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中学教育与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与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教育与指导

第1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一、要重视养成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但可塑性很强,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这一特征,抓住时机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各种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队列、队形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队伍,培养学生养成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品格;在短跑教学中,特别是起跑教学中,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德;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跳跃和支撑跳跃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在投掷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从指挥、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如通过运球接力赛等练习活动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相互激励、敢于竞争的意识,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等等。

二、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而小学生年纪小,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心理素质较差。体育教学项目繁杂,内涵丰富,它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遇事冷静、处事果断的习惯,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提高自控、自理能力。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比赛、达标测试等各种课堂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自知、自信、自律、自控、自强,做到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据有关资料显示:孩子能力的发展巅峰在9岁左右,而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小学中年级阶段。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布置一般的教学场地,自制一些简单的体育用具,如沙包、毽子等并付之使用,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健康向上的素材编排游戏。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共同确定最终的游戏规则。“5・12” 汶川地震后,我引导学生编排了“转移伤员”的游戏。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以及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意识与团队意识。

众所周知,体育项目的特点是:动眼、动手、动脑,身心协调发展。如:在田径教学起跑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掷球击物等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瞄准能力;在篮球传接球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四、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2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一、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1.职业理想偏低,缺乏职业热情和追求

在教育实习中,许多师范生流露出对未来教师职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他们把教师作为一项普通“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一份工作而已,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做好教师的自信心。

在师范生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职业就是谋生的手段,是获得劳动报酬的一份工作而已,如果有更好的工作等待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将教师作为自己职业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学生支持此观点,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之所以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完全是因为工资稳定,而且当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办班增加收入。

从调研结果看,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水平低和职业精神匮乏情况非常普遍和突出。

2.教育教学理论不扎实,缺乏坚实的职业理论基础

一些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如教育理念掌握不够深刻、教育教学理论不扎实等,缺乏坚实的职业理论基础。

部分师范生既对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方法等缺乏了解,也对当代教育理念、趋势的发展了解甚少。

师范生对新课改基本理念多以经验性认识为主,缺乏理论性知识。例如,对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旨在强调学科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很多学生则将“过程与方法”误解为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或者是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

由于师范生缺乏扎实的职业理论基础,因而在实习中缺乏科学、明确的理论指导,致使教学设计呆板,无法体现新课改精神,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只能按照传统教学依猫画虎,教学陷入僵局。甚至有些学生准备45分钟的教学内容只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课堂上剩下近20分钟的空堂时间。

3.教学基本功差,职业技能不过关

职业技能不过关、没有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在实习中的又一凸显问题。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具展示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资源开发基本功、教学研究基本功等。

我们发现,一些师范生在教学基本功方面有以下不足:对教学基本功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有以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为基础的层面上。对课程资源理解也不深,没有完全跳出以往单纯依靠教参、被动处理教材、仅仅思考“怎么教”这个层面,无法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用教材”的新课改要求。对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的理解停留在课堂突发教学处理的层面上。然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课程在强调教师要既能做到发挥教师课堂主导的“导”的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的作用。

二、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的实践

1.教学中充分渗透职业理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在教育学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实现职业理想。教书育人是教师崇高的职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成功十之八九取决于教师质量”,因而,在教育学学科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要仅仅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当志存高远,怀揣为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雄心,这样才会安于平凡,抵制物质诱惑,以不竭的工作动力和持久的工作热情,实现职业理想。

身行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示范榜样是师范生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的重要条件。在公共教育学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给学生做好示范,使高师生从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促进自身职业理想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精神饱满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又可以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愿望、观点和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

2.阅读教育名著,把握新课程理念,夯实职业理论基础

要夯实师范生的职业理论基础,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在教育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名著和学习国家相关的教育改革政策与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育名著的阅读比重。师范生可以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如《论语》 《学记》 《陶行知全集》 《理想国》、 《爱弥儿》 《人的教育》等经典专著。在这些经典中了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等人的教育思想,也可以学习到瑞士皮亚杰、美国布鲁姆、奥苏贝尔、加涅、罗杰斯、杜威等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阅读教育名著有利于激发和帮助学生去思考问题,理解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名著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结合教育学学科内容,成立读书沙龙,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读书笔记和心得。同时,可以开展“一周一本书” 的读书活动,活动可以由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提高学生阅读教育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阅读教育名著来夯实自己的职业理论基础外,还要重视学生对新课程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加强师范生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部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增加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多方面的新课程理念知识,加深师范生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理性认识,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3.尝试采用教学模拟的训练模式,提高职业技能

教学模拟的训练模式,即通过在课堂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

可以尝试每周开设一次“中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课和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以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微观系统技能。这些系统技能主要是通过教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案例训练法来增强。在模拟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课后的评价也更能切中要害。不过,在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好备课和试讲关,坚持不过关的学生不能上讲台。按照教材顺序分课,尽量杜绝课程重复,让学生有机会提前熟悉中小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为教育实习和毕业后的实际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学会选择教学方法。体会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体会从做中学、从学中做的乐趣。还可开设“微格教学实验”课,将它与理论教学配套进行。还应结合教学及教育理论学习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说课大赛等活动。

通过模拟教学现场,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扮演教师角色,充分展示自己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巧,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在模拟训练法中,学生也能提前感受到 “才疏学浅”的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焦急,深刻体会所学的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3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法指导 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

根据新世纪的人才要求和当前国家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全面性、全体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但是在体育教学理论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前提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却难以抛开“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比较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和技术,但却勿视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严格地说我们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法”,轻于或没有“学法”,就体育课堂教学确实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独特的学习方法,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技、能”,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

笔者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个不易发现的问题,那就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学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育学法指导是体育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实际运用于自己的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最本质的特点是不仅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思维参与,而且还要主动地投入和亲身体验身体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太注意“教”与“学”的同步协调,教师的“教”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的“学”的比重较小,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少,学生练的“多”,但学会的“少”,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发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根据本校学生的考试情况的信息反馈和对周边中学的调查来分析,笔者认为,问题的结症在于: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没有把学生的学摆在应有的位置。要想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失调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首先,要牢牢确立学生发展的观念。

要紧紧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三大“要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发展的观念,必须加强学习。在教研活动中体育组长要阐明和强调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意义,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倡开拓进取精神,使每位教师多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教研组的业务学习要把转变观念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三大“要义”,深刻理解三大“要义”的精神实质,确立学生发展的观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学法讨论和研究,把这些新的观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把这些新的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部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其次,要牢牢确立学生主题观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教学基本原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是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去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某一知识和技能,承上启下;二是理清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知识和技能之间、以及技术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和掌握;三是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根据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选择和掌握这些学习方法,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指导,对不理解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主动的学习、感官去感知,大脑去思考、去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活动去认知和运用;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教师的指导,把书本上的信息源,实践中练习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动能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保证学生主动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里感受学习的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次,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要改变教与学脱节,不协调的状况,还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和上课上下一番功夫。

1.在备课时,首先要对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身体健康状况、文化纪律素质,个性特长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从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的政治形式,教法措施和学生的学法指导的最佳教学方案;其次要设身处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规律,与学生换一换角色,换一换角度,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想一想,在学习某一基础知识,某一技术动作时,学生是怎么想的,怎么学的,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困难,哪里需要指导、点拨;再次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确定因材施教措施和学法指导,使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乐于学习。

2. 在上课时,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不要以权威自居,而是容入学生中,积极参与,态度和蔼可亲,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进可能多地给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导为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简化组织形式,精讲多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学法指导上要耐心、细致、认真;对学生完成不好技术动作而产生的不良心理要耐心疏导,讲清动作技术形成规律,根据具体症结,讲清学法指导步骤,多采用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多采用激励、赏识教育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笔者在上八年级女生的腾跃课跳山羊时,有六位女生虽然经过三个课时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完成腾越过山羊技术。课后经过与学生交谈和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症结不是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症结,设计了下一节课的学法指导方案:

2.1 教师上课就宣布教师有一个秘诀,保证这些学生都能完成过山羊技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悬念。

2.2 重点加强保护和帮助,消除学生恐惧心理,恢复学生自信心。

2.3 学生反复练习踏跳和过低障碍物技术,加强辅助练习(如挺身跳、分腿跳、屈腿跳、转体跳等)。

2.4 学生过山羊练习,教师重点保护,自己完成腾越过山羊技术。

2.5 学生逐渐脱离保护和帮助,自己完成腾越过山羊技术。

结果,在下节课认真实施这一学法指导方案,八名女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学法指导,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的,教师愉快的情感会感染学生,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感动学生,使学生信赖、崇拜教师,因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最大动力,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他们想要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与教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相融相悦,是促进教与学同步协调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再次,教师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帮互学精神,树立榜样,形成良好风尚;课堂教学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分析和运用,多利用必要的辅助和诱导练习,加强学法指导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3.上课时和上课后,依据反馈原理,不断调控和收集学法指导信息。课堂教学中,静态单项反馈形式――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也可用动态反馈信息――师生问答,还可以用学生个体与教师双向交流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的信息,完成作业和教师的评价、认识等。最方便、最快捷的反馈是情绪观察法,即通过对学生察言观色来辅捉信息。及时地把这些反馈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利于丰富、改进和调整学法指导,调整课堂教育教学结构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学法指导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项积极的有利的措施,应予以重视和加强。中学体育教学要真正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主动服务于基础教育,就应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做为终端,教学合一”的新范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重视加强学法指导,优化教育教学的整体结构和过程,促进合格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

第4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关键词: 幼师学生 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素质不佳的人将望而止步,而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日益受到重视。幼师学生素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中职教师的使命。

舞蹈大师美晓邦先生说:“舞蹈教学属于一种美育。舞蹈艺术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智、德、美身心并发的一种美育活动。”舞蹈是情感艺术,不仅能陶冶性情和品格,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于是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我为学生提供巨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把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在“舞蹈”中强身健体,在“舞蹈”中塑造品质,在“舞蹈”中培养创新素质。

一、塑造学生良好的体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职幼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接触过舞蹈。体型的美固然有先天性遗传的影响,但不是决定的因素。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能弥补人体的先天不足。幼师学生是未来的老师,良好体态是必备的条件。幼师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此时正是矫正体型的不良因素与培养优良体态的最好时机。在舞蹈教学的形体训练中,我尽量避免身体某一部分的训练,不仅有头、手、足、胸、腰、背、臂、腿的动作训练,而且有蹲、旋转、跳跃的训练,还注重让每节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富于变化。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首先我强调形成正确的直立感(抬头、挺胸、收腹的正确体感)。其次,我加强腰及开臂训练,它能促进学生胸部的健美,还能改变抠胸、驼背的不良体态。最后通过压、踢腿控制,跳跃及腰背力量训练,消耗学生不合理的脂肪,保持背脊正常的生理曲线,改善学生身体不良因素,从而矫形健美。另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眼部训练,这要求学生做到手到眼到、眉目传情,使学生不仅解除眼疲劳,而且眼睛炯炯有神。还要注意学生呼吸训练,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呼吸,它的频率是不平均的、是自由的,它时长、时短、时稳、时急,而且有韵律、有节奏、富于弹性,因此它能使学生心、肺得到按摩与保健,从而增强体质。舞蹈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注重提高学生修养和气质。在幼师舞蹈教学中,我不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且鼓励学生想象,这样能使舞蹈动作熠熠闪光。如在训练学生“兰花手”时,引导她们想象“兰花叶子修长,嫩绿优美”,“射雁”要想象“技弦拔”前的劲儿,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做到动作准确,合乎规范,而且体现出优雅、舒展的人体美和动作美。

经常让学生欣赏好的舞蹈作品(如CCTV舞蹈大赛作品),使学生从舞蹈音乐中感到旋律的美,从舞蹈动作的队形感受到变化的美,以及舞蹈服饰服装和道具的美,丰富了学生协调美、造型美及空间美的知识。每次分组创编让学生互相点评舞蹈表现情况,大胆谈谈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该如何追求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美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内心世界更加充实,气质和修养得到较好的提高。

二、创造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1.树立榜样,用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1)人的素质是在活动中获得的,并最终形成内在稳定的品质,素质教育的劳动成果凝聚在学生的心灵上,是由教师的教育观点、态度、品格、行为等决定的,学生随时随地都会用自己敏感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

(2)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向学生展示由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客观过程,就是学生自然接受思想教育形成优良品质的过程,于是我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尽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用热情感染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言语激励学生。

(3)对于学生点滴进步,我会在教学中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给予宽容并加以积极耐心的引导。树立榜样,不是树立“跳得好”的榜样,而是树立“有进步”、“认真刻苦”的榜样,从不冷嘲热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神、语调、微笑、亲切的言语得到鼓励和爱,从老师身上感到一种期待力量,把它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得到增强,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也萌发了。

(4)在舞蹈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与和谐关系,这种平等与和谐表现在师生、生生的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和帮助的融洽关系,不再是那种“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的教学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立、自主地学习。

(5)课堂教学以正面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拥有充分自信的学生往往比较好强,奋发向上,比一般学生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尽量使自己的言语、教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而消除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以及学生因自身条件不足而引起的恐惧自卑心理,班上林清虾同学,柔韧性十分差,多次向老师表示像想放弃学习,我告诉她说,你一定行的。于是每节课我都有意表扬她,她练功更认真,慢慢地,她的柔韧性明显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2.采用小组学习方式,以强带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指有几个人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合作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舞蹈教学是一种集体性教育。首先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我通常以强带弱,友伴学习(两人一组)进行基本功训练(如腹部训练,采用两人拉大锯,按摩师的形式)。一方面避免了基本功训练的苦役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快乐学习。还有通过两人一组学跳交谊舞,让学生掌握基本舞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且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学们更加活泼开朗了。

其次,在学习完一种民族舞蹈的韵律动作后,我都会让学生分组自选音乐并进行队形及动作创编。在小组合作中,初次合作有的小组也会产生矛盾,如意见不同,性格不合,等等。其实我每次都会默默地观察每组同学的表现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矛盾,不足,我会耐心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引导,从不训斥。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协商合作,这样学生能在合作中显示出友爱,能在合作中相互激励,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也逐渐形成了。

三、开展学生的立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幼师学生将来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只有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而教师创新意识及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塑造,所以必须把每个学生身上巨大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原有的知识、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一个学生无论怎样拼命学习,也不可能学完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面对这样现实,最有效的对策,就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舞蹈动作只是舞蹈的物质材料,材料需靠人来掌握,缺乏创造素质的学生只能墨守成规,充其量是复制人的成品,但无论你复制多好,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个性特色,则你永远只是一部复印机。我们重视开发创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是衡量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舞蹈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师必须为培养开拓、创新的人才竭尽全力。

1.自主创编舞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由空间,让学生亲自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其理解力和创造力。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教是为了学。教师只能提供条件,只是帮助促进,而不能灌输,更不能替代。例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我改变以往舞蹈的教学方法,不让学生成为“复制机”,而是首先让学生观看舞蹈录像,了解舞蹈的风格、特点、韵律及所表现的意境,等等,其次再学习汉族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及基本动作,接着学习在基本动作演变之后的舞蹈动作,最后提供音乐,让学生分组编排学习合上音乐,并把舞蹈表现出来,为今后舞蹈创编排打下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商讨确定动作及队形。

2.即兴舞训练

通过即兴舞的训练,让他们辨别音乐的性质、特点,并加以启发、引导,尽量使音乐与舞蹈动作统一,避免“两张皮”现象。让他们在即兴舞中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检验,在检验中调整自我,从而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创作主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发展了。

3.舞蹈节奏训练

节奏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而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在舞蹈课上,我有意识地在日常基本功训练时,改变以往采用的基本训练的音乐(因节奏不够鲜明,难辨其性质),因为学生的节奏感不强,不能随音乐节奏合拍训练,于是我选择节奏鲜明、生动活泼的儿童歌曲作为基础功训练的伴奏音乐,使学生感受2/4、3/4、4/4拍子的强弱不同,使学生从能感知强拍达到能听辨乐曲的拍子,并随音乐节奏律动。教授新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听音乐,听出音乐的节拍,能辨别是几拍子的,从而抓住音乐的节奏和律动,最后学会按教师要求合上音乐。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运用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有意识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空间。如“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让学生寻找答案。自己找规律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学会举一反三,思维自然变灵活、敏捷了。在舞蹈动作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的特点,依据情感表达需要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让学生看到身体运动的本来面目,认识到动作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规则系统,促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另外,为学生的舞蹈选择伴奏音乐或根据一段音乐进行编舞创作时,注重为舞蹈选择恰当的音乐或依据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流派、民族背景等编配出适当的舞蹈动作,这也需要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发挥音乐感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舞蹈训练当中的音乐不仅成为伴奏和单纯的背景,而且能提高学生舞蹈技巧和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舞蹈能量和创作的灵感。

舞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神奇功能,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到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培养一代新人的重托,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关键词:中职 职业指导 责任心 平常心 自信心

职业指导的本质就是帮助人们实现就业,并提升自我和发展职业生涯。可以说,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高水平的职业指导,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更是学校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目前,因为家庭教育和求学经历等因素,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求职动机、成功欲望和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着偏差。谈及未来,许多中职学生或处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或有“树大好乘凉”的心理,也有的则抱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因此,中职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重点解决心理问题。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平常心和自信心,简称“三心”教育。

一、唤醒中职学生的责任心

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求职者高质量地就业,职业指导师或学校就业辅导员自然会把指导重点放在学生能力和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上面,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面临毕业或顶岗实习时,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依然玩得不亦乐乎;更有甚者,有的中职学生以要去工作不想在学校读书为由,强行退学,数月后,依然每天在家玩游戏,根本没有去找工作;也有的中职学生工作实习期都没过,就以工作太苦、薪水太低、老板太凶等借口,回家“啃老”。

问题学生背后总是站着问题家长。一些中职学生之所以会有这种不负责任、游戏人生的态度,大多与家长溺爱心理太重、过度关爱孩子有关。虽然不是所有的中职学生都是这样,但这样的中职学生的确大有人在:有没有工作无所谓,啃老能啃多久不思考。对于这些求职动机缺失的中职学生来说,以“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为重点的职业指导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为此,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时,可以在入学这个阶段,将重点放在中职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上。通过走访校友、采访家长、班会讨论等方式,让中职学生明白:父母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何为成长?成长就是慢慢学会对自己负责、照顾别人,成为一颗能为他人遮阳挡雨的大树。

二、呼吁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时代,媒体热衷于“造星”,人们时不时可以听到一曲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也记住了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样的所谓名言。而中职学校因为招生需要,也是为了鼓励学生,不时也会宣传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如“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高三学长,企业年薪十万邀请加盟”。久而久之,“功成名就”和“多快好省”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两个关键词,自然也是不少中职学生梦寐以求的“好事”。

然而,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需要被及时打破。年轻人渴望成功不是坏事,但急功近利肯定不是好事,没有底线就更不能拿来说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就需要从职业的角度,帮助中职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情况、发展的路径,帮助他们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

据报道,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都已经是大学生就业考虑的方向,中职学生如果还以“活尽量少,钱必须多”为求职目标就太不现实了。

所以,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可以在入学初通过走访企业或者邀请企业家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用人单位总是挑选素质相对较好的人,越是条件好的单位求职竞争越是激烈。这就使学生进校之初就能确立就业的竞争意识,从而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要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最近动态,使学生时时明确专业目标,进一步增强学习主动性。在实习之前,要帮助学生熟悉人才市场的情况,了解目前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及专业需求情况,特别是自己所读专业需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制定应对策略。

总之,要通过职业指导,帮助中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就业态度,消除好高骛远心理,保持一颗平常心。

三、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有人好高骛远,自然底气不足。前几天,笔者学校一个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在班级QQ群里说:“我们一没经验二没文凭,怎么找工作啊?”

中职毕业生文凭的确不高,与大学生相比略输人一筹。但现在也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中职学生如果专业技能过关,在学校获得相关职业证书,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太难的事。即使开始时工资可能不高,但完全可以“骑驴找马”,获取相关的职场经验远比在家玩游戏强得多。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中职学生虽然文凭不高,但创业机会同样存在。

笔者所在城市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所带班级学生学的是外贸专业。不久前,本地商报报道,不少“布老板”开始意识到网上销售的商机,但苦于自己没有技术。有经营者提出,如果有人出技术帮助他开网店,他愿意提供所有相关费用,并负责供货,但不参与网店具体经营,只要合作者以不低于双方约定的价格销售产品并及时回笼货款即可。不少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面露难色,说自己不会建网店,也不懂轻纺。一个身处中国轻纺城、学了两年外贸的学生,抓不住这个机会是令人非常遗憾的,因为他们所学专业中开设有相关课程。

不少中职学生之所以表现出学习时没有兴趣,就业前没有信心,与“习得性无助”有关。目前的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无望后进入职校的,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经过中考直接进了职校。换言之,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加之前文所说中职学生有的责任心缺失、有的平常心不够,很多中职学生在学校就是在混日子。而学校出于现实考虑,最后不得不“放水”发给学生毕业证书。这种情况不是只有中职学校有,很多高职院校也是如此。

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该特别重视其自信心的培养。有必要组织新入学的中职学生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小规模的全员技能过关比赛,每年组织班级、专业部和学校“才艺秀”,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和工作体会……

第6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哲学教育

作者简介:宋洪凤(1974-),女,中学一级数学教师,一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00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如今看来,仍然对现如今的我们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指导借鉴作用。“少年强”这一宏远目标,依然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远目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作好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本人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进行了以下探析与尝试。

一、美的教育

学问的魅力在于美, 数学的魅力也源于此。曾有人说过:“数学, 如果正确地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真善美”是全社会、全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景。在我看来,数学教育也是实现美育的一个途径。例如,给学生一串乱码854623256和一列整齐排列的数字123456789让学生从中选择哪一组更美,大部分学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顺序或秩序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数学教育中,我不仅仅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也会让学生在这堂课后学会排队上车或依次打饭。我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也会学会遵守秩序,礼貌谦让,于是“美”产生了。再比如,一个简洁明了的证明会比一个冗繁复杂的证明更美,学生会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追求简洁完美,今后如果他能成为一名公务员,他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便民利民,于是美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中。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展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使学生在数学美的欣赏中发现美、接受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从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一个爱美、会美、实现美的人,那我们的少年离“强”还远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提倡“知情意行”,如果我们基层教师能做到将学科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识目标(价值观)最终都融入到学生的行动中去,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成功。

二、哲学教育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是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学生们如果仅仅从思想政治课中干巴巴地学习,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形成怀疑、抗拒情绪。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本身由于研究变数而进入辩证法的领域。”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曾提到:“数学学习对学生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一元性、普遍联系规律、运动和静止、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原理和规律,都在数学教育中有所体现。数学中的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奇数和偶数、乘法与除法等内容就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从表面上看,奇数和偶数互相区分,相互对立,但奇数和偶数又可以统一为整数,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完美体现。再比如一个负数无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无限趋近于0,当成为0时就脱离负数的范畴了,所以这会让学生明白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的内容不止自己一门的知识,哲学的教育也包含在其中。

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度,在清代闭关锁国前我国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数学方面体现尤为显著。祖冲之是第一次将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的人,欧洲人在1 000多年之后才推算到此;杨辉三角又叫“古法七乘方图”,领先欧洲600多年,最近国际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勾股定理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十大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的一个基本定理,在西方它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然而在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勾三股四弦定五”的论述,聪明的中国人在公元前1 100年左右就发现了这一规律,比毕氏早500多年,所以我们叫它勾股定理是有依据的。当我详查资料,撰写这段文字时我感觉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数学教学中,我会把这些背景历史故事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想通过这些背景历史故事也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荣誉感,使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度,并树立将来为国争光的责任感。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无处不在,数学教育当然要包含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四、道德教育

第7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教育理念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就是新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满足于拥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拥有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革,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必然。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努力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同时,我们应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我们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研究科学实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并主动学习。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他们有独立向上的愿望,自信心也处于上升阶段。但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不同,学生基础也就有所差异。同时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或者受周围英语学习气氛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跟着老师跑这个阶段,甚至有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还处于被迫学习状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展开学法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二、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订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了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才会有条不紊。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首先和学生共同制订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长远目标,还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单元确定不同的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好新课,获得高效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改善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上,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典型句,自己进行模仿解释,自己找出课文的难点和要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等,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些内容记住,当堂消化,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4.勤记笔记

有人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确实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已学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也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和浓缩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不断思维,提高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课堂笔记,上课时学生必须抛开和听课无关的杂念,专心致志,才能提高记笔记的效率。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必要的笔记,这可以使他们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对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高效地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开始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等。复习需要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复习时我们可指导学生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并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不断地使用和练习中学会的。英语学习的交际能力也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所以,教师平时应指导学生争取各种机会,反复练习,多方面、全角度地进行训练和练习,如同学会话、观看原版录像或电影、收听收看英语英语节目、学唱英语歌曲等,从不同方面多加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教法(即指导)。学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传授、引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学习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平时上课我常使用以下几项方法。

1.归纳指导法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不要急着给学生答案,也不要急于给出观点。如被动语态的学习,是初中英语的难点也是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找出例句、自己了解并讨论被动语态的用法及特征,最后学生自己分组归纳其用法。这比教师直接讲述更容易接受,且学生不易遗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学习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指点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却又不同的语言点,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的理解。现在完成时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我要求学生分组对以下句子进行比较:

He has gone to Shanghai,he will be back in two days.

He has been to Shanghai twice.

He has been in Shanghai for two days.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明白了have/has been to,have/has gone to,have/has been in/at的区别,对现在完成时的难点、要点加深了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少犯错误。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给出此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有时在讲授练习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找出练习中难以理解的语言现象,并要求大家协作讨论,自己发现并解答不同的语言现象。如学生经过讨论仍没有答案,教师可进行解答和说理。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和才能,只让学生寻找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产生于求异的过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训练。在上新课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造句,还特别欣赏他们别出心裁的新句子,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进行操练和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他们就能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情况让学生分大组或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开口说话,,大胆创新。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学生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认真记笔记了。他们说,记好笔记很有用,复习起来不再盲目,能更全面细致地复习了,再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蜻蜓点水般粗略复习了。学生们在课前自学时,也能自己预习单词和课文,自己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上课时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学生们在课后复习中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学生主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和巩固,使学习更加有效。同时,他们对交际训练也更有兴趣,大大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

第8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上第一课时“绪言”时,教师向学生推出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学生向往学习化学,并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以及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直观、鲜明、生动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引导学生眼到、手到、脑到,从而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参与感和从实验中获得新知的成功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发现性实验”,设计个别家庭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创设学生的成功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从多方面为他们创设成功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成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复多次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化学教学由课堂向课外活动延伸,建立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也难记,被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零乱知识条理化。如教材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教材中的重要化学用语,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可溶性表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点编排成口诀歌、顺口溜、找异同点等捷径进行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学科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运用同类归纳找出共性。分析物质存在、制法、用途及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化学原理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加深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技能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指导,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从科学态度、操作规范上给学生以示范。重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写实验报告等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纲进行预习,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找到重点和疑点,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教师根据实际适时进行启发点拨,以引导学生掌握好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还要注意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切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二)根据化学是一门实验研究性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组合,利用业余爱好进行课题研究。例如,根据我们当地龙江河水的污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等。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通过小组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查阅资料以及深入的调查、分析归纳等自主学习活动,了解了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学生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防范措施,获得了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学习能力也转化为实践动手的能力。调查研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化学,为家乡在可持续发展、环境美化方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只局限于平时的课堂授课教学,应该让教学的模式、地点、内容等多样化,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教学方式可以改成师生间平等的交流或谈话,让学生能消除拘束感,并且能明显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让学生更热爱该老师所授的学科,并能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体现集体力量,活跃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学会查阅资料,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发现问},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基本按应试教育的要求进行,只重视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有些教师还拼命通过节假日补课,搞题海战术,排列名次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做的效果不但不好,反而使个别学生由于压力过重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零散的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9篇:中学教育与指导范文

论文摘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中职学校未来发展和培养的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的关键,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校办学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规范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着企业越来越务实的用人需求、中等职业学生现有的就业心理及能力水平,特别是面对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中职学校未来发展和培养的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校办学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职业教育向就业教育转轨的大趋势下,我们承坦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在试验过程中,作为课题主持人,我亲自组织并参加了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全过程,对我校在探索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一些方法和途径做了些归纳,以期能和各位同行交流。

一、整合课程体系

我校从着手职业指导研究以来,就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主要以创业教育为主线开设了职业指导与创业课程,从教学计划中的德育课中分离出32节课,作为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就业与创业指导。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新生存在的四大问题是:目标定位、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就业压力。可见,就业已成为新生思考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安排就业指导课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在学生整个高中学习期间。根据不同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各有侧重,如一、二年级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级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将就业指导课从临时性、季节性转向稳定性、常规性,并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将零星的、分散的、讲座式的、动员式的“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

同时,充分发挥“两课”、专业课、人学教育、毕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将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融人其他教学活动之中,构建学校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就业指导课的特点,该体系不仅要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题讲座、就业咨询、成功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二、完善教学文件

作为一门课程,教材建设必不可少。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很难有一本全面、长期、稳定、适用的教材,因此,教材选用、讲义编写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文件学习、信息搜集、广泛阅读、大量查阅,系统地、有序地确定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课程教学大纲、规范的讲义或学习指南、完整的授课计划、详尽的教案,制作生动直观、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课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建立信息库、案例库,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同时,确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

三、改进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纸上谈兵,收不到理想效果。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资料分析法、参观讨论法、案例引导法、场景模拟法及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编写校本教材

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未来持续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求、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专业技能单一,而多数毕业生及家长又把工作环境好、挣钱多、劳动强度小做为择业的第一标准。因此,职业中专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对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实际,编写了《职业指导校本教材》。其用意就是帮助学生分析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理性的职业意识,形成客观的职业理念,搞好自身定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从业条件,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培养学生的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测定、评估,帮助学生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状况和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职业。在实验的使用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