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良传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德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
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起始于19世纪初期,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发展形成完善的音乐教师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些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包括:
1 双轨制与分级培养模式
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分为两大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音乐学校教师以及私人专科音乐教师教育。它们在培训机构、培养模式和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笔者称之为音乐教师教育的“双轨制”。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采取分级培养: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ik an Grundschulen=L1):
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k an Haupt-und Realschulen=12);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ik an Gvmnasien=L3);
特殊学校音乐教师培养(专业名称:Lehramt an Sonderschulen=L5)
其中L1、L2一般由大学音乐教育系/学院、教育学院音乐系培养,L3由专业音乐学院培养,L5一般由有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学院和专业音乐学院共同培养。它们在内容和结构上类似,但具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职业指向。当然这也只是大体分工。在有些州也有例外。
2 “多能”目标与“多专业性”
德国中小学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2004年。德国文化部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学校教师应有“授课、教育、评价、革新”四个方面的能力,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对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德国教师教育具有“多能”目标与“多专业性”的培养特点,强调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第一专业之外,必须再选择至少一门其他学科作为第二专业,小学教师甚至要求有两门副专业。
音乐教师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不仅要选择分级的音乐教师专业。还得选择一到两门其他学科,如果是在专业音乐学院就读,后者常常需要到其他大学同时修读。其课程可以分为三大块: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第二专业、教育科学。其中第一块内容由学生注册的音乐院校执行,其培养目标定位于使未来的音乐教师具有艺术的、学术的和专业教育教学的才能,课程设置围绕着三大块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实践领域、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领域、音乐基础理论与学术研究领域。
3 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
德国实行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以保证在教育民主下的教育质量。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教育分两阶段进行:(1)大学修业阶段,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和另一门自选学科,毕业考试为“第一次国家考试”;(2)作为见习教师的学习阶段。含学校教育教学见习、实习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研讨,两年内递交论文并通过教学实践测评和“第二次国家考试”,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成为正式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传统的德国教育观念强调学校实践能力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德国从政府到学生本人对教师职业选择的严肃性――因为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维系在教育的成果之上,学生一旦选择教师专业,就得遵从规定,付出比其他大学专业多两年的学习时间。
事实上,德国的教师教育还有第三阶段,即入职后的继续进修。这是学校教师的义务,进修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继续强化本学科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科学知识以及增进对当前社会新问题的认识。全国也形成了教师进修的完善网络,这些信息通过网页、专业期刊等广而告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自愿选择。
二、当前改革的焦点
德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在这场历时10多年的全面变革中,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上述优良传统被全面继承下来,各校改革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制变革
“博洛尼亚进程”要求在欧洲实行统一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撼动了德国高教体系的核心――德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种学历层次,没有学士学位,学生大学毕业获得第一个学位的学习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国家。改革意味着要将原有的一贯制的硕士学习分为“学士、硕士”二级学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组合的灵活性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对等转换。学士学位毕业者具有立即进入就业市场的资格,或者有权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德国政府与教育界一方面支持学制改革,另一方面坚持认为,为保证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教师必须至硕士毕业才能入职。
2 课程重组
新学制的建立。不仅仅在学习时间上有变化,更在学习结构与内容上要有调整。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1)以“模块化”课程设置使学习计划清晰化。不同课程模块的设计,聚焦于学生作为未来的学校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能力,每一个模块由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组成,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其共同目标在于传授与形成某一共同的能力。这样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将具有共同能力目标的课程归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来相对自由地选课。这些模块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设置在不同的学习时段,使学习计划更清晰。
(2)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保证学生能力的形成。德国高等音乐教育有几种基本的课程形式:个别课、小组课、集体大课、练习课、研讨课。尤其是大量的研讨课,一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以学生作报告和讨论为授课基础,教师只起指导和补充作用。这种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与课堂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克劳森提出了另外四种教学形式:“理论课”要体现跨学科性,是与音乐学合作的教学形式;“学术性的参观旅行”(例如参观博物馆或音乐节)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开阔视野;“工作坊”则让学生亲自尝试与体验各种音乐,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由本校教师主持,以专题的形式集中在某一时段进行,学生至少要根据兴趣选择参加两个;“项目设计”则主要与教育教学挂钩,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教学形式已经在众多的音乐院校中实行,对于打破
刻板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很有益处。
(3)以“学分”量化课程的学习量。学分取代了德国高校以前的“周学时”(以每门课程每周的上课时间为标准计算),以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总时间为计算标准,一个学分的分值大约相当于30个小时的工作量,包括听课、课前预习和课外作业、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考试的时间均应计算在内。
音乐教师教育至硕士毕业必须完成最低300学分,包括音乐教育主专业、自选的第二学科、教育科学、实习、毕业论文等。这被视为从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4)强化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习与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制改革后,“学校音乐教学实习”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模块占有较大的比重,分散在学士学习阶段和硕士学习阶段。例如波茨坦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章程中规定:学士阶段的实习包括三种形式――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定期到学校见习、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实习理论、学校短期实习;硕士阶段有四个月的驻校实习,包括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此外,有关教育科学的理论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出发点在于,未来的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教育科学基础,能够对教育和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具有教育学术性的思考和论证。
3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变化
教师教育分大学修业和学校见习两阶段的传统在改革中被继承下来。焦点在于音乐教师教育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关系及如何改革,以及大学修业期间的专业教学法知识是否切合教师见习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学校方面批评高校的知识太过理论化,没有考虑学校工作实际;高校则认为学生在见习教师阶段仅满足于从实践中得来的“Know how”以及被动适应所谓的学校管理,不可能大力推动教育的发展。一个理想的改革蓝图是,学校与高校放弃各自的成见,精诚合作,强调大学修业期间的实践部分以及教育科学、学科教学法的比重,克服教师教育中两阶段完全割裂的缺点,使它们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音乐教育家预言,尽管在音乐教师教育领域,迄今为止第一阶段被讨论的最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第二阶段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随着音乐文化、媒体技术的变化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持续的进修也将成为学校音乐教师的必需。
三、启示与借鉴
以上德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以及当前改革中的举措与困惑,对于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无启示。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参考:
1 音乐教师教育的双轨制与分级培养模式使培养目标明确
德国学校音乐教师教育实行分级培养模式是一亮点。这种做法使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分别制定针对性强、清晰可行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长。如果严格实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毕业生出路更明确,教师教育的就业市场也将更明朗化。
2 教师教育的“多专业性”规定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灵活就业
笔者以为,这种“多专业性”的规定将学生修业期间的关注焦点从喜爱的主专业同时引向其他领域,培养了广泛的兴趣,拓展视野,有利于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如果专职音乐教师开课不满工作量时,也有能力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而不至于胡乱应付。甚至可能出现由于教师编制问题,以音乐教师为“副业”,其他可执教学科为主业的情况。
3 强调实习与学校教学实践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保证教师质量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从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官兵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等问题上面临诸多新的考验。陕西部队五支队把读好书摘名言警句、育新人作为加大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辅助手段。配合人生观教育,组织战士阅读品德修养书籍,摘抄雷锋、苏宁等名言,让青年战士从革命英雄人物的名言中受到启迪,寻找“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立身做人”的答案。最近,他们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组织官兵阅读《青年战士的楷模__李向群》《李向群日记摘抄》、《绿色年华丛书》等,让战士从中摘抄名言警句。战士孟新明摘抄“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等于没有灵魂”后,写下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低级庸俗、颓废、腐朽的东西所污染,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步,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心得体会。配合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官兵阅读革命战争题材书籍,摘抄革命前辈名言,激励大家永葆本色。他们为大家推荐了《忆》、《圣地风景》、《永恒星座》、《热血英魂》等书籍,引导大家摘抄“人的一生都在,这是最可贵的人生价值。”等名言。战士吴永军在看完《的故事》后写到“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决心,继承优良传统,争做跨世纪四有军人。配合法纪教育,他们组织战士阅读《军人涉法回答》、《绿色方圆》等书籍,摘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等名言,使战士从血的教训中看到违法乱纪的危害,增强自觉学法、严格守法、依法执勤、争做护法卫士的自觉性。
战士王志鹏从小就失去母亲,性格孤僻。指导员张国力得知后,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士兵生活导航》等书让其从中多摘抄名言,多体会名言,进而教育他像保尔那样热爱生活和事业。江苏籍战士李壮是独生子,在家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当兵第一年就花了家里4000多元。对此,中队干部给他送去《雷锋》、《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书籍,要求他每天至少从中摘抄3至5句名言警句,使他从书中领悟到了人作真谛,自觉改掉了不良习惯。
干部通过检查摘抄的名言警句发现战士暴露的思想问题350多个,用名言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80多个,名言摘抄本成了联系官兵的纽带和桥梁。
一、组织升旗仪式缅怀先烈。
我校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教师代表以“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
为主题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宣传革命先烈的光挥事迹,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开展中队主题会,做好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班队会时间,各中队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中队辅导员和队员搜集了大量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革命传统知识,队员们通过教育更加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在熟知革命历史的基础上,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祭扫活动的深刻意义。
三、各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活动。
各中队组织队员诵读了清明节相关主题的爱国诗痛,队员们在诵读活动中情结高昂,进一步促进少先队员继承优良传统,做创新创优的新时代少先队员,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储奋斗的高尚理想。
四、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活动中,在网上向英雄鞠躬、献花、发表留言体会,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
五、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黑板报征集活动。
校组织各班出一期清明节主题的黑板报,了解清明文化,清明节的由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使得学生对这传统的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祭扫活动。
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
己生命的感人事迹,深刻体会到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那种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七、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文明祭扫
主席强调指出,要围绕强化我军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国防生作为军队干部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消极因素的冲击影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侵蚀,部分国防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与偏移问题,培育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对于有效抵制多样腐朽思想文化、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打牢思想基础。筑牢精神支柱,作为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
一、要在打基础上下工夫,确保培育工作深入扎实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抓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要始终扭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深入抓学习、扎实打基础。
一是用基本理论武装,深化理论认同。要采取领导专题辅导、专家授课辅导、个人反复研读等方法,认真领会“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本质内涵,抓好国防生理论武装,强化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引导国防生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认识,用发展的视角看待改革发展的难题,充分认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蕴含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是履行使命、励志律行、立身做人的基本遵循,引导他们用核心价值观校正军旅人生,牢固树立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二是要用优良传统熏陶,加深情感认同。在学习培育中,要注重充分利用传统资源,结合我军的性质、宗旨、使命,大力开展优良传统教育。聘请部队老首长忆历史,让他们在浓厚的历史传统中接受熏陶和洗礼,引导国防生深刻感悟先辈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壮举,自觉坚定信心、不惧艰险、顽强拼搏。组织学习党史军史,帮助他们了解我党我军的性质宗旨和建设发展历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组织参观驻地部队荣誉室,不断增强他们立足军营、建功立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用军人根本职能和我军优良传统激发他们的使命意识。
三是要用讨论辨析解惑,提升思想认同。针对部分国防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坐标偏移,及时开展形势教育和辨析讨论,在思想交流交锋中形成共识,引导国防生弄清“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基本道理,切实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廓清价值取向,明确人生航向。要重点在解决好“投笔从戎干什么、成长进步靠什么、衡量价值看什么”的问题上下工夫,着力夯实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自觉在认知中认同、在感悟中提高。
二、要在践行上下工夫。确保培育工作富有成效
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养成,贵在知行统一。因此,要让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防生学习、生活、训练中。
一是加强行为规范,让学习培育融入点滴养成中。要找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与国防生日常行为的结合点,以核心价值观为准绳规范国防生行为,在一点一滴中培育、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要认真抓好国防生管理规定的学习教育,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国防生的日常行为,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格正规的纪律观念。强化国防生服从命令、遵章守纪、知荣明耻、敬业奉献、爱军精武等方面的养成,激发他们自我约束、主动养成的自觉性。
二是搞好典型引路,让学习培育融入争先创优中。国防生的思想开放活跃,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大多都崇拜并愿意模仿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因此,要重视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典型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得以震撼。思想得以升华,情感得以熏陶。灵魂得以净化,认识得以提高,行为得以校正,从而把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的思想和行动变成他们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同时要大力选树优秀国防生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导向。从根本上激活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激发国防生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三是优化育人环境,让学习培育融入军营文化中。国防生成长于地方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缺少军营文化的熏陶。要注重加强军营文化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文化长廊、会议室、校园标语牌等文化场所和设施,办好国防生网络。让国防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得到升华和提高。要举行人队、入党、升旗等仪式,激发广大国防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经常组织以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歌咏晚会、读书育人、演讲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文化活动的激发效能来强化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要在机制上下工夫,确保培育工作深入持久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大事大抓,努力形成强劲势头,又要遵循规律,注重常态化。
一是建立“学在经常、育在平时”的教育机制。学在经常,育在平时,是深化培育国防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要善于紧贴实际,把理论灌输、教育启发贯穿培育始终,引导国防生在原原本本学习中掌握基本观点、在学深悟透中感悟理论精髓。要注重在探索实践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上下工夫,坚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内容纳入平时学习之中,形成及时学与经常学、随即学与专题学相结合的方法路子,引导国防生在强化教育灌输中学出成效、悟出真谛。
__年3月26日至4月15日。
1、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上网祭奠英烈,网上鲜花,寄语留言活动
2、组织开展清明节系列教育活动,表达情感。
1、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活动方案,并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实施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1)班主任教师做好摸底工作。调查本班学生家庭购买微机情况,并做好认真的统计。
(2)要求各班主任提前组织学生准备好寄语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或家长一起准备),填好表格,并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稿件,以班为单位统一整理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学回家时间进行登陆签名和寄语。要求家庭有网络的同学要多写。活动结束后寄语电子文档交学校统一保存,并上报教育办公室。
(3)登陆寄语活动分集中登陆与分散登陆相结合的形式。规定集中登陆时间为每周一下午班会时间,分散登陆时间为课间时间或学生回家时间进行。
(4)为了促进签名、寄语活动的积极开展,提高寄语质量。在活动结束后,各班各推荐10条寄语进行全校评选,届时将进行表彰奖励。
3、集中制作一次“清明节”节日小报,以班为单位整理好交学校创城办统一保存。每班精心挑选5份手抄报进行全校评选,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4、签名网址:__
1、高度重视。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要提高认识,广泛动员,通过组织网上签名寄语,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缅怀革命先烈,引导未成年人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廉洁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就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有利于依法治教,防止腐败;对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天地君亲师之说,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 的艰巨任务,因为他是人师,是人之楷模。然而,教师并不是孤独的,他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像一些高层人士一样在教师职业中也出现 了不廉不洁现象。 因此,在个人思想上都应有所改善。
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教师应树立以积极的劳动创造为社会集体作贡献的贡献观,树立思想言行合科道德标准的道德观,要在劳动贡献基础上索取利益,不不劳而获,不索取非法式,违背道德的利益,不索取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物,不收不义之财。
亲爱的同学们:
暑假来临,我们将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番乐趣。面对即将开始的暑期生活,如何才能过得既充实而有意义呢?在此,xx市创建办、xx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力响应正在全市开展的“争做文明xx人”活动,积极参加“讲文明 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度过一个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向心中的榜样学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汲取精神力量,丰富和强大自我内心世界。从身边、网络、电视、报纸上寻找榜样,学英模、学先进、学身边的“最美少年”,写日记,写心得,辨美丑,找差距,感悟人生,提升境界,陶冶心灵。
二、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从小要有忧患意识。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倡导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形成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做起。
三、争做文明小使者。带头遵规守法、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跑撵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言谈高雅,举止得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阻止不文明行为。发扬文明礼仪新风尚,争做城市文明小使者,和家人一起共同争创文明小使者家庭。
四、争当“书香学生”。“最是书香能致远”,暑假期间,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书,诵经典,与智者对话,和伟人同行,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浸润心灵。并形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吮吸知识的养分,争当“书香学生”。
五、争当汉字书写标兵。要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收看汉字大赛的相关电视栏目,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了解它的特殊意义和深刻内涵,在规范汉字书写过程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丰富的精神内涵,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六、争当爱国好少年。利用暑期进行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深刻认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骄傲感和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争当爱国好少年。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讲文明、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建设美丽xx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xx市创建办
寒假来临,我们将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番乐趣。面对即将开始的暑期生活,如何才能过得既充实而有意义呢?在此,xx市创建办、xx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力响应正在全市开展的争做文明xx人活动,积极参加讲文明 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度过一个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向心中的榜样学习。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汲取精神力量,丰富和强大自我内心世界。从身边、网络、电视、报纸上寻找榜样,学英模、学先进、学身边的最美少年,写日记,写心得,辨美丑,找差距,感悟人生,提升境界,陶冶心灵。
二、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
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从小要有忧患意识。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倡导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形成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做起。
三、争做文明小使者。
带头遵规守法、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跑撵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言谈高雅,举止得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阻止不文明行为。发扬文明礼仪新风尚,争做城市文明小使者,和家人一起共同争创文明小使者家庭。
四、争当书香学生。
最是书香能致远,寒假期间,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书,诵经典,与智者对话,和伟人同行,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浸润心灵。并形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吮吸知识的养分,争当书香学生。
五、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要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收看汉字大赛的相关电视栏目,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了解它的特殊意义和深刻内涵,在规范汉字书写过程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丰富的精神内涵,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六、争当爱国好少年。
利用暑期进行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深刻认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骄傲感和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争当爱国好少年。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讲文明、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建设美丽xx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