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格化管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照中央、省、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县先后在镇等13个乡镇推行实施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为了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理顺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确保实现县委、政府向市委、市政府承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的目标,根据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精神,现就深化“网格化”工作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工作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全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实践证明,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平台,是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重要载体。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卢林同志向市委庄重承诺,今年上半年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全覆盖”。
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提高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尚未纳入试点工作的乡镇要立即研究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在今年6月底以前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乡镇,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构
调整充实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卢林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瀚时同志、县委副书记吴雁俊同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太瑜同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晓鹏同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旭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政法委,何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刚同志、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陈亚军同志任副主任。
经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县编委已经批准成立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5名。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人员由县委政法委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尽快选调到位,负责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日常事务。各乡镇要比照县委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尽快调整充实领导小组,落实工作机构,确保工作开展需要。
三、理顺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考核管理措施
各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县政法(综治)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双考双评双挂钩”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档案,由县双考双评办、督办督查局制定考核细则并具体落实。县综治办研究制定对县综治委成员单位社会管理创新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考核措施,特别是加强对牵头负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单位的考核管理,推动服务管理工作延伸落实到“网格”内,实现“零距离”服务管理。
为真正实现网格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的作用,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根据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精神,整合到网格工作室的乡(镇)干部、社区(村)干部、派出所民警、治安协勤人员、计生协管人员、低保协管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治安(禁毒)协管员、志愿服务人员等,实行双重考核管理。工作实绩表现由所在乡镇和网格工作室进行考核,占考核分值的60%,业务工作完成情况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占考核分值的40%,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年度工作目标奖惩和工资(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的依据,具体考核管理办法由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下发并组织实施。
四、深化探索创新,科学定位“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
由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研究提出“网格”划分设置参考标准,制定县、乡(镇)、社区(村)、网格工作室等各级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服务事项,下发各乡镇参考实施。
积极探索将服务群众的社区(村)管理职能下放到网格工作室的模式,逐步实现群众办事在网格工作室一站式办结。在镇探索试行“网格”升格为社区试点工作,依托“网格”建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要将网格工作室固定办公服务设施、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网格工作室固定办公场所建设,逐步解决网格工作室办公场所狭小简陋、功能设置不完善、占用公用通道、安全措施不够等问题。
加大对网格工作室人员的培训,年内由县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举办1-2期“网格化”工作内容的专题培训。
五、加强信息采录,加快推进“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
市委政法委统一规划建设的政法系统内网已经建成运行,各乡镇已经顺利接入,网络管理人员已经由县委政法委组织进行了培训;由县公安局牵头组织开发的全县“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镇19个“网格”光纤专网已经建设完成。以上条件为推进网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各乡(镇)和网格工作室要加大对辖区内各类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已经开展“网格化”试点工作的乡镇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全部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维护管理。其余乡镇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部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1、xx镇“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政法委主任、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2、xx镇“大联动”工作中心及功能组
xx镇“大联动”工作中心,由**同志任主任,**同志任副主任。中心设在xx镇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联系电话:**。中心由7个功能组组成,由分管副镇长负责全面协调。
二、街面网格化管理
(一)网格覆盖
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统筹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工作难易程度和各支协管队伍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将全镇划为7个大巡管网格责任块,再细分成若干个小网格,由市容城管力量和治安巡逻力量负责每个小网格;各大小网格明确一位责任人,同时编制辖区网格力量分布图,按图统一指挥各网格板块管理力量协同巡管。
街面网格化巡管力量由市容城管力量、治安巡逻力量及各职能部门重叠组成。市容城管力量由9支队伍组成,其中体制内队伍4支,包括镇城管中心城管队员、城市监察分队队员、市容协管员、城市网格化监督员;市场化队伍5支,包括城管公司、道路保洁、车辆停放管理、黑色广告处理、绿化养护。治安巡逻力量2支,分别为各派出所巡逻民警和各派出所社保队员。职能部门包括:工商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卫生监督所、房管办、城市监察分队。
(二)职责对接
白天以城管力量为主,综治力量为辅,牵头单位为城管中心。主要职责包括:部件(街面、门面、立面“三面”管理)和事件(乱设摊、乱倒垃圾废物、乱贴黑色广告和跨门营业“三乱一跨”和违章搭建等行为)的管理,兼顾搜集无证无照、非法行医、违章搭建、群租、地下工场等违章违规信息以及违法犯罪活动线索,扭获现行犯罪嫌疑人等。
夜间以综治力量为主,城管力量为辅,牵头单位为综治办和各派出所分管副所长。主要负责辖区内夜间的治安和稳定工作,兼顾管理乱设摊、乱堆物、跨门营业、乱倒渣土、夜排档、乱张贴、乱停车等行为,必要时可通报城市监察分队。
(三)工作衔接
1、时间连续。城管力量主要工作时间为6:00—22:30,治安巡逻力量主要工作时间为22:00—次日6:30。其中每早6:00时—6:30时、晚22:00时—22:30时为巡逻交接时间(各责任网格可根据条线工作实际自行安排上下班时间),要求在指定地点(如平安岗亭)完成交接工作,办结交接班手续,实现24小时无缝衔接。早6:00时、晚22:00时为责任交接界点。
2、问题联治。巡管人员对于街面出现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以及其他难以解决的事件,要采取措施及时阻止事态严重化,在第一时间通知网格责任民警或拨打“110”,及时汇报镇“大联动”工作中心,由联动工作中心调度力量迅速处置。对应网格的民警、辅警及其他网格人员必须服从调度,及时就位,及时处理。巡管工作人员发现违反城市管理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时,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如超出职能范围,可先对行为人进行管理,暂扣物品,出具由联动中心开出的《xx镇“大联动”执法移交单》,24小时内移交城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房管、城市监察等执法部门,各执法部门接收后必须依法进行处置。
3、协调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信息,讨论和分析市容、治安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提高街面巡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每月一次,版块层面每季度一次,各责任小网格每周一次。通过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信息,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建立投诉协调机制。针对网格化巡管工作所引发的投诉,由矛盾调解组全面负责处理,定期在联席会议上通报给各成员单位。
4、信息流转。巡管工作人员根据网格内的具体工作实际,填写相关信息表,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上报至网格负责人,由网格负责人逐级上报至镇联动中心进行处理。重要信息和各种隐患信息要即时上报,相关部门及网格责任人必须保证信息上报流转渠道畅通。
5、教育培训。在实行队伍整合以后,根据城管及治安巡逻力量的工作职责,由联动中心有针对性地制订专题培训工作计划,加强对巡管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网格化巡管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四)考核激励
在镇“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考核细则(附件5),负责各大网格考核的协调工作。
“大联动”工作的考核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原则,逐步由组织考核向社会考核转变。考核内容要与责任块的工作内容吻合,同时以奖为主,建立激励机制。
三、小区网格化管理
(一)网格对接
以居(村)委会为网格单元,辖区内共分为54个责任块,其中居委责任块51个,行政村责任块3个。每个责任块根据小区或村民小组户数和人员实际,分为若干小网格。主要整合10支队伍,分别为:社区民警、社保队员、综治社保队员、社区综合协管员、就业援助员、社区助残员、物业保安、房屋协管员、文化协管员、公益保洁员。
(二)工作职责
1、采集信息:集中收集、整理、分析小区内下列各类基础信息,认真填写《xx行区城市综合管理基础信息采集表》,并录入信息平台。
人口信息: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来沪人员、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孕、统战人士、少数民族以及刑释解教、吸毒人员等)、就业情况等;
房屋信息:包括房屋租赁、居改非、人户分离、违章搭建等;
环境信息:包括卫生环境和治安环境。
2、排查隐患:根据xx行区社区平安趋势评估的10大内容,定期对各类不稳定因素、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信息上报:由居(村)委主任在现有的工作队伍中指定一名信息员,梳理汇总各类信息,统一上报至镇综治工作中心,地址:**,电话:**,政务网邮箱:镇综治办──综治工作中心。常规信息一周一报,重要信息和各种隐患即时上报。
(三)运行机制
1、居(村)委主任负责管理小区网格化队伍,在打破行业壁垒、整合队伍的基础上,强化居(村)委条线干部和网格化成员的合作,协同完成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小区、行政村网格化巡管工作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会议由居(村)委主任主持,各条线互通信息,对接和协调工作;
2、实行“统分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共同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上,由条线负责人承担信息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茗杨心”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落实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平安暨市域治理办:
按照《关于报送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广汉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项目责任分工方案》的分工,智慧治理组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省一体化平台试点建设。积极拓展完善运行期间平台功能,强化平台推广运用,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可网办事项1280项,可网办率达99.84%。
二是搭建广汉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积极包装项目,总投资4.5亿,推动广汉“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运营中心项目建设,构建数据融合池和展示厅及相关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与国新宇航沟通对接,大数据融合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待测试后上线“城市之眼”系统。
三是建设投资项目大数据管理系统。落实资金35万元,建设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行政审批、建设进度适时监控。四是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按照“1+4”(1个综合管理平台,4个分模块:智慧党建、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模式和商业、安置、老旧、“三无”小区4个类别,确定金雁大同,汉洲京皇等6个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前期试点,将智慧、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二)推动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基本完成广汉市综治中心(平台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建成1个市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综治中心,2个社区综治中心示范点;建成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综治“六联”(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治安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建成市级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图像1046路,“平安雒城”视频监控340路,实现重要区域全覆盖,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数据的无缝对接,以及县、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的数据互联互通。网格化中心划分设置网格34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43人。我市2018年至2020年投资781万元,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个覆盖全市农村、城区、铁路全域的监控点位1046个,全部纳入综治中心信息化系统“雪亮工程”监控平台。今年年1月起每年投入266.6万元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6月进行了平台服务升级,新增了12处人脸(车牌)识别监控点位,新增电子地图,可以通过GIS引擎技术提供位置追踪及精确定位,更加有效地实现治安防控的目的。
二是“雪亮工程”同“平安雒城”、“慧眼工程”等视频监控和智慧小区项目共同编织了技防监控网络。形成镇、村、院、户四级技术防控圈,实现从点到面、联防到户的立体防控网。“雪亮工程”建设以来,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精准出警、精准处置,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破解了农村地区治安管理难题。目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3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30余件次, 2019年和2020年,我市公安机关年立案数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15.8%、3.9%,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三是推动建设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建设。广汉市建成了1个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个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城区28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构建市、镇(街道)、社区(村)、网格员四级平台,同时,将与民生事务紧密相关的住建局等23个职能部门、44个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纳入平台并开通电脑终端账号参与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分级管理,梯次互动的工作模式。全市343个网格,配备社区专职网格员242名,农村兼职网格员(村干部)101名。2021年市财政投入资金297.2536万元,有力保障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编制广汉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细则,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网格员通过“一日双巡”,主动走访群众,主动服务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并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机平台上报处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2016年以来,累计宣传政策法规12619人次,办理民生服务事项49468人次;主动发现、干预、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并推送入系统平台,动态更新,基础数据更加完善、真实、准确,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00余万条,收集录入社情民意13061条,走访特殊人群4581人次;今年7月下旬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全市网格员共参与疫情防控排查18641人,协助开展医学观察居家隔离5190人,走访重点区域、场所40147处,开展疫情防控常识政策法规宣传32526次,协助开展疫苗接种3465人次,通过宣传引导使辖区内居民提高了防护意识,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了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网格化工作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三)将智慧建设与法院工作相结合
一是准确领会上级精神,科学谋划。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兼职负责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计划上,坚持与司法部、省厅、德阳市局实现并网为标准,不做物力浪费;在场地设置上,坚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标准,做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司法行政指挥、公共法律服务“四个中心”统筹规划;在经费保障上,坚持中央、省级转移支付与本级财政保障相结合,积极主动向广汉市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省厅信息化建设新要求。
二是积极参加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业务培训,熟练使用普法、调解、援助、社矫、律公、考勤、公文等系统分类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信息化建设技能基础;另一方面,利用干部职工大会等时机,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主动适应新的工作常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使用司法行政工作平台的自觉性,奠定信息化建设思想基础。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建设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发挥“智慧司法行政”优势。2019年,我局投入近120万元建成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目前已初步实现60个点位工作巡查,20个远程单兵实时指挥,150个社区矫正手环定位监管,7个监狱远程会见系统,并实现了与省、市远程对接,为司法行政大数据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加强维护管理。一方面,外部加强与电信部门沟通,遇有网络不通的情况能及时进行技术性维护;另一方面,内部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平台、视频会议、指挥监控等系统的使用管理,确保了各种工作数据录入正常、及时、准确;第三,坚持每周不定时检查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使用情况,每月对检查情况在工作群进行通报,并将个人登录使用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确保了使用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2021年完成3个街道(100%)、29个社区(100%)、238个小区(33%)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全部712个小区智慧化建设(其中高坪镇白里社区、小区作为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试点),有效转变社区工作被动管理,实现政府、居民、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基层治理新思路,助力广汉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按计划推动重点行业单位横向联网,有效整合各行业单位自建的监控网络,达到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扩展视频监控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技防基础。建设前端感知源符合机、非、人采集设备,实现智能化、结构化数据,缩短民警在案件侦查中图像查阅时间,为案侦提供精准、快速、有效的支撑并为治安防控提供预警能力。
(三)推动行政司法智慧化建设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确保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上下运行一致。积极把握本级财政资金支持,尽快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电子设备进入政府采购环节,为“四大中心”早日实现互联互通运行提供强力保障;重视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采取送学培训、专业招录等方法,建强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培训针对性,着力解决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常运行,适应大数据、大服务、大格局的新时代。
一、规范化建设内容
(一)健全监管网络
1、建立安全生产协调机构。成立朱巷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主任由杨修兵担任,副主任由黄永锋担任,成员由尹若昌、张圣云、任为树、梁勇、杨德高、徐立、彭红星、刘建平、甄锐、叶礼利、耿广江、王世华、李亮、杜和杰、徐革新、李仁才、耿言俊、高前、刘彪,各村委会主任组成,安委会下设办公室,主任:黄永锋(兼任),副主任:任为树,成员:彭红星、胡军、倪蕾。办公室设在安监所,承担安委会的日常工作。
2、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按照文件规定设立县朱巷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为独立二级机构并按照“2+X”的模式,不少于3人(即2名以上具备安全生产执法资格的专职监管人员+若干名兼职或聘用人员)配齐安全监管执法和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要做到“八有”,即有编制、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印章、有工作经费、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牌子,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5万元并应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逐步增长机制。对辖区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安排专项引导资金。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要配备办公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交通、通讯、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监管等装备和设施,并达到国家、省、市安监部门规定的标准要求。
3、完善村(居)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村民委员会要配备安全生产信息员,由各村民兵营长担任;各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依法配齐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专、兼职安全员。
(二)严格落实责任
1、明确各级职责。按照朱巷镇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各分管负责人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对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对其主管的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2、加强考核和奖惩。按照与各村(居)委员、企事业单位鉴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镇对各单位的目标执行情况,要每半年进行一次督察,年终进行考核,对获得优秀等次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突发事故控制指标或重大事故隐患未能按期整治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
1、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编制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方案,将镇区划分为若干个安全生产管理网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联系点制度,明确网格安全责任人,规范安全生产巡查工作。
2、加大执法力度。县安监部门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冶金、机械等行业和领域,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检查权,现场处理权,强制措施权,调查取证权,提请移送权,简易程序处罚权委托由乡镇行驶,镇各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严格依法行政,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四)认真完善基本制度
按照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要求,认真完善以下基本制度:
1.安全生产会议制度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4.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5.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管理制度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8.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联系点制度9.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10.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基本台帐
按照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以下基本台账:
1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台帐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台帐3.隐患排查治理台帐4.宣传教育培训台帐5.事故处理和应急关管理台帐6.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台帐7.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台帐8.特种设有管理台帐9.工矿商贸企业台帐10.中心学校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基础台帐11.在建工程项目安全监督基础台帐12.危险(易爆)物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台帐。
二、规范化建设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策划准备阶段(7月20—31日)
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8月1日—9月30日)
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对照实施意见和验收评定实施细则,规范镇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基本制度和台帐,建立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第三阶段:验收评定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
如果成绩是一颗颗鲜艳的果实,那么,2014年的东莞海事则是成功地结出一颗颗文化之果、安全之果、服务之果……
2014年,一种被充分认可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在逐步走向文化形成之路。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提炼,东莞海事确立了以“先行”为品牌,“敢为人先、知行合一”为核心思想,“精诚、觅新、正德、惟和”为精神的核心理念体系,大力培育了安全、服务、管理、创新、学习、党建、廉政、和谐8个外延文化,构建“1+8”模式的东莞海事文化建设架构,并以“先行”为统领、灵魂和顶层,按照“一处一品牌,一处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在7个海事处提炼子品牌,着力打造“一主多元”的品牌集群,得到了广东海事局的充分肯定,荣获“广东海事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沙田海事处“劲弩”文化品牌荣获广东海事局首批“十大文化品牌”称号。
2014年,一种能够助推海事现代化建设的监管模式在逐步走向智慧海事之路。以“一中心两水道三风险”为主线,在VTS中心正式运行的基础上,编制了《东莞VTS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和《东莞VTS用户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组织制定《东莞水道航行安全宣传片》和《倒运海水道航行安全宣传片》,指导航经船舶掌握辖区通航特点。积极推行现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各海事处结合水域作业、施工特点,建立所属辖区的《网格化管理手册》,并根据水域监管风险,划分为A、B、C的3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差异化巡航,提升海事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人民日报内参》专题刊发。
近年来,***镇***村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各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突出政策上全面落实,主体上全民参与,空间上全部覆盖,强化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清洁整洁、一村万树、农村改厕、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村情实际
***村地处***川区上游,**水库下游,距县城5.5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6户951人,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川台地1200亩,山台地2065亩,人均面积3.43亩。全村贫困户101户419人,截止2020年底,剩余贫困人口5户12人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今年以来,***村全面贯彻落实市县镇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各项要求,立足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确定的工作任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上下齐心、全民行动,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2021年***村被评为市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1、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参与。***村紧紧围绕全域无垃圾全民参与工作思路,在宣传发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上想点子、出实招、求实效,成立以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为主的2个专门宣传队伍,常态化深入农户、学校和农民种养合作社,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现场讲解,集中宣讲、播放影视资料、大喇叭宣传和建立微信群坚持定期推送环保知识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全面宣传了全域无垃圾工作重要意义、具体措施、任务要求,消除了群众思想顾虑,激发了参与热情,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建设干净美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强化顶层设计,靠实工作责任。“村两委”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结合,作为全村重点工作研究部署,抓促落实,以村为单位,按照实用、宜居、宜业、生态等原则,打造生农业态型乡村,聘请兰州大学设计院专业人员,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并按照分类施策原则确定实施内容,优先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包括村庄主干道路及两旁的创意化美化亮化建设、农户门前屋后硬化及院墙院内修缮等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村人居环境建设突破提升。同时,成立了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了1个人居环境群众志愿保洁队,选聘3名专职保洁员,制定并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和村组干部分组包片责任制,将责任和区域分别靠实分解到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和群众,并组织农户逐户签订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和承诺书,形成了村、组、户三级齐抓共治网格化治理工作格局。
3、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生态宜居。以***沿川线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整体提升全村乡村面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全域无垃圾,以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以点带面,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支书、主任亲自抓,村民小组具体抓,户户包抓的工作机制,明确了村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做到了任务清楚、工作具体、目标明确,确保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实行保洁员全天保洁,群众半月集中清洁、红黑榜每月公示、大喇叭定期宣传等措施,形成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全面养成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结合全镇消除“视觉贫困”专项行动,拆除危房、残垣断壁和乱搭乱建等43处,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面貌; 建立村级河长组织体系,经常性的对河道两岸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大量推广秸秆青贮、揉丝打包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乱堆乱放特别是玉米秸秆污染等问题,2020年***村秸秆青贮8000多吨,发展产业的同时,促使村庄环境面貌有一个长期的、较大的改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村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目标。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生态建设为主题,按照生态美的要求,从塑造村庄风貌、发动群众参与等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对***村荒山地、边角地、废弃地、道路两旁等公共空间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在***村荒山荒坡栽植云杉等1万多棵,在道路树畦种植四季玫瑰和三叶草11000平方米,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用绿色厚植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整治提升、美化亮化、干净整洁”的要求,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严格实施。采取争取项目和自筹的办法,先后在***村实施了主干道柏油罩面、入户道路硬化、水渠整修、墙面粉刷、墙体改造、建设文化墙,安装景观亭、景观石,安装菜畦栅栏,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村庄面貌。以村为单位,建设垃圾收集处置点5个,配套垃圾清运车1辆,为农户免费发放家用垃圾箱100多个,实现了运有车、户有箱,使全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每半月1次,组织群众,出动机械,以组为单位逐村户逐地逐河逐路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对道路两侧、学校周边、水源周围、塬边咀梢、河道河岸、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长期积存的垃圾堆、柴草堆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并严格落实保洁员定时清扫制度,为群众创造了干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
四、勤督严查抓落实,长效机制出成效。坚持在构建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环境集中整治、网格化管理、督查考核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今年制定完善了《***村人居环境考核实施细则》《保洁员管理制度》《***村垃圾转运制度》等3项制度,并提高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村重点工作中的比重。由村“两委”负责,严格人居环境整治“旬检查、月评比”督查制度,每月评比排名各村民小组红黑榜公示、每季度现场通报等措施,扎实落实人居环境积分考核和保洁员绩效工资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保洁员进行表彰奖励,督促各村民小组相互学习,扬长补短,有效激发了村组干部和保洁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情,在全村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2017年3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初步达到35亿人,占全球总人数52%,而移动互联网更是达到22亿用户。从其必然发展趋势中,能够明确“互联网+”的形成己经改变我国众多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房产、在线影视等行业。“互联网+”的出现是各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深度融合的全新时期。“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对企业管理会计产生相应的影响与变化,那么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与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提升现代化管理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方式上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那么我国发展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的建设,形成信息化的建设方式,最终完成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模式也尤为重要。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思维模式
1.预算管理平台构建高效灵活的动态机制
管理会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对象与管理工具成复杂化趋势,而企业内部组织在原有状态之上,需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管理工具。所以在预算管理平台中应当以高效灵活的动态机制为核心,才能够在利用信息化工具的同时,以管理层级的压缩,实现横向沟通的加强,才能够提升责任主体参与实施的主动,那么企业的管理会计才能够在高效灵活的状态下完善工作细则。那么在预算管理中,实现组织内部的快速共享信息化,促进反馈信息与实时接收的动态机制,就需要应用互联网中的高效传输信息的功能。通过与传统会计主体中网格化组织管理模块的区别构造,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就是从金字塔管理模式转变为倒金字塔管理模式。以网格化模块的形成,明确个性化管理的方式,从而为企业制定依据其业务特点为导向的战略考核方式,形成绩效考核的指标配备,能够对应网格化的主体责任。
2.预算管理构建“战略、预算、绩效”三位一体
管理会计应当将实施与制定紧密相连,为战略思维提供基础。而预算管理便是控制与监督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工具。企业寻求发展的经营状态下,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将预算定位于实施执行的核心,将绩效考核作为保障,三者相互联系成为管理完善的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利用其管理模式的高效性,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信息化体系,以网络快速传输功能为基础,数据信息可以不受时空约束,实现全面共享。
在具备逻辑判断能力的前提下,可以为管理预算提供数据信息支持。通过互联网的特性可以实现新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那么企业可以构建大数据平台,以客户信息、政策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市场信息等,作为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储备。通过相应数据信息可以适当结合自身情况,从而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在此之上,企业的战略目标更为精准,在经营活动中可以合理规避风险。在内部报告的支持下,信息化平台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价值。那么预算的实施执行阶段,可以为其控制提供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目标作为定期业务完成情况的对比方式,从而为企业考核提供价值参考。经过信息化处理的考核?Y果,能够及时发现客户与市场变化,以便于企业结合市场动态调整战略部署。以互联网功能的实现促进企业目标的最终达成,实现绩效考核与预算控制的互动,从而形成以预算为链接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法
1.建立企业财务与业务的管理流程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产业运行模式已经受到互联网的推动,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服务客体也发生转变。管理会计的核心是约束企业资源浪费,通过解决企业机制或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将相应内部全员的积极性有效调动,防范相应可能存在的企业风险,并同时提升企业的固有价值。那么以约束为目的对会计管理工具实现应用价值,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治理等方向,能够观察到其关键在于决策信息的来源。
财务会计系统为传统管理会计的决策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持,但传统财务会计需要按照科目排列依次进行管理,而且同时产生相应的滞后性,那么在实际应用其管理会计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中,多数情况下与实时数据信息的变化无法及时对应,那么也就导致了财务与业务相脱节,不利于企业最终决策。
而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数据信息进行互动存储,能够在ERP等业务系统中获取信息。那么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提供了数据处理平台,以便于企业财务与业务管理能够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实现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共享,那么也就实现了制度内嵌。在源头做到财务部门的控制与决策中,得到有效数据实时更新的有效支持,那么业务部门便可以依据财务反馈信息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反应,也就最终实现了两者的联动,从而完成会计管理由工具型转变为决策型,才能够将管理管理会计的职能完全发挥,实现对其企业内部业务的实时控制。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管理中,应当以动态管理平台作为支撑,进行经济业务往来的过程中,动态管理平台需要结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其业务机制的有效联动和规则细分,同时在其两类报告中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的方式。
2.通过企业价值链构建信息管理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跻身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战略目标,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切实把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任务分解落实到点、到人,不断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养护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实现三年倍增计划,加快构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应有贡献。
二、考核原则
考核工作遵循公平公道,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考核对象采取考核事与考核人相结合;平时巡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季度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注重实效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既作为管护资金拨付依据,又作为养护管理责任人员年度考核依据,甚至还作为养护管理人员奖惩的依据。
三、考核范围与对象
全县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适用本方案,考核对象为片区责任人、路段责任人,县园林所对县财政供给的临时人员的考核参照执行。
四、考核内容
围绕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目标,对照养护管理工作项目,按照客观公正,简易便利,突出重点的要求,科学确定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便之可操作、好衡量、易检验。
养护管理年度考核综合分为100分,其中季度考核为60分(每个季度为15分)、年终考核为40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台账建立健全情况、养护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三个部分,具体考核项目,项目分值,计分办法等内容详见《县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网格化管理考核细则》。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60分)。包括养护管理管理项目、上级交办的突击任务等方面。
台账建立健全情况(20分)。包括上报计划、数据库建立以及人工、机械使用管理档案等方面。
养护管理人员履职情况(20分)。包括遵守规章制度、到岗履职、参加会议、安全保障等方面。
1、年度考核综合得分=季度考核得分+年终考核得分;
2、季度考核得分为每个季度考核得分之和。每个季度考核得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得分+台账建立健全情况得分+养护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得分)*0.15。
3、年终考核得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得分+台账建立健全情况得分+养护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得分)*0.4。
五、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贯穿于养护管理全过程,按照每周巡查、每月检查、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的形式,采取交叉方式,对全县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全覆盖检查考核。
六、考核步骤
1、每周巡查。局督办组采取明查暗访方式,每周巡查2次,巡查时间不定,重点巡查养护管理情况和片区负责人、路段责任人履职情况。同时根据口头督办、书面督办情况做好督办记录,为每月检查提供依据。
2、每月检查。局督办组每月检查1次,检查时间不定,完善检查资料,为季度考核提供依据。
3、季度考评。局考核组每季度考评一次,参加考评人员从局机关、局督办组抽调,考评时间原则上为本季末,本季度连续两个月得分排名在倒数三名的,本季度考评结果定为不合格等次,为年终考核提供依据。
4、年终考核。局考核组年终全面考核1次,参加考评人员从局督办组、片区责任人、路段责任人抽调,实行交叉考核,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程参加,考核时间原则上从当年12月中下旬开始,连续二个季度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
七、考核等次评定
按照绿地养护管理主体不同,对县园林所和其他管护主体的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实行分类考核,根据年度考核综合得分高低,分别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
八、考核结果运用
1、与绩效奖金相挂钩。对管护地段下发了书面整改通知书的,每次扣除路段责任人绩效奖金200元,累计10次以上(含10次)的扣除全年绩效奖金。
2、与管护资金相挂钩。对绿地养护管理工作评为优秀的,按管护资金基数按一定比例上浮拨付,并优先调整管护路段和面积;合格的按管护资金基数拨付;不合格的按管护资金基数按一定比例下调拨付,并取消管护主体资格。
3、与干部考核相挂钩。对绿地养护管理工作评为优秀的,其片区责任人、路段责任人等相关人员在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等次,并作为干部选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绿地养护管理工作评为不合格或年度内的累计下发了书面整改通知书10次以上(含10次)的片区责任人、路段责任人等相关人员本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并视情节严重作出调离岗位、待岗、下岗等组织处分
九、考核工作要求
1、加强工作领导。为切实加强考核工作组织领导,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督办组人员为成员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一、解放思想,善于学习,把握
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企业文化的提法虽然属于管理上的“舶来品”,但其关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本质特点是中国现在包括历史上都推崇的,因此对待企业文化建设要解放思想,本着好东西为我所用的心态,对有助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方法、工具,政工人员都应尝试使用。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专业管理领域已经发展了30多年,从管理思想、案例工具到评价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专业体系,当然仍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企业文化在中国已经提了30多年,但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是有误区:认为企业文化是空的、虚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因此有些单位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偏好于搞漂漂亮亮的文字、热热闹闹的活动,对企业中心工作的发展没有起到帮助作用,甚至相反,形式主义的东西反而让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心生反感。因此,政工人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着眼于改善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助力企业持续取得优良绩效。
二、明确方向,创新方法,找到
让价值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合适工具价值理念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愿景、价值观等抽象类的概念,如果没有具体实用的工具将价值理念转化为行动,让人能看得见、感受得到,就会诸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甚至被有的人打着践行价值理念的名号,运用错误的方法、手段给人产生以误导、误解,从而给人造成价值理念是空的虚的、甚至是错误的感觉。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从问题出发,用行动求解,不断创新方法,力求找到统一价值理念在基层落地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企业文化创新实践行动框架,主要包含“用真实可靠的数据照亮工作现场”、“运用科学方法尽快解决问题”、“优化和拓展能力圈”、“为工作环境注入活力和动力”、“建立和推动‘经验标准化+’的循环”等5个实践专题,五个实践专题里设置的实践要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实践专题,能够加深国网基本价值理念对于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国网基本价值理念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找准切入点,让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