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重点中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点中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点中学教育

第1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笔者认为,陪读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陪读现象的原因

(一)陪读现象的社会原因:

前些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场面已随着近几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大为改观。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一些大城市的高考录取率高达70%以上,高校在校生规模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人迈入大学门槛,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正由昔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无疑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然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态势似乎难以撼动社会积淀已久的传统成才观和用人观。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依然是学生家长们的梦寐以求;分数和升学仍是绝大多数学校、教师手中惟一有效的“指挥棒”;而一些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水涨船高……

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的人才观存在误区,突出表现为成才标准惟一化,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量齐观;成才途径单一化,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变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从昔日的单纯知识型转向知识、能力和人格协调发展的综合素质型。总书记曾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并多次使用“各类人才”的概念,强调“人人都能成才”。

对历经十载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讲,能考上大学固然很好,但考不上大学也并不意味着成才之路从此断绝。上大学并不是惟一的成才之路。须知,学历文凭之于个人,只是其经过人才生产程序的一个证明,并不能等同于其真正的价值。有学历文凭的人,是否可以被称作人才,关键是看其是否能干事、会干事。人才的存在,本来就是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与其他人相比较的结果。

(二)陪读现象的学校原因

1、校的常规管理存在漏洞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质量整体下降,学生参差不齐,有些住校生在宿舍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宿舍管理存在一些误区。随着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有些学生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待生活老师的管理有应付之嫌。在宿舍熄灯之后,仍有少些同学侃大山,直接影响另一部分同学。甚至溜出去上网吧、包夜。

2、校食堂的伙食成问题

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固然不能图物质享受,但家长、学生认为花了同样的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况且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在生活上给予照顾,陪读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3、少数学习自觉性的学生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老师有时也是爱莫能助,在多次教育以后,效果仍不显著,学校老师也没办法,把这个“包袱”丢给家庭。让家长来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读现象的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的惟一出路。为了能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连叠被子,洗衣服这些事情都代孩子做了。以保证孩子每天就是学、学、学。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了。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能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家长的陪读还有可能与学校的教育产生悖逆。

(四)陪读现象的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却是独身子女,自主能力差,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独立意识差。

2、学校的管理

由于升学的压力,各个学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由于在校上晚自习的“不自由”、“不习惯”也导致部分学生退宿,自己租房,让父母来陪读。

3、少数同学的学习习惯差,自觉性差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有些人没有文凭照样赚大钱,对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文化知识毫无兴趣。好逸恶劳,易受社会复杂环境乃至不良风气的影响,沉缅于网吧、游戏机室、吸烟、打架、斗殴、早恋、辜负家长的一片期望,家长陪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二、正确看待陪读现象

(一)陪读固然有一定的好处:

有一个农村孩子,现读高中一年级。父母为了让其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房子,由母亲负责他的吃住。半年来,他在母亲的监护下,进步都很快,现已由往常的中下等成绩变为中上等成绩。成绩的取得都与母亲的陪读分不开。因为有母亲在校陪读,他能按时吃饱饭,按时作息,特别是农村进县城上学的孩子,双休日不用往返于家校之间,减少了因坐车带来的疲劳,这有利于集中精力温习功课。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到书店、文化场馆博览群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另外陪读也有利于督促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和学校共同加强管理。

(二)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惟一的出路。为了能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有些家长就选择了陪读。这些家长,连叠被子、洗内衣和袜子这种事情都代孩子做了,以保证孩子每天就是学、学、学。而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实在是害处多多。首先,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了,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很难说,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有报道说某高校一名才华出众的男生,在出国读研时要求带母亲一起去,其原因就是他一直是由母亲陪读的,以至于他到了20多岁还没有洗过袜子,没有了母亲,他到国外根本无法生活。希望家长们能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其次家长陪读还可能与学校的教育产生悖逆。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则会与此矛盾,影响孩子成长。

家长陪读。笔者觉得陪读会带来一些麻烦。首先,陪读就要租房子,而所租的房子一般都比学校宿舍的价格贵得多。其次,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得在这儿陪着,这样势必会影响他(她)的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一些必要的麻烦。而且,有的同学肯定会因此担心学习学不好,对不起在这儿陪读的父母,在心中形成无形的压力。

中学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宿舍里的集体生活,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失去了集体生活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老鹰训练鹰雏飞行,都是狠心地将它推下鹰巢,小鹰雏恐惧地奋力张开翅膀才不会被摔死在悬崖上。而恰恰是张开翅膀的瞬间,小鹰雏体验到了飞翔的快乐。做父母的不妨学学老鹰的教子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不仅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负责的人。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包揽下来,会让孩子形成错误认识。况且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孩子非常渴望独立,父母陪读往往会使他们处于心理冲突和矛盾中,影响成长。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在学校里也是一样,老师们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少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学生看起来健康,实际上经受不了风霜雨雪。须知子女也好,学生也罢,他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我们不及时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就会害了他们,使他们不能自立。

另外,还应该培养孩子与别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合作精神,性格开放健全的人。一个良好的集体是最容易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可家长陪读却会造成孩子的离群独处,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面对复杂情况的人。而陪读则往往由家长把孩子可能碰到的困难都直接解决了,结果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将来一旦遇到麻烦就会不知所措。所以,为了孩子,家长还是不要陪读。

总之,权衡利弊,笔者认为陪读是弊大于利。

三、陪读现象的启示

在今天,上大学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成才的道路是多元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不仅需要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也需要各种各样具有实际应用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不断学习进取,及时更新知识,才会成为有用之才;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尽管昨天还是人才,今天就难说不会遭淘汰。对孩子的教育应把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想结合,注重“因材施教”。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但即使这样,政府机关和企业界对用人的选择并不追求高学历,而是更为讲究实效,更加注重人的能力。英国前首相梅杰只有初中学历,但英国选民并没有因为他学历低就拒选他当首相;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有读完,充其量算是个大学肄业生,但并没能影响他成为世界IT界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德国制成品享誉全球的“秘密武器”,并不是它有多少高级工程师或发明家,而是拥有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

第2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非重点中学 普通班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在大多数中学,即使是普通三星级中学,由于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和个体差异,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时也采用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形式。以我所任教的三星级中学高一为例:8个班中分成4个实验班和4个普通班。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较浓,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而普通班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如果不在一开始就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正确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会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影响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尤其是第一条“为了一切孩子”,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实际上关涉的正是我们常说的教育公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针对普通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分班教学的不利因素。

二、普通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上缺乏信心。

普通班中许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按成绩编班进入普通班后,意志脆弱一点的学生越来越感到抬不起头,学习情绪低落,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的念头。意志稍强一点的学生强打精神,想拼一拼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但缺乏较好的环境(班风、学风、校风),心绪处在焦虑之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普通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绝大多数表现为缺乏努力,缺乏兴趣,没有信心,甚至讨厌学习英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二)学习习惯差。

有的学生因为固有的学习习惯比较懒散,缺课是“家常便饭”;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没有进所谓的“好班”而自暴自弃;有些纯粹逃课的学生即使到教室,也不会认真听讲或积极互动。这部分学生十分典型,他们基础差,对学英语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于是采取或消极或反抗的方式拒绝学习;有的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方式陈旧,学习习惯较差。

(三)学习效率低。

普通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学习效率低,较低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三、克服普通班英语教学不利因素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在学生分班之初,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分类总结,然后进行集中解答。要做好这一工作,光靠上课时间是不够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后走到学生中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与学生增进感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拉近学生与任课老师的距离,实际上也就拉近了学生与这门学科的距离。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应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比如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兴奋和欢快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绝不歧视和讽刺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卑又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更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不是漠视和放弃他们。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习惯即“回忆”,就是课后回忆,又称作“情景再现”。它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回忆;它具有检验预习和听课效果的作用。如果能回忆部分或全部内容,就证明预习和听课的效果不错;反之,就应该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听课的方法。

2.养成整理的习惯。

整理的习惯就是整理、理顺笔记。这是课后复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及较快的课堂节奏,加之学生的“听”“思”“读”“记”的个体差异,笔记不可能做得十分周全。这就要我们结合预习、上课、回忆和阅读对笔记加以补充,并对“提纲式”、“符号式”的笔记进行整理和转化,力求做到笔记完整、正确和实用。

3.自觉练习的习惯。

练习的习惯即能力达标训练。训练通常包括书面作业、口语表达、听力练习等。通过训练弄清知识点的设题思路和形式,归纳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达到知难而进,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突破盲点和难点。

(三)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

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先天不足,英语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有很大提高。如果仅从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必然会打击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我的做法是:记录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情况,把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中。例如,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背书的情况、听写的成绩、每次小作文的分数、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课堂练习的分数,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每个单元结束,我都会在辅导课的时候向学生通报他们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这表现为他们所得“”的颗数。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经常互相比较所得“”的颗数。为了得到更多的“”,他们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上课时的表现自然就非常活跃了。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就需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争取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研读大钢,研究教材,合理地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南,对各阶段教学的重点、目标,以及可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有颇具建设性的建议。研读大纲,对各阶段的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才能制订教学的长远计划,确定各章节的具体目标。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为了保证教学的序列性、连续性、科学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研读整套教材,弄清教学的结构体系和各章节、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争取使教学容量适量适度,能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

2.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态对这些内容进行“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这一点对普通班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彼此之间也有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轻松、愉快,使课堂教学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3.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教师就应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精雕细刻,做到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紧扣,自然衔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争取使整堂课的每一分钟都用得恰到好处。

4.在课堂活动中始终贯彻“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每一点积极的表现和进步,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不一定都要用语言来表达。其实,教师的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甚至每一个肢体语言,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表扬和支持。

5.认真贯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到40%,据研究发现,课堂“问答”交互活动几乎占课堂一半的时间,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普通班的学生,教师的问题一定要清楚、简洁,使学生能马上领悟教师问题的意思并通过思考给出答案。如果在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听完问题后有疑惑的表情,教师应立即调整自己的问题,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完全理解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一堂课中,教师问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难的问题,可以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则应尽量把机会提供给水平较低的学生,或请大家集体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赞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能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作出正确回答,增强参与英语活动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只有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课堂英语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

四、结语

目前,在大多数中学,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时采用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形式已很普遍,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普通班的教学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多思索、多下工夫,认真总结一整套适应普通班英语教学的实践模式,普通班英语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和稳步提高的。

参考文献:

第3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创新教育 思考

数学不是简单的干巴巴的数字的学问。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能力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因此上,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基于丰富情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情感的因素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率的高低。

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爱,具体的表现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知识的天地里驰骋。而分层教学正好为情感教学提供了机遇,通过对教材、课前预习、傍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分层自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需要出发去获取成功。

1.开展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让每一位同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特点和关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处理教材的:先由函数图像上升或下降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函数的图像从而归纳出增函数及减函数的定义,然后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这时,我对学生讲,这些内容是两个组的同学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做课堂练习加以巩固。接着我给提高组的同学指出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种方法:①图象法;②定义法;③两个增(减)函数的和为增(减)函数,—个增(减)函数与—个减(增)函数的差是增(减)函数;④如果 y=f(u) 和 u=g(x) 单调性相同,那么y=fg(x)] 是增函数,反之则为减函数。并给提高组的同学布置了相关的课后练习题。组织学生对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提出若干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和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就能有效地让学生表现自我。例在进行三角函数性质的教学时,当学生提出一种又一种立题设问并受到老师同学肯定时,就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继续寻求新的解法,争着发言,充分拨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之弦,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教学效果极佳。

2.运用媒体教学

动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现在各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今天课堂教学,将会从“教师——学生”的交往过渡到“教师——学生——电脑”三元化交往,电脑的智能性比黑板、教材等教学媒介的威力要强大得多。把几何画板介绍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制作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亦是对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创新思考”、“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明显增加。比如讲随机事件的概率中,我让两个学生模拟抛硬币的试验和摸球试验,一个学生操作计算机,另一个学生进行记录,效果非常好,我感觉那一课学生上得非常认真,最后露出的都是满意的笑容。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功能,尽量在课堂上动用它。这样既能给教师讲课带来方便,使教学内容变化多样,形象直观。又可让学生各抒已见回答问题,有表演自己的舞台,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体验到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无穷乐趣。

3.教学语言丰富

教师要善于动用各种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生动、亲切、语气委婉、富有感染力,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课堂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场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看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例如,为了重点证明某一个问题或上下内容的衔接承转,或为了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恰当使用引语,可以起到疏通思维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引人注目,并起到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学的添加剂和剂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在谈笑之间轻松愉快地学会并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

4.激发学生情感

充分利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教研是教学之本。对教材进行分层自理正是分层教学的内涵之一。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带规律性的知识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利用这认识特点,抓住知识的规律,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函数的值域的求解,同样的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法,同学们争先恐后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没有关系,只要老师及时纠错就行,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得出的结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5.解惑答疑到位

第4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学 羽毛球 教学 现状 对策 教学重点

羽毛球运动因对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我国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羽毛球教学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开展也十分普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羽毛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诸多优势,却也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常见问题与对策展开如下讨论。

一、中学羽毛球教学现状

(一)硬件设施及专业师资相对落后

“专业场馆实在有限,大部分地区及学校,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羽毛球教学活动就不得不进行调整”,提到中学羽毛球教学现状,相信不少基层教师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羽毛球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在非专业运动场馆内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我发现,当前大部分基层体育教师,虽是专科出身,但大多从未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小球项目训练,对羽毛球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导致羽毛球教学活动综合收效甚微。

(二)当前的羽毛球教学重技术而轻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前的几十年内,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教师及学生家长习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某一时期的教育成果,这也导致之前不被纳入季度、年度以及升学考核范围的体育教学活动一度遭到了无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活动也随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此时,体育教学考核制度却仍旧不够完善。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通过某项考核成绩就能得以体现的,因此,部分教师就会因急于让学校及学生家长看到教学成绩,而错误的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运动技术的培养上,而降低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热情。

二、相关对策及之后的教学重点

(一)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拥有对某项教学活动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往往会对最终的教学收效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与多名基层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羽毛球教学活动时,流程基本是讲解─示范─练习,这一流程看似没有问题,但殊不知,这是部分教师几乎在开展所有教学活动时的固定流程。很显然,如此一成不变、单调、乏味的教学流程是不符合当前青少年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特质。因此,要想改变当前羽毛球教学活动的现状,基层体育教师应从丰富教学形式入手,将培养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作为之后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二)与本校其他教师相互协调,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当前各地中小学羽毛球专业场馆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说,这在全国中小学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依靠国家资金投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因此,作为基层体育教师,我们能做的是与本校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的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三)加大基层体育教师的再教育力度

咱们前面提到过,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相对明显的问题之一。虽然当前大部分基层体育教师并未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小球训练,但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当前几乎所有体育教师都是专科出身,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羽毛球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力也相对较好,因此,我相信,通过对基层教师有针对性的再教育工作,可以使其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飞速提升。

(四)注重在羽毛球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多名基层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习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上。当然,对学生专业运动技能的培训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中一环,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环。素质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相对明确的要求,如,提高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因此,我想说,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比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培养学生综合与能力两个方面。据权威资料显示,羽毛球运动因其本身特点,使其在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个身体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另外,羽毛球运动多以比赛的形式展开,因此,通过羽毛球教学活动中的单打教学,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正确竞争意识进行培养。其次,也可通过双打、分组接力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第5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突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数学课程是一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每一堂课之间的知识点环环相扣,且每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又紧密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课程,其连贯性更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突出出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学科层层学习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保障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与教学的难点突出出来,并且做到将知识点系统化,主次分明。下面以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为例讲述:在学习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章节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内容如表一所示。通过这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具体化以及明确化,来设计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展教学。

坚持直观化教学原则

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即是较强逻辑性、较高的抽象性。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教与学,一方面需要学生思维逐渐的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将所授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通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努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多多列举具体的例子是比较好的讲课方式;或者,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教师采用“数学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符号具体化,也是比较好的讲课方法。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知识时,为使学生深入而直观的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以函数y=2x为例,利用描特殊点的方法,得出如图1的图形;然后,以函数为例,同样也利用描特殊点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图像。最终将两个函数的图形绘到一个坐标图上,如图2所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类函数具体的分布态势。最终可以使学生直观的得出“代数角度与几何角度”两个方向的与指数函数有关的性质。

第6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不适应往往会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如何进行衔接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适应阶段呢?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1.梳理初高中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关联复习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将初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与巩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基础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些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作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上“衔接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的基石作用,使学生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能力。高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仅要知晓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还要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些是易错点,哪些是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地方。这一了解过程可以利用“摸底考试”进行调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突出重点,讲解难点,强化优势,在初高中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之间架构桥梁,使学生顺利“过桥”,从初中数学学习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在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亦很重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薄弱环节的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定理公式引出生疏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编织出一张数学学习的结构大网,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于发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进行合理关联

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较浅,问题简单,概念性知识较少,而高中数学的问题大多较繁杂,知识点较多,进行解题时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较困难,并且高中数学更抽象,更具有概念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从初中数学思维过渡到高中数学思维需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适应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影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从而使部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种状态,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全面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要保证学生在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时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巩固,为正式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在此过程中适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其具备高中数学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推理能力。总之,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索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良.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

第7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从理论性特点讲,该课程涉及直流电路知识、交流电路知识、动态电路知识、磁路知识等。这些知识有的比较形象、有的比较抽象。但不管如何,教师都应利用这些知识的传授适时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或在备课中准备、或在讲课中进行、或在讨论中引导。方式可灵活多样,贵在得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树立安全意识、具备安全预防能力的重要与必要。从实践性特点讲,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为实际操作服务。如果学生只知理论不会动手,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而实践训练有可能涉及许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譬如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可能要蹬高安装,涉及爬梯、站立高处、安装、拉线、接线等环节。每一环节都要仔细、都要小心、都要认真,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训练,在实习前要讲清操作要领,强调安全操作,注意操作问题,做好操作示范,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清醒认识电工实习时时都有危险的可能,预防第一,高度重视。实习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今后重犯,切实帮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

2.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渗透安全知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努力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安全知识,理解安全内容,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第一,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明确安全的重要性。由于中职生在初中时的《物理》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进入职高后,课程难度逐渐加深,课程内容逐渐增多,致使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加上教师在讲电工实习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安全问题,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上出现畏难情绪。尤其是胆小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讲的电工操作时出现的不安全案例,及看到教师在视屏上播放的电工实习出现的不安全事故,畏难心理更重。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对该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明确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讲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第二,要把安全知识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安全知识的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教材各章节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学要点,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如《电工基础》运用安全用电知识解释供电系统的安装一节,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保护接地,什么是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为什么中性线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地。为什么中性线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零。这两种保护措施为什么不能混用。为什么在中性接地的保护接零系统中,为了使用电更加安全可靠,可对中性线采用重复接地措施等。在这些知识的讲解中,应渗透安全用电、安全安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如果接错其后果不堪设想。又如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一章的学习,教师在讲清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构造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在三相交流星形连接中,中性线电流是多少,中性线可否省去,总中性线上为什么不能接熔断器和开关,接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等。教师在讲清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安全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懂得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跟现实生活与将来工作的密切联系。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认真训练,没有过硬的技术,那么,势必影响将来的工作、生活及工作成效,甚至危及生命,或者给国家集体带来严重后果。

3.联系实践操作,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8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一、“点”的妙,“拨”的活

点拨亦即“画龙点睛”。是教师用简炼的语言或生动的实例等方式指点迷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如何利用好点拨这一手段,也是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般来说: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关键处;“点”在节骨眼上,“拨”在必要时刻。

另外,点拨要适度,即“点”得恰当,“拔”得适度

化学问题千变万化,学生的思维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教师点拨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采用不同的点拨方式,才能击中要害。二是程度上灵活。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学习过程中所遇阻碍的大小、多少必然不同,这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点拨。因此,点拨要根据课型、知识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灵活安排。

对学生,必须遵循“独立自主”原则。在点拨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使学生在每一次点拨过程中保持80%以上的贡献度,让他们能够体验、参与、协作、思考、实验、调查、访谈、写作、应变……在点拨学习中锻炼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完善他们的科学素养,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其综合能力。但,“自主而不制主”,指导老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对老师,必须遵循“指导为主”原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作用能不能准确定位,对“点拨”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却比较大。老师在点拨学习之中贡献度不宜超过20%。老师就是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既不能淹没在绿色中,也不能红的耀眼,更不能夺目。一般主要在实施步骤、点拨方法或关键问题上引导学生去思考、论证,但决不能代替学生去探索、求证。

二、不“点”不“拨”的“布白”艺术

(一)“布白”艺术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他们的认同和肯定,所以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教师应在课堂上留有空白,通过点拨学生思维,助其成功,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尊。例如,学生在学习“甘油性质”时,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事例,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使用的粉笔是无尘的,它可以自身有效的防止粉尘的产生,为什么这种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产生呢?”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可能有些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我门打扫讲台上的灰尘时候为什么要洒水呢?”,学生受到启发联系到洒水是防尘的,“甘油性质”不有吸湿性吗?因此得到答案: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原因是粉笔中加了适量的甘油。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观点)。有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搞得水泄不通,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布以“空白”即空掉的知识,易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爱好,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课堂“布白”艺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欲望的教学,正如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布白正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把握等爱好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设置暂时性知识空白,能激发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美的欲望。教学中由于空白造成的断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去焊接。“空白”前后教学环节要靠学生思维和组织作用。

2.组织作用。青少年注重力持续性差,教师教学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对学生思维过程可起到调控的作用。当学生昏昏欲睡,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或者“走神”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会戛然而止,原有的刺激忽然消失后,学生的注重力会马上集中到教师身上,思维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片刻的“空白”后,教学秩序重又井然。

3.陶冶功能。原苏联当代闻名美学家斯托洛韦奇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称为艺术的活动,都必须是有审美意义”。教学空白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必然带有审美特点,教学的“空白”淡化了教育的痕迹,以审美的形式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无形教育体会到思维劳动这种“聪明体操”的乐趣。

三、点拨的“诗外功夫”

教师的“点拨”,需要学生的迅速响应,否则也只是“一厢情愿”之事――“公”起“婆”不起,不过是教师的“自作多情”。

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是呼应教师“点拨”的最佳方式。

根据点拨学习的原则,我们组建了“化学e区”。它可以解决点拨学习的发展问题,使点拨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其在学生中的生命力。

创建“化学e区”,我们拟定了三个原则:

一是: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二是: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此前,必须让研究者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两个误区。

(1)去掉“作秀”认识。一些同学往往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化,选题无方向,做事无目的,研究无结果,多为“议论议论”了事;另一些同学则认为“研究”高深莫测,是科学家的事。其实,研究性学习中仍然突出“学习”。其本质不外乎就是要求研究者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及成就感。

第9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自学能力兴趣有效性主体性

英语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进行讨论、探索,亲身参与课堂教学。

一、较之传统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有几点优势

1、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2.实行学案教学,便于学生记笔记,便于学生查阅和复习,这等于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

3.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4.学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不可能陪伴在学生的身边,现在社会要求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自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了学案教学,学生才能够离开学校以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

二、在学案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学案教学中,要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着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听课,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增加成功感,树立学习英语的核心,最终实现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就需要把握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几点原则。

1.适当性原则:教师在备课前根据新课标定教学任务后,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把适当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2.具体性原则:学习的内容要指定、方法要指明,完成时间要规定,学习目标要明确,用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相结合的语言描述学生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3.梯度性原则:“学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为此,练习的编制一定要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习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生在疑难问题的启发下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能。

4.可测性原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和牢固认知结构,在课堂尽可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提供检测本节掌握情况的练习题,及时形成评价,达到落实学习目标的目的。

三、学案教学中教师指导的把握。

学案导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导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几点要求。

1.导学的灵活性。导学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它不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它虽与学案有机结合,但决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添加修改进一步完善学案,根据学情适时诱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

2.导学的范围。导学是教师诱导学生学习,但不专属于教师,也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它同时也存在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其差异是可以利用的,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成为“教”的主体。因此学生间的合作释疑也应倡导,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率。

3.辅助教学。导学仅靠教材、学案、黑板、粉笔、教师一张口,则很难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四机一幕,来弥补学案的不足,以增大学案的容量,并快速诱导,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据心理学原理可知:人擅长形象思维,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使诱导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提高诱导的效率。

四、预习导学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律

1、预习导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有侧重点。很多课文知识点较多,如果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所有内容,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复杂,而磨灭他们预习的兴趣。

2、预习导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有深度性、层次性预习应当以读为核心,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新单词划出来,并写好这些单词的音标和中文,或是回家听录音,并尝试大声朗读这篇课文。由于老师对读书过程无法监控,一旦学生完成教师规定的遍数,就万事大吉。所以预习导学的设计应有深度性,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问题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新旧知识,做好衔接”。预习导学的问题,既可以是新知识的铺垫,也可以是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在英语教学中,优势肯定是比传统教育要更出效果一些,但是面对个性不一,基础有别的学生,我们在做预习导学这个教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的时候,它既要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还要把握好导学法使用的原则,着力分析优势,强化优势,探索优势,切实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学情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向,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平台,并借助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促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成坤.教学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1999(10):27-28.

[2]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