡林,詹淑珍,王大章,等. 生物立体测量在诊治牙颌面畸形的应用研究近景立体摄影及计算机图象对颜面形态的三维测量分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8,6:159-163.

13 Webber WB. A more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preoperative computerized imaging. Plast Reconstr Surg, 1989, 84:143-157.

14 Burke PH.The effect of congenital cardiac disease on facial grown in a monozygotic twin pair,Studied by stereo-photogrammetry. Europe Jorthod, 1987, 9:97-103.

15 Savara BS, Miller SH, Demuth RJ. Miller SH,Demuth RJ et al. Biostersometric and computergraphics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Plast Reconstr Surg, 1985, 75:495-501.

16 Trotman CA, Stohler CS, Johnston LE. Measurement of facial soft tissue mobility in man.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1998,35:16-25.

17 包柏成,谭劲,于蜀良,等. 计算机辅助多环境下运行的容貌正侧面软组织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I.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7, 15:263-265.

18 Rasse M, Forkert G, Waldhausl P. Stereophotogrammetry of facial s oft tissue.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1,20:163-166.

第8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与往届Dentech 展一样,Delcam 公司以全球化视角,一如既往地与国内外重要合作伙伴一起展示牙科CADCAM 完整解决方案:从高精度专业扫描仪、最新版本DentCAD/DentMILL 及订单管理OrderManager 等软件系统,并协同紧密合作伙伴展示了从CNC 设备、加工刀具到材料产品,为牙科行业展示了全球唯一从设计(CAD)、加工(CAM)到制造流程管理的软件公司新产品和新形象,吸引了国内外观众驻足和洽谈,确立和提升了Delcam 在牙科专业领域中的精品形象。

此次Dentech 展, 除了日本Roland DWX-50牙科CNC 设备展示于我们展位,日本优能刀具公司的专业产品、以及国内领先的牙科CNC 设备生产商上海申雕数控机械公司的CNC 设备也展示于我们展位,体现了Delcam 公司产品对国内外牙科设备和系统的全面兼容和支持。

有别于其他牙科CAD 或CAM 系统供应商,Delcam 完整解决方案是一个完全的、既包含CAD也包含CAM 的开放系统。Delcam 解决方案适用于氧化锆、纯钛、钴铬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的各种材料,保证了产品高品质,同时修复体之间直接连接自动排版功能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为用户增加了利润。 Delcam 系统应用多线程和后台计算技术,加快了刀路计算速度,大幅度提升了系统应用效率,确保与各种设备供应商之间协同工作,满足了客户的广泛需求。 Delcam 订单管理系统OrderManager 的推出更使加工中心(Milling Center)与其技工所客户拥有直接的桌面到桌面数据和图片链接,消除了不必要的文件管理从而加快生产流程,并能在全球同步管理和监控整个修复体数字化制作的每一个节点,保证了制造流程高效率和产品的精准品质。

第9篇: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的应用范文

近中午才抵达的國美控股集团员工不顾近6小时的旅途劳累,一下车就与“黎明之家”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与他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虽然这群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残障,但他们用最朴实的声音、最基本的肢体动作和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渴望健康成长的坚强信念:盲童钢琴弹奏《小步舞曲》让國美员工情不自禁进场伴舞,脑瘫孩子的手语舞蹈因精彩而现场“授艺”,而一名四肢失去功能的小女孩则在众人的惊叹和掌声中用嘴折出了精美的干纸鹤送给曾总,表达她的谢意与自信。短短两三个小时的相聚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深地感动着、感叹着,他们相约下次再见,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本次活动发起人曾禅贞女士动情地表示:“这是國美控股集团第二次来到宁晋,走进‘黎明之家’的大家庭。这里见证了数不清的生命奇迹,见证了社会的持续关怀。对于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生命,都应享有人性的尊严和生活的权利,而残障孩童们,更应得到大家加倍的呵护和照顾。國美控股集团会一如既往地秉承自己的公益理念和公益传统,用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健康而有尊严地成长!”

联谊活动结束后,大家在“黎明之家”院长师君芳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孩子们简洁干净的宿舍和学习活动场所,國美员工们还自发组织了个人爱心捐款,并大批购买了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精美纪念品,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黎明之家”是一所专门收留残障儿童的非官方机构的福利院,这里有lOO多名被父母遗弃的残障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大的已有20多岁。在这里,被收留的孩子们都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

本着“立足大中华,造福全人类”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多年来國美一直遵循着把更多公益行为常态化的公益理念,积极践行赈灾、扶贫、助学、敬老、帮残等公益行动,累计公益捐赠过亿元,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各界关注公益,共建和谐。

大盘供应进入收官期燕郊楼市配套成熟

截至目前,燕郊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盘项目销售均已接近尾声,180万平方米的天洋城前三期总计1万余套房源几乎全部售磬,近期项目推出的4期收官之作,主打70年产权的40—90平方米中小户型公寓产品,这将是该项目最后一批房源。而随着这一代大盘的收官,也预示着燕郊楼市发展的阶段性完结。

大盘成熟氛围逐渐显露—从当前燕郊区域大盘的表现来看,部分项目配套令人满意。以天洋城为倒,其配套的招商工作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目前项目所规划的25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的商户签约已进入尾声,其8000平方米的天洋电器旗舰店已正式营业,20000万平方米物美大卖场旗舰店、五厅星美影院已正式签约,此外休闲购物广场、餐饮娱乐、主题品牌专卖店等丰富业态逐步呈现。天洋城引进的“北大为明幼儿园”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园,加上区域内原有的中央美院等高等学府,可全方位满足业主的教育需求。完备商业、生活配套令业主的入住信心大增,统计显示,目前燕郊百万平方米大盘的入住率约在50%左右,较好的如天洋城已接近70%,截止目前,天洋城已有1万余户业主收房,人气充足。

新货入市续打性价比牌一随着区域大盘走向成熟,项目后期的销售阻力大大减小,日前天洋城的收官之作天洋城4期公寓尚未正式入市便吸引了广泛关注。不仅如此,新柱房源仍然延续之前的“高性价比”路线,如天洋城4期公寓产品最低首付仅8万元,而作为收官之作,天洋城4期品质有增无减,户型涵盖40--90平方米,灵活多变选择空间大,此外,还规划有多功能休闲空中花园,同时还可享受社区地面22万平方米园林景观,极具生态宜居价值。

新品围城迎署促,宏图三胞力推数字生活新主张

为了让数字生活早日走近消费者,宏图三胞凭借专业供应链优势,联合品牌厂商推出5大品类近20多款新鲜出炉的数字化新品,提供给消费者完整的数字生活体验。

5款超级配置的超级本,本本都有新精彩——不管是内外兼修的ideapad U300s,极致不可思议的ASUS ZENBOOK,优雅迷人的Acer Aspire S3系列,非凡智慧的戴尔XPS13,还是三星Ultrabook 530U,高端商务人士、商旅精英、3D游戏达人都能找到对应的超级本,都在演绎至轻至薄的超级神话。

5款主流智能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HTC ONE S,是拍客、音乐发烧友今年必备的时尚潮品。三星S5690是名副其实的3G时尚智能三防手机,为一切户外活动人士、驴友量身定制。而三星19070成就了白领商务人士的必备“神器”。还有三星$6500则是年轻女性白领心动之选。当然,3G时尚智能手机——三星18160是白领商务人士不二选择。

4款高性能数码相机,在此集结抢滩登陆——自拍神器——卡西欧TR150卡片机让旅游、聚会、街拍不再无聊。而尼康D800E不愧是单反中的战斗机,是专业摄影师和高端发烧友的配备。八门级单反尼康D3200可以说是像素之王,就算拍摄一次流行音乐会都木有问题!微单

明星再升级

三星SCX-4521将推出超级版

随着三星即将推出多功能一体机新品的信息越来越多地被曝光,新品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据了解,三星此次的系列新品是此前SCX-4521系列的升级版,这一系列产品可以说是大有来头。其中,三星SCX-521系列产品因为其出色的性能、超高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一直是市场上的热卖产品,销量早已突破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正因如此,它的更新换代牵动着不少业内人士的神经,甚至不少老用户也在期待着升级后的SCX-521系列产品。

在新品阵容方面,三星此次推出的多功能一体机新品将包括三合—产品和四合—产品,三合—产品拥有打印、复印和扫描功能,四台一产品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传真功能,产品种类的增加扩大了应用范围,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其次在产品功能方面,新SCX-1521系列将保持“超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同时在产品品质、输出速度以及标准配置等各方面均有改进。新品最明显的改进在于打印速度更快,老产品20PPM的打印速度已经领先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新品更是拥有高达24PPM的打印速度,提升了20%。同时新品内存由老产品的16MB变为64MB,传输速度提高4倍,用户在打印时,将明显体验到新品的高速输出。

以往三星的打印机产品更新换代都是新产品配新耗材,而此次三星新品却可以兼容旧款耗材。这一改变将使用户和渠道商都从中受益,因为SCX-1521F拥有成熟的耗材供应渠道,这使得新旧产品耗材的采购渠道更集中,此举不仅使经销商的订货采购环节得到便利、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增大利润空间,更能为三星新老用户降低办公成本。如果选用新款的打印机,那么剩下的旧款耗材没有办法得到利用,只能选择丢弃或低价处理。而三星SCX-4521系列的老用户就不用再担心这一问题,新品对旧耗材的兼容,可以让老用户随时更换新新款产品而不用担心旧款耗材被闲置,使旧耗材得到有效利用。

除此之外,新品月负荷量的从4200页提高至12000页,能够承载更大的工作量并保证机器拥有更高稳定性;由150页扩大至250页的纸仓容量,降低了纸张更换频率、保证机器的稳定运行;与市场上常见的1500页随机耗材相比,初始耗材更采用了3000页的大容量耗材,这将大大降低办公成本、提升办公效率。而且,越来越注重环保性能的三星,必然会为新品配置一键式环保复印等功能。新技术的应用和一如既往的高性价比,即使不是因为顶着“明星产品升级版”的光环诞生,三星全新的SCX-4521系列新品也值得期待。也有新品报道,奥林巴斯EM5是时尚个性一族们的睿智之选。

5款全智能电视新品,即将横空出世——联合绿动体感游戏机,是全能数字娱乐的弄潮儿,更是智能的客厅运动新“宠物”。当然还有智慧的解决方案也是不可缺席的主角。贝尔金无线HDMI解决方案和PCTOTV无线投影方案,不仅解决了多个终端同步传输蓝光播放机上影片的难题,还能轻松实现电脑到电视的无线互联,让电视瞬间变身电脑显示屏。而长虹智能家居产品,一举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还有联想K91智能电视,绝对是围观伦敦奥运会和欧洲杯的绝妙利器哦!苹果的最新平板电脑已在5月中旬闪亮登场,融合了6大突破核心技术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满足果粉最挑剔的需求。当生活遇上数字化产品,超然体验就悦然而生,我们不禁感叹:数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多娇。

改善牙齿敏感,畅享美食乐趣——中國口腔蓝皮书助力口腔健康

3月28口腔健康蓝皮书——《中國口腔健康发展报告(2012)》正式。

《中國口腔健康发展报告(2012)》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指导、中國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积极参与,冷酸灵抗牙齿敏感研究中心作为独家支持单位,就牙本质敏感进行了长这3年的跟踪调查,并综合國内对牙本质敏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的,是我國出版的口腔医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蓝皮书,为进—步研究和防治牙本质敏感提供基础资料。

國人口腔健康蓝皮书,助推民族口腔健康事业

蓝皮书包含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國口腔商吉护理产品工业协会对牙本质敏感现状、诊断、防治、产品生产的分析和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蓝皮书所收列的研究成果均来自國内知名学术组织、行业协会、全國各大口腔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和研究机构,代表目前该领域的高学术水平。此外,蓝皮书还充分体现了牙本质敏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实现抗牙本质敏感新突破。缔造冷热酸甜想吃就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