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数字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N919-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8-0192-05
System Of Newly-designed Persistent Wave Recording in Digital Substation
CHANG Xia-qin, ZHOU Yu, WANG Zi-qiang, DU Si-dan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The existing wave-recording analysis software is mostly implemented with C/S architecture, whose compatibility is poor, and client software upgrade or server maintenance is not convenient for users. As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power system management tends to be networked.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conforming to the tre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system is that server can receive three kinds of data message based on general storaging card, sample value according to standards of IEC61850-9-1 and object-oriented substation affairs (GOOSE)following standards of IEC61850-8-1 which the protocol transforming equipment transmits by the protocol of TCP/IP. It eliminates the difference of hardware, thereby implements quick acquisition, efficient start-up judgment,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the wave recording data, providing the customer with browsing information and wave shape over Internet, downloading files by the Telnet protocol.Keywords: B/S architecture; IEC61850; GOOSE; TCP/IP protocol; start-up judgment; COMTRADE format
0 引 言
变电站、电厂的运行状态监视和故障定位分析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及维护,而故障录波器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及维护的重要部分,是研究现代电网的基础[1-3]。其主要任务是记录系统大扰动如短路故障、系统振荡、频率崩溃、电压崩溃等发生大扰动后引起的系统电压、电流及其导出量如系统有功率、无功功率及系统频率等电气量的变化全过程[4],对于工作人员正确分析设备故障性质和原因,研究反事故对策,及时处理事故,评价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和自动装置动作的正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根据故障录波数据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电量进行变化规律分析、谐波分析、故障定位、事故再现等。
目前大部分录波器都只能进行在故障时刻进行暂态录波数据的记录和以有效值方式进行的常态记录。南网、东北、浙江提出了以高速率的瞬时值方式进行的常态记录为主,并能在故障时刻进行高速率采样记录暂态数据的系统,但还未见有能同时接入基于IEC61850规约和常规模拟接入量的类似产品出现,因此严格按照电力部颁布的标准DL/T663-1999《220~500 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的有关规定和继电保护及其他电力自动化装置的要求设计了此长录波系统,在服务器端排除硬件上的差异,灵活方便处理前方接入量的不同,实现高速10 kHz录波和低速1 kHz安全循环记录,性能表现良好,具有相当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联网方案如图1所示。协议转换器采用PowerPC硬件平台和VxWorks嵌入式系统,主要用于接受常规存储卡、IEC61850-9-1模拟量、GOOSE开关量等3种数据报文,根据同步采样合并策略,实现模拟采样值数据和开关量数据的同步,按自定义的协议重新组合遵循TCP/IP协议发送至给服务器,同时负责掉电、故障、录波告警,上传发送通信与硬件工作状态。录波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各个单元信息交换的枢纽,基于Core 2双核E4300 1.8 GHz硬件平台,采用Linux图形系统,可同时连接多个协议转换器,处理多客户连接请求,性能表现强劲。参数配置模块可配置常规及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并存放至MYSQL数据库。故障录波启动判别记录模块读取数据库参数配置信息,分析下级协议转换器发送的各类型数据和事件以及本地产生的信息和事件,将其存入数据库,创建稳态录波文件和COMTRADE格式故障文件,故障文件送交综合分析模块进行故障选线、故障测距、谐波分析、装置动作评判、故障诊断,形成丰富的故障报告插入数据库。Web Server模块提供可视化Web, 以满足各种查询和浏览及打印的需要。
图1 系统联网方案图
图2 系统总体结构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录波启动方式
根据不同的故障特征,暂态故障录波采用不同的4种启动方式。
(1) 模拟量突变启动。主要通过计算以周期性为依托的模拟量是否发生突变[5],一般是由短路这类突发性故障引起。下面给出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突变的算法,电流类似。
交流突变算法:
Δu=u(k)-u(k-N)|-|u(k-N)-
u(k-2N)(1)
直流突变算法:
ΔU=|∑k=96k=0U(k)-∑k=192k=96U(k)|(2)
N为一周波的采样点数,u(k)为k时刻瞬时采样值,正常运行时u(k),u(k-N),u(k-2N)的值相等,所以Δu=0,录波器不会启动。即使频率偏离50 Hz,但由于采样是按等时间间隔进行的,频率变化时,u(k)和u(k-N)两采样值将不是相差一个周期的采样值,于是就会出现差值,u(k-N)和u(k-2N)也会出现差值,且两差值接近相等,所以Δu仍为零或很小到可以忽略。当系统发生故障时,u(k)将增大,u(k)-u(k-N)反映出由于故障产生的突变量,由于u(k-N)-u(k-2N)仍近似为零,从而Δu反映了故障电压的突变量[6],为了减少误判,对连续4点的采样突变量是否都超过阈值来判断是否真的出现了误差。
(2) 模拟量越限启动。电压、电流越上下限,通过计算交流傅氏基波有效值或者直流平均值来与给定的阈值做比较。傅氏算法如下:
实部:URn=2N∑Nk=0u(k)cosnk2πN(3)
虚部:UIn=2N∑Nk=0u(k)sinnk2πN(4)
有效值: Un=URn×URn+UIn×UIn2(5)
式中:N为一周波的采样点数,n为谐波次数;u(k)为k时刻瞬时采样值。频率与变化率越限采用软件测频,算法如下:
u(k)=Umsin(ωt+θ)(6)
u(k-24)=Umsin(ωt-24ωt+θ)(7)
u(k-48)=Umsin(ωt-48ωt+θ)(8)
f=16πTarccosu(k)+u(k-24)2u(k-24)(9)
式中:u(k)为k时刻采样值;T为采样周期;f为待测波形频率。
(3) 开关量启动。任何一路开关量均可单独整定作为启动量,可选择为打开启动、闭合启动、变位启动。Ъ俣开关量在第k点变化,则会检测到第k点的开关量状态S(k)前一点的状态S(k-1)不同,记下此时的时间但并不启动,检测S(k-12)至S(k-2)是否都与S(k-1)点状态相同,如果相同则继续检测第S(k+1)至S(k+11)点的开关量状态,如果都与S(k)相同,说明开关量确实是发生了变位,应立即启动故障录波。否则说明只是局部抖动,应不予理会。
(4) 本地手动启动、远方通信启动。即便此时没有故障,也要立刻启动故障录波,只是启动类型为空。
2.2 数据记录格式
(1) 稳态录波数据记录。采样率为1 kHz,开始采用分通道文件存储机制,但由于同时操作的文件流过多,改为依次循环写入单个通道的数据,仍然不理想,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于是改进为以子站为单位类COMTRADE数据文件方式存入所有通道数据至一个文件,存储时间为10 min,改进后存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 暂态录波数据记录。为使暂态录波文件简单化,本系统直接使用2段变速数据:最高采样速率(AB段)和长录波记录速率(C段)。其中A段为故障前100 ms数据,采样率为10 kHz,共100 ms。B段采样率为10 kHz,C段采样率为1 kHz,B,C段纪录长度可任意设定。在启动过程中继续判别是否有新的启动,若无新启动,则根据配置的记录时间按照A(B(C记录,生成COMTRADE文件,同时记录过限启动时间、启动所属通道或设备、启动类型、通道名等形成事件标识插入数据库。当记录位于B,C时段时,若有新启动,则重新按B,C进行记录,当所有故障启动条件均不满足或记录时间到,则自动停止记录。暂态数据记录流程如图3所示,可以看成是一个状态机,包括正常录波、启动录波、持续录波、新启动、录波结束等五种状态。
2.3 服务器软件设计
录波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由于服务器在同一时刻可能接收多个协议转换器转发的数据而并发通信,采用Linux提供的多线程通信[7]。网络通信根据所采用的协议分为面向连接和面向非连接2种[8],本系统采用的TCP/I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通信。主线程主要用来提供Web,系统使用了select函数以避免了对┟扛霆客户套接字创建一个线程去处理其请求,不但节省了线程启停以及线程上下文切换引起的额外开销和内存,而且避免了频繁的加锁同步,提高了效率。它本质上是遍历检查一组套接字集以确定这些套接字中是否有任何一个套接字有活动[9]。如果监听套接字可读,表示有新客户连接流入,创建相应的套接字并加入到套接字集中,处理该客户请求,如果既不可读也不可写则关闭该客户连接,删除对应的套接字。允许同时连接的最大客户数默认为FDSETSIZE宏(1 024),过多的用户会使服务器的负载变大,影响数据接收与存储。
对每个子站创建一个线程专门用来处理数据接收、启动判断和文件存储。这里同样巧妙地运用了select函数,开始设置select超时为0,即非阻塞,然后不停地循环调用select函数,发现套接字可读,立刻读取数据包并缓存到队列。如果套接字不可读,则对采样值数据进行实时计算,计算线路的电压、电流、频率等,根据启动定值进行判别,当满足故障录波启动条件时,进行故障前和故障后分时段变速录波,生成的COMTRADE录波文件送交故障分析线程依据配置的测距参数进行测距分析,形成的故障信息追加至故障报告中。对出列的数据按照1 kHz采样存储到稳态文件中,当发现队列没有数据可处理时,设置超时为20 s,在超时内如果套接字仍然不可读,则认为发生网络故障,关闭套接字并重新创建,然后反复尝试重连。这里优先考虑了数据接受,因为Linux上的socket接受缓存区默认为87 380 B,即使改到最大的262 142 B,可缓存的数据包仍然有限,如果系统负载变大,必定导致处理变慢造成丢包,所以考虑用标准STL模板库里的可自增长容器deque来存放数据指针,有效地解决了数据缓存的问题,充分利用了内存。
图3 暂态数据记录流程
图4 主程序流程图
MYSQL是Linux里使用的最多的关系型数据库,它可以支持一个真正的多用户、多线程SQL数据库服务器,能处理与任何不昂贵硬件平台上提供数据库的厂家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大型数据库,但速度更快[10]。MYSQL是管理子站各类配置信息与录波信息的核心,系统设计考虑了常规、数字化变电站两者的有效兼容,满足数据库规范化最基本三范式[11]的约束要求,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冗余和维护操作的异常问题。子站、设备(线路)、通道层层分级,相互关联,体现了一对多的关系,保证其惟一性,当给出查询条件时可以快速定位查询相关信息。经测试,无论有多少条表记录,不影响插入新记录的速度,对查询来说,十多万条记录左右表的查询速度最快,继续增加,速度明显下降,因此定期删除数据库里过期的录波信息记录,保证信息检索的效率。
2.4 Web
服务器具备Web功能。根据时间、通道或者设备(线路)等查询条件可方便地检索出稳态录波文件;根据时间、启动类型、故障类型、是否跳闸等查询条件可以快速筛选出故障录波文件。Web客户可以请求实时数据即当前的常态录波数据显示,显示内容包括波形、有效值、相位、正序量、负序量、谐波值(45次)等。录波文件、故障信息、实时数据均通过SOCKET由服务器传送至本地。
2.4.1 故障信息简报
故障信息包括子站名,故障时间、故障设备、故障类型、扰动设备列表、扰动类型列表、变位开关量列表、跳闸开关量列表、故障距离、故障相别、是否真正故障、故障线路、故障线路号、相关电压设备、相关电压设备号、跳闸相别、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跳闸时间、断路器重合闸时间、再次故障相别、保护再次动作时间、再次跳闸相别、再次跳闸时间、故障前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故障后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再次故障前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再次故障后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存放在 COMTRADE头文件中。图5为线路1#电流A相接地,发生突变启动的实际波形效果,这里故障设备为1#电流,故障类型为突变启动,故障相别为AG(A相接地),故障前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为Ia=1.810 A,Ib=0.489 A,Ic=0.492 A,I0=1.588 A,Ua=57.268 V,Ub=57.779 V,Uc=57.788 V,U0=0.032 V,故障后一周波电流/电压有效值为Ia=5.305 A,Ib=0.488 A,Ic=0.495 A,I0=4.832 A,Ua=7.952 V,Ub=57.789 V,Uc=57.785 V,U0=0.032 V,其他项就不一一列举了。程序测得故障距离为30.024 km,比较接近实际距离31 km。
2.4.2 波形分析
图5的波形图中横轴为时间,单位为ms,有红黄蓝3条光标,红光标代表启动时刻,即零时刻,利用黄蓝光标可方便地获取时间差;纵轴最左边表示通道名称,无效的模拟通道取名为None,右边表示该通道电压或电流的瞬时值大小,开关量值为0或1。波形分析包括:有效值、谐波、序分量、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阻抗、功角等。
图5 突变故障波形显示
图6是对上面的波形进行分析得出的一些量值,其中图6(a)为所有选择显示通道的有效值,图6(b)为1#电压线路A相也就是通道0的谐波分析结果,┩6(c)显示了1#电压线路A,B,C三相正序、负序和零序电压值,有功、无功功率,系统频率值,图6(d)为1#电压阻抗轨迹图。
图6 波形分析结果
3 结 语
该长录波系统与国家电网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主要有以下特点:设备之间全部采用高速网络通信,实现高速电力连续数据记录,数据库管理、检索与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完善的故障判别、事件识别记录、故障分析、远传及测距功能;数据冗余技术,采用SATA硬盘设计,数据冗余备份,低速记录数据保留30天,高速记录数据保留2年以上,使数据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本系统核心的创新点在于既可接入常规模拟量、数字量,也可基于IEC61850数字化接入、GOOSE接入,再配合已有的集中式常规接入、集中式数字接入、分布式常规接入、便携式接入,形成系列录波全解决方案。
该长录波系统自投入试运行以来,在赢得用户广泛好评的同时,其优异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推广前景十分良好。嵌入式长录波系统装置完全能满足现在变电站、电厂等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从今后几年的应用来看,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但是功能上仍有一些增强提高的空间,如更丰富的功能分析软件以及文件处理系统,更强大的可编程工具和能力,更方便快捷的检索方法,更方便快捷的程序固化方法等,可以开拓的空间是无可估量的,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刚,王小立.高速大容智能录波器的设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1):20-23.
[2]佘黎煌,栾新军,张石,等.一种新型电力故障录波器的研究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7,44(8):15-19.
[3]张延冬,焦彦军,张举.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故障录波器设计[J].继电器,2005,33(3):62-65.
[4]杨永标,丁孝华,黄国方,等.基于IEC 61850 的数字化故障录波器的研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2(13):58-61.
[5]李钷,刘涤尘.电力故障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6,34(4):57-60.
[6]张作良,唐朝晖,胡志坤.电力电子装置故障录波器设计[J].电子质量,2007(11):29-33.
[7]王枫,罗家融.Linux下多线程通信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6):106-109.
[8]COMER Douglas E, STEVENS David L, ZHAO Gang, et al.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 vol III: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linux/POSIX sockets version[M]. Beijing: Electronics Industry Press, 2000.
[9]苏正泉.MUD游戏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一、当前校园数字化管理的信息环境特点
1. 数量大、分布广、增长迅速
教育资源通过网上传递也逐渐具备了与普通互联网上信息的特点,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将教学资源数字化使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更为便捷,无论从教学资料的下载还是到多媒体课件的传输都比传统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要边界许多,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的教育资源信息,并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畅通。信息资源的高速度增长,并且呈分布式存储状态。
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校园网络的建成,使各种教学信息共享,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原有的枯燥的教学资源。
3. 信息更新速度快、质量良莠不齐
自从网络技术打进了校园以来,校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在校园工作和生活进程中也呈现高速的增长,信息的内容、链接等等常常变动,这导致了工作者在选用信息素材时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非常繁杂。因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过滤、评价与管理方可利用。
4. 动态性、创造性
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资源,需要长久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学信息需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和更新,否则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5. 群体性、开放性
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立,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式体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也逐渐呈现群体性、开放性的趋势。群体性体现在资源的使用上,大量的教育资源共享为师生带来了真正的便利,学生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需要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6. 教育性、知识性
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面向的使用群体是学生和教师以及每个教育工作者。教学资源在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承担着正面促进对学习者身心发展的义务。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和资源的选择,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是该资源或者该信息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其次也需要考虑质量。
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形式
以积件为代表的积件和组合平台成为当前各中小学网络课程的集大成者。
与此同时,有些学校与图书馆一起建立馆藏平台,利用计算机数据技术将数字化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加工,将传统的纸质的书籍转变为电子版的数据应用,建设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可操作的海量知识库群,提供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服务。
互联网蕴藏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并且在不断地开发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应用在中小学课堂之上。
三、“民主集中,有序开放”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管理与共享模式
综上述,本文针对目前网络信息环境的特点和当前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形式,提出一种“民主集中,有序开放”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管理与共享模式。具体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和谐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力自动化技术就应运而生,其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追捧。电力自动化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电力系统中去,从而实现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而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电站的管理人员不用像以前工作那么累,只需要通过监控中心就能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无需进行大量的判断和分析,便可以准确的判断故障始终。所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必须要运用到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可见一斑。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在应用领域,目前最主流的技术包含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
2.1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是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中心等很多部分组成,构成组件很是复杂、繁多。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以前,我们总受着传统的信息通讯与电力自动化的约束;现在,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过程系统的安全性能与效率。这些新技术有无线网络、控制软件和现场总线等。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先后研制出集控制、保护和信号为一体的装置与电气集中控制装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研制出了35kV变电站微机自动化系统,并投入运行;国内许多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也推出一些功能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不断推动了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进程。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居世界第2位,达277GW,预计全国装机总容量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突破800GW。一般的设备有电压无功控制、故障录波装置、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同期操作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这些设备采用高速网络通信进行连接,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二次设备的数据、资源共享。数字化变电站的运管系统先进性就在电力生产运行数据自动化,状态记录统计人性化;当变电站运行出现问题时,该系统可以快速地给出分析报告,分析问题起因,合适的处理方式;系统在问题解决以后能主动报告变电站的设备检修情况。电网调度自动化通过调度主站系统从而实现对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这样可以使得调度人员有效的指挥电网,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通过工作人员时时监控电网的电压、负荷、出力等参数和主设备的位置及水,热能工况等指标,对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使之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2)通过合理科学的经济调度,从而能够节省能源、降低损耗、多供电,缓解资源的压力。(3)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事故的最优化处理。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电网发生故障,而且过程非常迅速。为避免由于预测不及时、处理不当可能带来损失,必须通过实现自动化并且提高其处理和分析电网的运行能力,事先提供事故的处理手段并且实行严格的监控,最大化的防止事故发生,减小甚至避免损失。
2.2变电站自动化
由于建设需要和市场因素,我国自1990年至今,变电站自动化一直是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根据电网的要求,每年有不少的老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其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的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它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还能分析很多现场难以直接衡量的数据,实现诗句数字化。它以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仪表、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向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更进一步。
2.3配网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它高度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DCS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巨大进步,它采用计算机、通信、屏幕显示技术、对生产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保护,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靠性高。
一、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多数疾控部门的档案仍采用传统的、烦琐的、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分科室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放。没有专人负责全中心的档案管理,单位内部业务考核和上级各部门的考核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时,都要到具体科室翻阅审核纸质档案,电子版资料也存放在各自科室的计算机中,非常零散不便查找。没有做到统一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资料整合利用率低下,已不适应现在疾控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档案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家自2009年实行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对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提高了,资料分类要求更加细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09版)考核指标体系中,省级机构34个项目77个指标,设区市级35个项目104个指标,县级机构35个项目101个指标,主要包括日常工作记录、监测数据、检测结果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有关专业的专项调查资料等,需要收集信息数以万计。面对着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疾控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二)办公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疾控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规范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确保档案及时收集整理、统一保管,不但高效、安全,而且能够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必将使疾控档案管理模式发生巨大转变。
(三)实现档案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增强业务人员专业技能。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管理、索引等,以及网络安全、电子档案保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定期请行业专家到疾控中心进行专题讲座,派出专业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进修学习。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档案的最新发展动态及信息,并实现日常电子档案的维护、管理与利用,不断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2.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疾控中心首先要整合各科室现有资源,将目前的档案信息采集设备、存储设备等集中归中心档案室管理使用,档案室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在此基础上再购进一些高端的扫描仪、计算机、服务器、关盘等设备,更好地完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存储、检索、统计等功能。3.各业务科室档案管理员对本科室纸质档案进行数据录入、全文添加、目录整理、图片扫描等,将整理后的资料设为共享,由中心档案室专职人员负责将各科室的档案进行统一编目、标引,在计算机上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本单位局域网用户都能查阅,方便文件的检索,可以大大提高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率。4.建立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网站,将必要的档案信息网联入互联网或公众信息网,不但可以实现本单位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且使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更加突出疾控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5.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质量,中心档案专职人员定期对业务科室的档案数据录入情况进行抽查,对数据的年号、卷宗号、卷内目录顺序、保管期限等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扫描的图片是否清晰完整、目录与文件、图像的对应、保密资料是否加密等内容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建议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疾控机构专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方便,数据输入方式灵活,易于升级和维护,业务处理高度智能化,信息自动识别分类归档,资料检索查询快速而准确,且可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加及调整,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在疾控机构尽快推广使用,以提高了档案的整体利用率。总之,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已成为疾控机构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疾控部门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完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为疾控工作服务,为群众健康服务。
作者:王冬微 祁业敏 单位: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吴迪.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兰台内外,2015(6):60.
[2]朴春梅.浅谈疾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388-389.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域风格;动画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070-03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egional Style Animation
CHEN Jing-j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style elements animation design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olk culture, modeling, color, and environment.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the methods which used to show the local culture style in animation.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vides new ideas and presented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tyle. The Usage of this cross-dimensional rendering technology can create a more novel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making the visual form presented the local culture in animation more diverse.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regional style; animation design
Internet :.cn
随着华特迪斯尼全球性的影响,数字技术进入动画产业,使得纯粹的赛璐珞动画被计算机辅助创作的二维动画代替,三维动画制作也获得空前的自由。中国动画可以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把具有中国地方性特色的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在动画创作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汲取精华,并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创造出代表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一、 动画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元素
不同民族、地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地域元素。“顾名思义,‘地域性文化’就是指某个‘地域’范围之上的‘文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地域范围内以客观形式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门类的文化之和,包含随着时间长河流传到今天的文化和在历史进程中被淘汰和淹没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指流入地域而又被吸收、改造成为地域文化的外来文化。地域性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石,以历史为轨迹,并作用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的物质产物与精神产物总和” ①。
在动画设计中将历史长河流淌进程中文化积淀的社会风俗习俗、文化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文明信仰、文化艺术修养、民风民俗等几乎包含社会各个方面融入到动画设计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构筑人类文明的方式、程度不同,造就不同特征的地域性文化” ②。可以这么说,地域文化最基本、最鲜明的性格特点就是地域性,我们可以利用并运用这些地域性文化思想观念、传统习俗于动画艺术创作中。地域性文化经过历史的沉积、时空的变换、最终以各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在动画创作中,角色设计中的造型符号、服饰符号,动作符号都是由这些地域文化的元素中提取、加工、运用的。
二、地域性文化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表现
地域性文化是动画创作思路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区域内地域性文化的要素,通过设计语言将其转化为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手法表达出来。地域文化风格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 是特定的地域历史境遇的修辞表达。在地域文化风格动画设计中论述地域性文化,浓缩其精华,将其放在短片创作前期设计的重中之重,通过设计来展示其精髓,弘扬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是剧本设计的文化根基,发掘区域性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多元化文化有机结合、共生、共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③。
(一)造型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它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并且形成独特的造型体系”④。如虎、龙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符号,但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传统的艺术呈现持续性和独特性,民族的文化理念、美学思想仍然对现代动画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截至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各类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28600家,其中98%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03年初我国累计投资额为200亿元,其中85%以上集中在软件、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性。由于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是自我积累,资金匮乏现象较多。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极大的制约了发展速度。
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之一,是一种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逐步发展到全球,20世纪90年代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信用关系上的经济,失信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尝试采用无形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融资,其理论还处在探索形成阶段。
二、高新技术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我国抵押担保机制不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旧率高。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使抵押担保费用更高,高新技术企业难以承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较大,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属于部门垄断,评估准确性低。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在一个贷款期限内重复评估,导致工作效率低、信贷费用高的不利局面。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法拿出更多的抵押物。
2.我国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如担保机构数量十分有限,目前在保中小企业户数仅为中小企业总数的13%左右,更难以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担保需求。担保功能薄弱,累计担保责任金额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左右,没有起到放大的作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2002年累计仅为28717户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598.18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仅有20%的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其他机构担保时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或再担保以及互保。没有形成合理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3.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我国还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无形资产支撑证券的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评级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必然影响资产支撑证券的市场接受程度。
三、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新闻摄影 特性 实现策略
新闻摄影是摄影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比鸥乌1842年5月拍摄的德国汉堡火灾遗迹照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张新闻照片。1876年上海《申报》委托照相馆拍摄的上海至江湾镇铁路通车的照片,是中国早期摄影采访的实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闻摄影所需要的摄影技术和物质条件逐渐具备后,新闻摄影才真正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摄影行业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使得新闻摄影进入全新的时代。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记录,以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递信息(蒋齐生,见《中国摄影报》1986年总74薨习)。新闻摄影构成形式主要包括画面形象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即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不是艺术典型;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被摄对象。抓取最佳的一瞬间。
新闻摄影,是新闻手段和内容同摄影技术和形式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既具有摄影的基本特性。又具有新闻的基本特性,归纳起来,它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新闻性、真实性、纪实性和瞬间形象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从传统的胶片时代进入了数码时代,数码相机技术的成熟和数字暗房超强的图片后期处理能力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也给新闻摄影的各特性的准确把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新闻图片做出违背真实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一、挖掘题材,创新视点,确保新闻摄影的新闻性
新闻照片的产生过程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按照新闻规律拍摄的新闻照片就必然具备新闻性。这种特性包括:一是新闻摄影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从时间概念上,它是近时发生或发现的;从思想内容上看,它应该是人们欲知、应知、未知的事实,而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从表现形式看,画面形象表现要新颖、有创意。新闻摄影只有具备这种“新”,才有新闻价值。二是新闻摄影必须迅速及时,讲究实效。越是突发性新闻、重要新闻的报道速度越要快;报道速度越快新闻价值越高。三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人或事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数字时代,如何确保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呢?
首先,新闻摄影作品的题材要新。能否拍摄出有价值的新闻摄影作品,题材新是把握新闻性的衡量尺度,题材有大有小,有新有旧,但反映重大新闻题材的新闻作品往往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特别是反映突发性事件中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其次,新闻摄影作品的视点要新。司空见惯的老视角拍摄的新闻作品内容再好,看起来也感觉平淡无味。视点新的照片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寻找新视点时要充分发挥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经验,而不能光凭直觉感受。
最后,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状态要新。瞬间状态新是新闻摄影的精髓,瞬间状态在人们心中只不过是一刹那的时间概念,在拍摄时,要认真预判与思考,捕捉富有重大意义的瞬间状态。
二、遵守职业道德和客观规律,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摄影必须真实。画面的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摄影不能想象和虚构。弄虚作假,导演摆布,是新闻摄影采访的大忌。只有真实生动的新闻照片,才具有生命力。新闻摄影的社会效果决定了它比文字新闻更强调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包括:一是新闻照片上拍摄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二是新闻摄影的拍摄坚持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拍摄;三是新闻摄影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都是合乎时宜的;四是新闻摄影照片的文字说明应真实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随意杜撰。在新闻摄影中,一幅新闻图片如果不能保证真实性,其他的诸如美感、用光、构图,从新闻的角度上都无从谈起。
数字时代,如何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呢?
首先,摄影记者要树立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遵循新闻客观规律,牢牢记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要为了追求见报率、点击率,人为修改图片以追求画面冲击力和构图完美。
其次,摄影记者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深入现场,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摄影所抓拍的对象应当是真人真事,拍的图片还必须符合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做到事实真实。在拍摄时应深入现场,确保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即新闻学所强调的5W、1H必须准确无误,新闻摄影所拍摄的环境、人物表情、动作、细节必须真实,新闻图片说明必须真实。
再次,新闻图片的后期处理要尊重事实,原则上应一律使用原始的数码作品,不做任何数据修改。当然,必要的时候在保证新闻摄影真实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合理运用剪裁、曲线、滤镜等工具调整画面的影调、明暗、反差,以突出主体新闻人物和事件,使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感染力更强。
最后,需设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络这一权力真空地带的监管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对一些蓄意不良图片的网络媒体和个人,应坚决予以惩处,涉及法律问题的,应追究违反媒体及个人的法律责任。
三、认真观察,辩证分析,捕捉新闻事件的瞬间形象
新闻照片的瞬间形象决定着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而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又影响着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进而影响着新闻照片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所谓视觉冲击力是指新闻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影响新闻照片视觉冲击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照片画面的新颖程度,越是新颖独特的东西越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二是照片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差异越大,刺激也越强。因而在拍摄时可利用各种手段来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用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等造成画面形象或色彩的变异。三是画面形象要有真情实感,拍摄时要注意去捕捉事件过程中人物内心流露的情感,从而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让读者产生共鸣。
新闻摄影是纪实性的。是记录历史的。历史是不会重演的,因此,新闻事件的经典瞬间稍纵即逝。摄影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要迅速地进行判断、分析、筛选,提高自己看得快、准、深的能力,才能抓住“决定性瞬间”。
(一)是仔细观察,寻找典型“瞬间”形象。摄影大师布勒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决定性的一瞬间”。由此可见,决定性瞬间是摄影图片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观察新闻事件的发展状况,寻找最佳的瞬间是摄影者的首要任务。这需要摄影记者拥有准确判断和捕捉典型瞬间的能力,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去磨练。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仔细观察应建立在对事物做尽可能多的了解 的基础上,最好事先对采访对象的信息和背景做尽可能多的调查,使自己不会处在完全被动情况下做盲目的观察,带着对事物的思考进行观察判断,才能极大地提高新闻敏感度,从而迅速有效捕捉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典型瞬间。
(二)是把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提高新闻敏感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偶然性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偶然性只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在现实社会中,只要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许多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存在着必然性。分析、认识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增强摄影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嗅觉能力。
(三)是预判典型“瞬间”,提高捕捉“瞬间”的准确度。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新闻瞬间的捕捉并不完全依靠被发现和碰巧才能获取,摄影记者可根据事件发生的种种迹象来分析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加以预见和判断,从而选择拍摄瞬间的最好时机。
四、反映本质,表现情感,逼真再现新闻摄影的纪实性
新闻摄影必须是纪实的,它的形象必须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必须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事物本质的。
新闻摄影纪实性包括:一是摄影利用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技术性能如实地把被摄对象的自身形式记录下来:二是它只能摄取相机镜头前面确实存在的具体的可视的实体:三是摄影所记录的都是客观对象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个瞬间的状态,它拍摄动体时也只能把动态凝聚在一个固定的静止的画面之中;四是摄影只能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它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是靠用光、构图、景深等技巧来体现的。
一般来说。新闻摄影必须要严格遵守纪实性原则,但是也不能把纪实性简单地理解为对现实的复写,有时在拍摄时,为增强照片的艺术效果,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在不破坏纪实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异处理。常见的变异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调变异等。
数字化时代,如何把握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呢?
随着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餐厅的就餐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高雅、休闲的就餐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多媒体信息显示的需求由此应运而生。针对此需求,2013年,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军品牌三星电子在核心技术上再次突破,研发出多款适用于餐饮行业的数字标牌新品,并推出了三星SOC智能数字标牌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采用一体机集成设计,将操作系统芯片内置于显示器内,不仅拥有强大的显示性能,还具备安装方便、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可有效加强餐厅与顾客的信息沟通,升级点餐系统,改善就餐环境,从而提升餐厅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三星数字标牌可以有效吸引点餐的顾客,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高品质、更快速的服务;另外,三星数字标牌可及时地将餐饮价位、优惠信息、餐饮知识、国内外新闻等呈现在顾客面前,在让大家获得便捷就餐环境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知识;不仅如此,其操作简单的特性也使每一位店员都能轻松编辑标牌显示内容,便于信息的实时更新。三星智能数字标牌解决方案使快餐厅更加现代化、标准化。
而对于川菜、湘菜、粤菜等享誉中外的中国大众化地方特色美食餐厅来说,店面里少不了每天价目标示、菜品介绍等大量信息。三星智能数字标牌解决方案基于强大的内置播放和编辑功能,可以实时播放欢迎词、节日祝福、特色菜、促销信息等内容,促进客人的消费欲望,增加餐厅销售收入;不仅如此,其性价比高、操作简单、安装便捷、免维护等各项优势,也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餐厅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餐厅形象。
一般而言,人们选择日、韩料理店进餐,除了因为对异国美食的偏好,也是出于对该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日、韩料理在制作上,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创新的三星智能数字标牌解决方案不仅拥有usB接口,可自由传输图片及视频,还拥有丰富的编辑模块,经过简单地操作,便可以逼真地呈现出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的异国美髓。高档雅致的店面配以三星数字标牌美轮美奂的传统菜肴制作的高清视频,想必会令顾客流连忘返。
三星智能数字标牌解决方案具有强大的编辑性能,优异的表现力,动态画面的展示效果非常出众,这将更有利于顾客看到数字展示更快地做出消费决定,并带给顾客非同一般的用餐体验,从而成为餐厅推广品牌,提升销量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在未来餐饮行业的美好前景不可估量。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信息超载的加剧与知识碎片化的传输,给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带来了困难,也给我国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带来了挑战。然而,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的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难题,并开拓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是指以用户为中心,根据存储和即时数据资源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系列支撑技术,比如信息过滤、数据挖掘、信息推送等。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对于用户来说,量身定制的信息服务可以极大地改善其体验水平,增强用户粘性,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有助于其顺应时代变化,实现信息服务模式由大众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与标准化。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征及关键技术
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征
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现在仍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定义,一般认为包括信息个性化和服务个性化两个方面[1]。与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相比,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以用户为中心、集成化、智慧化以及交互性等特征。
1.1以用户为中心。即体现新时期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人性化趋势,是管理服务理念对人性的回归,也是个性化信息服务最为本质的特征。要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必须真正了解用户的需要,针对用户需求展开工作。
1.2集成化。集成化体现在对信息技术和服务内容的集成上。数字图书馆通过对具有差异性、分布性的人员、技术、信息资源等与服务功能进行集成,实现对自身分散资源系统的有效整合和管理[2]。
1.3智慧化。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兴起,智慧化必然成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化是基于感知的管理和服务,通过传感设备、移动设备能够随时即时地将各种数据采集、处理,实现用户需求与外部环境的互联互通。
1.4交互性。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交互性是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心理、行为、环境等特征而设计的,有助于增强用户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体验,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支撑的关键技术基本上包含信息过滤、信息推送、信息挖掘、信息检索、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融合与综合应用使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有效实现。
2.1信息过滤技术。信息过滤是一种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用来从动态的网络信息流中自动抽取和传递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相比,信息过滤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适应动态环境需求对大规模用户群和海量信息处理[3]。常用的信息过滤技术基本有两类:内容过滤和协同过滤。
2.2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是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自动从信息资源中获取需求信息,并采取一定的方式有规则地将信息传输给用户的一种技术[4]。信息推送技术有效改变了人们过去获取信息、利用资源的方式,缓解了信息超载现象。常用的信息推送技术有两类:自动拉取技术和事件驱动技术。
2.3信息挖掘技术。这里指网络信息挖掘,即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领域的技术分析目标对象的特征信息,并自动地从网络中发现和抽取与目标特征信息匹配的信息的过程。按照挖掘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基于网络内容的挖掘、基于网络结构的挖掘和基于网络用法的挖掘[5]。
2.4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检索指的是从一个相对静态的文本数据集合中抽取出与需求相关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分类主体目录和关键词匹配这两种形式[6]。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1.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个性化信息定制是按照用户的偏好、知识结构、借阅行为特征对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和整合,进而有选择性地呈现信息内容,给用户带来更为迅速、精准、高效的信息获取感受。这里,信息定制包括个性化内容定制与个性化界面定制两方面。信息定制服务不仅包括信息供给定制,还在信息参考、信息咨询和信息显示方面给予个性化支持。“MyLibrary”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可操作化的、个性化地收集组织特定需求信息的一个门户,也是当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一种创新应用。“MyLibrary”可以根据用户的特点创建虚拟房间,并对“房间”的信息资源模块进行个性化设计与排版,比如检索模块、数据库连接等。在用户访问时,就如同走进了按照自己需求设计的个人微型图书馆[7]。如浙大图书馆推出的“MyLibrary”系统,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把过滤、整理后的信息资源推送给用户,这样每次登陆系统后就可以直接看到定制的有关内容。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设网络虚拟课堂,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使用户的选择更具灵活性。
2.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
个性化检索可以通过特定的搜索引擎在信息资源集合中查找并获取到用户需要的信息。传统的WEB信息检索不仅难以适应用户需求变化,而且也不能实现智能检索,造成检索效率的低下。人工神经网络、RSS技术、Agent技术、Push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检索水平和检索准确率。目前,一些大学图书馆可支持多种搜索引擎,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可以选择新浪、Google、百度等多种搜索引擎[8]。另外,国内比较典型的是南京大学推出的个性化检索智能体――“DOLTRI-Agent”,该智能体可以模仿用户的爱好,并根据智能学习的信息构建用户需求模型[9]。
4.增进馆际合作,加大资源建设投入
数字图书馆发展与建设应该积极走出去,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在交流合作上,建立与国内外优秀数字图书馆的跨地域、跨国界的馆际协作模式,消除信息孤岛,搭建馆际资源共享平台,跟踪当前数字图书馆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动态和前沿问题;在资源建设上,尝试研发与引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加大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