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科普活动计划安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普活动计划安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普活动计划安排

第1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从1月14日起,重庆市各级科协组织在全市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走近科技平安幸福”为主题的2013年迎新春系列科普活动

日前,重庆市科协向各级科协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科协组织从现在起至春节期间,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走近科技平安幸福”为主题的2013年迎新春系列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广大市民过一个平安、幸福、快乐的春节。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消防安全、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冬春季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急救、种植养殖技术等。活动形式为科普讲座、现场咨询、展板宣传、科普游园、科普表演、科普大篷车巡展、科技下乡、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等。市科协要求每个区县科协至少在5个社区、园区、军营等组织开展活动。2012年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市级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单位和2013年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申报单位应积极开展有关活动;有关市级学会、高校科协要认真组织专家、师生参与活动,积极策划活动内容,准备好科普资料,及时与主城区科协联系,安排好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等。为了配合各级科协组织开展好活动,市科协统一组织编印了消防安全、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冬春季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急救等3种科普资料,下发各区县科协,同时提供展板和活动宣传横幅电子版供下载。

自市科协的通知下发后,得到各级科协组织的积极响应。连日来,各地科协组织,紧紧围绕“走近科技平安幸福”主题,纷纷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璧山县科协及时对全县迎新春系列科普活动进行了部署,县科协主席龙泽源明确要求各街镇科协要在1月31日前,组织开展1-2次科普宣传活动,并将有醒目标志的活动照片以及开展活动的相关情况及时报县科协,县科协还将此次科普宣传活动纳入2013年系统目标考核。酉阳县科协按照既定的送科技下乡和科技之春活动安排,以开展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为主,因地制宜、展己所长地安排相关补充活动,力求使活动开展简洁、实用、有效。同时,为贯彻落实节俭原则,今年的送科技下乡和科技之春改变了以前年度的做法,不搞启动仪式,直接进入主题活动。云阳县科协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车载展板展品和新县城几个广场、公园的科普宣传专栏,向社区群众宣传党的十八精神、文明礼仪之乡建设和食品安全、卫生健康、节能环保等科普知识,搞好“走进科技、平安幸福”集中宣传月活动。渝中区科协本次系列科普活动在全区12个街道、77个社区,上清寺街道科普活动中心,驻渝某部通信团,区内各中小学等进行。大足区科协在城区步行街,开展“送科技、送春联、送祝福”活动,举行“科普大篷车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赶场日为镇街群众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义诊义检等。北碚区工艺美术协会到童家溪镇文化广场参加了 “三下乡送文化到基层”大型慰问演出活动,组织会员为群众送去了文化大餐。会员黄继琳、粱世惠两位重庆剪纸大师现场献艺,为乡亲们剪福字,剪喜字及十二生肖;会员朱渝生、蒲建禄等书画家桌前则围满了群众,他们以浓墨重彩之笔,为大家书写了:“一年美景春为首 万载幸福勤当先”;“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等100多幅积极向上的新春联,深受当地村民喜爱。

据市科协普及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重庆市科协系统的迎新春系列科普活动由于各地重视,出现了准备早,部署周密,行动迅速,预计效果将会大大好于往年。

(来源:重庆市科协供稿)

第2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有哪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开创科学、文明、和谐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共同阅读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最新【5篇】,请您阅读!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1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以科普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广场开展为期科普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了在社区内形成具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新局面,社区决定利用“全国科普日”这个有利的契机,在社区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为保证科普日活动的全面开展,社区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成立了活动筹备小组,并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局面。目的是想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公众的科普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满足社区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增长的需求。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使社区科普工作逐渐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我们开展以“科技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在社区内展出了科普展板,将社区内科普宣传橱窗、科普图片资料更换一新,参加了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营造科普日氛围。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大家的普遍欢迎。通过科普日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对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提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打下了基础。

社区通过各种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的氛围,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社区居民普遍感到,社区内的欢声笑语,人人亲切相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明、团结、健康、祥和的新气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做好这次活动,我们对此项活动做了详细的分工和部署,尽量做到不漏掉每一个环节。此次科普活动开展,使居民们普遍提高了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当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的内容较少,思路不够创新,在有些细节方面还有疏漏之处,虽然在开展科普活动之前,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动员,但参与的人群还是不够。

今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使社区的科普工作走上科学、规范、公众化的轨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开创科学、文明、和谐新型社区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日建设社区在辖区开展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中,建设社区通过黑板报、公告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大力宣传科普主题知识:一、普及传播发展理念,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二、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三、大力促进公众了解高新科技,围绕科技最新成果,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展示体验交流中,感受前沿科技魅力,了解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四、大力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围绕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让辖区居民对科普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社区中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文化氛围,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3__年__地区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由__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__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主办,全省活动的启动式主会场及相关省级活动也安排在__。活动期间,省市区在__地区共集中组织了81项活动,开放了21处社会科普场馆。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度科普工作主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__地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由“科普资源开放”、“节能在我身边”、“保护蓝天碧水”、“社区健康服务行动”四大板块组成。现将“全国科普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的统一要求,__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__年科普日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对科普日活动进行了全面地安排和部署,为全市科普日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重点活动为引导,大造活动声势

9月15日上午,在省会南郊公园科普乐园的前坪、__社区和__区科技馆,一场以“__地区全国科普日—科普资源开放日”命名的中心会场活动,拉开了__年科普活动日的序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教授在启动式上向市民发出倡议和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掌握节能减排方法,养成科学、节约的生活习惯,共同创造碧水蓝天、健康和谐的美好生活。

__区中小学生现场演示的“奇思妙想”科普展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省、市领导和院士们一道,兴致勃勃地观看孩子们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表演。“有趣的水实验”等青少年创新成果,引来许多游人围观、拍照,连参加科普游园的中国科学院姚守拙院士、周兴铭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官春云院士等也被吸引,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认真观赏、指点。

三、“科技大餐”受农民热捧,新农村建设劲吹“科技风”

全国科普日”活动得到了全市各区、县(市)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科普日”活动领导小组或组委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的充分保证。9月15日前后,五区四县(市)在境内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大批城乡居民参加。

各市县科协积极联合各有关单位,举办以“新农村、新环保、新生活”为题的农村环保科普宣传行动正在进行。大批科普志愿者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举办保护生态环境科普展览,进行环保产品推介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办环保实用技术知识培训讲座,开展农村“六个一”环保活动。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4为进一步落实区科技局“全国科普日”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望湖社区利用社区宣传栏、科普挂图、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通过积极开展科普培训、社区益民、科普惠民等相关活动,让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总结如下:

一、社区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教育活动。

望湖社区联合辖区合肥市第四十八中、望湖小学分别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教育活动。通过模拟灾害预警,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科学的掌握地震灾害逃生技能。此次活动开展参加人员三千余人。

二、社区举行了以“全民创新,人人有责,人人可行”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讲座。

我社区举行了以“全民创新,人人有责,人人可行”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进社区讲座,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此次讲座以卫生健康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免费测血糖、测血压、免费义诊活动。活动期间共派出医护人员8人,发放宣传材料423份、免费测血糖108人、免费测血压286人、发放健康教育问卷120人份收回108人份。

三、开展社区公益大讲堂之亲子沟通与儿童绘本阅读科普宣教活动。

望湖社区开展社区公益大讲堂之亲子沟通与儿童绘本阅读科普宣教活动,通过专家与家长的沟通正确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的科学的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此次活动参加社区公益大讲堂67人,发放儿童绘本70册,本次活动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

在今后,望湖社区将进一步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多元化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让科普理念能够深入每个居民心中,能够进一步践行全民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等科普理念。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5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度科普工作主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由“科普资源开放”、“节能在我身边”、“保护蓝天碧水”、“社区健康服务行动”四大板块组成。现将“全国科普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的统一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科普日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对科普日活动进行了全面地安排和部署,为全市科普日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重点活动为引导,大造活动声势

在省会南郊公园科普乐园的前坪、社区和区科技馆,一场以“地区全国科普日—科普资源开放日”命名的中心会场活动,拉开了科普活动日的序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教授在启动式上向市民发出倡议和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掌握节能减排方法,养成科学、节约的生活习惯,共同创造碧水蓝天、健康和谐的美好生活。

区中小学生现场演示的“奇思妙想”科普展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省、市领导和院士们一道,兴致勃勃地观看孩子们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表演。“有趣的水实验”等青少年创新成果,引来许多游人围观、拍照,连参加科普游园的中国科学院姚守拙院士、周兴铭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官春云院士等也被吸引,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认真观赏、指点。

三、“科技大餐”受农民热捧,新农村建设劲吹“科技风”

全国科普日”活动得到了全市各区、县(市)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成立“科普日”活动领导小组或组委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的充分保证。五区四县(市)在境内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大批城乡居民参加。

各市县科协积极联合各有关单位,举办以“新农村、新环保、新生活”为题的农村环保科普宣传行动正在进行。大批科普志愿者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举办保护生态环境科普展览,进行环保产品推介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办环保实用技术知识培训讲座,开展农村“六个一”环保活动。

第3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普教育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家长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部分农村小学仍然把学校发展的重心放在统考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上,对于其它学科,几乎都是流于形式的运行着。科普教育活动通常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课外科普活动更是极为少有,家庭、社会对孩子参与科普活动也缺乏有效的认同,忽视了科普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科普教师严重缺乏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张,科普教育的重任一般都由科学老师来承担,而科学老师又多为“语、数、外”老师兼职着,“语、数、外”老师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了应付统考的学科上,根本就无法顾及科普教育了。配置科技辅导员来开展科普教育,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未真正的实现,即使有个别的所谓的科技辅导员,大都是靠爱好和兴趣在支撑自己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3.科普活动单一,缺乏创新

(1)每年中,村、镇都要督促开展一些相应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而大部分学校为了应付差事,都只局限于一些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简单的活动,很难达到科普效果。

(2)学校没有建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学校也没有科技周活动,同时也很少在校内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3)一些科技活动仅限于在节日活动中的表演,且形式单一,科普效果也较差。

4.学校已有的科普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

(1)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远教室的科普性未得到开发利用,很多农村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成了摆设,甚至一些科学老师也不会使用,在科普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村、镇开展的科普活动没有和学校科普教育协作起来,各自为政,统筹不够,呈完成任务状态,未达到科普教育效果状态。

(3)农村小学有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科普,但大都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尽管有些学校有“乡村少年宫”,但其丰富的活动器材由于缺乏相应的老师来组织开展使用,也远达不到预期的科普效果。

5.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

(1)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没有资金预算到科普活动中来,经费不到位,科普活动开展力不从心。

(2)学校经费紧张,无力顾及科普教育。由于农村小学人数愈来愈少,经费支出重在保运转,难以顾及科普教育的开展。

6.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极大部分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将科普教育纳入到评价学生和评价老师的机制中来。其评价重心在“语、数、外”,科普(科学)没评价名分。没有评价机制,很难将科普教育有效的发展开来。

二、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形成氛围

科普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要将此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来,要建立从校长到科技辅导员的管理系统,专门组织管理科普教育工作,认真做好科普宣传,让教师、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科普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意义所在,使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不断提升科普活动的影响力,有效形成科普教育的良好氛围。

农村小学科普教育的好和坏,全靠校长带,有科普思想的校长,学校就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中,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2.整合科普资源

(1)把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远教室、音体美教具有效的整合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科普知识。有乡村少年宫的农村小学,更要充分利用好配置的各种资源,让其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学生科普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2)整合好县乡镇的科普下乡活动资源,整合好现代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资源,要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科普知识的无处不在。

3.建立、健全科普教师队伍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大量高学历的教师涌向农村小学,这对于农村小学科普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础。

(1)建立科普教师队伍

大力培养科技辅导员,充分发挥科技辅导员在学科教学中的科普引领作用。学校要把科技辅导员的发展和培训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要让科技辅导员在学校发展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较强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通过科技辅导员的指导和引领,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普教育的效果就会得到更好的加强。

(2)对科技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普能力,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科普知识,形成学校科普教育的实力。学校可以安排业务学习时间,首先立足于学科中的科普知识学习,然后引导学科教师多渠道的学习更多的科普知识,逐步丰富教师的科普知识,以达到适合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目的。

4.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和形式

學校可以设置科技节活动,可以着眼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科技论文、航空航天模型活动,争取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奖励;还可以在校园中开辟种养殖园,成立科技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亲自实践中接受科普教育。通过多种科技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科学意识、开拓进取的科学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5.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在发展规划中要建立科普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在计划中要对科普教育进行经费预算,以确保科普教育的良性运转。

6.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给学生科普实践活动的一个正确评价,给老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一个科学化评价,是促进学校科普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师生科普活动评价机制,学校的科普教育才能走向持续发展的轨道,师生科普素养的有效提升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第4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2013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服务大局主线,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切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1、通过大型系列科普活动宣传普及生态节能、安全健康、科技民生等科普知识,使公民具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稳步推进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提高及农民素质提升和就业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3、以“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为抓手,推进科技、人才项目对接,发挥科协平台优势,努力为各类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

4、巩固、发展社区科协组织,引导企业科协组建,推进科普示范社区及科普文明企业等科普创建。

三、工作重点

(一)系列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普氛围

1、根据全区科协工作部署,精心策划大型科普活动。以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科技民生等为重点内容,充分调动社区科协、科普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力量,集中搞好科普志愿者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

2、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3、根据自身实际,全面结合雪浪大讲堂等教育资源,协调各单位、部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形成重点科普活动与专题活动、特色活动相得益彰的格局。

(二)五大科学素质行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助科普学校及社区的现代化媒体、宣传媒介,对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发展观、生态环保、身心健康、法律知识等宣传教育。组织科技工作者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扩大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增强未成年人实践能力和科技素质。

2、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对劳动者的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活动;优化整合雪浪党校、技工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资源,以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3、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与培训。继续办好“雪浪大讲堂”,面向领导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领导干部管理艺术、产业规划等专业讲座;组织公务员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建设学习型机关,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4、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以果农协会为依托,结合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在社区注重安排相应的专题讲座、科普宣传和各种活动,以教育引导农民素质提升。

5、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依托科普志愿者宣传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开展深入居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推进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宣传科学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全方位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三)重点项目抓手优化科技合作平台

围绕“节能环保、科技人才、民生发展”等主题,充分挖掘周边科研院校、规模企业的资源,发挥科协系统优势,努力为各类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抓好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对接工作。积极推动“兴农富民”工程示范基地、项目的培育申报;不断拓展科技服务领域,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对接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组织“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技术合作项目的申报,切实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

(四)完善组织建设营造科协工作良好环境

1、社区科协组织建设。巩固发展社区、园区科协组织,逐步推进企业科协组建,健全工作机制,带领科技人员为科技、科普和经济社会服务。加强作风建设,弘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协精神,增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科协工作效能。

2、科技人员之家建设。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开展有关科普讲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开展科技工作者联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及时关心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优质的服务使其融入科技大家庭。

四、保障措施有力支撑科普工作实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贯彻和落实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根据实际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并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为《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第5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培训。

学习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作题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专题讲座。他从国家政策环境和公众实际需求等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当前科协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强调当前科协科普工作要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为主线,着力抓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服务、科普阵地与条件建设、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等三个重点,努力推动科普人才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邀请北京科技报社副总编孙凤新作题为“新时期科普传媒与地方科普工作”的讲座,阐述了将传统的科普信息宣传拓展为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科普资源建设、科普宣传服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学习培训班还专门安排学习考察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社区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做法经验。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专门介绍了北京市科协近年来推进相关工作的情况。学员们还深入朝阳区绣菊园社区详细考察了实施科普益民计划的做法和成果,学习参观考察了中国科技馆主题科普展览、科普资源集成与服务及科技作品巡展等方面的做法。学习培训期间,还专门与中国科协科普部、计划财务部、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了交流,争取中国科协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支持广东科协更好地开展工作。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黄善辉总结了2011年全省科协的科普工作并就201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第6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论文摘要:社会化知识转型中,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科普教育基地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制、科普教育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资源缺乏持续保障。为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在社会知识化发展中可持续发展。

1问题的提出

由于社会的知识化转型,持续传播不断更新的社会公共科学知识,实现公共科学知识的社会共享已经成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时代社会使命,促进全国科普教育基的可持续发展也由此成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为此,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活动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与组织下,对26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基地实地调研。本次调查共向261个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发放问卷,实际回收问卷188份,其中有两份问卷为无效空白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86份。有26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交了目前无法填写问卷的具体原因。扣除26个基地,在剩余的235个基地中,问卷回收率为80.0%,有效问卷占79.1%。WwW.133229.CoM本文以实证调查的一手资料为分析依据,着力探讨我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科普教育基地良性运行的可持续性和科普教育基地良性运行中的发展性。其基本理念在于实现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首先,公平性的实质含义有:强调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科学素质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科学素质愿望。不要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科普教育资源与环境,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科普教育资源的权利。为消除科普教育资源的鸿沟,必须均衡地配置科普教育资源。其次,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强调的是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有其临界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资源的承载能力。最后,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强调的是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对所有区域都是共同的。结合我们对全国科普基地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全国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仍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2.1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配置不均衡

现有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省区布局不均衡,大部分省份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在平均数以下(见表1)。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区域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总量和平均数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30个)、上海(20个)、天津(13个)、广东(13个)和云南(12个)(见图1)。其中,除云南属于西部地区外,其他4个省份均来自东部地区。国家科普基地布局不均衡的状况背离了科普的公益性原则,更背离了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要求。

2.2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运行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制

调查发现,我国的科普教育基地运行的制度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中国科协科普部2004年制定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此后,一些省、自治区、较大的城市的科技主管部门或科协制订了所在地的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一些专业学会如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均制定了所在专业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办法;也有国家主管部门和专业学会联合制定专业科普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办法;在落实科普税收优惠制度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对全国的科普基地认定也有相应的规定。可见,我国的科普教育基地制度建设主体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而且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在统计的186个基地中,有152个基地建有规章制度,占81.7%;有21个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占11.3%;有2个基地明确反映它们单位建有制度但执行不好;还有2个基地缺乏基本的规章制度建设。

2.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缺乏配套制度支撑

我国《科普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对科普实行税收优惠。然而,科普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的真正实施还有赖于科普基地的认定制度配套支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5月联合了《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科技部颁布实施了《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这两个部门规章对科普基地的认定制度作了初步安排。对科普基地的认定范围、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审核准入制度、年度管理制度等做出了规定。

上述认定制度对于科普基

地的税收优惠制度实施是重要的制度支撑,然而上述制度实施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认定范围过于狭窄。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科普机构、企业科普教育机构、集体科普机构等难以得到相应的认定。第二,认定条件过于笼统,且不完全。认定条件中对申请认定的主体资格没有具体规定,致使实际认定中存在操作困难。认定条件中对保障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运行的科普人员的教育、培训均没有规定。第三,认定程序强调行政认定,忽视了科普教育基地的专业认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第四,审核准入制度增加了科普教育基地税收优惠制度实施的成本,也使得税收优惠制度的实施难以落实到实处。

2.4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资源缺乏持续保障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才资源缺乏持续保障。

第一,人员学历层次不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偏小,不足40%,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地的发展后劲与水平。

第二,科普主题策划人员严重不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策划人员的比例仅为3.8%。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主题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切实提高其科普教育的覆盖范围,科普活动理应契合知识社会的发展,求新求变,满足更多受众的多样化的科学知识需求。科普服务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主题策划、科普知识传播路径策划愈来愈需要植入专业化策划的理念和一定数量专业策划人员的参与。

第四,专业人才资源的持续开发严重不足。在调查统计的186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近三年有组织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的基地占59.1%,有组织中长期培训的占54.3%,但仍然有愈四成的基地近三年都未开展相关的中长期教育与培训,缺乏必要的科普人才持续成长与建设机制。作为示范性、标杆性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状况巫待改善。

3促进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合理配置全国科普教育资源,促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均衡发展

第一,确定全国基本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范围,建立全国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标准,明确我国在法定的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上需要均等化的地区和领域,奠定计量实现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要财政支出的技术基础。

第二,根据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调整和改革政府间关系,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机制,实现地方政府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明确政府间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宏观层面明确了政府间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提供的事权范围之后,还应该解决事权落实所需要的财政能力问题。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中央政府尽快制订全国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框架内的各项具体制度的最低标准。二是完善省以下政府财政的科普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三是建立政府间各项基本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问责制。

第三,改革和完善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科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质量。应当结合政府转型和推进公共服务建设的契机,在加强科普社会组织管理的同时,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购买科普社会组织的科普资源的公共服务。科普社会组织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标准,为政府购买科普社会组织的科普资源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把社区科普、旅游科普、公共卫生科普、灾害治理科普、科普教育等通过政府购买科普社会组织服务形式转移给社会组织去做。形成全社会关心科普、参与科普的局面,真正实现科普教育和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的社会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逐步消除科普教育资源的城乡体制分割。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要坚持以社会公众的知识需求为导向,要制定并实施科普基地社会公益设施配置标准和规划,大力调整科普基地的事业结构,优先发展基本科普教育的公共服务,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的发展,扩大科普教育优质资源的供给能力,使包括迁移人口在内的所有城市居民都能够享有基本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逐步统一城乡科普教育资源的利用,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接受科普教育的制度。

3.2制定全国统一的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制度

为消解科普教育基地制度建设的混乱状况,促进全国有限的科普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共享。应尽快由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制度。统一的基本理念应为:服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权与限权;公开、公正、公平;便民、利民;权责一致;法治。其基本制度应由以下几种主要的制度构成:主体确认制度、资格准入度、严格程序制度、人文关怀制度、运行保障制度、有条件的撤销制度。其主要实施机制应当包括:政府推动机制;科协和专业协会的领导、指导机制;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服务对象的确定化机制;服务内容的适时化和创新化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监测、评估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优惠政策的协同实施机制。

3.3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税收优惠制度长效化机制

我国实际执行的税收优惠制度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5月联合了《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科技部颁布实施了《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中的制度安排,这两个办法中的制度安排不是长期的,而是有期限的,由于实际执行的科普税收优惠制度是有期限的短期制度,致使科普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难以形成长效化的机制,这既不利于科普基地的科普活动的长期规划,严重制约了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的积极性、创造性,更使得科普教育基地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局面。为此,应当在落实法律法规对科普教育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同时,形成长效化的制度机制。建议在《科普法的实施细则》制定中将科普活动税收优惠制度细化,通过具体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机制实现科普教育基地税收优惠制度的规范化、长效化,或者制定专门的《科普活动税收优惠实施细则》。

3.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科普教育基地人才资源开发

首先,适应社会知识化转型的需要,全方位活化科普人才资源外联合作机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需全方位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一方面与高校建立双向的实训基地,建立“互促共进、优势互补”的双赢合作机制;另一方面与同行业界建立诸如“人才互换、人才资源共享”的交流、整合机制。同时,还应聘请学界、业界等各界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到基地讲学、培训,拓展基地员工的科普视野和知识技能;或者聘任相关专家担任基地顾问,指导和参与基地日常科普工作,活化基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基地人才结构。

第7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一、抓组织领导,夯实《纲要》实施基础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局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全局干部工作会议,组织学习贯彻、深刻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明确我局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肩负的重要职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自信心。

二是成立机构,健全制度。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履行好工作职责,我们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制定了《人力社会保障局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会议制度和督察落实制度等,使开展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纲要》的贯彻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局充分借助科普画廊、科普社区通科普宣传栏等阵地及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之时机,大力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内容及国家对全民实施《纲要》,提高整体素质的相关精神,增强广大公众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氛围。

二、抓技能培训,带动全民素质提升

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通过构建教育培训网络,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共同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

一是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蓬勃发展。我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的%、%、%、%。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我局组织各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各企业在职工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建功立业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不断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丰富多彩。我局以村居、社区为依托,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通过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阵地,向农民宣传农业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知识、计划生育、国家涉农政策及《百部实用技术》影视展播等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联合组织、文化等有关部门,开展了百部课件、百部科技影片下乡活动,使农民不出村就能接受科技培训和科技信息;组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联合相关单位百余名科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庄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抓示范带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我局坚持把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科学行政能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统筹安排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坚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纳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计划,并作为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部署,定期分析研究,认真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名党员分两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事关长远发展的认识上有了新提高,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上有了新拓展,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将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院校教学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各级干部的科技知识,提高了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干部队伍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上,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我局在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督促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机关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采取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集体研讨和理论辅导、专题讲座、电化教育等方式,认真抓好干部日常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科技创新等知识,作为政治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

第8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1998年以来,中国科协开展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示范城区的创建活动,对推动县(市、区)科普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的科普工作,中国科协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科协发普字〔2005〕32号)。按照工作部署,中国科协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名额

按照“广泛发动、分层指导、阶段推进”的原则,到201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要达到800个左右,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30%左右。第三批创建工作计划总名额200个左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依据总体计划安排本地第三批创建名额。

二、创建周期

第三批创建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到2007年8月结束。

三、创建依据

开展创建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科协下发的《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标准》(科协办发普字〔2004〕16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各县、市、区参加创建工作。以农业和农村人口为主的县、市、区参照示范县创建标准执行;农业和农村人口比例较小的县、市、区参照示范城区工作标准执行。同时,各地可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创建工作内容和标准。

四、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服务

1.培训与经验交流。对创建单位科协骨干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活动。中国科协将在科协公务网()上设立《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专栏,搭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交流的平台。各创建单位可通过该网站反馈和交流创建过程中的工作信息。

2.提供科普宣传资料。根据中国科协年度科普宣传重点内容,定期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及创建单位免费提供科普挂图;为开办《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的县电视台免费提供科普声像节目。

3.组织实施科普项目。近期,中国科协将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在有关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以及参与创建单位中组织实施“会会协作”项目(涉农学会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结对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培训项目、《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推广项目等,以此引导和推动各地的科普工作。

4.定期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效果评估和检查监督工作。

五、创建期间重点工作

1.根据本地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编制《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方案》,并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当中,纳入党政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

2.按照上级科协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有关科普活动,实施相关科普项目。要重点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组织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当地的贯彻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教进社区”等重要科普活动;努力争取在县(市、区)电视台开播《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实施“会会协作”项目,积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六、创建申报

为了鼓励更多的县(市、区)参与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将采取“广泛发动,自愿参与,制定标准,总结检查,动态管理”的方式。在申请创建阶段,不分配参加创建单位的名额。

(一)申报条件

创建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建单位应为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

2.当地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科普工作,能够按照《科普法》的要求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工作。

3.科普工作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特色,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有专门的科普机构和科普队伍。

(二)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市、区)由当地党委或政府提出创建申请,组织制定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方案,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代表中国科协对创建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后,提出推荐意见,报中国科协备案。

3.中国科协对各地的创建申请进行正式批复。申报截止日期为2005年7月30日。

(三)申报材料和接受申报

1.申报材料应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的审查推荐意见,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申请创建报告,县(市、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工作方案(编制指南见附件)。

2.接收申报材料的单位是中国科普研究所。

七、要求

第9篇:科普活动计划安排范文

关键词:趋势;区域科普能力;科普事业

1 区域科普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1 概念

所谓科普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当时的科普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各种科普生产要素综合投人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科普产品或服务产出能力,即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出能力。区域科普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提供科普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平衡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期内,区域提供科普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组织和基础设施在科普资源供应充分、科普人员配置合理、科普组织功能正常、科普基础设施有效运转和科普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年科普产出与绩效。

1.2 研究意义

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二是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实践意义。

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需求因素认知。从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组织形成来看,中央政府的全力推动是其中一个核心的因素。因此,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对科普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就显得不对称。这形成了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普事业发展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的现象。这表明,长期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基本忽略了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力量。而区域科普能力则特别强调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区域需求因素,第一次强调地方政府在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核心与主导力量假设,企图全面厘清区域科普事业促进发展的需求因素。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二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供给因素。三是建立科普学科的目标,有利于科普理论深入研究和科普学的完善。四是解决科普市场失灵,优化和改善地方政府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环境,提高地方政府科普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绩效。五是创新科普管理体系。其一,要摸索走出政府科普角色的“缺位”与“越位”并存的被动局面的路径与政策手段;其二,要建立地方政府――社会――公民互动型科普能力建设机制的创新机制与目标;其三,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与区域自主创新高度统一的内在机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第八部分“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的第9节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区域科普能力研究的政策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合理配置区域稀缺科普资源;二是有利于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科普组织的自我调节和良性成长;四是有利于地方科普管理水平提高;五是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质量提升;六是有利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七是区域科普能力是区域科普政策和区域科技政策创新的重要目标。科普政策是科技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并实施的促进科普发展的方针及实现这一方针的行为准则、规范、行动体系等,它一般包括确立科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变革和调整科普的建制(组织、机构、制度等)及其布局、配置和分配科普资源、培养科普人才、规范科普活动和科普研究、促进科普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它是一系列法令、法规、条例、路线、方针、战略、规划、计划、谋略、措施、办法、方法等带有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区域科普政策既是区域科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科技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多数沿海发达城市而言,经济政策的权重远高于科普政策和科技政策。科普政策的地位亟待提高。因此,沿海发达城市要借助区域科普政策和区域科技政策创新,率先建立起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新优势。当然,由于当前区域科普政策单独设计和操作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借助其它相关政策体系进行科普政策设计与操作。

2 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趋势

2.1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科普能力必须以载体为依托,如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专用设施。统计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时,国家或地区进入科普基础设施如科技馆、博物馆建设的发展阶段。根据科技部对30514个县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科普工作的统计,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在不断健全。近年来,我国科普场所建设速度加快,2005年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704个,其中科学技术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185个,专业科技馆265个,青少年科技馆站254个。全国共有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1282个,共建有长度在10米以上的科普画廊6万多个,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室超过3万个,农村科普活动场所近12万个,科普宣传专用车640余辆。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张明生(1999)提出,我国科技馆设施存在着建设规模缺乏依据,展厅面积严重不足,场馆建设与科普展品建设不配套,性质不明确,展教功能不突出等问题。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建设部《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2003年4月22日)提出,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之一,要大力加强各级科技馆的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力争在“十五”期间建设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和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馆;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市和县在地方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可自愿建设以举办展览等科普活动为主要功能的、规模适度并体现当地特色的科技馆。这要求避免内容和功能趋同的重复建设。这还包括了广泛意义上的科普基础设施。科普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一直是影响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和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区域科普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区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点。当然考虑到科普基础设施在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与功能。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有必要采取“错位经营”的差别化战略,奠定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和集成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提高不同地区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经营水平,提高区域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科普能力。作为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先行的地区,截至2005年,上海市已建成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0家,场馆面

积达120万平方米,年均参观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十一五”期间,上海还将建设和提升改造3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2010年前,全市建成4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和200个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计划全面“更新”磁浮科技馆。添加诸多高科技互动展项,借助视频、音频技术及大量实物模型,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磁浮列车飞驰的运行原理,技术特点等。广东科学中心等科普教育场馆实施建设取得了进展,自2002年底起广东省就积极推进科学中心建设。中心总投资达19亿元,计划在5年之内要建成开放,成为一流的科技教育基地。

2.2 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政策设计和政策操作力度加大

逐步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级政府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大力开展《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科普专题战略研究工作,并在方案中专门设立了“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专题。2004年10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为与国家出台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配套,上海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上海海关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共同制订了《上海市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上海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等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的门票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上海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科协、工会、妇联、共青团、中国福利会组织开展的科普活动,其门票收入也免征营业税。上海对综合类科技报纸和科技音像制品在出版环节的发行收入,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办法。科普基地以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的形式进口拷贝、工作带,免征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其它形式进口的自用影视作品,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而科普基地向境外单位转让播映权,免征营业税。为了形成科普资源社会化集聚的新机制,《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捐赠,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2.3 科普宣传能力成为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公众理解科学阶段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发达国家科普经历了传统科普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和科学传播阶段三个重要阶段。我国目前科普事业进入到了公众理解科学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政策问题、科学伦理问题和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等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相比传统科普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更强调科普的对象“公众性或全民性,科普内容和方式不再是单向和被动模式,理解科学价值目标高于知识获得价值目标,科学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受到更多的重视,科普受众思考的独立性、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学思想的内化等成为这个阶段科普的本质功能。雷绮虹(2005)提出。对于公众来说,理解科学可以促进自身适应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更有能力参与科技问题的讨论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对科技事业更理性地支持。这说明了科普宣传能力在科普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国家层面分析,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一直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普教育(SCIENCE EDUCATION)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1994年克林顿政府的《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就明确提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应成为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英国政府20世纪80年布的《英国:公众理解科学》报告,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更好的了解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倡导全社会关心科普教育。

从地方层面分析,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也是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广东省开展了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科技强省”为主题的第十三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科技厅编印了《广东科普通讯》内部刊物,及时通报广东省科普工作的重要情况与信息。加强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加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宣传力度,介绍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广东省科技厅还组织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宣传画册的编辑出版工作。苏州市出版了《科普动态》,强化区域科普宣传能力建设。自2003年浙江省绍兴市实施科普工作“三普三味”以来,加强科普宣传能力建设,注重多管齐下,营造强大声势,通过讲座、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借助科普画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日以及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电台等多种载体,立体化、广覆盖提高科普宣传能力,区域科普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区域科普事业开放性机制初步建立。2003年,绍兴市成立了城市科普讲师团。2004年,成立了绍兴市科普文艺宣传队。同时,绍兴市科协把科普网站建设列入对各地科协的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召开全市科普网站建设现场会等来促进全市科普网站建设。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已建好科普网站2个,科协网站1个,科普网页2个。还有1个县科普网站也准备在2006年科普日期间开通。绍兴市科协获得了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4 科普投入社会化的制度性规定及的建立与完善

这是指区域科普能力的形成机制、提升机制和维护机制的社会化路径和社会化政策体系。这在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投入机制、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多体现。根据科技部对30514个县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科普工作的统计,我国科普经费投入社会化机制正在形成。2005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总额为24亿多元。其中,政府各级财政拨款占总投入金额的65%左右;自筹资金占比为25%;社会捐赠占比1.9%,其它占比近8.33%。一方面,区域科普能力建设与区域科普事业一样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另一方面,区域科普能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社会性(化)就成为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内在性质。上海科技馆尝试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经营这种公共产品获得成功。上海科技馆通过实践“让公众理解科学”理念来推动科普受体的成人化和社会化。这是上海科技馆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上海科技馆的观众60%以上是成年人。该馆潘政馆长认为,要推动科技馆的科普受众群体的成人化和社会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市民的精神需求。因此,上海科技馆的“目标顾客”不应当局限于某一群体,而是面向所有公众,让所有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人们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感兴趣和想得到的东西。上海市科普基金会的成立,开辟了科普资源集聚社会化的有效通道。该基金会通过向国内外社会各界募集款物,吸引民间力量投入科普事业。它属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400万元,由上海市科协等6家单位出资。广东省社会投资建设科普设施及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局面也正在逐步形成,由企事业投资建成的具有科普功能的大型场所,共计投入资金超过25亿元。此外,广

州市还引入外资,在南沙建立了科普馆。借助科普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推动科普资源配置社会化的重要条件。《上海市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国内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向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提供的捐赠,可以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用于抵扣所得税。《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强调通过创新思路来解决由于体制分割导致的社会科普资源分散的突出问题,以期形成促进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科普资源开发的同时,借助“交流、合作、共建”等机制提高社会科普资源的共享能力,形成社会科普资源集成的“大科普”体系。《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小学校可以结合二期课改,建立科技场馆和学校教学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另外,借助科普基地为研究型课程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校和科技馆两者的互动水平。上海建立10个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免费公开自己的“头脑风暴”成果,如科学商店、医疗健康咨询、法律问题解答、环境质量检测等。“十五”期间。上海已初步形成10多万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这种形式也大大提高了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社会化水平。北京“索尼探梦”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国际化和企业化的成功探索。世界第一家“光与声音”的科学馆――“索尼探梦”,自2000年开馆6年来,应用了索尼在数码、IT、音视频等领域的顶尖技术,让参观者尽情体验世界尖端数码科技所展现出的无穷乐趣。“索尼探梦”相继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以“神奇・感受”为特色的体验型科普场所,“索尼探梦”已成功接待了超过50万名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科普教育事业企业化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将推动索尼在中国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先进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区域科普能力具有可行性。沿海发达城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区域科普能力提升进行了如下成功的探索;一是要将区域科普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中来;二是地方科协在迅速提高区域科普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三是要针对科普事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异,及时制定出地方科普事业发展和区域科普能力提升的制度安排、优惠政策及其具体实施意见。四是要及时制定区域科普的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高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的连续性。五是建立科普项目社会化、企业化和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形成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宣传人员的专项激励政策。六是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政策与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培训教材[M].2005.

[2]亢宽盈.2005年中国的科普政策[EB/OL]..

[3]张明生.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通报.1999(5).

[4]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3―04―22.

[5]王卉.紧迫需求下的科普事业[EB/OL].?id=59708.

[6]刘霁堂.旅游科普――现阶段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3(2).

[7]赵立新.企业科普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定位[J].决策咨询通讯,2003(2).

[8]唐勇.美国大公司为何热衷科普事业.oil.省略/zgsyb/system/2006/12/19/00103958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