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为重点,努力推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信息系统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树立一批信息化运用先进、示范企业,力争8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基础信息化应用以上水平。年,全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实施市级以上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30个;(2)新增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50家;(3)新增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20家;(4)巩固百家信息化应用样板企业;(5)培训企业信息化应用人员400名;(6)新增“视训365”运用企业80家。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切实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矛盾。在前期启动1000人次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县中小企业局要认真组织开展信息化人才专题培训,努力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中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培训内容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的普及和企业信息化提升应用的拓展。培训要采取理论讲解与应用演示相结合、网络在线培训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增强培训效果。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中小企业局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根据“国家百万企业上网工程”要求,加快推动企业实现基本上网功能,力争全县企业上网普及率超过90%。鼓励企业尝试无线上网等新型即时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内部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创建企业互联网网站及新兴web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销售、网络采购、网上谈判、网上拍卖和租赁等电子商务活动,树立新型营销理念,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三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力度,为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做好省中小企业网的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营。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工业集中区、优势产业和大型市场,试点建设全县性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应用托管方式,满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加快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建设步伐,引导社会信息化专业机构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大“视讯365”的应用推广力度,引导企业运用“视讯365”自主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四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持力度,及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样板企业、行业信息化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基础信息化应用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力度。县电信等单位要落实专人,定期为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应用咨询与技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跟踪服务台帐,及时走访了解、收集、总结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好企业使用难题的信息处理反馈工作,认真总结企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成功范例。对被列入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以上层次的企业,县电信等单位要在技术力量上提供免费全程服务,在信息产品运用上要向企业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试用优惠。
五是加大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引导企业加快运用信息及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科技型企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降本增效。大力引导企业由内部单项信息化向内部系统集成信息化、企业内外部全程供应链信息化跨越。为扎实开展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县政府决定,年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展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活动。年初,由各镇(区)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县中小企业局自主申报,11月底前由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依照《企业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考评计分办法(试行)》(详见附件二)进行考评。经考评,凡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县级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85—95分的为县级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70—85分之间的为信息化基础(达标)应用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是优化政策。为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县政府决定,对在全县企业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活动中荣获“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和“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的工业企业由县政府授牌表彰,符合发[]6号文件第九条规定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县级信息化运用示范企业及以上层次的企业优先组织申报市以上信息化示范项目,优先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应用先进企业”相关项目优先安排作为上级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县电信等单位要采取灵活方式,主动为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规划、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提供服务,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强化推进。各镇(区)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全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强化推进举措,确保全年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完成。要进一步落实推进工作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要制定工作计划,轧紧序时进度,细化工作举措,深入企业做好推进宣传与服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引导,围绕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认真组织所属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达标升级创建申报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创建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的快速提升。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企业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以及计划,每项内容之间不仅应该保持独立,也要有一种联系,使企业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做出反应。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确保特定的质量、成本预算以及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确保能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范围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通常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监控以及完成等几个过程。
(三)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项目管理作为支撑,而项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造项目管理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企业为了适应管理需求,一定要制定具体、详细的流程,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组织架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每一个流程之间都不能有盲点或者重复。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将项目管理进行细分的过程。而且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各细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可以有效协调、组织各项目的关系,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优化配置企业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时间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项目的初始阶段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宏观市场,总结企业自身状况,认真、客观地分析新产品或者新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应该细分整个过程,基于效率、时间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对每一个分阶段进程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2.制定实施计划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项目可行的话,应该组织专业的项目团队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一起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没有重复的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该结合企业宏观战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不仅要求可执行性高,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执行计划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后,应该具体细分整个项目,结合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测试,并且分析、总结该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制定一套科学的阶段性评估体制,客观评估项目实际运行结果和预期项目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修正,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项目价值。4.收尾阶段到了收尾阶段,团队领导者千万不能认为已经结束了,一定要持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客观、科学的评估整个项目实际运营的情况,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应该及时修正,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客户需求编制最终的项目计划。全面收集信息,并且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合理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2.组织阶段正式开始实施项目之前,应该准备好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体分析项目策划后进一步细分,将每一个细分项目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同时应该做好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工作,使团队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项目目标。3.领导阶段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领导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必须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严格控制每一个项目小组的实施进度,组织、协调好每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才可以确保能够高效、按时的完成项目。4.控制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细分整个过程,并且严格控制每个阶段,才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计划。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项目控制体系,及时对比实际实施和项目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步骤
(一)项目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这些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后,应该组织每一个细分项目,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的需求,明确具体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以及大体的组织方向,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其次,应该做好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高效协调、配合。
(二)项目计划
项目团队成员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后,应该制定一套可行性高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化项目目标,合理分配项目目标,明确主次关系。对相同的问题应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相互协商后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应该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图,全面分析每个项目,预估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可能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三)项目实施以及控制
分解整个项目计划后,对每一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分项目的先后实施次序,一步步实现项目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企业当前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分项目。签订合同后,企业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由企业领导者带队,和专业团队一起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每当完成一个细分项目后应该将实际完成结果和事先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及时进行修正。有效的监控有利于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小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营管理等。其中,战略管理是核心。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引发的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效益锐减、库存增加等问题,连锁反应是资金链绷紧、甚至断裂,以至于危及企业生存。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现状与特征如下:
(一)应收账款压力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对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有61.9%的中小企业表示应收账款不到位给公司的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此外,有54.4%的中小企业库存上升,占用了较多资金,资产周转速度明显放缓。
(二)利润空间收窄
外向型中小企业从对外依存度来看,进口导向型企业受海外市场材料采购价格因素影响最大,出口导向型企业受海外市场销售价格因素影响最大,两头在外型企业则同时受订单与购销价格.影响。调查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外向型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1.04%和10.22%,低于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的13.52%,也低于全国12.47%的平均水平。
(三)中小制造业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明显大于非制造业。调查显示,在35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占20%)盈利能力高于15%,如信息技术与服务、农林牧等行业;22个行业(占63%)盈利能力在10%~15%区间,如商业批发、食品、物资贸易等行业;4个行业(占11%)盈利能力在8%~10%区间,如汽配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纺织、印刷等行业。其中,摩配制造业盈利能力为4.97%,是所有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在管理运营方面采取一些应对举措。调查显示,有36.9%的企业选择提升人力绩效,有31.9%的企业选择降低经营风险,有28.4%的企业选择从外销转向内销,有28%的企业选择从制造转向服务,有27.8%的企业选择堵塞内部管理漏洞,有25.1%的企业选择整合产业链资源,有24.4%的企业选择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有21.7%的企业选择从代工到自有品牌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成就
(一)政府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围绕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组织调研,会同财税、金融等部门,研究制定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税支持,扩大信贷规模,缓解融资难,努力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困难。2009年,为贯彻落实8部委《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中提出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牵头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前,很多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机构、大型企业等发挥各自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中来。如由中国移动携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用友软件、浪潮集团,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共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综合信息化系列服务。再如,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软件为中小企业推出的免费在线财务管理软件“钱掌柜”,成为中小企业易用、安全、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
(三)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比例最高的是财务管理软件,达到48.6%。财务软件的应用普及,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扩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中小企业对网络安全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建设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支持决策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也发展较快。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移动信息化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销系统等也将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四)信息化应用提高了中小企业管理运营能力
相关资料统计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可以使各部门执行人员提高工作的同步协调性,杜绝条块分割、独自为战的现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降低5%~10%的成本。由于系统运算代替手工操作,使工作变得流程化、简单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从而使效率提高20%~30%。可以更快获得数据报表,库存数据、采购需求计划、客户订单变更等数据质量会提升到较高的水平。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减少了物资的浪费,减少了呆滞物料的产生,平均每个订单可以节省2%~5%的物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相关政策不够了解;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信息技术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集成度低等;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小,服务内容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影响着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征
(一)中小企业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由于资金有限,中小企业更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购买信息化产品时,63.4%的企业关注价格,59.7%的企业关注稳定性,30.3%的企业关注厂商配套服务。
(二)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各类供应商和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中小企业不再满足于厂商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而是更渴望得到整体解决方案。调查显示,71%的中小企业希望供应商能够提供企业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3%的企业需要给予信息化方面专业的指导,15%的企业需要得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咨询。
(三)中小企业希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
与大型企业更关注长期效益不同,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主要希望
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比例分别高达86.4%、82.7%,而希望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和进销存管理的需求也分别达到了31.2%和27.0%。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参考同行案例
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寻找案例时,渠道多种多样。调查显示,有51.9%的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更愿意相信同行(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其次,专业网站和行业专家的建议也在重要参考之列。因此,遴选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同时,专家团队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由于金融危机让中小企业迎来了更加复杂和艰难的发展环境,使得企业对信息化产品的选型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资金的紧张,让很多中小企业开始严格控制成本,IT方面的预算也开始下降。因此,中小企业用户希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购买信息化系统。第二,更加关注信息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非常关注短期效益。无论已经实施过信息化的用户还是准备购买管理软件的中小企业,都希望所使用的系统能直接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外贸型的出口企业,就将目标市场重新锁定到了国内市场,希望能够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使用网络营销工具就成为了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二)SaaS(软件即服务)正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重点 SaaS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租用IT(主要以软件为主)服务的应用模式,由软件服务商提供一整套软硬件设备和专业服务,用户单位每月只需支付少量租用管理费(使用成本一般只有传统软件的10%到20%),将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接入运行平台,就可轻松享受到网上办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一整套信息化的便利,而不再需要其他软硬件投入,对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调查显示,60%的小型企业和45%的中型企业都在考虑采用SaaS。目前,SaaS暂时还不会替代既有的传统管理软件,但是SaaS却足以对传统管理软件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改变,给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机遇和变革。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快速成长
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对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要求外,与之相关的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对服务的需求考虑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因素。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专业厂商、机构进行辅导,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建设的咨询、企业管理理论的培训与讲座、信息化建设评估、技术讲座与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50.13%、43.2%、34.8%和33.2%。
五、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在国家层面要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制定落实行动计划。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的引导性投入,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和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共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以及软件的开发和市场化,作为发展专项资金中重要的支持内容。各级政府也要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促进金融业与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明确建设重点,出台相应指导意见。四是组织力量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供中小企业参考。
(二)中小企业要主动建设与应用信息化
扩大“产业集群信息化”优势
伴随新经济的信息化浪潮,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省中小企业超过5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占就业人口75%以上;50%的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普及阶段;80%的中小企业希望获得实用、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在2006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作出“针对产业集群,以‘园区、乡镇’为龙头,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工作,共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精品示范点64个,各示范点累计销售集团标准产品17800项。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5+N”模式。“5”是指适合所有中小企业使用的标准化产品,即集团彩铃、移动总机、短号集群网、集体短信、企业邮箱等5种标准化产品,“N”则指为各行各业量身打造的专业级产品和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自推出“5+N”模式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全省各地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众多个性化行业信息化应用,如惠州“鞋业通”、阳江“五金刀剪网”等,加快了信息化应用进程。
增创“产业簇群信息化”新优势
“产业簇群”是指围绕着某一特定的行业,形成合作配套生产的专业镇或产业集群。目前“产业簇群”是广东最有特色和活力的经济力量:专业镇GDP占全省GDP的21.5%;以城市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以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
为深度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6年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制订了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该策略针对广东省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特点,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四大体系”(产品、支撑、合作、推广)建设,点面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最终实现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整体信息化推广的快速实施、推进,开创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完善产品体系满足企业需求
2007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持续完善产品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推广策略的实施方式,拓展“四大体系”建设体现在完善产品体系上,即针对信息化普及阶段中小企业的语音沟通与信息需求,整合集团标准产品(“5”)、成熟信息化应用(“1”)及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N”),设计并提供符合当地“产业簇群”特点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5+1+N”)。
与2006年推广策略相比,这次增加的“1”是指为满足中小企业信息的升级需求――“双网”建站(移动+互联),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计划在近期推出“企业建站”产品。而“N”指的是各市分公司根据当地的“产业簇群”特点,基于信息化产品及技术,或者联合当地行业协会、合作伙伴等,设计并提供适合向“产业簇群”推广的个性化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鞋业通”、“陶展通”等,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第二、第三阶段的基础管理以电子商务等需求。
健全支撑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化营销服务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健全运营支撑体系则是拓展营销服务的有力保证。在加强业务拓展与营销服务渠道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重点关注客户服务的便利性,以“信息化专家就在身边”为主题,集团热线、电话客户经理、集团客户网站专区三管齐下,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渠道覆盖。同时,为了优化服务支撑体系,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采取“4层次8系统”方式来强化支撑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快车道。
“4层次”包括接入层、平台层、管理层和服务支撑层等四大层次。据了解,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将通过行业网关三期建设,提升集团短信、彩信、USSD接入能力;拟通过省级和各地市平台的集团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全省集团信息化硬件,软件,开发和管理规范的三个统一,提升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将以行业五类终端管理平台的改造契机,实现终端的可运营可管理;此外,完善动力100门户网站销售、服务、业务宣传模块功能,实现对集团业务融合的系统支撑也将是重要攻关课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将不断完善集团客户业务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营集团业务,持续优化集团业务支撑流程,确保流程的快速顺畅。
以合作体系拓展扁平化渠道
推进广东省广大企业及行业集群的信息化应用进程,离不开政企合作和企业互助。而建立合作体系将有效促进产业链合作,形成资源合力,提升信息化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能力。
在推广策略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一方面继续开展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整合这些行业解决方案和案例,打造行业内的信息化标杆,并在全省推广,共同推进行业的移动信息化。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优秀合作伙伴,建立SI的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对SI的有效管理,目标是建设一个规范的集团业务生态环境,建立优质的价值聚焦体系。
在建立合作体系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需求,选择或发展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如金蝶软件、中企动力及各行业协会,丰富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信息化合作模式的成果包括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以及开展“集团信息化营销伙伴招募行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用推广体系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一直是广东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广东”的策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制订本年度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时,根据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采取媒体传播与推广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式营销推广并形成体系。
在2006年成功举办“百镇信息化巡回讲座”的基础上,2007年又进一步深化,继续与省信息产业厅、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举办了“百镇信息化提升工程”。活动于7月正式启动,先后在全省举办110场,其中一、二、三类公司各举办8、6、4场。活动针对各地的“产业簇群”特点,选定专业镇、产业集群开展活动,通过信息化体验、交流、标杆企业参观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集团产品推广、使用,提升“产业簇群”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受到好评。
“企业信息化”工程助力推广策略
据悉,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今年实施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策略,源于其推广“八项工程”中的“企业信息化”工程。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息化;规划;资金;人才;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86-02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1]。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3.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持机制。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而民营企业由于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环境往往留不住这些人才。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质较国有企业、外企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
4.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其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5.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鼓励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个针对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缺乏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中介结构和高质量的咨询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限制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1.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民营企业在规划信息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用,避免追求华而不实。二是要可靠,一旦实现了信息化,那么企业的生产、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统不可靠,时不时的老出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级扩展,企业要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既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顾将来的升级发展。最好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发挥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四是要安全,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产、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丢失、破坏、盗用和非法修改等。
2.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的方式来实现。IT厂商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开发出量体裁衣的内部企业应用软件,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让民营企业决策者们看到实际效果,才会引起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3.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民营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如果条件具备的企业,当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地落实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择一些占用资金少、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模块实施。比如,可以先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在互联网上本企业的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介绍自己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这对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这在目前来说,都花费不了多少资金,技术上也不复杂,如果自己没有主页的制作和维护人才,也可以暂时委托别人来完成。采用成熟一个条件,就落实一步的方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规划确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4.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对民营企业而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企业应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如加强与高校结盟,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对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才,采用智力入股或技术入股以增强持股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稳定人才。还要逐步在职工技术晋级、干部考核时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评内容中去。再次,加强对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提倡个人自学为主,同时企业内部也进行一些简单实用、面向广大工人的计算机与网络培训,将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当做重要项目来建设。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组织,激发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情,大大刺激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
5.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应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民营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弊端逐渐显现。政府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应建立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政府应不断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将政策、法律、金融、战略咨询等都纳入信息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为现代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2]。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建设
中图分类号:TU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是摆在众多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共同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单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应该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一、企业信息化
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通常是指企业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之上,使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新世纪企业改革的新宠,许多传统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信息化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呈“点-线-面”逐渐扩张的过程。在基础管理阶段,企业只是解决局部的关键问题,为企业信息化立下基础;在企业资源计划阶段,企业已形成集成的业务链,使企业效益增多;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企业将全面参加到整个行业竞争当中去,进行资源“争夺战”,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各个行业所处环境、条件不一,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信息化有着不同的需求。电力企业由于自身对信息需求大,其信息改革也就显得更为迫切。要使电力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水准得到不断提高,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采取正确的措施是关键。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管理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许多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理解错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将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条件作为重心,并在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这种行为虽不为过,但是却本末倒置,忽视了本该重视的重心。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才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最大的难点和重点。陈旧的管理体制往往给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带来无形的阻力,因为信息化工作开展时也就极为不顺。做好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良好的剂。
(二)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是分不开的,而做好决策,就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促进科学决策。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建设同样会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因此,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将企业管理作为方向标。很多企业信息化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盲目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在竞争中逐渐落后于其他企业。电力企业要让信息化卓有成效,就必须在明确管理症结的基础之上,提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建设方案。
(三)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就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相铺相成,决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视为一个孤立的过程。有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应用,而信息化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电力企业若想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摒弃传统死板的竞争方式,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过去20年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著有成效,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需引起改革者的注意。
(一)官僚作风的处理
近年来,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管理机构膨胀和管理流程复杂化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现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冗员现象,官僚作风也非常盛行。要彻底改变这种官僚风气,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信息重组”和“组织重构”进行两面抓,使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简和高效运作。这样一来,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也使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了。
(二)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电力企业往往有着庞大的运作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部门与子系统之间的权职不分明的问题,使得企业内耗严重,损失惨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企业的管理思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和利用,部门管理井然有序。
(三)更新管理者观念
电力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有一些传统企业的管理者还秉承陈旧的管理模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无动于衷。管理者的这种老观念,不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而且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毒害。要除掉这个毒害,就需要管理者更新自身观念,意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构建整体规划
有些电力企业缺乏整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较为随意。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整体规划,就会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的情况,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建设过程中正是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状况。因此,要把整体规划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建设的首要工作,指导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工作。
(五)防止人才流失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得企业运营各个环节问题百出。而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让企业内部的人才感到有心无力,失去信心,最终选择了离开。要避免这种人才外流的现象,必须要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定期慰问和交流,实行人性化管理,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
(六)加大资金投入
许多电力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只重视企业是否能够盈利,却未能引起对信息化建设的足够重视,因此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即使是投入了一定资金,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认识出现偏颇,这些资金往往用于加强软硬件方面,在管理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基于这一点,如果能够加大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无疑是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送来一场及时雨。
四、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要解决现存问题,还需要新思维和新点子的不断输入,使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持活力。
(一)加速业务整合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进入整合集成阶段。建议信息化建设已进行成熟期的电力企业加快数据集成、部门集成、企业集成的速度,应用并行策略,借业务整合赶超世界水平。
(二)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
全面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建立数字化电力企业将使整个电力行业迈进历史性的一步。要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中心,统筹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各项数据管理能力。
(三)引进信息化建设高级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卓越的团队,团队内部结构合理,各团队成员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在开展工作时,信息化建设团队能够在极短的时候内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高效化和专业性。
(四)利用先进思想再造企业流程
ERP和CIMS等先进思想有利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集成,也有利于电力企业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和卓有成效。
五、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响应时代号召之举。由于电力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大,使其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先锋。近二十年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需在诸多不足,仍需发展完善。电力企业只有成功构建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才能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时更有魄力、更为坦然。
参考文献:
[1]杨红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8:379
[2]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论坛,2009,2:18-19
[3]何家欢,高瑜.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1,3:61-6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运营商;策略
1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管理学上有一个“蓝海战略”,认为企业应当将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摆脱在已知市场空间内进行价格战、份额战带来的血腥“红海”;寻找新的领域、新的业务空间和成长点,开创“蓝色海洋”。对电信运营商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是这样一片值得加大投入挖掘的蓝海。
电信运营商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化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在于,电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可以成规模地推动中小企业跨入信息化的门槛。而且电信运营商出于电信转型、向增值服务方向发展的需要,也具有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分析
a)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采购规模较为有限
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压力大,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与采购重点已逐渐从硬件、网络采购转向软件、服务及外包等方面。
b) 企业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
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资金匮乏、企业生存也不太稳定,因此管理者对于成本的控制相对更严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谨慎。许多中小企业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整体投入的资金较为有限。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价格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信息化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c) 更多倾向于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傻瓜产品”最受青睐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网络应用匮乏以及信息实施过程繁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冲击和市场挑战,中小企业更渴望运营商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也应该在提供实用易用、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咨询培训。用户需求逐渐演化成以购买打包产品、服务为主。当然,产品品质、厂家口碑、服务质量也都是选购的参考条件。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3 运营商介入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探讨
a) 根据中小企业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合适的信息化产品
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信息化需求不尽相同,运营商应当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来挖掘企业的需求特点,然后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推出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这样既照顾了企业特点,又满足了市场规模拓展的需要,在提品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什么样的产品组合能最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既是一个营销策略问题,也是一个市场导向问题。应提倡避重就轻,组合简单,易于接受,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硬把许多产品往一个包中塞。在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不同基本包的同时,要给用户留有更多的可选产品余地,引导用户关注新的产品使用。
b) 通过树立信息化应用标杆、以点带面进行信息化发展
要注意发现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的中小企业,并归纳总结其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经验,以典型的经验教育、影响、说服其他企业,使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产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欲望,并促使他们将这种需求和欲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并树立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他们往往容易被同行业其他企业接受并效仿,推广起来比较有说服力。
c) 通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巩固运营商在信息化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一体系中,存在运营商、应用提供商(AP)、服务提供商(SP)、硬件设备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等多个主体。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链主导者联合上下游厂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并且提供长期、完善的服务,才能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电信运营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链合作基础,与主要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应用开发商等各环节都有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整合者的作用,建立广泛的信息化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合作与共赢。
d) 以品牌效应来提高运营商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影响力
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实施的服务商时非常注重其品牌信誉度和综合实力。电信运营商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面对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市场,为了吸引用户,扩大市场份额,运营商可以合理利用品牌优势,打造与企业信息化业务相关的品牌和子品牌。这更便于中小企业理解和接受信息化产品,而且更有利于提高运营商在企业信息化推广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将中小企业导入信息化,只是万里第一步。进一步的发展,有赖于服务、服务商、服务平台在价值链、业务链和产业链上的分工融合,电信运营商将在这一过程中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一、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必要性
第一,能够节约企业成本。
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有三大应用系统以及很多业务模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与实施相应的标准,可以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煤炭企业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可将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办公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实际的办公成本;因为信息化标准所具备的规范作用,在进行新系统开发的初、后期阶段则无需实施较大的变动与更改,如此一来,尽可能实现开发新系统所需时间与人力的节约,降低企业相关费用成本。
第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加。
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协同、系统互通、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等内容的顺利实现,夯实企业运营基础,促进企业经济消息获得迅猛提升。
所以,大力推动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高质高效、高水平实施的关键基础,十分必要。
二、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相关思路
一般来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标准指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针对设计系统流程以及开发、信息代码、信息分类、数据接口等等内容,制定颁布实施一系列具体标准,确保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化、协调化,力求实现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执行获得最大效益。
第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内容涵盖有管理流程及专业实务处理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报表格式与系统界面规范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规范等方面。
管理信息化:通过建立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0A)、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和Intranet,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效能,增强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构建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Intemet/Extranet平台,为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奠定基础。
实现员工信息化水平的优化提升:搞好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T 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科普宣传,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化意识。
第二,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煤炭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需具备分明的层次与清晰的结构,形成各个层次以及类别标准相互间均可实现促进补充的有机整体。
完整性:针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趋向进行准确了解与把握,在构建企业信息化标准的进程中保障体系的全面完整性。
突出要点:在将信息系统工程充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把建设企业信息化中重点关注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等标准作为主要突破口,实施标准体系构建,力求实现点面结合,共同推进建设积极发展。
维护动态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变化,为了顺应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需从动态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更新与维护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
第三,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框架。
框架图
在充分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标相关内容以及概念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上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第四,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的五个阶段:
调研阶段
理论分析阶段
标准及规范的制定
整合方案的设计
审查培训阶段
不难发现,煤炭企业制定、推广以及实施信息化标准可谓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阶段,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需注重过程发展,细化构建标准体系。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开展规划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个方面,将总体建设目标明确下来,细化执行、分布实施,在各大煤炭企业中积极推广所制定出来的各项信息化标准;第二个方面,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将安全,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应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善步伐;参考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推动各项信息化标准的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战略规划 方法
1、前言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明确提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烟草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关键一环,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是烟草企业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么建立了大而无当的系统,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简单替代,而不是有序升级,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要么建立的系统和原有想想不同,使得所建系统成为摆设,未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每一家烟草企业。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且正确的总体规划,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支出构建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平台,从而助推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效发展。为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战略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烟草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策略
3.1分析烟草企业的战略规划
烟草企业信息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对烟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战略规划。根据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竞争往往就是信息的战争。掌握信息的先机,必然占领竞争的领先地位,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3.2分析烟草企业内外部信息化环境
烟草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资料,以及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现行系统状况,企业内部业务,以及与上级总公司、国家局的业务往来关系,现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各业务模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基于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分析,确定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领域或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烟草企业外部信息化状况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烟草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基于上述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本企业信息化实践奠定基础。
4、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开发计划, 使系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等。
4.1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之处的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成功因素有四种主要类型:行业因素、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的地位、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对烟草企业来说,企业的中高层最了解。因此,该方法主要是用于高层在信息化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企业高层既可以以个人的魄力和认知独立确定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采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日常总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集中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并且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汇总过程和数据分析都是一种随意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方法将诸多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汇总。另外,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一致问题。
4.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烟草企业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水平、是否乐于改变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也就是制定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描绘出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结构, 如组织的拥有者、供应商、顾客、工作人员和竞争者等; 再如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第三、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其次将烟草企业组织战略集转化成 信息化战略。该方法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比较少。
4.3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 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其目标是: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 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5、结语
烟草企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企业信息化发展必将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企业武装自己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定义、战略规划的策略和战略规划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为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学义,冀亚林.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7):34.
[2]王改性.浅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与步骤[J].时代金融,2008(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