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改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已成为创新意识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课本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究。在这种形式中,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网络等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其创新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增强。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基本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并不断地促使其创新意识的提升。在教学“潜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则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内容为:某天一位经过坟场的工人,因为天色黑暗,一不小心掉入了墓穴之中,为了能够从墓穴中爬出来,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可由于墓穴太深,怎么爬都无法成功。于是他选择了放弃,等待救援。然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又有一个醉汉不小心掉了下来,那醉汉为了能够爬出墓穴,也像那个工人一样,竭尽全力地向上爬。这时,工人对醉汉说:“别费力气了,没有用的,还是等待救援吧。”搞不清楚状况的醉汉突然听到工人的讲话,以为有鬼,便大叫一声,竟从墓穴中爬了出来。虽然这只是一则故事,但它同样能够反映潜能的力量所在。当故事讲解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醉汉为什么能够从墓穴中爬出来?学生们也能容易理解醉汉因为把工人误认为鬼,而受到一定的刺激,反而将自己的潜能发掘了出来,轻松地从墓穴中爬了出去。通过这样问接性的讲解,这一节内容就很容易得到深入的开展,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进行开来。用故事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培养创造了空间。

2.创设情境。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得到思维的拓展,进而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创建新集体”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常规地将“尊敬老师和热爱集体”的意识灌输给学生,显然得不到太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进行一场体现团结的游戏,使学生的思维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就会将整个团体凝结起来、团结一致,并利用自己的个性思维,不断地创新和探究来促使游戏顺利完成。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远远比那些枯燥的说教要有用得多。这样不仅使班集体的凝聚力有所增强,还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2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主动求新、求异、求变的意向,教师的创新意识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和相应思维方式的心理倾向。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位因循守旧的老师能培养出充满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发现、质疑、探索,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领创新的方向。

那么,教师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呢?首先,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次,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科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掌握一定的创新规律,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行为的研究。如,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如何挖掘实验的创新功能等等。

坚持开展创新教育科研活动是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教师树立创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从而摆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师行为到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大胆变革,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恰当的教育行为、较高的创新素质投身于创新教育中。

二、学习意识

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致使知识半衰期逐步缩短,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已有知识很快老化过时的被动环境中,教师同样不能避免。过时老化的知识无法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求接轨,自然很难走进学生的心中,创新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这条河流的源头就来自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教师的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及时了解知识更新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为“老知识”赋予“新气息”,比如,讲胶体知识时,将前沿科技材料―――纳米材料介绍给学生;讲能源时,介绍日本核泄漏事件,介绍核能的优点、发展前景及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讲金刚石时介绍碳家族的第四位成员―――富勒烯的发现史等,这些知识都会引起学生强烈兴趣,使其进入有效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

当然,单靠丰富的学科知识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相关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与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知识与信息,学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训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问题意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问题意识,明确问题不仅是教与学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教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表现为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另一方面表现为诱导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二者的差别是:前者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后者以学生设计的问题为中心。

1.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有效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由浅显走向深入。教师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其一,设计的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尽量真实,使学习在和现实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感到在学有用的化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其二,设计的问题难度、梯度要适宜,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保护学习积极性,增强创新信心。其三,设置问题切忌太多,教师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其结果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又何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在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宽容、尊重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带着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二,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知性。比如,教师没有完全准确地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很有可能出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予准确解答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教学作风,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害怕“知识权威”的形象受损而敷衍学生或者压制、左右学生的思维。

选择哪种教学模式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原则都是一样的: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让学生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角,让教师成为学生智能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平等对话意识

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平等、互敬、互信的立场,通过交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不能凌驾于学之上,学不能游离于教之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平等对话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享受到权力上的平等,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沟通,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同时,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具有相互启发性,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平等对话课堂是创意生成的沃土,师生平等对话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要使平等对话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建立新型师生观,这是平等对话的立足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地位平等、有人格尊严的独立个体。要降低姿态、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求,从学生中挖掘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有创意的见解,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学习。

师生平等对话中不仅有思想的碰撞,还有情感的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必要保障。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和帮助。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自己,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营造宽松环境。

五、反思意识

第3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以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以此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1]。从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推动创新与进行创新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推动创新型教育的开展,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营造自由学习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制约创新意识的因素

我国知识教育是相当成熟全面的,但在有些教育上还有待加强,如常识教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等还需提高时效性。目前许多因素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创新意识提升。

(一)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创新意识制约的因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部分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以优越的成绩换取日后竞争的优势,然而他们忽视对孩子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孩子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如今,这些家长制约孩子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本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占用孩子过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第二,部分家长抑制孩子做一些他们想做的事情,常以“命令”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提出疑问时,部分家长没有能够进行积极引导,不在自己知识范围内的问题更是匆匆而过,没有培养孩子通过阅读自我解惑的能力,使孩子不敢进行有趣的尝试。第三,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或工作繁忙,经常将孩子放在家中,隔绝孩子对外界的接触,不利于对孩子灵感的激发,等等。

(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制约的因素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办学理念、师资水平、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学校由于过分注重升学率提高,从而强化应试教育,导致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如今,这些学校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有效开展的创新教育较少,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不仅指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讲座,而是将“创新教育”与“平时教学”结合起来,寓创新于教学,寓教学于创新;其次在课堂方面,一些学校有严格规范的课堂秩序,课堂体制“窄、严、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形式上教学,如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笔记,做错题集,然而学生往往不能兼顾“写”与“听”两个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以“你听我讲”为主,忽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三)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制约的因素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一些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思想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一些学生过于相信权威,过度依赖教师和教材,经常按部就班,很少提出质疑。其二,“谦逊”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然而一些学生没有正确领悟“谦逊”二字,他们对老师过于谦逊,以至于对老师唯唯诺诺,对老师的一些错误观点也不敢大声反驳。其三,部分学生耻于下问,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问问题的习惯。

三、如何推动创新教育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上重传承、重选拔、重理性;在教育内容上重理论、重理论、重刚性、重基础;在教育方法上重讲授、重课堂、重纪律。在这些重视度上缺乏对创新意识的重视,下面具体阐述如何推动创新教育。

(一)推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只有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将自由、学习和纪律结合起来。赫尔巴特曾把兴趣分为经验兴趣、思辨兴趣、审美兴趣、同情兴趣、社会兴趣和宗教兴趣,他认为注意、期望、探究和行动是构成兴趣的四个阶段。杜威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阶段”涉及有关兴趣的培养[2]。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兴趣的培养,家长和教师要借鉴以上两位教育家的思想,同时注重以下几点:1.尊重孩子不同寻常的提问。2.尊重孩子不同寻常的想法。3.向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并给以肯定。5.给孩子的实践学习提供鼓励。

(二)推动“问题意识”的培养

近代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他们提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多开展一些讨论型活动,适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还强调教师不要只抓成绩,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运用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在“讲授式”教学方法中融入发现教学,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教师应结合这些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适时进行教学激励;2.懂得课堂“留白”;3.进行示范引导;4.学会思维开拓;5.懂得认知冲突;6.运用发现教学。

(三)推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禄贝尔在教育基本原则中强调创造的原则,即对儿童要及早给以外部工作,在活动训练中,使其能从外部表现本质。

第4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情境;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 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

3 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6 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5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取向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主要研究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是考查思维能力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在基础数学教育中,教师运用不同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遵循学生们的认识规律,挖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发挥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做学习的小主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指导原则

(一) 培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增强其创新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感情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并能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产生质疑

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就是对问题产生质疑开始的,这种质疑信息的出现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激励学生去追根究底,去解惑世间万物的奥秘,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疑问情景,提供设问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

(三)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去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意识所需要的思维模式。小学数学题目中就有许多发散性和逆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集相应的试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动手能力

小学生处于较小年龄层,思维能力过于抽象化,这种思维形式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一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不仅加深了学习印象,也间接的提高了学生动脑、动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的发挥潜能。

二、提高创新意识的内容

(一) 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一种心理取向。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寻,必须得营造一个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充分发挥思维能力。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也是培养创造才能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质疑越多越好,观察越细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讨论越激烈越好。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教学目标的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入门训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创新思维,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讥笑学生,要给以肯定的态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跟学生讲解。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获取数学知识,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解答出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肯定的眼光和有益的情感,分享学生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 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改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多的方式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通过自己的方法去探寻问题的奥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的引导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挥想象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跟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的想象力是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学生能够创造性的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在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没尽情的想象,引导他们处理实际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 瞬间灵感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瞬间的灵感发挥。保持纪录的良好习惯,多动脑,勤动笔,注意自己瞬间想象到的问题,有助于后续讨论和研究问题的思维形式转变。

(二) 改善教学方式

创新意识的一大克星就是保持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不要一贯的沉溺于固有的构思,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一些解题公式,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大的发作用。不利于学生灵活的创造,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不断的突破和改善,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更加开放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高自信心

有些小学生胆小害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发现,不敢勇于表达出来,从而造成问题的解决不深入,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发掘,瞬间萌发的创新意识被扼杀。这样的情况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了阻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引导能力,给予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有益的情感和鼓励,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突出的表现。

四、教师教学情感与创新教育

(一) 情感教育

每一个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幼小心灵来说,更加经不起风吹雨打,他们需要温暖和鼓励,需要情感的交际和爱的滋润。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呵护,慢慢开启学生们的智慧大门,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学习。相信这样爱的鼓励与呵护,一定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并不断的壮大。

(二)创新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学模式也随之变换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还是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引导地位,从而使教育成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结语

综合上述讨论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齐心协力,从自身的做起,注重学生情感和信心的培养,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家海.小学生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2]孙向国.小学教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J]. 小作家选刊,2012(7).

第6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下面笔者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面临着教师偏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授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少;对问题的求解,学生大多在模仿中进行,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21世纪以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在科学中的地位也会更加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教育学家也指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因此加强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育是推动整体教学发展的前提,它是重要且必须的。

二、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要培养拥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理念的教师。吴康银的《浅谈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就写到:“创新型的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不同,也就是说在创新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以正确的观念去珍视和爱护学生的创新性,平等地看待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满腔热情地去培养这种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与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型意识的步骤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创新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创新意识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数学历史上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将要讲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数列的加法”一课中可以先提问“1+2+…+99+100”这道简单的计算题是否有快捷的运算方法,令学生观察思考这个数列有哪些特点,之后再引入数列加法公式的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古代数学巨著《九章算术》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的内容是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例如,其中一题为:“今有上禾三秉(古代容量单位),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一秉各几何?”教师在讲课时就可以将它作为方程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探究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长、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后就可以更深一步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李允法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文中就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努力,赞扬他们自己思考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欲望。其次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时间,还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他们亲身体验“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培养学生的知识反思意识

第7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思维;设计;独立;创新

一、设计思维的意义

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实现设计最为核心和最为本质的目的:就是设计者如何把那些含义和观点传达给观者,以便使设计者的思想能进入观者的心灵。进而满足观众对设计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想。巧妙启发抛砖引玉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例如:几块钱币经过独到有序的排列,可以概括时间的延续,几把钥匙经过不同的重叠组合,可以展示人的一生,鸡蛋里生出幼苗,圣诞树长在月亮上,一张白纸可以隐含着虚无飘渺的无限空间,一张黑纸也能让人坠入无穷无尽的奇妙幻想。张冠李戴、偷梁换柱、颠倒黑白、异想天开这就是在“思维设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使用自己能看到和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现代电脑艺术的技术和技巧都可以尝试,二维的、三维的、四维的、立体的、平面的、彩色的、黑白的、单线的、平涂的……各式各样的形式都可以选择,并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他们的优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力,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所建树。思维是人类最活跃,是无拘无拌的部分。作为艺术工作者应当在人类文明的曙光在黑暗的混沌之中,开始闪现的那一瞬间,理应张开想象的翅膀将思维发挥到极致。

二、设计思维的地位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家,设计师,因此培养艺术家,设计师首先是培养和更新他们的思维关联和模式,其次是依托其上的表现技巧。如何培养大批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主要是解决创新的方向性问题,及如何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创造能力”则是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新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而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则是将建立在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离开这一点,创新创造只是一句空话,而在实际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当一名学生来到学校,它的主要任务,目的事什么?学习的技术吗?不错,但这仅是一方面,而且不是重要的一方面,我认为培养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判意识及艺术创造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想在当今教学中,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独立精神指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所谓独立思考指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思路多样化,立体化,思维的网络才会彻底打开,四通八达,创造出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样当我们的学生面对某以课题的时候就不会仅仅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单一的形式和表面的技巧上,从而指导思路应从哪里打开,切入点又在什么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毫无个性的千人一面的局面出现。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思维创意的训练和新观念的培养。

三、思维决定一切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两意”的艺术境界,蕴藏着东方艺术的神秘和形式美,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赋予这些古老的思维观念新的血液和生命,为什么毕加索、丰罗、梵高等画家能成为世界级画师,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惯性,创造出了和前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以前初学绘画时,不知受什么客观式主观观念的影响,喜欢上了灰色调,外出写生时或室内静物写生时看到的都是灰色调子,后来观念又转了,又喜欢色彩绚丽的装饰艺术,再后来又喜欢上了抽象绘画艺术,最终眼睛看到了全是抽象方形,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所有的健身器械呈现在眼睛里全是纵横交错的点线面等构成抽象的形,早上起来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上,墙壁上、地板上、眼里全都是抽象的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那句话,思维和观念决定一切,自然也会左右人们的眼睛,当一个艺术家或设计师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旧时空里没有较度时,毫无疑问这样的作品是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材料.2004(7)

第8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政治教学 高中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中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讲大势,明方向。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中学生要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要成为振兴中华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明确当今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从现在起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

2.讲改革,明目标。从我国高考改革看,为了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改精神,近年来政治考试说明中都强调政治科高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过去重知识为主为重能力为主,把选拔考试焦点转向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要打好高考这一仗,就必须明确高考改革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适应高考要求。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看,用人制度也在大改革,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是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具有创新意识,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就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2.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三、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延伸课堂教学,把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纳入教学活动,构建一个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政治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时代性,实践性强。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如:①在市场经济中调查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②调查企业经营者的素质;③调查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的现状等。在整个调查活动中,学生对“价值规律”的调查是最成功的。如有的学生写出了“从保暖内衣的‘冷’与‘暖’看价值规律的作用”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有的学生写出了“市场经营调查报告”,其中谈到诚实、信用是经营者的基本素质问题。

2.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外的实践中,除老师必要的指导外,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我要求学生思考,分子在西方国家大谈“自治”,其目的是什么?我还告诉学生,顽固的分子,坚持“台湾是一个国家”的立场,用所谓的“远亲近邻”的说教,鼓吹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露骨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引起学生的强烈愤慨。通过分析,学生对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家如.综合能力题析.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05,1.

第9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课文;创新人才;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91-01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最基本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而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创新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在各科目的教学中已融入了创新教育,但我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还要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创新教育,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地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之一,只有教育工作者扎扎实实地工作,正确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才能造就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竞争所要求的开拓性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目标而实施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指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探究科学奥秘,寻找科学规律。创新教育更是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发展他们的个性为培养目标,以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开发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而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核心的一种高标准的教育形式。面对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要有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否则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实施和重视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更是成为了衡量教育教学成败的最高标准。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创新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如何实施和重视创新教育呢?

1、正确引导,诱发创新意识。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的程度跟这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新型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责任,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创新教育,把培养教育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设置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在此内容传授的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宽,不要拘泥于课本的小范围内,要激起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的意志和勇气,让他们超越课本,超越老师,突破以往的陈旧观念和思想,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学生发言的胆量也逐渐大起来了,也能培养他们善于发言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思维和创新,使他们产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然后,要灵活运用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创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和欲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思想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形成来源于教师创新意识的影响和传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创新的教育教学的手段,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观点,敢于向学生提出各种假设或设想,让学生溶于创新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创新的学习中,激起他们的创新兴趣,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在课堂中创设创新的情景,演示创新的画面,引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表演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还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词、词组、段落进行扩写、改写、缩写或续写,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全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