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合式教学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专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突破教材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理论背景和重大现实关切的教学讲述模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新方式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强烈冲击。“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慕课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强等特征,为现代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①“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是适应《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有效结合在线慕课学习、课堂专题教学和实践探究教学三种方式,探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的融合,是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下面以“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与思考。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要突出“四大取向”
1.价值取向:把握方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性
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价值评价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力”。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和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其成为具有“三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将增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贯穿全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中塑造心灵和培养灵魂的关键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保障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既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更要确保教学过程可控和教学目标可期。
2.自主取向:尊重个性,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取向是指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个体或团队利用教材、辅导资料、网络资源自主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控制学习的能力”,③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激励、制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创造学习环境、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成果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取向是对学生学习意愿和能力的尊重,得到大学生认可与欢迎,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主取向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强调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有检测、有敦促地提供帮助,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由自修教材、经典阅读、慕课平台、探究性学习等环节组成。自主取向不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课时有限的权宜之计,而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3.实践取向:关注现实,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价值重要表现之一是理论思想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理论教育是一种实践型活动,也表现在青年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了解学习,更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和践行。”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发挥的理论阐释力、理性吸引力,更要体现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穿透力。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重视实践取向,改变大学生重知识学习、轻理性思考,重书本学习、轻实践应用的陈旧观念。“专题+慕课”混合教学改革中要专门开设实践成果展示课,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运用撰写读书评论、课程论文、专题研讨、个人主题汇报、团队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多维场景中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价值,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展现学生个性和团队协同的魅力。
4.学术取向:凸显方法,突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高水平或有特色的本科教学应体现在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经典阅读和训练学生基本学术素养上。学术导向是培养学生信息查寻的“搜商”,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掌握常用科研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科研论文撰写方法,带给学生在学习方式和科研精神养成上的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通识课程之一,必须从经典阅读和学术职业素养方面高起点开展教学。既有别于高中阶段的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期望值,更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历史、社会、法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是倡导个性教育和开展经典阅读的有利场域。学术取向是指导学生阅读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相应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要实现“五维同构”
1.以教材为主导,制定教学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统一编写而成,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主导作用。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教材精神实质,立足教学实际编写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标准》一般从课程定位、课程中学与教的目标、内容标准、学与教实施建议和教与学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规定,是开展课程教与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教学标准》从整体上确立了课程性质、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知识模块、目标达成和评价建议。《教学标准》是依据统编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制的课程教学文件,有利于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过程和考核要求,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和实现预期目标,是切实规范课程教学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2.以慕课为平台,组织在线学习
“阅读电子化、沟通网络化、娱乐数字化”是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认知心理特点。因此,教师掌握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采集、加工和使用以活跃学生思维和活泼课堂气氛成为不可抵挡的一种潮流。慕课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慕课教学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话语权,实现了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交流互动和小组研讨等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在“互联网+”时代,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微博、微信、QQ等“微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课堂和最前线,必须与时俱进地应对“微时代”的各种变化。目前,比较知名的慕课平台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网站。一般院校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办法解决慕课教学平台问题:一是师生同步注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或其他高校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平台,共享名校优质网络资源,并辅助于QQ群等其他网络手段;二是自主开发校本网络课程资源;三是综合利用微课等网络公共资源和QQ群或微信朋友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在线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及课堂内外互补互动的教学场景,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
3.以问题为导向,确立教学专题
科学始于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一直是学说出场的重要路径。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⑤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相当突出,生态环境、科技伦理、道德危机、文化冲突等,无不与社会最大多数人休戚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关注社会现实,从问题出发学习和研究基本原理,紧紧围绕“什么是、为什么要学习与怎样坚持和发展”展开教学。在凝练和设计教学专题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现实。一个有价值且有吸引力的问题是专题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系统梳理理论体系和社会现实,与时俱进地确定讲授专题。
4.以逻辑为主线,建构教学体系
在专题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突出问题思维,系统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建构理论逻辑和教学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对象的问题思维,是指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发现、问题设计以及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编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⑥在逻辑建构中注重从“What”、“Why”、“How”出发,围绕现状如何、问题所在、主要原因、如何评价及如何建设五方面来开展教学设计。如《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辩证法》专题的教学逻辑体系构建,围绕辩证法原理即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进行问题设计,逻辑体系可从中华传统文化千年流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形成?如何辨证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建设路径五个方面来构建,彰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逻辑魅力。同时,讲解中要坚持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条主线,彰显理论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阐释力和解决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5.以能力为本位,开展实践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领悟理论的深刻内涵,认清各种思潮的负面影响,确立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⑦在“专题+慕课”教学中除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外,还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个人或小组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探究,形成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成果,以专题研讨、主题辩论、PPT、微视频、微电影、情景剧等形式在实践课堂展示和交流。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们的思想激荡和观点交锋,提高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运用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及信息媒体的表达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专题+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一是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慕课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在线完成,专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探究教学时间分配大致按“2+1”模式,即实践课时占理论课时的1/3。二是要强化慕课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者协同。慕课教学是辅助,专题教学是核心,实践教学是拓展。慕课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专题化教学的基础知识准备,主要解决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在线学习考核问题。课堂专题化教学是建立在慕课学习基础上的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解决慕课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成果集中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三是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协同。以课程成绩百分制为例,一般慕课学习及评价占30%,实践探究成果评价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注释:
①何克抗:《从混合式学习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②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③本森:《语言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④柴晓霞、张二芳:《高等院校理论教育原则研究》,《研究》2009年第6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⑥魏则胜:《论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策略 管理专业学生 学习自主性
一、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策略介绍
在高科技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自2015 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后,该计划逐渐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作为民办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计算机网络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水平。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混合式教学策略最早在2003年由何克抗教授引入,他主张将传统的课堂授课和互联网在线课程结合在一起来改变枯燥单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监督下n前预习课程,课上讨论问题,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改善教学效果。
二、利用混合式教学策略提高管理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自主性研究的方式及成效
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英语这门学科是大学期间必学课程之一,无论对于将来就业还是工作后的晋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以黑龙江东方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因词汇量有限导致他们不愿意接触与英语相关的领域,英语课程对他们来说枯燥难懂,学习自主性较差。如何利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该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是提高他们英语水平的关键。作为专门讲授管理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首先,英语词汇学习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大部分学生不但单词量有限而且单词发音极其不准确,高考逐渐弱化的听力考核也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极差。我们会在建班初设置QQ和微信群,随时用移动通信联系班级每位成员,并在每堂课课后给学生在QQ和微信群发所学单词的音频,让学生课下模仿音频发音,采用模仿+背诵+拼写的方式记忆新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发音音频发给教师作为过程管理考核的一部分折算在最终的期末成绩里。帮助学生练好单词的发音是让“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策略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该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第一步。
其次,根据管理专业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试题来源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成绩将学生分为A、B班,A班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我们授课教师会在慕课网络平台结合授课内容选取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慕课来辅助学生进行课下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采用“慕课+课堂授课+在线答疑辅导”的混合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课前就能沉浸在全英环境中,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领略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课上老师会根据慕课的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课程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课下老师还会利用QQ或微信群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利用我院的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是专门为高等学校的师生提供高质量外语试题库资源、自建题库管理功能和在线评测服务的综合测试教学服务系统)和句酷批改网的练习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B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所以我们采用“微课+课堂授课+在线答疑辅导”的混合式教学策略,选取或制作简单易懂的微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其他方法与A班相似,以此提高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
经过对14级和15级两个年级学生的教学研究,我们发现混合式教学策略扩充了学生的单词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慕课或微课等网络课程,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拓宽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但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活力,而且帮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其将来参加工作后职位晋升或业务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让他们终生获益。
参考文献:
[1]刘亚兰.“互联网 +”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医用有机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教学效果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在临床、口腔、检验、康复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也正因如此,传统的线下实验教学面临着专业和学生众多、学时少、只能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进行演示和操作、教师不能关注每个学生个体需要、不利于形成性评价等问题。这促使该课程开始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期能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实,2018年11月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后,各高校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1]。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众多学者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了课堂革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但是,在以往的报道中,各学者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教育理论和技术研究较多[2],例如其优势、经验、设计思路和建议等[3-6],而结合定量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的报道较少,基于医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探究也未见报道。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以及实验组、对照组的成绩定量分析,围绕教学各环节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以及评价,希望能够为打造优质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提供经验及借鉴。
1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
1.1教学策略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例如能熟练掌握常压蒸馏、减压过滤、萃取操作等。但受学时及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线下”实验教学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及实验情况,同时也为形成性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分析以上学情及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慕课资源、教师自制实验操作视频以及雨课堂平台等,将以往单纯的书写实验预习报告的方式调整为线上预习。同时,在线下重点指导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力求提高针对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1.2教学组织及实施
以“线上”教学作为辅助手段,预习任务,跟踪学习情况,细化过程评价。“线下”课堂重点讲解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学生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具体的组织及实施见图1。以《芦丁的提取及萃取剂的回收》实验为例:课前,教师将自制的常压蒸馏操作视频、实验课件以及预习要求到雨课堂,同时设置任务节点,学生在线上进行预习;课上,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提出的问题,讲解、演示重难点,如常压蒸馏装置的组装要求、温度计的位置等,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并与之进行探讨;课下,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再次观看实验视频进行复习,进而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1.3教学考核体系
线上资源及雨课堂平台的引入,便于量化学生的学习指标,例如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时间、进度以及任务节点的完成情况等。同时,学生在线上提前预习后,缩短了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及操作演示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指导、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表现。这为实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有助于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见表1。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教学效果分析
2.1成绩的比较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为传统线下教学。比对成绩包括实验理论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核,2组学生的考核内容完全相同,评分标准一致。其中理论测试分数为30分(计算总成绩时换算为百分制),实验操作成绩为100分。由表2可看出,实验组的理论测试及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调查。调查分别从“混合式教学的适应度、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是否有助于提升操作技能、是否有助于与教师沟通”等几个问题展开。其中,30.32%的学生表示能迅速适应混合式教学,60.05%的学生能逐渐适应;75.2%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很好;92.3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有助于与教师的交流探讨;89.68%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便于反复观看实验视频,有助于提升操作技能等。
[关键词]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移动网络平台;社会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4-0-03[收稿日期]2020-04-29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学习资源日渐丰富,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单向输入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1]。课程教学环境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教学对象信息技术的熟练驾驭、学习过程的高度交互、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和课程学时的高度压缩等,从而要求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重大改革,以充分激发教学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利用移动网络终端的学习便利性和教学反馈及时性开展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度,满足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提升教学互动效率,已经为了高等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2]。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内容扩展不足
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分析与社会学研究的相结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既有逻辑性较强的理论推导学习,又有实践丰富的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与建模预测,需要充足的课时才能将课程内容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当下,高等院校专业的总学时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多数院校的社会统计学课程设置为32学时。同时,授课班级同学来自于不同地区,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课上无法充分详尽展开教学内容,课下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
(二)教学互动不足
知识单向流动是传统社会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互动的推动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4]。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内容全面性,忽略学生学习能力、效率和需求的差异性,从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抵抗情绪、降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改进的依据来自教学实施效果统计数据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互动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的及时快捷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学内容多、课程学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与学生开展充分的教学互动,课后作业的互动方式单调低效,从而导致了教学活动的互动不足,教学过程改进目标不明,迟滞了教学活动的优化进程、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不足
本科学校一般是面向全国招生,班级学生来自于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知识结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教学内容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为了照顾部分同学,经常会以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为标准学内容,这样会使得教学内容对那些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较为简单,而浪费学习时间。但是如果设置较快的学习速度,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起来又较为困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活动推进模式采取统一化的知识供给,人为忽略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学习内容的差异化需求。
(四)教学反馈不足
教学效果及时和详尽的反馈是教学活动得以优化的主要依据。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反馈主要有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和课堂讨论[5]。但由于课时少、任务重,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的直接反馈活动开展及其稀少,课后作业的频率也不可能太高,从而致使教师回收教学反馈的途径和效率大打折扣,可能导致教学需求和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三、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理念
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教学过程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教学活动反馈及时性,设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量化课程考核方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多层次课程章节学习目标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将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转交到学生手里,通过移动网络学习终端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学习流程和内容,最终实现殊途同归,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实时的学习反馈,动态调整学习材料,持续更新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材料,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实现因材施教,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自适应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除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混合外,重点突出混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及时总结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自适应学习选择。因此,基于移动网络终端教学的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首先,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目标、章节目标、多维课程学习路径、课程教学反馈路径等;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构建尽可能的高内聚低耦合的教学知识点,并制作教学微课;最后,构建过程性课程考核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学习过程、自学过程和课程综合能力等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效果。
(二)教學流程设计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首先应设计好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并构建章节的三层教学目标体系和相应达标度量标准;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支撑底层教学目标,时长为12分钟左右的教学短视频和相应教学资料;最后,通过移动教学APP、微信公众号和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后续课程教学活动。具体自适应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1.教学准备。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根据教学反馈不断迭代持续优化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消耗教师精力最多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培养计划、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章节学习目标体系,各目标之间要做到低内聚高耦合,为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跨越式学习构建完整的学习路径。在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围绕各个教学目标形成不同难度、不同路径的章节学习目标完成的学习内容体系,并制作相应的在线学习的教学视频,设计教学案例、课堂讨论主题和学生自学目标达成度自我测试的试题库。在分析学生对移动教学工具掌握使用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移动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
2.教学实施。自适应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及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移动教学平台上下次课学习任务、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上学习自测题试题,并通过微信群、QQ群、移动教学平台等方式将学习任务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选择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路径,开展课前在线学习并完成自学测试题、梳理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与教师开展课前学习互动和问题反馈。
课中,教师首先要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梳理学生学习反馈的基础上调整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开展短时课堂教学,提出课堂讨论议题,组织学生按事先分成的小组实施头脑风暴、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应及时关注课堂讨论情况,适时开展讨论引导,最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议题讨论进行梳理总结,找出讨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理解。学生应该认真倾听教师的重难点讲解,并针对自己疑难问题重点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参与到小组的课堂讨论中,积极主动承担小组的讨论任务和讨论结果的汇报工作。
课后,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在线练习题,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公告板的形式进行解答和讨论,个性问题通过点对点形式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学习进行线上指导;对教学效果数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数据等教学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后期教学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学生应完成课堂教学的后期巩固练习,开展大量的课外知识阅读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升华与内化。
3.持续优化。自适应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是因材施教的学习自主选择和持续优化的教学互动,因此只有保证教学活动的持续迭代优化,才能将自适应混合式教学活动实施好。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结合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巩固学习的记录数据,分析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次课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教学过程得到持续优化。学生应从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对每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提出相应意见建议,推动课程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五、课程考核设计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离不开师生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听得懂”、“写得出”、“讲得清”、“用得熟”,才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层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1]。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下疫情期间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国高校的众多课程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2-4]。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发现和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合成药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与有机化学课程联系非常紧密,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后续课程。化学学科本身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化学的各二级学科中,有机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突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相互促进的,应把这两门课程看做一个“课程对”,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应对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1.1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5]深度学习视域下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应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药物合成的方法、反应的类型、影响条件及各类药物合成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掌握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创新的审辨思维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图1)。包括课前线上线下预习、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答疑、课后线下拓展分组讨论,线上总结答疑等3个阶段。通过课前学习通线上平台学习任务,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有机化学相应内容预先学习相关MOOC,并且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重点答疑,讲解关键知识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有机化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夯实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根据学习内容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环节,引入在线微课、翻转课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
1.2《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也大大增强了。1.2.1课前线上线下预习我校药学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启冬教授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授课教师将本教材与诸多其他版本的经典教材进行了比较,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机药物的化学本质,在学习通上传了相应章节的反应机理,备注了所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有机化学知识。在上传过程中,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节的内容上传,而是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传需要预习的内容,保证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点,便于明晰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所学反应的机制和应用范围整理成笔记形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问题,通过学习通反馈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对知识实现初步的掌握。例:《药物化学》“第八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生物烷化剂(表1)。1.2.2根据问题反馈进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环节为巩固课前预习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环节,通过课前线上线下的预习,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会有部分难点需要课上解决,教师在课前汇总学生在学习通上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把化学反应的机制讲解清楚,对课前的预习工作做适当的点评,辅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适当的课上习题讲解,在学习通上做一些测试题目(通常为2~3道题目),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对涉及的合成反应在新药合成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学反应的,适当详细讲解,让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图2所示反应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成高效催眠药唑吡坦的反应,此反应涉及氮原子的酰化反应,在讲此反应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回忆有机化学中酰化反应(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同时拓展讲解镇静催眠药的情况,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药研发的细节,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1.2.3课后拓展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6],线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化知识点[7]。此环节为知识的拓展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作业练习、章节测验,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要点,学生所获作业成绩和测验成绩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同时,在学习通平台跟当次课程相关的药物合成信息,详细介绍反应的机理、条件及达到的收率。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定期地在课余时间举办药物化学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机制和合成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安排学生对讨论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应中,涉及到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曼尼希反应、彻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应、氧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均有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及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药物化学学习中,除了可以在课前联系有机化学进行预习外,在课后集中讨论每个合成反应相应的反应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记忆及对反应的理解。1.2.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我们将药物制剂班和制药工程班(二者均为二本专业,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2个班的人数分别为31和33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平行对照,药物制剂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药物制剂班及格率为93.55%,良好率22.58%;制药工程班及格率为87.88%,良好率19.18%,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1.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1.3.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还增加了翻转课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1.3.2完善了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2结论和思考
2.1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对”,如: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学习后续课程的时候,对作为后修课程的“课程对”中的另一门课程进行深度复习,增加对前一课程的理解,增强对后一课程的掌握,从而达到对知识体系的融汇贯通。
2.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引言
2004年1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指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部分’”。秉承这一原则和精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开始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之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先进技术逐步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所熟悉并灵活多样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即Blended Learning,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倡导的教学理念相吻合,所以这一理念正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模型。
二、混合式学习与混合式教学模式
1.基本概念
混合式学习是绩效支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Jared 2002),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或混合,混合后的学习资源、环境、方式和风格可以协同优化并最终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4)简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的优化互补式结合。
2.基本环节
承接上文所讲,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和生生互动”,其过程包含四大基本环节,“如何识别与定义学生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实施环境确定开发时选择的内容;最后执行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估”(Josh Bersin 2002)。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的意识,以及开拓和展开具体实践的行动力。
三、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1.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虽然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在线网络课堂的协助,大学英语教师们不要忽略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
2.体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一便是课堂面授之前和面授之后。通过多媒体网络在线课堂,大学英语教师向学生学习任务,并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巩固及合作式学习。学生在讲授课结束后,运用在线课堂自学,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并融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3.倡导课后反思与评价。在课堂讲授教学后及学生自主在线课堂自学后,可展开师生互评,对所教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在线课堂自主学习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对课堂讲授内容进一步消化、巩固和彻底理解,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何克抗,2004)。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大学英语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在线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与混合。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式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发挥传统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承担起多元角色的任务,以凸显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能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运用语言交际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会了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室或语音室,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材。在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发生的混合学习,真正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和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既可以从大学英语教师那里得到与教材及考试相关的要点信息,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接触与大学英语学习主题相关的各类语言学习、练习与考试等丰富的信息资源。
此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改善了学习环境。在线大学英语网络课堂学习为学学英语的学生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网络课堂所提供的超媒体、超文本信息,以及跨科学、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链接,混合式地构建起方便大学生走出大学英语的单一课堂模式,而逐步融入社会实际交际及日常英语环境的内容体系,有助于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方向的双向强交互(陈坚林,2007)。
五、结语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课堂单一讲授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必然带来大学英语教学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它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聪慧.多媒体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2005,(S1):56-5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有机化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75-02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程是材料、生命、环境资源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统领性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在工作或科研活动中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也对后续专业类课程的学习起到打基础的作用。为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一种符合当前《有机化学》教育现状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教育界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高校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创新出现了种种不足,许多时候,课程改革不仅没有产生理论成效,更是导致了课时压缩、学科交叉的现象常常出现。
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仅依靠教材、PPT、板书的方式进行课堂面授,学生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常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过程,在课堂中只对重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周边知识则一笔带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地位弱化等缺陷,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机化学作为大部分工科的基础课程,具有涉及内容广泛、反应方程式众多、反应机理复杂等特征,在这种情形下,盲目地扩大教学信息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被动地听讲,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也是“听懂容易、记住较难、运用更难”的怪圈形成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会自我松懈,失去学习兴趣,导致课堂丧失活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许多课程教学中,《有机化学》也不例外。因为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课堂氛围,提供课后复习渠道,也能为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便利。但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知识、指引学生学习方向、解答学生疑惑的作用并不能被多媒体课件完全取代。因此,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即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 Learning),现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且势必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
二、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又叫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课堂学习与新兴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两者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媒体相融合,将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下教师既可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传授学生新知识,也能作为学生兴趣的发掘者,改善传统的应试教育现状;学生则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教学法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认识主义、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相融合,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这种教育革新不仅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突破产生了领导性作用。该模式下的教师能够在教学法中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学习者也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获取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更加开放、自主、灵活地学习,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
1.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有机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基本反应,从立体化学的角度解析反应机理,在混合式教学法中,这些内容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该课程通常在大学一年下学期开设,不仅关系到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更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后续科研活动的展开。所以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需求就不能局限在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的需求,还应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如对突发化学事件的思考与处理能力等。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高校应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和非认知需求的最大化为导向,实现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
2.教学设计。在符合《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以及各知识点在不同专业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与难易程度,将课程内容分为讲授部分和自学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授,在课后设立网上在线答疑和在线交流手段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课后的网络学习和网络自测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网络自学平台上,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信息检索、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等。采用这种混合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解决学生害怕老师不敢当面提问的情况;老师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法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困惑,解决了学生问题积压的情况。
四、《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法的评价标准
由于混合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其评分体系也与传统标准有所区别。混合式教学法的评分体系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个人发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既可采用传统纸质试卷,也可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公布测试题进行评价,且期末考试测评应当占有较大比例;平时成绩的主要评分依据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个人发展成绩由在线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学评价构成:在线教学评价为老师通过资源库随机抽取一定量试题构成试卷,对学生复习内容进行考核,该部分也可布置成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问题和资源获取能力;发展性评价是所有评价中较为灵活的一个评价方式,该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文献查阅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近年来教学领域的重大革新,《有机化学》课程也在不断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如何使学生有效率地接受大量新知识、新内容势必成为教育界交流的热门问题。混合式教学法是将传统教学法和在线教学法融合,并不断补充和完善。它具有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与探索;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在科学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该教育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对以后参与科研活动还是继续学习专业知识都有着可视优势。
参考文献:
[1]袁霖,张敏,袁先友.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1,39(6):163-166.
[2]郝文博,景德生,车文实.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2,27(6):21-23.
[3]高玉峰,周志文.混合式教学法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2):56-5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应用
目前全球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已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实现与互联网的结合,那么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教学领域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结合,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科目的要求出现了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混合式教学法更适合应用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混合、教学理论混合、教学技术混合等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混合式教学法的理论概述
混合式教学法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通过对传统课堂整合并加入灵活的教学方式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学习。对于许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通过能力的发挥能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另外,混合式教学法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这样有利于教学信息化的实践和推广。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研发的,其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实践到教育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可以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在线上进行直接的讨论和沟通,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空间上的限制,使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将教学内容集成到网络中,并划分成教与学两个不同区域,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进行线上授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身需要的课程,提高了教学的准确性。而且这种方式的有效性更强,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数字化教学平台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打破了传统师生之间的生疏关系,为建立和谐共促的教学关系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体系,对于思维逻辑较差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进行规划学习的平台,而且混合式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时间自由度,如果学生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参加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回放重新获取学习内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影响,使师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设计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互联网思维、图像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上能力是教育大纲对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的要求。所以多媒体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PS技术的运用、平面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多媒体平面设计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掌握基本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思维。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分为基础应用和专业应用两个部分,混合式教学法在其中的体现分为九个模块,基础应用模块有五个,专业应用模块有四个。其中基础应用模块具体对应的学习方式有: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方式;图像处理与合成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与上机实践学习方式;图像创意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艺术字体制作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作品构图及界面设计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与协作学习方式;专业应用模块具体对应的学习方式有:网页界面设计模块对应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课件页面设计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游戏软件界面设计对应网络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其它多媒体画面设计模块对应网络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通过模块与学习方式的对应为学生提供进阶式的知识结构,但要将不同学习方式实现的学习效果纳入到学生成绩考核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教育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面临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化教育应寻找更适合的道路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既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又要保障教学的质量,所以广大教育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法,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晓倩.混合式教学法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24):134-134,135.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