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学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能促进健美操教学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大多都停留在了技能和动作的学习上,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课堂教学内容较枯燥泛味,难以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气质、品质。高校的教育目标,本就融合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而美学思想的贯穿,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健美操的美学价值。学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受到健美操的美学思想熏陶,其对运动美学的认知,对形体美学的认知,对舞蹈动作美、情感美、动作语言美的了解都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美学思想,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1、将美学渗透纳入教学目标中
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首先就要将美学渗透纳入健美操教学目标中,明确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根据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最终完成健美操的教学任务。在健美操教学目标中融入美学教育,就是要求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表现形体美和姿态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美操运动集舞蹈、音乐和体操为一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放松身心,体会到健美操的运动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身心素质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美学的渗透,从审美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多方面的进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美学教育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性、艺术性和丰富性,有效整合美育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材,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自编教材。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要尤其注重教学内容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身心素质,提高审美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另外,在健美操动作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身性和组合健美操等充满活力的动作为主,同时还可以配合形体训练等课程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审美意识。
3、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能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气氛,关系到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其中,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体育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美的动作、美的意识和美感融于一体,通过人的形体和动作来表现出自身的美,使健美操教学对人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将美学教育渗透进健美操教学方法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能够更加直观的欣赏到健美操的形体美和姿态美。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描绘惟妙惟肖,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去进行简单的说教,还是容易使部分学生难以去感知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然而如果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的特点,将黄山上形态各异的石头通过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片搭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学生就会在一瞬间被吸引,当学生产生去了解的兴趣,就能进一步的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当然,通过的电教媒体教学也能很直观地把黄山奇石的特点表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循“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原则去选择媒体教学,不然很容易造成一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
在当前的一些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对教学方法的辅助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教媒体不再是辅助作用,反而成为教师演示或者装裱课堂的工具。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备课时精心制作的一些“精美”的课件,便将整节课的时间用来展示课件,虚耗掉大量的时间,学生则成了观看软件展示的观众。教学不是汇报演出,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是完全依赖课件去展示,而没有与学生交流学习,则永远不会实现“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我在设计PPT时有一些小技巧,如设计完PPT时向自己发问:还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哪些部分过于花哨?什么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反思能够有效地减少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课堂上,我会控制PPT的切换速度,尽量不让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让PPT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设计总体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处理“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控制下,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三、为达最佳教学效果服务
在很多事情上的基本原则都是手段要为目的和效果服务,这一原则对选择现代教学媒体同样适用。一般的电教媒体其实仍然属与现代媒体的范畴,虽然它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看上去已经逐渐落伍了,但其实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看,它反而更甚于现代的多媒体。如在学习“瀑布”一文时,学生可以在通读全文,了解了瀑布的壮美景色之后,再播放一些关于瀑布的影像,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形、声,领略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只有让学生听其声,见其形,学生才会对瀑布的形象理解更加深刻,也会在观看到瀑布时喜爱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当我们在使用一些先进的现代媒体去辅助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无论是“一般的电教媒体”,还是“现代的多媒体”,只要其能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达到最优秀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使用它。
众所周知,良好的气息调节能力是优秀唱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在唱歌的过程中自如的调节气息是成功的歌唱家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合理的调节气息并不容易。要想真正的学好声乐,就需要通过跑步等方式增加自己的肺活量。但是发声练习的过程冗长枯燥,需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选择练习歌曲时,不要故意挑选那些高难度的曲子,从简单的歌曲出发,多多训练。在每次演唱一首新的歌曲之前,必须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年代背景、创作动机和整体结构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曲子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非常考验演唱者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引用一些有价值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以这些流行音乐为审美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审美学习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审美观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和艺术方面,它还包括了自然、社会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美依附于现实形式而存在,形式美通过艺术来展现。此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审美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优秀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作风有利于正确审美观的养成。所以要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美好高尚的情操。
二、在声乐表演中升华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是抽象并且很难准确捕捉的,大多数通过表演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在表演过程中,声音的表现能力很重要,然而乐器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合适的乐器伴奏衬托歌唱者的声音,也能将整个表演推上。所以乐器教学也是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好和特长,引导他们掌握乐器表演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增强自己表演的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提高表演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是培养音乐审美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灌输内外兼修的思想,给他们在艺术修养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使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艺术之美。此外漂亮的服饰搭配也是一场音乐表演成功的前提,所以审美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服饰搭配方面知识的传授。好的声乐表演不仅要从听觉上征服观众,更要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没得感受,这同时也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也使歌剧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歌剧《图兰朵》,正因为表演者用各种艺术形式完美的演绎了这个故事,才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
三、结语
一、理念
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注重数学思想思维方法、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理念也一直贯穿于美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比如当讲到函数概念时,不是单纯生硬地告诉学生y=(fx)是一个函数、有定义域、值域等理论化、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告诉学生函数是一种关系,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境的联系。相比之下,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数学知识概念本身的扎实理解与掌握,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真正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与考试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有义务去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多地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普遍使用Ti系列计算器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国内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掌握与扎实理解以及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穿插了很多意在强调不同解题方法的例题以及课后练习,而国外数学教育则更加强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并在教材中穿插很多实际的案例,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四、考核标准
在美国,相对来说更加侧重对能力素质方面的考查。“学术才能测验”(SAT)这一考试工具是很多学生、学校认可并采纳最具权威的水平测试工具,作为考试工具,SAT重在测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甄别学生学术能力的高下,SAT考试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何时何地参加SAT考试。而我国采取高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甄选,侧重于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所具备的解题能力的考查,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加侧重能力的迁移性,而后者则更加强调检验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健美操和瑜伽的不同点表现在多方面。首先,从运动特征来讲,两者虽然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肢体动作为主,但健美操是一段时间进行的中低强度的运动;而瑜伽的肢体动作是缓慢的,伴随着音乐缓慢地伸展身体,呼吸自由和放松心情,是运动强度较低的肢体动作。其次,从动作结构方面来讲,健美操侧重运动强度、力度,肢体动作要流畅、用力,要充分体现出“健身、力度、美感”等特征;而与之相比,瑜伽是依靠调整呼吸节奏来伸展肢体,主要围绕着脊椎完成一系列动作,将呼吸、身体伸展和放松融为一体,从而使得瑜伽具有放松身心、健身塑体和减压的作用。健美操和瑜伽均有音乐的伴奏,但两者的伴奏音乐类型不同。伴奏音乐的选择主要依据运动方式的特点,因此健美操的伴奏音乐主要是以节奏轻快、强劲有力、动感为主;而瑜伽的伴奏音乐特点休闲抒情、节奏缓慢。除此之外,健美操和瑜伽的区别还表现在运动目的和运动功效方面。在运动目的方面,两者虽然都是强身健体,但健美操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重视身体的强健和美感;而瑜伽侧重于调节身心协调和平衡,更加重视精神方面的放松,能够有效地缓解各种压力和紧张,放松身心,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运动功效方面,健美操主要是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而瑜伽则是通过静坐、伸展身体、静心来实现调节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尤为显著。
2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机结合
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学生的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虽然大部分高校均设有健美操课程,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减轻各种压力,可以将健美操和瑜伽运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将健美操和瑜伽进行有机的组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减轻压力,放松身体,改善和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家保持身心健康。在健美操的准备活动中可利用瑜伽的呼吸节奏和法进行练习,达到充分预热身体、提高准备活动环节的效率。健美操等体育课开始之前,都会有一个准备活动,这是为了接下来的运动做充分热身。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达到适应上课的状态,它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各种肢体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各器官的能动积极性。传统健美操教学是以慢跑和上肢操化动作为主的准备活动,但却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可以利用瑜伽的呼吸方法和肢体练习作为健美操课的准备活动,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瑜伽具有独特的呼吸调整方法,能够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将身体各部位由原来紧张活跃的状态全部放松,有效地避免体育课运动中的运动损伤,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健美操教学环节中,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练习可以用瑜伽法模式来完成。关节部位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大大缓冲各关节部位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而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关节的柔韧性在健美操中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动作的完成都需要柔韧性作为基础,这样可以保护关节韧带和肌肉,因此可以将瑜伽作为健美操教学中柔韧素质练习内容。在节奏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瑜伽动作缓慢优雅,具有独特的美感,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枯燥性和紧张感,更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提高学生柔韧性要循序渐进、注意力集中、维持伸展状态,并且要不断地练习,而瑜伽恰好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将瑜伽作为健美操课中柔韧性练习的方法是可行的。健美操的结束部分可以采用瑜伽的放松术。众所周知,健美操运动强度大,需要全身各部位来协调运动,尤其体能消耗过多,肌肉容易出现疲劳,身体感到疲倦,所以在健美操要有最后的放松环节,可以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减轻上体和腿部肌肉的僵硬和疲劳感。传统教学的结束部分以舒缓、伸展身体为主,现在可以利用瑜伽的放松术替代。瑜伽的形态练习具有很好的减压、放松身心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自主的将身体放松,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冥想、意念和静坐,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兴奋感,使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放松下来,使学生尽快地从动感、激情的健美操课堂中安静下来,对学生的身体放松具有很好的作用,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运动疲劳感。瑜伽可以与健美操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机结合可以将瑜伽独特的减压、舒缓身心的作用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使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不仅能够重塑身体形态,还能够使身心放松,减轻学生的各种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瑜伽应用于健美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瑜伽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瑜伽有不同的派系,有的瑜伽难度系数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瑜伽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学会瑜伽呼吸方式,即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2种。瑜伽准备活动内容不易过多瑜伽是一种低强度的运动方式,一般试用于温暖气候地区,并且瑜伽的准备活动不宜过长,只要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可。学生在学习瑜伽时,可以适当地与健美操相结合,但注意要适当安排教学内容,不易过度。
4瑜伽与健美操的有机结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意义
4.1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节奏快、竞争大的社会,因此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高强度的状态下,若不能良好的做出调整,那么就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缓解学生的压力尤为重要。而瑜伽和健美操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健美操来锻炼身体、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瑜伽术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2可以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
瑜伽是运动强度低、安全性强的一种运动,它区别于其他剧烈运动,不需要强力拉动韧带,因此受伤的概率大大减小,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做过任何运动,他在练习瑜伽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瑜伽是通过缓慢伸展和收缩身体各部分来进行运动,同时健美操的活跃跳动也为瑜伽运动充分预热提供保障,大幅度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4.3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
健美操和瑜伽都是当前大学中时尚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他们不受年龄、性别的局限,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两者的益处,并有意识让这种健康的运动方式陪伴一生。瑜伽和健美操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身体素养、减轻压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5结语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
·转基因动物制造的药品被
·转基因羊的诞生_生物论文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
·关于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课件制作技巧略谈_生物论
·CAI课件的编制原则_生物
·“根的形态”一节中多媒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数学家名中英文对照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小学音乐课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关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
·发挥地理优势渗透美
·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渗
·[图文]中学物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
·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46:28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李丽
[内容]
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审美意识中渗透着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求真:以概括、理知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审美意识是求美: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美的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相对独立的;但是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求美的审美意识必然是以对真的认识和把握为基础的。从最一般的如形色声动静等观念到人事景物情等理解,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理知的认识、把握,离开这种认识、把握,客观事物对于主体根本无美可言。我们对高山、大海的审美反映,就绝不只是单纯的感官愉悦,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因素、具有对“真”的认识的性质的。特别是对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反映,更有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如对,对《红楼梦》的审美反映,其中必包含有对特定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了解,如果对此无科学的认识、把握,断不能对它们的重大审美意义产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审美理解。
审美意识中积淀着道德意识。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中时,便产生了道德意识(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实践活动是否合乎主观目的、需要的反映、认识,是一种社会功利观念),其后,才从中孕育出审美意识。因而,审美意识在产生之初是等同于道德意识的,客观事物的目的性就是善,也就是美。但是,审美意识一旦产生,就开始逐渐从道德意识中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发展,以自己独特的似乎无功利的形式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可以“不顾任何实用的考虑而喜爱美的东西”。[(5)]然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与之根本无关甚或相反的东西,不可能被感受为美;所以,分化独立出来以后的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可以不与个人当前的实用功利发生直接的联系,在根底里却仍然包含着社会功的利性质,潜隐着比个人直接功利目的远为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需要。总之,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虽不等于道德意识,却必然包含着道德意识,只不过它有道德意识的内容和效能,是体现、实现于比较曲折间接的形式里而已。
审美意识中含有科学认识因素和伦理功能性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当然就能间接地使人也得到一定的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见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
二
美育之必要、重要已毋庸置疑,问题的讨论便推进到:中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总的说来,美育应该且可以广泛地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乃至行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得到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意识是存在的产物。没有审美对象的存在,绝无审美意识的产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音乐感觉”,[(6)]“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培养审美意识的美育之实施、实现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先决条件。而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显示了实施美育的优越条件,为美育提供着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既是语文教育的特征之一,又是语文教育的巨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作。文学是艺术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和形象表现。因此,文学正是绝佳的审美对象。其它非文学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典范性,在思想内容、结构、手法、语言上有着美的品质,不失为审美的对象。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的结晶,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同时,既然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就必须贯穿着美育。必须从审美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否则,学生一开始就会被阻隔于艺术形象之外,进入不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就不能体察作品意蕴和艺术特点,即使是进行主题分析归纳也很难,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潜藏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之中的。不作审美启发引导,只作理论性分析,只能是对完整的语文教学的粗暴,至多只能完成一些知识性教学任务,其主题归纳、形象分析、特色指点等都必是隔靴搔痒、抽象空洞、硬性外加的东西,无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感染、思想熏陶的功能。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质的统一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势之必然。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8)]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能的重要渠道。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生年龄、阅历、知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学不宜开设专门的美学理论课(即使是大学,也都是在较高年级才开设美学课程),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便只能交给艺术类学科去完成。音乐与美术当然是美育的基础课,且相当专业化,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实在太少(大多数高中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实难起到完成中学美育任务的主要作用。而语文是学生的主课,是学生接触量最多的学科(其学时占中学全部学科总数的30%),且其内容又集中了深广的美。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美育。
凡此种种,已足以证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
三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对于音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改善音乐教育,首先应该对教育有足够的投资,让教学的硬件设施达到要求。在我国许多的不发达农村,教育设备十分落后,有的学校连一架像样的钢琴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乐器,音乐课也只是老师带着学生单调的学唱歌,连最基本的音乐教学都不能满足,更不用提更进一步的音乐审美教育,因此第一步就要加大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联合社会各界的慈善组织和慈善人士对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建立合格的音乐教学室,购置必需的乐器设备,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来配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器材、购买他们喜欢的音乐书籍等。
二、改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1.创造美的意境
美的意境对于审美效果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教育者应该依据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会更佳。例如,课堂刚开始之时,学生的情绪还没有稳定,注意力也不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来缓解一下疲惫的情绪,比如在教唱时,可以先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像学唱《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先朗诵一些关于春天的散文或者诗词,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样学生就能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美的情感
教师要能够利用美的情感来熏陶学生,要不断探索把小学音乐教学与审美元素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开展得更顺利。
3.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能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
4.结合实际来进行音乐教学
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会更佳,如国庆节学唱《国歌》,就更能让学生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圣诞时节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也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歌唱教学中,反复对新学的歌曲进行复习,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复习新歌可采取如下的方案:第一,教师可以在教授新的歌曲之前,哼唱之前教过不久的歌曲,但是演唱过程中,故意犯一些错误,比如漏唱几个音或是唱错几个音来让学生找错并加以改正,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辨音乐的能力,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一种审美能力。第二,在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教学生跳一些简单的舞步,唱跳结合,让音乐的魅力更加彻底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美感,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音乐并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能和其他的艺术相结合的,并且在结合之后的音乐更能吸引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以及挣脱“谈美色变”政治氛围的束缚,消除对美容的传统误解与恐惧,张扬人的爱美之心,审美需求在社会人群中迅速增长。需求决定供给和消费,大中城市的社会美容业(包括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逐渐兴起,公办医疗机构也争相设立医疗美容科、中心等。1993年1月1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拓宽专业面,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编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当年,原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原、原大连医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及原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院校经上级批准创办了“美容医学”专业,学制大专三年。当年,上述四所院校在大连、宜春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并制订了美容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编写等。之后,全国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科班,学制五年。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卫科教发[2004]167号”文件,公布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科(高职高专)、本科两个层次的专业科目设置。至今,全国先后有40余所院校开办该专业教育。因此,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根据当年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设置的,是改革开放的一项创新成果,理应继续沿着系统化﹑规范化方向予以建设和发展。
2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系统化发展
在我国,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体系己经确立并逐渐完善,其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均已明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医学学科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并被国际同仁所公认。在此学科及其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虽然成绩显著,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专业建制不全、教学内容欠完善、生产实习配套不均、专业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等。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医疗美容事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和大局的客观需要,也要遵循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2.1坚持美容医学教育的两个专业方向1991年以来,全国先后有原华西医科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宜春学院等20所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成为创办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前奏。1993年以来,有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40余所院校先后开办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我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创办是有政策依据的,诸如:“美容医学”和“美容医疗技术”专业中的“专业”一词,是就其学科的专业性特征而言。各院校在开办“美容医学专业”教育之初的1993年,是根据当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正式文件关于“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精神而经上级批准创办的。后来,又按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而改办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美容医学方向”。此后开办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中“医学技术类”专业而申报的。200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随后《美容医疗机构与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医疗美容项目》和《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范》三个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三个文件明确将“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单列一类,其原因就是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可以由美容医师操作,也可以在美容医师的指导下由技师、护士或经过培养训练的医务人员操作。从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不仅符合了社会需求,也在专业法规方面被肯定。目前,这两种教育结构都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专业性特征上看,它无疑都是美容医学教育中的两个专业方向。
2.2办好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我国美容医学专业教育自1993年创办以来,经历了由三年制专科向五年制本科教育的过渡。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医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因此,美容医学专业采用七年制教育更为合理。七年制专业教育应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前五年可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五年制培养方案,后两年中一年学习美容医学相关课程及美容专业课,一年参加美容专业实习。2001年,中南大学招收“美容医学心理”和“医学审美行为”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2003年,东南大学创办的“医学美学设计”硕士研究生班招生。这一高校成功利用现有传统专业的博士、硕士点开展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高层次教育的模式,对于逐步发展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外科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朝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发展,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日趋走向成熟。
2.3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部分本专业学生对医学美容市场需求还知之甚少,对美容医学学科发展与前景并不看好,毕业后总是把目光停留在公立医院,想方设法能进入公立医院参加工作。调查显示:由于自身兴趣投身该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不足20%,真正能成为医学美容的精英更少。这主要还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而且其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意识强,设备更新快,新技术开发应用及时,多方面往往优于公立医院。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已成为美容医学毕业生施展专业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应积极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有选择性安排美容医学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到民营机构学习,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客观、全面地认识医学美容市场及其发展前景,改变就业观念,也有利于推动医学美容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行业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01-01
1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育、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即使是凯洛夫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虽然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术强的学科,它要强调的是一种“交际”,而这种“交际”实际上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改变这一弊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教学互动呢?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的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摸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或者发Email与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沟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在学校具备网络教室的条件下),或者进行网上“故事接龙”等等。学生也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对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真正的双向互动,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单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网络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2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这一现状将会有圈套的改变。在网络上,存在着远远超出人们需求的信息,只要上网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各类文学著作,便尽收眼底。这将给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带给革命性的改变。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科学中,过量的信息获取被称为“信息过载”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获取的信息没有好好组织,混乱地堆在脑海中,未经形成知识的信息,从而白白占据大脑空间。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寻找信息,正确评价信息,并把凌乱的信息组织成结构良好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质。
第二,要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如在网上开展主题性研读活动,选择性阅读活动和阅读经验交流活动。其次,主题性研读活动是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选择性阅读是让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3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作文教学模式
首先,由于多媒体网络的介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并在不断的膨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景,这种情境中的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必将把内容与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拨学生如何透过具体事实和现象,认识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这是教学方法上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