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各地方的民俗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地方的民俗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一、采茶戏的发展

采茶戏指的是与采茶活动相关的戏曲种类。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采茶戏也是从我国长江以南的赣、鄂、湘、闽、粤、桂等地区兴起的。而由于不同地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性,采茶戏根据地域又分为粤北(广东)、阳新(湖北)、黄梅(湖北)等许多细目。值得一提的是,采茶戏脱胎于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句小调“采茶歌”,其曲调婉转清丽,久而久之在融入了舞蹈表演元素之后,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戏曲剧目。采茶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自于生活,是一种集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文化承载媒介。其中,舞蹈和音乐是采茶戏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采茶戏的音乐特征

采茶戏脱胎于传统的“采茶歌”,因此采茶小调也是采茶戏的音乐主体,曲牌一般包括杂曲类、小调类、茶腔类等,而茶腔是其中最为古朴和纯真的组成部分。“茶”腔具有浓郁的田园乡野气息和江南戏曲特色,其乐调高亢、爽朗,同时融合了抒情和甜美元素,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茶腔的音乐通常都以“茶”为主题,如《摘茶》、《炒茶》、《点茶》、《进宝茶》、《十二月采茶》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十二月采茶》,它是单乐段、双句式结构,在五声音阶中属于羽调,其主题是刻画劳动者在12个月中采茶劳作的情景,体现人们收获的愉悦心情。《十二月采茶》旋律优美、流畅、平稳,曲调通常为二度、三度级进型,乐段末端切分节奏的特色较为明显。

采茶戏音乐中常见的乐器主要有弦、管、击三类。其中,旋律类的乐器有胡琴、扬琴、笛子等;节奏类的乐器有耳、鼓、钹、锣等;打击类的乐器有唢呐、大钹、大锣以及小钹、小锣等。例如,采茶戏中为“茶”腔伴奏的是一种类似二胡的竹制乐器,其学名叫“钩筒”,伴奏过程中采用正反弦的形式,在间奏和过门时以打击乐器作为辅助,是一种典型的采茶戏乐调形式。

采茶戏表演时通常选择民族五声音阶,主体调式为羽调、徽调、宫调,其中又以羽调数量最多。在音调选择时,多以小跳和级进的旋法,旨在突出其旋律的优美、平和。音型选择方面,主要以八分音为主,搭配十六分音,以增加旋律的平稳、和谐特征。尤其是切分音的采用,可以有效打破规律的整体律动,既活泼又平稳。这样的设计效果能够通过音乐这一表现形式,将和谐精神与愉悦情感融合为一体,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三、采茶戏的舞蹈特征

(一)采茶戏舞蹈的基本特点。采茶戏是劳动人民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演化出的一种戏剧形式,因此其舞蹈动作也多数都来自于采茶的动作。据统计,目前采茶戏中的舞蹈基本动作有五六百种之多,并且仍然在创新和发展。不同的舞蹈动作所表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其动作类型主要可分为装饰动作、生活动作、情态动作、造型动作以及特技动作等,各动作类型都尽可能地要求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例如,装饰动作主要起装饰作用,表演的要点在于连贯得体、富有美感,并且能给观众以良好的视觉享受;情态动作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情绪的流露,表演时主张动作细腻温婉且富有情韵;特技动作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表演者的技巧和功底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表演特技动作时,表演者一定要灵活多样,丰富采茶舞蹈的表现形式。

(二)采茶戏舞蹈的舞蹈形态。舞蹈的形态主要包括舞蹈服装、舞姿以及舞步三方面内容。虽然各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采茶舞蹈风格不同,但采茶舞蹈都和当地的民俗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很大程度上是从民俗舞蹈演化形成的。因此,研究某地方的采茶戏舞蹈时,首先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这些元素多在舞蹈道具、舞蹈舞姿、舞蹈步法以及舞蹈服装等方面体现出来。以著名的江西赣南采茶戏舞蹈为例,该地区的采茶戏舞蹈便融入了当地的民族器乐与戏曲元素,在舞蹈姿态和步法方面,在传统民俗舞蹈的基础上演化出了“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第2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关键词】 民俗文化;园本特色

我们是水乡的孩子,每天呼吸水乡的空气,如果我们的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民俗民风,怎能去接纳世界的文化呢?我们地处江南之地,有自己的民俗、民风,特别是昆山阳澄湖地区,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民风。下面就阳澄湖的民俗民风来谈一谈在我园开展的活动。

一、元宵节“走三桥”

元宵节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大节日,而阳澄湖地区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走三桥”。苏州各地方的走三桥路线都不一样,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门后来来去去回到家里只能走过三座桥。

我园元宵节这天活动内容特别多。①吃元宵:老师与孩子一起做搓圆子,煮圆子吃。 ②做灯笼:老师与孩子一起做灯笼,有的用纸做,有的用纸杯做,有的用橘子做灯笼,也有的用可乐瓶做的。③走三桥:老师带着孩子拎着刚做的灯笼模拟走三桥。④古镇走三桥:到了晚上,老师和家长及孩子提着灯笼走三桥,我一看,好多孩子带着幼儿园做好的灯笼开开心心地走过中心桥、寿安桥、太平桥,一路上看看夜景,看看烟火,然后回到家。

二、清明节“青团子”

清明是江南水乡一个大节日。昆山人特别好客,这一天,我昆山人会杀鸡杀鸭,烧鱼烧肉,招待亲朋好友吃饭,有个名字叫“留会饭”。

青团子是正仪的特产,老早就闻名苏沪一带,成为清明时的美食。正仪青团子在馅上下足了功夫,有百果馅,有枣泥加白糖、猪油、松仁馅的,另一种是豆沙馅。春节过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购买青团子。

我园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了以下活动。①角色游戏:“正仪青团子”“ 渔家灯火”“泡泡馄饨”“阳澄湖大闸蟹”“ 正仪茶馆”“ 正仪糕店”等水乡特色游戏区域。让孩子学会热情好客、学会制作地方小吃。②“做青团子”:清明节前后,我园大班组开展了活动:“好吃的青团子”活动,与家长一起参观正仪的青团子作坊,将青团子工匠传人制作青团子的过程拍成视频播放给幼儿与家长欣赏,并自制创意青团子。

三、立夏日“斗鸡蛋”

昆山的立夏很有趣,有尝三新、斗鸡蛋、称体重的习俗。

我园也开展尝三新、斗鸡蛋、称体重的活动。①“尝三新”:立夏这天我们的孩子水果吃樱桃,点心吃乌米糕,蔬菜吃蚕豆。②“斗鸡蛋”:立夏这天家长用彩线编织蛋套,里面装个熟蛋,挂在孩子胸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斗鸡蛋的游戏,斗碎了蛋儿就每人剥一个,大家一起吃。③“称体重”:立夏昆山有称体重的习俗,到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杆称一称。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去电子秤上称一称自己的体重。④“剥蚕豆”比赛:立夏这天幼儿园小班组开展剥蚕豆比赛,小班的孩子们在家里经过妈妈、奶奶的示范锻炼,在幼儿园剥蚕豆已经很厉害了,一个小女孩在一分钟内剥了10个蚕豆,我们老师大大意外了一把。

四、端午节“五毒衣”

阳澄湖地区端午节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等传统项目。

我园每年的端午节要开展的活动:①“包粽子”:端午节,我们大班进行亲子活动:香香的粽子,平时亲子活动爸爸、妈妈来得多,这次亲子活动孩子都带来奶奶,与奶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②穿“ 五毒衣”:以前,端午节这天,每个小孩都穿一件五毒衣服。现在孩子不知道啥叫五毒衣了,我们老师准备了五个动物的印章,每人发一件纸做的褂子,在衣服上印上五种动物,做好了五毒衣给孩子穿在身上,跑来跑去做游戏。体验了一下端午节“五毒衣”的风俗。

五、七月七“听壁脚”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苏州地区叫女儿节。这天女孩子要投针,叫作“乞巧”。家长用面粉加糖拌结实做巧果。小孩子不管投针不投针,只管等着这天品尝各色各样巧果。

七月七,以前,大人们告诉小孩子在半夜的时候葡萄架下就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讲话,可是等到半夜太漫长了,我们都睡着了,一次都没有听成功。

我园在这天会组织孩子开展如下活动。①“听壁脚”:老师带着在紫藤下播放音乐,让孩子“听壁脚”,学会倾听。②做“巧果果”老师带着孩子用面粉制作各种造型的巧果果,做完巧果果让阿姨油炸。③吃“巧果果”,点心的时候我们就吃巧果果,阿姨油煎后,巧果果松脆香甜,特别好吃。

六、中秋节“吃芋头”

在阳澄湖地区,中秋节是一个美食活动节,我们小孩子掰着指头等着这一天呢!这天,等大人们祭完月亮后,孩子就可以品尝月饼、芋头与地瓜甜汤,大人们在喝桂花酒的时候,孩子还可以喝点桂花酒,大人们笑嘻嘻地看孩子喝酒呢。

我园在中秋节这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①“画月亮”:小班组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圆圆的月亮”。② “做月饼”:中班组开展泥工课:“香香的月饼”,从欣赏、绘画、手工三方面着手实施。③“叠叠乐”每年中秋节一过,孩子家里都有大量的月饼盒子,老师与孩子一起收集起来,开展区域游戏:叠叠乐。④“吃芋头”:我们阿姨煮好了芋头、地瓜汤,让孩子在看一看、吃一吃中了解到家乡特有的水乡风俗。

七、冬至到“红豆汤”

我们阳澄湖地区最重视冬至夜,有冬至吃团圆夜饭、喝冬酿酒、合家吃团子的习俗。

阳澄湖地区每年的冬至,人们还吃“馄饨”,意思是吃掉“混沌世界”。小孩子则最高兴的是喝红豆汤,小时候大人们为了补身体,就煮红豆,大人们每天喝一碗,小孩每天跟着喝半碗,冬至开始喝红豆汤,大人们喝到新年,小孩子也一路跟着吃到新年!

我园冬至这天也开展一系列活动。①“包馄饨”:大班孩子学习包我们正仪的特色馄饨“泡泡馄饨”。②“吃馄饨”:孩子吃点心的时候,就吃阿姨煮好的“馄饨”,或者是吃阿姨煮的八宝粥,冬至的八宝粥也有讲究。③“做A子”:小班组开展泥工活动“冬至圆子。”

八、过新年“送红包”

第3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关键词:菜系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条件 历史条件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改造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前提。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是社会的出现而发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的”。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实践所反映的社会多层次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它是一种文明的标尺和民族特质的体现,从一个方位体现了本民族的制造精神和独特风格,标志着各个时期文明进程和美的神韵。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南北两大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到唐宋时期完全形成。到了清代初期,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苏、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称“四大菜系”。

《清稗类钞》记述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又更加具体分析了各地的菜系特色:“苏州人之饮食――尤喜多脂肪,烹调方法皆五味调和,惟多用糖,又席加五香。”“闽粤人之饮食――食品多海味,餐食必佐以汤,粤人又好啖生物,不求上进火候之深也。”“湘鄂人之饮食――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北人食葱蒜,亦以北产为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引证之处,不足说明菜系的全貌,但从中可以看出全国四大菜系之特色。

随着饮食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地方菜愈显其独有特色而自成派系。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尽管菜系繁衍发展,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四大菜系”和“菜系”来代表我国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协调统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名菜大都有它各自发展的历史,不仅体现了精湛的传统技艺,还有种种优美动人的传说或典故,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菜系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风味特色代表当地人们的饮食口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人们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各省区人们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爱和要求,如山东、东北多喜咸,江苏、浙江多喜甜,山西、陕西多喜酸,四川、湖南多喜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这些饮食口味的偏爱是形成地方风味特色的根本原因。

从菜系的命名看,虽以省命名,但是它影响所及则远远超出省的界限,凡在饮食习俗方面都受其影响,口味、烹调都一般相同,这就是菜系的范围。当然在一个菜系之内,还有不少流派或分支,这只不过是“大同”之中的“小异”。就鲁、川、粤、苏四大菜系而论,鲁菜的范围除山东外,还有华北平原、京津地区、东北三省以及晋陕,这些地域都是鲁菜的口味和食俗的地域,成为北方菜的主干。川菜则以是以天府之国为中心扩展至长江中上游、两湖、云贵一带的广大地区。粤菜主要是珠江流域,闽贵也都受影响。苏菜又叫淮扬菜,为淮河、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及沪、杭、宁等城市亦属这一范围。当然这只是概略地划分,接壤地区有些是交叉的。

菜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时期,因为菜肴的特色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产生了主副食的概念。人们把赖以充饥的,为人体提供大部分养料的,用谷物制成的熟食看作主食。《黄帝内经》就有“五谷为养”之说。与此相对,《内经》又说:“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明确地把果、肉、菜列为辅助食品。人们把以果、肉、菜为主料,用上五味调和制成的或生或熟的食品统称为菜肴。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说得明白:“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有山者采,有水者鱼。”也就是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形成菜系的主要条件,正是“今天下四海九州,特山川所隔有声音之殊;土地所生有饮食之异”。(《齐乘》)

以物产为依据形成的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风俗志》称:“食物之习性,各地有殊,南喜肥鲜,北嗜生嚼(葱、蒜),各得其适,亦不可强同也。”这种饮食嗜好,成为人们难移的习性。“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口味,口味不对,又如人之性情不和者,不同一日居也”。(《履园丛话》)只有到了近百年来,交通之发达,经济之发展,科学之文明,才将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物产不再是一隅之产,使物产已不成为其菜系之唯一依据,但这种千百年沿袭而成的食俗还是不易改变的。

除上述因素外,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之一。清代饮食鉴赏家、评论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写了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烹调方法,如作猪肚:“滚油爆炒,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南人白水加酒煨两柱香,以极烂为度。”可见在袁枚之前,早以形成以烹饪术为别的菜系的不同特色。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庖》中说得更具体:“同一菜也,而口味各不同。如北方人嗜浓厚,南方人嗜清淡;北方人以肴馔丰,食点多为美,南方人以肴馔法,果品鲜为美。各有妙处,颇能自得精华。”

到了清末四大菜系的不同特色则更加鲜明。《清稗类钞》记述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又更加具体分析了各地的菜系特色:“苏州人之饮食――尤喜多脂肪,烹调方法皆五味调和,惟多用糖,又席加五香。”“闽粤人之饮食――食品多海味,餐食必佐以汤,粤人又好啖生物,不求上进火候之深也。”“湘鄂人之饮食――喜辛辣品,虽食前方丈,珍错满前,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北人食葱蒜,亦以北产为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菜系的形成又与该地区的商业、交通、文化发达相联系,以城市繁荣为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会出现大量的酒楼饭馆,烹饪技艺才得以广泛交流,各种珍异的食物原料才得以广泛交流,从而形成大量的名馔佳肴。菜系的形成还要有一定数量并能世代相传的厨师,这是菜系形成的关键。另外,还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消费者和有文化教养的美食家的品评提倡,这是菜系形成的动力。

明清两代,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出现了一大批繁荣的城市,特别是在沿海各省、京杭大运河、长江、黄河两岸,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饮食行业往往集中在繁华的城市商业区,有的还形成了饮食市场和饮食街,如北京的大栅栏、南京的秦淮河、杭州的西湖、开封的相国寺等。众多的酒楼饭肆集中在一起,互相竞争,取长补短,自然大大提高了肴馔的品质。

总之,菜系的形成是与一个地区的地理历史条件紧密相连的。“从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民族对自身赖以生存的求食方式和内容,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选择,它同时还受到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细观各主要菜系不难发现这一点。

北京菜有集大成的性质,北京地理位置接近游牧地区,为历史上的辽、金、元、明、清的首都,京菜如同北京在中国的地位一样,是万流归宗之处,有兼收并蓄之胸怀。

鲁菜主要由济南菜与胶东菜组成。济南菜肴依靠鲁中、鲁西北、鲁西南的丰富食料,如大明湖的菱白、蒲菜、藕,章丘的大葱,黄河的鲤鱼,泰安的豆腐。

扬州处于江淮湖海之间,盛产鱼鳖虾蟹及各种海味菜蔬,这为烹饪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除海味外,几乎无所不产,家畜、家禽、淡水鱼虾、家蔬野味都很丰富。

广东古为百越之地,与中原长期隔绝,近三四百年又首先与西洋通商。因此粤菜的食物原料、烹调技法、调料运用都有异于其他地区。

近年来,吉菜被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吉菜的形成与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等因素是紧密相关的。

在吉林省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盛产松茸蘑、猴头蘑等名贵食用菌和山野菜以及特产人参、鹿茸、田鸡油、灵芝、不老草等珍贵药膳原料和调味品。在享有“天然牧场”之誉的长白山区,人工饲(驯)养繁殖着梅花鹿、飞龙、山鸡、哈士蟆等山珍野味;沃野千里的松辽平原,盛产五谷杂粮和高品质的鲜果佳蔬;慈禧太后的故乡――梨树县叶赫镇出产的白蘑更是稀世珍品;西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六畜兴旺,延边红牛、草原黄牛更是驰名中外;省内淡水鱼类品种繁多,尤以松花湖所产的“三花一白”(鳌花、扁花、吉花、白鱼)和图们江出产大马哈鱼最为著名。全省可用于烹饪的常用原料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就有百余种。

吉林省自古就有汉、朝、蒙、满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观上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的吉菜饮食文化。20世纪30年代,长春成为州国统治中心。溥仪的宫中膳房除北京清宫的御厨外,山东名厨纷至沓来,鲁菜、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相互交融,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雏形。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挖掘、创新、推广,吉菜逐渐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现于世人面前。

早期的满族直系先民一直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纵观满族先民发展史,直到元代满族直系先民仍处于渔猎文化阶段。正是因为其渔猎文化的发达,善于渔猎,他们很早就产生的作为生计文化最首要、最稳定的体现者――饮食文化势必带有浓烈的渔猎文化的时代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内容以渔猎产品为主;

2.饮食器具与渔猎文化相适应;

3.烹调方式与渔猎文化相适应。

一则生产技术落后,再则为适应渔猎文化的客观要求,满族先民的烹调技术也十分简单。在他们刚使用火时,只会用火烧烤食物,烧烤是其较为常见的技术。

满族直系先民渔猎文化时代的饮食文化尚处于饮食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保证了种族的延续,而且由于所处渔猎文化时代的时间较长,文化积淀较深,所以给后世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限定了满族基本烹调技术和菜肴口味。

关于菜系说及其存在的意义,有人认为:“‘菜系说’是一套违背科学精神的表述系统,它从根本上就站不住脚。‘菜系说’片面夸大了餐饮文化的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

但事实上菜系确实存在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中国各地都有独特的名产和美食,常与地域景观形成独特的韵味,使人终生难忘。譬如说岭南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不回忘怀故乡雨打芭蕉和椰树迎风的神韵,不会忘怀蝉鸟树梢、丹荔异彩的风光。即使作为流放地域的年代,被谪者一常岭南的特产或接触到岭南的风景名胜,都会留恋往返。坡就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可见地方名产和风物独具的魅力。松江鲈鱼、太湖菜是江浙美肴的象征,不仅为江浙游子所眷恋,也给四面宾客留下了隽永的回忆,对于当代中国也有着巨大意义。菜系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同时发扬光大了中国饮食文化。

作为旅游过程的首要要素“食”,菜系的意义就更不可忽略。地方风味特色是一个旅游地的标志之一。充分挖掘、完善、发展菜系更能给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永和.中国饮食文化[M].合肥.:安徽出版社,2003.

[2]张恺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刘东主编.中华文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宁梦辰.东北地方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关键词:龙舟运动;龙舟竞渡;龙舟文化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图腾。在中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继而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以龙为主题的活动。龙舟运动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龙舟文化迅速与西方文化融合,并以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魅力深受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欢。龙舟运动作为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久远的经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早为世人所知,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龙舟运动文化发展的研究也随之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1.龙舟运动的定义

“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中国龙舟协会的标准比赛龙舟配备有龙头、龙尾、鼓(鼓手)、舵(舵手),以此保持中国民俗传统。在传统龙舟的比赛中,可考虑设立锣(锣手)。

根据区域民俗特点不同,龙舟造型在头尾设计方面包括凤舟、象牙舟、龟舟、虎头舟、牛头舟、天鹅舟、蛇舟等形状均可保留原有规格和名称,但只要是类似划龙舟动作,亦统称为龙舟运动。1

2.不同历史阶段龙舟运动的发展

龙舟运动的发展从文化内涵上学术界普遍认为,龙舟运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因而龙舟运动的文化内涵有了显著的变化。

2.1龙舟运动的起源

龙舟运动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在流传过程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时代痕迹。龙舟运动的历史相当久远,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较有影响力的说法认为龙舟运动的起源于:图腾崇拜、生产劳动、祈福祛病、祭祀英雄人物2。

对神灵龙图腾的崇拜有人认为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其源就在“龙”。在纪念英雄人物说中大多数人则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龙舟运动始于伍子胥。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由此可以推测,龙舟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

2.2民间祭祀文化的龙舟运动

龙舟运动原始状态下作为民间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的比较粗糙、比较直观的活动。它过多注重活动情景、感性色彩,并且地方色彩浓厚没有秩序性、社会效应和社会反响较小,它以一种“名俗文化”的状态存在。作为民间祭祀活动的龙舟运动在原始萌生阶段的活动,在文化心理、文化意识、文化行为诸方面的特点是简单粗糙,它还不能对民众的思想、品德、行为产生影响和导向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的龙舟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随之出现的一些变化,这一切无不被刻上了时代、民族和地域的烙印。同时随着龙舟运动现代化的发展,重大节日的庆祝、各地龙舟运动的交流等等因素大大推进了龙舟运动的发展。

南北朝至20世纪70年代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民族英雄祭祀活动成为了龙舟运动的发展的一个时代先河,开辟了纪念“民族英雄”的文化阶段。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明确指出端午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一千四百多年里在龙舟文化发展史里形成一个阶段,这一主题始终未变。这一龙舟运动文化阶段把古朴原生形态的端午竞渡,改造成富于理性、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的竞赛活动;把屈原的爱国精神通过龙舟运动普及成社会意识形态,并逐渐升华为民族忠贞爱国精神的特征,借助端午节日的龙舟活动形式对民众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社会责任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使得原生态的民俗龙舟运动升华成一种理性的文化,对民俗文化作了脱胎换骨的再创造。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爱国英雄屈原的壮举就不会形成源远流长、主题鲜明的龙舟文化。

作为龙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纪念“民族英雄”的文化阶段从民族盛大节日庆典的形式弘扬爱国精神,并使之升华为中华民族“刚正不阿、忠心爱国、团进奋进”的传统思想,积淀为我们民族绵延发展的凝聚力,对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意识,社会行为具有积极的贡献。

2.3现代社会商品化文化的龙舟运动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相互平衡缺一不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和意义上来说,“由于人类一切为发展而发生的经济行为都具有文化意义,因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经济结构是人类文化生长的一种物质表露形态;而作为以精神生产为主要表征的人类文化行为,则是在这一生长过程中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现形态”3。

龙舟运动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商品化的社会氛围影响下商品文化的氛围也日趋浓厚。从端午节龙舟祭祀活动到龙舟节的龙舟竞技比赛其文化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出龙舟运动这一古朴、封闭的民间活动,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变。龙舟运动直接服务于商品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体现出新时代的活力和新的文化内涵。各地龙舟协会的建成和“国际龙舟节”的不断举行,则使中国龙舟运动由传统走向世界,同时也成为文化价值传播和经济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人们对龙舟竞渡的商品文化价值的研究也是始于这一阶段。

现代龙舟运动主要围绕挖掘和探索龙舟民族文化精髓与社会发展关系展开。着重体现在民间龙舟文化与现代龙舟竞技比赛结合的社会价值,龙舟对民族体育未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随着龙舟运动的发展,各国龙舟比赛及国际龙舟比赛的举行充分反映了人类创造这一体育文化的原始需要及动机是相同的,也向人类社会展示了体育活动的“世界一体化”前景。但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否成为最高赛事——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而在于它是否具有超出体育范围的社会价值、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3.龙舟运动的发展前景及措施

目前龙舟运动的发展应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应在社会化、制度化、正规化、体育化、国际化等方面逐渐成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龙舟运动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其他水上项目相融合,将龙舟运动发扬光大。

3.1加强龙舟运动管理

目前我国龙舟运动缺乏统一的管理,各地龙舟运动开发无序,各地方的龙舟比赛不规范,存在比赛时间不统一,竞赛规则执行不严格、各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今后应加强龙舟运动的管理,建立龙舟机构。使我国龙舟运动的无形资产开发市场运作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接轨,提高龙舟运动资源市场化程度做到资源的重新开发与整合。完善龙舟市场体系,提高整个龙舟赛事的运作能力,大力开发龙舟运动的无形资产和社会效应。

3.2制定严密的竞赛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

加强龙舟运动管理和竞赛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大跨越发展。1984年5月,国家体委总结了不同地区的龙舟运动的竞赛经验,制定颁布了《龙舟竞赛规则》等,国家从比赛项目、航道、服装、器械、运动员规则、裁判员守则等作了明确的规定。2003年中国龙舟协会审定,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裁判员委员会编著修订了新的《龙舟竞赛规则》《龙舟竞赛裁判法》。但我们还应该根据国际形势和赛化不断加强民族体育项目龙舟运动的规则研究,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使之与国际接轨。

3.3民间龙舟运动与体育竞赛有机结合

龙舟运动若想发扬广大,带动中国民族体育走向国际,就应将竞技运动的统一性与传统体育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在走竞技化道路的同时保留传统特色,经济与创痛同步发展。

3.4加大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

加大龙舟运动的宣传是使龙舟运动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龙舟国家级裁判员李威在2011年中国(博鳌)龙舟工作会议上讲目前龙舟宣传力度仍然薄弱,这和中国龙舟运动的蓬勃发展已不相适应,急需加强。

在加大龙舟运动的宣传上除了宣传龙舟运动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健身功效、民族和社会意义外,还要加大中国龙舟公开赛、中华龙舟大赛的宣传力度。利用各地电台、网络、论坛等主流媒体的强势宣传,将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世界。加大龙舟运动的宣传力度还应该加大基层宣传,例如在各院校加强龙舟知识的讲座与竞赛、拓展和普及龙舟体育课程,多渠道的宣传龙舟运动,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认识龙舟、参与龙舟、宣传龙舟,更为龙舟发展储备人才。

3.5龙舟运动走进校园,纳入高校课程教学

我国非常重视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中明确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先进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在高校中开展龙舟运动能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增进学生体质与健康。21世纪以来,龙舟运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演绎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大学生龙舟赛。龙舟竞渡这项古老的运动更加焕发出诱入的光芒。龙舟运动走进校园,纳入高校课程教学意义深远,可以加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集体意识,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以高校课程教学作为平台,运用高校教育相关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龙舟运动的特点,以培养更多龙舟人才,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裁判员委员会.龙舟竞赛规则.送审稿,2005.

[2] 蒋立忠.论龙舟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J]云梦学刊,1995.2

[3] 胡惠林.文化经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2.

[4] 万建忠.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J].体育文史,1995.3.

[5] 刘靖南.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1.4.

[6] 李世平.析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2007.1.

第5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有哪些你知道吗?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共同阅读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2021,请您阅读!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目的:

1、为庆祝端午佳节,以低价让利、情感述说、活动互动等活动来营造节日氛围,提高商场美誉度;

2、扩大顾客活动参与度,寓教于乐,进一步推广娱乐营销,让顾客尽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引起情感共鸣,拉近商场与顾客间的距离;

3、通过各项活动,吸引人气,拉动销售,增加商场效益,提升员工士气。

二、活动时间: 6月9日―13日

三、活动主题: 五五端午 “粽”情重义

四、活动方式:

真情一:真情相聚 佳节共度(6月10日―11日)

凡活动期间开店的前100名顾客,?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投宋缃诖罄褚环荨@衿肺刈蛹熬览衿芬环荩坑邢蓿屯昙粗埂?/p>真情二:深深父爱 字字真情(6月9日―19日)

1、为庆祝6月19日,特举办父亲节征文比赛,文稿要求情真意切,有感而发,以表达对父亲的深深爱意,体裁、字数不限,文稿邮寄(或email)至以下地址;

2、地址:_______购物广场,邮编:5____;

email:略;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高档衬衣一件;二等奖(2名):奖名牌领带一条:三等奖(3名):奖皮带一条;参与者均有豪礼。

真情三:亲情陆地龙舟赛 全家老少齐欢乐(6月11日)

1、为突出传统端午节日特色,融洽家庭亲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6月11日晚8:00举行”亲情陆地龙舟赛”。

2、活动办法:将两人捆在一起(两人关系为亲情关系),比比那队家庭组合最先到达终点即为获胜!每轮合由4组家庭比赛,共2轮,每轮冠军奖电饭锅1个。

3、报名时间:

6月8日~11日晚7点,报名地址:商场一楼总服务台 电话:略

真情四:浓浓思乡情 乡音大比拼(6月11日―12日)

凡参与者必须用方言来表现才艺,表演项目可为唱歌、相声、小品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__街社区为了继承这一传统,准备了一个"社区一家亲,全民过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活动主题为:社区一家亲,全民过端午时间:

地点:__街社区二楼会议室参加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诗词歌赋社成员、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等约20人活动内容: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步:由诗词歌赋社的成员给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给大家讲解相于端午节的诗词,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传。

第二步:大家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欢乐过端午。

第三步:给社区内的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

情义浓浓迎端午,品尝棕香受鼓舞。社区极重视传统佳节流千古__街社区群众文体与文明共建委员会。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3各党总支、支部,局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分局,局属各单位: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让干部职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经研究,决定今年端午节期间继续在全局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浓厚文化内涵,引导干部职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步伐,努力营造欢快、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中华经典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爱国精神。以支部为单位,以机关科室、分局,局属单位为重点,举行“优秀古典作品诵读”活动。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心选择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引导大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过举办赛诗会、咏诗会等方式,吟诵屈原诗歌、中华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篇、描绘国家伟大建设成就的诗词等,掀起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歌颂和谐盛世的热潮,吸引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扬爱心善心。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特困家庭、贫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动员志愿者广泛开展送粽子、送温暖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节日期间,要特别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扎实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邻里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三)开展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传承民族精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探索和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设计方便干部职工参与的活动项目。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精心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活动,并通过专题讲座、文化展览、美术摄影、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阐发。同时,要注重与本单位工作相结合,积极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品牌。

(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宣传节日新风。以除旧布新为重点,将健康教育专家和医务工作者“请进来”,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组织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劝导、文明餐桌等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栏,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节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践行行为规范、争做文明使者。

(五)开展净化美化环境活动,增强文明意识。组织发动干部职工、志愿者清除公共场所、办公室的卫生死角;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对在公共场所、重点街道和路段,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创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一是加大办公环境的清洁。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垃圾、卫生死角,整治“四害”孳生地,保持整洁的卫生环境。5月30日前,将组织人员对各办公区卫生清洁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强个人家庭卫生。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家庭卫生清洁活动,把家庭卫生打扫干净,增强大家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人人参与爱国卫生的氛围。

三、活动要求

(一)把握节日主题,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把开展好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把“中国梦”的要求融入到活动中去,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实施,保证活动稳步、有序开展。

(二)立足基层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要把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要坚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节日浓厚氛围。各单位要通过专题专栏、微博、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端午节的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想管新闻报道要统一悬挂“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标识。

各科室、分局、各单位要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人人关注节日文化,人人参与节日活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整体教育效应,力争让每名干部职工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

各单位活动信息、图片等随时上报局办公室。

电子邮箱:__

联系电话:__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4一、活动分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为庆祝端午节、纪念屈原与保留民俗传统,特别举办多项庆祝端午节的促销活动,借此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回馈顾客,希望能提高商场知名度,吸引人潮,为顾客提供一个温馨的购物场所,以及提高活动日的营业额,让顾客感受一个难忘的端午佳节。

二、活动时间

2020年x月x日

三、推荐活动标题

千里闻艾香“明珠”礼尤多

四、活动内容

(一)“包粽子、献爱心”比赛

在活动当天举办包粽子比赛,以拉近本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并让比赛者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活动结束后,将棕子分送给养老院以及育幼院等社会福利中心。

活动对象:现场顾客或者社区居民

活动方式:

1、在5分钟之内,看哪位参赛者的棕子包得又快又好。

2、由顾客自行评出前三名,及最上镜“棕子奖”。

3、得奖者颁发相应“礼品”。

4、凡参加比赛者都送一份纪念品。

5、比赛结束后,将所完成的棕子送给养老院、育幼院等社会福利中心。

注:此活动需控制时间和参与人数(具体细节等方案确认后再定)

(二)端午飘香、钓香粽比赛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商场西门

活动内容:端午节到了,想在购物时得到节日的礼品吗?那就快来参加我们的比赛吧!

凡当日在购物累计满__x元可参加“钓香粽比赛”,满__x元钓一次(1分钟),满__x元钓2次,以此类推,多买多钓。根据所钓的“香粽”领取相应的礼品,礼品数量有限,先到先钓,钓完为止。

道具:竹杆若干根、细绳、粽子等!礼品即所得钓得的“粽子”。

(三)“顶天立地”立蛋大赛

活动内容:活动当天凡购物满__x元均可参加,参加者每人持一个鸡蛋在规定时间,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让鸡蛋自然立起来,成功者将获得礼品一份,非成功者获纪念品一份。

活动时间:x分钟,每人限玩一次。

活动地点:商场西门

活动对象:对象不拘,凡有兴趣者皆可报名参加

预期效果:通过这个“新式”的玩法,让大家购物从乐。

五、活动宣传计划

1、宣传车:租用3辆宣传车在市区各主要人流聚集地进行活动宣传。

(1辆停于购物中心,2辆自行安排)

2、会员手机短信、商场每隔5分钟通过播系统提醒、门口x展架、横副等!

六、各部门协调工作

1、企划部负责活动的pop书写,宣传;

2、营业部做好活动解释及品牌折扣联系工作;

3、总服台做好活动播音及顾客解释工作。

端午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5活动目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讲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主持人: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端午节)支持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里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

小 结:在这一天里,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

主持人: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二、幼儿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1、端午节由来的短片。

2、人们裹粽子的短片。

3、人们赛龙舟的短片。

4、学念儿歌《五月五》。

第6篇:各地方的民俗文化范文

关键词:牟定;三月会;节日;文化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的三月会是当地一年一度的民族歌舞和交流盛会,对牟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牟定三月会的来源传说、发展现状、对当地彝族文化的传承影响以及三月会对当地人文经济的影响四个方面来探析牟定三月会的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牟定三月会,感受这场民族盛会的独特之处。

一、牟定三月会的来源及传说

“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三月会是牟定一年一度的歌舞盛会,关于它的起源,除了释道庙会之说以外,还有一个制服恶龙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一)源于释道庙会

“康熙四十一年修的《定远县志》载:‘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宫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彝辐辏,买卖农器货物。至四月初二日方散。’”[1]关于三月会的来源中,这是最早被记载在书籍中、官方的一种说法,现如今也被大部分学者认可并出现在各类书籍中作为三月会来源的佐证。这段话描述的就是在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县城周边各方的人们赶来东岳庙(宫)赶三月会的情景,此来源在被多方调查后证实。

(二)制服恶龙的传说

此说法广泛流传于民间,神话色彩浓重。传说在远古时期,牟定坝子出了一条恶龙,发起洪灾,使牟定黎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后来,英俊的彝家小伙阿哩和美丽的彝家姑娘阿挺身而出,带领族人铸造了一口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的大铁锅准备镇压恶龙。在第二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这天,阿哩和阿把恶龙逼进龙潭,再让族人倒入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栗炭,并盖上大锅让恶龙永不得翻身,但在这个过程中,为防止恶龙跃出龙潭逃跑,族人们只好含着泪水把阿哩和阿也埋在了龙潭底。由于恶龙的挣扎,地还在动山还在摇,彝族高家人和段家人便带领族人搬运石块和泥土,压在大铁锅上方,并手拉着手围成圈喊着口号在泥土上跺脚:“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左脚……”,用这个方法来压实龙潭。人们跳啊,唱啊,一直跳了三天三夜,直到山静下来了,地也不摇了。为了庆祝胜利和纪念阿哩阿,彝家人高声喊着他们的名字“哩,哩……”边喊边跳……

此后,为纪念镇龙胜利,每年的三月二十八,人们都会定时去赶会,跳左脚舞,唱左脚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在加入了商品贸易的成分后逐渐演变为了如今的三月会,延传至今。

传说有浓重的神话色彩,虽代表了彝家人民的勇敢与智慧,但也只是人们的一种联想,可信度不高。

二、文化自觉下牟定三月会的发展现状

牟定三月会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因素,经过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选择才成为今天的模样。

(一)物资交流的热闹纷繁

牟定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理位置和人口都是促成三月会物资交流繁盛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近年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本县人口对三月会根深蒂固的民族盛会观念,使每年的三月会都热闹非凡。

每年三月会来临之际,县政府都会统一规划出一片区域,搭建临时简易商棚出租给商户,摆设各种吃食摊子和店铺,成为三月会的主会场。“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应该是对三月会最形象的描述。会场设在宽阔的街道,场上商品琳琅满目,有彝族的各式刺绣,各类应季服装,也有当地特色食物,外县的新奇小吃,除此之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草编品,蔑制品,天台羊泉腐乳,詹官屯的铁制品和白塔的铜制品都会出现,各式劳动用具也一应俱全。届时,不仅邻县和邻省,泰国缅甸等邻国的外国友人也会带着他们的特色商品来参加我们的盛会,给三月会增添了不一样的味道。

(二)歌舞盛会精彩纷呈

从三月会的来源就可以看出,歌舞是三月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了政府组织的开幕闭幕式和各项表演,人民群众也会自发的跳起左脚舞,弹起月琴,拉起二胡、三胡,从白天跳到黑夜,沉浸在欢乐的歌舞海洋之中。

1.左脚舞盛会

“左脚舞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土著彝族时期的原始社会,彝语称为“咕遮”,左脚舞文化以歌舞为主,集‘歌、舞、乐、节’为一体,贯穿了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民俗历史、风土人情。”[2]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同时和三月会同根生长,是三月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4年的三月会,牟定政府首次举办了“云南牟定左脚舞文化节”让三月会载着左脚舞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每年三月会会场上,随处可见自发而成的左脚队伍。“在舞场上,左脚调一般由领舞者用弦子和二胡演奏一至二个乐句或奏一遍全曲后,参与跳左脚舞的人们就开始边跳边唱。”[3]舞蹈欢乐而又易学,唱词通俗易懂,没有唱词时可以用“哩”来代替,旋律简单又好记,所以经常吸引旁人加入这欢乐的舞蹈海洋中。三月的会场上,左脚舞是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

2.千人篝火晚会

彝族是崇拜火的民族之一,他们对火天生就有一种自然的崇拜之情,就像他们崇拜天地日月一样,带有一种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敬畏。

牟定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22%,是除汉族外人口占比例最多的民族。随着民族交流的加深和互相的影响,很多彝族自身的习惯和崇拜也变成了大家的,火就是其中一种。除了众人皆知的火把节以外,每年三月会,夜晚来临,星星挂在天空,篝火也会在广场中央点燃,人们围着篝火跳起脚,唱起左脚调,或者在篝火旁谈情说爱,欢声笑语随着火苗燃烧。十个人的加入,百个人的加入,慢慢的,总会有很多圈子围绕起来,成百上千的人围着篝火唱着“阿哩”,跳着左脚舞,融成一片歌舞的海洋。

3.特色老人舞

“楚雄彝族自治州共有13个彝族支系,其中牟定县的彝族属于“罗罗颇”、“俚颇”、和“纳苏”三个支系。”[4]而老人舞指的则是腊湾“俚颇”支系的“玛咕”左脚舞,从彝话里翻译出来就是老人舞。近年来在三月会上经常有表演,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大家。

老人舞的舞者大多为四十到六十岁老年人,舞蹈动作相比其他青年跳的左脚舞更加的柔和一些,也更加的优雅。结合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这个舞蹈的跳法非常有讲究,动作古朴、步伐轻盈,像太极一样让人感觉舒缓却又刚柔并济。整套动作有24个跺脚,具有很多原始动作的痕迹。由于这套老人舞跳的时候有很多的禁忌和规矩,所以地域特征也比较明显,现在也只在牟定的腊湾村委会凤屯村民小组中流传,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青年男女的相亲会

三月会是牟定人的歌舞盛会,它的全民性让县城内外最具有活力的青年男女也能借此机会交到很多朋友,甚至让三月会成为了他们的相亲会。

三月会之际,很多外出打工的小青年们都会放下工作回家来参加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在手拉手的左脚舞中和自己心仪的姑娘说上两句话,和自己看对眼的男孩对首歌。在生性淳朴却又感情细腻的牟定人心中,一首左脚调的时间,就能让两个小青年产生爱慕之情,拉着手走上跳脚场子,跺着左脚,在欢乐的气氛之中悄悄对彼此诉说情意。这个特别的相亲会借助了三月会的气氛,让平时羞涩的彝家阿哥壮起胆子拉起姑娘的手,唱起调子谈起情,年轻的心情也让三月会变得更加青春动人了。

(四)民族特色文化比赛

自从1986年三月会由政府牵头主办至今,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就展开了,更多的是用比赛的方式来达到传承和交流的目的。

以2016年三月会为例,就举办了“十大绣女”的彝绣比赛,全民健身左脚舞比赛,“大力士杯”猜拳拳王争霸赛,“非遗”传承人民俗竞技大赛,庆丰湖垂钓大赛,“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全省诗人写牟定”大型诗会和摄影作品展等民族特色活动,这些比赛结合了牟定的现状、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三、牟定三月会对当地彝族文化的传承影响

“河边杨柳排对排,年年有个三月街,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这个民族盛会给牟定带来的影响是从古至今的,对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

(一)民族歌舞盛会的新兴之象

牟定身为“彝族左脚舞的故乡”,自然是要把发展左脚舞放在前列的。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围绕‘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战略构想……”[5]原牟定县政协主席曾高度重视左脚舞的发展。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三月会等民族节日的依托,左脚舞便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去发光发热。

2004年三月会举办了首届“云南牟定左脚舞文化节”之后,左脚舞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2008年,左_调《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登上春晚;《正月十五赶猫街》在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获得原生态优秀唱法奖;在2010年的牟定三月会上,万人左脚舞的场面还成功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6]现如今,牟定左脚舞已经带着彝家人民的热情走出牟定,走向世界。

(二)各地方民族思想文化得到交流

据统计,牟定共有少数民族22个,占总人口数的22.9%。三月会对于牟定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每年会期,各少数民族都会相约至此,大家欢聚在会场上,拿出看家本领斗歌斗舞,也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包括各式手工艺品,各类特色小吃等。比如彝族人民的绣花鞋和彝族服饰,苗族神秘的医药之术,回族独特的饮食之类。这些不同在这个盛大的会场上都让大家感到无比的新鲜。三月会是一个契机,也是民族交流的大平台。

(三)民族手工业形成品牌产业

牟定被称为“匠人之乡”,有很多民族手工艺产品都通过三月会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喜爱。一大部分特色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逐渐形成品牌产业,远销海内外,为牟定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贡献。

在这些手工业品牌当中,有很多是牟定人民的骄傲。2009年,彝族刺绣被加入第二批省级保护名录。“一件彝族绣品就是一件艺术品,大众化的、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彝族女人创作的民间艺术。”[7]在牟定彝和园,彝族绣品店铺林立,彝绣女用彝绣制作枕套,裹背,装裱成为挂画等进行售卖,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现象。再者,牟定的月琴也是一种不得不说的手工业,琴的用料,四弦,龙头,精准的音色和琴身的完美雕工,加上以红色为主调的颜色,都展示着牟定四弦的特色,是左脚舞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深受大家的欢迎。这些带着一方特色的民族产品数不胜数。

(四)政府对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视与支持

通过三月会所带来的经济和人文效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彝族文化产业的传承工作。他们开办民族文化培训班,举办彝绣比赛,猜拳比赛,搭建左脚舞广场,在某些中小学课程中加入双语教学教授彝语,添加左脚舞课程,这些行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民间艺人的保护。设立培训班对各种文化的传承人进行统一培训,为他们提供福利,积极配合他们来进行文化遗产的教学和传播,带动人们学习,并利用给予优惠补贴等方式鼓励民间艺人进城发展。

四、牟定三月会对当地人文经济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民族文化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世纪。”[8]牟定三月会对牟定的经济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打响地方知名度,新兴旅游业

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是彩云之南的特点,借着这独特的美景,很多云南城镇的旅游业快速兴起。

因牟定周边县市的名胜古迹都离牟定有一定的距离,很多人来旅游会习惯性的选择最佳路线从而避开牟定,而三月会的大力宣传,让牟定的旅游业有了发展的机会。

例如2016年三月会之际的山地自行车大赛,牟定三月会组委会把线路设计为从县城到古迹化佛山的比赛路段。沿途的美景被众人一览无遗,加之山上宝莲寺、舍利宝塔等古迹的吸引力,让这条线路逐渐成为了牟定旅游的热门线路之一。

为开发牟定的旅游价值,牟定还规划了“以军屯诸葛寺、三清阁、腊湾彝寨等为重点的乡村民俗文化主题路线,以寨子山、化佛山等牟定四大风景名山为重点的山水文化主题路线,以腊湾彝族村独特的彝族民居、彝族风土人情等为主的腊湾原生态彝族主题路线。”[9]积极打造属于牟定独特的人文旅游。

(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扩大

牟定天台油腐乳、喜鹊窝酒、刺绣、龙头琴等民族性产业都以三月会为平台吸引过很多顾客,三月会虽然只是传播平台之一,却也是打开了这些产品销路的重要方式。

牟定军屯的天_油腐乳是县内最大的品牌产业之一。“先人作诗赞誉其是‘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10]如今,天台油腐乳有自己的加工线和制作秘方,腐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制作精良,深受大家喜爱。

在牟定悠久的酿酒历史当中,喜鹊窝酒已经成为彝州第一白酒品牌,它有五个品种的白酒,在酿酒业中一枝独秀。牟定喜鹊窝酒厂在2004年还曾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届“小曲酒生产企业”。

这些地方的企业逐渐发展,产业链慢慢扩大,也加快了牟定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大力开发周边文化遗产

每一个值得探究的文化遗产都是某个民族或者时代所孕育的珍宝,是文化的化石。无论是孕育和流传了千年的左脚舞,还是珍藏着出土编钟,承载着万千牟定莘莘学子的祈愿的文庙,或是有梅葛传习所的腊湾古寨子,以及有着“走夷方”历史经历的铁和铜的制作技艺,都是牟定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不遗余力的开发,保护和传承。

五、结语

牟定三月会这个历时四百多年的民族歌舞文化大平台,承载着牟定千百年来的左脚舞文化,与左脚舞同根生长,丰富了大家日常生活。同时,它也带动了当地彝绣等特色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伴着月琴和二胡的演奏了解到腊湾老人舞的精彩,感受到彝族刺绣的美轮美奂以及牟定天台油腐乳的色味俱佳。牟定三月会不仅传承了牟定人的民族文化,保留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彝族生活习惯,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跟时代的潮流,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产业,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稳稳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牟定县志编纂委员会.牟定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17.

[2][5][6][8][9]何光明.左脚舞文化[J].彝人天堂系列文化丛书,2010:19-20,11,23,226.

[3][4]董存丽.踏舞天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