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论文摘要: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每一个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而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占领旅游市场并保持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旅游市场营销受到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营销人才的培养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日益成为企业人才竞争的焦点。 

 

一、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概况 

 

2010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与条件,其包含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一般来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微观环境,二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企业为目标市场服务能力的各种因素。而宏观环境是指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它主要以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 

 

二、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涵义 

 

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分类 

 

1、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地理等要素综合实力的表现,通常通过社会经济指数的综合分析得到现实反映,它是进行旅游营销活动最重要的综合因素。 

 

2、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教育程度和职业 

指由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长期熏陶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语言、宗教与民族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人口、社会组织等的总和。社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旅游营销活动中,而旅游营销活动又处处蕴含着社会文化。 

 

3、政治法律环境:政府的有关经济方针政策、政府颁布的各项经济法令法规、群众团体 

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在国际关系和国家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政策活动及与市旅游企业的营营销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强制与约束。旅游企业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进行营销活动的。 

 

4、科学技术环境:技术变化在当前形成的最明显的趋势 

影响人类前途最大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科技环境的变化,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5、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等 

自然资源变化的影响,能源短缺导致的营销成本增加及环境保护,他们引起企业对该资源的珍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也可限制与创造旅游行业的发展。 

 

6、人口竞争环境: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率 

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每个企业在其开展营销活动时,都面临着四种类型的竞争者:第一是愿望竞争者。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竞争者。第二是平行竞争者。指能满足同一旅游需求的不同旅游产品的竞争。第三是产品形式竞争者。指同类旅游产品的不同形式之间的竞争。第四是品牌竞争者。这个层次是同一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全面地认识各种层次竞争,有助于其看清竞争环境的重要变化。 

    四、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对旅游行业市场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讲,社会经济指数高的国家,一般来说,旅游业就比较发达。现代旅游业首先是在经济发展国家兴起,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接待国。与此相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从社会文化水平来讲,旅游消费者和营销者的文化水平,往往决定旅游营销的成败。有些国家尽管人口经济收入相近,但旅游市场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很大程度反映在社会文化方面。因此,旅游营销必须适应社会文化因素,并随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从政治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来说,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与旅游企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的法令、条例、法规,特别是有关经济、旅游立法。精减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等教育水平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水平,而且影响旅游企业的市场调研与促销方式。 

然后,从科学技术和自然地理环境来讲,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可能会对市场营销产生影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特点有:(1)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普遍进入生产、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生命科学将获得新的突破;(3)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资源(能源、原材料、水、土等)的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4)各门科学技术将全面而深入地发展,互相渗透,综合交叉。例如,电脑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饭店的工作效率,使饭店开展一对一营销,为客人提供定制化产品成为可能。 

最后,从人口竞争环境来讲,社会环境中人口数量与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人口地理分布及地区间的流动率,人口的结构都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例如,人口越多,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需求市场就上升,而旅游消费就会降低,旅游市场发展就缓慢。又如旅游市场中,人口的流动性,从内地到沿海,从城市到农村也是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之一。 

而人口竞争就主要包括了同类旅游项目或产品的竞争者、相互可以替代旅游项目或产品之间的竞争者和争夺客源的竞争者、竞争者的市场营销状况、竞争者的内部状况等。 

 

参考文献: 

[1]李倩兰,王政.市场营销[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柴少宗.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3]钱炜,李伟,谷惠敏.饭店营销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 

第2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一、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界定

“机制”一词,最早是机械学、生物学中使用的概念。在机械学中,机制的本意是指机械运转过程中的各个零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在生物学中,机制是指机体内各个部分、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一般地说,机制是指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结、配合、渗透、制约的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自动作用、自动调节的功能和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定义为:旅游市场主客体所组成的有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它存在于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有效运作的全过程。

如果我们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概念以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即为下式:

EI=f(M)(运行机制函数式)

其中,EI表示制度绩效,M表示运行机制。而M本身则是由多个变量组成的总体系统,它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旅游市场价格机制和旅游市场竞争机制,这三个机制构成了旅游市场制度绩效的完整脉络,旅游市场整体功能经由这三个机制的运作发挥而得以实现。可以说,旅游市场功能完善与否以及效率高低取决于以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整体状况。

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旅游市场上,供求连接着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其变动决定着供求双方的市场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同时它还对旅游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以及旅游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市场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供给者之间、旅游需求者之间、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旅游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旅游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旅游产品交易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竞争的基础上,借助供给量和价格来调节旅游产品的供求状况,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最优利用的机制。

二、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

(一)旅游市场的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其他相关要素的变动都围绕着供求关系而展开。在旅游市场中,供求连接着旅游产品的供求双方,其变动对旅游产品的价格起决定作用,影响着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各主体的市场行为。

旅游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个价格水平之下,旅游经营主体对某种旅游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同大多数的产品一样,影响旅游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价格,从整个市场来看,如果旅游商品的平均价格上升,那么旅游供给量将增加;反之,全社会提供的旅游商品数量将减少。对某一种旅游商品而言,供给量则是指该种旅游商品供给次数,供给次数与旅游商品价格成正向变动,即从利润最大化出发,价格愈高,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供给减少。

在旅游市场中,凡是使旅游供给增加或减少的因素都视为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旅游供给可以不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影响因素没起作用,而常常是影响旅游供给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作用刚好抵消。除价格外,影响技术市场中旅游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1)旅游资源及环境容量;(2)该旅游产品的相关产品的价格;(3)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科学技术发展水平;(6)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影响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仍是价格,旅游产品也是典型的富有需求弹性的商品,当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旅游需求减少;旅游产品价格降低,旅游需求增加。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还有很多,旅游需求除了受到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及交通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制动关系,主要通过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和时空关系表现出来。在数量关系上,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超过了当时的市场需要,生产这种旅游商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不为社会所承认,从而这些旅游商品必然要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结果则相反。对旅游商品市场而言,旅游商品的供求在实际中从来不会完全一致,从而形成客观上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当然,从某一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也正是旅游市场上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是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的。

从结构上来看,主要体现在旅游市场上供求的主体以及各类旅游产品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对旅游商品供求结构的分析有利于全面地把握旅游供求的特征。

从时空关系上来看,旅游的供给和需求均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旅游供给。旅游开发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而供求双方在时间上不会保持严格的同步;同时,由于旅游产品本身具有异地性特征,某项旅游需求在本地即可得到满足的情况很少,使得旅游资源往往需要在区域、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内实现配置,使得供求双方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跨度。

供求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的主体机制,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旅游交易的主要动力,推进了旅游市场的运行。在旅游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还与价格、竞争等机制的作用紧密相连。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都受到价格、竞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致使两者的关系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由此可见,供求机制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供求影响旅游商品各要素;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各要素也会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供求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断运动,才使得供求机制得以作为矛盾双方的平衡机制,最终调节整个旅游市场的运行。

(二)旅游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市场交易中,影响旅游产品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龙京红从内在决定因素和外在决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内在决定因素包括价值、成本和利润水平;外在决定因素包括旅游消费者的认同、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收入水平、经济景气状况、国家政策引导等方面。

旅游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信息传递功能和引导功能。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信息传导器,也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旅游市场中,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市场系统中发挥着反馈旅游信息的职能,因此又把价格机制称为市场机制的信息要素。同时,价格机制对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旅游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引导机制。

价格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要反映在两方面:第一,旅游价格反映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在旅游市场的所有信号中,价格信号具有最灵敏、最有效的特性,是最有利的“调节器”,是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的外在表现。一般情况下,若旅游产品供大于求,则旅游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则旅游价格上升。第二,旅游价格反映了人们对某项旅游产品的评价。在旅游市场,旅游价格高就意味着市场对该旅游产品的评价高,也就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高。反之,则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低。

价格的引导机制体现旅游价格可以引导旅游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或生产方向。一般来说,某项旅游价格的提高,旅游需求方有转向购买该旅游的替代旅游或其他旅游产品的倾向,而旅游供给方会借机扩大生产规模。旅游价格的下降,旅游需求方有将消费转向该旅游产品的倾向;旅游供给方则要视降价的原因而定,需要确定使旅游即将过时还是旅游价值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等原因,来决定生产规模是扩大还是缩小。因此,通过旅游价格的涨落,可直接引导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既要反映旅游市场的特征,也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即以物美价廉和优质服务来提高竞争力,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来提高市场信誉。在旅游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供给者之间的竞争。由于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特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于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小,特定型号的所有产品基本完全一致。整个产业的旅游水平也不相上下。因此,竞争的形式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在旅游市场上,供给方提供的产品基本不同,旅游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在竞争的形式上更多体现为特色竞争和服务竞争。

二是旅游需求方之间的竞争。旅游需求方之间相互竞争的动力是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消费需要,为自己带来更多感官上的效用。从表面上来看,需求方的竞争力是他们经济实力和对旅游的购买欲望,实际上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需求方在消费旅游产品时效用(满足感)的高低。旅游需求方之间竞争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拉动旅游价格上升。在旅游价格上升的同时又迫使需求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因而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三是旅游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供求对立运动的基本反映。在旅游市场,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提供方想以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需求方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旅游产品。这一矛盾双方竞争的结果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形成市场价格。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买卖双方的竞争,才能对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竞争越是激烈,旅游资源的配置越是有效。

竞争机制的功能,首先是保证价格机制的充分展开,发挥其调节功能;其次是保证市场机制对旅游产品供给方和旅游产品需求方的社会调节;最后是竞争机制能使旅游产品按照合理的最佳经济渠道流通,让所有企业在旅游市场上公平的竞争。

竞争机制对旅游市场的强制性调节作用是外在的。在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不能直接调节这种利益关系,那么,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旅游商品围绕价值交换则是调节这种关系的适宜形式。竞争的充分展开,可以使旅游市场的各种经济信号(包括价格、利率、汇率等)的自行形成。在旅游市场中,只有通过竞争的外部强制作用,才能把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属性表现出来。

竞争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中的基础机制和动力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作用的贯彻都离不开竞争机制的推动作用。市场竞争贯彻着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要求,竞争机制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主体的外在压力。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维持着价值规律,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旅游进步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当然,如果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实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旅游产品能够作为自由的商品流通,旅游市场不存在进入的障碍和壁垒,让经济信号在自由竞争的形式下形成。

三、三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旅游市场的运行

第3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纯玩团;旅游购物

一、引言

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的旅游购物是一种“无限”花费,它在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中可挖掘的经济效益的潜力最大,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万绪才说:“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的比例一般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在中国香港更是高达70%。”然而旅游购物却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据南京日报2010年4月6日的文章《旅游购物:一组数据凸显巨大市场潜力》报道,中国的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仅仅占20%左右。而“纯玩团”这种拒绝购物的旅游方式更是向旅游购物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探究 “纯玩团”兴起缘由的角度出发,指出旅游购物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旅游购物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使旅游购物的发展顺应新的时代趋势。

二、“纯玩团”兴起的原因探析

所谓“纯玩团”,是指游客一次完所有团费,旅行社在组团旅游的基础上,为了满足部分客人不愿参加购物活动的需求而全程不安排购物点和额外消费的一种旅游方式。一些旅游业界人士坦言,“纯玩团”本来是旅游市场为了规避零负团费而设计出的一种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其目的在于抵制恶性的价格竞争。

“纯玩团”刚刚面市时,便遭遇了“价”高和寡的局面,并遭到旅游定点购物商店的联合“抵制”,一度不被看好。对于旅游者来说,“纯玩团”的价格偏高,形成一定的消费阻力。一般情况下,“纯玩团”比正常的旅游团价格高25%—30%,有些线路要贵一倍甚至几倍。以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报价为例,“石林西双版纳丽江大理双飞8日游”的普通团仅需3700元就可以参团,而“石林大理丽江玉龙雪山西双版纳双飞8日游”的尊贵纯玩团报价为15800元。而对于旅游购物商店来说,这种拒绝购物的旅游方式使其利益受到影响,必然会抵制“纯玩团”。

但是,在起步维艰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发展,“纯玩团”在旅游市场异军突起,倍受游客青睐和喜爱。据网易财经新闻报道,2005年,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上海本部‘纯玩团’游客占往海南输送游客的比例,已经由原先的不到10%上升到现在的50%。”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只游不购”,免去了强制消费和购物这一环节。正是因为“纯玩团”在旅游过程中不会为游客安排任何硬性购物,“把强制购物的时间还给游客”,为其赢得了不小的市场美誉度,从而迅速发展起来。

总的来说,“纯玩团”的出现源于旅行社为避免零负团费这种低价恶性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危害,跳出依靠压低团费甚至‘零团费’来吸引游客,然后又通过其它方式让游客“出血”的恶性循环。而不规范的购物回扣、硬性导购将越来越多的游客推向“纯玩团”的怀抱,使得“纯玩团”成为旅游市场的宠儿。

三、 由“纯玩团”现象分析旅游购物存在的问题

虽然“纯玩团”倍受游客欢迎,但是,游客选择“纯玩团”很大程度上并非为了“纯玩”而拒绝购物,而是为了拒绝硬性购物和强制消费。广之旅前副总经理孙明光就曾说过:“其实‘纯玩团’是在旅游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的一种被扭曲的产物,这是不正常的。”旅游购物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需求。游客每到一个旅游目的地,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留作纪念或馈赠亲朋好友,与别人分享旅游的乐趣,那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需求。如果剔除了“购物”这个环节,那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层次就相对有限了。有调查显示,多数游客认为旅游中的购物是种快乐,不买点东西反而很郁闷。所以,因拒绝硬性购物而兴起的“纯玩团”对于旅游购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它揭示了旅游购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商品本身整体缺乏吸引力和时代感,无法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我国的旅游商品市场虽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市场结构,但是整体产品结构单一,层次简单,缺乏品牌产品,几乎是初级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主要表现为旅游商品种类少和质量差。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商品经营者则多采用小摊点、小铺面、小作坊等经营方式,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规模小,实力弱,资金和技术等因素都受到限制,因此,各地商品种类相对单一,出现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可谓“千品一面”。而且多数旅游商品工艺制作粗糙,款式落后,缺乏“名优精品”,旅游者自然兴趣缺缺。

2、我国旅游商品供求矛盾尖锐、竞争态势日趋复杂,旅游商品市场监管不力,市场处于差乱的局面,影响了旅游者的购物情趣,降低其购买欲望。一方面,我国低质量的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过剩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供求结构矛盾日益突显,竞争激烈;另一方面, 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主体小而分散,行业自律机制很难建立,行业管理的难度也大。两者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旅游购物市场失序,伪劣商品充斥于市,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的现象严重,旅游商品形象受损,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差,游客自然对旅游购物敬而远之。

3、旅游购物市场机制不完善,研产供销脱节。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客源市场之间是相互脱节的,往往是旅游商品找不到市场,而游客又找不到旅游商品。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旅游商品生产及销售无法以旅游者的需求作为导向。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商品的设计明显落后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产品设计单一、缺乏新意,设计出的产品很难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生产销售过程却以“低成本、大批量”为导向,片面追求盈利空间的最大化,形成粗制滥造、强买强卖的经销模式。研产供销脱节的结果导致供需双方的相互不满意。

第4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产业带动

柳州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其经济发展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是柳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广西工业的支撑力量。近年来,柳州市委提出的“工业立柳、强市富民”总体发展思路,体现了柳州的经济特性和城市地位,其核心是围绕工业这个龙头抓柳州经济,以工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带动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使柳州工业总产量达到800~100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如何在充分认识广西区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工业城市柳州对区域经济的产业带动作用,为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将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再造“工业柳州”与旅游产业开发的联系

再造“工业柳州”与作为“无烟工业”的柳州旅游产业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自2001年柳州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后,政府认识到发展旅游产业将是“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中心任务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商贸服务乃至整个经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发展战略等影响下,对于柳州旅游产业来说,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突出品牌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使旅游系统合理协调发展,加大柳州旅游业促销力度,实现市场多元化,努力培植柳州旅游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无疑应该成为柳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swot分析

(一)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分析

在地理区位方面,柳州东临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区位。柳州是西部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拥有大区铁路局总部的非省会城市。同时,素有“桂中商埠”美称的柳州,还是西部的工业重镇、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西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转站,其商贸活动频繁,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地理和区位优势。

在旅游资源方面,目前已形成了史前文化游;历史古城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原始生态游;建筑艺术游;工业观光游;奇石文化游与现代都市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柳州旅游资源体系。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为柳州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较为完善的现代交通网络,各类名牌专卖店、连锁商店以及开始启动的流通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正在柳州篷勃兴起。

在客源市场方面,据统计,柳州市2005年上半年,其旅行社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5670人次,地接的客源主要来自广西区内各市、广东、北京、湖南、黑龙江、上海、四川等省市。同时,柳州市已经成为入境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二)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劣势分析

在旅游业结构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业结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市区、三江、融水两县相对较发达,占全市份额较大,而其他县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普遍低或呈待开发状态。

在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在柳州这个工业城市里,不少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旅游项目开发内容较单一,自然观光构成主要的旅游形式,且多以游客参观欣赏为主,参与体验性不强。

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柳州旅游商品虽然较多、产量较大,但市场观念淡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质量问题重视不够、旅游商品层次不丰富、高低档两极分化、旅游商品销售方式、服务水平比较低、缺少良好的售后服务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旅游的旅游发展。

在旅游促销及旅游服务业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促销手段较为单一,灵活性不强,宣传效应不明显,而促销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客源市场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此外,旅游服务业作为柳州旅游业的窗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旅游系统中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和住、行、游、食、购、娱等旅游构成要素之间比例关系不协调。

(三)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机遇分析

在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柳州旅游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合理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结构、培植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主题旅游品牌、迎合现代旅游者综合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为柳州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南博会”的有利时机,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加大对东盟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扩大柳州在东盟各国的影响。

另外,桂林是甲天下的世界旅游名城,旅游发展经验丰富,旅游人才众多,旅游市场发育成熟,对柳州旅游业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

(四)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威胁分析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确保柳州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柳州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性调整。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成长期,加之工业社会传统理念的影响,使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它对柳州城市、乡镇后续发展的巨大作用尚未被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认同。

与周边城市、省份竞争影响方面,首先是区内周边城市的影响,现在,桂林、南宁、北海等城市的旅游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柳州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积极与这些区内周边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利互补,其旅游产业实现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其次是省份间相同产业的竞争影响,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相邻省份的旅游产业在相继开发,现已有相当的规模,其无论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商品包装,还是在旅游宣传上都强于柳州。

三、广西柳州旅游产业开发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旅游支持系统

合理的旅游支持系统是指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和住、行、游、食、购、娱等旅游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发展。为此,必须促进柳州旅游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其措施主要有:一是住宿设施方面,对现有酒店进行挖潜、改造、升级。二是旅游交通组织方面,加快柳州市区沿主要旅游线开通旅游专线车交通一体化的进程;加强与桂林、南宁、北海等市及主要市外旅游区合作等。三是旅行社发展规划方面,一方面走集团化道路,另一方面要走特色化的道路。四是要围绕旅游情趣,抓好文化、娱乐、餐饮及各类休闲服务业的发展。五是要加强具有商务知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培养。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充分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强旅游行业自身队伍的建设。

柳州的旅游服务还应建立一套规范的服务标准与体制,实施“cs”战略即旅游消费者满意战略。即柳州的旅游经营活动要以满意度为准绳,以游客的角度、观点来分析;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以游客的需求为源头;在旅游产品价格的制度上,充分考虑游客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指向;旅游服务要尽可能便利游客,使游客接受服务后能最大限度的满意。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对柳州旅游产业而言,要以旅游品牌资源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旅游产品建设。为此,必须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并推进会展业的进程。第一,要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创意,用新创意、新技术重新组装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挖掘包装出旅游“新产品”,拓宽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第二,挖掘潜力,丰富柳州旅游商品结构,如开发具有柳州特色的工艺品;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设计主题鲜明、体现自身特色、具有多品味的纪念品。第三,对旅游商品的生产厂家进行规范管理,改变目前柳州旅游商品的生产厂家规模较小的现状,筹建旅游商品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整体优势创出柳州旅游商品品牌,并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第四,形成广泛的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络,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集散地设置旅游商品专卖店,在柳州广场、五星步行街、飞鹅商业城等位置设综合型旅游商品销售点,在各大景区(点)设置以各具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商品专卖店。

(三)塑造旅游资源品牌

突出柳州旅游资源的品牌,需要从孤立的、单一的旅游形态走向自然与人文综合的(下转第45页)(上接第54页)旅游形态。首先,进一步做好柳州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类整理;其次,紧紧围绕柳州市旅游总体布局,在全面开发柳州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做好精品为原则,突出品牌资源,形成各种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进一步发挥柳州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齐备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的特点,不断改造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及内涵,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四)加大旅游促销力度

培植柳州旅游的竞争优势,加大对柳州旅游资源的促销力度是当务之急。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增加宣传促销深度和广度;建立政府部门宏观旅游形象与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市内外、市区与各县相互配合,旅游、外事、外经贸、文化、新闻等部门紧密结合的旅游宣传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基础的港澳台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外国人客源市场;并以华南地区为重点市场开发,同时主攻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格局。

[参考文献]

[1]林峰.柳州旅游营销及项目策划考察报告1、2、3[z].绿维创景,2005-10-28.

第5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困境;宏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导言

古村落遗产资源是近年来旅游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以皖南的知名历史文化旅游遗产地徽州为例,先后有黟县的西递、宏村,歙县的棠樾、渔梁等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由于古村落遗产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保护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让旅游开发为当地发展带来最大化的效益,是学界与业界的共识。本文以皖南知名古村落宏村为例,结合目前旅游市场中出现的管理体制落后、商业化倾向严重、社区利益受损等问题,从开发重点、经营模式这两个方面探讨宏村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模式。

二、宏村旅游资源的构成分析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是徽州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原真性的明清古村落代表,在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对于宏村遗产旅游吸引物的构成和内涵,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牛形”的村落空间布局。古时的宏村人经过对居住环境不断地调整与改造,匠心独运地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国村落建筑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从高处看,全村的建筑、街道、水系构成了一头巨牛形状——正所谓“山为牛头树为脚,桥为四蹄屋为身”,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从西北引水流贯整个聚落,并在宏村的中心汇聚成半圆形的月沼,这种水系的设计满足防火需要和方便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宏村在建筑与环境营造方面,择吉而居,顺应自然,合理布局,既能在物质上满足生活需要,又能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情致,满足审美的功能。这种独特的村落布局由“人、建筑、大自然”三位一体互相协调的观念转化而来的,宏村在牛形框架下被设计位于山水环抱的中央腹地,形成了“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格局。除了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外,独一无二的仿生学村落景观也为宏村带来了“人无我有”的遗产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2、典型的皖南古村落风光。宏村背靠雷岗山,南附南湖,整个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雷岗山的榛树林繁茂多姿,南湖边的杨柳、银杏等古树与古建筑相辉相印,“无论是从村外的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还是从村内温馨的人居到村外明丽的山水间,都开合有度,张弛得法,过度十分自然”。宏村在山环水绕、粉墙黛瓦之间,处处流露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幽雅的清新气质,碧波荡漾的南湖与粉墙黛瓦遥相呼应,历史悠久的民居祠堂和街道牌坊栋宇鳞次,呈现出了一派典型的皖南乡土古村落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赢得了众多游客的驻足与欣赏。3、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的美称,从府县到村落往往都广设祠堂,遍立书院以发扬崇儒习尚。随着宏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例如汪氏宗祠乐叙堂、南湖书院等。祠堂曾作为宗族最基本的活动载体,凝结着精神财富与审美精华,是留存下来反映徽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从外观看,汪氏宗祠乐叙堂的主梁门窗修饰以徽州“三雕”融合“古、雅、美、大”于一体,对游客来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从文化保存功能来看,乐叙堂亦给宏村保留了宗族家谱、家规等徽州文书等精神财富供后人敬仰,这对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也是独特的旅游吸引物。除此之外,曾为宏村培育出一代代的人才的南湖书院也是宏村旅游市场的吸引物之一,森森书院的堂匾楹联,门楣的笔走龙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如今前来观光的游客们带来了书院文化的审美意趣。

三、宏村旅游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宏村旅游市场始终是围绕着古村落遗产模式进行着开发和管理,在由传统经营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的进程中,存在一定的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商品化趋势过度。宏村在发展旅游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商品化过度的趋势,古村落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给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1)对宏村徽州文化的曲解、伪造,为了推销旅游商品而牵强附会地出现制造出“伪文化”、“伪文物”,违背了徽州文化的在当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2)出于商业目的对宏村原有文物进行“建设性”破坏,即在旅游的名义下,对村落的古建筑遗产随意改建、拆旧建新,破墙开店。例如在未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将古民居大肆改建为餐馆、民宿等旅游设施以增加收入。过于浓重的商业氛围,不仅破坏了宏村原有的宁静、质朴的古村落风光,而且对古村落遗产保护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历史风貌的丧失,使游客失去了在宏村旅游体验的真实性。2、村民经济利益受损。在宏村旅游市场的经营管理中,村民的经济利益没有获得很好的保障,因旅游季节性特点产生的经济风险、村民之间贫富差距加大也未能合理地调节。主要表现在:(1)门票收入分配不公允。由于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黄山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作为投资者掌握了宏村30年的经营开发权,其主要旅游收入来自于门票,景区大门票的价格为55元/人,其中门票收入的67%由京黟公司作为经营性收入,20%作为文物保护基金,交给宏村村委会的只有13%,而在这13%中,有5%归镇政府,只有剩下的8%归村里支配,主要分配给指定的景点居民。利益协调不均造成了宏村居民的生存压力增大,旅游发展产生的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2)经济风险增加。宏村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导致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村民的就业范围由最初的以务农为主,转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包括成为旅游公司的导游或景区清洁人员,或者是个体生意经营。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因而很多村民的工作收入或经营收入也呈现明显的淡旺季,收入通常很不稳定。(3)贫富差距加大。社区居民的贫富差距也易被旅游业中经济收益的不同所拉大,比较富裕的村民可以开设具有徽州文化风情的民宿,或利用私家住宅改造后进行观光接待,获取较多的经济收益。而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或是缺少资源赋存的村民,只能从宏村旅游中获得较少收益或者根本没有收益,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也会给给宏村旅游发展添加新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商品化趋势过度、社区利益受损等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对宏村旅游造成的困扰日益严重,文化的原真性以及村民经济保障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徽州其他古村落如西递、呈坎等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因此,结合宏村资源开发所处困境,对走出困境方法进行探索,能为古村落型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对宏村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对宏村旅游市场来说,平衡好资源开发和遗产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就文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重视社区利益的经营模式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文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宏村古村落旅游来说,徽州文化能准确传达宏村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遗产价值,合理的旅游开发又能够将宏村古村落的遗产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对徽州文化的多元化开发能够有效控制宏村的商业密度,调整商业结构,具体来说,可从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这两方面进行落实。1.文化设施。文化设施以博物馆和展览馆为主要承载形式,将宏村的独特的风水格局和徽州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展示给游客和参观者,如:(1)开设建筑风水学博物馆,以宏村的“牛形”村落空间布局为主题,从风水学、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角度对宏村独具特色的布局进行介绍和科普,并运用三维技术加深游客的直观体验。(2)结合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州教育、徽州文献、徽州版画、徽州三雕、徽剧等徽州地域的特色历史文化,建立综合型博物馆,让游客在宏村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徽州古村落中一览徽州历史文化的缩影,这种缩影在旅游市场中的投射真是综合型博物馆的存在,这是徽州文化价值在当代的体现和输出。(3)根据徽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开设同时具备展示与销售功能的展览馆,不失为一种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向旅游者集中展示徽州的传统民间工艺的有效方式,同时辅以到位的讲解,不但能够加深旅游者对徽州民间工艺的感知,而且也有助于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增长。2.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主要是将徽州传统民俗文化适度改良后,投入到宏村的旅游市场中去,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游客对徽州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以此能够协调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的矛盾,并扩大宏村作为知名古村落的品牌效应。当然,宏村旅游市场中文化活动的举办,须基于对徽州传统文化的准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考虑到适度合理的原则,将包括如舞火龙,舞钟馗,抛绣球,招女婿,入学堂,宗祠堂会等妙趣横生的徽州风土民俗融入到宏村的旅游活动当中去,这种对徽州传统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模式,不但丰富了游客对古村落旅游的体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宏村旅游市场中“伪文化”现象的发生,维护了徽州文化的原真性。

(二)重视社区利益的经营模式

古村落社区本身集村民的“生活空间”与游客的“游览空间”于一体,村民是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往往对宏村遗产地资源特征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旅游地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如上文提到的旅游收益分配不均、收入风险增加等困扰。在此背景下,采取重视社区利益的经营模式,保护好村民的“生活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活动造成的矛盾,对宏村古村落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关系也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具体可实现的参考路径为:1.提高宏村村民的景区门票利润分成。宏村目前对游客采取的是统一收取大门票的收费方式,按照合同规定,京黟公司只把门票收入的8%分配给宏村,2013年,宏村人均年分红仅有2800元,可以理解在旅游发展的一定阶段,利益的妥协是处于弱势的村民所须做出的让渡,但过于低比例的门票分红,大大削弱村民从门票经营中所得的收入,导致了村民对宏村旅游发展态度比较消极。根据调查显示,(宏村)居民家庭收入在全村的位置越高,对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认可,因此,逐步提高村民的门票分红比例,提高单位家庭收入,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村民对古村落旅游的参与和保护的积极性,为宏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扶持多样化的农村产业建设项目。宏村的旅游发展应当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这其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就目前整体形势看,宏村不但应大力发展农渔副业和生态化种植、养殖模式,如扩大油菜、桂花特色产业基地拓宽村民收入渠道,规避旅游淡旺季带来的收入落差;而且要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如小额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补贴、培训、扶持民间旅游协会建设等保证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化程度留在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扶持项目能够提高村民在旅游市场发展中的参与化程度,扩大村民整体经济收益,缩小贫富差距,在政策层面上保障了村民的权益。

五、结语

在古村落遗产资源日益受到关注和遗产地旅游不断升温的当下,商业化痕迹过重,以及旅游发展与社区利益的共生矛盾愈发显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经营的困境。本文选择以宏村为例,分析了宏村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构成,具体阐述了村落布局和景色的独特性、徽州文化精神内涵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外在表现等,并就宏村在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所处的困境探讨完善和进一步规划适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应模式。对落实于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文化多元化开发模式,能够维护好宏村徽州文化的原真性,并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商业化过度的趋势;而采取重视社区利益的经营模式能更好地保障宏村村民旅游收益,规避因旅游淡旺季产生的经济风险。以上两种模式均立足于宏村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发展,对其他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王炎松.《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4)

2.邹统钎等,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59-60

3.陈艳,古镇遗产分类及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模式初探[J],东南文化,2012(1):35-40

4.左冰,保继刚,旅游吸引物权再考察[J],旅游学刊,2016(7):13-23

5.宋瑞,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古村镇旅游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3.

第6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构筑工商市场监管平台

论文全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及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海南市场监管的模式、方式与手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监管市场的经济卫士,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并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将是新时期海南工商行政管理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如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最高效率和社会需求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海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

(一)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力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首先,从构成要素来看,具有广泛性。其中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体系,包括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宏观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每一个构成要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更是任重道远。其次,具有整体相关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是一个整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基本特征是通过各个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体现出来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再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有序的法治经济,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市场主体只有依法进行管理,市场才是高效有序的。

(二)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力度是发展海南经济的必然要求。要发展经济必须有繁荣的市场,而要有繁荣的市场,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以保证其有序运作,蓬勃发展。如旅游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制止黑导、黑车等违法行为,净化海南旅游环境。可见,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力度是发展海南经济的必然要求。

(三)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力度是适应WTO的必然要求。加入WTO,工商市场监管环境、监管对象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使工商市场监管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因此,工商市场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按照WTO规则要求,一视同仁,消除对贸易活动的人为干预及其带来的扭曲,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二、当前海南工商市场监管的现状

海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海南经济卫士,在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假冒伪劣商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标、广告管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诸多方面为海南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工商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一)工商市场监管体制还尚未完全理顺。一是有些直属局,不是“小局大所”,精干高效,而是“大局小所”,人数众多,效率低下,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二是工商所建设不平衡,人数差异大,人数多的工商所多达100多人,人浮于事,而人数少的仅2人,难以完成大量的监管和服务工作。三是有些工商所重收费、轻管理,执法不到位,对市场监管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经济户口也不健全,难以做到执法重点下移,更难做到与国际惯例接轨。四是个体劳动者协会、广告协会等各种协会中介组织不健全,有些市县这些组织尚未建立,有的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商市场监管的法规体系不完善。一是陈旧过时。一些现行的工商法规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尽管前段时期进行了清理,废止了一批,仍未能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二是不具体、不透明。有的法规规定很抽象,遇到具体问题,难以依法处置。三是随意性大。有些工商法规游移空间大,给主观随意解释提供了条件。四是缺乏权威性。从效力看,在目前法规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出现讲话不如批示等不正常的现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三)工商市场监管的模式、方法、手段滞后。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看看、摸摸、闻闻”等凭经验办事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一套固化的东西。如有的工商管理人员把工商市场监管仅仅看成是调整市场摊位、收管理费而已,思想观念不转变,意识不到位,在执法过程中,流于形式,不讲质量,简单粗暴;仍然习惯于设关卡、搞审批、放不下部门利益,办案工具、检测技术等手段落后,监管仅在表面上,只重治标,不重治本。这些都与商品化的市场经济不适应,与世贸组织的规则格格不入。

(四)对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不够。目前在市场监管和执法方面,干扰多,说情风重,查处难度大,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案件是大案化小,小案化了,导致小案办得多,大案办得少,得过且过。一些直属局三年来没有办过一宗上万元的案件,有形市场(如农贸市场等)监管查处多,而无形市场(如证券市场、电子购物等)监管力度薄弱,对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查处没有建立良好的追溯制度。

(五)工商市场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许多市场监管人员虽然长期在工商系统工作,但缺乏系统的学习,业务素质不高。据了解在基层工商所,懂得笔录、办案的人员不过40%,难以承担起监管市场的重任。

三、加大海南工商市场监管的对策

加入WTO,首先是政府加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适应新阶段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规范、统一、透明、服务、高效”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创新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更新监管手段,做到“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

(一)创新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商市场监管体系

1、创新机制,建立规范性的监管体制和公正合理的监管规则。入世后,海南工商市场监管要从传统的对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监管转移到对统一大市场的监管上来,在强化对有形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对无形市场如证券、网上购物的监管,实行“政企脱购”。对市场监管对象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公正合理的监管规则,合理确立管理范围,调整管理规则,完善管理程序,改善管理方式,努力实现从收费型转为管理型,从主要利用管理、审批等方式进行“干预”转为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完善环境、提供服务,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转为为所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服务,克服职能混淆,观念不分,权力任意膨胀的行为。

2、与时俱进,实行市场监管的公正性、科学性和灵活性。市场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工商管理要与时俱进,对市场监管要实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灵活先进的监管手段尤其是经济杠杆的手段调节和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实现监督、管理、服务的创新

1、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对企业登记的监管。适应入世新形势和新阶段工商市场监管体制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取缔各类违法违章生产经营主体,坚决清理“五小”企业,大力查处“三无”企业,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集中开展清理网吧、音像制品等文化市场经营主体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

2、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加大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力度,坚决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为重点,加大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推进“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和查处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仿冒商品的名称、包装和药品市场、建筑市场、旅游市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走私贩私活动,严厉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封锁和限制竞争案件。以“反欺诈,打虚假”为契机,完善和实施广告监测制度,强化对商标生产、流通领域全方位监管,严厉查处虚假广告和商标侵权行为,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予以保护,为海南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合同监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工商市场监管必须加大对企业信用制度的监管力度,规范信贷、工程建筑等主要合同的签约行为,指导企业深入开展“重信用、守合同”活动,逐步实施企业合同信用公示制和信用备案制,大力提高经营者商业道德水平。

(三)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质量

1、创新企业注册方式,建立行政审批与民事自律相结合的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并联审批”方法,使涉及前置审批的企业办照时间缩短,提高办事效率。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推进名称登记从行政核准向审核备案,探索建立行政许可与民事行为相结合的名称登记管理制度。规范注册工作程序,提高准入工作透明度和规范化,防止新的“三无”企业的产生。

2、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经济户口”,在“经济户口”管理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线条管理向立体综合管理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使工商所的“经济户口”真正做到“底清数明,动态快速反应”。同时建立和完善对有违规行为企业的监控机制,使市场监管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方向发展。

3、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快速反应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12315”投诉举报受理系统,确立来信、来访、来电和网上投诉“一口受理,分类处理,落实责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推行“一个主体、两个环节、三项工作”,实施对各类交易市场的长效规范管理。“一个主体”就是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市场的开发者对市场的运作和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负有连带责任;“两个环节”是指市场经营者准入环节和商品货源进出环节;“三项工作”就是设立消费者投诉站、公示公告栏和告知承诺制度。创新业务工作方式,运用现代电子通信手段抓好网络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网上市场监管系统,实现海南电子商务应用的法律管辖和监督,构建高效便捷的市场监管网络,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务型向智慧型转变,使海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市场监管的需要。

第7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1.1从需求结构上看,情感比重上升旅游者在注重产品本身构成要素质量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与外界情感的需求,因为旅游者更加关注旅游产品与自身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喜欢与自身的心理需求相一致或者能满足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富有情感的旅游产品,使自身充分融入旅游产品中。与原有旅游需求结构中旅游者过多地注重景点、景区质量,重视接待质量等相比,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者注重情感的比重明显上升。

1.2从消费层次上看,文化产品增多随着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居高不下,而旅游消费者对于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由于旅游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或异域文化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情感,导致他们对此类文化产品产生较强的消费心理并主动接近与自身偏好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原有旅游消费层次中过多注重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数量明显增多。

1.3从消费内容上看,个性产品增加旅游者的消费经历日趋丰富,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细致,旅游者对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感到无趣,开始追求表现自己个性的旅游产品并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感。近年来的旅游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对国内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类,这充分说明了旅游活动倾向于对异域风情的体验和感受[3]。目前旅游者已由单一的组团观光旅游向形式多样的度假游、特色旅游、散客旅游等项目扩展,这种趋势都是旅游产品具有个性化、主观性特点的例证。

1.4从价值目标上看,感受产品增强现代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何种旅游产品,而且更加看重如何得到这一旅游产品,也就是说,旅游者不再过分重视结果,而是转向重视过程[4]。旅游者在农业生态观光园里吃新鲜的鱼,也愿花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在园区里钓鱼的感觉。另外,互动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观光旅游产品正在逐渐转变为体验旅游产品。比如在旅游观光地举办的生存训练、挑战极限、蹦极、拓展训练等旅游项目都受到旅游者青睐。

2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产品特征

2.1周期短,可满足体验者需求农业旅游周期较短,大部分产品的季节性很强,周期短的旅游产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产品内容,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比如部分城郊地区的农业旅游产品,春季时可以举行赏花、踏青等旅游活动,到了秋季就可以进行采摘等秋收类的活动,并且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随时变化种植种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与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体验视角下的农业旅游产品可以因其变化的产品内容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这也是旅游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这种变化的产品内涵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追随旅游者的消费意愿,不断变化种植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体验需求。每年、每季都有新的产品吸引游客,新的产品卖点也应运而生,在为消费者带来体验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的收入。

2.2易操作,有极强的参与性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可以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消费者体验的热情。比如采摘的季节,旅游者可以亲自采摘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品尝,也可以尝试不同方式的烹饪方法,体验农家的家禽风味。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体验,而是期望近距离、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进行全方位接触[5]。农业旅游产品为其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如参加滑草项目,品尝地方美食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直接参与特色活动,多方面体验农业景区特色、居民的生活方式、劳作的整个过程等,并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产品区别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实现了人们的体验心理,更有旅游者完全将自身融入农业旅游产品中,与农业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刻体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帮助旅游经营者设计更符合大多数旅游者的农业旅游产品。

2.3纯天然,环保意识突出在“绿色经济”、“绿色营销”、“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多数旅游者能够理性地对待旅游环境问题,这对农业旅游产品而言,是难能可贵的。由于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中的自然资源都是历史悠久的天然资源,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仅限于不随地乱扔垃圾、遵守游客规则就可以了,但农业旅游产品是可以被旅游者改变的资源。首先,旅游地出产的产品一定是符合旅游者需求的,否则旅游产品就没有旅游市场;其次,旅游者可以参与旅游产品的部分环节,如种植、养殖、采摘等,这就要求旅游者在体验的同时具有环保意识,并作出与之相符的行为。大多数游客具有环保意识,但在体验中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增加参与过程中环保行为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也增加了产品的文化体验。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农业景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游客增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行为,提高体验过程的意义。

2.4主观性强,产品个性化突出体验经济的最突出特点是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在大众观光型的旅游产品中,无论是团体出游还是散客外出,个性化都很难体现,只能在交通方式、住宿地点、用餐档次等方面稍有不同,体现一些个性。但农业旅游产品与之相比,突出特点就是可以满足旅游者主观性强、个性化突出的需求。目前,城郊农业旅游区内已开发有类似的旅游产品。旅游区将周边土地划分成面积不等的小块,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认养”地块,种植自已需要的农作物,也可以认养不同的家禽,或付费由当地人种植或者饲养。旅游者可以随时参与到该过程中去,土地上生长或者饲养的产品由旅游者自行处理。这种个性化的土地运作方式只是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它充分证明了农业旅游产品的主观性。

3体验经济时代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3.1游客参与内容设计的体验产品体验就是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产品中,深刻体会农业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农家文化,因此,让旅游者参与农业景区的策划和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参与农业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产品要素组合就成为体验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比较重要的内容。旅游企业在开发新的农业旅游产品时应征求旅游者意见,或让旅游者自己设计出行的旅游线路,让游客设计在农业观光园等地的停留时间、参与内容等,既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要,更为扩大旅游市场提供了可能,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农业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6]。游客参与度高,也就增加了旅游市场关注农业旅游产品的程度;参与互动程度高,旅游者从中获得的体验也深,农业旅游景区获得的关注度也就越高。目前,我国旅游正在由以观光为主体的局面向休闲等体验旅游产品转变。农业旅游产品有先天的优势,在产品设计环节就可以牢牢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产品角度而言,旅游者可以为景区设计出很多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比如种植农作物可以有游客参与的环节等。目前部分景区饲养了专供女士和儿童用的运输和交通工具———小矮马,这是应游客需要而产生的新的交通工具。增加了旅游者的体验感,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

3.2多种内容追随需求的体验产品由于土地出产的农作物等资源不同,因此种类较多的农业旅游产品目的地更加有吸引力。农业旅游产品目的地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追随游客的体验需要,产出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如大棚等观光地,可以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多种家畜等,让旅游者可以体验多种产品带来的愉悦,增加其体验的满足感。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人为地改变农业旅游产品极强的季节性的特点。旅游的季节性是业内不可回避的话题,但农业旅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避免产生很强的季节性,表现在游客可以在春节时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在冬季捕食饲养的家禽等,缩小了旅游淡旺季带来的收入差距。

3.3高参与度互动操作的体验产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时应该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为目标,要注意旅游产品要素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环节以及互动模式设计。互动式农业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建立农业旅游经营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稳定消费关系,还能增强旅游者的体验,增加消费者的重游率。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应尽可能地在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游客设计和提供参与性强、兴奋感强、个性化强的旅游活动和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和接待方产生互动,和旅游资源亲密接触,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难忘的体验,加深对产品的印象,增加游客重游的机率。农业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大多来自城市,体验式的旅游对他们而言意味着离开都市的污染、拥挤、现代生活工作的压力,回归田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桑野就耕夫,荷锄随牧童”的农家生活。农业旅游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以田园及周边为产品基础环境,以农家为产品接待单元要素,在田园之间或在森林等地,开发“农家乐”项目并加入游客参与的成分,比如从事钓鱼、采摘等收获性体验,或者可以从事种植、饲养家畜、灌溉施肥等农耕体验,让游客在高度参与产品过程的同时获得劳动的快乐。

第8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关键词:地方文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引言

区域旅游产业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就成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业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培养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 一般学者们研究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以竞争优势理论、迈克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水平以及产业集群化与产业族群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上。固然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关键,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浅层面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描述,忽略了隐藏在这些影响因素之后的关键因素“地方文脉”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了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系,探讨“地方文脉”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作用。

一 地方文脉

地方文脉是指旅游地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2-3]文脉是指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4]在旅游区水平上,文脉是由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绮交”而体现的旅游区文化形象,它“脉注”在旅游区,体现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精神,给旅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一个旅游区的文化主题与精神一致就形成了文脉。[5]

二 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旅游资源为内核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6]核心竞争力是反映一个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政府主导下旅游产业、企业依靠自身独特的资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服务、区位条件等),经过努力而培育创造的独特的竞争能量和优势。[7]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上:一、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因,是形成竞争能量和优势的主要来源;二、旅游核心企业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操作主体;三、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四、政府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起到辅助作用;五、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创造和培养。其中最主要的要素当属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三个方面。

三 基于地方文脉的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分析

(一)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对地方文脉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作用的探讨,必然要分析地方文脉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即地方文脉是如何介入到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中。从第二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构成: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竞争力、政府的主导和对旅游产业的培育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资源,最有效的载体就是旅游产品,由资源转化我产品和服务又离不开旅游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因为它们在资源转化为产品,以及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要探讨地方文脉对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必然要以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地方文脉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亦或是其他各项资源,从区域的角度来看,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展示的是区域发展的历史沉淀,同样它预示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地方文脉都会在区域资源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是区域资源形成的“根”。

2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形象塑造的源泉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的文化精髓,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地方文脉的挖掘和凝炼,旅游主题形象地方文脉的体现不仅能够丰富区域旅游形象的内涵,同时还能够让游客深刻的感知地方文脉的独特吸引力,因为只有差别话的地方文化才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才能够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游客对一个区域的文脉感知是不容易忘记的,只有能够深深印入到游客脑海中的旅游主题形象才能够被游客所感知、所喜爱,地方文脉的融入恰恰能够符合游客的这种感知需求,是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核心塑造源泉。

3地方文脉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

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载体,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大,竞争力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必然得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地方文脉,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在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来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而区域旅游形象的塑造来源于区域的文化脉络,来源于区域地方文脉的挖掘和提升,当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区域旅游形象主题相吻合,旅游产品的形态、材质、内涵均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想贴切的时候,旅游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上引起游客的共鸣,才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区域的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品位,这一点在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更显的尤为突出。

4地方文脉营造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氛围

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密不可分,企业竞争力强,产业竞争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旅游核心企业(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是旅游产业最核心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在提供旅游产品,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占领市场份额,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而旅游企业要发挥上述关键作用必须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氛围,区域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正式区域千百年对地方文脉传承所形成的,旅游核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离不开区域的总体环境。

(二)地方文脉视角下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1以地方优势文脉为素材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以地方优势文脉为基础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

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基于地方文脉开发规划的旅游产品能够体现出区域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能够开发出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让游客体验区域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2 挖掘地方优势文脉设计区域旅游主题形象

地方优势文脉是旅游主题形象提炼的源泉,以地方文脉为基础设计的旅游主题形象有利于游客的感知,更有利于区域旅游品牌的建立。因为区域旅游主题形象是以区域为整体来考虑的,地方文脉的挖掘同样是建立在区域整体基础之上,两个整体的融合既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设计,又有利于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成功。能够打动游客内心的区域旅游主题形象对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3以地方文脉为基础打造旅游核心企业文化,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不断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旅游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核心企业文化上,有了企业的强文化,企业在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技术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才有发展的主导思想,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指导区域旅游核心企业在行业规模和结构上的把握更加合理。把握好这点旅游核心企业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持才更有力。

地方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灵魂所在,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融入地方文脉元素,地方文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四 结语

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地方文脉的重要作用,地方文脉的缺失会影响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以及区域旅游核心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影响区域政府对待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度,而这些都是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发展旅游产业要尽可能的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和开拓等过程中挖掘地方优势文脉,并将其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如果说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核心企业、政府支撑等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血肉”,那么地方文脉便是“筋骨”,是培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所在,缺少了“筋骨”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文脉视角下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永州市为例》(10XKYTC01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英宝.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05.

[2]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J】沿海新潮 1996,(6):81-83.

[3]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初探[J].旅游学刊,1998(1):47-49.

[4] 赵飞羽,范彬等.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6):83一87.

[5] 王铮,李山.论旅游区的文脉[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6):65-68.

[6] 成伟光,李志刚,简玉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81(1):53-56.

第9篇: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

依据海南相关史料记载,从明朝起崖州(三亚)每年端午节都不间断地举办龙舟比赛,黎族的“三月三”节日也是以“竹竿舞”、“爬槟榔树”、“双人三脚跳”等传统体育活动为主。总而言之,三亚市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三亚升格为地级市。三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质体育旅游资源,经常举办全国性、全省性的大型体育赛事。1993年6月,在三亚亚龙湾举办了国际沙滩排球赛,有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参赛。这是三亚第一次引入国际体育赛事,在海南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1997年,为纪念而举办的“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帆船代表队报名参赛。这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帆船比赛,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1999年,“香港--三亚”航线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和香港游艇会共同命名为“黄金航线”。它是世界上唯一被命名的帆船赛航线。该赛事也成为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盛事。2007年起三亚每年都承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该项赛事的起点和终点都设在三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入驻三亚,并表现出规模逐年扩大、赛事项目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真正推动体育旅游的主力其实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才使得中国的体育旅游项目能够很好地发展。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是潜力无限的新兴旅游产业。而三亚只有充分利用其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自身体育旅游产品竞争力,才能使体育旅游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

二、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 SW0T 分析

(一)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 strength)

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优质

三亚作为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面环海,一面靠山, 因此, 三亚全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气候宜人,阳光充沛,年平均温度25.4℃。三亚拥有得天独厚和丰富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雨林、温泉、动物、溶洞、民俗、生态10大旅游资源于一体,世界环保组织评出,三亚是中国空气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古巴的哈瓦那)。

2、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通过近30年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亚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成国际化旅游度假胜地,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初步形成餐饮、住宿、交通、景区、购物、娱乐、医疗等组成的旅游接待体系,可以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完备的基本旅游服务。三亚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基本建成海南南部医疗中心,全面提升三亚医疗服务水平。

3、体育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宜人的气候、洁净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旖旎的海湾、柔软的沙滩、湛蓝的海水、原始的雨林、独特的民俗都是三亚市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核心构成要素。各资源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满足各种兴趣爱好消费群体需求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有满足高端体育旅游者的帆船、游艇、高尔夫等项目;有满足寻求刺激的年轻人的帆板冲浪、水上摩托艇、热带雨林探险等项目;也有满足普通体育旅游者休闲需求的自行车、垂钓、浮潜、游泳等项目。

(二)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弱势(weakness)

1、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三亚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强。例如潜水旅游项目,由于旅游项目经营者没有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忽视自然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过度消费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产品也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通过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来突破其局限性。比如,高尔夫球、帆板冲浪等旅游项目对旅游者的工作收入、身体健康、闲暇时间都有较高的要求,可能致使部分普通旅游者无法体验到这些体育旅游产品。再者,目前三亚的体育旅游产品几乎都是依附在各个景区里,没有充分体现体育旅游的独特魅力,无法满足旅游者高标准的体验需求。

2、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笔者对三亚市各体育旅游景点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学历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市体育旅游景点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非专业人才。同时从业人员的文化学历偏低,高学历人才偏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在全国而言,是一个共性问题。

(三)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机遇(0pp0rtunity)

1、公众的健康养生意识提高

随着中国都市化进程发展,都市人群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普遍处在亚健康状态,年轻人因工作过于疲劳而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人们健康养生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休闲旅游以一种时尚生活的方式,席卷全国。

2、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家开始重视体育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南省政府以及三亚市政府对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越发关注。在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海南省明确支持三亚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计划建设以海上旅游项目为主的海洋主}公园,深度开发潜水、帆船、冲浪、海钓、游艇、高尔夫等体育旅游产品,构建以帆船、游艇、高尔夫、水上运动为主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三亚国际体育休闲旅游品牌,增强体育旅游的国际知名度,把三亚打造成为国际性的体育休闲旅游城市。

(四)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威胁因素(threat)

国内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才刚刚起步,又无成熟的专业理论体系指导,只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体育旅游的成功经验以及从业人员自身实践摸索。困此,在三亚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诸多威胁要素。比如,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竞争威胁、国外体育旅游市场的竞争威胁、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等。

三、三亚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指导,统筹规划产业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三亚高端休闲旅游产业,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三亚政府加快牵头成立体育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由旅游局、文体局以及发展与改革委员等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参与。由于三亚市体育旅游还处在发展初期,专门的产业发展规划还未颁布出台,所以三亚政府应从宏观政策指导的角度,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组织国内外相关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重视在整合资源、完善法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资源保护、营销宣传、人才培养、旅游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三亚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布局体育休闲功能区建设,控制体育旅游建设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后,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政府努力促使《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政府指导文件提升为法律法规,为三亚市体育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二)重视营销宣传,塑造三亚市体育旅游国际品牌

三亚拥有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产品,有满足高端体育旅游者的帆船、游艇、高尔夫等项目;有满足寻求刺激的年轻人的帆板冲浪、水上摩托艇、热带雨林探险等项目;也有满足普通体育旅游者 休闲需求的自行车、垂钓、浮港、游泳等项目。三亚市体育旅游产品具有休闲性高、参与性强、品种丰富等特点。因此对国内外的体育休闲旅游者有着非常巨大的吸引力。但目前三亚市体育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佳。这就要求三亚政府重视营销宣传,建立一支独立、专业的旅游营销宣传团队,并且通过加大营销宣传投人、整合营销主体、创新管销模式、开拓重点市场等措施,全面提升三亚市体育旅游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构建三亚市体育旅游国际品牌。

(三)完善三亚市体育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美国夏威夷等世界著名旋游城市基本都拥有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可以说,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是判断某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三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排头兵,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对三亚旅游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旅游信息标识系统构成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重视体育旅游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