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文学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

第1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亲近文本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书的老师往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班上的孩子。老师旁征博引的博学之气、清新优雅的书香之气都会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价值,进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爱上阅读。

(二)巧用启发诱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经典形象巧引路。小学低年级可利用学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特点,把孙悟空、哪咤、白雪公主、葫芦娃等孩子喜闻乐见的经典形象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书中去了解他们的故事,激发阅读兴趣。(2)创设悬念吊胃口。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3)巧设问题引好奇,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4)故意激将促探索。老师故意对读物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理解。(5)自拟广告荐书目。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

(三)家校配合,用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形式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

在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更能在成人与孩子愉悦、开放的共读过程中,使孩子们爱上阅读,进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各自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

(四)立趣味评价机制,开展系列趣味活动,保持学生阅读积极性

(1)班级“图书漂流――好书交换看”活动。学生自带图书,相互交换阅读。学期末举办“最受欢迎的图书”评选活动,通过推荐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图书”,对图书主人给予奖励或表彰,让学生感受到“赠人图书,手有余香”的喜悦感和成就感。(2)读书计划展示会。由学校少先队大队、年级组、语文教研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计划书展示会”。(3)在班级中张贴“阅读进度表”。每周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奖励一颗星,按照完成的顺序排在前20位的可以奖励一颗苹果。(4)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在每月进行的读书笔记、阅读记录本展评活动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奖励一、二、三颗星不等。(5)每月进行“阅读之星”评选。每次选出前10名进行奖励,奖励方式不拘一格,如:奖励去图书馆借书的机会;举办“读书经验交流会”、“故事会”、“作品展示会”;发放小奖状、奖章;在班级网站上发喜报、照片……(6)举办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小小读书博览会”。采用“书海接龙”、“开火车”或临时抽签等方法,每天上课前安排1~2名学生,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中的心得体会。(7)出读书小报。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读书风云人物、新书推介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一期或多期读书小小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发表作品”的兴奋;学校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报评比活动。

二、引领阅读内容,让孩子们书源不断

(一)让经典诗文与童年相伴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研究,内容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智慧。

(二)让文学经典与学生相随

经典是通过文化历史长河汰洗出的文字精品。而儿童文学作为首选读物应该作为儿童阅读的“主食”。我们将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语文教学―――跨越了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让语文的课堂充满书香。师生共读,读整本书。并将指定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将读与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创新读书形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持续地阅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我们可以确立导读、共读、讨论的班级读书模式。在导读中,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有一份阅读的期待。指导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共读中,建立话语环境,师生共同阅读、交流同一本书。在讨论中,让文字温暖彼此的心,让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彼此交融,让孩子的心智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组织班级读书会:大声读给孩子听,图画书阅读,名著导读,阅读交流会,读物推荐会等多种形式。设计时要把握: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孩子逐步拥有思辨的眼光;话题设计能启发学生多元思考;精心选择书本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点等。

四、指导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事实上读书笔记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第2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第3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为了彰显学校“以人为本、崇尚真理,知行合一、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为了给学生成长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营造书香浓郁的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的热情。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师生的人文底蕴。

二、活动目的:

1、促进我校“乐学、善思、笃行”学风的建设。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进一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

2、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3、激励教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人类优秀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

三、读书节主题

做个快乐读书的龙茗人

四、读书节活动时间

20*年4月,进行调研,做各种准备工作。

20*年5月、6月开展各类读书节的主题活动。

20*年6月15日闭幕

五、活动原则

1.参与性:本次读书节活动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要求做到师生全员参与,教师尤其要发挥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进而激发和带动学生投身于读书活动。

2.指导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选书、学会读书、学会交流读书收获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学习。

3.整合性:把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把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为踏踏实实的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学习促进课堂教学。

六、宣传工作

1.校园宣传:学校横幅、宣传橱窗、宣传海报、红领巾广播,或倡导读书、或读书方法指引、或表扬读书节中涌现的先进事迹。(政教处负责)

2.班级宣传:读书节活动方案由班主任负责在班级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读书节各项活动。各班都要营造一个与读书节相宜的班容氛围、组织学生制订读书计划,每位学生出一份读书小报。(政教处负责)

3.网络宣传: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师生发出积极参加读书节的倡议书。利用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宣传举办读书节的意义和活动内容。(教导处负责)

七、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

八、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

(一)开幕式(具体操作程序见附件)

1、校长致辞;2、宣读读书节倡议书;

3、读书节活动方案宣传;4、师生代表表态;

(二)、文学阅读和读书方法讲座——教师导读

1、活动目的:

在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分享阅读体会,介绍阅读方法,赏析优秀作品。邀请语文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2、讲座名称:①读书方法指导(*老师)

②文学经典欣赏(朱志生老师)

③“地球日”知识讲座(任江老师)

(三)、阅读活动

书目推荐:

1、教育部《大纲》指定书目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2、推荐其他的青少年优秀读物。

3、数学、英语、综合学科、艺术体育等学科老师推荐的专项阅读资料。

文学鉴赏:

1、文学经典赏读指导与训练(结合古诗文阅读大赛)(语文教研组负责)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片、摘抄等)(语文教研组负责)

3、指导学生写出书评(语文教研组负责)

4、广播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展读经典名篇(政教处负责、语文教研组协助)

(四)竞赛安排

1、纪念“5、12”汶川地震诗文朗诵比赛,

2、自编文学小报比赛

3、成语积累和改错别字比赛

4、文学知识竞赛评选校园“读书王”

5、名著阅读书评比赛

6、古诗背诵比赛

7、课本剧表演比赛

8、生活中数学竞赛

9、趣味数学竞赛

10、Englishreadingcontest

11、Let’senjoyidiomtogether!

12、音乐、美术、体育基础知识大比拼

13、语文、数学、英语阅读、解题能力三项全能竞赛

(五)成果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1、各项活动的获奖简报。

2、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3、自编文学小报展评

4、课本剧汇报演出

5、优秀书法作品展评

6、宣传海报展评

(六)、闭幕式(读书节总结、表彰大会)

1、精彩镜头回顾2、优秀课本剧表演

3、表彰4、获奖代表感言

5、教导主任总结(致闭幕辞)

(七)读书节活动安排日程表

时间活动项目负责人

十三周1、宣传工作:横幅、班主任会议政教处

2、文学小报展评语文组

3、成语积累与认错别字语文组

4、学生制订读书计划班主任

十四周1、开幕式教导处

2、纪念“5.12”朗诵比赛政教处

3、趣味数学数学组

4、Englishreadingcontest英语组

5、文学知识比赛语文组

6、艺体资料推荐艺体组

7、广播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展读经典名篇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协助)

十五周1、读书方法指导*老师

2、语数英三项全能竞赛教导处

3、艺体知识比拼艺体组

4、广播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展读经典名篇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协助)

十六周1、地球日讲座教导处

2、课本剧表演赛语文组

3、名著阅读书评比赛语文组

4、广播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展读经典名篇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协助)

十七周1、文学欣赏讲座语文组

2、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组

3、Let’senjoyidiomtogether!英语组

4、古诗背诵比赛语文组

5、师生的总结读书节体会教导处

6、广播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展读经典名篇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协助)

第4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50―01

中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阅读能力、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因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授学生如何广泛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一、初中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如今的初中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成长在大众传媒、网络媒体极度繁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学习、思维方式都深受网络媒介环境的影响,相较于中外经典著作、中国古典诗词、散文诗歌等,他们更愿意去阅读电子书、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接触不同的媒介、不同的阅读习惯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网络文学作品也有着自身的魅力与优点,但是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著作,使学生欣赏到纸质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体会到深度阅读不同于碎片化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另外,深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会独处,学会深度思考。

二、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交流,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个人化的阅读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以应试教育的目的性取代文学阅读的价值意义,应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在选择文学作品时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作品,充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此举可以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体验,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使是课文也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避免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文学作品是通过故事、人物、意象等对读者发生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沉浸到作品中去,与作品中的人物相互交流,设身处地品味作品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

三、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一)读写结合,定期做读书笔记,及时总结归纳。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深度阅读,深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字的理解、感知与把握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语言优美或思想凝练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记录自己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阅读文本之后的心得体会,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一种阅读之外的延伸创作,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益处。阅读笔记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过程、思考过程、写作过程有机连接在一起,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定期在学生中进行文学作品阅读体会的分享、交流、探讨,养成学生边读边写边思考的好习惯。

第5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张庄乡中学“书香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5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白斌

副组长: 李华  廖广华 张守俊 阮效磊   

组 员:全体老师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三个月(约十一月、五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二、颁奖:

由白斌校长对“读书节”活动做简单总结,教导处在总结大会上给各项活动的优胜者颁奖。

第6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教师魅力,播撒阅读兴趣的种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阅读兴趣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指定篇目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学段安排经典童话、名著、随文篇目,等等。

低年级适合安排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还有一些低幼拼音读物和拼音美绘本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高年级适合推荐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还有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

另外还可推荐订阅《好孩子》、《世界儿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科学画报》等刊物,让每个孩子都有数着指头等待刊物的急迫心情,让定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多彩笔记,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

课外阅读可以不论内容、不论形式,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要学会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高年级要学习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勾画语句后要反复诵读,练习仿写。三年级起可逐渐教学生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录好词佳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2,写出所阅文章的提纲、大意,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3,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综合以上要求去写。掌握方法后,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笔记,每次所写内容不要求多,但必须有意义、书写工整。

光做文字性的笔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小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鲜明色彩的特点,让他们在笔记上画点自己喜欢的插图、花边,使笔记像手抄小报一样精彩,吸引人的眼球。视觉的美感也会使他们爱上读书、做笔记。当然,老师一定要讲清笔记内容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千万不可做成画报。

观察中发现,学生爱读不爱写。为了让“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常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每次展览后,那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总会在班里传阅,有人欣赏笔记的形式,有人摘抄其中的精华……相互比较后,班里掀起一股新的读书。

五、知识竞赛,感受课外阅读成功的喜悦

第7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重在师生兴趣的激发、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确立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办学理念。几年来,学校全力营建书香校园,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现在,主题阅读交流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色。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所触及到的每一处风景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为此,我们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在教学楼楼梯墙上题写办学理念——让读书成为习惯;楼道文化——在每一层楼道里设立读书架,为学生提供经典书籍、报刊等,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文学长廊——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橱窗、楼道的墙壁,张贴名家经典、学生优秀习作、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2.建设班级“读书”文化。

我们要求每班教室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班名,国旗、班训、班报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的墙体文化风格各异:“成长的足迹”、“小眼睛看大世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氛围。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独具匠心,班级内图书角的布置也要各有特色。课间活动时,学生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学生。学校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等。

另外,学校还要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比如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吸引了更多学生投身阅读活动。

4.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收获,在班级内、家里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5.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趣。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根据“主题阅读交流”实验的计划,定期举办班级、级部、学校三级的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并评选出“读书小明星”、“演讲小明星”“背诵大王”、“小作家”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和展示自我的快乐和幸福。

四、完善阅读课型构建,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我们在长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阅读的四种基本课型:阅读准备课、阅读指导课、阅读积累课、阅读交流课。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各种课型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阅读准备课。这一步由师生在主题导学课上完成,主要是师生根据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图书,制定出主题阅读目录,进行图书的选择。二是阅读指导课。在每主题开始阅读第一节,教师大体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提出本主题阅读的要求,推荐本主题阅读书目,介绍有关阅读的方法,进行爱护图书、保护图书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主题图书进行阅读。三是阅读积累课。在这种课型中,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同时可以记录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及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或写下自己读书的反思、体会等。同时还结合我校“三语一言”课题实验,要求学生每人每天最少记住一条名人名言,教师在课中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阅读,师生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四是阅读交流课及成果展示课。让学生展示积累的字词句段篇,展示学生的手抄报等。

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我们每周开设语文大阅读课,两节课连排连上,在阅读的时间上有了保证。我们还努力加强阅读指导,每周大阅读课上必须有课外阅读指导的时间,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主题阅读的数目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五、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了阅读空间

我们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后,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学生的阅读不再拘泥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第8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读:激兴趣、导方法、荐书目

初中生求知欲强,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我们采用了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有了兴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后,还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果从阅读时效来分类,阅读可以简单地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所以必须对所读之书进行选择、并进行系统的规划。我们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10部名著为突破口,与此同时,还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二、写:做卡片、写随感、编影视

为了加强阅读的针对性,巩固阅读的效果,我们借助写的方式,一方面将书中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甚至可以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做卡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积累方式。写随感的要求比做卡片要更高一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尝试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点评,或是改编。

三、展:编专题、出专栏、开讲坛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我们通过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校园网页等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如读书笔记、主题征文等进行展示。时机成熟后,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报告会,由做得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向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课外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学生的收获很大。

四、演:述内容、谈感受、演故事

对于一些大部头的名著,通过概括、复述内容,谈阅读的感受等形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时,不给学生任何心理暗示,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地阅读,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或收获。不少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的作品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将其进行改编后,由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现。

五、评:逛名胜、品名人、评名作

江宁不但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名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字,而且离省城近,社会名人、知名作家也非常多。学校先后邀请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青春》杂志社王成祥、诗人屏子等来到校园为学生进行文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以这些名家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品读,去评论,然后再与作家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但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而且能对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

六、赛:观投入、看积累、比效果

第9篇:经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诵读

一、细心讲解,引发兴趣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虽然学生对于古诗词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但同时认为其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毫无用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应该从诗词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并通过对诗人在写作当下心理、环境等的介绍分析,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做情感铺垫。此后,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这一环节虽传统却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古典文学积累较少,水平不高,对一些诗词中的惯用手法及意象未能准确把握,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做到字字能落实。因此,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古诗文素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内外兼修,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

二、创造意境,展现古诗感染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充分说明了古诗中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学生读懂诗词大意,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身闻其声、身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如《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蟑,忽然闭口立。”描绘的是骑牛唱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意境。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通过想象,加深了学生诗境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反复诵读,理解吸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段),附录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0首。此外,《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确定感情基调后,把握节奏,抑扬顿挫,如此一来,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

学古诗词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以古诗词的言语去影响学生的言语,提升学生的言语品位和能力。因此,古诗的诵读应在综合朗读、反馈和思考的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慢慢渗透,在不知不觉间将经典词句转化、吸收,在使用时信手拈来,不必临渴掘井。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创造性地引用古诗文来表达复杂含蓄的意思和情感时,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其学习和运用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外延伸,提升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学龄前教育的重视,多数学生在幼儿时期便能够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但往往不知其意。这说明在孩子们中间开展课外经典诵读具有可行性。因此,除课堂教学外,经典诵读还必须向课外延伸。如何指导小学生在课外诵读中收到实效,就必须教会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同时,为检验课外诵读效果,还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诗句,写简单的赏析文章,写读后感等,这种边读边写的诵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诵读感想。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古诗文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经典诵读,而且会动手动脑。每个学期,我都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组织课外诵读活动中,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古诗中“春的脚步”》《难忘送别》《乘上诗歌的翅膀》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诵读读目标,同时也便于我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