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高中语文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基础

第1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 教学水平

正如英国著名文学家高尔斯华绥所说:“读书是治疗我们高度机械化时代所固有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的良药。读书能扩大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性情与需要的认识;书籍能绝妙地帮助人走出自‘我’的圈子。”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无奈被禁锢于狭窄的教学课堂,一方面僵化、呆化的理论知识输入占据了“统治地位”,学生自主性完全被剥夺;另一方面堆砌成山的书本和练习题“绑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想象力、创新能力缺乏等弊端。阅读教学不仅是拓展学生眼界、丰富课堂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挥语文阅读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整体感知,深入挖掘,培养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从“心情变化”和“游踪变化”两条线索出发来探寻文章的脉络, 以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我们可以发现全文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沿着“家――小路――荷塘――家”这一条线路进行散步。经过这一梳理,行文自然是一目了然。接着,教师可以挑选重点语句进行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文章第五段,作者细致刻画月光,以表现月色的迷人,特别是一系列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更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月光映照下荷塘美丽的景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如“画”字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通过对字词的赏析,不仅可以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而且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最后,教师要重新回到整篇文章中去,实现认识的升华。学生重新回到文本中,不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夜畅游,作者是否真的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二、激发联想,创造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将自身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融入到文本中,从而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阅读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为学生进行阅读“再创造”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以联想和想象为催化剂的阅读不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洗涤心灵的尘埃,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即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并借助想象的翅膀,从中得到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依旧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文章第四段分别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荷韵五个方面,展示了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极尽修辞之能事,将荷叶比喻成的裙,将荷花比作姿态娇媚、神情羞涩的女子,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甚至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嗅觉和视觉感受巧妙地融为一体,使读者全方位地感受月下荷塘的优雅和宁静。作者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不仅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使人浮想联翩,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播放课文的录音,伴以抒情、安静的轻音乐。学生可以闭上眼睛,随着文字的流动自由地展开想象,并在脑袋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身的感受,或者通过画画的方式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记录下来。

三、感同身受,自我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心境,真正地与文章融为一体,达到感同身受、自我阅读的效果。

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雪》时,为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学生需要联系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国家的形势正内忧外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形式,一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风外妖娆”则展现了伟大的抱负和战胜一切的信心,气势磅礴。学生只有进入特定的时代以及诗词所营造的意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和思想情感。

四、结束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徜徉阅读世界,从“感知”到“理解”,从“泛读”到“精读”,逐步推动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另外,阅读是心灵接受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身心与文本的融合,从而全心全意地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参考文献

[1]周志红 杨举丽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

[2]梅秋香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第2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积累;学习

一、高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

(一)积累能促进学习态度的培养

不管学习任何学科,学习态度都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通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为何在语文学习上依然感到无所适从,依然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没有端正态度,没有科学的积累态度,因而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努力夯实和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要围绕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展开,对于自己现在获取的和之前获取的知识,要进行充分的梳理和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整合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完善语文知识体系的过程。总之,积累就是为了应用,就是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就是在科学的学习态度中不断感知语文的魅力。

(二)积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积累就是一种温习老知识,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也可以说,积累就是不断增值和拓展的过程,要真正的应用积累下的知识,就必须具备基本的过程意识。语文老师通过不断的积累,通过较强的过程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作为高中学生,也要有充分的积累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充分的积累,才能促进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才能将语文学习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积累是一种科学的积累、有方法的积累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积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拼音,就开始学习字词,我们儿时背诵《静夜思》的方法可以用在《蜀道难》,与其说是人的境界提高,不如说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能用到实处,这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积累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一种综合性的模式,也就是说积累用了很多方法,从观察到记忆,从记忆到归纳,从归纳到分析,一步一步的获取,一步一步的沉淀,最终有更多的收获。总之,积累不但是一种兴趣的激发、意志的锻炼,也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语文的学习中要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就要使用科学的方法。

二、高中语文积累学习

(一)语言的积累

语文本身就是汉语言,在语文积累中语言的积累是重要的,语言包括语言材料和语言应用规律两个方面,我们学习语文的技术就是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包含着写字和识字,写字和识字是汉语言的基础中的基础。语言应用就是平时的说话和文本的阅读等。平时说话、播音主持和文本阅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真正的掌握语文和了解语文,实现语文知识的发展,构建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就必须深入的了解这些规律,而掌握语文材料和了解相关的语文规律就要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实现,也就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将积累贯穿其中,也就是掌握语文教材的内容,背诵优秀的古文诗词,阅读掌握现代文章,同时要在课外大量的学习中外优秀的作品,在高中阶段就要有目的和有步骤的阅读《红楼梦》《古文观止》《史记》《繁星》《朝花夕拾》《家春秋》《子夜》《四世同堂》等各个年代的经典名著,以及《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飘》《三个火》《呼啸山庄》等外国名著,这样就能体会到不同作品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气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的优秀文学,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二)文化的积累

语文就是汉语言,汉语言在经过五千年的沉淀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十三亿中国人,也影响着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可以说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血液相连的见证,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范式,因而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积累语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文化的过程。作为马上要进行高考的我们,已经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语文的效率更是重中之重,因而,要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文化积累不但包括日常的语文知识,也包括其他的文化常识,因而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不断的将这种积累融化成一种方法和态度,从而将在语文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其他各科中,比如我们在积累过程中学到了《史记》、看到了《三国志》,背诵了《长恨歌》、默写了《离骚》的部分内容,这些本身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史记》从黄帝到汉武帝,中国历史的千年都在这本书中能读到,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也有利于我们学习政治,更有利于我们打开中华文明史的天窗。我们背诵《长恨歌》,让我们也更加明白了安史之乱的缘由,唐朝由盛到衰的本质。总之,积累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综合学习的方法,我们要通过语文的积累实现文化的积累和方法的应用。

(三)写作的积累

语文不但是一门阅读的课程,也是一门写作的课程,当前在高中课堂中,我们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上了,τ谛醋鳎不但老师们不重视,我们自己也不太注意,因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要不断积累写作的经验和写作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更好地应用汉语言。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动笔,我们要大量的阅读名家名篇,要读各种报刊和杂志,比如《读者》和《青年文摘》,要关心社会热点和人间世相,要在社会热点和人间世相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积累创作的素材,同时要经常练笔,比如每天要有写日记和每周写周记的计划。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积累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认识到高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和写作的积累,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丹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5(10).

[2]赵兰妹.浅谈高中语文积累学习研究[J].新课程(下),2015(06).

[3]李晓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4]王小明.有效品鉴 深入解读――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三种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

[5]杨燕.求异是语文课堂创造力挖掘的第一锹[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

第3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也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其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都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问题、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仅表现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同样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交流等都存在着问题,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适应不了新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改的内容,并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置上,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辅助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体验交流、讨论、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悦。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进行奠定情感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的时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有效展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灵活、有趣、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将此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获得新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忠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2] 李初发.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8).

第4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高中衔接;思考

想要实现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合适的选择,并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并且在写作方法与文本构思的思路上有一些积极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让学生找到高中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正确的写作思路,进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1、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新的作文写作的要求,作文写作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有所认知,这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不断进步与成长的过程,要多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变化。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转变过程中,自己也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且要适应这个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只要看到高一新生的作文就老是不满意,甚至有一点点嘲笑的意味,都高中生了,还写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于是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总是硬性要求,要做到这样那样,批评的语言很多。这并不是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应当意识到,老师不能奢望初中生一踏进高中的大门就立刻变成见识广博、思想深刻、文采斐然的大孩子,不考虑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基础进行毫无过渡的指导也没有太大作用。教师只有自身在教学观念上有正确认知,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高中作文的转变,进而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衔接。

2、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式上要有所变化,要让学生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初中作文不同,高中作文中更多的是话题作文,需要学生就某个特定话题展开自己的思考与论述,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很深入的考察,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因此,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

高考作文一贯强调的审题立意、创新,其实就是让学生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深刻起来,成熟起来。不能一谈到爱,就是父爱母爱老师爱,而是能想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爱、个体与集体的爱、人与自然的爱,还要想为什么爱、如何爱、爱的意义等等。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思路打开,要让学生以爱为中心有效进行思维发散,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才能够有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论述,才能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

3、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言基础,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已经形成。然而,仍然会经常看到学生的文章中缺乏亮点、没有新意,这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较为匮乏有关。因此,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堂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完美“阵地”,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如教材中的课文。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已经学会用课文中的内容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充实起来。《长亭送别》、《辛德勒名单》、《一个人的渡口》等课文都被学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再如,课堂中讲解的习题中有文言文阅读和实用文本阅读,学生在完成习题学习的同时,把其中的人和事摘抄到作文积累本上,写作文的时候将其引为论据,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只有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实质上的提升。

4、结语

在展开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同时,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此外,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雪峰.为初高中作文教学架好桥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20期.

第5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一、正确处理学科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关系

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中心,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点引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多媒体运用时机与程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就需要正确处理学科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关系,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统一。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学科,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以使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特色,也就是说,不要片面追求多媒体运用形式的新奇异,而使语文课没有“语文味”。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第一要任就是语言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心灵的启迪与情操的陶冶。多媒体不是教学的重点,而是一种媒介、一个桥梁、一个引子,教师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情感、思想、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多媒体的作用是以图文声像来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冲击,以此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激情,更加关注文本、关注教材,而不是代替教材,让学生将注意力与兴趣全部集中在多媒体本身上。教师要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来细细品味文字,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正确处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能为多媒体所牵制,沦为多媒体的“奴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承载信息的主要载体,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来更好地驾驭课件,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必要的启发指导,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主动性与能动性。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辅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要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感悟与体验,悟出深意、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驾驭课件,引导参与。课件所呈现的只是提纲挈领式的,只是教师对教学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讲解来让课件丰富起来、活起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对课件进行二次预设,要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探究空间,让学生展开积极而主动地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使教学呈现动态性。

三、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多媒体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但并不代表着它能取代一切手段。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相比,以黑板、粉笔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有些过时,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同样有着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管何种教学手段都存在优势与不足,都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来选择教学手段。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诗词的录音,但这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朗读;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效果来展现文本所描绘的场景,但这并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频效果来渲染气氛、传达情感,但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感悟与语言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清晰地呈现板书,但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板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思考、体验与感悟。这些需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穿插运用,注意适时适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创造教师个性教学特色,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沉淀文化积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第6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分为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以上描写,最忌罗列一些华丽的词句来代替描写,既不能以概述代替描写,也不能错把记叙当成描写。就描写的内容来说,大致三个方面: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一、人物描写要有立体感

文学作品,特别是叙事文学,主要是描写人及其生活的,是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的,因此,人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人物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的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各样的的人;二是人的各个方面;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个方面,或说三个层次,又可以各自展开无可计数的侧面;这些无数侧面,纵横交错,变化无穷;由此构成了人间生活的大千世界。

人物描写,事实上比景物描写难度更大。人是在活动中的,它有各种各样的行动,从一举手,一投足,到劳动生产轻歌曼舞,冲铎陷阵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行动中的人,是艺术情节的中心,人有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各种属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宽阔无边,复杂多变。雨果说:“精神的眼睛,除了在人的心里,再没有旁的地方可以见到更多的异彩,更多的黑暗;再没有比那更可怕、更复杂、更神秘、更变化无穷的东西。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活动。”(《悲惨世界》第272页)。这是非常了解人的心理状态的精辟论断。在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联系。

人的复杂性,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描写的高难度,它是艺术描写的中心课题。

二、语言描写要有生活感

语言描写,是刻画和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语言可以最细腻地传递和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好的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由语言想象出人物来,在语言描写中,尤其对话描写为重要,对话是展开人物性格的最灵活,最直接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坦露在读者面前。那么对对话描写都有那些要求呢?

对话要求高度的个性化。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表现出谈话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也可以展现事件的进程,情节的发展、渲染生活的色调,增加作品的情趣。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个性化对话描写: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委婉、含蓄)

2、我有名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直爽)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稳重、谨慎)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直爽)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忸怩、害羞)

对话尽量要个性化、生活化。语言描写要体现出鲜活的生活本色,而不能是僵死的语言。鲁迅当时塑造出阿Q以来,遭到很多人的诽谤和责骂,因为阿Q的话大家似乎都说过,不免要对号入座,很典型的就是阿Q偷东西被别人抓住时,阿Q曾经理直气壮的说:“是你的么,你叫一叫它,看它答应不答应,”鲁迅就把阿Q的语言给生活化了。要想做到对话描写生活化,须向人民群众学习。

对话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同样一件事,裁缝、铁匠、木匠的看法一梓说法就不一样,因此,在对话描写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于人一腔。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王熙凤的对话,就把王熙凤的身份及在贾府中的地位给活生生的刻画了出来。“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对话描写要艺术的处理含蓄与坦露关系。这里说的是含蓄与坦露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含蓄,婉而不露;什么情况下对话要坦露直率明了。有时候含蓄中有坦露,坦露中有含蓄,变化万千,因人因事而异因时因地而异,要求作者细心体察,《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对宝玉说:“你好・・・・・・!”被称为含蓄的典范,你好什么,曹雪芹什么也没说,由作者去想象,发挥创造。

三、心理描写有立体感

从中学课本中我们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7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许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教师方面:一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教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逻修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三是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往往大为不满,或者怒斥一番。学生方面:口语训练的障碍主要是由性格、能力、情绪、心理引起的。

针对上述原因,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

我们教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应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胆让学生去“说”去“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说”学会“道”。

确立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课堂。

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堂言”,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现行苏教版课标教材关于口语交际分两个系统安排,一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口语交际练习,二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活动共六次,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每次训练前,都必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并且注意口语交际方法的指导。

二、三分钟演讲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时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演讲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是现在试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在教《紫藤萝瀑布》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出了“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优美的歌谣”,“童年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告诉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还是一首诗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我先示范讲解“春花图”,其它四幅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效果很好。在讲解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8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导入教学、动画辅助教学等方式都非常实用。这些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到诗朗诵的音频,在请学生朗诵之前放给学生听,另外录下学生朗诵的音频做对比;

②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古文内容的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③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清晰地划分课文层次,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的同时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信息技术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环境下大大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2信息技术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优势

2.1课堂理念新颖,与时代潮流接

轨为建设高效课堂,除了利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系统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需要认清自己并不只是讲授者、阐述者的事实,而是在学生学习生涯里的引导者。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多样化,无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这也就是积极推进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原因。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不只是局限于教学课本,更能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头脑、思想、手等多方面并用的局面,进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2.2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难以接受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教师无法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授一些难以理解的课堂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录像、音频、多媒体动画等便于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在语文一些情境理解时,需要尽可能站在作者角度,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书本中相似的氛围,更能便于学生想象和充分理解。

2.3丰富教学手段

使其多样性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要求教学手段多样性,尤其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话剧表演、多媒体诗朗诵比赛等都是值得借鉴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一言堂”,自己在讲台上讲得慷慨激昂,但是学生却没有发挥自己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实践的时间,这对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非常不利的。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语文上的运用

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展示一些音像资料,让学生能边欣赏苏州园林建筑的精致、感受艺术氛围的高雅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边聆听课文的范读,融入苏州园林文化气息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会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而教师对这些欣赏类课文可以进行开放性思维的扩展,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因此,在学习一些对学生来说是欣赏类的文章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活跃气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在很多方面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予学生视听两方面的感受。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中,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来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的思路,把文学和艺术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第9篇:高中语文基础范文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堂改革

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钻研业务素质,用高尚的品德、满腔的工作热情、呵护祖国未来的美好心灵、育人不倦的崇高品格、奋发有为的创新意识、不断总结经验和敢于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在岗位上敬业奉献。只有更新了理念,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业务素质,提升了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自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子,乐于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导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好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巨大的潜能,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教师要积极营建愉悦的课堂氛围

要想营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营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努力解放思想,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尤其努力营造一种快乐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教学思路和教学主导要适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四、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运用科学、合作、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新颖、丰富、多彩、有效,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特长,张扬个性,不断成长。教师要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主动参与锻炼,点燃思想火花,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师要科学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