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课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第一、要更新教育思想,要有现代语文观

语文是“文化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一个纽带,这决定语文学科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中的一个点。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观。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的学生观。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教师说教的结果,它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感染力,是语文教师这颗心灵感染无数个学生心灵的结果。语文教师不仅要诲人不倦,还要学而不厌,以身作则;不仅能够言传,而且能够身教。要注意到“语文教师在思想文化素质和教学语言行为方面的身教作用”是教学大纲对所有语文教师的要求。

第二、要有现代职业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的修养首先是人的品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是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人。教师德才兼备,才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榜样的力量。中学语文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治学品质。其次是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它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和普通学识修养。作为担当语文专业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他要具有属于这一领域的文字、语言、逻辑和文学等知识,并懂得学习和研究它们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而是有余力去研究教学艺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特长上多下功夫。

第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解者,则非师也”。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精通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还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有了“一桶水”,还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的“一杯水”,总之,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瓢水,教师就要有桶水。语文教师自己能写出一些好文章,一定可以吸引学生认真写作。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具有选择性,在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新课程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就某个专题查找、阅读、收集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编写数学小论文、科普报告。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完成数学建模报告,等等。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全面的指导,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第2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接触和学习语文的时间比较长,对语文的学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但是效果往往不大。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也是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本身,推动课程的专业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相关的预习,在课堂中积极的互动,以及课下语文作业的巩固,这些学习步骤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他们正确的语文思维,除了通过广泛的语文知识点的扩展来提高他们问题思考的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保证学生在语文练习中提高正确率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进一步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教师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

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透过教参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课本的讲解,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顺利的完成对课本的学习,缺少正常的思考与语文内容的延伸。所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注重及时更新课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准备课文讲解之前,要对课本的内容与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和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丰富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例如,在教授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教师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见的教参等内容的限制,鼓励学生通过影视等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整个鸿门宴的过程;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话剧等方式,呈现出生动的课程方式,从而增加整个课堂的乐趣和活力。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的课堂活动中去。正如上述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与主动查阅,在主动学习与积极扮演中,强化对课本角色的认识,这往往会比教师单纯的理论的讲授要生动和活泼。当然,语文教师在此类教学模式中,要充当经验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进行。

二、教师拓展课程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由于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和丰富,语文教师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丰富和充实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不仅只局限在对课本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更加趋向于学习和接受更广阔的语文知识,乃至与语文相关的历史政治等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更新和丰富课本的教学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从而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袤和相连,进而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而另一种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通过开设相关的语文专题的讲解,让学生在多种专题中了解语文的古代、当代以及外国领域中的相关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化学生多学习语文知识,并且促进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语文知识的储备。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应该注重对这些拓展性语文资料讲解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体现老师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表现因素,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足够生动、丰富、充实、专业、有相关性,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跟随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完成相关的课程活动,进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然,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保证语文课堂的正常教学,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引导学生多多练习,从实践中巩固完善

在新课标逐步完善的教学前提下,语文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加强练习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教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知识梳理以及知识的练习和巩固。当然,语文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合理选择语文练习资料的重要性,好的语文练习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既可以掌握到最基本的课本知识的概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中语文知识,在练习中意识到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要注意结合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和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对当时的文化主张有一定的认识,继而引导学生在多类练习中,学习到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理论主张,从而又能以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对《再别康桥》的认识。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课本知识时,要注意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筛选和总结,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意识到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的意义,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练习水平和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练习时,会出现对某些知识的盲点,由于现实学习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缺陷,进而影响整个语文练习的环节。所以,为了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练习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扎实语文的基本功,并学会排除、代入等解题方法,提高语文练习的正确率,让学生在多次实践和练习中掌握到语文知识的多样性,从而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

第3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重要意义;实施策略

 

一、引言

不论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还是日后走入社会,语文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使他们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其人生观和社会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符合全球文化多样化的背景的,因此,现阶段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要求全国各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额阶段,这是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项关键举措,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教授课本里的内容,要将眼光放在课堂之外,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熏陶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这对他们进入大学和走入社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而且还能促使他们深入学习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平常我们所知的只是一点皮毛,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能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去感知,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而依旧存在,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文化,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无比自豪。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交流的加深,现代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严重,尤其是现在“韩流”、 “日流”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造成青少年往往只知外国,而不知我国的文化,人们对圣诞节的推崇甚至多于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 正值此种不利的形势下,加强高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能使青少年全方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时候可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抑制外国文化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冲击。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实施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文言文和名著的选段,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和体现, 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的伦理道德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这样的内容时不要将眼光只局限于课本上,认为弄懂课文意思就可以,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探寻古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或者社会文化。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是说教式的, 老师高高在上的讲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无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改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一个感悟传统文化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拓展课外传统经典作品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文教学课时有限、课本篇幅有限,无法将全部的传统经典作品囊括其中,学生学习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学习课堂之外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让他们在学习课本之余更广泛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措施

(一)高中学校应该重视语文教学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书识字那么简单,它身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社会重任。但是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学校必须将语文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语文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语文教育。

 

(二)语文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理念,提升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要认识到到他们不仅是课本知识的讲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现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应该改变那种只学习课本知识的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上;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游刃有余。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更在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应该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

[3]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15.

[4]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第4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实践与探索

使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这一要求下,语文教师逐渐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由“言传身教”逐渐转变为“说行合一”。在进行生活化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又要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并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正确的教学方式。

1、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

就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来讲,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使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以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转变观点,更新观念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化意识,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才能把生活化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该教学理念。当然,教师在使语文教学目标生活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引导学生脱离课本,让学生从传统的课本学习中摆脱出来,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也不知识的接收者,而是创造者,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获得较高的成绩,而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本领,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学习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做到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回归。

例如,在语文阅读课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其内容的主旨主要是让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遇到困难永不退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摆脱传统的生搬硬套,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从内容中提炼出较为具体、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并以理解、尊重教学目标作为阅读的前提。同时,为了促使教学目标向生活化的方向回归,教师还应该让高中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对名著的理解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最终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要求。

2、高中生学习语文生活化

学生学习生活化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方式日趋机械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这一理念主要强调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把学习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会变通,会思考,而不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答题机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课程肩负着重点课程的压力,为了获得高分,一部分学生接受并采取题海战术、时间战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提高成绩。这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只能使学生获得短时间的提高,不能使其真正“吃透”知识。因此,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使学习过程趋于生活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地、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

学生可以以课本为基础,在尊重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从学校生活中或者是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日益生活化。在步入高一,体验军训生活时,高中生如果能把自己的军训体验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并逐渐养成习惯,把校园中,班级内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有意义的事情积累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那么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就不会“无话可说”而是“思路泉涌”了。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社会上汲取语文知识,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教师本身也可以从社会上挖掘教材,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将现实生活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借此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逐步实现生活化。

3、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化

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或者举办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单纯地作为“倾听者”和“接受者”。“图1”与“图2”是萧山六中举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范式“一月一型”研讨活动,在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不再是传统被动的接受者与倾听者,而是现在的发言者。举办这种研讨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并积极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方式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今后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图2

教师鼓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研讨活动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在该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趋向生活化。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着讲解一些社会热点、新闻热点等,扩宽高中生视野,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如果教师再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应该逐步使教学目标生活化、学生学习过程生活化以及课堂教学生活化,通过这几点来真正达到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葛海丽.也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与方法[J].教师,2013,6.

[2] 张琼.乘着生活的翅膀飞翔――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外阅读:中旬,2011,8.

[3] 侯天荣.“生活即教育”――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5,5.

[4] 付品贞.高中语文生活化实践教学探讨[J].神州(下旬刊),2014,2.

[5] 王艳华.浅谈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9.

[6] 段爱忠.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

[7] 高峰.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8.

第5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人文学科。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吸收外界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最为通常使用的中文和汉字知识则是在语文课上获取的,高中的语文课程更是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水平。

可是, 现实生活中,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很多学生都不是很喜欢这门课,同时也被认为是效果最差、提升最慢的一门课。真正能说会道、文笔好的同学简直是凤毛麟角。想要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 使其能娴熟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笔者认为我们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力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之路。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不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到认真了解课型、精心设计目标。同一模块,不同课型,问题目标要有侧重。例如,在《项脊轩志》和《陈情表》两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让学生体验优美真挚的感情,珍视亲情;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戏剧和观看影片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戏剧的魅力,同时培养鉴赏能力,以期提高文化品位。

二、夯实自身专业知识基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要求了我们更高的专业素质,我们不仅要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还要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多听课,多看讲座,多学习名师的绝招,在教学技艺上精益求精,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有所发挥,不局限于课本上。

另外,我们还应该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对每一堂课自我反省,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其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通过语言沟通,可以传递文化,从而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但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并不都是那么精彩,比如文言文,会让部分学生觉得无聊枯燥,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幽默、形象、生动、精炼,并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生动形象而富于直观性、规范准确而富有科学性,充满情感而富有节奏感,还不乏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这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想要让语文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教师就要狠下一番功夫,不再咬着课本不放,就教材而讲教材,而是要整合教材内容,精心备课。体裁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曾说:“文本研习是阅读教学中的常用方式”,但是“文本研习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多样化得教学方式。比如开展朗诵比赛,用声音的形式呈现文本的意义,总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把握尺度,要适度,而不能把课堂变成哗众取宠的地方。

五、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学生一言不发,或走神,或打瞌睡,致使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

教师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教学相长,才能够更好地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全部学生,不论个人成绩好坏,都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另外,在因材施教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认识到全面发展是普遍性、因材施教是特殊性。我们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特定的人为特定的社会发展服务。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能为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排忧解难。

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观念的形成,影响到学生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千方百计地为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而奋斗。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我们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亟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宋文雅.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6)

[2]刘艳斌.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3]陈翠琴.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分析 [J].科教文汇,2008(11)(中旬刊):104

[4]杨文玫.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的四种误区 [J].教学月刊,2007(10)

第6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字: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历史;现状

语文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它作为一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我们传送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随着“西学东渐”浪潮的来袭,外国文学逐渐走上了语文课本的历史舞台,为我们中华学子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另外,它也在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精神文化方面起到了催化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的地位更是越发重要。然而,受长期以来中国固有的教育观念以及考试制度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的作用与地位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外国文学步入高中语文的发展历史

外国文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文专业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根据时代的要求与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外国文学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但它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却一直是不可动摇的。而且,随着大学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提出,外国文学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然而,相对于大学的外国文学而言,高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的地位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外国文学进入高中语文的道路也是非常崎岖的。

清末民初时期,高中语文课本中都是文言文,还没有外国文学的身影。直到五四期间,才有一些反映五四思想的白话文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被纳入语文课本中。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语文改革后,才有教材选编进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尽管选文多注重其政治性,但是毕竟有了一定比例的外国文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种种原因,外国文学曾一度沉寂,直至改革开放,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外国文学才被较多地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外国文学就这样冲破了重重阻碍,从数量和范围上都有所扩大,囊括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流派的作家的作品。总的来说,外国文学总算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外国文学作品是我们培养高中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弊端,现状令人堪忧。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文学教育减分

由于受中国本身社会体系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的审美观念均逃不出用阶级观念图解外国文学并加以批评。尽管后来一些教育政策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文学性,新版的课本在选文方面也有挣脱以往局限的趋势,教师用书中也提供了相关文化知识与多向解读课文的角度,但是外国文学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进,因为一些旧有的观念依然没有被摒弃。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遵循着政治理念而忽视外国文学的文学性。如此死板的教育观念使得原本生动并且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外国文学作品变成了单一的政治说教。这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外国文学,更可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定了政治思维模式,从而使其对文学的感悟能力大大减弱,失去了对外国文学的兴趣。

(二)应试教育使外国文学沦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庸

在新教材中,外国文学所占的比重已达到了10%,这表明我们在强调中国文学的同时也在力求兼顾外国文学。而这其中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高中语文不仅仅要让学生吸收和消化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更要让他们立足世界,了解各国的文化,学习他们的思想,培养外国文学素养,从而提高人文素质。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外国文学似乎没有起到这些作用,相反的,它仿佛沦为了高中语文附庸。就以高考为例,虽然高考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外国文学教学来说,它似乎变成了阻碍因素。我们都知道就目前而言,高考升学率是许多高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说到底都是为了高考而各司其职。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就是高考,而不是文学本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外国文学不是高考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冷落。比如,教师以高考为标杆,在所编排的外国文学中随意取舍,或许本应该是由教师重点分析的文章也被设定为让学生自学,而那些本被定为自学的文章就更难逃被忽略的厄运。

总之,外国文学作为各国文化的代表,存在于高中语文课本中,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文学修养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基于我国社会背景以及教育体制与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外国文学的教学是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的。所以,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困境,使学生能在高考体制下最大程度地接收外国文学中的精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对于所有外国文学工作者以及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找到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大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09(05).

2.宋德发.高校文科教学十大关键词――以《西方文学史》的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02).

第7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一、及时了解小学和高中语文课本内容

小学生升入初中,他们在小学学了哪些语文知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熟知于心,了如指掌。比如:小学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的《有的人》,还有一些古诗;而在初中的课本里也会有。我在备课、授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学过的就不再“浅学”,应该再往深了“鉴赏”。有的课文在小学课本里是通俗改编版的,而在初中课本里是古文原版的。如:在小学学过的课文《草船借箭》是白话文,而在初中课本里也有《草船借箭》,但它是《三国演义》中节选的一章,是古文。另外,还应该知道哪些字词在小学学过,哪些没学过,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中却是很重要的。

有一套小学课本还不够,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有一套高中语文课本。因为我们教的学生,大部分要上高中。在初中教学中,适当地讲些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比如:很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高中老师讲一些语法修辞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词语活用等知识时,一些学生闻所未闻,一头雾水。高中老师责问:难道你们在初中没学过吗?实际上,在初中,因为有些知识点不在中考范围内,初中教师就一字不提,忽略不讲了。所以,初中教师也应该对高中的课文和一些知识点有所了解,适时讲授,这对学生以后的深造有益无弊,当然要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了解同一学期的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地理、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课程。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其他学科内容,这正是语文课“开放性和综合性”的体现。

除了补充以上的“课外书”,还可以补充一些报纸、杂志,趣味益智书,关于汉字字源、书法教育等书籍。利用这些“课外书”,在备课讲课、实践活动课、作文课各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传”给学生。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写作文时就不会再空洞无物了。

二、深入了解学生,多了解网络知识

我们都知道,备课中有一项内容是“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爱好、思维方式、优点缺点,等等。我经常和学生“闲聊”,了解学生爱看什么书、爱听什么歌、爱看什么电视、爱追什么时髦;近来关注些什么、课余爱干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困惑……这样不但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关系、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在活动课和布置作文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能及时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备”好了学生,与只埋头备课本,教学效果是相差很大的,可以说事半而功倍。

现在,很多学生通过电脑、手机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他们通过这些“先进工具”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网上找一些作家的生平、作品,看些涉及课文的影视,听课文朗读,收集网络新词语等等。我希望一些语文教师多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不要一谈学生上网就大发雷霆,要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第8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作为一名知识的讲授者,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必备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让学生接受,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让自己的讲解具有说服力,将是对一名高中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高中教师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若想有效,教师首要的就是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材,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更加自如地按自己的思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教授给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于学生的疑惑能够更好地给予解答,而不会因为学生中途的提问破坏讲课的节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不会死板。

(二)教师讲课语气、语调要有吸引力

讲课声音太高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声音太低学生可能接收不到课堂信息;语调如果太过单一平稳,没有抑扬顿挫,容易使得课堂过于枯燥。高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运用适合的语气、语调,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形成互动

旧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在课堂是主体参与者,从而忽略学生主体参与性的不良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高中教师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在课堂上创造适合的语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互动,更多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来接收课本信息,还有很多时候要通过教师的合理适度的肢体语言,例如,表情的变化、手势的不同来表达课文的情感。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互配合,才能将课本知识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但是肢体语言也需要合理适度地使用,缺少肢体语言的话,课堂会显得死板平淡。但是肢体语言过多,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个度如何拿捏,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实践,与学生多互动,总结出属于教师自身的独特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并掌握课本知识,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更能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轻松学习。

语文是一门蕴含情感的学科。它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感知,如何表达,如何思考。有感情地表达单纯地通过有声的语言是不足以表现的,它需要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更直观地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课本作者的饱满的情感,是愉快、是悲伤,抑或是愤怒等等。

教师独具魅力的肢体语言表现的同时也是能帮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根据有关研究显示:人脑的左右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却不同。左脑主管言语,右脑则掌控肢体协调。教师身体力行地展现,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一)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劣之处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既然独特,必然存在优势和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了解自身语言能力。规避自身教学语言中的劣势,提升加强自身语言的优势。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第9篇: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合理整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