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评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关键词:评课;原则;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3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又是如何优化,都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评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研究形式,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教学评课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听课者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等方面),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力需要以及课程文本特色);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

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二、评课的原则意义

评课是在上课之后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需要参与者即兴发言,反馈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改。其实,评课也是有原则可遵循。笔者结合实践,阐述几点:

1. 理论指导原则

一堂课的优与劣、精彩与枯燥、高效与无效,是评课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评课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眼下《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教育理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比照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教学现象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

2. 客观性、针对性原则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的真诚态度。评课时可结合课堂流程展开,自然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更要说出该课的不足之处。重点应落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课堂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文本解读的特色体现等方面。

3. 激励性、可接受性原则

评价一堂不够成功的课,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潜在的优点,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这位执教者才会“痛定思痛”,努力学习,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相比而言,上课失败的教师更需要评课者的激励。

4. 教评相长原则

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悟比如听胡勤老师的评课,点评《外国小说欣赏》《半张纸》教学中,有一问题“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胡勤老师建议是能否改成“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人生哲理?”问题相似,但学生的回答思路是豁然开朗,而且也显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评课应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三、如何评课

评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为使自己的评课更准确、客观、有效,评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结合教学教研实践阐述几点:

1. 了解课型,把握特点。课堂教学,形态万千。就内容而言,有新课、复习课、写作课、阅读课、讲评课等;就课型而言,有观摩课、评比课、研讨课、常规课等。在评课时,我们能把这节课的课型定得越具体越好。了解了听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评课时才能把握方向。

2.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应依据课标、学生能力需要、文本特色制定,因此,听课前,需要了解听课内容,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对比。

3.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看执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4. 任何一节好课,都不能尽善尽美;任何一节失败的课,也有可取的地方。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关键(重点、难点)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组织严密……评课的方式也可因课制宜,可由纵向展开,如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思路的设计与环节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也可在横向展开,从评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等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目的地,评课时考虑其设置是否全面、具体、恰当,还需观察教学目标是否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与落实。

(2)一个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同,教学思路的设计自然就是多种多样的,评课时就需要关注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与否,体现在教学时间,节奏的掌控与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关注课堂环节,在师生互动中能反映出学生的⒂攵扔肽芰Α⑺枷耄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4)教学效果的评议,不应只关注课堂的气氛热烈程度,还需关注教师给予了思考的时间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时还可以借助课后的测试手段,分析观察。

第2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7-1.5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大家公认的高考九大学科中最不易作教学评价的一个学科。学生们不能将每天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的文本解读与期中期末考试中那张以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试卷联系在一起。工作五年中我会有这样的无奈,总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语文成绩却不够理想的学生。几经学习与思考,明白这是由于目前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性、静止性、绝对性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这引起我们更为深入的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价”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及评价体系具有多向度多层面动态的特点。一方面,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评价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是正确的,则惟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评价,才能评价出比较接近正确的结果。

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有一整套适合本次预习的评价系统来督促、检验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比如以往教学中教师们使用的课前听写测试,介绍作家作品以及文本背景,提问学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作者思想或是更加详细的学案导学等等。重点是教师要针对每节课的特点对学生的预习学习进行评价落实。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评价。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在教师授课这个个人的行为中学习到了什么。教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比较全面地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这位作者的情感,而不顾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知识,或者不去思考学生掌握了你教授这些知识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否有益处。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因为这种课堂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学评价点。

教学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或是以此来代替教学评价,就会形同虚设、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教材文本的解读入手,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易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比如我们讲《记念刘和珍君》,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理解鲁迅先生的“真的猛士”、“有恶意的闲人”、“佣人”等词语。而学生在课外自读《狂人日记》,定会遇到类似难懂的词句。对于这些教师是无法去评价学生是否全部理解的,但是教师可以在讲授课内文本时培养学生理解鲁迅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就落实到了学生读完书能否理解文章内容、能否在与他人探讨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3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一、及时评讲,增强时效性

首先,试卷刚做完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结果的主观愿望,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其次,由于试卷刚刚做完,学生的记忆中还会清晰地留存着试题、思路的痕迹,乌申斯基也曾强调:不要等记忆的大厦崩溃之后再去重建。鉴于以上两点因素,教师的及时评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评讲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评讲课效率的提高。因此,评讲试卷能早则早,趁热打铁会更好。

二、充分准备,加强针对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试卷评讲课教学。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试卷评讲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坚决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一定要做下水试卷,因为不做不知深浅。其次,要做好分析工作,统计好平均分、优分率、低分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等等,越细越好。甚至于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同学名单都要记下来,以避免教师课堂提问的盲目性。个别有特殊错误的同学名单也要记下来,便于老师课后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第三,根据分析的情况,教师至少要弄清楚试卷的难易题的分布,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的错误与错误原因,从而准确确定好本节课 “讲”与“不讲”的内容。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这样的试卷评讲课才会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三、授人以渔,注重规律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试卷评讲不能仅仅满足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答案错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错,关键是能够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即通过一条题目的解决找到解决一类题目的钥匙。评讲课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到这把钥匙,并能让学生牢牢握住这把钥匙。例如,我在评讲“诗歌鉴赏”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时,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读不懂诗文的现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读懂文本。针对如何读懂诗,我们总结出 “五抓”,即抓题目、抓作者、抓朝代、抓注释、抓意象等;针对读懂现代文,我们总结出“三抓”,即抓中心句,主旨句;抓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抓议论抒情句等。当然答题也有答题的规律。例如在解答技巧类题目时,我和学生主动寻找规律,共同明确了这一类题目的答题步骤,即技巧+分析+效果。又如在解答“写景有什么特色”一类题目时,我与学生从大量同类型题目中总结出这类题目常见的几种答题角度,即虚实角度、动静角度、空间角度、感官角度等。注重规律性后,我发现学生做题的能力和以前比明显提高了,他们能够主动运用评讲课上所掌握的规律去解题,这一点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得到了验证。

四、分类集中,重视整体性

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一节课被切割成几个板块,课堂变成了多个板块的杂乱组合,如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板块之间缺少联系,且教师仍然按照原有的题目顺序,按部就班地组织评讲,这样的评讲课,只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零碎、繁琐、杂乱的感觉。实际上,每个板块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例如,有不少学生会在不同的题目上出现相同的错误。这时,教师就应该打破原有试题的顺序,将这些带有相同错误的题目先分类集中,再以之为本节课的“支点”,将几个不同的板块“打通”,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支点”进行。这样的课堂,目标才会更明确,学生才会获得一种整体感,课堂的效率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不止一道题目上犯了“审题与答题”的错误,于是我就以“审题与答题”为标准将题目原有顺序打乱,分类集中,并以“审题与答题”为教学“支点”组织教学,效果良好。

五、巩固延伸,坚持拓展性

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仅仅通过一次评讲,就要让学生完全真正掌握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评讲结束后,要坚持拓展性,帮助学生巩固延伸,消化吸收课堂所学。一方面,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后认真订正试卷,最好能利用时间对学生订正情况再进行小结,以此进一步巩固所学。另一方面,教师要留适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为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进行练习巩固,这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将房子上的每一根钉子敲实,否则,再好的房子也不牢固。我们只有这样去做,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不至于出现上课全懂,下课全忘的怪现象。

第4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评价机制;策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具有很强的功能,主要有三种:存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的功能。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既全面又充分的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必需彻底改革。对于这项改革,我们可以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也就是“谁来评”、“怎么评”、“评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构建符合新课改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要求的评价机制,必须做到三个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一、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

明确评价的主体,即“谁来评”。这是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一个任务。现行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主体单一化太严重,不能够有力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教师、学校的行政领导、家长、学生本人、社区相关人士)来完善先行的学生评价体系。

教师,是学生评价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非常多,对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进展情况比较熟悉。而且,从可操作性来看,教师也是评价主体中最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行政机构,也应该成为学生评价的主体。

家长是评价主体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而家长是家庭教育主体。而且他们十分关心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此,家长也是学生评价的主体。

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也都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对自己在选修课上的发展有自己的发言权。只有收集学生对评价对象的看法,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社会的相关人士也可以充当评价主体。新课改,强调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非常关注现实中生活世界。通过社会的相关人士对学生现实生活的表现做出评价,就可更全面的收集到有关学生的信息。

二、评价的内容,应该多元化

学生评价最开始的工作就是确定评价的内容。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新课程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目标。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的成果等方面。学习态度方面主要衡量:对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能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适地制定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的执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学习方法;能不能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能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性的思维。学习习惯方面:主要包括课前会不会预习;课堂注意力集不集中;课后善不善于复习巩固并及时复习;作业的书写是否工整端正。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成绩是否积极应用在生活中。

三、评价的方法,应该多元化

在确定好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之后,就需要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去收集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

收集学生的资料的渠道也要多样化,课堂观察,平时作业情况,问卷调查,考试成绩,档案记录。目前来讲,比较科学的是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在注意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三个多元之后,还要注意评价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评价的结果,要是描述性的,确保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还要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四、结语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分析出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够使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勇军.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7.8.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庄瑞杰.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1.6

第5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校正、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根据社会生活行为准则校正自身行为奠定基础。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公开课时,请了一位男同学起来朗读,这位男生读得有点结巴,老师让他自我评价一下,他对自己前面的朗读也不甚满意,愿意再读一遍,他的第二遍读得明显比第一遍好。自我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引导学生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苏州园区三中的一位老师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诗的表达技巧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答案:“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新生的翠竹,盛开的红莲,渡头上炊烟袅袅,采菱之人归来,表达作者对恬淡安逸宁静淡泊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标准答案,对此回答进行评价,模仿阅卷老师,酌情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

3.加强教师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产生学习内驱力。

二、评价手段注重多样化

语文教学评价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方法,而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得体的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

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课堂上的评价一方面是对某位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全体同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单纯用“好”“棒”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学生并不知好在何处,棒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告诉学生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或声音十分响亮,或语句很通顺,或词语运用得恰当,或准确把握题意或课外知识丰富等,这样清楚明白的评价既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视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教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时刻观察学生,评定学生,做好跟踪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教学中,教师应从观念、情感上接纳智力、兴趣、心理各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45分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侧面体现自己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情感,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课堂上的各项表现进行观察,并制订课堂表现观察表。学生的课堂表现大致从听讲、提问回答、朗读表达、思维有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每方面可分积极、一般、不积极等三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写出课堂表现评语,每周或每月评价总结一次,并将结果放入其语文学习档案。这会使学生听课更认真,思考问题更积极。教师通过观察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三、评价内容坚持全面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存在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的倾向;而能力方面又常常只重读写能力的考察,而置听说能力于不顾。这种评价内容上的狭隘和片面,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消极的导向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的考察。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第6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一、课堂自主激励评价作用的发挥

1.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首要作用是诊断

语文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学生对自身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检测,这些都是为了找好学习的起点,准确地诊断好“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所遇到的问题和目标的达成进行准确地诊断,为主体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指明了方向。

2.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核心作用是激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在教学问题和情境中探索的过程,师生均需要在语文学习进程和阶段成果获得肯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效能意识。从自主学习中自主责任心的唤醒,到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中的自主发展,到验标拓展中的自主创新,自主激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可以说没有激励就没有高中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终极作用是发展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而言,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良性互动,在快乐轻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全面持续地发展。

二、把握好高中语文自主激励评价的几个环节

1.把握好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在进入新的语文学习内容以前,先对相关知识储备、能力基础进行自评,然后对照语文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支架,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灵活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任务与难度等级,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优选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收获的体验和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教师在学生进入语文学习内容前,要积极地根据所了解的学情分等级确定好学习目标和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语文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进度,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点评,表扬自学的进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提醒不认真自学的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按小组表现情况分等级激励评分。

2.把握好合作探究环节

学生将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预设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习题作为探究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积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员之间应先充分肯定发言者的合理内容,委婉指出不足,再发表个人见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及时记录下来,集中到全班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起立,全部参加活动,讨论时要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声音要洪亮,气氛要活跃,讨论完毕后自动坐下,小组要配备专用的语文课堂讨论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整合讨论内容。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期间,语文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游离在讨论之外,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在方法上予以点拨,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平等地充当一个学习者,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重观察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对整个学习进程进行宏观调控,对讨论热烈、思路清晰、问题解决到位、答案整合优秀的小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分等级进行激励评价。

3.把握好展示交流环节

每个语文小组均派出代表,把本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以口答、演示或板演等形式进行汇报,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答辩与点评,对于全班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竞答。学生回答问题或点评时要面向全体同学,仪态要大方、发言要大胆、声音要洪亮。各小组在点评时要依据共同的计分标准为被点评小组计好分,特别是对学困生评分要注重激励性,以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展示时,语文教师布置其他学生做练习或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为点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小组点评质疑时,语文教师要做好仲裁工作,教师要对学生点评时的计分进行审核和订正,并对点评小组进行评价。

4.把握好验标拓展环节

学生既可以通过紧扣学习目标的适量、适度和限时高效的课堂检测来对高中语文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可就本课的相关目标作适度的迁移性设计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堂课的收获进行清点,写好课堂日记,由语文教师或学科组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激励评价,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临近下课时,语文教师对本堂课的小组成绩进行总结,合计记入周学习小组成绩总分记录册,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扬。课后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复查,对学生的课堂日记仔细审读,择优交流展示。

第7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一、利用“掌上课堂”,整合学习资源,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发展

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群服务”等功能,可以把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班级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在微信平台内建立的圈子发送消息,而进行实时交流和分享。也可以通过教师发送消息,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获取。

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我通过获取他们的电话号码,建立了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要求学生以真实姓名加入群中,我在每次新课讲授之前后,利用微信的诸多功能,向群中多角度传递与文本相关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这其间,我就是一个向导,用整合后的各种形式的资源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走出课堂与教材的时空限制。比如,传递帮助学生理解的背景资料;文章学习之前必要的方法指导;将课文的重难点以“思考题”的形式预先交给学生,以做好学习准备等等。每次的活动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据说,这是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这些资源的传授,用“掌上课堂”的形式来做微解决,比传统课堂上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自从插上“微信”的翅膀,我的语文课堂比先前活跃多了,学生在更广阔、更自由的微信时空中翱翔得有滋有味。“掌上”的这块小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如天地般宽大的全新的“移动大课堂”,不知不觉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二、利用“掌上课堂”,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新型教学关系的生成

微信是信息即时传递和交互的平台工具。它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对讲、留言等功效,使它自然而然地就具有“师生互动”的使用功能。“双边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用在微信上“师生互动”取得的成效来为课堂上成功的“双边活动”打基础,顺利打造出一个“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新平台。在互动交流中,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无需面对面的“微交流”,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天生重要,但是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忙碌,也有些功利,他们在课下真正用心学语文的没有几个,对于沦为边缘化的弱势学科语文的学习,利用微信平台的快捷交互、实时留言等功能,创建一个有利于“生生互动”的难题微解决的“微讨论区”,是否可以为不太强劲的语文课外学习注入一支强心剂呢?

本着这个想法,我创建了“微信一站式”服务:我让班级的几个“学霸”组成一个解疑答难的诊治团队,简称之“微骨干”,任何同学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将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上传至“服务站”,“微骨干”们一旦发现“站内”的“难题”,就会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给予这些同学温馨备至的帮助,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大家既体会到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会使自己的知识更上一层楼,既服务了同学,也交到了朋友。微信平台上的相携相助,深度交融,点燃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拓宽了信息沟通、知识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渠道,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空间。

三、利用“掌上课堂”,邀请家长进入,搭建一座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是一道与高考密切相关的题目,同时也是部分学生的弱项。学生总会因写错字、漏写、误写等原因失分。鉴于此,我便利用微信平台上的视频对接功能,邀请家长进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干预,和教师一道完成对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补救任务,弥补个别化教学因时间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如班级有个叫刘×的男学生,古诗文背诵默写是他的难点。在对他进行各种帮助均无效的前提下,征得本人同意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给家长布置了监督孩子背诵的任务,圈定每日背诵内容。我利用微信的视频对接功能,考查学生对这段文字背诵默写情况。考查时,需要家长在旁边监督。该生家长对我的这个创新之举表示赞赏。

后来,我发现班级的这个微信群中出现了很多家长的“身影”,家长们交流互动的热闹场景,仿佛让我看到了一条广阔而绚丽的通往语文综合素养的“金光大道”。

利用“掌上课堂”的课外“习得”来促进课内的“学得”,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高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是有待于增强的。如果学生在使用微信之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迷失在微信里多余信息的干扰中而浪费时间。因此,在利用微信平台的功能来学习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引导学生在上网之前,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规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家长对学生实行监控,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关闭跟当前学习任务无关的其他软件,不观看与学习无关的视频,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利用好微信这个资源,把它拓展成为课外教学辅助手段中的一个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发展点,为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第8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关键词:平衡班;钻研教材;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80-02

较为平衡班是指学生入学成绩相差较小,且学习态度较认真的班级。这样的班有些中学称之为奥运班或住宿班或快班,这些学生的特点有二,一是学习基础奠定较好,但不是很出类拔萃那种,因而心理上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胆怯的一面;二是对各学科有较为要好的心理,处在上下之间,可塑性大,不像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有一种力争上游的奋进心理。这都是这类学生课取学业进步的有利因素。对于这类学生能正确引导,学生成材机会较大。所以,担任这类班级语文科教学工作,一定要有独特的教学设想,非同一般的班级,虽不能立竿见影,但能长期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他们的学科悟性,培养他们自学的方法……尤为重要。

为了使这类班级及到到因材施教,且名显其能,仅教学管理上到课堂传授知识,笔者略作一设想,以之抛砖引玉。

一、课堂管理和课前课后的一体性

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激励教育是教育中的首选方式,学业基础好的学生更需要激励。学科教学为管理上可设想将学生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命名“北大生”,另部分命名为“清化园学子”,让学生从自潜意意识上树立自信心,并朝着最高学府目标不断地反省和对比自己,在学生的心理防线上首先就无形地开启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门;课堂提问或课堂积疑都有机地让两部分学生相互探究,积极寻求对方想不到的既使是边缝小隙,也一说无防的学习精神,这样学生的学究性自然提高,效果显然不错。

其次是民主推选学科代表及明确学科代表的助教任务。培养一二个本学科有望的学科代表既是语文科任教学上的需要,又是教学管理上的需要。科代表肩负着引领全班本学科学习的辅助任务,又无形中具有本学科的表率模特,在学生中形成学习并不是先天注定的腐朽思想的一种冲击力,科代表行,我也行。通过推选学科基础较扎实,学习较为勤奋,且有乐意助人的学生担任课代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14班的两位语文科代表,平时工作都是非常不错)。有人选后,确定他们的助教任务,包括语基知识首先巩固、积疑问题的首先思想,并代表学生(同学)反馈教学意见,既是助教又是师生沟通的使者。在工作中教师除指导外多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要热情地学习、工作。

再其次就是课前管理。也许许多教师都知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或许有时都会布置一些预习尤期是公开课什么的。往往忽略了课前的任务性和全体性。在较为平衡班中课前的训练要当作一项工程来实施,这不单是“开小灶”,而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凡事要事先关注,作出方案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好处多多。所以,课前的训练一定要抓好、抓到实处。

再其次就是课后的比较积累。只注意到课前的预习对于较为平衡班学生来记应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课后的积累。积累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一般知识要作硬性积累,就是分门别类作好记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增长;对于一些较为难以理解或较相似性强的就要比较积累,学会比较,学会筛选,学会判别,比较性积累的知识要注释清楚出处或其他因素。

二、课堂教学激励措施的采纳和各抒己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把推知识的重难点上下衔接外,还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前两者都是教师常能注意到的,教学方法的备课或许有所忽略,很可能是随着教材内容而推进,但有一样要记住那就是激励学生,笔者作过许多次激励与强调错误原因的教育实践比时,好结厚还是激励教育好,既能让学生心理好受,继而增进其学习自信,又有暗地里激进,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措施一里形成,就要强合于课堂教学的事事处处,通过激励和引导相结合,通过激励和学生自我反悟相结合,把知识点落实好,知识点能放在激励措施实施的基础上去落实,学生的牢记程度就会增强。激励措施要按教材内容来定,要按学生接受能力而定,不能空中楼阁或过高过严,不切合实际的反而是一种负担。要切合实际就要注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个高超地将授课知识通过各个环节去落实的思考,这个思考周密且有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时效就迅速提高。语文科教学中的环节无妨有如下几个导入、讲授、思考、解疑、拓展、作业等。各个环节设计除了安排好内容的联系和层次的递进外,就要考虑其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是一种较高的教学要求,要教师付出较为严谨和慎密的备课心机。

其次,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性,感悟课文内涵到各抒己见。

我们知道,学习举高涨,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就越深刻,越细致,由于深刻细致,学生的感情就会更高、更远,有了感悟就有了交流,语文的总体目标有一项就是学会交流,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适时代人才,就要对课文内容学会感悟,并且将自己的感受或见解或体验给教师说说,给同学说说,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中的述说能力,增强了人际学知识,如对古诗歌的学习,因时代的不同,学生的认识也有不同,如果单按书本的注释来学习是不够的,特别是一些价值对人生观的内容更有待我们去弄其糟粕。学生能将自己的思想说出来,更能让教师把握教学准绳,注意什么,不能疏忽什么。

三、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本身的内涵就是语言和文字,读写说的语言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能力说会道,能写会描是语文教师必抓的语文实践训练,一个语文学科成绩较优异的学生他的说写都会较好,尤其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学生书面表达中的书写很不讲究,由电脑代替书写已是一现实,但学生还是要学习方字的,考试时还是要通过书写来完成答卷任务,文字写不成又怎样说得上语文水平高呢!故,高中语文也要狠抓文字书写,用文字美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自己的书写欣赏相结合,语文教师的板书或平时的一些演示都是学生学习的精神,老师的书写美更能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也何尝怕学生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学生的训练可从作业、作文抓起,不规范的一律重写重做,培养其做事认真的态度,老师可因些小试化帮助学生训练,高中生学书写完全有必要。

其二是对音词句段的各自积累,生字要积累,生词要理解,优美的句子要摘录,文雅得体的语段要仿写,优秀的篇目(文章)要领会其结构特点和文体特色……等等。

其三是加强作文训练,给写作因施加压力,并分段强化实践。

高中三年高一是写作训练的起步年也是关键年,许多文体在初中都已接触,但层次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如纯粹的记叙文是不符合高中年级的要求的,这记叙文不单是叙事,而且还一定要求有议论(抒情)要通过事物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高一文体写作的重点应放在议论性散文的训练上,议论性散文也是近年高考时考生(占90%)喜欢秉用的文体,它既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溶文化知识于一体,又能通过文章来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可就文体本身拟定作文结构思路,让学生反复训练。

思路一、拟物――议论文散文(略)

思路二、叙事――议论性散文(略)

第9篇: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促进;写作水平

我们时常发现,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要么缺少写作素材,要么写出的语句词不达意,要么缺乏感情流露。究其原因,正是少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量的增多会使语言积累水涨船高,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大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迫于教学压力,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偏重于课内文本教育,只以教科书为蓝本纸上谈兵,把读记教材上有限的名句名篇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方法,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课外阅读。现行的素质教育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而课外阅读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改变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我总结多年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发现,若能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以写作为目标带动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现象的有效手段。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一)增加阅读量,重视语言的积累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基础,写作是产出,两者密不可分。阅读面广、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强于常人的写作能力。反之,阅读面窄、积累少的人难以写出好文章,即便偶有佳作,也有无病之感。基于此,我强调以写作目标带动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是一件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情。因此,仅仅依赖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中学生必须加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逐步提高语言素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重视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国内书籍市场异常活跃,各种课外书籍让中学生的选择面大大加大。正因为如此,精读所有课外书籍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正确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精读或泛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精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做出选择,或是推荐实用性强的经典书籍给学生精读。在我看来,在高中阶段,适宜精读的课外书籍应当以名家散文、小小说等短小精干的类型为主。其优势如下:一是量小质优、阅读费时少;二是言简意骇,线索明显,利于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三是选材典型,布局合理,利于学生模仿和吸收。

2.泛读。对于适合泛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侧重于积累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方面。况且,对学生而言,能在快速阅读中检索信息也是未来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基于课外阅读进行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那么写作就是对信息进行重组后的释放。信息的重组释放是要以信息吸收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吕叔湘这位语言学专家也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有效而必要的。对此我认为,可以从精构框架和遣词造句两个方面进行。

(一)突显脉络,精构框架

对文章进行合理的谋篇布局是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相较于语言文字的锤炼,篇章结构设计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一旦学生掌握了,便能很有层次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成语“胸有成竹”的深层含义就是在强调,作者写作之前已对选取的材料有了整体的规划,并设计好了对应的框架和布局,下笔之后便自成章法。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写作中的篇章谋划能力,我提倡采用前文提及的精读课外书籍加以解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精读名家散文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长期的研读与领悟来逐渐学会构建文章篇章结构的方法与技巧。“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遣词造句,展现文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前提,而使用语言文字则是体现写作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堂中有关语法的常态教学并不能完全实现语言文字的恰当使用,它需要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和运用中实现。所以,语言的本质在于运用,只有明确了语言文字在运用中的异同,才能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真正含义,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多写读书笔记。具体来说,可以在阅读时把有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词句抄录下来,或是把对篇章谋划方面的点滴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能力便会步步高升。

有没有文采是评价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提升文采依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海量的精典词句、巧妙搭配和精美布局,从而深刻地认识各种语句的表达运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