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和金融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 会计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现状: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是依靠社会资金(香港隆兴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智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依托重庆工商大学师资办学,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办学历程。
1.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状况: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设置管理系、经济系、金融系、会计系四个专业系和基础课教学部,共有9个专业。其中,会计系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招生4届,平均每年招生100-110人,总体看招生生源较好。
师资队伍: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专职教师4人。按职称分类: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按学历分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本科1人。以上师资队伍没有包含依托重庆工商大学的师资。
2、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培养目标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较顺利地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国家会计职称考试。这与会计专业2007级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相同。存在两点不足:①体现不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②将财务管理专业看做是会计专业的延伸。理由如下:
①从知识结构上看:教育部2000年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从专业知识角度,可以看出教育部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学习的知识是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同时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会计专业的复制。
②从学科定位上看:国内,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会计院(系),并且由会计专业脱离出来;而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通常设在金融院(系),因为该专业的产生是与金融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因此,在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之中,有必要理顺财务管理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特别是与会计、金融专业的关系:
总体上看:财务管理、会计、金融三个专业的研究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专业侧重"财务与金融管理";会计学专业侧重"会计实务";金融专业侧重"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
1)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的关系。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但是会计更多的体现在核算和监督上面;财务管理更多的体现在运用资金上面(比如投资、筹资)。
2)财务管理与金融专业的关系。财务与金融都由一个单词"Finance"翻译而来,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与微观金融学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也有人认为微观金融学中的公司财务就是财务管理)。在这三者中,投资学与公司财务的关系更加紧密,投资学的理论只有通过公司财务活动才能真正和实物经济发生联系,与商品市场发生联系;而公司价值又要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的联系比会计学更紧密。
③从形式上看:有人认为应该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为金融及金融服务中介等机构培养专业理财师;有人认为把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首席财务官(CFO)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的提法都正确,特别是独立学院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应该具体。融智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要有具体的目标。在相同研究文章中,很多文章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特色。教育部1998 年制定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只是给出了一个框架,给每个学校留下了形成特色的空间。独立学院无论在师资、资金、办学经验等方面与以前的公办学校相比都存在不足,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办出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相对与公办学校总的特色是应用性,特别是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独立学院已经出现考证热现象。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有具体的培养目标。
2)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内财务管理偏会计是由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国外是财务管理偏金融是由于国外经济发达、市场程度高,企业对市场结合非常紧密。因此,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两个方向(理财规划师和特许金融分析师)一是站在中国的实际,二是展望中国未来。
3)目标不能定的低。虽然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考理财规划师和特许金融分析师,并没有否认考其他证书和把培养理财规划师或CFO作为目标。将目标定位相对较高,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产生压力和动力。
2.2专业主干课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环节。融智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07级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包括: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实务4门课程,虽然4门专业主干课强调了财务专业的本身课程,但是存在主干课开设力度不够的问题。2008年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时将主干课定为: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投资学、管理会计6门。
2008年开设的主干课相对于2007级有了很大提高,理由是由于财务管理原理相对简单,可以放到学科基础课;加强了专业特色-----偏向会计学开设了中级和高级会计学和偏向金融学开设投资学。但是,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管理会计》做为专业主干课不是太妥当。一是管理会计不是会计最重要的课程,课程本身不难;二是会计方面已经开设了两们课程,占了主干课程的1/3,而微观金融学中很重要的《金融市场学》没有开设(理由见财务管理与金融专业的关系分析),因此建议开设《金融市场学》替代《管理会计》。
从专业主干课的修改建议可以看出:建议修改后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紧密:专业主干课程中有会计学的最核心课程(中级、高级会计学),也包括微观金融学的最核心课程(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财务(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从而形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特色。
3、结论
通过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可以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改进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可以使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学生毕业时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从而形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知识体系。(图1)
图1: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07-2010级学生学习指南》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设置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工商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由湖南省教委批准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纳入了国家全日制招生计划。经过17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已具备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师资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较快,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等。[2]可是该专业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
一、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与技能训练的先行后续关系依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达到毕业要求需学习的课程和相应学分情况如下。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公共必修课需修62学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数学、计算机、创业就业教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需修6.5学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四类。专业课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需修55.5学分,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学、创业管理、管理沟通、企业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导论、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需修15学分,课程包括财经应用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企业管理咨询、经济法等。实践教学模块需必修25学分,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公益劳动、入学教育、英语教学周、社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EPR沙盘综合实训、创业管理教学实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毕业(教育、实习、论文)、调查报告。素质拓展模块需选修4学分,课程包括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文明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六大类。(二)目前课程设置的可取之处。1.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指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3]一个良好的课程结构必须在各模块之间分配合适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驱动学生更有目的和方向地训练管理技能。[4]根据上述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学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设计和运作,分别在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中为学生开设了与理论搭档的实践课程,最后搭配专业实验和社会调查、课程实验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除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素质拓展课程特色鲜明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是提高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多证上岗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素质拓展项目中还包含各种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提升学生引导力、想象力与行动力。(三)目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1.该有的课程没有根据前面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该有的课程没有的情况。公共必修课要求所修学分为62分,占总学分的36.9%,主要包括四大块:政治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体育教育。从学分的分配上,四大块依次为:14分、15分、14分和4分。由此可见,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独占鳌头,而计算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被忽视;公共选修课限定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艺术三个方面,提供了上百门左右的课程供全校所有专业的人选修,公共选修课必修6.5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3.8%。公共课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9.7∶1,选修课的比例偏小同时选择偏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占418个学时,26个学分,可是实验学时只有106个学时,只有少部分的核心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安排了240个学时,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9%,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增加了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可学生可选的范围十分有限,为12门课程选8门,且专业选修课中没有实验课。素质拓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中体现,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课程设置数量充足,可只有4学分,占总学分的2.3%,这个比例明显偏低。2.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存在可有可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中数学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整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集中开设一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会计学原理,是初步介绍会计学相关知识的,与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企业会计课程存在内容的重复。同样,统计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经济数据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关系,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的。这些重复的课程不仅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3.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些课程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没有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创办有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中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实际联系并不大,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该与公共基础课里的英语课程相融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加强了课程专业性;实践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周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再占用课时。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分析
(一)与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匹配度。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培养要求大致相符,但是,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匹配度仍然不高。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关于专业法律知识的课程。目前,学校只开设了经济法这一门课程。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虽然触及了一小部分的法律知识,但仍然无法达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同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课程设置中只有英语课程,缺乏相关的人文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学校的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建立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二)与本专业办学条件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本专业办学条件的匹配度低。首先,学校的师资水平跟不上课程设置的更新速度。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教学负担过重,他们又要备课,又要搞科研,还要评职称,根本无心再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只管按部就班上好课就行,而课程设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整个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其次,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需要专业实验室及相关设备,但是,学校硬件建设较为落后,实验室不足、配套设备不够,而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又少,且质量不高。(三)与学习规律的匹配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一部分与学习规律不匹配的情况,课程的教学进程应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6]以现在开设的专业导论和企业生产管理两门课为例,专业导论是专业入门的理论课,在企业生产管理课程等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因此,专业导论应为企业生产管理的先修课程。但目前实际情况是,企业生产管理于第5学期开设,而专业导论于第6学期开设。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一)调整课程模块比例。调整各个类型课程模块的内部比例,要增加必要的而现行课程模块较为缺乏的课程,同时,撤销、合并多余、重复的课程,使每一项课程都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面对大量的基础理论课程,学校应加强教师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与运用,架构新型、通畅的师生交流与教学平台,及时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教学生产力,尤其是要关注MOOC课程资源对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7](二)丰富课程内容。在公共必修课方面,大学语文或者学位论文指导可以培养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述的技能,因此,学校应增设这方面的课程。除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现代管理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决定了其最终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为此,学校可以开设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团队建设等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公共选修课方面,应开设类型丰富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必修课方面,应增设工商管理基础文献选读课程,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增设民商法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构架专业法律知识体系;应增设“管理者社会责任理论”或“管理者商业道德”这方面课程,使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具备符合社会标准的商业道德。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可以对选修课进行模块设置,如设置物流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经营分析模块等,供学生自由选择。此外,还应开设相应的实验课,进行相关的素质拓展,并提升相应的比例。(三)优化课程进程。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互相探讨,明确思路,在理清各门课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所有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按照知识的接受顺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优化课程,使学生掌握不同课程在整体课程设置中的位置、功能和彼此的关系。就企业生产管理和专业导论两门课程而言,专业导论应开设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前面。
四、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将是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主流。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应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并且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课程设置必须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相匹配,以满足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何倩 尹红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
[2]工商管理联盟.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EB/OL].(2009-02-12).www.mbaun.net/a/2009-02/15605286.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6-327.
[4]罗拥华,欧绍华.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缺陷[J].中国市场,2013(12):194.
[5]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介绍[EB/OL].(2016-06-12).buc.hunau.edu.cn/rcpy/bk/201606/t20160612_157137.html.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明确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进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实训课程体系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从会计专业独立出来,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高校围绕“财务管理”这一崭新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尽管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学科体系中,属于新兴专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高等财经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现状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指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和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高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会计、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适应地方中小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它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的初中级理财人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应主要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素质”上,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和宽广的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备外语、数学、计算机和大学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国际观、战略观和涉外理财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它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熟悉金融、经济、法律、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综合素质过硬、能力全面,学生的岗位定位是能在大中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含外资金融机构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高技能”上,即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如上所述,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都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更加明显,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理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它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教育的要求,应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做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学生既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前已述及,高技能的人才,仅靠理论知识的教授是不够的,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绝对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这一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都非常清楚:首先,实践教学强调的是以实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其次,实践教学内容上能体现出实践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核算,掌握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手工训练,为工作岗位具体操作奠定基础,而且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为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硬件缺乏。虽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高职高专院校所认识,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金的限制使得专业实验室的建设E困难重重。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上来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和逐步投入,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等相关经济类“老”专业的实训室,而财务管理专业却没有专门的专业实验室,因为,财务管理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投入期还很短,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专业实验室,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问题。不仅如此,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的缺乏。(1)校内专业实践体系的缺乏。校内实践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目前,很多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只是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方面的实训,但由于没有专业实验室,只是借助于别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一些课程实训,有“东一浪头,西一棒槌”之嫌,并没有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几乎空白。(2)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最好能有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实践中去真正认识和体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建设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因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去实习的学生而不能进行。如果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又有相当多的学生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而无法实习。即使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同样达不到
预期目的,实习效果不容乐观。对实习企业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业务不能胜任。在课堂讲授的教学环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分散在多门课程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因此,综合业务能力不高。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以完成。正是由于在学校动手能力培养上的缺失或不完善,也客观上造就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他们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支高专毕业生来讲,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的要求尤为严苛,这就造成了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有很多如用友等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颇值得借鉴。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也能够在学校经费不足、实验室投入周期拉长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捷径。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能否参照用有公司的模式,寻找有意向的单位,来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这是我们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一个途径。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购置一些其他应用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2)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与财务管理专业比较靠近的是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有些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而有些与金融学更为接近,因此,在认真分析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和企业理财实践的基础上,应将财务管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比较合理。首先,基础课程实训。一是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就目前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来看,多数学生在刚就业的时候从事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很少有学生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其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企业筹资、投资等工作对多数企业来说尚属于高层管理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胜任。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上的、有一定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的财务主管,因此,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强化会计基础,使大部分毕业生首先以会计工作作为就业出路;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走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财务管理专业首先的课程实践是以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作为基础性课程实训。二是利用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训项目。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里面一般都要开设《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介绍EXCEL工具的使用和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方面作一些强化。由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在实践环节开设的这个实训,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内容。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和实训。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涉及一些项目内容的时候,以案例形式给学生讲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和实践性等,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也要注重发挥这些特征。有的学校独立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各专业课均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而且案例教学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及通过评价选择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案例的来源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分析。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组内讨论的形式,形成结论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共同讨论的方式。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案例分析中,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但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佳答案。所以案例分析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发现多种解决方法和对其进行评价的机会。在案例分析之后,再针对每一单项作出实训设计,如在企业实践中,有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应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政策决策、销售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及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多个单项实训项目。其次,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要强调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综合能力。实质上,在综合实训内容当中,又涵盖了每一单项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基础实训之上再设综合实训,即可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融入到实训中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开设以下综合实训项目: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实训。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和地区、公司都在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从市场调研、项目选择、财务预算,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创业活动都有学生进行设计,我们财务管理教研室的老师正在思考针对我们专业的学生,开展举行类似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内容,选择其中某一部分内容,以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实验背景材料进行实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决策,也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得到锻炼。这就为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提供了实践环境。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形成在专业学生中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大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建设目标。二是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进行证券投资,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特别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和证券投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应掌握证券投资的过程,会分析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单项证券的投资风险及价格走势。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证券公司网站,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步、真实的股市行情做出投资决策。三是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该实训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来组织的,需要以模拟团队为单位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分别承担模拟企业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实训环境,共同构建模拟企业团队。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在实训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项目实训。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对ERP系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我们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来完成模拟企业各项基本业务的处理。ERP软件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对企业静态业务能够利用数据分析做精确处理,并将实物沙盘模拟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五是企业管理模拟实训。通过对本教学模拟实习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销售预测和订单进行生产,引起系统控制中心、技术开发、生产计划、品质的保障、原材料供应、仓库、产品销售及相应的财务、人事、设备、动力等各个环节的变化,反映出整个系统的动态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分阶段的实习,逐步认识企业的使命,理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规律,深刻理解企业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各部门的协调和制约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经营管理中去,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承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开辟更广泛、多领域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手工模拟实习到会计电算化实习以及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实践教学要求。
关键词: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教学 调查研究 教学改革
为探索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路径,必需要明确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需求动机。我国高校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当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财经类专业跻身热门专业并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追捧,非会计专业对财务会计理论和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理论上看,会计学本身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学科分化是导致非会计学专业产生会计学需求的主要原因。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性分析
(一)会计学的普遍适用性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需求的外在因素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主体,既适用于企业经营核算,也可应用于个人理财;既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预算决策,也可应用于微观经济主体运作。会计学的这种普遍适用性使不同专业在对会计学的需求上存在一致性。管理学在企业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上需要会计数据和计算方法,会计是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重要基础。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会计学反过来为经济学服务。宏观经济中各种指标和数据分析,其基础来源是会计数据,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成本与利润的分析不能忽视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金融学中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研究离不开基本的会计理论,如资产定义、会计报表、负债比率等。此外,工程管理需要会计决算、统计分析需要会计数据、纳税调整需要会计收益、行政管理也不能忽略会计成本、律师也会遇到各种经济案件。因此,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各专业对会计学的需求也具有一致性。这种普遍适用性和需求的一致性构成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外在因素。
(二)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求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内在动因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的深化、科学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分化,如财经类学科就分化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不同层次的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并按照这个体系确立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学科虽然都有其独立的学科特性,但并不是完全孤立、毫无联系的,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学科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本条件。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计量和核算技术,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管理活动提供重要财务信息,也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因此,会计学成为各学科尤其是金融经济类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二、基于实践调查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对湖南大学金融、经济、法律、财政、信息管理、土木工程、行政管理等七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多次调查。从已有知识的结构方面考虑,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均为正在开设会计类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
(二)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与课程跟踪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标的认识;第二,我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总体现状调查;第三,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取向调查;第四,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取向调查;第五,对课时安排与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性的相关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表230份,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6.88%。对部分未填写问卷和填写问卷的对比分析,未发现系统性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除此之外。还对一些有分歧的事项作了专门的或补充性的调查。
(1)非会计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规格的规定,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具体来讲,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介绍》同时对其他各专业教育也规定了不同的目标。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即其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在企业具体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从以上对比可见,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与其他专业教育目标有差异。对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学生对非会计教育目标的认识见(图1)。从(图1)显示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4个非会计专业中有3个专业认为学习会计的首要目的是了解财务知识。(图1)还表明,大多数财政专业的学生将“从事会计工作”作为会计教学的目标,这与财政专业的非会计学专业属性不太相符,其原因在于,我校财政专业的设置具有特殊性,财政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因此,财政专业与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交叉较多,所以该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的的认识接近与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计人员,其教育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做会计”。学习重点在于了解什么是会计及会计信息,能根据有关会计报表解读会计信息,以及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专业适用性显著高于3,肯定了会计的专业适用性;教学启发性显著高于3,接近5,说明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很有兴趣;而教学效果显著异于3,说明教学效果需加强,现阶段还未达到基本教学效果,这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等都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
(3)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现状与取向。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采用同一种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相同,这是不合理的。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同,对学生知识体系、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非会计学专业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应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不应一概而论。从(表2)统计的情况来看,非会计专业学生最希望掌握的内容是常见会计业务的核算,其次是财务报表的分析,再次是会计原理,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兴趣不大。将(表3)反映的情况与(表2)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显见现行教材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知识内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远。非会计专业学生需求最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只有两章,居于第二位的
“财务报表分析”完全没有涉及,而占教材绝大篇幅内容的“会计原理”在学生需求调查中仅列第三位。(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个别地看,对附加课程的选择却因专业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财政专业最希望学习的课程是财务分析,其次是财务管理学;而行政管理专业最首要的是财务管理,其次是审计。这说明虽然各专业在会计教学基本内容上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选择附加课程时显示出不同的倾向性。从总体比例上来看,排在前两名的是财务管理学(63.51%)、财务分析(52.25%),这两门课程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均为管理型课程。
(4)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取向。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各高校会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课堂教学内容也拘泥于书本上的会计理论性知识。不仅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形成单科知识相互割据的教学局面。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衡量会计教学质量的水准并不在于看学生能否理解那些枯燥死扳的规则,而在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以及再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很难达到会计学教学要求。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会计教学课堂既能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笔者在问卷中关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学生中做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七个专业对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从(图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求案例教学。从统计结果我们也应认识到,从实际案例出发来理解其中的基本会计原理和会计实务,并将理论系统化反过来更深的理解案例本身的方法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是更有效的。
(5)非会计学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方面考查:一是课时安排。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尽管日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学生自身专业课程很多,为了避免冲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尽量减少,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的课时数还不足会计专业课时数的1/10。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平均课时设置为48小时,从(图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现行非会计学会计教学课时安排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图4)的调查统计查示,约55%学生认为合理的会计学课时安排为32-48小时,约有4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会计学教学课时增加到64个课时以上,只有4.05%的学生认为课时应减少到32小时以内。学生对课时数安排的选择与(图3)的统计结果基本相符。二是开设时间。从(表5)可知,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比较合适,这反映了学生对会计学专业性质和专业地位的认识,学生们认为,会计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影响作用。
三、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不相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过程,理解并分析财务报表,并有助于促进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现行的教学内容偏重会计基本原理,并将具体会计操作业务,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也纳入教学重点,而非会计学专业学生需求较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所占比例偏低,从而影响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材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特点目前非会计学专业选用与会计学专业完全一样的教材《基础会计学》进行会计学教学,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特点。菲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与会计学专业都不同,因此,教材因当有差别。会计学专业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会计人才,在会计课程中通过设置《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学》等具有层次递进和严密逻辑关系的课程来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基础会计学》教材中一般不会涉及完整的经济业务核算、特殊经济业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等内容。用《基础会计学》作为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不能够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缺少案例教学笔者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讲,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会计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显得特别重要。但目前的教学仍然以讲授教材和一些配套练习为主,缺少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所表现出的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最大,其次是法律和工程管理专业。不同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一样,财政专业比较侧重税收业务的会计处理,法律专业更对会计的违法行为表现更感兴趣,工程专业则侧重于成本核算与管理。现行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安排,对所有的非会计学专业采用完全―致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不同专业的会计学需求特点在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国际贸易专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专业课中“教”与“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纪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索与研究《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结构体系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对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抽象晦涩,而且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许多原理和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内容丰富口径宽广,缺乏具体性。比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和利率理论等章节,内容复杂模型众多,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现象,单纯靠教材靠老师无法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实践性又比较强,学生比较喜欢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排斥,所以教学难度非常大。
(二)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外汇与汇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章节计算众多,要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学习时面临较多障碍,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其实是学好所有经济类课程的前提。此外,《国际金融》对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远高于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因为他要求的不是简单掌握标准的程序性、重复性工作技巧,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将来做应用型金融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国际金融》很多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提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政策组合搭配等很多内容就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的管理等知识又离不开《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类很多课程其实是互通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全面学习、理解并掌握。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其他授课老师的先行铺垫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学一门忘一门、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学不好《国际金融》。
二、《国际金融》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
《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首先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入世以来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要求也从“量”过度到“质”。除了传统的营销、外语能力外,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知识的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国际金融》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既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宏观管理、认识世界金融经济形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也能为从事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及投融资安排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因此,《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应由以往单纯的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注重教师授课向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研究转变。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同步调整与更新。随着金融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汇率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防范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故授课时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管理等知识的比重。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大关,国际经济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对于储备管理、国际协调及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知识学生也要积极掌握,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实紧密联系。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推广素质教育,实践教学部分也要加大授课比重。综合而言,以上内容是编写教学大纲时重点强调的几个方面,也是和传统教学内容体系相区别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比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更为关键,也是《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教学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它主要采用图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比传统的文字讲授好很多。目前高校里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还停留在充当演示工具的层次,未能真正发挥优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多媒体形式,《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讲解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观看专题教学光盘、金融题材电影等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再比如讲解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可在ppt中加入示意图或者简单的动画,笔者采用了这些方法后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这里面要注意搭配问题,应是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网络教学。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计划、章节重点与作业、自我测验、留言答疑等,有条件还可以加上授课资料和录像,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这些是常驻内容,还可以随教学进度定期增加一些热点专题。师生课外互动也很重要,网络聊天已普及,我们可以借此实现师生的课外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经济类课程共同特征是热点多变化快,网络教学可以使信息零距离传递并及时更新,先进性远超过课堂。教材选用也很重要,高教版杨胜刚、姚小义主编的《国际金融》配有专门的网络课程网站,资料齐全,附带的学习卡可让学生直接通过网站自学。笔者实际使用中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二)加强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
首先,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国际金融》案例丰富,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点。比如在讲解“外汇和汇率”时,可加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案例,讨论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而讲解“外汇储备”时,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外汇储备的管理及运用。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
其次,实施双语教学是由《国际金融》自身特性决定的。它研究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问题,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最佳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进行一定程度规范表达是起码要求。为了在未来工作中与外籍客户顺利沟通和协作,更要不断通过各种英文媒体(尤其是国外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双语教学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免注重形式忽略内容,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掌握才是目的;二是避免纠结内容忽略难度,如大幅降低难度会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浅显,这不利于知识掌握及后续课程跟进。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中英文教学必须灵活,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高低而定,同时也要根据讲课内容的难度灵活变化,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三)大力提倡推广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目前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的支撑,很多经管类课程其实都是如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教学我们不能单纯以实验、实习去理解,针对《国际金融》这种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具体形式。《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可从理论实践和操作实践两方面着手:
1、理论实践,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外讲座,目的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素养。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将一些理论难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实现师生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讨论教学有一定流程,先要做好动员精心选题,如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同时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教师总结,形成讨论报告或者小论文等成果。其次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家型讲座,主要针对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影响很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实务型讲座,通过聘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金融相关业务的一线骨干(如中国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员)进行操作性理论指导。通过听讲座以及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操作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点。首先是模拟实践,这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既可提供即时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相关行情和资讯评论,也可同步进行相关模拟交易活动。如讲解外汇知识时,可安排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外汇投资的技术方法,亲身体会外汇市场的风险。其次是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需要,这也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金融工作打下基础。笔者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或外贸公司等校外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这种学以致用、言传身教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外贸工作还是金融服务,都能从中获得很大帮助,很多甚至提前实现了就业。
四、结语
作为《国际金融》授课教师,诚然应在掌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理论实践能力、竞争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换个角度讲,课程学习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单纯教师讲学生听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应是先启发引导,然后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学,最后做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教”真正实现学生的“学”,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孙钧.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5).
[关键词] 远程教育服务质量; 学生满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方宇通(1981―),男,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务管理、教育服务质量研究。E-mail:fangyt@nbtvu.省略。
高等教育具有服务的产业属性,这在以成人学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近年来各远程教育机构纷纷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管理并在学生入学、面授辅导、服务态度、网络资源等各方面践行服务的理念,以教学质量为支撑,以服务质量求发展。因此,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是当前远程教育机构管理的重点之一。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尚未有关于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更未能有效界定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使远程教育机构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学生的基本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厘清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以期为远程教育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保障。
一、文献回顾
远程教育顾客的界定是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研究的基础,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包括远程教育)的顾客有政府、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术研究人员)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者及其家庭、雇用单位和社会。[1]而在所有这些顾客中,最基本的顾客便是学生,这种理念与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质量研究中所秉持的理念是一致的。[2]因此,远程教育中必须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中强化顾客意识、确认顾客权益、识别顾客需求、全面满足和评价顾客需求。[3]然而不同的顾客对远程教育质量的要求不同,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必须在所有的顾客中选择最重要、最直接的顾客,并将其满意度、学习要求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顾客的界定是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研究的起点,而远程教育服务相关概念的界定则是深入研究的关键。武丽志认为,远程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具有个人和社会双重收益的特点。远程教育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都可以分解为显、隐、物品、环境等要素,这些构成了远程教育完整的服务产品。[4]全日制高等教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而远程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间存在“准分离”的特征,在远程教育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等即时外,更有诸如网络课件、教材等具有传统产品属性的服务,也就是说在远程教育中既有纯粹服务的提供,也有产品的提供,因此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较之其他高等教育更复杂。Harvey & Green认为教育服务质量应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额外的(与卓越有关)、完整性或一致性、满足需求、币有所值、创造力培养。[5]从远程教育的特点来看,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包括结果质量、过程质量、非预期质量,并有多样性、复杂性、过程性、发展性的特点。[6]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包括标准化服务(网络课程建设、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的非过程和管理服务、学习服务、情感服务、附加的过程)和应学生要求的个性化服务。[7]同时,Stevenson & Sanden认为,远程教育机构应在学生入学前准确地感知学生的期望并调查、反映以及回应这些期望。[8]此外,在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测度方面,Shaik、Lowe & Pinegar等首先分析了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差距,并在借鉴了SERVQUAL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测度方法(DL-sQUAL);[9]而在远程教育机构服务发展战略方面,Shaik则较为全面地讨论了远程教育机构如何使用关系营销模式进行招生以及如何降低学生的辍学率。[10]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基础
1. 远程教育的产品是教育服务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产品是学生,这种理论无法解释远程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通过自己付费的方式购买自身作为产品这一悖论,而教育服务理论认为教育产品是教育服务,是商品,也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具有服务性或者劳务性。[11]具体到远程教育服务,它包括有形产品的提供(如教材以及各类网络课件)和远程教育机构与主要顾客间的交互(如答疑咨询、管理服务等)。
2.学生是评价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优劣的直接主体
既然远程教育的主要产出是教育服务,那么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就应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在远程教育众多的顾客中,学生是最基本的顾客,雇主和家庭对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要求可以体现在具有自我判断、自我主张的成人学生这一基本顾客中。同时,远程教育机构可以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中知晓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否使学生满意以及哪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12]因此,远程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远程教育服务,即学生是评价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优劣的直接主体。
(二)问卷设计
问卷在设计中参考了美国Novel-Levitz公司开发的《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SSI)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职业技术院校绩效评价指标》(KPI)的调查问卷以及其他研究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研究的问卷设计,同时召集部分受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问卷设计者介绍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并提出问卷指标的相应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51个指标。问卷的评价尺度采用里克特七级尺度,从最高7分到最低1分,分别代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此外,Gronroos认为服务质量等于顾客期望与顾客实际感知绩效之差,然而就远程教育而言,顾客(学生)的期望首先是不明确的,学生感知的绩效也会因为感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甚至这种差异在进行服务质量评价时根本无法调和,而仅从学生感知的角度进行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评价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感知测度时不受期望值的影响。因此,在评价尺度中,本文采用Cronin & Taylor在采用SERVPERF方法时提出的用顾客感知直接测度服务质量而非从期望和感知之差来测度。
问卷初步设计后以某省级电大会计学、工商管理和金融学三个本科专业为样本进行预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4份,有效问卷112份。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反复预检并结合预检结果删除因子载荷不符合标准的6个指标,同时结合受访学生对问卷所提出的问题修饰部分指标的文字表述后确定45个具体指标和2个总体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正式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候语,第二部分为具体测度指标,第三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三)数据分析过程
本文首先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继而结合AMOS 7.0软件进行检验,如有必要将结合检验的结果修正因素的具体指标以最终确定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来判定各因素对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
(四)数据搜集与样本概况
正式调查选取浙江省内的NB电大、TZ电大、HZ电大(包括三所电大的下属分校站点)的成人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对在校学生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样,对已毕业学生则由原班主任采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三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36份,占总体发放问卷的78.67%,样本概况见表1。
三、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所涉及的具体测度指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了解学生对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见表2。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前首先对样本进行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对于问卷中的数据缺失值采用列均值进行替换。正式调查样本的KMO值为0.926,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统计量为11248.909,自由度为990,显著性水平为0.000。结果表明,KMO样本测度结果显著,可以作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中以载荷0.4作为判断标准,若同一个指标在不同因子的载荷上有两个以上大于0.4或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均小于0.4,则删除该指标。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方差最大旋转、二十五步迭代,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出7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917%(一般认为,对于探索性研究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50%即可接受),见表3。
(三)因子检验与修正
因子分析是结合调查数据对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影响因子的简单聚类,初步反映了影响远程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的因素。为使影响因子更符合调查数据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AMOS 7.0软件进一步检验因子分析的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指标的实际含义删除或调整各指标在不同因子中的分布。初步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00下,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七个影响因素的卡方值(χ2)为1090.539,自由度(df)为499。虽然初步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较高,但是卡方值较大,且自由度与卡方值之比为2.185,大于可接收水平2;均方根残差(RMR)和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90和0.071,均大于可接收水平0.05;拟合优度指数(GFI)、规范拟合指数(NFI)、增量拟合指数(IFI)和比较拟合指数(CFI)分别为0.790、0.831、0.900、0.899,均小于(或等于)可接收水平0.9。通过初步检验可知,因子分析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样本的基本情况,因而结合修正值数(MI)和问卷中具体指标的含义,删除因子1中的指标Q9和Q12、因子6中的指标Q34以及因子7中所有相关指标,并调整剩余指标间的从属关系后在显著性水平为0.000下,卡方值(χ2)下降至489.333,自由度为392,自由度与卡方值之比为1.248,小于2;RMR和RMSEA为0.045和0.032,均小于0.05;GFI、NFI、IFI、CFI分别为0.972、0.927、0.985、0.984,均大于0.9。由此可见,经过修正后的影响因素符合样本特点,即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六个影响因素符合调查分析的实际情况。
(四)因子理解与命名
对因子分析结果的实际理解需要高度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对资料的熟悉程度,除了要观察因子负荷外,还要结合有关的文献评论和理论研究。国外众多学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组成因子进行过分析。[13][14][15]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指标的具体含义,对影响因子进行命名。
因子1命名为业务素质,该因子主要指教师,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水平。人的因素是一切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在高等院校中教师的因素尤为关键。在PZB研究组合开发的SERVQUAL量表中,该因子是作为有形性中的部分,而由于高校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教育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子。
因子2命名为硬件设施,它基本上反映的是服务质量测评量表(SERVQUAL)中“有形性”影响因子的内涵,主要是为满足学生学习的各种硬件设施。
因子3命名为网络资源。远程教育具有师生准分离的特征,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网络来完成,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及时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论坛上的有效沟通(基于BBS)对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
因子4命名为及时性,即学校、教师对教学和管理信息以及其他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信息的是否及时。美国服务研究组合PZB在其开发的SERVQUAL量表中将服务的及时性作为五个测量维度之一。远程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服务的一种,准确、高效、及时的服务是顾客满意的先决条件。
因子5命名为管理沟通,远程教育中学生与学校的沟通要比全日制教育更为困难,而各种通讯方式的沟通效果也远差于当面沟通。此外,成人学生有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关注焦点也并不像全日制学生般只将重心放在学习上。因此,管理人员能有效传达教学信息、将教学和管理的变化告知学生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管理、教学上的相关信息,对成人学生而言同样重要。
因子6命名为师生交流,在服务质量的研究中,有学者将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项目合成的因子定义为“互动质量”,指服务产生于人际互动。从远程教育的特点来看,学生在面授课余与教师的沟通是其快速有效解决学习疑问、了解专业特点、满足工作要求的方式;而授课教师友善的态度、准确的回答是学生满足这种需求的关键。
(五)因子重要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六个影响因素对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程度,本文采用AMOS 7.0进行回归分析,以六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总体检验指标Q46至Q47为因变量,以回归分析的标准化系数高低作为评判影响远程教育服务质量重要程度的标准。经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00下,业务素质、硬件设施、师生交流、网络资源、管理沟通、及时性等六个影响因素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876、0.823、0.809、0.791、0.774、0.680,其对应的T值分别为11.898、10.984、11.099、9.160、8.190、9.072。由此可见,业务素质、硬件设施、师生交流是影响远程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网络资源、管理沟通、及时性则次之。
(六)信度与效度
1. 信度
本文采用Cronbach值以及折半相关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Cronbach值大于0.7就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经检验,六个影响因素的Cronbach值均大于0.8,体现了较高的信度。
2. 效度
问卷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SSI)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职业技术院校绩效评价指标》(KPI),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相关专家和学生的座谈意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合卡方值(χ2)和自由度(df)检验证实,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六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指标均符合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四、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业务素质、硬件设施、网络资源、及时性、管理沟通、师生交流等六个方面,这其中即包括纯粹服务的提供,也包括网络资源等具有产品特性的商品提供,即学生对远程教育服务的要求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2. 在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六个影响因素中,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等所用的硬件设施以及师生交流是学生最关注的三个因素,而网络资源、管理沟通、及时性三个影响因素则次之。
3. 从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业务素质、硬件设置、师生交流三个影响因素并结合问卷的实际指标来看,其较为明显地表现出全日制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特征。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轻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重面授辅导、教师讲解的现象。
(二)政策建议
1. 加强远程教育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远程教育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远程教育机构的微观层面来看,远程教育机构首先应加强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全面管理,从教师管理、设施设备等的硬件资源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等软,只有切实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远程教育的服务质量并获得学生的认可。
2. 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改善服务质量。远程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师资管理,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合理地选配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充实到一线教师队伍中。同时,改进诸如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图书资源、教师素质等一切与学生直接接触服务的质量。
3. 强化学生学习方式教育,重视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克服了全日制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师生之间能在“准分离”的状态下接受高等教育,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面授辅导来答疑解惑。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应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网络资源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机构的网络资源这一具有优势的服务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Weaver, T. What is Good of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Review,1976,(8):3~14.
[2] FM Hill.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Role of the Student as Primary Consumer[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1995,(3):10~21.
[3] 袁彩哲. 电大远程教育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3~16.
[4] 武丽志. 定位与构成:远程教育服务的产品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5~9.
[5] Owlia M.S, Aspinwall E.M.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Quality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1998,(6):501~518.
[6] 丁新,武丽志. 远程教育质量:一种服务的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5,(3):14~19
[7] 褚夫梅.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8] Stevenson K.,Sander P.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in Distance Educ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1998, (10):12~18.
[9] Shaik N., Lowe S. & Pinegar P. DL-s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of Online 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s[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2006,(9):34~42.
[10] Shaik N. Marketing 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s and Courses: 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Strategy[J].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2005,(8):67~75.
[11] 靳希斌. 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44~45.
[12] Long P., Tricker T., Rangecroft M. & Gilroy P. Measuring the Satisfaction Gap: Education in the Market-Place[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1,(10):772~778.
[13] Brenda M. Oldfield, Steve Bar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in a UK University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Faculty[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0,(2):85~95.
[14] Paula Y.K., Kwan, Paul & W. KNg. Quality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ing Hong Kong and China’s Students[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9,(1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