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酒店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理论知识

第1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46-02收稿日期:2016-07-19

由于专业的目的性,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方式必须采取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娴熟的能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从而满足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酒店对专业型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渴求。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制订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师资力量、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来保证实践型课程的先进性、专业性、实用性,这不仅是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型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教学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高校开设的课程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理论性教学,一种是实践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理论性教学,这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很大的关联。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单纯的理论性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型、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了,应该将理论教学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实践型教学方向进行转变。实践教学的开展已经具有了非常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在就业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上对应的岗位,并且了解岗位真正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确保在以后的岗位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实践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不管是哪一种理论性知识,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出来的,具有浓缩性和精华性,但是理论型知识总结出来的目的还是应用在实践中,为现实服务,所以实践教学也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总之,所有的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算达成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实践课程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总的来说还属于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专业的设置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

首先,过度强调理论性教学,忽视实践型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普遍不完善,这是开展实践教学最需要关注的地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开展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课堂,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是本专业的性质导致的,同时也因为重视程度较低,实践教学的机制还处于不完善的时期。如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强调实践课程的开展,但是进度一直还是处于计划阶段或者是实践的初期,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次,师资力量不够。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很多老师也是填鸭式教学的“受害者”,只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实际能力的掌握,导致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本不能胜任实践型教学的工作。

再次,学校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缺乏和落后。酒店管理这个行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如果出现某一方面的落后,就很可能造成酒店的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因此学生的管理知识和服务知识必须是最先进的,但是目前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非常的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实践课程开设的需要。

最后,学校实习环节的安排比较欠缺。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开设,但是实习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道关卡,但是很多高校却没有重视起来。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的具体措施1整合课程设置,突出教学特色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想取得科学、合理的效果,必须经过详细具体的社会调查,积极主动地搜集分析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对于管理人员的新要求,然后再对课程进行综合的设置,保证课程的设置具有必需的实用性和鲜明的行业特征,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整合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指导,虚心地接受他们提出

的建议,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理论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进行。

2提高师资力量,开设“双师”模式

虽然现在教育的改革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实践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非常娴熟的动手能力,对此可以开设“双师”模式。具体指的是将学校的老师送入酒店进行实际的培训,掌握最前沿的工作要求,这是培养学校老师的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值得借鉴的一个方式;还可以将酒店专业的、有权威的管理人员引入实践课程协助老师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接触以后的工作状态,“双师”模式的设置有很大的实践价值[3]。

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内实践环节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完善实践课程所需要的实践基地,这是教学设施的范畴,如果没有实践的基地,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完善的实践基地是实践课程开设的基本保证。首先,学校需要做的是培养建设实践基地的意识,只有在一个正确的意识下,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的拨款,这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也不能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最后,校内实践基地建成之后,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使用。

4加大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习环节

除了校内的实践,校外的实习环节也应该得到重视,为此学校可以和酒店签实习协议,将快毕业的学生送去酒店实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酒店提供了员工资源,属于一种双赢的协议模式。校外实习是和工作状态最接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可以真正体验到身份的转变,不会再以一个在校生的身份看待工作中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经过实习,学生也能了解工作中的真实需要,可以对自身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救,增加自己在真正工作中的竞争能力,是对自己以后工作的一个坚实保障。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其实用性,在产生之后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校相继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不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薄弱,都影响了专业型人才的输出,为此依照上述提出几点建议,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施晓虹,安春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2):181―183.

第2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对策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遵照这一改革要求,纷纷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年来,这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酒店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和成长,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体制与机制缺失的制约, 严重地影响着“工学结合”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学生操作技能不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这使得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另外,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学生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方利益难以保证。

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降低了饭店管理的成本费用,充实了饭店的人力资源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时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在酒店实习时,从事的岗位单一,基本上都是做服务生,很少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接受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也就是说,企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实习生,而不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实习生。可以说,饭店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这样,学生大多也不安心在饭店实习,毕业后也很少留在饭店工作。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战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更显力不从心。

4、实习基地不规范(达标),难以胜任培养工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存在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合适的岗位又无法安排批量学生、酒店对实习生缺乏跟踪指导;甚至有的实习酒店本身管理不规范――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互相钩心斗角。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树立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是需要相应制度来保障实施的。要使工学结合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至少应包括工学结合学生任务书、指导书,教师指导手册,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告家长书,退回学生处理规定,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应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制定。做到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发展趋势,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紧贴企业的需要;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使课程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得到拓展,进而实现向开放式教学管理的切实转变,让“工”与“学”有机结合。

2、加强校企联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作为工学结合管理者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证者的学校,既要关心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也要关心酒店的利益和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要求酒店按照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培训实习生。另外,学校还需要选派一名教师固定联系企业,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较差。这样不仅提高了与企业结合的程度,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实习质量,也为双师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建设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参与项目研发、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的制度。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 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饭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开发和建立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多岗位、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 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践训练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下列几个原:

(1)规模性,要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训练、按岗位、按工位设计。

(2)仿真性,要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

(3)系统性,安排得实训项目要成为体系,要满足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主观和客观的心理预期的要求。实训内容要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工作技能。

(4)超前性,教育的功能在于满足现实性需求, 更在于满足潜在性需求。在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操作技巧方面要适当超前于企业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所淘汰。

总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够互相补充、要能为饭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春山 贾一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 李成 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3] 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

第3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基于酒店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来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满足行业企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或邀请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明确实训的项目和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学会并掌握从事酒店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来完善课程体系。在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的同时,实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素质提升课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各学科教学都逐渐向实用型、应用型方向靠拢。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我们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践不长,担任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转型而来,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酒店专业教育,更没有在酒店行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在进行正规有效的实训课教学指导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双管齐下原则,即“送出去”和“请进来”。一方面,将转型而来的酒店专业教师送到酒店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直接参与酒店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对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与学习考获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交流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资金保障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院校的支持与资金保障。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筹建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实训实习需要。比如我们校,7000多平米的国际交流中心目前已经竣工,很快将投入使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交流中心挂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交流中心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们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才能在接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顾客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早日具备酒店行业所需要的应变能力、服务经验和管理能力。另外,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实训用品数量大,成本高,比如各种中西餐的餐具、器皿、桌椅、台布、口布、椅套、酒水等。如果投入不足,资金无法保证,就会大大限制实践教学的发展,谈不上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院校与酒店企业建立良好而稳定的伙伴关系,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充分利用酒店企业帮助建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利用与企业实际相一致的教学场景,实现现场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多角色互动教学等模式;通过顶岗实习的实践课程教学,使各模块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整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与此同时,院校还应与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发展成为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企业主导的校外实践性基地模式下,学院的培养全部是源自企业需求,而企业也出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理所当然的接受和指导学生实习培训,并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五、推行多证书制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内积极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开设资格证书类课程,鼓励学生考取“茶艺师”“、品酒师”“、营养师”等资格证书,增加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六、结语

第4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作为特定的问题域,学者们先后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价值形态论”、“价值特征论”、“价值实现论”、“价值评价论”、“价值变动趋势论”等亚核心概念。但应该着力实现对“本质论”“形态论”和“实现论”的创新性解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论”、“评价论”和“变动趋势论”属于次要问题的探讨,但是对这些问题展开的新思路肯定会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价值本质;价值形态;价值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根本依据。因此,我们需要能动的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一原创性概念的理解,运用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赋予价值哲学以具体的内涵和品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实践的对话交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实证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与西方相关价值理论的对话,开拓比较价值研究的新领域;积极实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资源整合。

一、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及本质的理解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学界主要存在“关系说”、“意义说”和“复合说”(三说)。其中,项久雨基于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灵魂驱动力”概念的理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本质上讲是指对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它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关系。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无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施教”和“受教”过程满足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形塑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持续的、明确的导向价值、动力价值和协调价值,唯此,方可解释它的本质属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过渡形态解释模式

为了避免社会和个体长期远距离互动的局面,在经历了“社会----个体”价值形态的划分之后,有学者又在二者之间提出了“集体”这个中间价值形态概念。用政治学或社会学中的“公民社会”概念替代“集体”价值形态这个价值的过渡形态日益凸显其合理性。因为“公民社会”概念比“集体”所能涵盖的社会中间组织形态更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组织是以集体或团体出现,但实质上它可能是属于非法的或非正式的,这就无法与一般意义上的“集体”含义实现对接,也就会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这就需要在理论和话语体系上作出更合理的解释。与此相应的,“价值”定位模式也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价值”概念它先验的将主体置于一个有价值的祭台之上,但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事物存在的本身事实上对更大的价值所造成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因而,用“效应”替代“价值”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效应”这个中性词比“价值”这个有价值倾向的词更显得客观。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价值分理论上价值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上价值的兑现。就此而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途径、规律等三个主要领域。张耀灿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通过作用于主体(即社会和人),并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再由主体能动性地将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既是客体的主体化过程,也是主体的客体化过程,是其价值实现的本质。项久雨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已经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的效用关系入手,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三大规律:即神形统一律、真善美统一律和虚实转化律。但规律最终还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条根本途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被有效消费(被认可)之后才显示其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客体的功能和属性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是主体的需要、利益的实现和实践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价值主体的需要是前提,价值主体的利益实现是生成动因,实践活动是生成的源泉。

四、善于抽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

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善于抽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特征,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多种观点:袁贵仁较早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将这类特征归结为间接性、渐进性、潜在性、渗透性;有学者则归结为间接性、潜在性、累进性、社会性;其后,陈华洲、项久雨等学者也就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从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认识到,特征认知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切入点,没有这种特征上的面面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就是抽象的,在这些特征当中,主体性、社会性、历史性、累进性和客观性不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也将继续存在于无阶级社会中,必将为我们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坐标。

五、高效度、高信度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一直为学界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然而,先前的研究,主要在评估的意义、标准、原则、特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着墨较多。目前,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科学评估模型的系统构建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问题上,我们也要警惕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万能论”、“无用论”、“代替论”三种主要偏见。随着市场经济渗透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化倾向日益浓厚,公民社会和公共治理日益凸显其现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日益受到社会下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客体式的价值评价模式日益不能满足社会的民主需要,主体间性模式日益提上日程。这是一个不以某个阶级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单向评价模式将让位于对话评价模式。为此,我们需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石,从理论上廓清研究评估价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制订好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标准体系,准确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工作机制的研究。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减少失误。

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变动趋势准确把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变动的趋势问题,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跟踪、观察、调整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异化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异化的可能是存在的,一旦思想政治教育的纠错机制失效,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会沦为一种相互倾轧的口实或工具。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大小是有边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而已,而且也仅仅是人之行为的很小一部分,国家治下的民众不要期待思想政治教育担当起拯救万千事物的重担。它只是在可预期的人的活动场域里发挥作用,一旦超过它的“临界点”,想当然的东西就彻底成了妄想。最后,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将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被消费着,不论你是否愿意,它将渗透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参考文献:

[1]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2期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5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一般工民建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工程规模更为庞大,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因此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这将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且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十分复杂的管理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项目管理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能逐渐摆脱经验型的管理状况,才能专业化,社会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内容和效益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项目进度计划由于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影响因素而加大编制和实施的风险;同时进度控制具备多层性,使得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控制具备可操作性;然后,各施工环节所需时间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影响程度不同;最后,在施工进度控制的同时,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工程的投资在合理水平。

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内容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的预算和成本以及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营以及维护成本相互制约和影响,抢工期而忽视成本,会造成承建方投资的加大;进度过快而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正常水平的运行,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因此,工程的进度要综合控制,在保证企业法人和承包商均可获益的前提下编制施工计划及工程控制预算,确保优质、按期、高效地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控制标准,绘制控制曲线;②进行施工监测,收集工程建设进度信息,绘制实际工程建设进度积累曲线;③通过实际与计划对比,查找偏离计划的原因,并预测其对工程总工期的影响;④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未完工程的进度计划与费用进行优化调整。

1.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效益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整个建设周期中,各个环节的进度控制所产生的效益存在区别。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效益比最高,而在项目的施工阶段通过加强管理控制工期而能够节约的可能性只有5%~10%,但由于施工阶段的投资额较规划设计阶段的投资额有巨大的增加,所以,即使很小比例的节约其效益确是异常可观。所以在施工阶段进行进度控制,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1) 工期变化对承建方的影响。工程的投资资本主要基本以承建方的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为主,这两类资本的使用都有不同比例的成本。随着投资额度的不同,其资本的使用成本也不同。因此,承建方盈利的前提基本条件就是在规定的工期内净利润大于资本金投入的使用成本。总工期延长一年,项目投入资金的成本总额将持续增大。相反,缩短工资,资金总成本就能够降低。所以,工期就是成本。

(2) 工期变化对业主方效益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来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按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同,工期的提前对业主的效益的提高可以通过公式推算出。因此,加快工程的进度,提供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水平,对业主方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工期就是效益。

(3) 工期变化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产生一切效益的前提,是承接方的生命线。按照设计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完成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可以确保承建方获得业主方的合同额,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额外投入的维修、返修等成本投入。同时,业主方也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按时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网发电,保证投资的回报和因工程质量而获得长期稳定的效益。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监测比较和计划调整是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通过对施工各个环节工期的监控以及和施工前编制的进度计划书比较,可以有效把握各个环节的工期控制状况,及时评价进度计划执行状况或将来执行状况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并通过分析寻找和发现工期偏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和修正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其中进度比较是调整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1施工进度横道图比较法

目前工程建设大多会采用横道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该方法能够直观的反应实际施工进度状态。横道图主要有两部分构成,施工过程的分类和横道线部分。横道图比较法就是将实际的施工进度线绘制在施工进度计划线下方,与计划进度进行直观比较。横道图比较法根据施工的速度差异一般分为两类,匀速横道图比较法和变速横道图比较法。

2.2列表比较法

该方法是通过记录检查时正在进行的工作名称和已进行的天数,然后列表计算有关参数,根据原有总时差和尚有总时差判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一般步骤是:首先,计算检查时正在进行的工作;然后计算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第三步计算工作时差;最后填表分析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

2.3S型曲线比较法

S型曲线比较法,是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而绘制出一条按计划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型曲线,将施工项目的各检查时间实际完成的任务量与S型曲线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的一种方法。从整个施工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而言,一般是开始和结尾阶段,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量较少,中间阶段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量较多,与其相关,单位时间完成的任务量也是呈同样变化的,而随时间进展累计完成的任务量,则应该呈S型变化。

2.4 前锋线比较法

前锋线,是指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发,用点划线依此将各项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连接而成的折线。前锋线比较法就是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来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进而判定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前锋线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绘制绘制时标网络计划图;然后从时标网络计划图上方时间坐标的检查日期开始绘制,依次连接相邻工作的实际进展位置点,最后与时标网络计划图下方坐标的检查日期相连接,形成实际进度前锋线;第三步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落在检查日期的左侧,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拖后的时间为二者之差。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与检查日期重合,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落在检查日期的右侧,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超前,超前的时间为二者之差;最终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确定进度偏差预测该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及项目总工期的影响。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施工进度管理的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方和业主方的利益,与整个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对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节约投资,维护各方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酒店 业主 品牌 管理模式

一、“三方合作”管理模式的产生

1982年,由香港半岛集团进行经营管理的北京建国饭店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酒店业步入了同国际酒店品牌合作的时代。三十多年来,中国酒店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洲际集团、万豪、喜来登、希尔顿等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统一的标准,也为国内的酒店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带动了国内酒店品牌的进步。

由于大多数投资建立酒店的业主本身并不是从事饭店行业的,全权委托管理,就成为了国际品牌和国内业主进行合作的首选。随着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在国内的大规模扩张,以及受到近年来经济及政策因素导致的客户结构骤变的影响,使酒店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业主开始更加理性审慎地考虑全权委托的“性价比”,对于管理合同中高昂的管理费用,大量免责条款心生退意。“三方合作”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品牌酒店不再遵循以往业主负责投资,品牌方全权管理的模式,而改由业主、品牌方和管理方三方合作,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把“品牌”和“管理”相分离。

“品牌特许经营”的经营模式在北美地区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目前在我国较为成功的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州逸中国酒店和度假村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首家落户中国的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在国内经营管理中信泰富朱家角锦江酒店,乌鲁木齐锦江国际酒店,上海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上海雅悦酒店武汉锦江国际酒店等多家高档酒店,其中的上海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是典型的“三方合作”管理模式,对希尔顿集团的“逸林”品牌进行特许经营。第三方管理公司根据业主需求,协助业主获得品牌,通过遵照品牌标准,实现业主利益,对酒店的运营进行日常管理。业主、品牌方、管理方签订三方合同,各负其责,达到共赢。

二、“三方合作”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每一个成功的酒店品牌都有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客户对于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的服务标准的认同,成就了品牌的成功,确保了收益的实现。因此,品牌带来的最大效益就是固定的客户群体,强大的品牌是委托管理最有价值的资源。另外,品牌代表着服务的可量化和标准化,随着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业主深切感受到了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因此,业主对品牌的需求仍然较大。

输出品牌、收取管理费是国际酒店品牌常见的运作模式,无论单体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如何,酒店管理方都可以稳赚不赔,业主方需要独自承担投资风险和盈利压力,甚至要承担管理不善带来的责任风险。高昂的管理费与较低的投资回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酒店进行市场竞争的负累。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通常聘请外籍人士担任酒店总经理或高管。外方管理人员的薪酬按境外薪酬支付,高昂的薪资、丰厚的福利以及相应的风险均由业主方承担,而外籍人士通常不熟悉国内文化,与本土的餐饮习惯、风土人情等难以融合,因而“性价比”不高。另外,为了抢占中国酒店市场,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加大在华投资,放低管理门槛,快速扩张的背后必然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及专业人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目前国际品牌酒店的专业人才缺口严重,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系统培训,因此,酒店人力资源的短板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酒店品牌形象。

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完全遵循集团制式化规定,常常忽视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缺乏个性化服务,被竞争酒店同质产品所取代的风险大大增加。没有更有力的产品、服务及个性吸引客户,导致酒店在出租率和平均房价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利于酒店特色竞争力的培育。

三、引入第三方管理的优势

委托管理在中国一般是由品牌方直接管理,是受到当时我国旅游业比较落后的现实所决定的。“三方合作”的管理模式在中国还属起步,而在国外,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业主+管理公司+品牌”三环驱动的经营模式,使业主对某一品牌的依赖性降低,可以按照客观考量灵活地更换品牌,业主的利益因此得到了最大地保护,这也使“三方合作”模式对于现阶段的业主公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由于业主投入与品牌标准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将酒店经营全权委托给品牌酒店管理公司,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品牌标准和投入产出的两极矛盾。对业主而言,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能够成为‘中间人’和协商平台,可以中和并缓解品牌方与业主方的直接冲突。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会从业主角度出发,当业主和品牌方产生利益分歧时,能够提供商谈的平台,从而缓解矛盾。

把品牌方和管理方分离之后,管理方按照品牌的标准进行经营活动,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获得管理费的唯一指标,这一点跟投资方是殊途同归的,分担了业主方的经营风险和压力。

人力资源方面,由于人工成本纳入经营业绩,可被业主方考核,管理公司将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编制架构,建立更加本地化的员工队伍,并负责人员培训,有利于酒店人工成本的节约,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合理开发。

第三方管理公司具备企业文化的灵活性,其将品牌文化和地区文化相结合,打造充满个性的酒店风格,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标准,可以为业主建立更有竞争力的本地酒店客户市场。

四、尽管三方管理模式对比原有模式有着很多优点

目前可供选择的特许经营的国际品牌仍比较少。然而,随着酒店业的不断成熟,中国的酒店业主在品牌选择、经营模式确定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面对国际品牌的短板也更加理性。为了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国际品牌不得不采取品牌加盟+第三方管理这一举措,降低特许经营的门槛指日可待。“第三方管理”带来的灵活的管理模式,弹性的合作空间,稳定的人力资源,以及更有优势的企业文化,必然在未来酒店管理领域开拓更大的市场,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一)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各经济体之间的商贸往来也更加紧密。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更迭,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外贸新手段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5%。估计2017年,中国跨境交易规模可达到7.5万亿元,而2018年,该数据会有8.8万亿元。

(二) 国内外电子商务学习资源的快速更迭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知识更迭快速,教材内容跟不上市场变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参阅国外教材,而市面上大量国外教材是经过中文翻译的。这类教材通常有两类缺陷:一是翻译过程过长使得教材较晚于市场变换,经常会遇到在教材出版之时,市场规则已发生新的变化;二是翻译这些教材的人大部分为外文工作者,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和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做中文翻译较为生硬,用词并不符合专业特点,不如阅读原版英文教材更为直接。

(三)加强中外办学交流,提高专业国际化教学水准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升,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中毕业生来到中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以苏州某经贸类职业学院为例,近年来陆续招收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学生,全校留学生比例不断上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时上课,这对学校教师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了持续学习外语的环境,为学生参加中外合作班级和国际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地方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行业需求,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下的苏州某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过行业产业之后,对目前苏州地区市场上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做了细致调研,发现当前外贸型企业电子商务渗透得非常深入,比如婚纱礼服类企业,大部分涉及外贸出口,此类型企业对具备双语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巨大。

二、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家专业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应当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地方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既懂电子商务实操又懂外语使用的复合型人才,为提升自身办学水准,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模式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可分为理论授课和实务演练两部分开展。

(一)理论授课

1.授课素材。《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教材选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自编教材和Brian Patrick(美国)的《Selling on Shopify: How to Create an Online Store & Profitable ECommerce Business with Shopify》。教材编订的结构内容依据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知识模块,以及当前实际经营活动的应用规则。考虑到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英文版教材时有难度,自编教材主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点主要用中英文对照描述,业务应用实例部分用英文展示。外文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补充资料,也是学生课后主要读物和作业参考资料。在课程的教学大纲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教学大纲需要在原大纲的基础上修订。

在教案及电子课件方面,根据教育厅和学校要求,为课程编写双语教学教案。在教案中详细说明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和教学难点,同时,对于关键知识点做中英文标注。电子课件的制作详略得当,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案为依据。在授课过程中,电子课件采用全英文制作,授课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关键专业词汇在课件中做中英文对比。

2.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案例的导入和练习。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要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沉浸式引导,多运用视频、时讯、应用程序、反转课堂等多媒体手段情景直现,使课堂讲述更加生动形象。

(二)实务与实践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务与实践由项目驱动+沙盘对抗+创业实战三部分构成。

课程的实务模块采用项目驱动式方式开展,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每学期班级会进行小组分组,通过小组案例讨论分析,商业企划书编写,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环节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利用实训室资源组织学生模拟真实商业环境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沙盘对抗,对抗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参加商业类英语能力竞赛,提高自身的商业水平和英语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技能比赛,参与模拟沙盘对抗,增强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速卖通、兰亭集市、wish、whatApp等平台实际创业,通过实战演练,将课堂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提高与外语人士合作、交流的勇气和实力。

(三)强化电子商务英文行业术语学习

由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学生的英语短板,学生参与双语课程的难度较大。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b于这个现实,快速提高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英语水准显得十分关键。因此,在编写教材和电子课件时应当注重行业专业词汇中应用对比,快速提高学生记忆效率,促进知识点的吸收,也有助于留学生快速适应中国电子商务环境。

第8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素质以及特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更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指导本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能力。

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素质川:(1)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2)应具备“三动手”—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3)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操作人员的“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维修人员的“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4)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高职教育的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熟悉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2)素质结构。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必须具有敬业精神。(3)能力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任。

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原来主要从事开放本、专科和普通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研究生占83%,都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还有教授和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成立之初,已意识到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要求,及时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或到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教师基本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但还有不少教师未达到要求,他们所缺乏的主要是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尽快地帮助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针对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提出建设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议。

(1)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虽然“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双师型”的含金量。

(2)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发达国家或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高校教师必修的四门课程的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单位进行锻炼。要求他们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5)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教研室可以安排已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帮助未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

(6)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兼职教师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合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为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事宜,这为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了积极的准备。

(7)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

对于具备“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增加校内津贴等。

(8)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目前,学院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职称仍用“普通本科标准”。其实,这仅仅适合于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职教师怎样才算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一个令大家满意的标准。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可以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做出的许多相关指示和规定,从经济发展趋势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组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可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9)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要求的合格学生,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而要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当专业课程发生变化时,才能胜任新任务的要求。

第9篇:酒店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酒店英语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74-01

一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的一种培养模式,也称为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实践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 以工学结合为依托的“四位一体”循环教学模式

酒店英语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酒店英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就业岗位的优劣。酒店英语属于行业英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地拘泥于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理论知识变成有用的职业技能,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酒店业的基本词汇,掌握前台、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英语,掌握各个服务的操作程序、规范等的英语表达方式。针对此现状,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工学交替合作办学把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实训室真实情景模拟实训阶段式酒店英语口语听力考核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四位一体循环”的新的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有两年时间在校学习,一年时间到星级酒店实习。酒店实习的时间多安排在第二学年,形成了“学―工―学”的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形式。“四位一体循环”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最佳体现。

三 “四位一体”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室真实情景模拟

在校的第一年以理论学习为主,着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口语和听力,同时贯穿酒店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酒店五大领域中(Front Office,Housekeeping,F&B,Recreation Center and Business Center)各个工作部门环节服务程序为依托,把英语语言的学习放到工作程序中,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酒店服务环境。每学完一个服务程序,都会到实训中心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真实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把酒店真实的环境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们树立职业意识,完善职业能力,在这种意识下进行实践对话练习,教学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阶段式酒店英语口语听力考核

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即阶段式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70%,包括酒店英语五大教学项目中的口语和听力测试,其中口语和听力试卷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30%。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根据不同时期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全面多样地考核学生。把考核重点放在英语的听、说上;期末考核为一张试卷,以笔试为主。

以口试为例,口试分成三部分:第一,口试一:对话表演。学生自主选择酒店各个服务领域的对话内容,两人或者三人一组,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然后在大家面前把对话表演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打分。第二,口试二:口语测试。老师把阶段性讲授的内容编成试题,由同学逐个抽取试题用英语来回答。例如:(1)用英语说出洗衣服务的工作程序;(2)用英语陈述什么是做晚床服务。第三,口试三:对话表演。同学们抽签分组,抽签选择情境,在不给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出来,然后由老师评价打分。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在酒店各个服务部门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听、说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测试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这样做也能够分担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3.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到星级酒店实习,把第一年在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各个服务环节的工作程序,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很多在课堂上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可能会对学生们的服务造成一些障碍。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会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应用,从而查缺补漏,改进不足,不断进步,为第三年回到课堂中再次学习理论奠定基础。

4.回到课堂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第三学年再次回到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经历了一年的实习,学生对酒店的运作和实际工作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语言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再次学习理论知识,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与结合。

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