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娃娃开始,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一、改变阻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能熟练地掌握已有知识作为教育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等,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才会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坐在一起,以孩子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教学氛围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坏实则在于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使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开发幼儿大脑功能,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多让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步入大自然,尽情地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描述,解放幼儿的大脑,让幼儿大胆地尽情的去想象和创造。

要让幼儿大胆想象,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避免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去对待幼儿,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生命法则”,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内心需要,揣测幼儿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空间。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了绿色,我并对此教师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问他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绿色,以此来探求他的内心世界。孩子说:“因为春天的树叶是绿的,小草是绿的,它们把太阳也映绿了。将来,如果天上的那个太阳不听话,我就把我的绿太阳送上天去。”多么天真、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给幼儿一片“破坏”的天空

1. 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

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家长尽其所能,从而自觉不自觉的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主要表现在:

(1)无条件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必要、合理,这些容易造成幼儿处处以自己为中心的优越感。

(2)无限制地赞美、恭维幼儿。如经常当着幼儿的面夸赞他聪明、漂亮,或用赞扬的口吻鼓励他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对他画得乱七八糟的图画,也说是“杰作”等等。

(3)从不要求幼儿干他该干的事情。如害怕幼儿哭闹,致使幼儿养成不好的习惯,大事小事皆以哭闹相威胁。另外,乐于为幼儿排除一切障碍,只要幼儿提出,总是助他一臂之力,使幼儿把你为他做的一切看成是天经地义……显而易见,这些做法无论是对幼儿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其以后的成长,都是极为有害的。这将使幼儿的意志力薄弱,脾气古怪,对意外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极差。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习惯行为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如果从小就养成上述不良习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就更谈不上对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家长会等有利时机,与家长多沟通,帮助家长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让幼儿走出虚构的世界。

第2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新大纲》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明确目标,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过分强调了共性、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按计划执行,盲目服从偏重概念与结论的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受教育者没有实质性的选择权利。因此,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长河里,他们能够继承,但难以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的环境,给予他们创造性尝试的机会,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无穷力量,也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不断地去创新,去完善自己。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创新”就是建构眼前不存在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就没有科技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猜想也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猜想是属于发散性的思维,猜想在数学中作用甚大,利用它可以发现解题思路,利用它可以发现新原理、新公式。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思维有整体数量关系与空间形体的结构,而这个结构越完整,越能认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统一。

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意教学的作用。这样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展的要求。

六、体验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路搭桥,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第3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在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孩子们的看法有时会非常地幼稚,但在这些幼稚的见解中,也能了解到他们的独到之处(往往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尊重并善于培养他们这些方面,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挖掘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创新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幼儿身上,但却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给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幼儿被动地去做,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失去主动性、积极性,更无创新可言。因此教师要发挥幼儿主动性,保护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比如,在绘画课中,教师不要一贯地让幼儿照葫芦画瓢,可以给出一个标题,让幼儿自由地创作,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幼儿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强烈而持久。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强的幼儿,首先应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幼儿。在科学课上,我问平时最调皮的一个孩子“雪化了,变成什么?”他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到“春天”。其它的孩子哄堂大笑,而我却感到非常惊奇,因为这个调皮的孩子能独立思考且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回答了一个不仅正确而且近乎完美的答案。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个因素。同时,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封闭性提问而言,它打破了一贯地思维方式,能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从而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3、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幼儿无知、幼稚,但好奇心强,经常会异想天开地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外星人会讲话吗?”“月亮上的小白兔吃什麽?”诸如此类问题,初看起来虽不切实际,但这里有幼儿创新的思想火花,教师应及时做出适合幼儿知识与心理水平的回答,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幼儿的创新愿望就会逐渐强烈起来。

二、家长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方面,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家长应尊重孩子个人的意见。针对某一个问题,倘若孩子做出与众不同的回答,家长应恰当的给予鼓励,而不要片面的做出完全的否定。即使是不符合科学规律,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答卷,也要先对他的大胆,勇于发言表示赞赏,然后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最后从道理上引导他摒弃不正确的想法。切忌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完全否定。这样就会很轻易的影响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使自身创新素质得不到提高。

2、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设置图书角”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设置图书角,不仅能引导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更重要的是能从中逐渐发现孩子对书中某些知识的有所创新。例如,有一幅两只小鸡在抢捉虫子的图画,家长可提出疑问:“画上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在争虫子。”家长可接着问:“他们是怎么争起来的,结果怎样?这样做对不对?”这样便可以使孩子展开想象,对内容会有所创新。由此可见,家庭图书角这块孩子们的小天地是很应该开辟的。

3、家长要注重对幼儿灵感的培养。灵感是非常可贵的创新思维。孩子们的经验有限,见识不多,对他们灵感的培养一定要把握时机。有时,孩子对某一问题一点也想不通,突然会在某一时刻来了情绪,并且能专心琢磨,很快将问题解决。其实这就是孩子灵感的出现,在这时候我们应对孩子给予鼓励,并让他从中体验灵感,加强对灵感产生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三、幼儿自己创新意识的培养

幼儿们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如果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就不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依赖性,思考力差。所以我们教育者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次幼儿们围着我问花朵是怎样喝水的。我反问他们。幼儿们叽叽喳喳说开了。有些说是用花瓣喝水的,有些说是用枝条喝水的,有些说是用树叶喝水的。我并没有立刻判断,而是让他们亲自观察去找结果。幼儿们就找来一盆茉莉花,分别让茉莉花的叶子、枝干和花朵接触到水,然后观察变化,结果花的叶子渐渐发黄,花瓣烂了,只有枝干仍然生存。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花儿是种在泥土中的,枝干吸收的水分从哪里来的呢?”幼儿们经过思考和讨论,终于发现真正吸收水分的是根。他们对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都有很大的满足感,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幼儿园教学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把创造思维培养的考核评估放在首位,而不能只注重幼儿获得知识的数量,管理者只有用“幼儿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正确地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幼儿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要素真正投入,师幼均是教学过程的活动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教师只有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在活动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以商量的态度和幼儿展开讨论,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他们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

第4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幼儿创新

众所周知,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是需要“发现”和“想象”的,而“发现”和“想象”的这种探索行为必须在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精神环境中才能实现。所以,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时,教师应设法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极具想象力。在他们那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新思维若隐若现。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对于这些创新意识的“火花”要善于及时发现并适时引导。然而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取决于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充分保证幼儿具有心理自由感和心理安全感的环境氛围中,幼儿的创新思维才会闪现、迸发。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想象

幼儿富有幻想,对事物充满好奇,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善于通过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和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对问题提出疑惑,从而产生寻求答案的动机。如,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穿珠子,系纽扣,过家家,开商店,玩玩具,搭积木等等,幼儿边玩边开拓着新的玩意,既满足了好奇心,又通过操作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最新的教育方法是让幼儿对问题去猜想结果,然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动机和兴趣,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正滔滔不绝地讲风的形成,任凭你怎样变换自己的声调,而孩子们却专心致志地观察着来来回回的蚂蚁,想象着蚂蚁王国的故事,这时,如果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把活动的主体转移到蚂蚁吃什么?他们为什么搬家等等,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引导幼儿提问,鼓励幼儿创新

创新意识浓厚的幼儿,往往是一个什么都敢问的幼儿。为了把渗透创新意识培养的活动落实到实处,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幼儿每天至少提一个问题。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幼儿予以贴五星、插红花等奖励。

鉴于大多数幼儿好奇心强,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稀奇古怪的问题,我把它看作是鼓励幼儿创新意识且兼的“良辰美景”。即使有些问题足以令我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我也从不简单地对这些问题讽刺、挖苦、敷衍塞责或粗暴地训斥“真笨,怎么问这么傻的问题”。试想,如果发生了上述的情形,幼儿会再也不敢也不愿提问题了,那么幼儿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扼杀在摇篮里。

除了规定幼儿提问外,我也经常向幼儿提问或反问。我常常把幼儿组织在一起集体讨论,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问或反问的环境,如讨论某一自然现象,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或简单的道德行为、游戏规则等。总之,这些措施对鼓励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打破常规束缚,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

教师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观,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教育观。如,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教师在保护幼儿积极探索的同时,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有意义,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掌握最新教育教学方法。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新的火花。因此,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素质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创新思维的培育技巧,如“颠倒法、逆向思维法、缺点巧用法、发散思维法”等来启迪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图画课上把太阳和星星同时挂在天空中,或小狗在吃草、小鸡在水面上游等等,让他们自己去找出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启迪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错误问题和疑难问题的敏感度。

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个活动、一堂课就能够完成的,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让幼儿进行自主创新的机会,给他们自主活动、自主选择的机会,为幼儿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创新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5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设计模块;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由于现代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发展需求不同,因此,他们需要发展的美术能力也不同。为了让高中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大学习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显而易见“设计•工艺”是由“设计”和“工艺”两部分组成的。“设计”是指对一些或实用、或用于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工艺”则是指制作一些或实用、或用于观赏的人工制品的技艺。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设计•工艺”旨在让学生认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高中美术设计模块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聚焦课堂活动,为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搭建平台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异彩纷呈、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遵循知识生成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在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板块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并准确无误地制定清晰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兴趣爱好等,精心设计形形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将“十字绣”的内容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设计了一项课堂教学活动,即让学生在初步学习“十字绣”技法的基础上,自主创作一幅“十字绣”作品。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身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搭建平台。

二、巧借信息技术,为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开辟新径

时下,教育信息化时代不期而至。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着实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为了适应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板块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换言之,在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板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富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美术课堂“设计•工艺”板块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运用,不仅大幅提升了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善用评价策略,为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注入活力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及时肯定,他们的自信心也会瞬间提升。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向也会更加明确,各种偏离学习方向的行为都会得到及时的纠正。基于此,在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板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善于使用评价策略,切实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再以教学“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对学生的“十字绣”作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富有创意的作品,教师更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各种有效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满满的自信心,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了活力。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聚焦课堂教学活动,乐此不彼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舞台;教师要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卓有成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成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新径;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让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成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推手,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应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总而言之,教师要多措并举让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模块成为培养高中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一片广阔天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6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当前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受身心发展的不成熟的影响及社会、学校、家庭经常 以单向思维的标准来要求少年儿童,使他们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创新意识在少年儿童的思维当中严重缺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成人操纵: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在不同程度上使少年儿童受到影响,他们所说和所做,完全是按照成人的意思而行,自己对问题完全不明。

2、纯属装饰:在社会方面少年儿童有机会参与一些事物,但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为了什么去做?自己鲜有选择权或根本没有选择权。

3、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二、培养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对策措施。

(一)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产生的适宜环境。应给予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使之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应该明确,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目的不是主要看少年儿童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们的能力、情感、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做到全面、准确、科学、手段多样。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介手段,造成对成绩差同学的压抑,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下降。才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成人对少年儿童的指指点点,恰恰是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因此,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应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机会,把学到的技法和知识用来创造自己的美。

现行的考试制度,为保证其效度和信度,内容只能以客观题为主,而客观题所能考查的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命题难度来说,限时闭卷的统一书面考试,即使是主观题,也是容易考查学生的知识,而较难考查学生的素质。所以,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的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给他们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二)注重少年儿童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好奇是一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说清楚的心理倾向。应培养少儿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因此要正确加以引导,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实践,尤其是做到克服习惯性思维,让他们大胆质疑和不迷信权威。要注重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都应给予鼓励和嘉奖。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信任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的一大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对于他们所提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应鼓励他们正视并反思错误,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其勇敢地面对挫折尝试新的探索,战胜自卑、树立自信、激发自身的内驱力,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3、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要鼓励少年儿童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发明创造潜能,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初浅的见解。

一、当前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受身心发展的不成熟的影响及社会、学校、家庭经常 以单向思维的标准来要求少年儿童,使他们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创新意识在少年儿童的思维当中严重缺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成人操纵: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在不同程度上使少年儿童受到影响,他们所说和所做,完全是按照成人的意思而行,自己对问题完全不明。

2、纯属装饰:在社会方面少年儿童有机会参与一些事物,但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为了什么去做?自己鲜有选择权或根本没有选择权。

3、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二、培养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对策措施。

(一)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产生的适宜环境。应给予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使之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应该明确,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目的不是主要看少年儿童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们的能力、情感、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做到全面、准确、科学、手段多样。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介手段,造成对成绩差同学的压抑,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下降。才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成人对少年儿童的指指点点,恰恰是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因此,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应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机会,把学到的技法和知识用来创造自己的美。

现行的考试制度,为保证其效度和信度,内容只能以客观题为主,而客观题所能考查的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命题难度来说,限时闭卷的统一书面考试,即使是主观题,也是容易考查学生的知识,而较难考查学生的素质。所以,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的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给他们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二)注重少年儿童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好奇是一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说清楚的心理倾向。应培养少儿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因此要正确加以引导,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实践,尤其是做到克服习惯性思维,让他们大胆质疑和不迷信权威。要注重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都应给予鼓励和嘉奖。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信任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的一大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对于他们所提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应鼓励他们正视并反思错误,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其勇敢地面对挫折尝试新的探索,战胜自卑、树立自信、激发自身的内驱力,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3、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要鼓励少年儿童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4、给少年儿童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榜样。通过给少儿介绍或引导阅读名人传记,像爱迪生、居里夫人、鲁迅先生、爱因斯坦等。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像“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飞天,我国太空技术走在世界的先进行列等…,使少年儿童领略到创新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5、培养少年儿童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少年儿童主动发现问题,对平常事物多观察。其次,鼓励少年儿童评价与反思,要求他们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对照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三)开设培养创新的课程,教授创新思维的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新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和形态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他们深入探索、灵活应对。比如让他们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各种假设、想象等。

3、自我设计训练。在活动中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让其利用这些材料工具,实际动手去制作。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 (四)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少年儿童探究兴趣。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少年儿童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因此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首先,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的故事等,引发少年儿童的认识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其次,根据少年儿童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少年儿童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再次,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要鼓励少年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地多提出各种假设。第四,问题要有价值。问题价值的体现主要在于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从情感角度说,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少年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认知角度说,问题设计要有利于训练少年儿童思维、培养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7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师角色的作用,而且传统教育中强调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些观念和思想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来感染、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用创新的理论来武装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优化育人环境,创造理想育人氛围

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育人环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要创造理想育人的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办好家长学校,密切联系渠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他们是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第8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如今提倡的是终身学习目标。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就必须从初中生开始注重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1、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求全观、守旧观。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出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命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初级化训练,由此,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

1.1、注重命题新颖性,逼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七年级,《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父母》《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八年级,《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九年级,《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补充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乐趣,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再如,题目《2010年回故乡》,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1.2、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定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命题的多样性。使命题努力做到:第一,新、奇、活、趣;第二,难易适度;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具有导向性。如,《假如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由此可见,文题拟的好,有新的突破,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2、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2.1、要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观。教师要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对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明辨能力,有爱恶憎恨的鲜明立场。

2.2、鼓励学生大胆写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顾虑和包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观察,去思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家庭的生活趣事,敢于袒露自己的心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2.3、选择独特的角度。独特角度的立意必然是创新性的文章,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另眼“看”世界,另口“说”世界。如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大家写刻苦学习的同学,而我写的是富有个性甚至倔强的他;大家写敬爱的老师,而我写生活清贫的他。

3、题材的新开拓

中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写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才会有的写。值得一提的是,生活要拓展,由校内向校外,由家庭向社会拓展。引导他们不断扩大生活的范围,积累生活阅历。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生活深度的文章来。还有就是引入科研。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实验等科学研究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如,在生物课时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活动后,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物理课做了实验后,也可以把观察和体验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研品质。

4、布局的新构思

第9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为主动的、独立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为此我想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条件,提供给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创新。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教师要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并且能和学生一起去体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教学小学数学《减法的简便计算》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模拟购物情景:小军拿10元钱去商店买一包味精和一瓶醋,味精每包4.8元,醋每瓶2.2元。小军拿10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回3元给小军。老师这时问:售货员找回3元钱给小军对吗?为什么?学生们都有过购物找零的经历,个个都跃跃欲试,想要发言。有个学生:“先付味精钱,找回5.2元,再付买醋钱2.2元,还剩3元。售货员找给小军3元钱是对的。”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他的方法太麻烦了,把买味精和买醋的钱加起来,正好是7元,再把10元减去7元剩3元。所以售货员找给小军3元钱是正确的。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意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小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只满足于“知其然”,还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方同中求异,使自主与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例如,教学“分数乘法”这一课,(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自学后我鼓励学生质疑,有个学生提出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零除外)的倒数,直接算 ÷2=(米)这样不更快吗?我充分肯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然后将题目改为÷2,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各算一算,经过计算,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更有普及意义。我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又如,在教学“一个长方体的长8厘米,宽3厘米,体积96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道题时许多同学先求高:96÷8÷3=4(厘米),再求表面积:(8×3+8×4+3×4)×2=136(平方厘米)。学生算完后,我接着提问:同学们你能用其它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吗?学生想不出来。我又问,上、下面的面积怎么求?生:8×3×2=48(平方厘米)。左面的面积怎么求?能否从体积与长的关系来求?生:能,用体积除以长,可以求出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师:很好,这样左右面的面积等于……生:96÷8×2=24(平方厘米).师: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前后面的面积等于……生:96÷3×2=64(平方厘米)。师: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生:48+24+64=136(平方厘米).很快,学生又列出了(8×3+96÷8+96÷3)×2=136(平方厘米)这一解答方法。通过巧妙的质疑问难,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的勇气

创新在于“新”,要“新”就有可能出错,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要培养学生敢于冒险知难勇进,锲而不舍;要培养“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善,只唯实”有灵巧、有主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途径有三:其一,形成小组交流氛围,鼓励大家都来参与,防止“一言谈”;其二,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创造出学生思维的环境,给学生通过讨论自我反省的挫折经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三,做到“四多”,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多给学生鼓励的话语;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多给学生赞许的目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从合作竞争中培养自主与创新意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要学会欣赏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发言时相互启发,补充回答。好胜,进取心强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竞争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创新的精神。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把事先准备好的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2个,分发给各合作小组,让学生去摆、剪、拼,展开讨论,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几分钟后,组织学生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较为完整地推导了出来。

五、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自主与创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