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概念、目标及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国内外的专家就此问题有许多的看法和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统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宗旨是做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1.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有机整合”这种提法产生于近些年,对于其概念的确定,目前仍有争议。国外一些教育论坛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即通过数字技术与课程结合的方式,将数字化内容有效地与课程进行整合,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把数字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进行富有创意和生动的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目标。就其根本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效的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信息方法融合到课程内容当中,使师生更为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新型教育方式。
2.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得最大目标,说到底是为了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突破。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具体学科教学当中,其作用之一是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捷学生获取第一学习资源的途径,更为良好地贯彻学习目标,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效果,甚至取得预想之外的收获。
3.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各学科课程,使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承载于信息技术之上。其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各门课程的有机部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渐渐渗透信息技术观念及方法。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网络技术的广泛性、便捷性,多媒体技术的丰富性、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特征及必要性
1.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把语文学科知识承载于其上,教师借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加强语文教学的果效。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目标,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面对不断加快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有必要配合完成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教育模块中的渗透整合。
2.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及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并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多角度实现。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将更好地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网络式互动教学、多媒体微型教学、局域媒体探讨教学等全新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节约教学资源、教学时间,还可以扩大教学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在具体教学模块中如何做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凭借语言文字传情达意,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去感受作品中的立场观点,从而形成自我的经验、体会,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当中,不管采用何种课型、何种媒体,都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体,以揭示文本的内容为宗旨,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熏陶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但是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问题,为了给学生营造更积极的学习环境,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积极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性和机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也是新的发展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很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增加初中物理知识的趣味性。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机械能”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将把物理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直观,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外,在课外也要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让初中物理学习不受到時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物理实验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物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物理实验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比较马虎。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与学习更好的掌握实验中的步骤,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物理课堂更加活跃。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理课堂导入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某地区天气预报的片段,并让学生从视频片段中观察各省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并找出规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与沿海地区的大呢?这是对本节内容的导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更好的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丰富,让传统的物理教学得到了颠覆。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电功与电功率”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摆脱枯燥的教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PPT课件所吸引,这对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集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电器铭牌,这些铭牌上标有该电器正常工作的数据,让物理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2]。
(三)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互评的空间
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都不够深入,很多评价都在课堂上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局限于口头语言,无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激情。将教学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评价可以实现双面性的发展,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全面和多样化,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同时也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这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这就对体育教学工作者本身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针对淮安几所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找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淮安市四所高等院校(江苏食品学院、淮安信息学院、江苏财经学院和淮阴工学院)发放学生问卷 180份,取样时在允许条件下尽量使样本在性别、年级和科系类型均衡,收回有效问卷168 份。同时,发放教师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2 份,涵盖了四所院校的大部分体育教师。被试样本的“学生个体基本情况”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学生102名男生(60.7%)、66名女生(39.7%);高年级66名(39.2%)、低年级102名(60.7%);文科72名(42.8%)、理科75名(57.2%).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根据本人理解,通过对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整理,选编了问卷的初稿,问卷的测验项目以体育统计学原则为基础,针对被调查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信息技术在高校中应用的现状的统计表,各项指标经过多名专家的论证并经实践的检验,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高校大学生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学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作用的认可情况分析
在对江苏食品学院和淮安信息学院有效调查问卷的168名学生中,从他们的体育信息需要数据结果显示,肯定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学生平均在90%以上,这表明学生在主观愿望上已经具备信息需要的主观意识,从而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的应用奠定了主体基础,被试样本的“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主观认可”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获取信息168(100%)、课堂学习148(88.1%)、技术学习152(90.5%)、成绩提高160(95.2%)、终身受益135(80.4%)。
2、高校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分析
从以下样本数据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只有少数学生(8.9%)在半小时以下。这表明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的上网时间比较长,这为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供了时间条件。那些总是说“我没有时间上网学习”的人,其实他们是有时间的,只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并且,大部分高校的宿舍都接通了网络,校外的网吧也遍地都是,为学生上网提供便利,在现代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网络聊天的诱导下,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几乎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它(52.9%包括网络游戏和聊天)上,有些学生甚至通宵“奋战”而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去很少(27.3%)还不到1/3。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上网时间很多,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时间确很少。被试样本的“高校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半小时以下15人(8.9%)、0.5~1小时56人(33.3%)、1~2小时65人(38.7%)、2~3小时19人(11.3%)、3小时以上13人(7.7%)。被试样本的“高校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电子通信23人(13.7%)、查找信息46人(27.3%)、论坛交流10人(6.1%)、其它89人(52.9%)。
3、高校大学生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和一些简单网络应用能力分析
从以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都能熟练度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认为自己网络能力一般的学生很少,这表明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用能力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一些简单的网络技术上网学习,这为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供了自身条件。被试样本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应用能力情况”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很好28人(16.7%)、良好132人(78.6%)、一般8人(4.7%)、差0人(0%)。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尤其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学习的时间和条件,这也为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高校体育教师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观认可分析
从以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不到一半的体育教师(46.3%)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仍有一大半的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持可有可无、消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教师的认可程度还不够,这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有限和对网络应用的不多有直接关系。被试样本的“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的认可程度”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肯定需要38人(46.3%)、效果不明显33人(40.2%)、不清楚5人(6.1%)、不需要6人(7.3%)。
2、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因素分析
从以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91.5%的高校体育教师都能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来处理日常教学实务,但仍有8.5%的体育教师还不够熟练,教师是新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只有教育者掌握了足够的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才能更加快速的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被试样本的“体育教师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水平”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熟练应用26人(31.7%)、比较熟练33人(40.3%)、一般16人(19.5%)、不够熟练7人(8.5%)。
从以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课件的制作、使用、的技能普遍较差,只有不到1/3的体育教师能够较熟练制作体育教学课件,这些数据表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待提高,培训工作刻不容缓。被试样本的“体育教师教学课件PPT的制作和开发能力”统计学特征分布情况如下:熟练制作8人(9.8%)、比较熟练17人(20.7%)、一般36人(43.9%)、不能制作21人(25.6%)。
以上数据表明,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体育教师还不能熟练应用,尤其在软件开发、使用等方面更是不足,这就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各大高校应将体育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提到日程上,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保障。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刻不容缓的,前景是客观的,学生的需求是迫切的,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确实有限的,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加强高校体育师资信息化培训是迫在眉睫,只有教师掌握信息化工具,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其次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体育学习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学生信息化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再次应加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也为统一体育教学标准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丁斌,王建民,谢芳.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03).
[2] 娄磊. 基于校本课程要求探析中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含义;影响;特征;内容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B
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如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目前会计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在会计信息化的含义、过程、特征、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名词,其含义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会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会计和财经法规、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诸多方面;二是现代社会以信息化作为进步的标志,会计信息化是为了更新术语、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三是会计信息化则要求人们以放眼世界的新视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构架新一代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四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其重要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于建设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将会计电算化发展为会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可定义为,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2会计信息系统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1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产生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有经济实体的现实单位,但随着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公司出现,会计主体的概念应更新,其界定的范围在扩大。网络公司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一体,当特定的目标完成后则立即解散,对此类在未来的即可预见的时间内解散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将受到冲击,此外会计分期基本前提对这类公司是否仍然适用?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影响着货币计量基本前提,对这种可转换成资产价值的数字在转化前该如何计量?
2.2对会计职能产生的影响
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由此看来,会计的核算职能事实上会淡化。由于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核算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策决策支持系统,让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一职能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2.3对会计报告产生的影响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当前困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突出问题。正在搞的会计委派制,以及委派一些财务总监到大中型国有企业去,是一种防范的方法,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监督作用,但也不能排除这些委派的会计和财务总监受到拉拢腐蚀而同流合污的可能,因此搞会计委派制也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好的办法是让建立向社会公开展示的企业信息网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供应商、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部门都可以上网去查企业的会计报告,同时可提供一个分析和预测系统,让企业和外界对企业的理财情况随时进行网上分析和预测重大财务事项。
2.4对会计的组织产生影响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的网络已实现互联,会计处理系统能自动采集数据,按设定的流程,自动生成电子记帐凭证(或许就没有记帐凭证)和登帐,随时生成会计报表,还通过预测决策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会计部门的职能已淡化,强化了网络管理、结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将面临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2.5对会计流程、会计方法的影响
当今会计软件的会计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帐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3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用以机代帐来表达其特征,其目标比较单一,企业一旦实现了以计算机来处理帐务、甩掉手工帐,就可认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的一个发展过程,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
3.1会计信息化是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渐进发展,最终实现会计全面而又多层次的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它将从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始,会计电算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在会计理论界进行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变革探讨,会计实务工作与政府管理都将更多的利用信息技术。最终,理论界的探讨将逐渐地被政府管理部门纳入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被合法化。据此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建立新一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内容。
3.2会计信息化具有全面参与和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过程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大大优化了数学教学。一是改变了备课形式,拓宽了备课渠道,将局限于文字资料的传统备课形式拓展到图、文、声综合运用的多种形式,通过信息技术途径获取全方位备课信息,从而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二是丰富了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地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三是推动了教学理念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的生动场面,从而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用活用好,促进教与学的高效进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代信息技术集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声、色并茂,直观形象,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联动,有利于入情入境,借境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用多媒体演示超市购物的情境,展示超市货架商品的标签,演示购物交易的过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可观可感的具体情境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及应用,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
展示过程,优化教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能把一些比较抽象、难度大的问题还原为形象直观的动态过程加以演示,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分析来龙去脉,使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理解掌握。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两人同时相向移动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人的距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感受到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地的距离,从而深刻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演示,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条件。
提高效率,启迪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学习资料,展示了生动形象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不仅有助于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学习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而且有助于教会他们观察、思维、想象的方法,实现思维的飞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用多媒体动画作如下展示: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一边用动画演示这个过程、环环推进,一边解释引导、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弄清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分析了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而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立足点都是“辅助”的,而不是替代的,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要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恰当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切忌在教学中“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滥用”。
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要与教材的科学性相契合,切忌牵强附会,切忌因电教直观教学替代活动教学、动手操作等;实效性原则——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优势互补原则——既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二者有效结合;发展性原则——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发展学生观察、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门类,它包括绘图模拟软件、程序编制、信息传递等诸多技术和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信息的认识逐渐加快,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正是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品味生活的行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信息时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既可以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步伐,也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1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可以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等多种信息进行获得、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及使用的能动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门类,其涵盖内容极其广泛,主要有显示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因此,它具有诸多创新特点:
1.1标准化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特点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统一的语言表达不同事物的形状、大小等特征,使得这些事物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进行对比。例如,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绘制不同的事物,人们通过图纸(电子)可以在同一比例尺下对比两者的不同。
1.2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的特点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快速计算、模拟、信息传输等工作,这就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可以大大节省工作中用于计算、信息传输等方面的时间,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使用Corel软件,可以实现快速的、自动化的将图片信息转化为动画信息,这正是利用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模拟和信息传输的功能。
2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从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只要能交出满意的作品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如今人们不仅要求作品质量,还要求作品的提交效率。因此,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学科门类,它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列设计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分支门类的共同点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因此,如果单纯使用手绘图纸,那么就会在修改或重设计中耗费大量时间。同时,设计图纸是由专业设计师完成的,用户通常无法理解图纸中设计点的含义,因此,在设计师与用户进行沟通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沟通不彻底影响最终的设计效果。(2)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类,其作品价值往往很高,因此这些作品值得收藏和传承。而设计图纸的存储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珍贵的设计图纸被丢失或损坏,那不仅是对用户的损失,对整个国家也是一种遗憾。
3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学科,它是通过网络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语言等技术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的统称。近年来,许多设计者开始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这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1AutoCAD等绘图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AutoCAD等绘图软件使用的语言(测量、标注、符号、线形等)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绘制环境艺术作品时,设计者可以直接调用绘图软件中的语言,通过自动捕捉、自动测量,完成设计工作。这一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省设计者的绘图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设计作品语言表达的标准化、统一化,方便设计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3.2图像合成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图像合成技术可以将电子设计图纸合成为立体模型,并由设计者添加所需的色彩和图案。这一技术的应用,一方面用户无需任何设计经验和知识就能直观地、清楚地了解设计效果;另一方面设计设计者可以根据用户对色彩的需求快速对作品进行调整。
3.3信息存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信息存储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云数据等处。这就使得艺术设计作品可以随时被调用、传播和珍藏。避免了设计作品的丢失和破损。此外,还可以很方便地调取以往的设计版本,方便进行比对和修改。3.4多媒体展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多媒体展示可以采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这不仅可以促进设计师们进行作品交流和学习,也可以让用户快速地、清晰地了解作品效果。现代新兴的AR、VR技术也为作品的展示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
4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门类,其不同的分支技术可以按需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门类的代表者,开始逐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绘图软件、图像合成技术、信息存储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解决了很多难题,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钟景亮.数字虚拟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5(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当前,初中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农村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信息教育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在高新技术更为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
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课程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
现代信息教育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
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
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风情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概念、种类等。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课程整合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以计算机网络和初中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2、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
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
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课程整合的一些困难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寅生,唐跃平. 智能Agent与Agent系统. 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7):2-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物理;影响;教学情境;主体;实验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如今,正如鲁迅先生所预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正一步一步地向教育领域深入,并对各个学科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究竟对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出发,对此问题作详细说明和阐述。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化和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一种鲜明、活泼的教学形象,对学生的感官也能进行多重的刺激,进而使学生在生动活泼、逼真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所以,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对物理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能,但是,让学生单独依靠书本上的定义和我们的口头解释去理解,难以达到让学生透彻理解的目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能体现“机械能”这一含义的图片和视频,如一些令人心惊胆战的极限运动,如过山车、蹦极,气吞山河、咆哮而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异常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等,这些生动直观、逼真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鲜明、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对这一节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以良好的状态积极地学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这无论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还是创新能力的形成都十分不利。而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具有较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它自主探索和寻找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信息,这便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所以,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宇宙航行”这节内容,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与宇宙航行有关的信息资料,如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如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等载人飞船的发射与运行情况,并将搜索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思考、研究,这样,双向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状态也得到了改变,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清晰地呈现物理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实验教学。然而,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常常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实验,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所以,这时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将物理实验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而提升实验的教学效率。
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一实验,因为自由落体发生在一瞬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对变速的详细特征进行了解,这时,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以动态化的方式模拟出来,如用缓慢的镜头来呈现小球的下落过程,设定相同的时间间隔等,让学生利用有利的条件推断出小球的运动规律。这样,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清晰地呈现出来,提升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对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各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否则物理课堂就会成为幻灯片不断变换的课堂,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恰当地引入其中,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才会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体现出的特性分析可知,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个性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接下来本文将围绕现代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一些探讨。
2.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体现出的特性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从技术特性上看,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大容量、高带宽等技术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当它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后,呈现出教学资源的浩瀚性和形式多样性、信息组织的高效灵活性、多媒体的智能交互性、信息的双向交流性、网络的互联性与开放性等特性。
2.1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具有多目标性、多阶段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突出特点。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的能力。有了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就可以促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课堂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分析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输入(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情况)、输出(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约束条件(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具、信息手段)的分析,探索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与设计:
2.2.1首先要摆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位置。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是教学实现的手段之一,而非教学实现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2.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因为知识的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信息技术采用的程度与方式也就有所差别。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手段。
2.2.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教学手段,科学设计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信息技术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2.2.4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选择信息技术应用的切入点与使用方式。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可分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经验总结四个阶段。
2.2.4.1在接受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有关知识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是信息技术目前运用得最多的方面;也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成立一个项目专题,以项目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媒介进行资料收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意识。
2.2.4.2理解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技术由于具有智能交互性与信息组织的高度灵活性,因此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案例、随机提问解答、及时调出资源库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虚拟的或现实的环境,对知识的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约束条件等有自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
2.2.4.3体验知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在这阶段的作用,是通过课题实验、虚拟游戏、案例讨论、自动生成题库等交互性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本人在讲库存控制方法后,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运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2.2.4.4经验总结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升华,使学生的经验与技能得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通过BBS、EMAIL、聊天室、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充分支持学生的经验积累与相互交流,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加深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思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3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
在完成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接下来就应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信息化教案的编写工作。
2.4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
2.5课程效果与效率的评价
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交互性和智能化的特性,教师可建立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即时反馈成为现实。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2.5.1建立自动题库生成系统与自动评价系统。自动评价系统对各项数据如平均分、方差、知识点的掌握度、频数分布图、学生反应曲线等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给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