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工艺;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in recent years to wid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and important loads parts. Therefore,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building quality, service life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to do good work,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level,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ecurity engineering has long-term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the two aspect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搅拌而成,通过水泥水化形成凝胶,从而将砂石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耐久性的整体。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工程,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拆模等施工工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施工中需要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作为构成混凝土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为要要严格的把好原材料这一关。
2.1水泥的强度与体积安定性
由于水泥的强度波动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较差时也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膨胀性的裂缝。为此要根据经验选择好水泥的品种,尽量的选购大厂家生产高品质水泥。
2.2石子的控制
石子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压碎值、针状含量以及级配。但是实际的调查情况却发现大多厂家生产的石子的级配都不达标。这为确保石子级配的连续性以及实际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挑战。
2.3砂的细度模数以及含泥量
砂子中如果含泥过多或者是砂子过细,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过高的含泥量也会直接的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抗冻性能降低以及抗渗性和耐久性的降低。为此混凝土中要尽量的使用粗砂,同时保证其中所含的有机质和泥量满足规范要求。
2.4混凝土拌和用水
所使用的混凝土拌和水不应含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影响水泥水化热的物质。例如,使用有机杂质超标的沼泽水或者海水会导致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盐霜。
总之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不仅需要经常性的检测,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的掌握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对策。例如当含泥量超标时要及时的给生产部门反馈,及时的筛选使用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等有效措施。砂子的含水率要及时的根据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标号水泥之间的活性变异要经过胶砂强度试验测定,根据活性结果及时的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为单位用水量、水灰比以及砂率,通过调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重量比重大到不同的配比。三个重要参数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确定三个参数的基本原则是:水灰比要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根据使用的骨料确定混凝土的单位含水量,并保证混凝土所要求的和易性及施工需求;砂在骨料中的含量应该按照是否达到填充石子空隙并略有富余来判定。施工中使用的配料要经过审批才能签发,按照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并禁止擅自的改动。
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要根据主题公测后能够的结构体系、合同工期、载荷大小以及模板的周转情况,并综合的考虑使用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对对模板的节点、异型部位的合理设计要保证构建部分和工程结构的位置、相关的形状尺寸正确。此外使用的模板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以及承载力,从而保证可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以及施工中所受的载荷。
隔离剂的选用作为提高构件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以及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务必选择价格适中担忧质地优良的品牌。同时也要考虑脱模剂的干燥时间,合理的确定拆模时间。其脱模的效果与拆模的时间有关,如果混凝土与脱模剂的接触面的粘结力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就会发生混凝土被局部的粘掉现象。
4.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4.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根据混凝土的拌和方式、最大骨料的粒径以及拌和的容量确定最小拌和时间。
(2)拌和中及时的检测骨料的含水量,掺合料适宜选用干渗法并搅拌均匀。
(3)搅拌中如出现配合比错误、拌和不均匀、坍落度过大都属于不合格混凝土。
4.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
(1)混凝土的运输途中避免发生漏浆、分离、过多的温升、坍落及严重泌水。
(2)运输的时间要根据运输时段的平均气温具体的确定,在低温环境中要采取遮盖及保温措施。
(3)当混凝土的自由坍落度大于1.5m时,应该采取相应的缓降措施,以防止骨料的分离。
(4)如果运输途中发生故障,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运输到浇筑仓位。
5.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5.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细致的对钢筋、模板及支架、预埋件实施监测,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只有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进一步的对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进行处理,封堵孔洞及缝隙,最后才能拿进行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2)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该铺设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cm—3cm,砂浆面应该与混凝土的浇筑强度适应,铺设厚度适中,不能过厚或者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用台阶法或者平铺法,严禁采用滚烧法。
(4)混凝土建筑中必须首先平仓,之后才能实施捣振,不能以捣振代替平仓。捣振的标准为骨料不再下降、开始泛浆。
(5)当混凝土浇筑期间出现泌水较多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清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泌水。但是不能通过在模板上开洞驱水,以免灰浆流失。
(6)在浇筑过程中,尤其是进行顶板浇筑时要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置专人、定期的观测模板的位移情况,并及时的检查、加固模板。最后施工完毕后要设置遮盖及防雨的器具。
5.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为了保证水泥充分的水化,防止混凝土因为风吹日晒、寒冷或者干燥等自然因素而发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下面为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1)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浇筑完毕6—18h内及时的进行,特别是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更应该在浇筑完毕后及时的洒水养护。
(2)养护期间应该连续不断的进行,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养护时间控制在不少于28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的拆模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具体的环境温度、混凝土的强度等决定拆模时间。拆除的迟早影响到模板的周准率以及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工艺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和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工程的负责人必须尽职尽责从的关注工程质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以及及时的发现出现的缺陷,从而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此监理人员要亲临现场,对混凝土的配制、搅拌以及浇筑、养护等过程进行密切的监察。
参考文献:
[1] 张德才,于海滨.试论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7-25期刊.
[2] 王计友.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价值工程,2010-02-28期刊.
[3] 刘锁利.工民建及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9-30期刊.
[4] 孙柏峰:《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裂缝控制及降温保温工艺探讨》,《安徽建筑》,2004年第2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方法
在医学检验中,检验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口碑及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如果检验质量不达标,很容易会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当下,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不进步,国内医学检验质量及检验效率都在不断上升,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因此,医疗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判断患者身体病理变化的重要依据,它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现检验不准确的现象,将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的病况产生错误的判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此外,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是可以从其医学检验质量看出的,因此,医学检验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确保自身医学检验质量,才能够得到稳步的发展。对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都需要做到的事,因为其对于整个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检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视,加强对医学检验的控制,防止检验偏差现象的发生,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2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检验人员对于质量控制不够认真
在整个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学检验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实现医学检验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医疗机构内的检验人员在进行医学检验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没有对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医学检验质量大幅下降,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2有些患者在就医之前没有充足的准备
在对患者进行采样之前,如果患者进行运动、饮食或者服用药物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会的影响,导致检验数据出现偏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采样之前,应当要求患者不要进行运动、饮食以及服药,确保患者的状态稳定后再进行采样,确保样本采集质量,防止因样本问题而导致检验出现偏差。
2.3控制意识淡薄
很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控制意识淡薄的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控制效果,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当下,医疗机构内出现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为:(1)没有健全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很多医疗机构内都没有制定专项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没有制度的约束,从而导致控制效果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医学检验质量;(2)检验工作者没有较强的检验质量控制意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检验工作者发挥着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而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很多检验工作者都存在着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容易粗心大意等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3.1临床检验前的护理措施
在进行检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检验工作者必须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需要检查的项目,并告知患者在标本采集之前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如:在采取样本之前,根据其需要检查的项目来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尽量不服用药物等,以确保采取样本的可靠性,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目的: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冷藏药品物流体系。方法:启动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对冷藏药品物流的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出库、运输等核心环节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点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水平。结论:达到新版GSP要求,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品质量,满足医疗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冷藏药品;药品物流;风险分析;质量控制
Abstract:
Summary: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ound logistics system of cold medicines. Method Start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and use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tools to do the system analysis on the core areas of purchase, receiving ,inspection, storage ,delivery, transportation for cold medicine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aken against the identified risk points effective reduce the level of risk. Conclusion Reached new version of GSP requirements, to ensure maximum quality of medicin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edical demand.
Key words:Cold medicine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Risk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30-02
冷链是医药物流最显著的特点,具有专业技术强、运营成本大、人员要求高等特点。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为代表的冷藏药品销售金额不断攀升,迫切需要高品质的现代物流服务。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GSP)2013年6月份已实施,不仅对硬件提出更高标准,还强化了冷链药品的储存运输管理,并引入“质量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大多药品经营企业尚未通过新版GSP认证,对冷藏药品物流管理的相关规定也未执行到位,因此如何做好药品冷链物流的风险分析和质量控制,是我们急需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1 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疫苗消费国,近年来,因流感等疾病和养宠物的流行激发了以疫苗、血液制品等为代表的冷藏药品市场需求激增,拉动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以疫苗为例,据统计2012年乙肝疫苗接种4.8亿剂次,狂犬病疫苗每年使用量已达1500万人份。2010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中央财政将投入94亿元资金,用于鼓励重点疫苗品种研发、提高已有EPI疫苗的实际接种率,强化疫苗应急生产保障能力、加强生产和物流配送环节监控等方面[1]。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是,2008年5月江西发生博雅免疫球蛋白致6人死亡, 2010年3月山西高温疫苗事件使近百名儿童致死致残,2013年12月深圳康泰、北京天坛生物、大连汉信乙肝疫苗疑致17名婴儿死亡。频发的药品质量事件导致了社会各界对药品冷链物流质量管理的质疑和谴责。因此,药品冷链物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2 冷藏药品物流流程风险分析及质量控制
2.1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回顾等环节,启动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后按照此顺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2] ,具体步骤见下图4-1。
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对冷藏药品物流实施经营质量风险管理,通常采用FMEA法进行评估,一般应用流程如下:①失效模式查找;②失效原因分析;③失效影响分析;④失效风险评价,根据严重度S、发生概率P、可检测性D计算出风险优先指数RPN,确定风险等级;⑤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⑥改进后的风险再评价。
S、P、D值是综合分析企业各种历史数据,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监管部门的意见,制定评价标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然后根据具体实际选择适当的RPN值作为可接受的风险界限。
2.2 药品冷链物流流程分析:
药品冷链物流遵循着其物流属性,其实施过程是围绕着实现药品的时间与空间效应而展开的起始于市场需求,终止于消费者用药的一系列活动[3]。新版GSP规定,其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发货、运输等六个核心作业环节,需全程实时进行温度监测来保证药品质量。
3 结论
由上可见,采用FMEA法对疫苗物流各环节的质量风险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再评估后,风险级别显著降低,其中最大风险由24降至4,最小风险由4降至2,平均风险由10.7降至4.3。结果充分说明了采用风险管理工具FMEA,对疫苗物流过程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不可忽视,质量评审、直调、系统三个步骤在采取风险措施后RPN为8,还处于中度风险水平,仍需继续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这说明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际运行中风险因子是变化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提高药品冷链物流的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冷藏药品的经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师绘敏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98-399
方法:我院于2012年设立护理质量控制消毒隔离组,对我院的35个病区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圈定重点环节,并对工作重点进行监督管理,并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对所选取的35个病区进行4次质量控制检查后,其中可以看出,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方法出现问题20例;针对病区个性化特点而实施消毒隔离工作中出现问题10例;消毒隔离制度掌握不完善3例;护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2例。其中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方法问题是最主要实施病房内消毒隔离工作的原因。
结论:确定病房消毒工作的重点环节,并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贯彻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关键词:消毒隔离重点环节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05-01
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医院控制感染工作贯穿到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医院质量以及护理水平做好必要的监控工作,尤其是针对工作重点进行重点控制,实施落实各种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防治感染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2012年我院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随机检查4次我院的35个病区的消毒隔离护理质量,并确定病区消毒隔离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管理。按照相关学者研究设立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重点环节工作包括:①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重点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完善感染监控护理体系,落实分级管理以及岗位制度;②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重点环节工作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护理人员消毒隔离规章制度;③护理人员实际的操作方法(重点环节工作的主要载体):做好手术操作器械以及用物的消毒工作,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手术操作流程实施手术治疗,同时注意管理好医疗垃圾、病区、换药室以及治疗室环境;④针对病区的个性特点而确定消毒隔离工作的重点(重点环节的关键因素):重点管理老年慢性病科、消化科、呼吸科、儿科、妇产科以及急诊科。⑤具有共性的关键性工作:针对突发事件准备应急预案。
2结果
对所选取的35个病区进行4次质量控制检查后,其中可以看出,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方法出现问题20例;针对病区个性化特点而实施消毒隔离工作中出现问题10例;消毒隔离制度掌握不完善3例;护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2例。
3对策
3.1加强医护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给予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同时结合当前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监控动态,使用相关医院感染监控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措施,规定具体护理人员考核的相关内容,规范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增强患者对医院感染方面知识的了解,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并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护理部门以及质控小组应从医护人员、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生物检测以及消毒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保证护理人员在相关制度的规范要求下从事活动,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量化评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消毒隔离工作[1]。
3.2强化消毒隔离质量控制执行环节管理。在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护理人员为其执行者。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消毒隔离的考核标准对患者实施定期检查,对其中方方面面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时,要求病区护士长必须在场,并进行当场评分,告知护士长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实施有效的措施及时改进[2]。同时重点对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工作内容进行检查,随机检查患者的病区环境、器械消毒等方面的情况。实施检查的目的在于实施教育、督导,不增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提高消毒隔离自觉性。对于共存性问题,统一进行整改[3]。
管路的管理:分析病房中极易出现管路感染的因素。安置导尿管可对膀胱黏膜起到刺激作用,严重者会导致患者黏膜受到损伤,导尿设置时,可能导致病原菌进入到膀胱中,而出现上行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感染机率越高。严格掌握实施导尿的适应症以及技术,选择的导尿管应粗细适中,减少留置时间,给予患者无菌操作,且每天对尿道口进行擦洗或冲洗,清除尿道中分泌物[4]。
医疗垃圾管理:由专人负责,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条例,在手术结束后,对一次性医疗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及回收。质控小组随机或定期对组织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告知护士长。医院的垃圾可分为医疗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垃圾清理人员应做到每天垃圾,对于毁形的医疗器具,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单位进行集中式的回收以及处理。
3.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监控网络。设立一个完善的感染管理护理指挥系统三级监控网络,一级管理人员为监测员,二级管理为部分护士长所组成的消毒隔离质控小组,三级管理为护理部。根据一二级得出的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二级管理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根据消毒隔离考核的标准,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审查,分析质检结果,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整改措施。给予监测员必要的培训,有利于监测员对质控相关内容有所了解,掌握质控标准,准确分析质控,主动管理护理工作。三级监控网络的建立,有效保证消毒隔离质控工作的完善以及落实贯彻。
3.4做好质量质控反馈。利用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监测数据,掌握护理工作的动态,且质控小组在进行质检工作中,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告知科室。及时有效反馈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桂芬,杨捷.病房内消毒隔离重点环节护理质量管理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z2):195-196
[2]张霞,景秋玲,郑威伟.浅谈消毒供应中心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J].光明中医,2009,52(11):558-559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共41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6例。实验组,男100例,女106例。对照组,男97例,女10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实验组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时要认真审核患者的基本资料、受检项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方式等,确保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选择即将进行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检验方法,与临床医生充分进行沟通,在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步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个环节,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到核收结束,都必须小心谨慎的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做好样本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的样本不同,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把握最佳的采集时间,进行样本采集。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采血,选取合适的采血,止血带使用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对血液样品进行颠倒,防止出现血凝块。在样本的传送过程中,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防止样本出现变性而影响结果,保证样本的安全,以防出现污染。严密包装高危性标本,防止传染他人。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不能立即检验的样本。在检验方案确定之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由于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医护人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鼓励患者放松情绪,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加强数字化管理,定期维护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掌握工作状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实验试剂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采用计算机管理试剂,大大提高试剂的使用效率,弥补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失误,保证供应良好,储备得当。根据具体的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试剂,按照规定流程,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试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临床检验报告多且复杂,如果管理不善,易导致检验单丢失,影响患者诊治。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妥善保存,便于复查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率。
2结果
2.1检验结果准确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出现5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97.57%。对照组出现21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89.81%。实验组的检验结果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5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29%。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根据《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标准》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评分表》,我局对照任务要求,对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关工作情况认真开展自评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第62项: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全县并延伸到乡村,得0.5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得0.5分。此项已完成,得1分。县卫健局制定了《2020年广河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有年度总结报告。
2. 第63项:建立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按规定报告,得0.5分。此项完成,得0.375分。截止2021年7月底,全县共有10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共报告病例22例(上报病例信息名细表)。
3. 第64项:建立通报机制,得0.2分;卫计部门在调查处理传染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以及接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报告信息,及时通报同级食品监管部门,得0.3分。此项工作已完成,得0.5分(相关文件)。
4. 第70项:.教育、民政、住建、卫计等部门出台相关意见,加强幼儿园、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医院食堂等集中00用餐单位管理,重视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建立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得0.5分。此项工作已完成,得0.5分。将《临夏州卫生健康系统医院食堂监管工作信息分开实施方案》转发至全县各医疗机构,县医院建立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
5. 第71项: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得0.5分。此项工作已完成,得0.5分,和政县清和保洁有限公司建立自查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等,介餐饮具出厂检验记录需要进一步完善。
6. 第72项:卫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每年开展覆盖全项目检查1次及以上的,得0.5分。此项工作已完成,得0.5分。县综合监督执法所对和政县清和保洁有限公司完成全项目检查3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执法记录、照片资料等)。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一、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二、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三、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四、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1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转贴于 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现将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分为以下四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
1.3.2 制定措施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 (1)控诉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意外发病,且病情危、重、急、险,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既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招致患者投诉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欠缺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换位思考,体验式服务。
在抢救过程中,规定开放静脉通道、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准备床单位、剃光头(备皮)、备血、陪送急查头颅CT等需由哪个班次完成以缩短抢救时间,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 (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神志恍惚,有的躁动不安,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使用中的中心吸痰器、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要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做到班班交接,当班人员熟知备用医疗器械备用现状,保证特殊情况下及时到位。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医护耦合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与耦合,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4要素:同情、交流、能力、表格化,要求年资高的护士、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准备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医护沟通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并参与到治疗疾病中。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 (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护士长肩负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及时行为引导等总监督责任,对风险防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并适时予以纠正。
另外,互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 体会
医疗护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种风险和不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冒险行为,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