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垃圾的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次性医疗用品德普及使用,必然会造成大量医疗垃圾。因此要加强医疗垃圾的安全管理,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其对社会和医务人员的直接损害。
【关键词】医疗垃圾;管理;作用;杜绝危害
医疗垃圾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医疗垃圾。[1]
1 产生、包装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各科室每天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照要求,严格包装,医院专门制订符合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要求的标准黄色医用垃圾袋,上面印有黑色警示标识和医院名称。并购置了专用利器盒、密闭医用垃圾筒。垃圾袋达到3/4满时用感染胶带扎紧袋口,贴上标签,注明科室、日期,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垃圾不需再浸泡消毒、毁形。诊疗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玻璃试管等,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利器盒内,并在盒面标签注明科室、日期。废消毒剂,如过期的过氧乙酸加等量水放置1周后倒入下水道。
2 收集、运送管理
医院责成一名专职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从科室将包装的医疗垃圾与科室值班人员认真交接、签字登记后(医院印制统一的医疗垃圾交接联单)按规定送到焚烧处。全院医用垃圾日产日清,登记资料统一保存。
3 医疗垃圾处理的措施
3.1 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医院感染科严格监控,再就是制定奖罚方案。
3.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3.3 加强对医务人员德培训各医院,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内容。每月各科室召开一次感染控制管理会议。要求专人负责,记录,全员参加做好笔记。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4 分析和总结
我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部门管理不够规范,未完全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机构不够严密;临床工作人员忙于开展业务,在配合处理医疗垃圾方面不够积极主动。[2]
5 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为使《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到位,医院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列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抓环节、堵漏洞、加大检查力度,使我院医疗垃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院通过以上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包装到运送、处理,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保证了医疗垃圾不流失、不泄漏、不扩散,减少了环境污染,杜绝了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管理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国环保产业.2003.(7):4-5.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3-0325-02
中图分类号:R 197.323文献标识码:Bお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如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将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1~4]。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去年卫生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标准中,也将医疗废物处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可见医疗废物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院在近几年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摸索出了一些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及制度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在《条例》颁布后,为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院领导根据《条例》精神,召开了院领导及相关重要部门会议,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院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及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主管医院感染的副院长、后勤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供应室、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等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实施由院长职能科室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务人员病人、陪护人员的管理流程,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同时,将规章制度成文并下发到各个科室,要求每个科室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明确责任,各施其责,共同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措施、奖惩办法等的制定,并按相关规定,定期对全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医务部、护理部、门诊办分别负责医疗、护理、门诊等系统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检查督导;检验科负责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的就地灭菌、消毒工作;药剂科负责过期等药品的运送及焚烧工作;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焚烧、处置等工作;供应室负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可再返回本科室的监督工作。各科室均指定专人负责,并要求各科室对本科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特点制定各自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使各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三、开展全院医疗废物知识培训,提高意识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效[3]。医疗废物处理规范与否,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5]。医疗废物管理要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更需要全院每位职工的参与。我院对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十分重视,多次派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的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医疗废物知识的培训班。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要求全员培训,人人过关。采取下发学习资料、上大课、举办专题讲座、提问及考试等方式,分期分批对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保洁工人、专职收集医疗废物人员焚烧工人进行培训,对新分配及新调入人员及时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岗前培训,重点培训与医疗废物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如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为: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类别分类;本院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要求、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登记、安全防护知识;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通过不间断的开展培训,我院培训率达100%,培训后进行相关考试,合格率达100%。在今年1~6月,我院还要求各科室开展每月一次的医院感染控制学习,均以医疗废物管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意识,提高人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依法管理,重视重点环节的质量
1.收集要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必须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分别装在黑色和黄色的塑料袋中,不得混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5类。损伤性医疗废物如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使用后直接置于注明有“损伤性废物”及警示标识的黄色利器盒内,待盒满2 / 3或3 /4时,将投放口锁紧,置入医疗废物周转箱内;其余的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警示标识及有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的防渗漏的黄色包装袋内,袋满3 / 4时,封扎袋口置于医疗废物周转箱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高压灭菌或采用化学消毒处理后,感染性废物包装袋装,封扎袋口置于医疗废物周转箱内;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2.运送、贮存及登记科室的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按时间、线路运送。周转箱为封闭式,确保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不发生泄露、抛撒。科室及贮存地分别设立登记本,登记内容:医疗废物来源科室、种类、重量(数量)、运出科室时间、运送人签名;贮存地交接时间、双方经办人签名,最终去向等。运送工具用有效氯2000 mg/L含氯消毒液檫拭或浸泡后备用;贮存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2000 mg/L含氯消毒液檫拭;贮存地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管理人员离开贮存地必须上锁,严防拾荒人员或儿童进入。
3.注重安全防护接触医疗废物时刻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为此,我院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及处理的人员配备了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乳胶手套,胶鞋等,并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对他们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五、加强监督考评,不断整改,长抓不懈
有了一整套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及应急方案,对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有了基础,但监管工作则是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证。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院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规现象即给予扣分,并将结果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凡在上级部门相关检查发现问题并扣分的,按分值对个人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定期将监督检查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院长汇报,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以确保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我院的顺利实施,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长期工作,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去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两次检查及卫生厅的多次检查中,医疗废物管理环节均达标。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成绩,应不断继续努力,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丽杭,李慧平.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规制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3):21-23.
[2]倪晓平,蔡一华,俞中,等.医疗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探讨与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09C911.
[3]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5-1267.
[4]姚林燕.依法管理医疗废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2-913.
[5]丁国英,王兆凯,李萍.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30-93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门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0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3]。为了确保对医院内产生的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对环境及人群产生的危害,强化各部门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全院参与、各部门负责的一套完整的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标识、登记、暂存处理的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3]。为了确保对医院内产生的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对环境及人群产生的危害,强化各部门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全院参与、各部门负责的一套完整的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标识、登记、暂存处理的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①明确第一责任人为法人代表(医院院长),主管后勤部的院长为组长,感控科、护理部、总务科、医务部及临床各科组成管理、检查、监控网。院感科负责制定各主管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由医疗废物的产生处、分类、收集、标识、暂存处和移交登记处进行各自的明确分工,对明确责任后出现问题的科室追究其科室相关领导的责任。②由院感控科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监控检查,护理部负责临床科室对医疗垃圾产生、分类的检查落实。总务科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每天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标识、运送及暂存处管理。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①明确第一责任人为法人代表(医院院长),主管后勤部的院长为组长,感控科、护理部、总务科、医务部及临床各科组成管理、检查、监控网。院感科负责制定各主管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由医疗废物的产生处、分类、收集、标识、暂存处和移交登记处进行各自的明确分工,对明确责任后出现问题的科室追究其科室相关领导的责任。②由院感控科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监控检查,护理部负责临床科室对医疗垃圾产生、分类的检查落实。总务科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每天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标识、运送及暂存处管理。
组织全院培训:分层次地进行全院培训。首先由院感控科对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科主任、护士长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强化培训,总务科对后勤系统、清洁工进行培训。对收集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由院感控科进行具体指导,包括自身防护学习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以及登记报告等制度均详细给以指导,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全院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本机构指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同时掌握分类中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在处置过程中预防针刺伤等伤害措施。
组织全院培训:分层次地进行全院培训。首先由院感控科对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科主任、护士长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强化培训,总务科对后勤系统、清洁工进行培训。对收集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由院感控科进行具体指导,包括自身防护学习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以及登记报告等制度均详细给以指导,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全院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本机构指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同时掌握分类中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在处置过程中预防针刺伤等伤害措施。
明确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要求:①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临床科室是医疗废物产生地,根据“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大类由院感部制作出明确示意图及分类标识。各科主任、护士长对医生、护士进行医疗垃圾分类监督。每日由所在科室清洁工不定时根据医疗垃圾盛3/4满的黄色垃圾袋进行有效包扎封口,并贴上警示标识,写上垃圾产生的科室及时间。对损伤性废物考虑成本问题后采用自制的锐器盒,即一次性注射器纸盒内套黄色塑料袋,使用48小时后或盒满3/4时封闭盖口,防止锐器伤人。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②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由总务科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天上午1次、下午1次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开人群,经专用通道到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车专门设置可冲洗、消毒、密封不渗漏专用车,车外有医疗废物专用车字样及警示标识。车内有医疗废物分类标识,按标识分好格。专业收集人员每天在收集前一定要穿好防护服,防止医源性损害,同时带上随身携带的手提式称重计(表),与临床科室进行每日上、下午的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登记、称重和各自签名,各科室建立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备存。③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由医疗废物收集员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每天将各科室产生并收集得的医疗废物记录在一本子上,并统计好数量,将分类不同的医疗垃圾放于周转箱内存储于暂存处。运送工具使用后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清洁、消毒。暂存处设在远离生活区及住宅远处,具有防鼠、防蚊的独立房间。门外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标识。医疗废物暂存地每日上锁,专人管理。隔日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移交、登记,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双方签名确认,表明已接收到废物。登记资料保存3年,以备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查。
明确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要求:①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临床科室是医疗废物产生地,根据“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大类由院感部制作出明确示意图及分类标识。各科主任、护士长对医生、护士进行医疗垃圾分类监督。每日由所在科室清洁工不定时根据医疗垃圾盛3/4满的黄色垃圾袋进行有效包扎封口,并贴上警示标识,写上垃圾产生的科室及时间。对损伤性废物考虑成本问题后采用自制的锐器盒,即一次性注射器纸盒内套黄色塑料袋,使用48小时后或盒满3/4时封闭盖口,防止锐器伤人。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②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由总务科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天上午1次、下午1次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开人群,经专用通道到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车专门设置可冲洗、消毒、密封不渗漏专用车,车外有医疗废物专用车字样及警示标识。车内有医疗废物分类标识,按标识分好格。专业收集人员每天在收集前一定要穿好防护服,防止医源性损害,同时带上随身携带的手提式称重计(表),与临床科室进行每日上、下午的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登记、称重和各自签名,各科室建立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备存。③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由医疗废物收集员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每天将各科室产生并收集得的医疗废物记录在一本子上,并统计好数量,将分类不同的医疗垃圾放于周转箱内存储于暂存处。运送工具使用后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清洁、消毒。暂存处设在远离生活区及住宅远处,具有防鼠、防蚊的独立房间。门外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标识。医疗废物暂存地每日上锁,专人管理。隔日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移交、登记,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双方签名确认,表明已接收到废物。登记资料保存3年,以备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查。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①制定了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和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身体受到健康损害。②制定了本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③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处罚条例。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①制定了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和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身体受到健康损害。②制定了本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③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处罚条例。
讨 论
讨 论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规范医疗垃圾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保洁员能供各科室医疗废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多与他们交流对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对直接接触医疗垃圾的关键人群严加教育和督导,在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上反复强调法制观念。上岗人员必须培训,医疗废物交由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规范化管理及有效的监管,能深刻体会到:①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能使全院职工参与其中,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各级医护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医院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②规范和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减少了锐利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③全院职工自觉遵守条例和法规,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而造成的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环境污染。④降低了医院感染薄弱环节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感染整体水平及管理质量。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规范医疗垃圾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保洁员能供各科室医疗废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多与他们交流对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对直接接触医疗垃圾的关键人群严加教育和督导,在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上反复强调法制观念。上岗人员必须培训,医疗废物交由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规范化管理及有效的监管,能深刻体会到:①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能使全院职工参与其中,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各级医护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医院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②规范和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减少了锐利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③全院职工自觉遵守条例和法规,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而造成的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环境污染。④降低了医院感染薄弱环节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感染整体水平及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3 张友惠,王琴,叶良玉,施海红.ISO9001:2000在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2.
医院是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场所,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现代传染病”的迅速上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无论大小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SARS病毒的出现,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据报道,新上岗医务人员及临床实习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全面了解的不及67.4%[1]。尽管%多数医院针对其存在医院感染知识欠缺的问题,制定了岗前教育计划,但从教育到实施仍显力度不够,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关键则在意识的培养,树立医院感染重在教育,学校应首当承担。目前,我国医、护教育体系中尚无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的课程及教材,因此,开设“实用医院感染学”课程非常有必要[2],现将有关设想介绍如下:
1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充分认识“实用医院感染学”的重要性,树立较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 课程计划
2.1学时数
授课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验4学时。
2.2授课形式
由于医院感染知识渗透于各学科中,树立预防意识的教育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即开始根植,最后通过集中的“实用医院感染学”课程进行知识系统强化和技能的训练。
(1)各学科中的教学:首先从改变观念入手,树立防止意识。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医务人员不怕脏的奉献精神,有时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讲奉献忽视了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教学中应将二者置于同等地位,有利于学生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养成,学科教学在特性情景中应适时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例如:《护理学基础》课学习各种注射法时或《诊断学》课学习各种临床技术操作时,可传授洗手、手消毒、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处置要求等知识。
(2)系统的课程教育:由于各学科中传授的知识相对零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易造成遗忘,在学生进入实习前一个月进行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3授课内容简介
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授课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总则;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的控制;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污物的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方法;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输注器材的灭菌;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内镜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口腔诊疗器具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织物的消毒;污水的消毒处理;污物的消毒处理;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3)《消毒管理办法》:总则;消毒的卫生要求;消毒服务机构监督;罚则;附则。
(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位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
则。
3 方案
3.1 师资培训
由于实用医院感染学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所以各任课老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学科间彼此沟通、彼此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只有师资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同时各任课老师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注重临床实践,以便在各学科的相关情景中给予传授,集中系统的课程教学由专业教师完成。
3.2教材
由于目前尚无“实用医院感染学”的专门教材,所以教材需由有关专家及教师依据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有关规范、管理办法及条例等进行编写,内容设置力求最新的知识点最实用的技能,医、护学生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不断更新。
4 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评价。前二项评价按常规课程设置的方法体系进行,这里主要介绍单项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评价的辐射范围近期评价和远期评价:近期评价在考察结束时可以考试、提问、论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试以开卷形式为主,主要是考核有关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远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日后工作中的临床应用能力、技能的评价。这需要对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进行追踪随访,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3]。
“实用医院感染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到管理均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每位学生应将其作为工作职责之一,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临床技能。除学校教育以外,医院应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申晓梅 对实习护生岗前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调查分析 当代护士, 2003,3
[2]黄春晓,王义兰 浅谈实习医学生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现代医药卫生, 2004,21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6-01
医院感染工作中,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和各种锐利器具。如处理不当,将导致疾病的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1]。作为专职从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成为了医院工勤人员中感染机率较高的人群。因此,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知度,才能保证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自身安全。
1 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 感染性、病理性废物: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回收、运送过程中都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等。如防护不当,就可能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1.2 损伤性、药物性废物:各种污染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玻璃安瓿等锐器,在分类过程中均应放置在一次性锐性盒中,但在临床工作中,因锐器盒关闭不严、或发生误放等情况时,会直接导致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扎伤;还有各种过期、变质、被污染的废弃药品,都可增加感染机会。
1.3 消毒药械: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工作中要经常使用、接触各种含氯消毒剂、戍二醛等具有挥发性的消毒剂,这些消毒药械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都有一定的损害。
1.4 自我防护意识:因医疗废物收集涉及科室多,工作量大,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工作图快、图方便,忽视了自我防护,如工作中不戴手套、针刺伤后未采取处理措施等,这样就对自身健康造成了损害,也成为医院感染的一条传播途径。
2 对策
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将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流程等相关资料制成小册子发放到消毒药械手中,便于进行学习。利用保洁公司召开例会的时间,重点培训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常用消毒药械的正确配制方法。
2.2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中要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及防护胶靴,如手套发生破损时,一定及时更换。发生扎伤时,要及时正确处理,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化验,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免疫接种,并追踪随访。在回收后及与医废处置中心交接完毕后,正确配制消毒药剂,进行车辆、暂存点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各项工作前后均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改变工作时戴手套就不用洗手的错误观念。这也是降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措施之一。
2.3 建立健康档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组织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健康档案。
为了精心打造绿色洁净医院品牌,增强广大职工对环保法规的认识,促进我院医疗科研事业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切实防止病原体及医疗危险废物对医院环境的污染,为广大病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称心的就医、生活环境,建立形成一个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1号令)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环境监管的通知》及区“绿色医院”评估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环保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组织机构,污染防治措施等。现我院已完全达到了创建“绿色医院”的各项指标。为此,我院向卫生局上报“绿色医院”创建总结报告,以促进我院创建“绿色医院”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 环境基础设施及建设
(一)这几年我院环境治理,加大了投资力度,对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根据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各科室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点定时”的原则,有条有序的处置程序。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定时将浸泡消毒后的医疗废物分类用专用医疗废物包装物进行密封或打包,并用标签在包上注明医疗废物类别和重量。每天派专人将分类打包后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院指定区域位置,不得随意放置。生活垃圾统一交运送到城市垃圾指定场所,并有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
(二)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设立了一整套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及危险废物防治操作规程。建立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做到定岗定位、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工作人员定岗培训,持证上岗。完善了消毒制度,并对每次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每周对全院的环境卫生做出两次以上的全面检查,检查前有要求,检查后有奖评,使医疗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三)要求各病区,门急诊护理站,为防止对所有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二次污染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一律实行医疗废物包装前消毒毁形,坚决做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并对危险废物进行专门容器包装后做上“危险” 废物标志。
(四)我院在环境治理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在主要的绿化地带,环保区域,设有宣传栏、警示牌。各病区值班室,公共场所设有“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等标示牌,院内人车流,设置停车棚,划明停车线,出租车停放线,人车合理布局合理。医院原病员食堂很小,年耗煤量小,但由于没有除尘设施,影响周围环境,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议,医院做出拆除食堂的决定,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原开水锅炉房对环境有影响,我院拆除原锅炉房,在各病区楼层安装环保节能的电开水器。院内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的医院绿色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定期在我院自办的报刊上发表有关环保方面的专刊文章,树立了全院干部职工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风尚,为我院医疗科研事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院的车辆尾气排放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80%的标准,车辆均安装三元摧化器,尾气排放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绿化建设方面
这几年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的绿化建设有了大的变化,2年新住院部大楼启用后,在院池内修建了两个花池,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同时在前院开辟地方载种花草,大门口摆放花坛,各办公室种植盆花,美化了医疗环境,也得到环境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节能降耗设施建设方面
1、严格按照环保局的要求,投入先进的设备,污水经原有的消毒池处理,即将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再流入污水消毒处理池,用液氯、次氯酸钠强氧化剂等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医疗废物扩散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和改善卫生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活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时,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定点集中无害化处置,建立健全以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为主体,布点合理的全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体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发生。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机构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十三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四条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贮存
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个体诊所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应设专人负责、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第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运送和处置
第二十条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医疗垃圾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和处置。
第二十二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十四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及规范。
第二十五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二十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纳入医疗服务成本,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解决。
第二十七条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交换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核实,依法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有关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了解情况,现场监测,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四)查封或者暂扣涉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场所、设备、运输工具和物品;
(五)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疏散人员,控制现场,并根据需要责令暂停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三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六条物价、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废物收费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五)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六)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七)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或者使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三)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四)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六)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如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将可能对整个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条目》要求,我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分类收集、集中处置、防止损伤的原则进行流程管理,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由刚开始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达到了废物分类明确、收集及时、运送合理、处置规范的目的,现将我院近年来医疗废物的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结合我院实际,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隶属总务科主管,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管理的模式,在感染管理科的业务指导下,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管理,切实履行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个人安全防护、资料登记管理等相关工作,再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职能科室进行监督,指导和监控全院医疗废物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培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管理人员坚持深入科室,对重点部门及保洁人员强化培训,科室对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严格的分类收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装。对保洁人员的培训采取对物业公司负责人及废物回收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正确分类、收集运送、个人防护、针刺伤的处置,杜绝买卖医疗废物、严防流失等环节进行了培训,并由物业公司负责人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有关科室的特点,对科室人员进行短时间的现场培训,如外科、口腔科等,效果明显。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药物性废物的分类分别置于专用容器内。①感染性废物使用符合要求的、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收集,放入标识清楚、防渗漏的临时存放容器内,待转运处理。②病理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处置之前低温保存。③化学性废物可经降解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系统。④药物性废物装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药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⑤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等防渗漏的坚固容器内。但应注意:医疗废物在丢弃过程中如已发生分类错误,切忌重新分类,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感染性废物误丢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其他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3 制定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流程 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上必须有警示标识,包装袋为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黄色塑料袋,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遗撒。每个包装袋外均系有中文标签,标注: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由专职人员负责,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用密闭的容器和车辆下科室收取并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运送工具每天用含氯消毒液终末消毒。
4 加强督导,严格监督管理 经常进行随机性抽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纳入经济考核。一次性物品杜绝重复使用,特别是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均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置,必须置防渗漏的黄色包装袋中。我院加大医疗废物管理力度,职能部门深入科室,随时指导科室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规范废物的分类、交接等制度,严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并按要求规范登记,及时处置。同时狠抓利器盒的重复使用问题,我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杜绝了利器盒的重复使用,从而有效的保护医护人员及保洁员免受损害。
5 加强职业防护 ①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专职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②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在直接接触医疗废物前应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如接触感染性废物或手粘膜有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接触后洗手或手消毒,如遇针刺伤,要立即脱下手套用流动水冲洗,规范挤出血,用碘伏等局部消毒,填卡上报。③每年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通过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