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第1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一、创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

“翻转课堂”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最初是由美国的萨尔曼・汗学者所提出的,而另两位美国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此概念基础之上创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教学形式是:首先,教师在课前将自己制作的课文内容做成讲解视频或者PPT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然后让学生到网上自行下载并观看学习,然后再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自学为辅,而这种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完全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它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到了课下,而课堂则成为了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难的一个互动平台。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教学核心从书面知识的教学转到了师生交流这一点上,而对于高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这无疑是帮助非常大的。语文写作是学生个人情感、语言以及写作能力的体现,因此,这与高中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不会对高中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思维产生限制,反而会通过讨论表达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放射,使得高中学生能够得到独特的灵感来创作出富有特色、富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因此,“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创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二、创新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师是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写作方法、提高自身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智慧来源之一,对高中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和写作思维都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高效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创新选择最为高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为传统枯燥的单一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注入新鲜空气,让高中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思维变得活跃,让高中学生能够在进行语文作文创作时,更为灵活的融入自身的情感,让自己的作文变得个性化,独一无二,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来创新和丰富自身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丰富高中语文作文的训练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第一,在讲解视频中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阅读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开拓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视野、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第二,利用“翻转课堂”来创新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方法和形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激发自身的灵感,摒弃“闭门造车”的低效写作训练方法。

三、优化高中学生语文写作学习效果

第2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诗词鉴赏语文语感主体性

关于诗词方面的鉴赏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中有许多较为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诗词的鉴赏教学走向有效化以及科学化的道路。不过当前取得的教学成绩,并不能够掩盖当前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联系了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首先,是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相对比较功利化。在高考这根教学指挥棒的指引之下,高中的语文之中诗词的鉴赏教学相对趋向于功利化。在日常教学之中,语文教师侧重于对鉴赏技巧方法的灌输,但是很少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高三教学阶段,很多诗词鉴赏的技巧都如同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学生。而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并不注重诗词鉴赏题目上的质量,反而是比较追求诗词鉴赏题目的数量,希望通过训练上的多多益善,能够压中高考的题目。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就是对于学生高考成绩的追求,忽视了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极大地违背了诗词鉴赏的自然规律,丧失了诗性美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是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进行凸显。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是被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诗词鉴赏通常是缺乏学生的个人体悟,而变成了一种教师个人自己对于题目的解读。实质上,学生才是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的主体,无论是谁,包括教师也无法进行代替和包办。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鉴赏主体,无论是学生的经验、知识,还是这些学生的情感、性格以及思想都是不尽然相同的,所以他们对于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鉴赏,必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人特色。所以,诗词鉴赏的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作为中心,学生是诗词鉴赏的主体,不应该以教师的个人审美强加于学生身上。

最后,是教学过程的僵化、趋向于模式化。在整个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之中,诗词本来就是一种具有相对较强文学特征的一种体裁,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对这些诗词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而是要求以僵化的解答模式,即是第一解题、第二释词、第三结构、第四总结等类型的手段,对诗词鉴赏的艺术进行人为的切割。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机械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僵化的教学程序,也极大地削弱了诗词本身的趣味性,也对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二、加强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建议

(一)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较高的要求。而就在诗词鉴赏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意识正是处在于一个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是有着不可以进行推卸的教学引导责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主导型的作用发挥得更好,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地提升自身对于传统诗词的鉴赏综合素质。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更不能够固步自封。因为高中的教材不可能常常进行修改,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自己诗词鉴赏知识的更新,在日常的教学备课的过程当中,要如同一池活水,才能够包容各种新的知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对传统的中国诗词进行积累以及关注,更要关注到现当代的诗词发展。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新体诗,所以其所教导的学生接触的数量也不多。实际上,现代的诗词因为节奏明快,意境优美,也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喜爱以及共鸣。

(二)尊重高中生的个体性差异,将学生的鉴赏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并且发展自己的过程,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在诗词的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语感的培养,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实的状况,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教师要转变自身对于学生的传统观念,要认识到当前的高中生并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鉴赏主体,不能够刻板地接受知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都是一个具有完整自我审美价值观的个体。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当中,高中生才是诗词鉴赏的主体,高中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于诗词的鉴赏感受以及审美价值观去代替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以及感受。高中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且尊重学生的诗词鉴赏的主体地位,并且让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鉴赏过程当中得以发展,特别要珍惜学生的创造性的鉴赏理解。教师在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当中,促进学生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在高中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以及诗词鉴赏的手法技巧的掌握

传统的诗词所运用的表达技巧,都是和诗词这一种文学体裁的特征以及审美上的追求相互适应的。诗词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少,如反语、对比、衬托、双关、通感、互文、夸张、借代等修辞上的技巧,而表现技巧有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等。所以,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对这些技巧的特征以及作用,向学生进行传授,才能够让学生在解答诗词鉴赏问题的时候,用词更为准确。不过,这一方面不能够仅仅依靠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鉴赏实践上的经验进行剖析、体悟,这样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才能够有质的提升。学生要通过这些诗词中不同的意象,去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这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曾祥富.浅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读”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第3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深浅无度。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式学习,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人们开始倡导项目教学或者一体化教学。在职业高中,不同专业对语文的要求不同,如旅游、文秘和管理类的专业对语文要求较高,机械、建筑和电气等专业对语文要求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掌握速度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到什么深度,要根据专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能力而定。由于教师长期处在教育一线,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深度,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跟市场需求匹配,如此的语文教学不仅学生不喜欢,社会也不会接受。

2.教学无特色。职业高中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跟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但是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的语文教材跟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相似,没有强调对学生审美观和文化内涵的培养。职高的语文考评与普通中学一样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影响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工作在第一线,要跟人打交道,听说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

3.学科地位低。语文是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工具,而职业高中领导通常只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忽略了语文课程的作用。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技能培训,还擅自删减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课时,这也导致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倦怠,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对语文和数学等文化课程已经倦怠,没有任何新鲜感和好奇感,加之教学本身没有专业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4.与专业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其实没有一门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各个知识领域相互交叉和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分割进行,否则就会显得教学内容非常单一,缺乏专业针对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在专业上得到很多的体现。

二、解决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语文知识分解到句子甚至字词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大好。所以为了提高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语文课程跟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在解决专业问题上的作用。

2.寻找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手法。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所以职业院校就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进而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找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法,让教学特色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3.寻找室外教学空间。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语文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教师要给学生寻找室外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加以应用。例如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用比较生动的语言给游客介绍相关的景点特色;让机械类的学生讲解相关机器的操作过程和原则等。

第4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求异思维 高中教育 语文教学 实践应用

求异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一定创造性、经过适当变异的思维方式,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求异思维的发出者自身不再受到其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而是能够发现问题的不同,从多种角度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进而顺利解决问题,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思维模式。在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求异思维的渗透与教学方法的设置相结合,结合教学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将求异思维贯穿其中,真正发挥求异思维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求异思维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发育特征可以看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较强,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其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①。并且受到我国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考察一般以定量考核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较为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贯彻落实,我国高考语文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逐渐减少,考察学生主观能力的题型则逐渐增多,给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解答主观题型的能力,可以适当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解题能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的必要性

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方式的选择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已经表现为国家间的人才竞争,所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十分有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②。基于此,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进求异思维教学,通过求异思维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将求异思维与情境创设教学法相结合

将求异思维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求异思维与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情境构建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场景,进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等,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特色和求异思维教学需求,紧紧围绕贾府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人物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进而让学生根据扮演感受分析人物性格。在完成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解历史研究中对贾府人物性格的定位,然后结合学生的性格分析,探究不同思考角度下思维结果的差异性,让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将疑问设置法与求异思维的培养相结合

将疑问设置教学方法与求异思维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巧妙地提出疑问,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开动大脑进行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在多角度观察法教学中渗透求异思维理论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思维定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思维创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式,获得更好的发展③。例如,在讲解《家》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觉新与钱梅芬的爱情进行分析,如:如果没有封建制度的压迫,两人是否能够真正在一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二人继续坚持他们的爱情,是否会得到圆满的结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求异思维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求异思维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渗透求异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注释】

① 袁家强.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 河南大学,2013.

② 詹文杰. 研究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南北桥,2014(7):89-89.

第5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教师素质;学生;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91-02

高中语文教材练习在整个教学中极其重要。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不能熟练掌握,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只有持着良好的方法、态度,有效地处理好练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有效处理练习系统,要重视以下方面:

1.教师观与教学、教材练习观的更新

新课程标准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本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焦点不是在于教师如何教,而是关注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定位于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关系;教师的角色不是讲演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最终目标,因而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我们不能"换汤不换药",受高考的影响仍保持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的准备上,而对新课改视而不见,或者错误地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进而我行我素。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避免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在对教材练习题的理解与关注上也应该加强,真正意义上做到用教材教学生学。无论课堂形式变得如何不一样,教材练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表现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过去,我国实行单一的课程和教材,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新课改要求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实,就其本质而言,教材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师与学生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看到,教材练习虽不是我国学校教育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的资源,教材练习是服务于教学的辅助材料和工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练习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练习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

2.创建语文新课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满活力

新课堂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完成新课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和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数、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变化多样的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就会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创建新的课堂。

2.1 教师要具有教学的敏感性。教师的敏感决定 着教学过程的文化领域。况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上发生闪光的品质,心灵中隐藏的活动,脸上流露出的异样神情……这一切,都要教师及时发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培养学生的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教师要有信息素养能力。教师信息的获取、处理、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都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3 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有个性化处理的能力。长期以来,全国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形成了"大统一"、"一纲一体"、"千校一书"、"全国统考"、"试题呆板缺少灵气"的局面。教育目标单一,教学环境静止,只有看到专家的知识和标准知识,而看不到个性的发展。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应当把培养个性的人作为终极的教学目标。

2.4 教师要综合化和民主化。传统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中,常常是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科学课程轻人文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现在要求教师要有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综合和平等的新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学的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4.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合作的能力

第6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实施路径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概念界定

审美(Aesthetic)一词起源于希腊,是人类理解世界的特殊形式。《辞海》将其定义为“审美活动”,即在感性中体验理性内涵,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的主观活动。审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即利用美的形式对人类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对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即针对不同的个体,遵循教育规律与成长规律,量身定制地选择教育培训方法,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知识、情感、意识的全面发展。通常,审美教育从社会、个体两个视角展开。前者是指沿着社会标准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形成符合社会、时代审美价值观。后者则是指教师对学生个体有组织地实施审美教育,引导和促进个体审美情感、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教师应从个体层面展开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明确审美教育的目的、意义所在,更要转化为知识、技能、态度,从自身审美教育个性化理念出发,让学生个体感受审美愉悦、培养审美感知与审美创造能力。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美教育中师生关系与角色不明确,甚至显现出非理性、无序化特点

《论语・先进篇》中谈到“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别教学,让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在审美教育课堂上,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不符合审美教育的理性需求,导致课堂走入两个极端:要么学生无序地随意发挥,影响了教师个性、特点的发挥;要么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掌控,忽略了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使师生个性化的“教”与“学”无法实现,呈现无序化的状态,也就更谈不上互动。如教师角色呈现主导性特点,学生审美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少感受、体验环节,导致师生缺少审美情感的共鸣;审美教学还停留于课本的剖析与解读,审美空间狭窄,预设问题缺乏要素呼应。

(二)审美教育的内容缺乏个性化选择

教师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审美视角不同、审美方法不同,由此,审美教育的内容、问题引导等也不尽相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审美教学内容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在教学预设、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于:第一,关注学生审美情感需求不足。如《雷雨》中的片断:“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教师通常在剖析中设问“两个‘你’之间的破折号有何作用?”从知识与技能上来看,设问具有合理性,破折号表达“思虑”的意思,但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技能倾向明显,缺乏对文本的情感判断。第二,关注审美教育内容不足,错误地将文本分析与鉴赏认为是审美教育的全部。

(三)审美教育学习方式缺失个性化的交互与自由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师生合作寻求适合的方式体验、感悟美,鼓励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探索。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审美教学中偏重于主观情感、教师教授审美知识、在设问环节设置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审美教育缺乏个性化的交互与自由。如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一文中,“泪珠”一词是全文的“题眼”,具有深刻的含义,学生仅依靠课文阅读难以深刻理解,需要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感性与理性的综合分析。“审美分析的重点在文本”,通过文章脉络的分析,初期的审美感悟逐步形成,教师通过问答式拓展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体验审美情感,感受文本的精神内涵。否则,可能会导致教学方式呆板、审美教育失效。

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师生角色的审视与重构,推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中必须重新审视与重构师生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合作者、示范者,科学设计教学片断,清晰教学实践思路,给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支持、引导学生多元审美、自主审美,引导学生建构个性化的审美模式与方法。教师不再以认知为重点,不再强调“训练”与“教导”,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发展;不再坚持所谓“正确答案”,侧重于“引导”与“促进”,让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探索和感悟美。

(二)教师专注于自身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创设特色性审美问题情境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特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习得与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学角色转变、个性化教育、教育规律的思考、综合的审美素质等。高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自身个性化教学能力:第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善,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与创新。第二,注重学科基本知识的积累,开阔思维,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理念。第三,通过强化个性阅读、增加师生互动、创设特色性审美问题情境等,提升个性化审美教学能力,如质疑式、矛盾式、逻辑式、开放式等问题情境。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多形态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名著阅读、诗词鉴赏等均可为教学所用。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丰富审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审美判断、增加审美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审美学习资源,如从李白的《将进酒》联想起《蜀道难》,拓展理性判断思路,有益于师生、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多形态的教学方法,树立审美教育高标,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实现语文教学中“美”的个性化诠释。

参考文献:

[1]邹苏.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J].中华少年,2016(8)

[2]刘宏亮.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培养[J].中国教师,2009(2)

[3]王英杰.试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践原则[J].考试周刊,2015(101)

[4]蒋旭虹.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5(8)

第7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作为一名知识的讲授者,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必备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让学生接受,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让自己的讲解具有说服力,将是对一名高中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高中教师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若想有效,教师首要的就是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材,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更加自如地按自己的思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教授给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于学生的疑惑能够更好地给予解答,而不会因为学生中途的提问破坏讲课的节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不会死板。

(二)教师讲课语气、语调要有吸引力

讲课声音太高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声音太低学生可能接收不到课堂信息;语调如果太过单一平稳,没有抑扬顿挫,容易使得课堂过于枯燥。高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运用适合的语气、语调,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形成互动

旧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在课堂是主体参与者,从而忽略学生主体参与性的不良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高中教师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在课堂上创造适合的语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互动,更多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较强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参与其中,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肢体语言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来接收课本信息,还有很多时候要通过教师的合理适度的肢体语言,例如,表情的变化、手势的不同来表达课文的情感。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互配合,才能将课本知识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但是肢体语言也需要合理适度地使用,缺少肢体语言的话,课堂会显得死板平淡。但是肢体语言过多,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个度如何拿捏,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实践,与学生多互动,总结出属于教师自身的独特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并掌握课本知识,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更能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轻松学习。

语文是一门蕴含情感的学科。它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如何感知,如何表达,如何思考。有感情地表达单纯地通过有声的语言是不足以表现的,它需要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更直观地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课本作者的饱满的情感,是愉快、是悲伤,抑或是愤怒等等。

教师独具魅力的肢体语言表现的同时也是能帮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根据有关研究显示:人脑的左右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却不同。左脑主管言语,右脑则掌控肢体协调。教师身体力行地展现,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一)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语言的优劣之处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既然独特,必然存在优势和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了解自身语言能力。规避自身教学语言中的劣势,提升加强自身语言的优势。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第8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一、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论是我国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还是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著作《演说术原理》,无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今,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科成绩,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合作学习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培养新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具备重要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思考-组队-共享法

思考-组队-共享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思考、研究,并在团队中阐述出每个人的观点,意在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观念,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余,让学生合作探讨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考察徐志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从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个才子。从他对林徽因的爱,可以看出他是个痴情的男子。从他和张幼仪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个自私的人……由此可见,合作学生可以集百家之所长,在学习中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塑造完美自我的目的。

(二)文学圆阵

文学圆阵也被称为文学圈、文学圈圈,是西方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把它应用于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出更多的文学语言爱好者。例如,教师在进行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合作阅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朱丽叶与罗密欧》等其他作品,让他们更多的了解莎士比亚这个文学巨匠的作品特色,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再比如,由于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教师在讲解鲁迅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前,可以采用文学圈这种方法,让学生合作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风筝》、《狂人日记》等,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索鲁迅的文学特色,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三)K-W-L

K-W-L是由奥格非发明的,其中K是Know的缩写,意为“已知的”,W是Wanttolearn的缩写,意为“想学的”,L是Learned的缩写,意为“学到的”。这种方法的操作是这样的,教师选取一个较大的难题,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已知的方面,并注明自己还想知道哪些方面,最后经过合作、探究,写出自己学到的东西。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前,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中列出通过预习已经了解的方面,并写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点。然后小组间进行谈论、汇总,最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比如,互联网查阅、参考书籍文献等,但是必须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虽然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时间不短,但是其成效并不显著。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可将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应更多地注重实际效果。由于现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也许表面和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探讨问题,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其合作效果极差。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孙犁《荷花淀》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该文章的背景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人文风貌、风土人情等。这种合作主要要求学生从看过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和父辈交流中,挖掘80年代的年代特征。这样不仅有针对性地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而导致观点不一的现象,还能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与竞争相辅相成

很多教师都会苦恼到底是竞争适合学生,还是合作学习适合学生。其实,学生的脾性、需求、能力各不相同,教师无法做到正对每个学生的胃口,无法判定合作与竞争的好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竞争模式舍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万不可只注重合作学习,而忽视竞争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出现与他人竞争和合作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与其苦恼哪种更好,不如两种配合使用,毕竟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只用两者配合着适度使用,才能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9篇: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沉旧的理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冷静思考,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作哪些应对策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另外,语文教师必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最新的语文教学动态,要积极学习,要有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使自己思想始终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你才能融入这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才能真正的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式力求创新

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在新课标理念下,要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