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诊所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件,每3-10万人左右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

1.基本情况。县城共有23个社区,其中高新区19个社区, 开发区4个社区,总户数8.1万户, 总人数24.8万人。目前,高新区城区内政府办公立机构有: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一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精神病和皮肤病专科医院各一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家;一所中心卫生院、1家区镇卫生计生所、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供给情况。

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位于县城凤山南路8号,占地面积16000m2,建筑面积20000 m2,为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政府办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高新区19个社区,现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复兴站、中大街站、新园站、闸东站、镇南站、二里站、星海站、海光站、新宁站、曙光站),其中:中大街站、闸东站、镇南站为政府提供房屋;星海站租用中心街道房屋,新宁站租用海安镇敬老院房屋,二里站租用私人房屋,海光站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复兴站、新园站、曙光站为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提供房屋。其中:闸东、镇南、星海、复兴、新园、中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县验收。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海安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和海安县城市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县城高新区范围内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只有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一家;近年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升为三级医院,而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因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用房不足,仪器设备落后残旧,导致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县城区高新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10个,且多数建设水平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能力不强。中心街道4个社区,共42047人,只设有一个星海社区卫生服务站;黎明、洋港、旺池、育才4个核心区域无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光社区卫生服务站因房屋危房目前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导致多个社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质量与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及设备设施陈旧。曙光站仅114M2,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2015年海光站被鉴定为危房,至今未能落实房屋问题;中大街站存在严重白蚁,需要进行整体防治。10个服务站中大部分站标准化建设在2010年左右,当时配备的部分设备设施尤其是办公设备目前已经陈旧,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三、对策建议

顺应海安县撤县建市的需要,结合我县县情,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应按“补齐配强”的总要求,遵循“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基本原则。

(一)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要让责任主体切实担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

(二)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促进我县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海安县城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本着方便城区居民的原则,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数较少,低于五千的社区可合并设站;小区居民人数较多,达5000人或住户达2000户以上的可单独设置一个站。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1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用和管理现状

1.1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把关不严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医院以及社区服务站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大[3]。但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即使国家在对此进行监管,依然有漏网的假冒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把关不严,导致一部分假冒劣质产品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医疗环节,成为患者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的隐患。

1.2社区卫生服务站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在的问题

采购回来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没有进行规范存储,有的被随意堆放在柜子里,有的被存储在脏乱潮湿的环境中,造成无菌医疗物品很快就过期,滋生大量的细菌。这样以不规范方式存储的无菌医疗用品根本就违背了推广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初衷,成为患者安全的巨大的隐患。

1.3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推广,医生、护士在给患者实施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大量增多。比如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前需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物品是否还在保质期内;又如使用注射器时检查针头是否有锈渍等。但是实际上大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都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些问题,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隐患。

1.4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后回收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较少,很多服务站甚至没有专门的护士,只有一名医生。人员少,人力财力都不足以负担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回收处理,因此很多意识淡薄的服务站就没有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专门的分类处理,甚至当一般的垃圾随意扔到垃圾处理站。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有些使用过携带病菌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甚至会给周围的健康住户带来安全隐患。

2规范化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在社区服务站安全应用的建议

2.1上级管理部门需要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质

量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上级管理部门必须重视[4]。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社区卫生站必须规范地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为此国家应该制定强制性措施,规定必须定期对社区服务站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相关部门应该多组织医疗人员在人群中做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

2.2把关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采购对象和过程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健康[5],因此对购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事,必须谨慎,以防假冒伪劣用品流入医疗过程,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在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应该认清国家检验标志,最好购买一些国家认证的安全知名厂家生产的物品。不能因为节省成本的原因,去购买一些根本没用生产资格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此外,还可以由上级部门统一购买,按需配给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降低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疗环节的概率。

2.3规范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储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规模较小,没有相对宽阔适宜的空间或者规范的方法来存储一次性无菌医疗产品,导致物品破袋或者过期。因此,要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按照规范的方法来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首先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储存在距墙壁≥5cm、地面≥20cm并且距天花板≥50cm的专用橱柜内,储存室内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6]。其次,储存的时候应该按种类、用途、大小等进行分类储存。最后,储存时还要注意保质期,尽量将保质期短的物品放到易拿取的,方便尽早取用。此外,还要定期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将过期物品移除进行专业处理。

2.4规范治疗人员取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方法

社区服务站的治疗人员在取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应注意认真检查其是否在有效使用期的范围内,包装是否完整、外包装是否清洁,内部物品有无霉变或者潮湿的现象。在确认没有任何异常后才能使用在患者治疗环节中。避免因存储不当使患者感染上其他病菌,危害患者的健康。还要将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分装,以便回收处理。

2.5统一规范回收使用过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一)精心部署、统筹规划。

结合*区实际,我局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自治区以及*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建设的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制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年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铁路医院转型为新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转型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转型为新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为*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钢医院转型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沟医院转型为卡布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事处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制定标准、明确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舍规模、科室设置、设备装配、人员配备等标准,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扩建。按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实际,我局制定《*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从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12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健全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三)前期准备、加强培训。

为了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去年4月底,我局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初步调查,从基本情况、人员情况、卫生服务量以及房屋情况等4个方面33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地摸底;5月初,选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社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同时,选派34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今年将选派42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项新工作,我们赴临近地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

(五)摸底调查、认真落实。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区铁路医院、区中医院积极行动起来,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设备装备等,对本单位的人员和科室进行了部分调整;从7月份开始,辖区内的6所医院(区中医院、区铁路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社区医院、千钢医院、平沟医院)和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抽调专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各办事处的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健康档案5.1万余户,建档率达69%,慢病管理人数1.8万余人次、妇女保健查体人数1.5万人次,产前检查人次数近5千人,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并逐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六)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按照《*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去年12月和今年9月底,我局组成考核小组,对20*年前3季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医疗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导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各社区服务机构对本社区进行诊断和统计分析,卫生信息较完整;社区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讲座、入户宣讲、托幼机构学校等影像资料齐全;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登记完整、网上直报及时;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了筛查和分类登记,正在开展入户随访工作;其他工作如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等工作也在逐步进行中。

(七)落实政策、保证经费

认真落实对社区卫生的补助政策,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要经费,并加强了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服务人口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数量,按照每人每年8元标准的70%预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194.696万元,剩余30%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共计128.76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先进。各项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配置、房屋修缮的方面的支出。

二、妇幼保健

一年来,妇幼保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

以两个《纲要》卫生保健目标为核心,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工作。为了落实新时期两个纲要,今年我区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大胆创新、任务层层分解、健全妇幼网络,提高"以妇幼保健为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的服务理念,开拓了妇幼工作新局面。

1、加强网络建设、加大妇幼工作力度

我局对妇幼信息统计网络进行了规范,对三级网络服务划片明确,妇幼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妇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同时防保人员对15个三级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重点对新地乡、千钢办事处、卡布其办事处等偏远地区进行了业务指导,对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特殊的管理,为准孕妇女及早孕期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及宣传资料,以早期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得到了市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早孕保健情况及产前、产时、产褥期保健和*区3岁以下4、2、1儿童体检工作中,抓重点、抓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心系儿童、强化管理

对*区托儿所管理实行划片负责,责任到人,并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区托儿所总数32个,入托儿童5096人,幼教人员302人,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为3819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4人,其中乙肝大三阳儿童2人,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儿童324人,其中影响生长发育扁桃体iii°肥大儿童5人,沙眼205人,龋齿743人,并进行了健康咨询及指导工作。

3、妇幼双系列管理及三网监测工作

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承担全*区27万人口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及三网监测工作,15个妇幼保健三级网点所辖46个社区,21个自然村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及内蒙古卫生厅"三网监测"信息数据统计的工作,并承担4个社区计划免疫,妇女双系列管理工作。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100%以上,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100%的管理,儿童的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管理率90%以上,体弱儿管理达100%;加强了计划生育节育手术技能的提高,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无孕产妇死亡。

活产数为2652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0.8%,产后访视率为89.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3%,住院分娩率为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管理率为100%,孕产妇死亡0人,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7%,死胎死产数13人,婴儿死亡9人,死亡率3.8‰,新生儿死亡9人,死亡率为3.3‰,5岁以下儿童死11人,死亡率4.3‰,新生儿访视率为8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7%,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8%,海区出生缺陷21人。

(二)、出生缺陷防治项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以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在宣传教育中心的阵地作用,围绕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孕期及早期保健等知识重点,利用文图宣传品培训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专栏、群众活动等宣传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宣传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文图宣传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让群众看的懂、记得住。

2、发放宣传资料及竞赛试题,精心组织全区开展宣传活动。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为积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措施:

(一)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重点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考核目标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百名医师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

(四)社区卫生机构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进入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结论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评价,但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其服务质量。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 R1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23-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调查成都市社区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目的以及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了解不同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态度,为该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8月10日到8月12日,我们对成都市5城区(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即从各个区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然后对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1.2 问卷内容 问卷设计共包括四项内容:第一,就诊者曾经以及现在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目的;第二,就诊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各个指标的满意度评价;第三,就诊者从居住地点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步行所需的时间;第四,就诊者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以及月收入等6项内容。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1.1 性别及年龄 调查对象中,男性87人,占样本总体的35.2%,女性160人,占样本总体的64.8%。性别比例稍显失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这段时间女性就诊者较男性就诊者稍多。本次调查主要针对15岁以上的居民,从年龄分布来看,调查对象覆盖了15岁以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30~39岁以及60岁以上的居民较多,分别占样本总体的23.08%和26.72%,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较多有关。其中,分布最少的是20~29岁的居民,为10.02%。30岁以上的就诊者占总人数的75%左右。在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交叉分析中,20~29岁,40~49岁的调查对象男女各占一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年龄段男女患病人数相当。

2.1.2 职业与学历分布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者的职业分布较广泛,涵盖了城市社区居民的主要职业,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包括自由职业者及城市农民工等其他职业者占有较高比例(见表2),因此“其它人员”所占的比例偏高,为22.3%。其次是公司职员和离退休人员,分别为21.9%和19.8%。公司职员比例较高,一方面原因可能是该职业人员占居民总数的比例较多,另一原因可能是该类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偏差。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涵盖了低、中、高各个层次,分布较为均匀,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36%,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35.6%,大专或本科占样本总体的25.9%,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样本总体的2.4%。

2.1.3 月收入 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覆盖了高、中、低各个层次。被调查对象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于500~2500元,占样本总体的72.5%。

2.2 就诊目的及就诊距离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目的主要是开药(77.7%)、诊疗(73.3%)以及输液(73.3%),其次是检查身体(45.7%)和打针(41.7%)。在所有的就诊目的中,比例最低的是手术,为5.7%,这也正符合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医疗服务格局。调查显示,72.5%的被调查对象从家中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96.4%的居民从居住地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步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由此可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居民大多数来自附近社区。

2.3 成都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通过运用SPSS13.0软件对社区卫生服务各个满意度指标进行了频数和频率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1-4]。

表3显示,成都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11.3%,比较满意的占样本总体的59.1%,一般的占样本总体的29.6%,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为0。由此可见,70.4%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持认可的态度,说明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所有的评价指标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后百分比较高的依次是服务态度(83.8%)、就医方便性(85.9%)、服务态度(83.8%)、就诊尊重(82.6%),百分比最低的是就诊费用(45.3%)、服务项目(45.3%)和医疗设备(38.5%)。

2.4 就医者职业与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 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职业与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表4。

把职业作为自变量,总体评价作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F统计量的P值为0.01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评价较高,个别指标评价不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70.4%的被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持满意或较为满意的态度,表明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就诊者对就诊费用、服务项目以及医疗设备的评价较低。“看病贵”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是改善医疗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是通过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经营成本,如可以通过上级医院统一采购降低药物成本,从而降低收费标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评价普遍偏低,便随机访问了调查对象是什么因素导致评价偏低,访谈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不了解其就诊的社区服务站的服务项目,因此给了较低的评价。这说明社区服务中心对自己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导致就诊者对该指标的评价偏低。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在发生病患时能够及时、就近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直接影响就诊者对服务水平评价的指标一是医生技能,二是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因为,这两项指标直接关乎到就诊者能否得到很好的治疗。针对医疗设备评价指标偏低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升级落后的医疗设备。

3.2 就诊者职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 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社会各个群体,其服务对象来自于各个行业和职业,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就医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从具体指标来看,不同职业的就医者对就诊环境、治疗效果、服务态度、就诊费用、服务项目、就医方便性、医疗设备、候诊时间、隐私保护、就诊尊重等10项满意度指标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医生技能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存在差异的。社区卫生服务属于特殊的服务形式,服务质量的难以衡量性是服务产品的显著特点,而社区卫生服务要做到让所有的患者满意,必须提高对自身的服务标准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解瑞谦,刘军安,孙奕,等.深圳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排序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5:8(7):544-566

[2] 陈子敏.韶关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1,15(4):299-300

[3] 王亚东,关静,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50-1053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乡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各单位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做到不重复,不乱设置,合理整合和配置卫生资源,基本实现了一村(居)一室或联村设室的要求,全县145个行政村(居)共设置村级卫生机构142个。加大村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乡镇都能按照标准和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建设改造方案,能改造的改造,能扩建的扩建,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效益。所有的村级卫生机构在面积上都能达到60-120平方米,室内做到4-7室分开,50%以上的村级卫生机构达到环境整洁、温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得到了居民的欢迎。

(二)、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县初保委组成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瞄准先进县目标,紧抓重点、主攻难点,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省级评审,荣获初保先进县称号。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工作进展顺利。

各单位都能按照卫生局对服务站转型的要求,选择条件好、面积达到要求的卫生室作为转型的对象,自加压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扩建和兴建工作,在室内的布置上,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做到流程合理、设备齐全,今年我县累计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达57个,建站率达40%。由于工作到位,我县有10个服务站被市评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站,另有10个服务站得到了省扶持,争取省补助资金15万元。

20*年,基层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二是基层卫生组织还不健全;三是社区卫生服务层次比较低,全县普遍存在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质量不高的等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在2009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确保全面完成基层卫生工作任务

2009年的基层卫生工作,以巩固初保先进县成果和推进农民健康工程为龙头,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基层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抓住政府重视、支持农民健康工程的机遇,积极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推动全县农村卫生工作开展。一是积极抓好农民健康工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在去年通过市级农民健康工程三个示范乡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积累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全县工作开展,今年再完成示范乡镇5—6个,使农民健康工程示范乡镇达到70%的要求。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机制。适时调研分析创建情况,制订创建计划,贯彻落实各项创建内容和措施,组织工作实施,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督查与指导相结合,针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着力推进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集中精力,大力推进,保证总体达到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标准。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紧抓机遇,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要严格按照《*县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型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率,年内再转型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转型7个以上服务站,力争以县为单位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服务站覆盖率达70%以上。对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紧紧抓住省扶持苏北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落实责任,要严格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逐条逐项落实到位,在服务站建设上,坚持以兴建为主,积极与乡镇村沟通,争取村无偿提供地宅,坚决按照统一图纸,集中采购设备,统一使用标识,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到位,在资金上以卫生院向乡村医生借资为主,再由卫生院出一点,争取政府支持一点,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做到产权清晰,流程合理,环境温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2、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我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覆盖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水平较低。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成为首要任务。我们将以乡镇卫生院转型为契机,在四个服务转变上功夫,真正形成防、治、管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1-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省扶持。

(1)、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在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的同时,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内涵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民健康工程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质量管理,制定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做到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加强对慢性非传染病人的管理,健全健康档案,保证慢病病人和60岁以上人员的建档率达100%以上,管理随访率达90%,逐步推行健康档案微机化管理,各乡镇60岁以上人员微机化建档率达100%,要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制定双向转诊的具体办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上级医院建立社区转诊病人的绿色通道,方便社区病人转诊;积极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家庭责任医生联系卡,引导责任医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转诊病人跟踪服务,既当医生,又当就医参谋,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从政策引导、方便就医、提供优质服务等多种途径入手,推进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抓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归档,确保台帐齐全,内容翔实;建立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健康档案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健康进家庭活动,将卫生知识送到每户居民,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服务。

(2)、增强队伍素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离不开全科专业队伍。一是开展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的岗位培训。年内举办1-2期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培训班,邀请市级专家来*授课,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努力使专业队伍在观念上和服务方式上得到根本性转变。二是建立继续教育制度。要求各乡镇都能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培训,力争各单位有80%的人员都获得全科医师证书。三是严格执行晋升中、高级人员下基层服务制度,不断传播服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加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管理。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补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没有一个乡村医生不知到补偿教育,各乡镇是补偿教育的教学点,要抓紧做好教学场地的准备工作,严格管理,保证教学质量。通过队伍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劲。

(3)、规范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各单位要按照《*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业务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建帐、药品统一调拨、建设统一标准”的“五统一”制度;加强乡村医生培训考核,采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探索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机构规范管理和考核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果;逐步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档案,以乡村医生注册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统一填写“乡村医生登记表”,收集乡村医生注册申请表,变更表,个人相关身份证明,执业证书等复印件和表彰奖励情况、考核情况,一人一袋,统一编号造册,使乡村医生档案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规范乡村医生诊疗行为。切实履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所赋予的乡村医生职责,依法加强对乡村医生诊疗行为的管理,加大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督查力度,强化检查指导,依法查处个体单干、超范围执业和医疗不规范行为,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诊疗技术规范。

三、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与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医学院校应当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根据农村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积极探索定向农村社区培养的临床医学教育新模式。

1 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调查,遂对调查资料、数据以软件SPSS12.0.1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1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农村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67个,覆盖农村人口190.973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2010人,其学历结构本科不到1%,大专占19.6%,中专学历占47.4%,高中及无学历占32.5%;而社区卫生服务站有2067名卫技人员,多为上世纪70年代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赤脚医生”,绝大部分无正规医学专业学历,占全市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7%。卫生服务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预测未来5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占44.3%;未来10年将有1290名乡村医生退休,占62.4%。调研中发现,湖州市各县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进行统一规划站点建设,配置了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但软件建设明显不足。实地走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工作,多数卫生服务站虽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医生在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妇儿保健、卫生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都未能开展。一些基本仪器设备无人操作。总体而言,目前的社区医生缺乏健康促进知识和能力。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1)临床医生数量不足。湖州市农村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仅为1.25人。可见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总量明显不足,与当地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不相称,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且未来五年内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2)临床医生素质较低。据我们对湖州市农村社区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的学历以中专以下为主,占66.1%。现今农村80%以上的医生具有乡村医生资格,村医生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初培养的初级卫技人员,即所谓的“赤脚医生”,通过进修考试取得了乡村医生行医资格,还有一部分未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员也在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中仍有约20%的人没有取得乡村行医资格。(3)临床医生职称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9.97%。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均无职称,并且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的职称比例严重失调,初级:中级:高级为80:18:2。(4)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老化。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结构不合理,在1843人中,50岁及以上的有1290人。占70%,25岁及以下者只有6人,只占0.3%。

1.3 农村社区医生奇缺的原因分析 (1)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定位于中专层次。从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间,浙江省只有三所医学本科院校和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其余全部是中专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只能满足于县级及以上医院。(2)千军万马涌向大城市。由于我国还在发展中国家之列,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到了地市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毕业生大都到了县区级及以上医院,连中专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向大医院“投档”。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今天,全省大多数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乃至本科院校,大量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拥向了城市,他们宁可改行也不愿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3)“下乡”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落实。由于湖州市农村社区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改制”,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也是造成医学毕业生下不了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定向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定向社区医学教育是一种根据社区人群与个体卫生保健需求,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教育制度。为改变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薄弱的问题,我院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定向培养生129名,今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是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经验介绍如下。

2.1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关键 我们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撰写了《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调研报告》,市政府根据调研报告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为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出由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承担为农村社区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2007年3月22日,湖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定向培养农村医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在市卫生局和湖州师范学院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的设想很快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2007年9月第一批定向农村社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9名被招入学,从此,我院为农村社区定向培养临床医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008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为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

2.2 制订定向培养规划 根据湖州市现有农村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只有1.25人的状况,而且在未来5年内每年将有近200名乡村医生退休,因此,我们在制订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规划时,本着基本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既要有每年培养的计划,也要考虑到每年有其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补充。所以我们拟订了在今后5年内每年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学生150名,第一年招收120名,加上其他高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补充,这样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2.3 政策保障措施的落实 为了确保落实定向招收学生毕业后能到农村社区安心工作,湖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工作的意见》,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一是湖州市辖区范围招收的定向生培养费由政府承担;二是逐级上报定向计划,由村卫生室根据临床医生需求量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县区卫生局,最后由市卫生局公布生源指标;三是每一位定向学生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与各县区

卫生局签订协议书。由于政策保障措施得到落实,能使第一批定向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使学生学习安心、学生家长放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信心。

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结合当前我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应紧扣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为此,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 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大类十二项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根据调研了解到,对于一名农村社区医生来说,基本医疗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其知识要求是“基础水平,全面覆盖”,为达到这一目的,培养方案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基本课程外,重点加强了社区营养与保健、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卫生法学、全科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紧缩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着重加强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卫生管理知识,提高学生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3.2 加强“三种意识”教育 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调研中普遍反映。作为农村社区医生必须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因此,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加强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理念。使学生把自己从“医生”转变为一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者”,培养学生综合卫生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昆山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0-132-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经成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1]。 据 2003 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若按患病人数计算,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23.3 ‰,循环系统疾病已列为第一大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在城乡均位居死亡谱的前两位[2]。卫生部在分析了我国开展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依据和条件的情况下 ,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病防治是最佳的手段[3]。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情况

陆家镇位于江苏省的东部,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东望上海,西邻苏州,与国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全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6784人,流动人口42566人。境内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属典型的江南水乡。

1.2一般资料

本镇共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52人,男 22人,占42%,女30人 ,占58%;具有执业资格者25 人,占48%;注册乡村医生21人,占62%。见表1。

1.3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归纳、实证收集、专访调查、小组座谈等方法收集有关研究信息。

1.4研究对象

专题访谈对象为社区站长及工作人员、保健所社区科领导、昆山疾病控制中心慢病科人员及以前分管慢病的领导等。

1.5研究内容

社区慢病防治模式、 社区慢病防治的主导机构、社区慢病防治的主要问题、慢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常规工作内容。

2结果

2.1昆山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基本模式

昆山市慢病防治的基本模式是在《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借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糖尿病防治方案》及《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其主导机构是各个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中心。

2.2我镇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慢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方面是人员数量及素质、经费补偿机制、机构定位、制度政策配套、技术支撑等。

2.2.1人员配备 现有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慢病综合防治的需要,具有执业资格人员占比例低(48%),大部分是为临床门诊配备的,队伍老龄化较严重,有的社区才两个人,而且全是退休返聘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慢病防治的需求,社区之间人员配备差距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对来说人员配备较好,而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就很不到位。

2.2.2经费补偿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要以社区为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健康干预。因为社区医生的经济收入与业务量挂钩,最后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放弃人群干预项目,变成了纯粹的门诊服务机构。所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仅仅是医院的“门诊搬家”, 并没有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公共卫生防治经费很难落实到位,使慢病防治中应该开展的常规工作如高危人群筛查、流行病学调查、群体和个体干预管理等均不能很好开展。即使有些地区开展工作,质量也难以保证。

2.2.3机构定位缺少部门间的协调和职能定位,卫生系统和非卫生系统在社区慢病防治中的职能不明确;卫生系统内部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协调及资源共享机制不清,常常出现多个部门管理社区,还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使得社区人员无法适从;社区内部数据也是各管各的、各要各的,使得一个数据重复报告多次,即浪费了资源,又降低的效率。有的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本身职能定位不是很明确,很多职能都形同虚设。

2.2.4制度政策配套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还没有一整套完善管理体系制度,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仅停留在管理者和服务者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责任,没有有效激励机制,尤其是服务人员对于社区的疾病防治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仍然存在医院医生看病的理念,大部分以经济效益为主,注重日常门诊量,缺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的主动意识。而且在慢病干预领域缺少宏观的、全面的、可操作的政策和监督。

2.2.5技术支撑现各级行政领导对慢病的危害没有正确认识,对慢病防治都是一种能拖就拖、能造假就造假的态度,没有人想去积极地改变现有的状态,而且社区无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乡村医生,即使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也是针对临床配备的,无法满足慢病综合防治的技术需求。

3讨论

昆山市自从1999年开始启动慢病防治工作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基本能满足现有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需求,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就会付之一炬。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人员的不足,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只有人员配备足够了才能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做好;只有经费补助到位了,在社区工作的人员才能安心工作,才能留住人才;只有将社区自己的职能准确定位,才能真正体现社区的作用,而不是沦为“医院门诊”搬家;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把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发展长远;只有领导重视起来,制度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现在社区慢病防治模式基本上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但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要想慢病社区综合防治长远发展,领导重视、经费补偿机制完善是做好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基础,技术培训、人员配置到位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证。

[参考文献]

[1] 武瑞雪,刘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706-708.

[2] 王陇德.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析报告[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50-261.

[3]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示范点专家指导组.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总结报告(二) ――评估结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2 ,10(2) :77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疗;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居民需求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93-02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思路

(1)从社区居民开始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医疗的看法以及对现有社区医疗点的意见建议,了解现有社区医疗点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社区医疗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的影响。

(2)从对社区医疗人员的采访,得到相关工作人员对医疗改革政策的看法,了解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差距。

(3)从调查的结果出发,对社区医疗点存在的问题,如人员、医疗设备、服务质量、医疗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对社区医疗建设点以及国家相关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其能够响应国家政策,做到真正为居民服务,健全社区医疗网络,使群众“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使社区医疗真正深入人心。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对社区居民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基本信息和10个问题构成,其中有关联选择题和多项任选题等共9个题和一道主观题。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实际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问卷970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为96.4%。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则以访谈为主。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3.1.1 武汉社区居民选择就医地点的现状

在国营性的大医院、社区医院和小型私人诊所这三者中,居民就医地点的选择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67%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喜欢去大医院看病;20%的人通常选择在社区医院看病;13%的人会选择离家很近的小型私人诊所看病。由此表明,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面临着国营性大医院的挑战。

3.1.2 居民对社区医疗改革的认知情况

居民对于“新医改”政策的了解程度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过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调查显示,仅有3%的人非常了解政策的内容,17%的人了解大致意图,61%的人仅仅是听说过有“新的医疗改革措施”并不知道其具体内容,还有19%的人完全不知道,这也反映了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3.1.3 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

居民对于就医地点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对于就医点的信任度,本文将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分为非常信任、信任、一般、不信任四个层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信任度为一般,其人数比例为58%,信任的人数比例为15%,不信任的人数比例为18%,仅有9%的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是非常信任。

3.2 社区医疗服务站自身的具体因素的影响分析

3.2.1 社区医院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喜欢向大医院靠拢,不愿意在小医疗机构屈就,这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性因素。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占16.2%,中级职称的占30.9%,初级职称的占52.9%;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占8.0%,大专学历的占37.5%,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4.5%。这些都说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3.2.2 大学生对于在社区医院就职的需求现状

大学生对于在社区医院就职的需求决定了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本科毕业生应在社区医院就职,多为社区做贡献,服务社区。53%的人认为大学生盲目倾向于大医院的做法很不好;32%的人认为这种做法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就业自由,不能强求;10%的人对这种现象感到无所谓;还有5%的人对此有其他看法。

3.2.3 社区医院工作者服务现状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是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态度决定了居民对社区医院的看法。由调查可知,69%的居民认为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能基本负责;21%的居民认为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好,很认真负责;10%的居民认为,其态度很差,不是很负责。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好评率并不是很高,所以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过程应在服务态度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改进。

3.2.4 社区医院的药价现状

社区医院的药价是影响居民对于就医地选择的直接因素之一。调查显示:有23%的居民认为药价很贵,有57%的居民认为药价适中可以接受,有20%的居民认为药价比较便宜。由此可看出社区医院的药价还需努力向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发展。

4 经验总结与政策建议

4.1 武汉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总结

4.1.1 社区医疗站积极推进大医院托管,组织“名医进社区”活动

武汉市的社区医院积极推动大医院托管制,通过大医院的托管采取措施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业务水平,推动“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对病患进行合理分流,吸引更多居民看病进社区,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可以信赖的“家庭医生”。

4.1.2 政府部门逐年加强重视力度

近年来,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以及在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规范、有效实施。

4.1.3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目前武汉大部分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比如南湖中央花园社区(所辖2.64平方公里、七个社区、22个小区,有近60000居民)设置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达到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要求。

4.1.4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占地面积逐渐增大;二是医疗设备与器材得到加强与改善,如2007年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给部分卫生中心配置了5种基本医疗设备,增添了现代化办公用品,并逐步向普遍化发展。

4.1.5 积极推行“五免六减”政策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提供“五免六减”的普通医疗救助,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注射费、住院护理等5项服务费用,对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6项检查费用减免20%,并为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患慢性肾衰竭等6种重大疾病提供住院医疗救助。

4.2 对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建议

4.2.1 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运行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针对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按照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工作成本等核定经费,逐步加大投入;要通过提高人员经费及工作经费补助水平,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顺利运行。积极探索制定鼓励参保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销售政府补贴制度,缓解社区医疗站的资金问题;探索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应增加先进的检测和治疗仪器设备、积极引进人才,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治疗更多的疾病。民营医疗机构资源丰富,完全有能力承担服务中心的职能,可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放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

4.2.2 进一步控制药价,卫生、药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可以实施药品统一配送制,各区卫生局通过招标选择一级市场药品批发商,按本地市场最低供货价格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配送药品,在确保药品(耗材)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中间环节的价格差额,降低诊疗、检查和药品费用,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取消或减少医药采购中间环节的大量附加费,进一步压降虚高药价。二是探索“医药分开”改革,取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将用于医疗服务的药品、医用器械、耗材的经营权、药房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三是要通过“收支两条线”的医疗改革,切断医务人员分配和服务收入的直接联系,降低趋利动力,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药价和诊疗价,使“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4.2.3 加速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医疗设备的配备

加强对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疗水平。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吸引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流动,引导大中型医疗机构退休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为社区卫生提供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大中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业务协作、人员交流与培训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大对医疗设备改造力度,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按标准配备医疗仪器、设备,对特殊医疗仪器、设备和特殊检验设备可通过与就近的高等级医院合作来解决。

4.2.4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认识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把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等印制成宣传品,让社区居民群众了解政策,提高认识,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意识,使其真正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及其将带来的实惠;可以适当扩大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比例,逐步引导居民在社区就诊与保健。

4.2.5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建设,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和监督机制

首先是强化公益服务考核,完善以服务数量、医疗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其次要完善以奖代拨措施,以考评结果为依据,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细化和动态方法对各中心给予奖励;探索根据常住人口因房地产开发而流动变化的情况调整拨款的方法;最后探索建立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一支医技知识结构合理的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制度,运用科学规范的测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心进行监督评价。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范文

1.定义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集防预、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是以维护和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综合服务的基层卫生服务。

2.基本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功能都是依靠这一实体实现的。总体来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含六项基本内容: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咨询和计划指导。其中,以医疗服务功能为主。这“六位一体”的内容,赋予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多重角色。(1)预防:要想保障健康,预防是关键。(2)治疗:医疗服务功能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中之重,治疗功能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展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3)康复:俗语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4)保健: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三个主体。(5)健康咨询:开展面向群体和个人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一些有关健康的指导。此外,对无偿献血、生殖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禁毒等进行宣传和教育。(6)计划指导:在夫妻双方知情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双方避孕、节育以及提供避孕药具和相关咨询。

3.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全面性:社区卫生服务所承担的内容从预防到治疗再到恢复,贯穿着整个疾病周期。在疾病的预防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对一些常见病、突发病、传染病等做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人们的健康把好关;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全科医生,为病人提供全科的治疗,为病人提供初级的医疗服务;在疾病的恢复上,家庭病床、居民健康档案等独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2)连续性: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命的各个阶段,从摇篮到坟墓,从出生到死亡,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几乎人的一生都处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关怀之下。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人生病的各个阶段,从预防到治疗,从治疗到康复,从康复再到预防。可以说,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各个不同时期都有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份功劳。

(3)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就是全科医生能够全方面的充分了解自己的病人。全科医生只有了解自己的病人,了解这些固定患者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其个性,才可以真正为他们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同大医院相对照,医生和患者之间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社区卫生组织形式有待完善目前政府提出的发展社区卫生组织的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目前多数社区卫生组织是公立机构,多是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镇(中心)卫生院通过重组、改造和功能转换而来,还有一部分是隶属于企事业单位,通过功能转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很少。现有的对非国有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政策是空白,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入,而非国有营利性社区卫生组织又不宜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因而在目前政策框架下,民间力量难以参加进来。

(2)社区卫生组织的功能定位值得进一步探讨社区卫生组织的定位是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这种定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机构提供两种不同属性的产品——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有偿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一个需要核算成本的机构当中,“在经济利益导向下,‘有偿服务’挤压‘无偿服务’。预防保健工作受到影响和削弱”。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并未形成。目前,双向转诊实际上变成了“单向转诊”,即社区医院把病人转向大型医院,但大型医院没有把病人转回社区医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社区医院的硬件、软件等原因,导致大型医院和病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第二,没有监督机制和统一标准,疾病的转诊难以控制和把握,为追求各自利益导致了争抢病人的现象。第三,社区卫生组织与大医院的服务雷同,很多项目是替代性的,不是互补性的,因而很难得到患者的认同。

(3)筹资机制与功能定位的匹配不强目前,我国社区卫生组织供方筹资主要有: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有偿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差价收入。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个人付费。目前规定社区卫生组织的发展是“坚持以地方为主”,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因为财政投入不足,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实际上社区卫生组织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开展。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低,报销范围窄,还有一些与社区卫生组织的服务不兼容。商业保险更是难以兼容,在一些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必须是县级以上的医院提供服务才能赔付。总体来看,筹资渠道有限,经费不足,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组织服务项目匹配性不强。

(4)社区卫生人员管理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从宏观上对社区卫生人员的管理处于制度创建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调控。2007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7.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每个中心平均3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员8.0万人,每站平均4人。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短缺,主要任务是如何增加数量而不是控制数量。2)质量管理。目前缺乏社区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3)激励与约束不够。社区卫生人员的待遇相对于综合医院,特别是与大医院医生相比是较低的,择业的吸引力相对弱,同时检查、评估、再教育等方面的约束也不足,激励和约束均不到位,一方面与整个卫生医疗行业现状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对社区卫生人员重视不够相关。

三、完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治理机制的建议

(1)科学定位社区卫生组织功能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与医院使命定位重叠,而要体现互补性。社区卫生组织不是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体,也不像基层的“小医院”主要做医疗兼做预防,而应该以卫生预防为主。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重在管理,也就是连续动态的管理,服务对象“发病时”要管,“不发病时”也要管,初诊对象“转出去管”,“转回来或者出院后”还要管。第三,以社区卫生组织为依托,构建家庭医生制度。

(2)兴办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第一,社区卫生组织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兴办,要有社会资本参与。应该在政策上允许非公有非营利性社区医疗机构的存在(其他医疗机构也应如此),鼓励民间设立公益性社区卫生组织,给予这类组织与公立非营利性组织享受同样的财政税收政策。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应该依照当地居民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鼓励发展一些有特色的服务组织,如提供康复、精神卫生、老年人医疗、妇幼保健等特色服务的社区卫生组织。

(3)多渠道筹资,提高医疗保障同社区卫生服务的匹配性第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社区卫生组织的支持力度。第二,改进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匹配性。改变单一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探索多种付费方式,鼓励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开发新的险种产品,将社区卫生组织作为定点服务机构,与其服务内容和项目相匹配。第三,有组织地开展捐赠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应将宣传、引导、组织对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进行,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社会各界对分散的社区卫生组织进行捐赠,以弥补单个组织筹资能力不足以及和大的医疗机构在吸引社会捐赠方面的优势。

(4)建立社区医生科学管理体系第一,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有赖于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构建专业化队伍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的专业技术门类、教育学科、职称体系,使这类医生按其自身的规律来确定技术标准、培养模式、职称评定标准等。第二,建立对社区医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做到激励与约束相匹配,待遇和贡献相适应。同时,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社区医生考核制度、学历标准以及在职学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