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第1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一、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绘制校本课程发展蓝图

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是学校为实现未来校本课程目标所作的设想和安排,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纲领和蓝图。中小学校长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统筹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从开设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开设校本课程目的和意义、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引导学校领导成员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发展目标,规划校本课程设置,并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发展方案,指引校本课程发展方向。

二、促进成员之间交流,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中小学校长在这方面需要校长充分发挥组织职能的作用,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群策群力、智慧分享,需要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配合和支持,需要课程专家为学校把脉问诊。首先要建立多方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支持体系,有意识地打破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整合校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校本课程开发力量。其次要广泛动员和发掘社会力量,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吸纳有识之士,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另外还要鼓励、支持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成员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降低校本课程开发成本。

三、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增强开发校本课程能力

中小学校长应着力制定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校本课程开发中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针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不同需求,规划、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协调好校内、外课程资源,鼓励、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定期评估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落实情况,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把好校本课程内容关,引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把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首先要规范《校本课程纲要》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让教师明确撰写《校本课程纲要》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组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纲要》进行审定,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审定的主要内容有:《课程纲要》与学校办学理念是否一致;《课程纲要》与学校校本课程规划精神是否一致;《课程纲要》对目标的陈述、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是否规范和可行;中小学校长要做好校本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校本课程的试验、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组织、指导工作;不断引导教师以新观念、新角色审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演绎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诊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提升校本课程质量

课堂教学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哲学的基本途径。校本课程是直接针对学生的个性而开发、实施的,本质上是人本化和主体化的课程,它彰显个性、差异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等待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关注体验性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鼓励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教学。通常采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学习和主题探究等策略。更应该倡议并支持教师实施发现法、探究法教学,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随时“诊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引导和矫正,引领教师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第2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个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近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从西文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1-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是“SBCD”,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菲吕马克(A.M.Furumark)和麦克米伦 (L.McMullen)两位学者首先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短短几十年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把课程的决策权部分下放给学校的课程政策,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浪潮。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但大体都有一个相同的基本理念,即学校和教师有权力并有义务参与课程开发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是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加普通高中教育的选择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12年秋季开学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中强调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将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并将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强调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策略

根据浙江省深化推进新课程的课程建设要求,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了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它们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程的基础,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也是会考和高考的课程。选修课程有国家选修课程、大学引进课程及校本选修课程,根据选修课程的不同特点,又将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如图1。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系统。它涉及各种与特定材料的选择、组织有关的课程计划、设计、编制等过程。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选修课程。教师在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也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选修课程,可以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并进行二次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已经国家审查通过的选修课程。

1. 化学选修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对人文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化学史”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开设“实验研究”方面的选修课程。二是要有科学性、时代性。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如“新型材料”“化学与食品安全”“化学科技前沿”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三是选修课程要多样化、特色化。学校要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开发建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如奉化武岭中学樊欣军老师开发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周边环境检测与污染情况调查》、台州一中吴君磊老师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化学视角下的黄岩柑橘》等。四是选修课程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选修课程要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选课需求。如“中国化学家”“金属冶炼工艺”“趣味化学”适合高一第1学期开设,而“化学工业(硫酸、合成氨)”适合高一第2学期开设,“化学与新型材料”则适合高二第1学期开设。

2. 化学选修课程的开设方法

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不同类型的化学选修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开发。化学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可以是必修拓展课程,如“化学与新能源”;也可以是大学初级课程,如“分析化学之定量分析”;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如“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新前沿”;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等。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可以从化学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方向入手进行开发,丰富学生对化学相关专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性向奠定基础。化学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应从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疑问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应结合学校条件和当地条件,以化学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发。

下表是我校已经开发或拟开发的化学选修课程的名称:

(注:①引进课程没有列入表中,②各类课程还在不断的开发和完善当中)

3. 化学选修课程的开发关键——设计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从设计所要开发的《课程纲要》开始的,《课程纲要》是教师层面上的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从概念上讲,《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出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的文本。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依据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性质而撰写的、包含一门校本课程生成所需的各种相关要素的计划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纲要》是课程审议、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课程委员会及外部督导与评估部门评估该门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课程纲要》在撰写上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详可略。一般情况下,包括下述两部分内容:一是一般性项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材料、授课课时和主讲教师、授课对象等内容;二是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如化学知识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化学发展简史与人类文明》的课程纲要设计。(如右表格所示)

第3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我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音乐学科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和非中考科目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在这学期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固定两个时段同时开设七门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是任课教师认真思考总结过去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研发出新的校本课程。 这些校本课程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内容,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及其他音乐教师特长,在新学期以音乐组为单位开设了七门校本课程。分别是合唱、弦乐社团、音基与试唱练耳、秧歌舞欣赏与表演、电脑音乐制作、节目主持和形体与礼仪。一学期以来通过有效教学,结合学生活动,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我们也通过不同方式记录下这些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更多更详细的资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设置、研发校本课程

⒈了解学生,根据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程度

首先分析学生。学校要求初一、初二年级学生都要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初一与初二学生大约有1000多人。这样,音乐组就要开尽可能多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我们做了初一新生关于音乐方面的问卷调查。这些问卷调查即是我们设置选修课的依据,也是我们在本学期期末或是更成的时段对学生或是教学效果评价的比对依据。调查报告,对课程设置提供了帮助,在开设选修课时既要照顾到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又要使那些没有特长的学生也能有所提高。本组的校本课程在招生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初一、初二全体同学。另一类是面向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如:合唱、弦乐社团、节目主持、电脑音乐制作是针对有一定相关基础的学生开设。另一类如:音基与试唱练耳、秧歌舞欣赏与表演、形体与礼仪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⒉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设施

课程设置时本组结合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需求开设课程。学校现有音乐教室两间,形体教室一间,计算机教室两间,能够满足我们三位教师在三天内完成教学任务的需求。学校的合唱团是长期活动的学生艺术团体,现只需从新初一年级扩充学生即可。学校有广播站、电视台,经常有一些大型活动,都需要有具备一定主持特长的学生参与。音乐组开设节目主持课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⒊在研发的过程中要考虑任课教师的特长和兴趣

本组现有音乐教师三名,一名老师擅长声乐与器乐,另一名老师擅长声乐与舞蹈,还有一名老师擅长钢琴、舞蹈、电脑音乐制作。

⒋进行跨学科的教研交流

例如电脑音乐制作校本课程在教授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电脑知识,与计算机老师的教研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校计算机老师已开设了电脑动画制作校本课程,首先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分析课程的共性与特性,切实有效地找到可合作的具体内容。学生的教学成果得到充分展示,这些成果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依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动手能力等都得到锻炼。

二、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三位教师一起认真讨论,对每门选修课程制定了周密的实施计划。

下面就试举主持人校本课程详细说明。

⒈教师搜集整理资料,编写教案及课程纲要

首先教师通过讨论撰写课程纲要。舞台节目主持与主持策划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现场表达主持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主持节目,向学生介绍节目主持中专业技能,通过此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主持能力和节目策划能力。课程纲要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纲要了解课程实施意义,决定是否选修此门课程。

⒉制定教学计划

我校每年都有开学典礼、教师节庆祝活动、校庆表彰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学生主持人。过去的做法是临时找一些学生编写主持稿,练习后就上台了。学生临时准备非常仓促,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主持人校本课程就是要系统地培养学生主持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施展空间。我校拥有教师博物馆、图书馆、专业机器人教室、无土栽培实验室等很多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室。很多学校教师会到学校学习交流,过去是教师为参观者介绍校园情况。开设主持人校本课程后学生就可以担当起主持讲解员的任务,这即是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机会,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本学期校本课程,音乐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考勤制度。我认为精细的管理工作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精细工作态度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德育教育。首先在上第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填写调查表。表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专业课程的问题,例如:希望在此门校本课程中学到些什么等。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如有时有活动排练较晚,可以跟家住较远同学家长联系,保证学生安全。选课代表和考勤员,鼓励学生大胆管理,对全勤和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总结表彰。

三、音乐相关的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第4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关键词:校本课程;感悟;课程资源

1.强化培训,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

为了顺利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要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等纲领性文件,并撰写学习心得;还要利用教研的时间开展沙龙研讨;同时也可以邀请市教科所领导来学校作专题讲座。通过系列培训,就会明白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学会怎样编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更明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加强调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为了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还要通过座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家长及教师特长,做好学生需求调研分析、教师资源调研分析、社区资源调研分析,对校本课程需求作出科学评估,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3.规范运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1)要确立课程开发目标。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来确立;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学生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要遵循课程开发客观规律。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注重整体性。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整体协调,统一谋划,合理开展。②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课程。③要本着开放性。让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独立的选择权。④要坚持灵活性原则。课程设计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突显出特色。⑤要群策群力,民主参与,集体决策。⑥要量力而行。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3)课程开发程序。为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序进行有序开展。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滏东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按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的:①课程申报。教师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安排,结合自己专长,申报开发的科目。同时向学校递交该科目的《课程纲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及时地对教师的《课程纲要》进行受理。②课程论证。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初审后,提交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和专家顾问组对教师所申报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研讨,组织答辩。③课程结构。校本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按照国家教委要求计划执行;选修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设置。④课程审定。教师所申报的课程经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论证和教师试讲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⑤课程实施。包括选课与分班、课程开课、课时安排以及授课要求。⑥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估等。

4.健全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

(1)要加强宣传和领导。做好对家长、社会、学生、教师的宣传,加强“四级管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研究和管理;对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每个环节的管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管理;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管理。

(2)要制定规章制度。对组织机构、责任分工、课程性质、课程计划、课程评价、课程推广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使课程实施过程具有规范性。

(3)要落实管理责任。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主要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开发组织;校本课程实施管理,主要由教导处和政教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学生管理。从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宗旨出发,还明确并给予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在校本课程管理中的权责。

(4)要健全保障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浮现在大家眼前,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之,我看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我来说,仍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会不断完善与提高。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来年花更红!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107―110,117―139.

第5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a major part of i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ld let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ter provide service for business sectors and the local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7-01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期向内涵建设期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从单一的专业能力转变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贴近社会和高职人才特点的时代需求。

1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使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1 以就业为目标高职教育是为地方区域和行业企业经济服务的,因此,它的课程要最直接的反映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紧跟企业行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今天,密切注意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用工动向,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标。在校本课程编写过程中,应做到取长补短,积极吸收传统教材重视学科学科系统性的优点,还要注重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将课程开发与技能鉴定、技能取证相联系,为今后学生更好更快的就业铺平道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2.2 以能力为本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以往重知识体系的学科性与连贯性向以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转变,构建以能力为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够用即可,重心要向课程的实践性倾斜,在教学环节中,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把课堂由传统的教室搬到实训室或者企业生产车间中,便于学生更好的将课堂理论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也应增加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3 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在讲台上死板的说教,而是更多的以“导师”的角色出现,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学生们则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

3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3.1 体现职业院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最大的特色在是“立足本校、扎根实际”,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学校在课程开发上也是各有侧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在课程开发上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形成各个学校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卓著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3.2 促进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不断紧跟企业、行业发展,调整课程内容,设置紧贴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企业、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的根据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4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化、自主化、特色化是校本课程的最大特色。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立足于本校,扎根于实际,更符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模式。课程由本校教师,根据实际走访企业行业对用人的需求,以及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开发合适的课程,保证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实践教学,以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业可以更好的依据本校的实训设施条件,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有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课程往往更具有实用性,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会为学生们注入新鲜的知识血液,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①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②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③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④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第6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编者眼”。就是要看编者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不是专家,而是学校的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因此,编写者必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明确校本课程的编写目的。是传承发扬地方文化,还是培养学生传统才艺?是提升学生欣赏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指向。例如:《古老的新密》就是传承新密的地方文化,《剪纸艺术》就是培养学生的传统才艺。

“编者眼”有三个硬性标准:一是校本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学校教师自己编写,编写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二是校本课程必须富含“营养”,有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三是校本课程一定要融合编者的教育理念。不是教师随便收集素材拼凑,而是按照编者的教育理念来编写。教育理念要在课程纲要中体现出来。

“学生眼”。就是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与学习。打个比喻,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提供给学生吃的饭菜,只有学校的饭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学生才会吃得高兴,才会茁壮成长。尤其是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要把国家课程中缺少的或者含量少的营养给学生补上。

“学生眼”有三个硬性标准:一是校本课程编写的内容必须适合本校学生学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二是必须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学生通过学习校本课程,能够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审美、个性、特长等方面获得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发展。三是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展学生特长和弥补学生不足是同等重要的,优质的校本课程必须能体现出来。

“学校眼”。就是校本课程必须适应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发展。不切实际、贪大求新的校本课程不是优质的校本课程,不能促进学校在管理、育人、特色等方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不是优质的校本课程。

第7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关键词】薄弱学校;校本课程;意义

在教育日益注重多元化的今天,在开设国家统一课程的基础上,不同的学校,应该有适合于自己、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一所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其中,薄弱学校开发其校本课程,更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一、薄弱学校及校本课程的内涵

薄弱学校,在现阶段有着特定的涵义,即主要指办学条件差,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总体素质差、生源质量差、学校管理水平低、教育质量和学校信誉差。薄弱学校的存在,影响了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儿童少年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平等权利的落实,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从现实国情来看,薄弱学校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涵义:狭义方面,指只有校长或少数行政人员参与决策,产品只是一套教学大纲式的课程计划。广义方面,指凡与学校有关的人员,如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都有机会参与决策而共同开发出来的课程。但最核心的含义是学校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的资源,组织并实施的课程。它主要追求各学校间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在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二、薄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改变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增添学校的活力和朝气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首先,从学生角度看。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既然如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顾及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需要和今后生存的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而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经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才能实现。校本课程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有了选择教学的自,而且爱学、乐学,真正达到发挥学生潜能、形成特长的目的,校本课程开发在注重发展广大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不同的个性差异,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培养与发展,力求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优势得到展示与发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的需求。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而言,校本课程尤显特殊的意义。

其次,从教师角度看。尽管薄弱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不理想,但他们都受过一定程度的高等师范教育,都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兼有教学实践经验。给教师以开发课程的机会,就是向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形成教、研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广大教师在编制、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教师的个性人格、意志、情感也必将渗透,体现在情感课程中,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和教师作为研究者主体的作用。正如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说得好:“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教育改革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最后,从学校角度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形成更好地切合自己的实际,能较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赋予学校各类课程以鲜活的生命力,并且有助于教师克服自卑心态,学校能逐步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真正能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摆脱薄弱学校的帽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娄亚敏. 师范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第8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一、在摸索中开发

1.校本课程资源选择要适合本校实际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增强课程对于学校需求和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国定课程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点的学校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而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正在于能弥补这一“空白”。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容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句话: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从操作的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个词组:要有兴趣,要以活动为主,要兼顾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科学的规划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是:(1)学校成立校本开发委

员会;(2)下设校本课程审议评审小组;(3)首先起草校本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评估材料;(4)学生自愿申报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

(5)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申报情况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表;(6)学校初步汇总后学生填写学生校本课需求表;(7)学校制订校本课

程修订方案;(8)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填写校本课程审议评审

表;(9)学校填写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供学生重新选择;(10)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定出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11)学校安排校本课程活动地点;(12)教师撰写课程纲要;(13)教师编写教案;(14)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尽管我们考虑得比较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与疏漏,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一般来说,不应是预设的,是在实践中“创生”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逐步成熟。

二、在实践中探索

我校校本课程开设根据学生志愿选课,实行走班开课、学分管理和课程评价,学校教务处统筹管理。

1.常规管理

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督导学生上课的情况。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科任教师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上报,确保学生的上课情况。

2.备课、教研管理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反馈实施和开况。对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集体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向上反映,共同商讨解决。对于不可行的坚决去除,不妥的及时修正,不完善的及时弥补,新发现的及时补充开发。

3.教师要求

全校所有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备课、上课,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的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5个,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该类课程应不少于5个学时。

4.学生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及个人发展的潜能而自主选择学习。学期末交小论文、报告、实物,参加各科竞赛,进行成果展示。

通过近两年的开发与实践,我们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在具体的开发和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三、在反思中调整

1.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规范化、系统化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大一部分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但大多基本上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校本课程上课的落实情况仍缺乏规范化。

2.校本课程开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许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面临着工作负担重和时间有限等非常现实的困难。由于不是分内之事,课程开发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随之成为许多教师不愿参与课程开发的原因。

3.教师的职业特点使改革和合作存在困难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多教师都是独立解决问题,并且习以为常。而今的改革和合作要求教师打破固有的生活方式,教师往往很不愿意,未必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

4.并非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鉴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性质,很多教师缺乏关注和积极性,即使愿意参与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也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第9篇: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范文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一个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至少应包括如下环节:1.情景分析: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2.确定方案: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3.组织和实施: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4.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包括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例如,学校开设了“中国古典文化”校本课程。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化在中学生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如何看待它被现代主流文化同化的趋向,如何引导中学生吸取其精华等,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所以,开设这门校本课程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认同,包括两方面的主题: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文化在校园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在与学生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女同学对时装的发展变化非常感兴趣,为了满足她们的要求,我在前几讲中选择了“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讲解;之后,我又发现一些男同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非常感兴趣,非常崇拜中国古代的江湖文化。为了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江湖,我在这一课程中加入了“品江湖”这一选题。由于这些选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们非常喜欢,得到了一致好评。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决策,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尤其要提到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真正实现,必须要把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中国古典服饰”的教学时,我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题目的内容非常简单,一共只有两个问题:1.你了解中国服装的特点吗?2.如果了解,你能不能简单为大家描述一下中式服装?本来是很简单的题目,可是调查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在调查的116名学生中,只有30多名学生简单地描述出了中式服装的特点,所占的比例不足26%。更多的学生只是从古装剧中或者是从商店的橱窗中看到的。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选择了通过大量图片展示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中国古典服饰的演变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尽量通过折纸等动手制作的方法,了解中国古典服装,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