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平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移教学设计

第1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坐标 平移 教学设计 探究 规律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

2.内容解析

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可见,无论是在数学还是在其他领域,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节学习内容主要是探究点或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所引起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是在上一章学习了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之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坐标变换探究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多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位似等)进行图形设计打下基础。

本节课蕴含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变化和发展的哲学思想等。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2)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3)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目标解析

(1)通过学生经历动手画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观察、猜想、抽象归纳出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学会揭示数学的本质,进一步认识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数与形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会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通过运用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经历平移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这一画图过程,探究出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价值;

(3)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

(4)初步了解利用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与教学诊断

1.在知识层面,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学习了图形平移,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学习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地理位置(坐标应用的第一节),本节课是坐标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2.教材缺少与中考相关问题的链接,教学时适当选取近年来的中考相关试题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明确中考试题难易程度;

3.教学设计的实际问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的需要出发学习直角坐标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地理特点,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素材学习本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的某些环节,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典例分析、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从情境引入,到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寻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直至在平移过程中运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都立足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机会展示思维、发展个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师:什么叫做平移?

生: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师: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生: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师:在数轴上把一个点向左、或向右进行平移,那么这个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生:向右点的坐标增加,向左点的坐标减小。

师:如果把坐标平面内的任意点进行平移,那么这个点的坐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教师提出将“数轴上的点”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进行平移引出课题,利用类比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好感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如图将点(-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2)把点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发现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思维递进练习,培养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此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活动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学习,再进行汇报展示,自主归纳坐标平移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小班化”合作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典例分析,发现本质

例:如图(1),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4,3),(3,1),(1,2).

(1)将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与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与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上多采用实验、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确定平移后点的坐标,并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分析得出图形平移的本质规律。发挥学生合作学习优势,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的同时,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体现“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全新理念。

4.练习运用,内化新知

(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指出其各个顶点的坐标。

(2)如图,菱形ABCD,四个顶点分别是A(-2,1),B(1,-3),C(4,-1),D(1,1).将菱形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各个顶点的坐标变为多少?将它沿y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如图,梯形A′B′C′D′可以由梯形ABCD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4)有一条小船,若将小船点A平移到B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若游船先从点A航行到达岸边L上的点P处,航行到达岸边L上再航行到B点,但要求航程最短,试在图中画出船在岸边的位置。

(5)习题6.2中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问题,使学能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更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5.总结归纳,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谈学习的收获或体会,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师生相互给与适当的评价。

6.分层布置,巩固提高

A层:教材第59页第3题.

B层: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沿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1次,点依次落在点的位置,则点的横坐标为.

C层: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变换成,第二次将变换成,第三次将变换成,已知(1,3),(2,3),A2(4,3),(8,3),(2,0),(4,0),(8,0),(16,0).

(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些变换规律将变换成,则的坐标是_______,的坐标是_________.

(2)若按第(1)题的规律将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请推测的坐标是_______,的坐标是_______.

设计意图:分层设置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点P(-5,-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2.(09威海)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平移至,则的值为()

A.2 B.3 C.4 D.5

3.如图,把图①中的A经过平移得到O(如图②),如果图①中A上一点P的坐标为(m,n),那么平移后在图②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A.(m+2,n+1) B.(m-2,n-1)C.(m-2,n+1) D.(m+2,n-1)

4.(2008年安徽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颗棋子从点处开始依次关于点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关于点的对称点处,接着跳到点关于点的对称点处,第三次再跳到点关于的对称点处,….如此下去。

(1)在图中画出点,并写出点的坐标:_____________

(2)求经过第2008次跳动之后,棋子落点与点的距离。

3.(09荆门)将点P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1,3),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能否将所学知识自发运用,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还存在哪些思维障碍,提升灵活解题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位置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或图形平移的观察、画图、比较、推理、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通过图形中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体验坐标这种数的形式与平移这种图形的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密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中介,训练为主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以上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实践、观察、猜想,最终得出结论,符合教育心理学指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认知规律。

第2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评用”一体化;平面设计;项目

1.引言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也称作视觉传达设计,是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表达的融合,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达的方式,运用符号、图片、文字和色彩等视觉元素,通过多种表现方式创造出用来传达观念和信息的视觉表现。[1]

平面设计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方向之一,课程主要涉及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物排版等典型工作任务,每门课程对应学习掌握不同的设计软件,每个项目要求在“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模式下完成富有创意、内容丰满、形式新颖的作品,达成设计任务。

2.“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院平面设计类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此类课程的教学弊端。

2.1 学生缺乏积极性

以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没有更好的监管办法。在教师演示时很难控制学生注意力、走神现象严重,等到操作时再查书上的步骤,失去了教师演示的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

2.2 不能学以致用

以往教学模式学生的工作任务主要来自于书本,书本上的设计任务完成了就是学会了,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模仿课本的例子,难于发挥想象力,操作技术不全面,不能承担修改和变动的任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3 设计缺乏创意

创造性源于个人的积累,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人生阅历浅、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力低,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任务更加体现时代气息和创造力。

针对这些弊端,课题组成员展开新一轮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和在校生调研,参考职业资格规范,重新梳理了平面设计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核心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修订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归纳和反复推敲,提出“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工作任务载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做、评、用等教学环节,实现提高学生鉴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3.“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3.1 教师教――教师主导

3.1.1 课程准备

首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分析相关企业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引入课堂的教学项目,制定新型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一线,教师每年每门课程至少开发2-4个教学项目,项目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根据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确定工作角色。大多数平面设计类项目都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素材采集与处理、产品制作、印前处理等任务流程,据此划分不同角色,可供小组分配使用。

教学项目设计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即在项目实施中增加设计原理、表现技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文化内涵、创意原则、运营模式等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为学以致用打下基础。[2]

教师积极建设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式编写新型教材,本专业平面设计类课程已经先后出版教材5本,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项目,包括实用性、趣味性、创新型教学项目20余个。不断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教学项目视频、动画、课件、讲义、行业信息、参考资料等。博客、QQ、微信等多渠道与学生保持沟通无障碍,利用与学生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改善教学。

3.1.2 任务提出

课堂上,教师首先根据教学项目提出具体要求,任务流程和技能操作等不易说清的问题可使用教学视频或录屏视频,并发放项目指南。每个教学项目都配有项目指南,介绍该项目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角色分配、学习建议和学习进度,提供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供学生分析和实施任务时使用。教师定期布置自主设计任务,主题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独立实施并展示作品,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任务分配

学生收到项目指南,熟悉项目具体要求以后,教师将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多个情境化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并对任务分配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以便任务实施过程的跟踪和落实。[3]

3.2 学生学――学生主体

3.2.1 任务领取(选取)

学生在明确项目具体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任务或选取任务,并参考项目指南中的角色划分进行角色任务领取,每个人需填写角色任务单,小组组长需填写小组任务单,任务单将记录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并附有任务考核评价栏。

3.2.2 任务分析

学生收到角色任务单后,要对自身角色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组长最终确定每个组员的角色任务,制定整体项目解决方案,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沟通能力的培养,组长将根据角色任务难度及完成情况,给出组员小组考核成绩分数或名次。

3.3 师生共做

平面设计类教学项目的实施要特别注意作品的实用性、观赏性和独创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指导不能一味要求“一致性”。

任务实施:

在教师指导下,每位组员制定自己的角色解决方案,完成具体的角色任务并进行自评,之后与组内其他成员的角色任务进行连接,共同完成教学项目。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评价后,上交每位组员的角色任务单和小组任务单,准备项目演示和答辩。各组在答辩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后,最终做出项目综合评价。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合适的角色、讲究的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除了应用常见的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外,还要着重使用趣味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4 师生共评

课程评价由评价形式、评价范围、评价方位形成师生全方位立体评价体系。

3.4.1 形式多元

评价方式由一元转向多元,平面设计类课程特别适合过程考核、技能测试、作品展示、项目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定期举行作品展,将学生自主开发的作品进行公开布展并讲解,给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提高鉴赏力和创新力的平台,可给予一定奖励或计分。

3.4.2 范围多元

评价范围由一元转向多元,树立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核和评价观念,分别从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全面的评价学生。特别是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有所提升。

3.4.3 方位多元

评价方位由一元转向多元,分别从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位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同时引入技能大赛考核机制,选拔部分学生参加校级、市级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根据技能大赛的级别以及获奖级别将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并可申请免试。

3.5 师生共用

3.5.1 与其他课程模块相结合

平面设计类课程要达到学以致用,还可以和其他模块相结合。例如和网页设计类、软件设计类课程相结合,进行网页或软件的界面设计,就可以合理其他模块的产品布局、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效果。现学院已开设界面设计课程,使平面设计类课程应用到其他领域。

3.5.2 校企合作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学院技能社团和创新创业工作室,积极参与社会设计项目投标,接受企业订单,为作品明码标价,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有利于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作水平[1]。我系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完成网页维护项目3个,宣传册设计项目2个,装帧设计项目2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还创造了产值。

4.“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平面设计类课程应用“教学做评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发挥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增加了“评”和“用”,“评”使学生加入到评价机制中来,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开阔眼界的机会;“用”拓宽了专业发展方向,架通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奕.对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03):146-147.

[2]胡北辰.创新教育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4(03):185-186.

[3]赵家敏.“教学做评一体化”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05-106.

第3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一主三学;建构主义;教学平台;师生交流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2

Web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ree Studies for a Master"

Wang Minchuan

(Zhengzhou Radio&TV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7,China)

Abstract:"Three Studies for a Master"teach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autonomy of the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and focus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nvenient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student,school support services and promote an educational teaching models.In this paper,"Three Studies for a Master"teaching model as a guide,website development using JSP to develop java language as the main resource upload,download,student management,online Q & A and other functions.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ely through the platform to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independent study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technical assurance.

Keywords:Teaching mode; Three Studies for a Master;Constructivism;Teaching platform;Teacher and student exchange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根据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孙龙国教授在《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中提出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框架。“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在“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全部教学活动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助学”、“促学”是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它围绕学习者自主学习而展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一主”和“三学”相互结合,互动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网络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还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和几乎是无限的时效性,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可能,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探究的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目前,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很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一是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方法不正确;二是网上学习督查力度无法保证。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恰好在理论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把网路教学平台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如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相对性”和“自主学习绝对性”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网络平台的特点

网络教学平台通常由学生学习平台、教师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三大子平台组成。在功能上,主要提供课程开发、学生管理、交流、测验以及统计功能等。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

本教学平台基于校园网,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动态的学习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做好“导学、助学、促学”服务。具体表现在三条主线上,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流程:学生网上注册―选择课程―选择章节―选择章节学习―章节练习―期末考试练兵(模拟考试);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每个学习阶段教学资源的填充为介质实现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功能;第三方面是增加留言版、BBS功能实现师生实时交互和网络小组互学。第三方面贯穿一、二方面使学习过程不断出现思想的碰撞,增加学习效果。

二、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通过对本系统功能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网站采用Dreamweaver作为前台设计工具,在此基础上运用Flash MX 2004、photoshop8.0进行辅助设计。后台设计采用JSP技术及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工具,通过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最终建设成一个可以满足师生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教学网站。

三、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准备阶段、学习实施阶段、复习考试阶段。学习准备阶段包括教师注册、学生注册、上传课件、上传作业;学习实施阶段教师包括资源管理、学生管理、在线答疑、公告,学生包括资源下载、在线提问、上传作业;考核导学阶段包括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教师考核主要通过后台对教师的作业资源填充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答疑情况进行统计,学生考核主要是通过后台对学生提问情况、作业提交情况、网上考试情况进行统计给出综合成绩。

(二)系统的用户需求: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首要任务在于方便教学工作,即最本质的功能应该在辅助教学方面,这些功能主要面对教师和学生:

面对教师应该具备的功能主要分为:上传、下载、新闻、学生管理、在线答疑、网络课程等6大类。

面对学生:学生使用私人账号,通常允许下载和上传资源,上传资源需要管理员审核方可。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提出问题,并对已有问题做出评论,评论需要管理员审核。

面对管理员: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维护系统数据,其功能如下: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评论管理、日常维护等四大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划分,本系统详细需求描述如下:登陆功能、教程浏览功能、课件下载功能、课件上传功能、做业考试管理功能、个人空间管理、公告功能、交流吧功能和统计功能等。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是系统的灵魂,没有数据也就无从管理,系统也就不能发挥它的功效,一个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对于一个好的数据库而言,应当没有冗余的数据,能够迅速的定位某个记录,并且很容易维护。因此,在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组织数据库作为主要工作,即将数据存放在若干个表中并建立关系。

(一)数据库主要表和字段主要包含用户表(User)、资源表(Resource)、课程总表(Course)、新闻公告表(Message)、评论表(Comment)、专业-课程表(Major-course)、专业表(Major)等7个主要数据表。

(二)系统结构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用户群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具体功能模块如右图所示。用户主要分为三类:管理员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

(三)系统实现的功能。该系统的设计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了七大功能,使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具体实现功能如下:用户管理、公告管理、资源管理、互动交流、网络课程、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等7大类。

(四)“一主三学”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流程,教师和学生可以依照学习过程有针对性的对相应专业、相应课程、相应专业、综合复习进行资源填充和资源学习。其中在线留言讨论圈,覆盖所有教学资源和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专题讨论提供随时随地支持服务和思考缓冲。

五、系统各功能的具体实现

(一)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界面主要用于管理员登录后台,对用户及资源进行相关管理,登录验证使用JavaScript语言进行验证。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公告,对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分别进行管理,同时可进行资源的上传和删除管理。

(二)登陆验证:用户输入正确的帐号、密码后点击登录,服务器就会响应这次用户的请求并验证帐号、密码、身份的正确性,如果正确则准予继续进行操作,如果错误则返回错误信息。

(三)添加用户:管理员添加新用户时选择用户身份,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教师和学生与专业相关。

(四)添加专业:管理员通过后台可以添加专业,其中网络课程、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用户均与专业关联,这样方便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

(五)添加课程:管理员添加课程,添加课程时需选择该课程的学时、学分、所属专业、代课教师等信息。

(六)资源上传: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均具有上传权限。上传资源时必须选择资源所属课程,填写关键字,详细介绍等。可以上传资源development常见格式包括图片资源、文本、压缩包文件、视频文件等。

(七)资源下载:只有登录用户具有下载权限,用户登录后可以选择资源进行下载。

(八)作业管理:作业管理包括学生向老师提交作业和教师下载批改作业,学生提交作业成功后,教师用户界面作业列表。

(九)在线答疑:本站提供在线互动功能,以方便学生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互动交流,默认教师评语显示在学生评语前面。

(十)统计功能:管理员能够在后台对各类系统用户分别进行资源填充统计和浏览、留言数量的统计,作为教师工作量和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的依据。

六、网站系统的测试

测试是每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它是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的。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都以相应的身份进行注册,同时进行了资源的填充和资源下载,进行了bbs信息交流,专题留言板的信息回复,考试、作业系统的应用,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输出结果进行比较,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集中进行辅导时,系统出现延缓和死机状态,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同时上网人数太多,流媒体课件应用较多,系统资源占用较大引起的,下一步将建立单独的或多流媒体服务器群分散同时在线压力。

七、结论

郑州电大开放教育“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深刻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网站在开放教育试点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利用网络教育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终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该系统的一些不足,当访问量增大时系统将会报错,下一步我们将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1]孙龙国.“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及应用策略[J].郑州教育博客,2010,9:20

[2]孙龙国.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J].郑州教育博客,2010,7:9

[3]余雪丽.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J].科学出版社

第4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星策略;移动教学;云服务;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110-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22

引言

近年来,移动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云服务具备对硬件性能要求低、丰富、快捷、廉价等特点,两者在教育中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两者的特性以及在教育中应用现状,提出星策略体系理论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平台,促使移动教学和云服务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 移动教学与云服务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3G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移动教学研究的发展,移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延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移动教学的鲜明特点是灵活且多样但是适用于移动教学的知识相对碎片化,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现阶段来看,移动教学还无法取代课堂教学,而更多是与课堂教学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如何使移动教学的碎片化知识更加系统、连贯,从而与课堂教学更好的配合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教育云服务给移动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云计算提供的任何基于Web的应用或服务都称为云服务。云服务能够根据用户的位置、时间、偏好等信息,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从教育云服务的功能特点上来看,它能够整合分散的碎片化资源,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教育云服务可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云服务,整合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云服务可更为方便地实施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等,云服务为移动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能解决碎片化知识不能形成完整体系的问题。

云端整合的资源信息量巨大,且云的排列是无序的,相反,学生的课程学习却是有序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是目录树结构来整合资源,目录树结构对于课堂教学显然是必要的,但对于移动教学因为资源的无序和零散,学生容易迷失,目录树结构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策略体系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规划。

为了在移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教育云服务,使碎片化学习资源更加规整,更加符合教学需求,提出基于星策略的移动教学。星策略体系指针对移动教学的片段特点和学习过程的有序特点,以课时为基准,把教学设计转换为对知识云的星系设计,将知识云按星系重构、分类、引用或推送,使其符合移动教学规律(并不是说完全套用星系的结构,这里是借用星系的概念)。学生在星系学习中按自己的需求就近快速获取知识星系,再根据星系的导航关联扩展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星策略的指导下,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通过云服务进行学习。

二 星策略体系理论

星策略体系包含三部分:星系设计,星系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活动设计。星系设计是指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按照教学规律重构成为知识星系,使这些星系资源符合移动教学需求。星系教学策略指将云端资源与知识星系联系起来,建立不同内部结构的星系,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利用云服务进行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则是研究如何将设计好的星系,具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跟踪辅导学生学习行为并形成学习评价,反馈验证资源的合理性以进一步优化星策略体系。

1 星系设计

在课程教学当中,课程由若干大的篇章组成,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小节组成,小节中包含小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所组成的知识结构称为知识星系。定义:将不可再分的知识节点称为知识星,多个具有内部关联的知识星组成的知识体系称为知识星系。而知识星系的组成,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知识星之间的深度关联(即顺序关联)及广度关联(知识的发散与扩展)进行重构,将关联存储在关联集合中,形成一系列星系内部聚合度大,星系间耦合性小的教学知识星系。定义:各知识星系所整合的教育服务云,称为知识星云。顾名思义,知识星为一个个节点,知识星系实为知识的整体架构,而知识星云才是学生接触到的实质教学内容。进行移动教学时以知识星系为指导,获取相关的知识星云,这样学习者可以减少检索的次数和排除噪声的时间,更快更方便地获取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服务云。

知识星系的形成过程即对知识进行重构的过程。知识重构将原先严格的章节顺序知识转化为星型拓扑结构的星系知识。首先将知识按照原课程顺序排列,获取所有的深度关联知识节点,再根据每个知识的广度关联集合,获取与该知识广度关联的知识节点,形成以该知识为中心的星系。同样地,被关联进来的这些知识也具有与其深度和广度关联性,经过一系列的嵌套和递归的操作,构成以关联为核心的知识星系,这样便将课程的所有知识重构成为嵌套的星状拓扑结构星系。课堂教学中可将课程内容以星系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在移动教学时可以一个或多个知识星的形式呈现出来,更符合移动教学的教学特点。根据知识节点的粒度大小和关联强弱等特性,可将知识星系中的知识节点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四类,知识星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根据知识星系中的知识节点,获取其对应的教育云服务,与知识星系对应,知识星云分为恒星云,行星云,卫星云,流星云四类。

恒星云:教学当中的原始知识,可以理解为知识的主干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公式等基础性知识。知识恒星云的体积往往很大,因为可能包含不可分离的图片、动画或者视频资源,不便于在移动终端上显示。

行星云:以恒星云为中心,为了证明恒星云中的某个概念所进行的推导、运算,举的示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针对该概念设计的课后练习题,以及为了验证该概念所做的实验等等。知识行星云主要是起到辅助讲解知识恒星云的作用,在课程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代替知识恒星云在移动终端上展示。

卫星云:以行星云为中心,围绕恒星云和行星云所展开的知识。包括基础概念引申,在进行某个推导的过程中需引用的结论,示例或练习题的同类变式,或者在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探究等。卫星云体积小适用于移动教学。

流星云:不以其他知识星云为中心,无法将其归纳到具体的某个知识概念中的知识,包括学习的方法,经验,综合性较强的例题或者练习题,做实验时的统一注意事项等。

由此形成的以知识星系为核心架构的知识体系,将教学服务云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知识星云,为移动教学活动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下面要研究的是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利用这些知识星云。

2 星系教学策略

首先是由知识星系确定课程适用的教学策略,因不同知识星系有各自的内部结构,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移动教学,所以要进行星系分析。分析知识星系中的知识星云类型及数量,如果知识星系中恒星云占总体比重较大,并且恒星云的粒度超过了移动教学课程的最适合范围,由于移动终端硬件的限制,篇幅较长、内容过多的课程不适合移动教学,这类课程则宜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可以将相关课后资源上传到在线学习系统中,供学生课外自学;若知识星系中的恒星云粒度大且比重不大,同时行星云较多,则可采取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结合的策略,在传统课堂上将课程内容以星系的形式全部展示出来,在移动教学中,因恒星云篇幅过长不利于移动终端显示,能精简的恒星云则将其精简后和知识行星在移动终端上展示,不能精简的则以行星云代替恒星云进行学习;若知识星系中的恒星云粒度小且占比重也较小,而例题、变式,思考题及拓展训练等卫星云较多则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结合移动教学甚至可以采用双课堂(普通课堂和移动课堂)的教学策略,因为所有的卫星云都能很好的展示在移动终端上,将其根据知识星系整合起来可进行课堂教学,单独分开则可进行移动教学。

确定了教学策略后,再以知识星系的整体架构来指导学生运用教学服务云。为了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我们在恒星云,行星云,卫星云和流星云的基础之上,再针对学生学习的规律特点,为这些服务云加上用户标签,为每一个学生推送其所需要的服务云,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服务云。用户标签包含以下几个分类方式。

以学生所学课程为服务云的标签。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服务云,而每一个学生学的是不同的课程。添加课程标签,可以更快的推送与学生所学课程相关的服务云。如此,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时,都可先由课程服务云标签找到相应的服务云,再利用移动终端和云服务进行学习,而不必全局搜索定位,可以有效屏蔽全局搜索的结果中可能存在的与该课程无关的噪音信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以媒体属性为标签。在课程标签确定的基础上,在属性中添加云系媒体属性,以确定该服务云属于哪种媒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若知识点是已知的某种媒体,如需要查找某知识的相关视频,但即使在知识星系确定的情况下,以关键字搜索服务云的资源仍然会得到其他媒体类型的资源,确定媒体属性后问题得以解决。

以课程的重难点及易错点为标签。在星系标识确定的基础上,再在云系属性中添加知识星系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集合属性。学生在复习课程时,系统将重难点知识星云及易错点知识星云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的放失。

以学习者的状态为标签。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套学习数据云,记录着学生所有的网络学习行为数据与系统通过计算推导得出的阶段学习状态数据。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云与知识星系的服务云建立起映射关系,在映射关系中将已有的云系属性添加进去。学生在利用教学服务云学习的过程中,系统能通过学生当前学习进度或状态,为学生提供智能导航,剔除学生还未学习到的内容,并且标记出学生以往常出错的知识点,再根据知识星系的内部关联推送需要巩固的知识。

3 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上文提出的知识星系、知识星云以及用户标签,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总体来说,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由课堂和课后两大块组成,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设计,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星策略选择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并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教师课前通过调取服务云组织形成符合教学目的的讲解内容,在课堂上利用电子白板,投影机等工具辅助教学讲解,在讲解的同时,可以将利用到的教育服务云通过教室的局域网推送到学生的终端上,借助知识星系和教育云服务,学生一边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相关知识,一边根据接收到教师推送的服务云快速完成随堂笔记整理,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在Wi-fi环境下,教师通过教室主机和学生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并且将这些交互的数据存储到云端,以便知识巩固和复习。

在课后,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外补充知识以知识星的形式放到云端,为学生制定移动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这些知识都具有碎片化的特性,但是都结合了师生的课堂教学进度,使得碎片化资源完全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体系当中去,达到知识碎但是结构不乱的效果,学生可以获取教师提供的补充知识,并完成移动学习任务,移动教学平台会自动从云端获取每个学生的用户标签并推送相关的教育服务云到学生的终端上,让学生在课后体验到更加个性化的移动学习。

三 移动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星策略体系理论指导,详细设计了移动教学平台。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平台设计分五个层,分别为教育服务云层,知识星系层,课程展现层,通用数据接口层和用户应用层。

平台设计以知识星系层为核心,其它层的设计都是在知识星系层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星系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知识节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上,根据原有的课程知识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通过建立知识星系结构的相关数据表以及建立数据视图的方式,不破坏数据原有的结构,加入新的标记字段,形成知识星系的整体结构,确定知识节点处于知识星系中的位置。

在教学服务云层,在知识星系层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采集及网络爬虫等技术,如同文献检索中依据类别以及关键字对目标文献进行检索一样,以知识星系层知识节点的标记字段为采集依据,进行类别和关键字匹配,在教育网各个学术站点中采集与知识节点相关的数据,将服务云的相关链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在教学过程中,用户便能够快速地在服务云中找到目标数据。此外,为了实现移动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平台还为用户添加了云端用户标签,这些标签分为课程、媒体、重难点和学习状态四种,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各个阶段产生相应学习数据,再依据这些数据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如数据推送,智能提醒等。

课程展现层,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数据以知识星系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依据知识星系层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在本地服务器相关服务云的链接中提取云端资源,形成完整结构的课程,教师可以适当选择若干个课时来完成某一个恒星或行星的知识教学。在移动教学中,课程数据以细小的,单个的知识节点形式存在,学生可以每次完成学习一个卫星知识为目标进行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对应的教育服务云,展现在移动终端,适应了移动教学的片段,精简,非正式的特点,并且利用云服务使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移动终端处理数据性能上的要求。

在通用数据接口层,一方面通过访问其他学术站点的数据接口提取所需数据,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知识结构数据及采集到的服务云链接数据通过Web Service技术对外提供调用接口,并且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包括超文本、XML、Json等格式供用户应用层的终端应用程序调用,保证课程数据在不同终端上的一致性,并为其他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便利。

在用户应用层,分别设计不同终端的应用程序版本,在PC客户端上采用B/S的形式访问系统,在移动终端上根据用户的设备系统差异,开发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几个主流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程序,使教学平台的访问形式不受操作系统的限制。

总之,教学平台设计以知识星系为核心,依据知识星系为策略将服务云层和课件展示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访问课程内容时,云服务已经融入其中,不需要通过教学服务云资源库进行统一检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5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大学平面设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上,对于大学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根据大学平面设计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教学创新举措。

(一)教学内容的积极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与特点为基础来规划教学内容,可以某一知识模块为依据设置限定的多项具体条件,或是教师设计出方式、性质、课题等要素后,交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媒介、方法以及题材等。课题既可以体现为某专题内容,也可以涉及多门课程,或是从单个内容向相关知识内容深化,也可以是独立的作业内容及方式,比如色彩与材料、移动形象语言、色彩与结构、形态与元素等。也就是说,教师应合理、科学地整合原课程知识点,并开展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二)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创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以前的学习经验已经相对丰富,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平面设计应从开阔的视野中找到切入点,并在设计意识中得到体现。因此所设计的教学课题应是多样、多维、多元的,为使学生从形式语言、艺术作品、主观意象、客观对象中得到启发、借鉴,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手段及方式进行创新。1、情境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情境进行接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的能力与想像力。比如在教学时,多利用国内外平面设计的优秀案例供学生分析研究,或是知名企业标志案例、形象策划等,让学生在大量的情境接触中积极经验,增强并培养学生创造的勇气与信心。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并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挖掘创造的潜力。2、引导帮助。教师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设计创新思维的方法。在社会、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在不断讨论与练习中产生的新内容就是创新的结果。如在设计产品广告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产品或主题的独特特点强调出来,同时鲜明地将它表现出来,随后把这些特点设计在画面主要部位或对其加以烘托,从而使受众能够在接触到画面的刹那就感受到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并对其发生视觉兴趣与注意力,最终实现刺激受众消费欲望的目标。

(三)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认识平面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它与实际生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应让学生能够树立起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职场的形势,从而保持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从中养成自己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处理问题、激发创意的能力。因此,大学平面设计教学中,应更多地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活跃思想,有选择、自由地探索、追求新知识,并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训练,不仅让学生能够自动树立专业学习观念,而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适时改善与调整自身的定位与认识,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

(四)创造实践教学的推进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组成了现代平面设计课程,而要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创新,就要改变以往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的问题,真正使基础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基石,突破基础课程传统的狭隘教学理念。艺术设计是多变的、灵活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于一格,而应遵循理论-实践-具体实践的科学过程,教师应在正常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服务于实践与研究,从而为教学创新提供验证与理论指导。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与手段,将实用性切实突出。比如在分析图例的思维创意与设计思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各类多媒体制图软件来实现自我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意分析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维创意的多样化特点,避免出现呆板教学的弊端。

二、结语

第6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Android;移动教学;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大幅度的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加快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速度,通过校园网络,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3G职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联合3G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手机的性能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和功能越来越多,手机电子书、文档阅读和手机视频音频等技术的逐渐成熟,Android移动3G逐渐应用到教学当中,为网络教学向移动教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1]。

一、Android移动技术

(一)Android移动平台

Android移动系统是建立在Linux系统的基础之上的,Android系统包括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以及应用程序软件四个组成部分。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包括了电子邮件客户端、日历、地图、浏览器等较为重要的核心应用程序,而在Android系统中,把API函数应用到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当中,能够简化不少重要的基础软件和程序的开发,这个API函数库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多媒体库、界面管理、3D库等。

(二)Android的组件

Android系统的4个重要的组件分别是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以及Content Provider。这四个重要组件的功能分别是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把系统在接收和同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将界面所发生的事件显示出来;Service主要应用在Android系统的后台运行当中;Content Provider是Android系统中标准的共享数据机制。四个组件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使得Android系统成为一个能够相互通信的组件的集合[2]。

二、构建Android移动教学平台的意义

(一)教学现状

在各大高校,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经历了高考之后,在大学期间容易出现学习怠倦感,对于那些普通的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学生的层次复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水平有限,同时,现阶段,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都还比较传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Android移动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在高校中,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是多媒体电子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缩小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低效率的教学状态。另外,据有关调查表明,到去年的3月份为止,拥有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占我国总高校的60%以上。但是随着3G、4G等技术的出现,我国提出了新的教育规划,未来社会必将是高科技信息社会,教育的发展也要随之形成信息化的教育体系,以Android系统为代表的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将是未来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三、Android移动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Android系统通信方式的选择

目前,Android移动系统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主要通信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基于TCP和UDP基础上的Socket通信;二是通过URL访问网络共享资源;三是基于Http协议的基础之上的Http URL Connection;四是由Apache开源组织所提供的Http Client;五是将Web Service应用到Android系统的通信当中。

(二)Android系统服务端的设计

Android系统中的移动教学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增加、修改、删减教学资源。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教学平台的结构中,Android系统服务端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Android平台的服务器将Java EE进行结构的分层,Java EE结构可以分成视图层、控制器层、业务逻辑层等。Java EE结构的分层使得Android系统的移动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获取Android系统服务器的响应,从而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数据的交互。

(三)Android系统客户端的设计

Android系统的客户端软件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直接通过Android系统的接入设备进行移动教学资源访问的接入口,Android系统移动教学平台的客户端的模块主要包括阅读模块、多媒体处理模块、资料的上传和下载模块、通信模块、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块等五个主要模块。Android移动系统中阅读模块的实现需要设计一个PDF阅读器,将互联网中的共享资料转化为PDF文档。Android系统中的通信模块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块是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设计的,通过LBS子模块和CIS技术使得移动教学的功能得以实现[3]。

四、结语

众所周知,自出现3G技术以来,3G安卓智能手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的出现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通过Android手机,能够实现移动的资源共享等。将Android系统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应用到教学当中,实现了移动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明,田野,户银龙.基于Android平台的嵌入式软件项目组织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4:5-6.

[2]熊志君.Android在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10:1-3.

第7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演示实验 板书设计 板书模式 板书内容 钠

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演示实验较多,演示实验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其中一些教学目标是其他非演示实验教学形式难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师设计的板书质量密切相关,一个精巧华美的板书不但能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留存永久的记忆,而且能化难为易,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呢,下面以“钠”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内容为案例,通过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加以说明。

为减少篇幅,表1中删去了钠的燃烧实验的板书内容。教师将板面划分为3部分,将表1中的板书内容书为其中2部分,最后一部分为副板书,版面较小,主要书写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课前教师已画好表格,写好标题栏的内容,此外内容都是随教学进程而适时书写的,是课内师生共同协作的结晶。

进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1 明确板书设计目的

从表1中的板书内容不难看出突显以下板书设计目的。

(1)有利于演示实验的顺利展开及其教育功能的充分落实。

(2)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发展创新能力。

2 精心设计、巧妙引入板书内容

如何引入板书内容,请看案例中关于“钠的保存”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金属,有没有见过比水还轻、入水熔化、遇酸爆炸、象冷馒头一样绵软而又非常容易伤人的金属?学生回答没有见过。顺势,教师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并书写课题“钠”,然后发问,关于钠的保存,你从哪几个方面做了仔细观察?学生作答,教师板书第一标题栏中1及(1)、(2)、(3)的内容。接着又问,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经过师生互动,教师板书第二、三标题栏的内容。最后再问,还有什么新问题、新思想和新发现?对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并进行归纳整理后,教师板书第四栏的内容。其他板书内容的引入方式和技巧,不再赘述。

点评:设计好板书内容还不够,如何巧妙地引入板书内容还得下一翻工夫,要反复琢磨,使板书的引入自然、精妙而又别致。

3 文字简明、准确,示范性强

从表1中“观察内容”一栏看,大多3~4个字,使用“或”与“和”都准确无误;从观察到的现象一栏看,有的只一个字,有的几个字,充分体现简明、准确的板书特点,极具示范性。

点评:文字简明、准确非常重要,正是有第一栏这样简明、准确的文字示范,才能启发学生答出像第二栏那样简明、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各栏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和启发性强

对表1中各横行的内容进行分析,由第一栏的板书内容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第二栏的板书内容,由第二栏的板书内容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第三栏的板书内容。由第四栏的标题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创生更深层次问题。以上4个栏目的内容都紧密联系。

对表1中第一栏的纵向内容进行分析,钠的保存,钠的色态与硬度,钠跟水的反应,3个教学环节从上到下逐层展开,富有逻辑性,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该演示实验的操作程序。

5 重视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

表1中的板书内容非常重视观察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目的明确从观察内容一栏中各步的文字来分析,观察什么已十分具体、明了。

(2)观察顺序清楚从观察内容一栏的纵向内容来分析,按什么顺序观察已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观察内容全面从观察内容一栏的整体内容来分析,观察哪些内容已细致入微,非常全面。

(4)重视观察的理解性和深刻性从第三栏的标题来分析,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凸现了对学生观察的理解性和深刻性的培养要求。

(5)重视对观察结果的深入思考和问题创新从第四栏的标题来分析,要求学生在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基础上,再通过思维加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动脑习惯和创新思维。

点评:板书设计在重视知识点的同时要凸显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对于一节课能重点突出一二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了。但能力培养不是喊口号,它是隐含在过程和内容中的。

6 重视经历过程

纵看表1中所安排的各教学环节之间具有合理的教学程序,横看各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目标点的教学都有合理的教学程序,在总结栏内明确要求学生说出获得知识的经历及方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经历过程的重视。

点评:现代教育重视经历过程,任何教育和学习都有过程,设计一个合理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往往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后只有体验不能或不善于言说,板书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经历的过程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进行总结归纳,并易于表达。

7 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表1中的板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如简明的文字不仅可节省学生的记录时间,而且能启发学习困难的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明确的标题可引发学生思考;合理的实验和观察程序能引领学生有序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优良观察品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点评:怎样的文字表述学生易接受,哪些内容不容易记住需要长时间保留,哪些内容必须突出应把字写得大一些、粗一些或换一种颜色,怎样的书写方式最适合学生的口味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都要仔细研究,设计到位。

总之,质量高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板书设计,标题要醒目;书写、布局及版面要生动,精美诱人,使人眼前一亮;字句要简明、准确,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要突出教和学的过程及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第8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根据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知道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学习重点:根据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学习难点:算术平方根及被开方数的非负性。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速度v1,v2怎么求?(v12=

gr v22=2gr)

2.正方形画布面积为25,边长怎么求?

二、学习探究

1.认真阅读教材第68页例1上方的内容,完成下面

问题:

(1)一般地,如果一个_____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_____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_____,读作_____,_____叫做被开方数。

(2)正方形画布面积为25,边长是_____,因为52=25,被开方数是_____,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记作_____,读作_____。

(3)因为02=0,所以■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被开方数是_____。

(4)■表示的意思是_____,a叫做_____,■叫做_____,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_____0,■的取值范围是■_____0.

2.认真阅读教材第68页例1,想一想怎样写计算过程。

三、检测矫正

1.■读作_____,表示的意思是_____,81叫做_____,■=_____.

2.■被开方数是_____,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

3.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1)■ (2)■2 (3)(■)2 (4)-■

4.■被开方数是____,表示的意思是____,若

■有意义,则a-3_____0,a_____3.

5.■=_____,■=_____,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他本身,这个数是_____。

四、巩固训练

1.教材第75页习题13.1第1题。

2.(-6)2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等于_____。

3.-0.64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等于_____。

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五、总结归纳

先小组内互相说,再找学生回答。

六、达标测评

1.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2.算术平方根是9的数是_____。

3.■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5)■;(6)■

七、拓展延伸

第9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作文指导;教学设计与评析;点拨

一、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张八开纸、一块玻璃

学具准备:一张白纸、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在写作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画方画圆”的游戏,

好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好。”

师:下面,讲一下游戏的规则及要求。

规则:双手同时在一张纸上画“方”,画“圆”,不允许用尺子和圆规。

要求: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观察自己画的“方和圆”的效果;②观察到前面现场演示同学的神态并描述。

2.做游戏,练能力

游戏1: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彩笔在同一张白纸上画方、画圆。(5秒钟学生全部完成)

师: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

生:有6名学生主动到前面展示了作品。

师:他们画得怎样?

生:他们画得都很认真,但都不方不圆。

师:从这个游戏结果上看,大家有何感悟?

生:有的说:“一心不能二用”;有的说:“右手画得比左手好,说明熟能生巧。”有的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做好一件事情,非得下一番苦功。”有的说:“我成绩不好,就像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样,上课经常是一心二用,听课质量较低,以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等。

师:点评。

游戏2:找3名学生到黑板前,面对学生现场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进行双手同时画方、画圆的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3名表演学生的神情。

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把观察到的神情进行书面描写。

生:展示描写片段。

师:点评。

3.教师点拨,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大家把刚才所看、所听、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下面我提两点要求:①确立题目。②以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为主。

生:精神饱满,奋笔疾书。

师:巡回指导。

4.作文展示,学生点评

学生的习作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推选较优秀的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对比点评。

5.学生谈本节作文课的收获

6.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课后评析

1.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写作,教学设计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做中学”的新理念。

2.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较好地实现了由传授者向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3.教师上课时有较强的亲和力,教学中以平等对话为主,在引导中能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及方法指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