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 北京 100031;2.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1)
【摘要】本文针对燃煤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建设实施经验,提出了对燃煤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实施规划。
关键词 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
1 需求概述
2002年3月,国家实行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网厂分离、竞价上网,主辅分离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从而确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
当前发电行业形成了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体的格局,发电集团以总部、分支机构、电厂三层结构运作,各集团在业务、管理上都实行了集团化的整合与变革,信息化在近几年也呈现了集团化的建设特征,集团化运营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协作,由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即集团化运营要求整合化的IT应用的支持,因此,构建基于全集团的IT基础构架与应用平台,统一实施应用系统建设仍将是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中国华电集团在总结了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以前颁发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重新明确了华电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应遵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安全生产实时监管系统为主线,围绕财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燃料、物料、设备管理等核心应用系统,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以提升安全、效益、发展三大业绩为目标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维水平,并实现了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集成。
这种高度的集团化信息管理,势必要对来自电厂的燃煤采购、验收、检验、仓储等一系列的有关数据提出精确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要求。
由于受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很多电厂燃煤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为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经营手段的落后,管理形式上的不适应,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力发电厂中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的70%左右,因此控制燃料成本是电厂降低成本的关键,加强燃料管理无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燃料质量,降低燃料成本的重要环节。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电厂自身燃料管理的实际需求、以集团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需求、以集团数据大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为依据,进行总体规划,本着“可靠、实用、先进、规范、经济”的总体设计原则,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整个集团燃料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采用成熟的技术是保证系统稳定的关键,在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稳定性,系统可靠,功能完善,并使系统与电厂原有的MIS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局部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进行。
②实用性原则:以需求为开发依据,务求实用,注重实效,突出重点,以集团、电厂的需求为开放着力点,突出电厂燃料管理的特点,系统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友好的易用性方面,即遵循目前集团对电厂燃料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发,符合日常工作习惯,基于图形界面,可视性强,提示方便,操作简单,容错能力强,熟悉自己岗位业务的人员稍加培训即可上机操作。
③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体系,硬件配置要先进,技术上要兼顾先进性与成熟性,确保可靠性。系统要尽可能采用国际主流产品,尤其是成熟的国产化产品,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设计容量要完全满足今后燃料管理的发展对系统扩展的需要,并做好系统的安全性措施。
④规范性原则:系统采用集团统一的编码标准,严格遵从集团公司制定的IT规划,包括IT策略、应用构架、指导原则与标准/方法等。对来自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要统一规划,防止重复性采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2.2 网络体系结构
燃料管理的各生产岗位的分布特点是节点分布广、距离远、数据教练频繁的特点,而且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岗位设置都是设计网络体系结构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在网络规划时,要构筑一个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平台,选用国际上主流的应用情况可靠的、经济并可扩展的网络产品,建立起信息的“高速公路”,以确保网络传输的通畅。网络要覆盖燃料管理办公楼、轨道衡、汽车衡、采样班、化验班等地点,并与电厂主干交换机互联,外部全部采用光纤。
2.3 应用系统总体功能
轨道衡的数据采集一般由设备厂商提供传感器数据采集通道进行重车过衡检斤,动态轨道衡采集的入厂煤的数据有火车中路、运行车速、入厂车数三组数据。值班员要核对铁路到站运单中的车号与实际入厂煤重车的车号是否相符,然后把运单中的发站、矿别、车号、煤种、标重、空车自重等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自动生成按矿别和煤种为关键字的密码,并对采集的重车数据进行加密。
汽车衡采用打卡式检斤系统,运煤司机人手一卡,重车入厂和空车出厂必须打卡,系统自动形成该卡对应的矿别、发站、毛重、自重、净重等信息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
采样班、煤质检查组按照轨道衡传递的密码、煤种和车号的对应表,进行采样、制样,并对样品标注密码。
化验班收到样品后,按密码进行化验,所有化验结果自动传输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中。
采样班、煤质检查组、化验班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只能知晓密码、车号、煤种信息,而无法得到系统里的矿别、发站等关键信息与密码的对应关系。
所有的基础数据都自动传输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中,统计人员很方便地就可以查询到轨道衡、汽车衡、采样、化验的信息,并按照密码对照表进行解密,形成当日的入厂煤分矿、分煤种的统计台帐,数据库对这些数据予以锁定。
入炉煤、煤场的管理也都是由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模块实现。
统计人员核对入厂煤的台帐信息、入炉煤的台帐信息、月末盘点信息等,确定无误,由系统生成上报数据,自动传输到集团总部,完成统一的结算和资金汇划工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做好财务与燃料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数据报送工作。
所有相关的岗位,不同管理权限的人员都由系统管理员设置其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由燃料管理主管审核同意后执行。所有采集的一次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
2.4 关键技术
在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实施中,针对电厂的燃料管理过程,信息量大、分布广泛、与集团数据接口复杂等特点,完全靠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控制和实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研究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发符合技术发展潮流、适用于华电集团燃料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 系统效果
在燃料管理系统中,全体员工的到岗时间、工作廉洁点记录以及责任状签订状况一一记录在信息库里,并利用图像信息每天全程监控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现场有监视器、采制样有签名责任人、化验结果形成曲线分布图,通过细化记录分析和布控点,出现波动时及时找出原因,追查责任人。
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煤质数据不受人为控制,实现了数据的工序化、环节化、共享化,使计算误差控制在小数点后6位以上。并且不同权限的管理人员均可随时查阅不同矿别的煤质信息,也可以运算一段时间内各矿的煤质情况,为煤炭的决策、采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天然气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应用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也不断深入到燃气行业的技术应用中。它不但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应用、过程控制领域,同时也体现在一个企业的管理领域、决策领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的技术来促进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管理手段的变革,从而推进企业运作模式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对人力、设备、材料以及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优化生产管理、提供决策调度等。
1 系统建设原则
天然气信息化建设应遵守节约资源原则,充分与现有资源共享;全盘考虑,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
2 系统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建成一个Intranet访问平台,即企业信息门户。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 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成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宏观决策和计划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数据交换中心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职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3、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产业链上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连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和系统增值,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飞跃。
3.1 系统组成及体系构建
3.1.1系统组成
按业务内容、业务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城市天然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下面几个部分:GIS系统(燃气管网运行管理、维护等);SCADA系统(包括燃气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供气调度等);GPS系统(包括应急抢险指挥调配和巡线监管等);ERP系统 (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供应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经营计划等);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代收燃气费数据处理);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申报受理、业务投诉受理、用户服务热线等);企业门户网站(展现公司形象、提供用气常识、安全知识等)。以下为个系统的关系图:
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GIS、SCADA和GPS系统是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3.1.2系统体系构建
城市天然气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以数据库为核心,在企业内部网上(Intranet)将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统一共享;在企业外部网上(Internet)与政府、银行、用户相关联,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其系统体系结构见下图 :
4.1 子系统
4.1.1 GIS系统
1、燃气管网GIS系统特点
针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第一”等具体特点,建立以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燃气输配管网GIS系统,代替传统的燃气管网资料管理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燃气管网的资料维护、信息查询、报警抢险等日常事务。且对于提高燃气行业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燃气生产调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保障安全供气,提供高效率的支持。
城市燃气管网自身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决定了城市燃气管网GIS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1)燃气管网信息具有时间特征,因而系统是一具有时间和三维空间数据的四维信息系统;2)燃气管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因而数据信息量具有随着发展而急剧增长的特征,系统需要具有处理急剧增长的数据信息量的能力;3)燃气管网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具有现势性,要求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可维护的信息管理系统;4)系统能够提供设施管理与自动制图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5)系统的数据应能够与燃气集团共享,具有网络多用户的并发处理能力。
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物流中心节点布局的探讨
(一)粮食物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1.宏观政治、经济因素。包括税收政策、关税、汇率等。2.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质地形条件、水文条件。3.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如主要物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劳动力条件;商品特性,如粮食加工型物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服务水平,在粮食物流中心选址时,应保证客户在任何时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4.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最好靠近交通枢纽进行布局,如临港口、交通主枢纽、铁路编组站或机场,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联接;公共设施状况,粮食物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物流中心周围最好有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能力。5.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情况,物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粮食物流中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周围还需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地价的高低对布局规划有重要影响;环境保护要求,物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周边状况,由于粮食物流中心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业)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二)在粮食物流通道中设立物流节点按照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6)》的要求,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散粮物流节点按城市划分为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和沿海港口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内陆城市物流节点标准,是年跨省粮食中转量200万吨以上(包括中转库、储备库、内河港口库和粮食码头、加工配送中心、批发市场等设施的跨省粮食中转量);沿海城市散粮物流节点标准,是该城市港口中转库及码头年中转量在200万吨以上。(三)重心法在粮食物流节点选址中的应用1.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种静态的选址方法,它是单个设施选址问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给定了各个物流节点的坐标、各节点的运输量以及运输费率后,计算出最小运输总成本的选址方法。模型为:总运费=拟建物流中心与节点之间的距离×运输量×运输费率式中Z为运输总成本,为节点i的物流量,为拟建物流中心到节点i的运输费率,(,)为节点i的坐标,(,)为拟建物流节点的坐标,拟建物流中心到节点i的距离记为=重心法的优点是数据容易搜集整理、模型易于建立、求解的迭代计算容易理解。假设条件是物流节点之间的距离都为直线距离、运输费率相对稳定,所以在单一物流中心选址时经常采用此方法。2.重心法在粮食物流节点选址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1)运用迭代法求解,取得绥化地区各市县坐标值及物流量计算表,如表1.通过用迭代法求解(限于篇幅,过程略)选址地点为北林区。(2)由于迭代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可运用Excel求解重心规划模型。第1步,根据已知资料建立Excel工作簿。其中2015年预计商品量根据地方“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资料获取;第2步,令拟建物流中心坐标为(1,1),设置最短路径模型,在DI列输入公式模型=SQRT((B5-$D$5)^2+(C5-$E$5)^2);第3步,计算运输费用,输入=F5*G5*I5;第4步,点击“工具栏”规划求解,如没有可先“加载宏”;第5步,在“最低费用处”设置规划求解参数,输入规划求解参数:“目标单元格”与鼠标处同,可变单元格输入“$D$5:$E$5”,然后单击“求解”;第6步,保存规划求解结果,计算得出拟建物流中心的实际坐标值(7.153,13.5947);第7步,确定拟建物流中心地点。表2Excel规划求解结果在最低费用2622万元时的坐标为x0=7.15y0=13.59,该坐标点在实际工作中,与北林区位置及望奎县位置很接近,结合本文所述物流中心选址应考虑的因素,拟建物流中心地址以北林区为最佳。
粮食物流系统的中枢:粮食信息平台
(一)政府搭台,供需双方共享随着我国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工程,各级粮食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如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网、龙粮网等。图1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首页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将信息服务商、粮食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联结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粮食物流信息的有效传递,需要建立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供需双方相连的信息平台。通过粮食信息平台,实现对粮源收购、物流加工、库存和运输优化等物流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对关键业务信息如计划信息、库存信息、运输信息、订单与销售信息、业务结算信息、市场情报、资金收支等,进行集成管理和科学调度,形成粮食物流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如“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就是政府出资建立的网络交易及信息平台(如图1)。网站上设置了“网上金秋栏目”,成为不落幕的粮食金秋交易会。(二)信息管理管理信息应该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达到信息共享。例如粮食物流信息系统还需要财政、交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通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反馈灵敏,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实现粮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连接。目前,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处于低级阶段,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一方面加强对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和引导,在粮食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方面,应给予科技经费支持,重点支持大型公益性(EDI)数据库和电子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引导粮食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网上期货交易,从而降低实物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加强。粮食物流企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设施、检测、化验设备、中转运输工具、粮食加工设备、粮食产品配送设备、计量设备、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应该建设粮食物流的“四散”配套设施,增加粮食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适度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粮食加工环节应重组资产,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设备,研制和引进先进的设备,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软件技术包括粮食仓储设备的自动化技术、运输定位GPS,运输路线优化技术、粮食深加工无污染技术、射频标签、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粮食预测技术等。粮食企业可以采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粮食信息平台建立连接,及时采集信息并反馈到信息平台中,通过计算机联网使各级部门及时掌握粮食相关信息,从而对粮源收购、组配加工、库存和运输优化等各环节达到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粮食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效益达到最优化。在粮食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构建由粮食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和粮食物流企业信息两个层次组成的具备粮食物流信息处理、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各区域粮食物流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使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成为我国粮食物流的神经中枢。总之,现代粮食物流网络,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物流各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
绍兴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已成为绍兴的特色经济和独特的绍兴现象。目前,全市有纺织、印染、袜业、衬衫、珍珠、五金、伞业、化工、机电、领带、绢丝服装、厨具、医药、胶丸、轴承、家私等36个较大的特色产业区块。有相当一部分特色产业区块的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比较高的份额,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产业优势,如:嵊州市的领带,年产量3亿条,占全国领带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嵊州市甘霖的扬声器配件,国内市场覆盖面达到80%;还有嵊州市三界的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电饭煲等系列厨房用具,产量占全国市场的20%以上;新昌县儒岙的空心胶囊,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三;上虞市崧厦的伞件和汤浦的铜管,产量均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诸暨市山下湖的珍珠,年产量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60%以上;诸暨市店口的柴油机电控油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6%;诸暨市大唐的袜业,这些特色产业集聚区块,对全市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正在成为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阵地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体力量。
二、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的方针目标
对于近10年来,已形成的36个特色产业区块,绍兴市力争经过5―10年的培育提升,使传统特色产业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集聚度、生产规模、先进设备数量在国际同类地区中占有相对优势,整体生产能力、出口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的对策措施
1、整合各类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链协作配套的原则,着力整合各类园区资源,提高园区土地的投资密度和集约化程度,对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要加以重点扶持,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开发区集聚。
2、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采取企业和政府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全市确定60家左右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对列为培育对象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3、加快提升优势产品。确定一批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加以扶持,加速形成一批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群体。凡新评为“浙江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或“浙江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政府给予经济奖励。
4、继续坚持有效投入。每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产业带动力强、项目质量高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对重点专项项目,除在实施过程中可享受现行优惠政策外,项目建成投产后,对项目业主予以专项奖励。
5、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各类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共性技术中心。近年内,着重抓一批产品和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转化率(应用率)在50%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水平居全国同行前列的示范性企业技术中心。2004年选择11家重点企业先行试点。
6、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财政支持杠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首先抓好入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的62家企业的ERP建设,2004年在全市选择14家先行试点,以后每年抓一批试点。市财政对较为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扶助。
7、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鼓励企业积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利用上海的信息、金融、市场、物流、科技、人才等资源,提升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支持企业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推动大宗产品进入国际营销主网络。
8、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专业市场的功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特色产业集聚区块的发展提供保障。
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采用灵活方式,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各类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员工素质。
10、用足用好政府现有政策。统筹市政府已经建立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用于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
11、制定培育提升规划方案。各县(市、区)根据全市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本地区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块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
基于PCI总线的DSP视频采集驱动设计李晨阳 续志军 (3)
DF-RED:一种基于动态公平性的RED算法佘冠玮 邢卫 鲁东明 (7)
信息与管理
产品成熟度管理策略在协同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朱传敏 陈明 周润青 姚远 (14)
基于元数据的船舶物流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研究王志英 任南 葛世伦 (18)
面向军工产品的数字质量身份证构建方法研究王美清 郑岳山 (21)
控制技术
自适应控制在行车超载控制器中的应用黄沿波 戴志超 柳红卫 (25)
基于蔗糖结晶过程的图像采集与控制研究潘泽锴 朱名日 张振升 (29)
检测与监控
紫外荧光法测量二氧化硫的温度响应特性分析张凯 李晓苇 李红莲 (33)
小波与神经网络结合用于电机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曾秀丽 玄兆燕 于子旺 (3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边晶 (3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车辆实时油耗检测研究罗海波 (42)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动态车重测量系统设计梁强 欧全梅 韦彬贵 (46)
传统火花塞电极间隙在线测量方法的优化王伟 (50)
基于匝间耐压测试的绕组品质评价与故障诊断何宝祥 朱正伟 (52)
分析与探讨
Mw级风力发电机轮毂有限元分析郑甲红 杜翠 (55)
永磁磁轨制动应用及联合控制策略研究姚明 何仁 (57)
基于混合Q学习的多Agent系统陈玉明 张广明 赵英凯 (61)
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面向再制造的flow-shop问题中的应用胡金涛 叶春明 叶林 (64)
敏感器主镜支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张银刚 郭旭红 寇生 (68)
倒立摆的自调整模糊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杨桂华 陈静 (72)
基于神经网络的KR脱硫控制工艺模型的研究但斌斌 马乾 李具中 王雪冬 邓品团 (75)
云计算及其应用探讨张佩英 (78)
再制造中质量信息割裂的博弈分析吴轲 梁工谦 (81)
基于神经网络PID的变速变桨距控制设计陈光宇 (85)
基于视觉感受的曲面建模优化研究肖文 陈定方 (88)
设计与应用
数控电火花机床IETM设计方法研究姜巍巍 尚研 王春艳 (91)
基于CAD/CAM的电话筒模具设计与制造石从继 黄海 (95)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的碱回收炉送风系统设计焦联国 李明辉 (98)
基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PLC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吴凌云 陈春霞 (101)
PLC在一维力解耦砂带磨削机床中的应用李成群 付永领 贠超 张习加 孙云权 (103)
S7300PLC在水泥粉磨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滕飞 李红星 王继文 (106)
基于FEA的齿轮瞬态响应分析葛云 杨月娥 (110)
基于磁场分析的电控柴油机喷油器电磁阀结构参数设计刘存香 (113)
基于PIC18F452列车内端自动门系统的设计何毅 陈维忠 许中荣 (116)
圆周等分算法在适合纹样花卉图案设计的应用朱明秀 (119)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季明丽 (123)
空箱堆高机电控系统PLC改造设计与实现陈晓琴 卜素新 (126)
DSP技术在舰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朱伟 (129)
电能质量干扰问题银行信息系统的分析刘亮 单海云 (131)
一种折衷的分层空时编码方案王雪萍 罗文 张永照 (134)
计算机考试数据分析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吴英 刘俊熙 (136)
基于阻抗控制的机器人力控制算法性能分析王芳 杨振 (140)
综合
院系管理机制指标体系的绩效评价应用研究张利敏 (143)
一种有效的SVM参数优化选择方法赵璐华 彭涛 (146)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应用探索宋月红 (150)
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李瑞林 (153)
一种基于移动水印技术的数字版权检测系统李胜 许洋 周明 (155)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探析侯清江 张黎强 许栋刚 (160)
Web数据挖掘研究与探讨刘树超 李永臣 武洪萍 (163)
浅谈电缆线路的故障原因与提高电缆运行可靠性的途径陈宝怡 (167)
阀岛技术在生产线自动供料系统中的应用吕世霞 王京 (170)
数控车床槽加工的教学浅探葛卫国 (173)
新型双循环双碱法小型工业锅炉湿法脱硫装置研究严方 张海燕 黎宾 (176)
基于.Net的XML技术WEB考试系统开发与研究赵芳云 (179)
基于SIP协议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的安全性研究暴占彪 (182)
基于WinCC Web Navigator的生产数据系统曹路圆 吴迪 刘征宇 (185)
一种LVS负载均衡调度算法WLC的改进刘玉艳 沈明玉 (187)
基于PowerBuilder客户端程序开发的报表应用框架设计与应用董琴 (192)
基于LabVIEW的发动机振动信号采集系统何芸 (196)
局域网通信安全的评估与技术依托李清霞 (199)
基于时间约束的角色访问控制研究贺贝 (202)
基于网络的虚拟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王剑锋 蔡黔鹰 韩赢 (205)
基于UG的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装配技术及应用杨家鹏 (208)
基于ROS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器网络安全策略研究石晓东 (212)
基于链接聚类算法分析Blog网页刘葵 (215)
ERP物料清单(BOM)优化研究邝世界 刘兴旺 宁湘华 (217)
基于UML的面向服务的纺织制造执行系统建模郑永前 陈洁 (1)
Stewart平台鲁棒有限时间稳定控制方法研究赵东亚 邹涛 王治平 (4)
控制技术
起爆药连续化合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郭卫 陈小松 (7)
圆柱曲面螺旋槽数控加工技术蔺小军 单晨伟 史耀耀 (10)
未知环境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机器人力控制研究李二超 李战明 李炜 (13)
基于MMA7455的机器人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谷云高 石彦君 周晓静 石成华 (15)
信息与管理
聚类算法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研究郑华 (18)
基于管理体系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李平 (22)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结构创新设计冷崇杰 项辉宇 闫晓玲 (27)
通讯与网络
大型企业信息化网络设计方案研究赵炯 林旺城 洪翔 杨根兴 (31)
面向移动环境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及其安全机制的研究沈春燕 顾寄南 牛军燕 吕纪威 (35)
汽车自动变速箱的ATF磨擦性研究张朝许 刘炳良 (37)
一种优化的RSA数字图象加密算法与安全性分析邓从政 罗永超 (40)
基于ZigBee的无线人机界面设计石建国 邓春健 (44)
三角网格曲面上的勾画曲线及其编辑刘斌 林俊义 江开勇 (47)
汽车引擎盖板冲压成形CAD技术研究陈文勇 杨达飞 (50)
基于网格的模拟淬火遗传算法及其在305轴承生产中的调度蒋喆 明立军 (53)
检测与监控
轴温报警器检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张玉欣 贾君贤 葛文奇 (56)
发动机控制单元测试系统的设计实现陈实 (58)
基于FPGA的多路视频合成系统的设计陈文辉 覃永新 黄庆南 (62)
重型平板运输车微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罗达钊 郑绍春 (66)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电机轴承智能故障诊断孙伟 柴世文 杨河峙 (70)
基于LabVIEW的鸡蛋破损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岑毅南 王书强 路巍 (73)
气体轴承试验平台测试系统何鹏 庄明 王学敏 (75)
基于MALTLAB的等速万向节几何精度的分析陆勤 王建平 (78)
基于GSM和MODEM的远程门禁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赵小强 (79)
基于三角网格法的测头半径补偿方法的研究王淑玉 徐铮 邵华 (81)
智能型电磁无损检测仪的研制胡方强 (85)
基于齿轮的质量自动检测系统控制技术研究吴涛 (88)
基于粒子群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操建华 (92)
分析与探讨
在役压力管道的风险分析陈金梅 金誉辉 杨海堂 (95)
基于小波去噪的微弱信号提取刘正平 冯召勇 杨卫平 (98)
基于改进FCM模糊神经网络的水处理过程建模王莉 张广明 周献中 (102)
基于传递矩阵的内燃机电站排气消声器优化设计吴晓红 林晓军 (106)
基于AMESIM的DCT动力换挡品质仿真王黎明 张君 李志立 屠海峰 (109)
铜排加工机剪切工站的改进设计冯淑敏 谈理 (112)
变频器与PLC配合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潘鸣 (116)
计算机软维护研究赵荣 (118)
基于ANSYS的筒体接管疲劳分析谢业东 农琪 (120)
CKS6132数控车床的改型设计石晓波 (122)
设计与应用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装配件变型设计方法邓小林 韦衡冰 (125)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遥控电动扳手的研制赵玉良 戚晖 陈凡明 李健 (130)
胶囊内镜微型低功耗无线视频发射电路的设计研究胡广华 刘建青 黄平 (133)
基于触摸屏和PLC的燃气热风炉控制系统任阿丹 姜明 刘曙滨 (137)
基于GPRS的水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设计陈白宁 赵明 任亚军 (141)
PCB设计的干扰与抑制研究陈学平 (144)
智能型嵌入式节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王晴 王建华 (148)
逆螺旋装置的运动仿真分析张进春 龚宪生 岳秋琴 谢光辉 (152)
EIRICH混捏机搅刀失效分析及改进研究王小平 (155)
基于视觉定位的机器人焊接系统王京 王纪东 李金义 齐立哲 (159)
基于PLC的全闭环水平回转自动焊接系统的设计杜芳芳 (163)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韩全立 刘嫒嫒 (165)
基于组态王的MPS组态监控系统的设计张俊勇 (167)
使用ArcGIS REST构建高性能WebGIS服务周兆滨 王琴 顾亮 张永军 (172)
一种用于D/A转换器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王金斗 (174)
基于Smith预估器的大时滞系统控制方法研究与仿真东方 (177)
脉冲电流测量线圈的参数变化对频带影响的研究李殷 (180)
网络化制造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任竞颖 李杰 (185)
球面与柱面结合的旋转锉数控加工方法研究唐义锋 陈新华 周忠旺 赵俊生 冯辉 罗斌 (188)
综合
机器人自动化及生产线关键标准研究杨书评 宫迎辉 王海丹 王思斯 (191)
MIS中数据库关键技术及构架设计宋义秋 唐玉琦 (194)
基于网络均衡的AODV协议改进张世显 梁俊 (198)
继电保护系统在不同技术领域的适用度研究邓立群 (201)
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魏亚楠 宋义秋 (204)
吸收式热泵精馏过程的机理模型和编程设计王宏 蒋绿林 黄晓蕾 姜黎 (207)
基于四叉树的视点相关LOD地形仿真算法研究雷军环 曾凡喜 吴名星 (211)
软件在网站的设计和维护方面的作用徐烈英 (215)
STM系统结构设计与扫描接口智能化的研究杨一平 张平 张建明 (219)
高校红色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陈宇瀚 (2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整合建设研究付金华 (226)
呼叫中心ACD话务分配优化模型探讨史宝虹 (229)
汽车仪表盘注塑模优化设计周玉蓉 韦光珍 (232)
基于FPGA的语音MFCC参数提取张文希 胡志刚 (23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张瑞 (237)
数字信道化高效结构的FPGA实现马元良 (241)
计算智能原理对创新模式的探索王海鹰 李祖枢 (244)
浅谈数字式综合型负荷监视控制保护装置的应用王智勇 刘振兴 (247)
新型自动环绕式热压封接设备侯邑平 杨丽姗 刘建生 朱富良 (249)
浅谈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付占红 (251)
基于QFD的知识质量控制研究刘敏娜 秦现生 马飞 同淑荣 (1)
钛合金车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李登万 陈洪涛 许明恒 韩俊峰 钟成明 (6)
控制技术
感应电动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李斌 郭凤仪 贾巍 赵奇 (8)
基于单片机的横切纸机控制系统改造胡明华 雷刚 (13)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组件复用框架研究杨新 (16)
基于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的柴油发电机组调速器优化设计向守兵 张文贵 (20)
信息与管理
面向减速机产品BOM多视图关系的研究马跃 仇志华 马长志 (23)
STEP—NC数控加工程序信息提取系统模型魏星 罗永胜 (27)
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贾晓燕 杨晓英 (31)
支持工艺设计的制造信息及其表示王焱坤 同淑荣 马飞 侯世旺 (34)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化制造CRM中的应用研究周玲元 冯良清 张群东 (38)
集团化企业内部物流信息集成的研究王怀明 郭晓军 王太勇 郑尚龙 闫鑫 (41)
校园网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孟梅 (46)
检测与监控
PROFINET和PROFIBUS集成控制网络下的过程监控系统任俊杰 苏秀丽 李红星 (49)
车牌识别系统中字符分割技术研究陈容红 刘玉娟 陶砂 肖莹 (51)
动态力矩测试系统中PLC对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张米雅 姚建飞 (56)
离心压缩机组模糊诊断决策树的参数优化徐晓丽 舒赜 (59)
轮胎压力监测电路设计张怀广 宋风中 (63)
为进一步提升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显著转变,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步伐,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增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市创新和管理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城市服务功能,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市服务业总量不大,占比偏低,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与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市年生产总值达到13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4000元,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战略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刻不容缓。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为目标,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实行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以重点园区、企业、项目和品牌为载体,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形成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集成的发展格局,大幅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和政府引导作用,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因势利导,科学布局,强化规划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色,有重点、分层次推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服务业转移,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借助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和资金的支持,全面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项目支撑、择优扶强的原则。以提升服务业功能和业态水平为依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和建设的力度,实施一批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后劲。
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带动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改善民生相适应,推动服务业协调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持续快速增长。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1%,较年提高5个百分点。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
贡献作用增强。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9%,到年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量的60%;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15%,占全市地方税收55%,较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2%左右,较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载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培育建设10个左右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形成20户销售收入超5亿元,成长性好、竞争性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抓好75个投资超亿元,对产业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依托我市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物流、商贸服务等基础条件好、规模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扩张规模、提升层次,逐步发展成为立足、辐射国内外的服务业支柱产业。
发掘文化古都底蕴,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以网络服务、广告会展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体育休闲、艺术培训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业,尽快形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整合文化资源,努力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出以马氏庄园、曹操高陵等为题材的电视剧、演艺剧等,继承和弘扬崔派传统戏剧艺术和民间艺术,做大做强青铜工艺、甲骨文仿制、书画礼品产业,积极发展安绣、秦纸娟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殷商文化旅游节、二帝陵祭祖节、易经文化研究等大型文化活动水平,创立具有特点的国际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规划建设以殷商大遗址公园为依托的殷商·洹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依托的博物馆会展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二帝陵、三杨庄汉代遗址为依托的颛顼帝喾陵三杨庄文化产业集聚区。
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深入实施“三阳开泰”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强力推进、精心打造、精细管理的要求,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尽快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坚持开发、建设、管理、服务并重,大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促进形式多样的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和休闲游发展。以品牌和资本为纽带,加快组建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工程、羑里城中华周易文化苑工程建设,做好曹操高陵的保护、发掘与利用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殷墟、红旗渠、周易、太行大峡谷、中国文字博物馆、马氏庄园、曹操高陵七大品牌,提升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吸引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推进旅游大厦、迎宾馆、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建立主要客源地旅游联络促销处,进一步扩大我市的知名度,提升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配送方式高效衔接。整合运输、商业、供销企业物流资源,加快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推动其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港、晋中煤炭物流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形成一批集交易、加工、包装、储运、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物流综合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重要制造业基地、大型专业市场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形成服务周边地市“海陆空”三港一体的虚拟口岸。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与冷链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培育一批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商,强化上下游战略合作,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升级“八挂来网”物流信息平台,向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细分领域纵深发展,构建基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适应消费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加强主产地、主销地和集散地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贯通城乡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营销体系。运用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推动连锁经营、专业配送、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抓好义乌国际商贸城、彰德府步行街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提升商贸业发展层次。鼓励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企业通过连锁方式快速扩张,做大做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餐饮企业发展。加大住宿业资源整合和业态改造,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
(二)加快发展高成长业。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高成长业加速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金融业。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为重点,推动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显著提升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业务品种,积极开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完善和扩大信托、租赁等业务。加快发展市商业银行和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服务城乡居民,立足中小企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差异化经营。大力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进驻。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推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股票、债券、信托等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信用安全体系,努力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政策引导,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适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开发结构,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以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支持发展节能、节地、节材型住宅。结合市县新区开发、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房产交易、咨询、房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业,规范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房屋装修企业,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综合产业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工业信息化改造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壮大一批信息服务龙头企业。加快建设3G移动通讯网络,推动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的业务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业务。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积极承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三)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加大扶持力度,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拉动通用航空、现代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发挥我市4200平方公里低空开放空域及航空运动学校、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等独特优势,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建立完善的航空运动服务体系,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航空运动事业与航空运动产业相协调的发展局面。积极组织举办滑翔伞、跳伞、航模等国际国内低空运动赛事,提高我市航空运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通过航校、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学校,建立飞行技术、飞行机务、航空运动专业等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国家支持中地区发展支线机场的有利时机,规划建设机场,加快推进航空港、陆路港建设。依托轻型飞机制造企业和航模生产企业,吸引上下游行业聚集,形成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周边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技术研发、物流配送、航空产品展览和会展等服务业。
加快整合重组,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高度重视商务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进一步规范提高会计、审计、评估、策划及法律、工程、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证券、保险、人才、劳动力、公证、仲裁等市场中介组织,推广、代办、经纪、拍卖等中介服务方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顾问队伍和智力服务网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承接高端商务服务分包业务,大力推进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区域性总部、省内大型企业总部入驻,打造总部经济品牌。发展具有聚集效应和产业导向的专业特色楼宇,吸引知名企业和服务业高端机构入驻。加大商务服务资源整合,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商务服务骨干企业和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满足日益扩大的农村服务消费需求。
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以销售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市场营销、技术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建立农产品进城入店、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到村,城乡双向流动、运销顺畅的新型涉农产品流通体系。鼓励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卫生、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有实力的连锁商业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建设一批面向农村市场的配送中心、超市和连锁农家店。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载体建设
(一)推动特色服务业县(市、区)发展。围绕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功能,强力推动重点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形成以市区为龙头、各县(市、区)为支撑,梯次分布、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服务业新格局。区、区以商贸商务服务业为主,打造我市中心商业区。区、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及冶金建材能源物流服务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市、县围绕山区和钢铁、焦炭、汽配、机械等行业,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和生产业。县、围绕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重点发展农资、农产品商贸物流业。围绕医药和食品加工等行业,重点发展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等。各县(市、区)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要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铁路港、公路港、物流信息港建设,加快构筑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和文化旅游休闲中心,逐步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业中心强市。
(二)加快重点服务业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尽快在全市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园区。结合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发展一批商务服务、创意设计、时尚消费、休闲娱乐等特色园区和街区;结合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科技研发、软件外包等科技服务园区;加快发展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等专业物流园区和年交易额超十亿元的大型交易市场。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培育3—5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景区群,建设形成一批出版、影视制作、创意动漫、印制等文化产业园区。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选择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业领军企业。到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服务业企业达到20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服务业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促进集约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支撑能力。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则,形成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实行领导联席制、部门联动制、现场办公制、督导督查制、进度通报制等有效方式,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民间投资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每年年初筛选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列入当年重点项目名单,享受重点项目相关优惠政策。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1.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
2.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凡母公司为服务业企业且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在2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
3.简化连锁经营企业的证照办理。除药品、食品、餐饮、互联网上网服务、娱乐行业继续实行一证一照外,其他行业经营范围需办理前置许可审批的连锁经营企业,能够统一办理的,可由总部统一向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审批机关应当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到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营业执照。
4.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信息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在注册登记、资质认定、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服务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对纳入国家、省试点范围的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输、仓储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3.经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广告业、娱乐业除外),按适用税目和税率征收营业税;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的动漫企业,符合国家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有关规定的,所进口设备可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4.经省、市认定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企业,享受区内工业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缴纳增值税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5.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服务,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物业管理企业以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全部收入减去符合规定的代收费用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6.依照税法有关规定,对服务型企业(广告、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除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定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7.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小型微利服务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8.对服务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于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9.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实行价格扶持和规费减免政策
1.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的用水、用热价格与工业同价,商业用电价格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2.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禁止国家和省、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外的一切收费。对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额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
3.经省、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在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信息产品技术交易市场等项目,减半征收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企业,鼓励“退二进三”、“退三进三”,利用原址转办服务业项目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不含热力、燃气部分)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依据国家、省市文件规定执行;除另有规定外,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产权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扶持省市服务业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2.对列入省、市重点发展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加大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等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其发展。
3.对我市引进的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省或省以上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总部或省及省以上地区总部的,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承办单位在我市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会展、文艺演出、节会庆典、旅游、体育等重大活动,承办单位依法缴纳营业税后,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4.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对现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对具有发展前景的老字号连锁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服务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由受益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五)完善土地、金融支持政策
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需要,城镇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对列为市重点服务业园区、集聚区和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重点保障。
2.城市新建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对老城区内确无社区服务用房的,经规划等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结合旧城改造安排建设部分社区服务用房。
3.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国有土地租赁方式用地,土地用途为商服,最高使用年限为40年。
4.鼓励和支持省内外政策性投资机构设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服务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服务业企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领域信贷资金投入,扩大上市后备企业中服务业企业的比例,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尽快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业办公室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由市长召集,分管副市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了解、掌握全市服务业发展动态,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制定和协调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商务、交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科技、农业、建设、信息产业、民政、财政、金融、人社、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发挥规划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任务,按照规划方向指导服务业快速有序的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要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加快编制和完善企业发展规划。落实服务业产业政策,抓好各类规划组织实施,推动我市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
(三)拓展发展空间。把服务业发展和实施城镇化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劳动力合理流动,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积极实行“退二进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要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向与“退二进三”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强化城市规划意识,保证停车场、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用地,加强相关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离土离乡”,进入城镇社区居住,提高中小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增加服务业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