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举办主体构成情况在调查样本中,政府办卫生机构19个,占44.2%,医疗机构举办13个,占30.2%,企业举办3个,占7.0%,事业单位举办6个占14.0%,社会团体举办1个,占%,合资举办1个,占%,除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其它为非政府办卫生机构24个,占55.8%。即政府办和非政府办的比例为1:1.26,说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中,非政府办占用比较大的比例,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构成情况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本次调查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30个,占6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9个,占67.4%,因为本次调查大多数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定点机构较少,仅5个,占11.6%。收支管理模式构成情况本次调查的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27个,占62.8%,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占37.2%。见表3。开始年份最早在2007年,多数是2008年。山东省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模式是收支两条线管理。由此可知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8个也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占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3%。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在被调查的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26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占60.5%,其余17个没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占39.5%。其中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个,占71.4%,而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6个,占55.2%,见表4。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明显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办比例较高有关。执行基本药物目录情况目前采用的基本药物目录分为三种,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地市增补目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地市增补目录的比例分别占74.4%,79.1%,41.9%。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的比例高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说明有些机构虽然没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使用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实施情况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的有36个,占被调查机构的83.7%。见表6。零差价销售的机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目前已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药品全部按照“零差价”销售[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举办主体呈现多样化局面除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非政府办卫生机构占55.8%。说明现阶段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国家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的政策起了作用。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对社会资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导向作用更明显。医保定点机构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一步推广目前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本次调查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占6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占67.4%,因为本次调查大多数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定点机构较少仅占11.6%。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没有全面覆盖,限制了医疗需求者的就医意愿,分流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量,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继续扩大医保的定点机构,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是今后政府要进一步推广的工作。

进一步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覆盖面本次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10年底这些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占62.8%,没有采用的占37.2%。山东省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的补偿模式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多数是2008年左右开始。从调查结果来看,非政府办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覆盖面较政府办机构偏窄,加大对非政府办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覆盖面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公益性和公平性。执行国家药品政策比较积极,以药养医的现象相对缓解国家关于控制药品价格的政策包括“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其中相应实施的“基本药品目录”分为三种,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地市增补目录。这三个方面政策的作用就是要控制药价水平,减少居民药品上的支出,控制以药养医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执行国家药品政策方面比较积极。

在调查的机构中83.7%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的销售政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占60.5%。采用基本药物目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地市增补目录的比例分别占74.4%,79.1%,41.9%。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的比例高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说明有些机构虽然没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使用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目录。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

三、职能配置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

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目标任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6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7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6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0%,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5%,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5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5%,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上按照每3至10万人口或街道(乡镇)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每个建制乡镇政府办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000—5000人口或行政村(联村)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农村居民步行15—20分钟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好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每3—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好一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原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区级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实施重组、改造或功能转换,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多元化发展。

(四)明确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职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为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但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治疗,提供家庭病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医师,提供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咨询等特色服务。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五)改善社区卫生机构设施条件。严格按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和《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进行建设。各地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和中心村建设时,按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80平方米。未按规划标准预留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常规设备齐全、就医环境良好、服务质量一流。

(六)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总数,可按6—8/万的比例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每1万农村居民全科医师数不少于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达到30%,每个中心至少有3—5名公共卫生医师和1名中医师,根据需要配备适量护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并逐步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应有1名女乡村医师或女执业助理医师。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要利用现有卫生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市和各县(市、区)要确定一所综合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社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进修基地。

(七)积极开展医院支持基层社区工作,提高医疗能力及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卫医发〔〕244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及《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城市医师晋升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创新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效率

(八)改革管理体制,依法实行准入制度。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设置规划,由县(市、区)卫生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注册登记,报市卫生局备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独立法人机构,中心、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经济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技术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

(九)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充实医疗卫生技术力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不服从岗位调整或无法胜任新岗位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一)改革财务核算办法。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十二)改革药品采供方式。以市为单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以配供价格销售药品,取消药品加成率,直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十三)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要求,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大中型医院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看病。

五、落实社区卫生经济政策

(十四)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辖区政府不再投入举办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安排经费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切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市、区和县(市)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按城镇常住人口每人不低于4元的标准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到年达到10元/人的标准。市市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市、亭湖区、区、市开发区按45:3:15:1的比例分担。各县(市、区)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补助(含省财政补助),并逐年有所提高。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同等标准补偿。政府办二、三级医院药品收支结余的10%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前,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十五)制定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大重病患者康复治疗、慢性病患者日常治疗到社区就诊,符合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比二、三级医院低15%、20%以上。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慢性病人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疗费用,符合当地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个人支付比例比二、三级医院低5%、10%以上。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把住院关。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及时结算医疗保险基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十六)实行积极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服务项目价格,其标准不高于《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现行有关规定。对个性化服务,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服务时间、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原则自主定价,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多发病、常见病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定和完善价格管理办法,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行为。

(十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政府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非医疗卫生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六、努力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乡镇)要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落实专人联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建设与服务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社区 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国家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病人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发展的同时势必暴露出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2009新医改的提出,我国逐渐将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医改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第一,法律的不完善。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的约束有利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无向健康完备的方向发展;政府对其监管有利于缓解医疗腐败,有利于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第二,政策的不完善。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对地方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财政投入不够,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不够;此外,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建设规划不详,没有严格落实中央政策。政策的缺失是阻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社区还没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协作机制。医疗救助机制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在短时间内做到及时受理、即时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标准及时给予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团队的缺乏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社区医疗团队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因此,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发展,需要在医疗制度、政策、法律完善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对医疗团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及监督,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

三、提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路径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1)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直接阻碍着社区医疗的发展,对此,中央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而促进其发展。各地方政府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础医疗卫生设备,并对社区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各社区人口比例、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服务数量和项目等给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2)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等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各社区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护理院、医务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对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机构,应加以完善和补充。要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友好关系。调整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与承担。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区各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的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医疗救助制度,创新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推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将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移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将检查设备共享,实现设备与技术一体化;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一体化。医疗资源的共享使社区卫生服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公立医院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诊疗能力,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格局,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将危急重症、疑难杂症送往医院,合理分流病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

4.建立专业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团队

构建高效能专业化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将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对社区医疗全科医生的培养,实现与世界先进医疗水平的对接,完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晋升、考核机制,并制定激励机制和年终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社区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

总之,社区医疗服务是全国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这对建立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以及全国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生命周期 地方政府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由于其成功地实现了患者分流,较好地解决了患者的就医问题,其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经验被许多国家效仿和借鉴,并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①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发展起来的。健全地方政府职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

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原指生物或人类周而复始地经历的出生、成长、配偶繁衍、衰老以至死亡等过程。马森・海尔瑞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可以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调整其战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他之后生命周期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已有20余种。论文在分析过程中借鉴以企业的业务增长速度为标准的简化四阶段(生存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模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地方政府的职能。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启示。为寻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律,作者分析了天津市、无锡市、淮安市、英国、美国、德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在分析国内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天津市、无锡市、淮安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各具特色,但三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都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期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阶段,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之后,三个城市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除此之外三个城市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没有发挥“守门人”的功能。从三城市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和首诊率较低,低就诊率和首诊率根本就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分流病患、降低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的提供成本、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守门人”功能。

第三,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创建期,三城市的政府承担着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三城市政府又扮演着各部门关系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政策的制定者的角色。

第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首诊率低、双向转诊未完全实现、发展资金不足等是三个城市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分析英国、美国、德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虽然三个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各不相同、各具特点,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可以提炼出来:首先,社区卫生服务“守门人”功能基本实现;其次,政府在社区卫生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是社区卫生服体系的监控者、考核者、资源配置者;最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成本高、资金浪费严重等低效率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简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是在借鉴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产生的,综合分析淮安市、天津市、无锡市、英国、美国、德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划分为建设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生命周期模型示意图如图: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建设期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期的特点,建设期的主要工作是基础建设,这个阶段的主要指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当覆盖率达到100%时,社区卫生服务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就结束了。建设期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第一,领导者,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以及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二,规划者,以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依据,根据国家、所在省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现有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建设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是主要的建设者。政府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制度的建设工作。

第四,审批者,政府可以把区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以及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功能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对其进行资质审查和批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拥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资质和能力。

第五,管理者,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成长期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成长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时期,政府应该扮演如下角色:

第一,建设者。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守门人”职能没有实现,在成长期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成长期的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人才建设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第二,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应该运用制定政策的职能,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医保进社区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全面考核制度,引导社区居民患者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诊疗。

第三,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理顺这些关系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作为协调者,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部门与组织的关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四,制度创新者。地方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其它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五,监控者。地方政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购买者,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应该由地方政府来监控。地方政府作为监控者应该通过建立全面考核体系来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政策实施、经费使用、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等方面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

成熟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角色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到成熟期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避免因地方政府能力不及或成本过高导致的政府失灵。为此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或非政府组织等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效率。

第一,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防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收支两条线”、“事业单位身份”形成的效率低下的“懒汉”行为;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问题。

第二,引入非政府组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把非政府组织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让非政府组织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时,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创造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环境;其次,应该为非政府无组织的参与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最后,应该重新明确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职责,形成与非政府组织的职能互补。(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库尔勒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服务站为调查对象。

1.2 资料来源:查阅近年来卫生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有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资料。现况调查资料:库尔勒市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调查问卷。

1.3 调查方法:现场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

1.4 统计分析方法:资料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逐步在全区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目前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36534人。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2、为全市适龄儿童(含流动人口)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九种疫苗每月接种数据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达100%,免疫规划九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九种疫苗免疫程序合格率达96%以上,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1%,卡证相符率达94%,卡痕率达90%以上,群众免疫规划知晓率达93%以上。加强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和现场疫点处理工作,提高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追踪随访到位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逐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3、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2271人和产后访视2158人。产前检查率90.28%,产后访视率77.0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3.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84%,孕产妇死亡人数3人。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全市3岁以下儿童体检13696次。全市出生婴儿2158人次;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44%。

2.2 存在问题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较差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都为民营。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随着医疗保险政策放开、慢病管理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准入放开、药品价格放开,其原享受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出于生存压力与逐利本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药品零差率销售未能惠及社区居民,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未完全到位。

2.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完全纳入定点医保。目前,我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有10家(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州医保定点。现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申请办理医保,其余均未纳入州、市医保定点,居民得不到就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2.2.3精神卫生人员缺失

重型精神病是基层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项内容,库尔勒市只有一个精神病院,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精神卫生人员,那么在精神病的管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评价上就存在问题。

2.2.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硬件设施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城市居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绩效工作难以开展,致使整体卫生专业人才不足、人员不稳,极大的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2.2.5辖区居民服务不同

辖区内的居民一大部分是本地户口,也有一小部分是外地户口。由于户口的不同,所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同,除了一些疫苗免费接种外,对外地户口居民的慢性病、老年保健、重性精神病等,并没有提供卫生服务,不能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 结论

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215多名,房屋和设备配置基本到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硬件配置不断加强,服务功能逐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办民营性质,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DOI:10.3969/j.issn.1005-5304.

>> 广西北海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广西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广西北海市科协做足“海”文章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海河堤工程管理初探 广西北海市海洋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蓝色经济背景下广西北海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北海市召开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 广西北海的产业升级之路 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 北海市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现状与发展策略 北海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研究 广西北海发展非公有利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广西北海传销:商人和退休公务员占主体 海天寻梦:冬季广西北海自助游攻略 广西北海民间曲艺“老杨公”研究价值及挽救措施探讨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广西北海高新区发展研究 广西北海:党建联络组制度形成“五联工作法” 全国首家贝雕艺术博览馆在广西北海开馆 广西北海:“互联网+税务”在行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广西北海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广西北海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利霞 庞才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关键词:北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01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01-03

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医改目标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其责任主体是政府,服务主体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改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国家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为了解北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多项措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们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考核标准,于2012年8-10月对北海市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北海市辖一县三区,其中海城区共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此为主要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不含由乡镇卫生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 方法

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校验标准(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等,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人员配备、人员培训、经费投入、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和考核等情况。以填写问卷、现场讨论、查看有关档案、资料、电话采访及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基本情况

北海市辖区7个办事处,占地总面积140 km2,总人口约32.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9.2万人,流动人口约4万人,社区居委会43个。海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人口20.9万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人口2.1万人。2.2 社区卫生机构所有制情况

海城区辖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公有制6家,私有制3家。6家公有制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由市级3家综合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承办;3家私有制中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厂矿医务所举办,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个体诊所举办。全市尚无政府直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谓公有制的也是由公立医院举办,由市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由自治区对其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给予补助。2.3 人员配备2.3.1 执业类别 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人员174名,其中公共卫生医师65名,占应配置额度的309.5%;临床医师35名,占应配置额度(42名)的83.5%;中医师18名,占配置额度(14名)的128.6%;护士56名,占应配置额度(74名)的75.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名,无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2名,中医师1名,护士6名,无职称者3名。2.3.2 学历 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4人中,本科以上学历49名(28.2%),大专学历79名(45.4%),中专以下学历46名(26.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人中,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2名,中专及以下学历3名,其他3名。2.3.3 职称 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4人中,高级职称3名(1.7%),中级职称69名(39.7%),初级职称102名(58.6%)。65名公共卫生医师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8名,初级职称35名。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人中,无高级职称,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5名,无职称人员3名。

从以上人员的执业类别看,公卫卫生医师的人数是应配置的3倍,总人数高于临床类,而临床类及社区护士配备则均不达标。公卫卫生医师的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数高于综合比例数。总体上高级职称医师配备差距较大。2.4 社区人员培训情况

辖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7年开始,对社区卫生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其中全科医学临床类别培训率为97.2%,合格率97.1%;全科医学中医类别培训率为100%,合格率为94.4%;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率为11.8%,合格率为100%;全科护士培训率为96.4%,合格率为100%。结果显示,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本都经过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合格证书,民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略有不足,总体来说培训覆盖面较广,但培训时间、深度、广度还仅限于岗位的培训,换言之,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上依靠转岗培训的人员开展服务,全科人才培养明显滞后。2.5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2年1-6月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儿童保健及孕妇保健6个项目均完成,健康档案使用项目有2家单位完成,高血压患者管理有1家单位完成,老年人保健、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及重度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7家单位均未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各项工作处于培训阶段。

从调查结果可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工作全部完成任务,但慢病管理等还有差距。未完成的项目按完成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51.9%)、居民健康档案使用(35.6%)、高血压患者管理(31.2%)、老年居民健康管理(21.7%)、重度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4.1%)。其中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管理率(102.5%)、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87.8%)、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71.9%)远高于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讨论3.1 体制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配套机制 问题 治理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践行以健康服务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半径、以适应群众日常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自1996年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以来,经过了30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当然,伴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群众对观念认识的不统一,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距离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亟待完善与提高。

1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表现分析

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结构不完善

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科医生的储备严重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但有教育制度上的因素,也包含政府认识层面的原因。具体来讲主要是:第一,高等院校教学目标上不明确。近年来,医学教育不断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上,技术研究大于临床实践,导致全科医生的教育非常不足。第二,政府没有对全科医生不足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认识上没有重视全科医生的作用;再者,资金投入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结果就造成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教育严重滞后,针对现有社区医生队伍的培训也是困难重重。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太小。当前,大部分高素质、高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都更愿意在大城市中的大医院就业,而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造成社区卫生人员非常的匮乏,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提供也就无从谈起[1]。

1.2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非常匮乏

根据相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经费应当是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承担。然而,因为企业已经不再承担这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政府拨款这一渠道。和大医院相比,政府给予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非常有限,即便是在这有限的政府拨款上,也大部分集中在医疗设备的投入上。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诸多功能,然而其获取的补助经费却非常少。2015年,国家拨付的医疗补助中有65%被用在城市医院中,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的只有2%。因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加上经费短缺,导致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没有被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范围内,进一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

1.3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要想高效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机制。然而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具体体现为:第一,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尚没有构建。社区医疗服务是系统性的工程,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再者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的主动广泛参与。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功能认识还非常不够,居民没有主动参与社区卫生发展的意识和意愿,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很难吸收到民间资本来支撑自身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没有积极的群众基础,导致其发展困难重重。第二,医疗卫生制度非常混乱。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章都非常匮乏,很多病人反映:在社区卫生站看病,往往都是越看越严重,花费也不低,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形象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加之一些黑诊所和江湖游医的存在,让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生错误认识,影响了其健康发展。[2]第三,尚未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当前,大部分社区卫生站都还没有构建所在社区居民的个人卫生档案以及家庭卫生档案等,那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也就无法对社区内患者的家族病史、用药史、患病史等进行全面了解和规范管理,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障碍。

2 有关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对于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体现政府施政宗旨;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国务院对此次方案的制定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这次方案改革重点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首次提出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方案制定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的就在于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治理对策和措施如下:

2.1强化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

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匮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一定要加大力度和重视度。对目前高等教育过度侧重培养专科医生的理念加以转变,切实把全科医生的培养纳入到和专科医生同等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并做出长远规划,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构建针对全科医生的再教育和培训机制,其主要是为了对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如定期开展和定期考核把这项培训和教育制度落实到底,以提升实效[3]。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与大医院开展互动式交流活动,特别是要选派医师到大医院定期进修、培训,提高医疗水准。大医院要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指导,免费接受社区机构人员进修,定期对社区机构人员进行全科或专科培训,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最近,一些大医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大医院的医生主动走向社区、为群众上门服务。在这方面。上海市2011年就_始实行试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2.2开辟多种渠道,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料来源

社区卫生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程,其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作为经费保障,对此应当做好以下一些工作:第一,补充转型社区卫生服务经费。针对目前社区卫生资金匮乏的问题,应当成立转型的服务资金,对社区卫生工作加以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各个社区卫生机构的任务完成、工作业绩、服务人口等进行对应的资金补助。第二,政府可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出资购买。比如天津市政府主导的对于18项社区卫生项目的购买,用于治疗慢性非传染病、精神卫生管理、老年与儿童保健等,然后由社区卫生机构来负责向社会居民提供相关服务[4]。第三,引导社会资金的有效注入,扩大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资金来源。政府主管机构应当对民间资本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上的投资比例加以适当的放宽,把各种具有利用价值的民间资本切实纳入到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来,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向社区卫生事业捐赠的渠道。

2.3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根据政策规划的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公共政策过程中首要的阶段,正是由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政治主体都会对自己的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做出一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规定。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公共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将有关的对策加以合法化采纳的过程。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管理与监督机制的支撑,只有在各项配套机制的指引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才能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开展。所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规范标准。比如针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质量考核,达到既定标准的,补助经费才可以全额加以拨付;反之,达不到标准的,则根据实际服务情况部分拨付,这样能够极大地推动社区卫生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改善目前的服务质量现状。第二,构建透明公开的投诉机制。政府部门构建由各级地方政府、卫生主管机构、居民代表等为主体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负责对老百姓反映的有关社区卫生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向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卫生部门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第三,构建财务公开机制。政府部门要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经费收支情况加以定期的核查,并综合考评其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同时把考核的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将其作为机构综合考核的考量依据。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居民卫生信息系统。各地要结合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医疗档案,包括个人家族病史、个人医疗记录、个人在社区就医的医师记录等。通过个人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方便居民就近到社区就医,而且对防病即“治未病”大有裨益。笔者曾对山东省茌平县北关社区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所进行调查,发现该机构虽然只有6间房子的面积,但是服务很精细、很接地气,把所服务的北关社区一万多群众的个人医疗档案全部录入信息系统,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很熟悉,社区卫生所对群众病情了如指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诊就医。再加上所里这几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引进了三名全科医生,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很多群众对一般性感冒、腹泻等常见病不再去县级医院就医,社会反响很好,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结束语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现有卫生资源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新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建立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促进我国卫生公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关系着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进而影响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才能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扫清障碍,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T素质、社区卫生服务点、覆盖面、群众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讲,研究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很多工作还有待完善[5]。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原则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强化政府的职责,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四川.浅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7):25- 26.

[2] 綦蕴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3- 33.

[3] 张国红,武阳丰.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2778- 2781.

[4] 章朝霞,袁家麟,许振慧,庄华东,戚洁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41- 343.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富裕*、人文*为方向,以居民健康和百姓满意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发展主线,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和可及性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问题的发展思路,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设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关口前移,着力减轻社区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明显改善社区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具体指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达到70%以上;

3、按照建立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目标,通过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完成100名全科医师、100名社区护士、5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50名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队伍建设任务;

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城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城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财政、民政、建设、劳动、监察、审计、统计、药监、物价、市容以及各街道等为成员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收支分离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考核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学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医疗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注重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五、实施范围

辖区内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工作任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按照每个社委会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标准,全区47个社委会和6个行政村配备53名信息员,由街道聘任,培训上岗,统一管理,与全科工作团队共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工作。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保所按照每个街道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2名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夯实公共卫生网底,努力提高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一)社区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区现有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9万户和30万人口。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家庭。按照安全、廉价、便捷原则,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实行基本医疗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成立区社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研究制订《*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

社区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五)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定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3年选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三级医院参加科室查房、专题讲座和短期轮训。积极鼓励和吸引三级医院高年资退休医师进社区坐诊和查房,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级医院下基层锻炼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作用,通过传帮带迅速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改善服务、减少浪费、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运行考核机制和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区人事局会同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人事管理和职工聘任等有关制度。

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发改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核拨、使用,以及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全过程监督。

区药监分局负责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审核基本医疗药品供货商业公司资质并加强监管。

区市容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审定和监管。

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指导开展社区动员和工作培训。

区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各街道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动员,做好居民健康卡登记发放工作,组建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进社区工作。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制定方案。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区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办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二是严格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对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作为评估区卫生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突出考核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

三是持续改进。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深入社区、家庭,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改完善,使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幅度。

八、工作安排

(一)调研筹划阶段:20*年12月—20*年2月

1、区政府组织卫生、财政等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文件,以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

2、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三年经济运行状况调查,进行药品让利等测算,确定收支项目和财政补助数目等;

3、区卫生局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等;

4、区卫生局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二)宣传准备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2、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数量,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任工作;

3、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IS系统;

4、成立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选定药品供应商,确定基本医疗用药价格,做好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

5、2月28日,召开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区政府与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

6、设计制作和登记发放居民健康卡,通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800户为一个管理网格,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宣传社区首诊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7、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8、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聘任工作;

9、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三)正式实施阶段:20*年二季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示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进销价格和厂家规格等;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3、区卫生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定点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和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