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

第1篇: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电子病历的部署加速了医院医护诊疗服务的数字化步伐,对于国内一些医院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各家医疗机构都在着手通过技术手段打破固有的技术瓶颈,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做出努力。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口腔”)前身是成都仁济牙科诊所,建于1907年,1912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1928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口腔病院,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医院实行教学、医疗、科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现有教职工4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5人。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300台,病床200张,年门诊及预防保健40万余人次,住院3000余人次,手术2500余台次。医院设有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黏膜病科、修复科、唇腭裂外科、创伤与整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正颌与关节外科以及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正畸治疗中心等临床科室。华西口腔医院以“热忱・关爱”为服务理念,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华西口腔医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和推行特色专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国家推行新医改政策,目的是缓解现行医疗制度下大医院服务达不到患者需求的社会现状。经过几年的推行,不少患者都明显感受到医疗机构专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一所所现代化、数字化的医疗机构出现在公众眼前,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各大医疗机构大多成绩斐然。

综合性三甲医院由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术精良的医师队伍,一直是患者就医的首选,致使门诊量逐年递增,成了医改推行的重点单位。日平均门诊量过万,使得很多院内的信息系统不堪重负。相对于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专科医院所提供的治疗方式与服务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口腔医院与普通的综合性医院在医疗系统的应用特点方面存在巨大差别。“综合性医院其门诊量大,但主要的用药、治疗、护理等都在住院部门,是一种典型的‘小门诊,大病房’的格局。而口腔医院收治的病人主要是在门诊区间以及治疗床区域,真正需要住院就医的人群非常之小,所以是典型的‘大门诊,小病房’格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战强曾对记者描述。

专科医院的专有IT困境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口腔医学教育与治疗的医疗机构,同时作为四川省、甚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口腔医院,其日门诊量非常巨大,据统计,华西口腔每日的门诊量可以达到1000――2000人次/天。这样巨大的门诊量致使病人在就诊期间所产生的口腔医疗诊断过程与结果带来的电子病历书写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传统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的病历,由于时间少、数量多,产生了许多龙飞凤舞的潦草病历,使病历的准确性下降,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后续的查询统计工作。因此,设计并部署针对口腔医院独有的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迫在眉睫。

三大业务应用功能

各个击破固有瓶颈

根据医院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信息中心制定IT部署规划力求能够使系统硬件及软件平台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门诊系统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又保证现存的IT系统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可以不断创新升级。

电子病历系统的部署要有口腔医院的特色,这是信息中心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与总结,华西口腔信息中心将其归结了几点。

首先是病历书写。必须为医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模板设计器,这可以让医院为各口腔就诊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病历书写模板,让医生在进行病历书写时候通过载入相应模板创建书写病历文档,此外还提供了可便捷、规范、智能的病历书写器,方便医生录入病历。同时,通过专门的患者电子病历文档目录管理功能,医生可以按照文档类型、文档创建时间、文档状态对患者病历文档实现完全掌握。另外,系统能够自动根据文档审签级别,进行病历文档审签状态管理。

其次是质控管理。系统提供灵活方便的质控规则定义工具,可以让医院质控人员为病历书写质控定制质控规则和评分标准。高效后台的在线质控引擎,可以自动解析相应的规则,根据相应的病历诊疗事件触发,自动对患者病历产生的全程监控。同时,系统提供自动缺陷检查和评分工具对运行病历进行系统自动评分功能,并将产生结果送给质控人员参考,发现的缺陷问题反馈给医生进行整改。

最后是科研分析。系统需要提供完善的和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相关的统计分析报表,还可以提供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需要的统计分析报表。最主要的是,系统可以提供方便的电子病历科研分析工具,方便让医生定制科研检索。通过检索导出科研分析结果,导出工具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l或Spss等需要格式的文件为科研分析进一步利用。最终,集成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第2篇: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Web模式 多媒体点播 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25-02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信号已经可以完全数字化,并可以通过LAN(局域网)实现传输和播放,但这些早期的数字技术还不能充分满足艺术教育行业对高清晰度、高码流的多媒体节目如HI-FI音乐和高清视频节目的回放要求,存在对超大容量节目保存和传输速度等技术瓶颈问题。随着信息储存技术的进步和国际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基于Web模式的多媒体点播技术应运而生,它是一项全新的信息点播服务技术,支持实时高清晰度多媒体点播,采用服务器端软件、终端点播软件或高清播放器等硬件。可根据终端使用者的需求而设计,系统以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储存服务器的方式架构,依靠WorldWideWeb(简称Web,也称作万维网、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的控制层通过流媒体协议构成多媒体数据流传输,兼容传统的VCR界面点播,满足不同规模的网络应用需要,是一种能够提供高速传播及交互式操作的新型系统平台。

我们说的多媒体点播一般指的是包含了图文、音频、动画以及视频等文件类型的点播,在艺术教育行业中尤其以曲谱类的图片,还有声乐、器乐和舞蹈类的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文件点播最为主要。基于Web模式的多媒体点播技术是现代化艺术教育技术手段的系统解决方案,它融合了PC(个人电脑)技术、数字多媒体压缩技术、Web通信传输等多种技术,最重要的是随着20世纪末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推广和完善,它逐渐应用于国内各艺术类高校和中职艺术学校,已经成为艺术教育行业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手段的必备设施。

在传播方式上,早期的多媒体点播系统信息单向传送,终端使用者只能被动接收,而基于Web模式的多媒体点播采用“终端使用者自主”的双向交互方式,可提供一般人较为习惯的传统VCR界面来进行互动操作。传输的方式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的距离区分为两种,一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的远距离点播,文件经过数字压缩到较小的尺寸以便传输,一般以网络播放软件或者专用下载软件为终端,也可以使用网页浏览器在线播放或下载的方式接收;二是基于局域网的近距离点播,这种方式的点播技术速度快、效率高,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小,而且同样支持网页点播,学校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这种多媒体点播系统,教师可以随时调取上课所需音像资料、曲谱或者动画课件,进行教学示范,观看历年考试录像分析教学质量,欣赏课给学生们回放高品质演出节目,甚至通过观看口腔声带在发声时的形态变化等医学视频研究如何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等。

利用成熟的Web网页技术,配合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能够使用普通的PC电脑(或机顶盒)进行点播操作,系统配置较为简单和人性化,对于绝大多数艺术类学校来说技术和软硬件门槛可谓相当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艺术类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投入巨大,覆盖面广,艺术类高校和中职艺术学校均已建成网络信息中心,计算机配备和校园宽带网络等一应俱全,但与普通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等专业院校相比较,艺术类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化电教建设资金上投入较少,计算机管理技术人才也比较缺乏,所以通过一种集中处理的模式将多媒体点播应用的终端化为一个小巧的点播软件甚至只是人们日常访问的一个网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占用,还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随着艺术类院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将Web技术运用于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中,通过点播系统的统计功能,对教师或管理人员在终端浏览器的操作行为进行简单的智能分析,然后在点播系统首页或者节目播放页面向使用者推送节目列表,这就形成了点播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从而提高终端使用者的访问效率和点播质量。这种按周期执行数据统计分析,将用户点播行为的最新情况更新到数据库关联规则表中,通过对原本无序的访问操作进行有序的引导来减少页面访问流量,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服务器网络负载,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快速流畅。

基于Web模式的多媒体点播技术是由终端使用者与服务端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其操作简单易用,也非常人性化。例如某舞蹈学院现在有一名舞蹈专业教师需要点播某班级学生期末民间舞考试录像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只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即可实现:1.这名教师通过浏览器登录终端使用者账号、选择服务类型;2.点播系统页面推送标准节目分类列表和个性化的推荐节目列表,教师浏览或者搜索需要点播的多媒体节目,后台数据库服务提供搜索结果;3.当教师选择好节目,通过页面提供的VCR界面点击播放向后台管理服务器发出指令;4.后台管理服务器通过智能判断处于运转状态的数台储存服务器的网络负载并自动选择一台反应较为迅速的服务器,然后提取相应的节目;5.内嵌在网页中的视频播放器通过流媒体协议与储存服务器建立连接和传输节目内容;6.教师可以手动选择标清、高清等传输速率,选择标准窗口尺寸或者放大视频尺寸倍数甚至全屏无边框播放;7.在播放过程中,网页播放器不断在后台缓冲数据,以满足这名教师的VCR控制,比如快进和暂停等,因为只是占用了1个网页的系统资源,所以无论是节目播放中还是节目暂停播放的时候,这名教师都可以打开其他的网页同时进行浏览,也可以使用这台电脑同时进行其他工作(比如打印文件或是编辑文档)。

依靠Web网络技术平台,以网页播放器作为点播操作的终端,兼容传统VCR的互动按钮操作,这种基于Web模式的多媒体点播技术既能节省建设成本,又能简化管理,还可以充分利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软硬件计算机资源,这些特点对于艺术类学校构建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点播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终端软件环境没有特殊要求,使用点播系统的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工作电脑环境中检索、浏览网络资源信息,可以实时点播多媒体节目。

2.现在的数据储存硬件技术既可以支持专业的高速SAS硬盘(每分钟1万转以上),也可以支持由IDE或SATA接口硬盘(每分钟5400转或7200转)构建的RAID(磁盘阵列),艺术类学校在没有宽裕经费投入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较便宜的非专业硬盘来构建多媒体点播系统的储存服务器,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软硬件资源。

3.具有结构开放、简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系统平台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和扩展,数据储存的类型支持目前市场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单独安装运行方式(SAN阵列),也支持与管理服务软件一起内嵌安装运行的方式(NAS阵列),点播系统的规模可扩大也可缩小,方便学校未来调整系统功能和规模。

4.点播系统软件短小精悍,占用资源极小,遵守标准协议开发,完全可以嵌入各种OA(办公自动化)平台中,适合已经开发了同样基于Web模式的教务管理、学生学籍成绩管理或是校园IC充值卡等系统的学校。

5.多媒体资源库管理快速便捷,系统提供专门的服务和管理工具,能够手动或自动进行系统清理和优化,可执行定期自动智能备份,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方便管理人员清理系统垃圾和备份数据库。

6.点播系统简单易用,并可针对不同终端使用者的经常性点播行为进行智能分析,进行个性化推荐,以提高页面访问的效率和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让终端使用者能以最快的速度选择需要的节目,不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专门培训,这一点对艺术类学校来说尤为重要。

[ 参 考 文 献 ]

[1] 钱丹.Web挖掘优化VOD点播系统[M].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10.

第3篇: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正规口腔医学教育、从事口腔本科教学工作数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我对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深有体会,澳大利亚牙科学院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使我对未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

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

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第一、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

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优秀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

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

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优秀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

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PBL教学法,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

CBL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

TBL教学法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

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

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

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4.结论

第4篇: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正颌外科;错合畸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上颌LEFORT截骨

中文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随着现代正颌外科基本理论的不断丰富、术前术后正畸技术的完善及各种辅助外科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正颌外科经历了由多阶段手术到一次完成多个手术组合,从多种手术术式矫正一类牙颌面畸形到少数经典手术术式矫治多种牙颌面畸形的发展过程.今天,标准的同期双颌外科手术(包括上颌骨的LeFort Ⅰ-Ⅱ型截骨术、下颌升支截骨术和颏成形术)已成为正颌外科应用最广泛的外科基本技术。而个性化手术设计---结合三种基本术式和其他辅助手术,就能成功地矫治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牙颌面畸形,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我科自从2009年-2011年开始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颌骨陈旧性上、下骨折4例,下颌前突及颜面不对称畸形各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性别年龄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在18~35岁;其中4例为外伤致颌骨骨折错位愈合,2例为发育畸形(1例为上颌骨发育不足伴下颌发育过度,1例为偏颌畸形);

2 治疗方法

术前正畸,牙周洁治;术前摄片,制备合板,抗生素使用,备血;麻醉均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切口设计均采用口内切口:下颌升支前向下切口,上颌16-26前庭沟切口;双颌手术是先上颌后下颌,截骨后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中植入牵引钉以助颌间结扎;术后颌间牵引,进流质3-4周,给予抗生素5-7天,根据需要术后一月正畸介入。

3 效果评定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1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面形改善的满意度、关系、开闭口功能、有无并发症等。对矫治效果设定三级评定标准。满意:面下份对称,面形满意,建立I类咬合关系;基本满意:面下份对称,面形基本满意,咬合关系稳定但上下前牙中线不齐;不满意:术后面形与胎关系改善不理想,须行2次手术者。复诊时拍以下X线片:下颌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观察术后骨骼改变。

4 结果

6例手术治疗成功率100%。1~3年复查,咬合关正常,面部外形良好,无复发。本组6例,由于畸形复杂,其中2例同期行上、下颌骨截骨手术,共行手术6例次。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愈合、牙与骨段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前正畸均未做,术后4周拆除牵引钉,仅1例需术后正畸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根据矫治效果的评定标准,满意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5 讨论

5.1 正颌手术和正畸联合矫治发育性颌骨畸形的重要性

发育性颌骨畸形常表现为面下1/3歪斜,有时伴有咬合平面的倾斜、上下颌牙弓的不对称,同时牙齿位置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通过单纯的正畸治疗可以纠正牙源性和一些轻度的骨源性不对称畸形,而严重的骨源性与软组织不对称畸形,单纯牙齿的代偿性移动难以矫正,必须通过正颌手术解决。良好的术前正畸治疗不仅可以取得单纯外科手术无法取得的满意合关系,而且减少了手术中的工作量与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后的复发率。正颌外科术后建立的和关系常不能立即取得平衡,同时术中建立的合关系与口颌系统的神经肌肉组织之间尚未适应,原来的神经反射必然对现有的咬合功能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咬合关系,取得咬合平衡,保持治疗效果的稳定,防止复发等,都必须进行术后正畸。正畸科与正颌外科医师密切配合,联合应用正畸与手术的方法矫正骨性畸形,才能取得完善的咬合关系和颌骨对应关系,达到恢复口颌功能,改善美观的目的。本组1例下颌发育过度畸形的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

劈开截骨术后,一度出现前牙区1mm的开颌,经过术后正畸得以矫治,1年后随访,面形及咬合功能改善满意。充分认识下颌骨畸形的牙弓和牙齿代偿问题,就能够从各种角度更好地制定矫治计划,达到改善面形和咬合关系的完美统一。

5.2 个性化手术方案选择和设计的重要性

正颌手术的结果会给患者的面容带来变化,对这种变化,医生与患者常有着不同的看法与心理预期。预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及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取得其理解与合作,并针对上、下颌骨畸形的不同类型,以正颌术式为主搭配其它术式,设计具体的治疗方案。手术方案应以达到建立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恢复面部的对称性为标准进行设计,应摒弃只顾恢复外形不顾咬合功能的单纯颌骨整形观点。偏颌畸形的手术方式归为3种:1)偏颌伴下颌前突但牙列排列整齐,上下牙弓没有明显差异者,可选用升支截骨为主;2)偏颌伴开颌或患侧后牙有缺牙间隙可利用,可选体部截骨;3)单纯性颏不对称,可采用颏摆正术。随着正颌和正畸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单纯的下颌骨体部截骨术已经很少用于矫治下颌骨不对称畸形。偏斜在3mm者以上,需同时行双侧下颌升支手术;对单侧下颌体部发育过度的患者,宜采用去骨皮质术保护下齿槽神经血管做下缘修整。颏成形术常为其他手术的搭配术式。对咬合平面倾斜的患者,需行Le Fort- I型截骨术,通过去骨或植骨摆平合平面,同期行下颌手术;对明显的软组织畸形,可行植骨术,或二期行软组织瓣或真皮脂肪组织游离移植术,但往往远期效果欠佳,关于手术后鼻底形态的变化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但不会影响整体颌面外观;下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可行牵张成骨术,由于下颌骨的延长是在三维方向的变化,可能出现矫治结果与计划的不一致,因此必须随时对牵引成骨的偏差进行调控;对复杂的单侧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牵引成骨只是正颌手术的辅助,这方面尚需积累经验

5.3 模型外科的准确性与重要性

牙模型外科简称模型外科。在牙模型上(一般需上(牙合)架),模拟设计的手术,锯开模型,分块移动置于预期的位置,以热熔胶固定。观察、测量模型的变化,以判断、预测手术的效果,它是一种三维模板,而剪纸外科是三维模拟。为常用而重要的术前预测方法之一。制作咬合板(如为双颌手术则需要制作中间合板、终末合板以准确按照术前设计移动骨块),观察模型上原基线位置,测量并计算其移动后的距离,以利术中骨块移动后的位置固定,为术中钛板固定骨移动后提供基板,可供手术参考。

5.4 种植牵引钉的应用

手术中需要固定颌骨,而咬合关系的稳定则需要借助种植牵引钉(上下各四枚)固定颌骨关系后行坚固内固定,因为骨块分段的关系,先前的正畸装置不便于用作固定用力,而术后用作颌间牵引以预防畸形复发,同时也便于口腔卫生清洁。

5.5 关于外伤后致颌骨错位畸形

咬合紊乱,需要术前取模,大多可以对位咬合,仅需截断颌骨,重新对位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而不需要术前正畸治疗。

6 手术并发症

6.1 呼吸道梗阻

呼吸道急性梗阻、甚至导致窒息,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全麻苏醒期间,由于呕吐误吸、不当、舌后坠、气管插管拔管后喉头水肿,以及随后的局部组织水肿,加上颌间固定等因素,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并严密观察病情,消除可能引起呼吸道急性梗阻的因素。

6.2 出血

术中若误伤较大血管可致较严重出血。手术中可请麻醉医师降血压,力求动作快,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出血;如作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时,骨刀凿入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下牙槽动脉,待将升支以“劈裂”的手法将升支劈开后,扳开骨片,于直视下再深入修整骨质。进行下颌升支纵形截骨(垂直或斜形截骨)时,截骨线应保持位于下颌孔后方以防损伤下牙槽动脉。

6.3 神经损伤

例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可能误伤下牙槽神经致下唇麻木不适。截骨时的预防措施与防止损伤下牙槽动脉相同。完成截骨、移动骨段作固定时,则应注意避免下牙槽神经被骨段所压迫而导致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的出现。

6.4 骨段坏死

其原因多为将软组织剥离过多所致,或损伤供应血管所致。因此,在分离、显露骨面不宜范围过大,尤其是远心骨段(靠近牙龈方向的骨段)其表面软组织不应过多分离,而需尽量保留腭侧软组织附丽,以维持血液循环、保证骨质愈合。

6.5 损伤牙根尖及牙髓坏死

系因横型截骨线过低而将牙根截断。因此,应判断牙根尖可能的位置。其方法包括:术前拍摄牙X线片检测牙根所在位置及长度,参考一般正常牙根长度的数据,术中观察可见牙根包绕的牙槽骨呈轻度隆起等。估计牙根长度、牙根尖所在位置后,在牙根尖的远心方向4~5mm设计截骨线。

6.6 骨不连接或骨质愈合不良

主要为固定不佳所致,骨段断面接触不足、血循供应不良也有影响。因此,术中、术后一定要保证骨质的良好固定。一般多采用骨间固定(结扎固定或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并辅以颌间牵引等。此外,截骨设计应考虑尽量增大骨段(块)连接时的接触创面,术中要防止过分剥离软组织附丽等。

6.7 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患者是相当重要的

能单颌手术矫正则不用双颌手术;能一次手术矫正则不采用二次手术;术前不需正畸的则可尽量不做正畸(对于外伤致颌骨骨折错位愈合患者尤其适合);手术中颌骨分块能减少数量的则尽量减少。这样不仅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治疗费用。

总之,正颌外科技术已为颌面骨性严重畸形患者提供改变容颜的技术支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群审美意识的提高,此类患者求治的要求也将越来越多,同时手术的个性化、微型化、精细化和手术设计的数字化需同步发展以适应临床需求,相信不远的将来颌面部畸形的患者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静,王大章.正颌外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王兴,张震康,张熙恩.正颌外科手术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陈波,张震康,王兴.正颌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

[4] 张浚睿,雷德林.正颌外科常见手术方式及适应证[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

第5篇: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类型范文

1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概况

    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是以 患者为中心,护士为主体,通过多系统 数据共享,为治疗、护理等业务提供信 息处理支持的临床信息系统。该系统主 要由ICU患者床位管理模块、移动临床 护理模块、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ICU 临床监护信息模块、护理管理模块5部 分组成,具体功能包括:直观地显示患 者的各种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显示来 自外接设备的数据;正确识别患者以保 证医嘱的准确执行;提示护士关注高危 患者并采取措施;回溯查询既往患者的 全部数据。还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与医嘱系统、检验系统、移动护理设备、 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连接, 实现危重患者的管理信息化,是保证护 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工具。

2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2.1 ICU床位管理模块重症医学科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 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 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每天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 理服务,使用的仪器设备繁多,有大量 的统计工作需要完成,尤其是随着医疗 技术的发展,医院评审标准的建立,对 患者的各种信息统计工作要求更为全面 和具体。ICU床位管理模块的主界面可 总览监护病区状态,与医院的医嘱、电 子病历、手术麻醉系统连接,自动获取 患者的各种相关信息,可以自动按时间 和类型生成每日交接班需要的患者信息 类报表、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报表和工作 量报表。该系统可以进行患者、护理人 员、设备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通过数据 的采集,全方位实现对患者基本信息的 统计和记录功能,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 各种报表,进行各种工作量统计,将护 士从每天的各种工作量登记,各种仪器 设备记录本的登记、转抄工作中解放出 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的 时间还给患者。

2.2移动临床护理模块

    2.2.1实现药物医嘱的闭环式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复 杂,治疗项目多,用药途径多样化,用 药品种复杂化,护士每天面临巨大的工 作压力,在执行医嘱时易发生错误。我 院通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使 用,实现了护士直接在系统中对医生开 具的医嘱确认执行,打印各种治疗标签, 使用掌上电脑(PDA)双人核对药物,扫 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医嘱 等功能,从而进行关键环节的控制。再 通过接收PDA的医嘱执行信息,将该 患者的用药信息自动记录到危重患者护 理记录单上,还可以按照药物用量,自 动按时段统计人量,并结合出量计算患 者的出人平衡情况,为医护人员及时了 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 数据支持,而且护士不再需要转抄医嘱, 防止了转抄可能造成的差错,同时节约了 时间,真正实现了保证用药各个关键环节 的正翁性防范护士用药失误,实现药物 医嘱的闭环式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2.2.2识别及警示高危患者,提高护士 风险防范意识ICU把危重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 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患者最佳保障,以期 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通过重症医学科 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护士可随时查看 每个患者的APACHn、跌倒和压疮评 分结果,从而能够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 预防和干预;同时在交接班中,系统每 天能够自动提取高危患者的信息,加强 了护士对高危患者的重视,达到了降低 跌倒或压疮发生率的目的;还可通过系 统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根据2011年卫生 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 细则(2011年版)》要求,多条件、多角 度地统计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危重程 度及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2.3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重症医学科

    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科 室,无菌包的管理成为感染控制的重要 环节之一。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将无菌 包的清洗、打包、灭菌、登记、发放、 使用、回收等每一环节用统一的标签 进行识别,确认和信息追溯等均进行 了流程的规范,如未按流程要求操作, 进行下一步操作时系统会自动报错,从 而达到了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使用 无菌包时需要扫描包上条码再扫描患者 腕带,从而对患者和无菌包进行绑定, 当某个患者出现感染时,可追溯其所使 用的无菌包及同批次的无菌包,同时可 追溯使用该批次无菌包的患者,并可追 溯到该无菌包清洗、打包、灭菌、登记 的人员和时间,利于护理质量的追溯与 改进。

2.4 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

    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是重症医学 科护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通过与数字化 医疗仪器(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 呼吸机),医院各类临床信息系统(如医 嘱系统、检验系统、移动护理设备、电 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局域通 讯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患者数据的高 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4.1自动采集并记录监测数据及呼吸 机设置参数等数据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重,需要血流动 力学、呼吸系统等多项指标监测,生命 体征变化快,需要护士频繁记录。ICU 临床监护信息模块可实时自动采集患者 的生命体征、各项监测指标和呼吸机设 置参数等数据,并将数值记录到危重患 者护理记录单的相应位置上,自动描绘 各项参数曲线,对患者病情变化一目了 然,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按需 求设置记录的时间间隔。

2.4.2通过建立护理记录模板缩短护理 记录书写时间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护理对象进行 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不仅 是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的依据,同 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的 法庭证据。目前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书 写不规范、记录缺失、记录不及时等问 题®。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不仅需要生 命体征、用药的记录,更需要护士对患 者病情观察的描述和各项治疗措施的记 录,护士完成这些记录需要有充足的时 间并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传统手 工书写护理记录的方式不仅占用了 ICU 护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对各 种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快速、完整的 采集'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将护士 常用的针对患者的一些处理措施和病情 描述制成模板,护士只须使用相应模板 并对其进行简单修改和填充相应内容即 可完成记录,使护理记录标准化,弥补 了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准确等缺陷,从 而提高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节省了 大量用于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

2.4.3 治疗和操作执行后自动提取相关 内容,防止遗漏记录顾秋迎等[4]曾提出,在使用重症监 护临床信息系统软件后存在漏记的问题, 漏记的内容主要为部分护理操作执行后, 护士遗漏了点击记录,如口腔护理、导 管冲管、床头仰角、尿色评估等项目; 有病情描述的部分需要手工输人,低年 资护士可能会出现录人不够准确的问题。 而我院的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可在 护士手持PDA确认患者身份、执行具体 治疗和操作后,自动提取相关内容放在 记录中,避免了遗漏的发生,保证了记 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5护理管理模块 2.5.1护理人员的管理护士长将科室每名护士的信息输人 到护理管理模块中,内容涉及护士的基 本信息、职称、职务、学历信息、获奖信息、 科研信息、社会兼职等,从而实现对每 名护士的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及科研 情况等的全面了解;可根据每天在岗责 任护士的资质和能力进行分组,实施患 者护理工作;可在网上进行排班,方便 快捷,便于查看,并可实时统计护士工 作时间,以便统计护士的工作量,实现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可随时在网上 填写休假申请,护士长可以及时查看并 审核,将护士长“家长式管理排班”转 为人性化管理,达到护士满意,同时为 人员调配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5.2护理规章制度的查询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 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 理安全的前提。但目前护理人员对护理 制度的认知和执行情况并不乐观。高荣 花等[5]2007年在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中 对11家医院包括护士长在内的55名护 理人员就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 查对制度等几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进 行考核,结果熟练掌握的人员不到30%, 大部分只是部分了解;在制度的执行上 仅仅局限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印制 成册,没有形成依靠制度、规范、体系 进行管理的模式。因此为了提高护士对 护理规章制度的知晓率和执行力,我院 的规章与流程形成了规范的体系,放人 护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护理规章制度 的电子化,同时护士可随时查看、及时 了解最新版本,保证各项规章与流程的 知晓和落实,规范了护理工作。

3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效果

    3.1给药错误发生情况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平 均每年发生用药错误为3例,自从使用 该系统后未发生过用药错误。

3.2书写护理记录用时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每 个班次每名责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用时 平均为(76.60±10.37)min,应用后为 (44.28±9.43)min,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t=16.299,P<0.001)。

3.3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 死亡率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危 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2.43 例/千日,应用该系统后下降到2.01例/ 千日;死亡率由7.98%下降到6.13%。

4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体会

    4.1可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医嘱的正确 执行医嘱从开出到护士转抄,从转抄到 双人核对,从双人核对到执行,从执行 到完成后的记录,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多人操作,如何确保医嘱正确、准确、 安全的实施是目前护理同仁共同奋斗的 目标。而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可帮 助护士完成医嘱从转抄、核对、执行到 记录的全过程,并应用系统的报警和提 醒功能,确保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大大降低了在医嘱转抄过程中造成 的错误和不规范,优化了医嘱执行的流 程,从效果中可以看出,应用该系统后 未发生过给药错误,保证了患者安全。

    4.2可自动整合数据,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以危重患 者为中心,以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为主 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治疗、 护理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准确地记录 患者各项数据,并自动采集、生成各种 治疗护理记录。通过与床边监护仪的信 息共享,实现各种监护数据的自动采集, 减轻了 ICU护士的书写工作量。治疗及 护理操作执行后系统可自动记录,并能 自动统计患者出人量,节约了护士转抄 和计算的时间。通过护理记录模板的建 立,既确保了护理记录的正确性,又大 大减少了护士书写记录的时间,真正做 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实现了对危重患者标准化、规范化、流 程化的全程、全面监护,达到了李丽等M 所提出的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 使护士真正有时间为患者提供床边服务 的目的,提高了ICU护理工作质量和危 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3有利于对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管理, 降低危重患者感染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 医院各种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可充分 共享资源,自动生成各种相关信息,有 利于指导护士及时发现高危患者。系统 中会标识高热患者,提示护士进行隔离 或体温监测;同时,ICU床位管理模块 可对感染患者进行标示,提醒护士在安 排、协调床位时,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当感染患者增多时立即处理,划分出感 染区域,做好区域隔离。通过标示,可 时刻提醒护士该患者为感染患者,有利 于感染控制,防止感染的聚集性爆发, 从而降低危重患者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