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医疗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管理手段 管理水平 医院 成本核算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60-01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医院经济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论是在经济管理模式上,还是在成本核算、物流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被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取代。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医院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不得不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在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运用了现代经济管理手段,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由此可见,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手段提升我国医院管理水平,对我国医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从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现代经济管理手段提升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对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经济管理手段是健全经营体制的关键
1.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仅仅采用行政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行政管理手段与经济管理手段、法制法规管理手段相结合。相对于行政管理手段直接干预的管理方法来说,经济和法制法规管理手段属于间接性的管理,但是在管理作用上往往比行政管理手段更具效果。经济管理手段,是指在医院的上下级部门、科室之间建立起有偿的经济交换关系,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制约作用以及经济上的自我管理作用。法治法规管理手段是指将经济关系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能违背国家的相关法律,同时要保证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2.转变发展观念。目前我国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发展机会和困难,总体来说机会大于困难,我国医院必须要牢牢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不可小富即安、不可小进即满,而是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观念的转变,必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医院要图发展、求进步,就必须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重视医院内部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同时,要重视发展医疗技术,牢抓医疗安全,用医疗质量获得社会的认可。(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现代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主动服务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要贯彻落实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诚挚服务。
3.开拓医疗市场。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患者的信任是医院最大的竞争实力。因此,医院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以竭诚的服务帮助患者走出伤病的困扰,获得更多患者的信赖。
二、强化成本核算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医疗成本核算直接关系着医院的经济发展,医院必须要重视对医疗成本的管理。医疗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涉及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医疗成本的核算需要医院各部门和所有职工的积极配合,院方领导要亲自介入,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机构,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宣传,提升全院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以此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降低医院成本的支出。
2.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医院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医护人才的培养,提高全院职工的工作能力。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投入,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的建设。同时,实施竞争上岗制度,增加员工的危机意识,以此刺激员工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3.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作。同时,医院的经营步骤和程序复杂,涉及到很多的内容,这就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极为复杂,数据量庞大。要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预算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医院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二是预算执行的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应该包括预算员、预算管理部门以及预算管理委员会三个层面,主要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查、修正、调整以及反馈等工作。预算的执行组织机构主要由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以及后勤班组构成。
2.建立和完善预算的控制制度。首先,在预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贯彻落实预算的“刚性原则”,保证各项预算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预算编制程序进行,不得违规操作,以此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要确定预算控制的重点内容,对重点业务和难点工作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该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及时对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进行调整,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若要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孔霞.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手段[J].中国集体经济,2012(6)
[2] 罗漓.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2012(18)
[3] 付葳.论新时期如何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工作[J].财经界,2013(2)
[4] 欧阳达.试论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创新[J].中国经贸,2012(16)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疗器械是创办医院的基本条件,医院设备的好坏,对诊断、治疗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医院设备经常损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和科研水平。医疗器械数量与质量增加的同时,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显现。同时现阶段受维修水平偏低、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问题更加严重。本人从事这方面管理工作多年,对这方面的问题深有感触,在此谈些看法供参考,希望更好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服务。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在中小医院,维修部门在这里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的维修工作制度,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他们什么都得修。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什么器械都得会修,什么都不能精修。
1.2 维修手段落后
尽管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同时据有关资料,在中小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等以下学历,未受过高等教育,技能单一、知识面窄、技术水平提高慢,这也是制约中小医院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缺乏定期维修与忽视管理
实践证明,常用的医疗器械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定期保养,且不时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使护理人员忽视了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医院,由于病员多护理人员少的矛盾长期存在,致使护士上班后只顾于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它。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不去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这些不足缺乏有效地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
建议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
(1)提高工作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
(2)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员;
(3)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2.1 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2.2 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总之,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上述的维修对策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实际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注意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阐凤田.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04(88).
[2]钱治淮,贾彦.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效益评估.中国医院管理,2000(9).
关键词: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96-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快速进步与发展,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多年来国家缺少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缺乏科学规范的规章与法规,导致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不严,使用不规范,滥用、错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用过期失效器械以及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的现象在一些医疗管理体制不严格的偏远地区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如何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管理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器械设备服务于医生诊察、治疗的功能,加强现代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概念
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是指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等手段,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及安全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确保患者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需要从控制对象的确立、控制标准的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编制及明确等几个方面全面进行。
2 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背景及原因
2.1 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体系不完整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器械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直到我国第一部关于医疗器械的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在2000年出台,才结束了我国医疗器械长期无法可依的状况。但是,这部法规监管存在盲区,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切合实际,对医疗器械安全可靠的使用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医疗设备多年来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了层层下放的现象,由于农村卫生室处于最下层,失效的医疗设备最后流入其中,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并未对这种现象做出制止,也没有制定合理的设备再使用的方案。而针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该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其使用期限,造成了过期的医疗设备仍在使用的局面,给患广大就诊群众造成安全隐患。
2.2 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中日益重要 医疗机构是使用医疗器械最多最频繁,先进精确的医疗器械可以快速准确的发现并分析患者的病情,为人民群众防治疾病贡献较大力量。目前的现代社会中,医疗器械已成为医生诊察患者病情的主要辅助工具与手段。依靠高新科学技术水平,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检查主要是借助于先进的医疗器械和高端的诊断设备,快速准确地取得诊断数据,医生主要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可靠全面的诊断结论。其次,医疗器械在治疗患者病情方面也是发挥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目前在医学临床上,没有高端精密的医疗设备手术便无法精确地实施,并且,部分医疗设备还可针对部分病症药物无法直达病灶部位的情况起到辅助作用,借助医疗器械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提高疗效。最后,医疗器械还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人民群众体能素质。部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不仅需要药物的治疗,还需要现代医疗器械的辅助,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做那个。医疗器械目前也已成为药物无法代替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医疗服务业医疗器械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不合格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器械重复使用的危害较大 近年来,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规范使用医疗器械的事件时有发生,违法销售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案件不断涌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引起了较多的医疗纠纷,给广大患者带来了身体和财产的双重损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到目前为止,仍有较多乡镇卫生院使用一些陈旧的仪器和设备,当患者使用其进行诊断时,由于这些设备、仪器治疗效果已发生大程度的下降,检查诊断数据的也可能存在失真情况,这就导致了广大农村患者诊察结果的不准确,可能造成误诊、漏诊等现象,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为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已刻不容缓。
3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途径
3.1 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过程进行质量评估控制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大部分决定于其生产质量是否达标。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过程的质量评估控制,从源头上把关,严格控制其质量水平。首先,要选择信誉度好、品质优良的生产厂家。一个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有保障,质量水平较高。其次,在医疗器械采购过程中可增加对供应方的评定和筛选工作。从产品和供应方的资质审查开始,对供应方进行评定,采取对样品进行评价和试用,调查供应方基本情况及信誉度,并进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供应方进行评定记录,并整理出合格的供应方名录,建立合格供应方档案,筛选合适的供应方建立供求关系,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购买产品的质量,必要时需供应方提品质量保证书,杜绝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3.2 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进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医疗服务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合理规范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设备的损坏,造成诊断结构不准确等现象,产生不良影响。首先,设备使用科室及器械使用人员需要认真研读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和维修手册,了解国家的有关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明确基本操作步骤和正确使用方法,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正确合理地使用医疗器械。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只有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操作人员才可以上岗操作设备。我们要在医疗设备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用前检查,保证设备的性能可以满足医疗机构的正常诊断及治疗质量的需求。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记录,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使用者应尽可能熟悉设备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设备的故障规律,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工作。
4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4.1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原则 医疗器械设备在现代医疗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离开医疗器械设备医院将无法正常运行。医疗器械设备作为一种医疗辅助手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对医院的形象与声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当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维修人员有高超的维修技能,还要求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敬业心及全心全意为医疗事业服务的品德。医疗器械的质量是否达标关系到千万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发挥创新思维,适应现代高科技水平,尽职尽责地做好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因此,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中应树立并把握如下原则:①建立或完善医疗器械运作规则及管理制度;②对医疗机构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素养能力;③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提高人才的总体素质;④树立为医疗事业服务的思想,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4.2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目标 ①提高人员的专业维修水平与技能,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维修速度;②不断更新及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维修水平;③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各尽其长,并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严格管理,全方位为医疗事业服务;④重视器械的日常养护和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4.3 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水平
4.3.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 医疗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建立主观领导负责制,组织制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对其贯彻执行,并对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进行规划与实施。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管理工作,全面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功能,提搞维修质量与速度,降低故障发生率。
4.3.2 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可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使其有章可循。该管理制度应包括对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及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明确领导者与维修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规定事故责任细则处理方法,并定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等内容。在医院日常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时,由于一般的医务人员不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监督管理的规范性。
4.3.3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继续教育机制 现代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要及时将其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医疗器械设备作为服务于患者的工具,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并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充实自我,提高维修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器械的作用。
5 结束语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院必不可缺的医疗手段与装备,在医疗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疗器械在临床上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亟待解决,它关系到万千病患的身体健康及安全问题,一旦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问题,不仅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都会受到阻碍。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迫在眉睫,这需要我们全体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石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08,(04).
[2]周丹,David.Yadin,朱晓纬.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0,(09).
【关键词】 信息系统;医院管理;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医院管理可科学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管理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医院管理不可避免的融入到信息化大潮中。目前,计算机化的医院信息系统作为现代化医院运营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已在我国的许多医院相继应用,医院信息化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是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1]。以信息化规范医疗行为,实时监控提高医疗质量,用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医院信息系统概况
医院管理是通过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水平,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医院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信息系统是以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行政管理信息和患者诊疗信息。信息系统对所得信息的处理大致分为数据的收集;数据的集中加工、处理与分析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三个过程。
医院信息化的必要性在于:⑴由于现代医院病人的增多,在医院产生的诊断、治疗、消费、药品信息都必须记录在案,建立电子病例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主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⑵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工作效果,可较好的满足医院的人力资源需求,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⑶科研教学的素材的信息化储存检索,有利于搜集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完成医院的科研任务。⑷由于医疗业务及其各个辅助科室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评价、复诊等有重要作用,必须储存,而统一的数字化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2]。
2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2.1 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
传统的手工作业流程环节多、周期长,经常发生差错、延误,而信息系统将预检、注册、挂号、分诊一体化服务,门诊收费处可直接划价收费,优化了门诊就医流程。信息系统用高效的网络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患者信息自动获取,报告自动返回医生工作站,整体缩短门诊患者在医院滞留的时间,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各种医疗护理文书,一经确认,上级医生签字或护士校对执行后,不能随意更改,这对医护人员形成了较好的监督、制约作用。
2.2 加强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计算机自动实时明码标价、划价收费、费用“一日清单”,这在方便患者看病的同时,使患者的花费一目了然,让患者置身于一个管理规范有序、收费透明合了的诊疗环境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3]。信息系统对各部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过程监控,通过计算和分析出各种药品、材料的物耗规律及库存节余,做到开源节流,使成本控制由事后控制提前为事中、事前控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正。
2.3 支持领导对信息管理的需求
医院的最高领导层要实现对全院的科学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用和查询大量的数据,将医疗和财务信息的综合查询与辅助决策模块接受并重新组织,产出上交高层领导的报表和报告以便于领导实时监控医疗过程,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直接辅助医院最高领导层决策,对医疗工作的运行实施指挥和调度,确把握业务运营“脉搏”。
3 小结
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必须依靠是信息化的手段,医院信息化有利于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支持领导对信息管理的需求,对促进了医院的整体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搞好全院的信息建设、管理和利用,
在为患者服务上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寻找起跑点,为提高经济效益上是寻找增长点,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使医院管理发展的方向更全面、更科学,为医院创造实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刘军玺,吕国士,刘娟,等.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作用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6(9):61-62.
关键词:会计档案;档案管理;医疗保险
引言
财务会计档案能够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档案会出现一定的新问题。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积极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医疗保险等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和加强管理。
一、我国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
财务会计答案是日常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完善。其记录数据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并且相关数据内容具有重要性。我国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性、普遍性和严密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工作过程中,档案的装订和保管有着自己独特性。针对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普遍性。数据的形成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严密性。这样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特点,才能帮助经营者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综合分析。
二、探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
会计财务档案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料,很多领导难以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相关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档案意识淡薄。主观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收集归档和日常管理。缺乏对其经济效益和运行机制的全面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管理,认识上的不到位就会导致诚信危机。
(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单位的经营机制需要不断的转变。很多相关的配套措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例如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着制度缺陷。例如针对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没有形成监督机制,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很多管理机制与操作规范不符合实际。责任落实难以明确。
(三)财务会计档案缺乏完整性保管模式保护
很多财务会计答案,由于存在这种上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缺乏完整性保管。很多信息存在着数据丢失的现象。完整性难以准确地落实,针对档案的管理及凭证的装订,往往缺乏完整性保管。很多档案规范和使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零散性。档案资料装订松散,标准不统一现象普遍存在。
(四)针对财务档案管理缺乏认识—忽视医疗保险档案
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缺乏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就会导致档案的缺失。例如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位,档案的数据处理没有及时完整系统地进行管理。保险业务档案是个人信息数据的真实体现,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关系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管理过程中忽视医疗保险档案的建设,使得相关数据内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应对措施
(一)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意识
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要全面的开展,需要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专业人员的档案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专业业务培训,加强管理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档案管理。特别在思想认识上进行全面的提高,通过落实责任的方式增强其责任心。建立检查报告制度,防范违法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在认识上,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综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健全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监督机制。新时代背景下,要完善财务档案制度,运用新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针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要加强信息数据的监督,建立责任落实制。进一步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质量。
(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服务医疗保险建设
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特别是针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要进行全面的数据维护,制定详细的档案数据信息,运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加密处理,才能防范信息数据的错误,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和现代化处理,才能确保医疗保险数据的真实性。信息建设上实施信息储存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转换设备、信息安全加密设备的运用,保证医疗保险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四)与时俱进,提高信息化认识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认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信息内容,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医疗档案服务网络的能力。健全的医疗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数据库内容,进行科技的管理,尤其是在数据的整理和存档的管理,要迅速的建立准确的数据库内容,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实现公开化建设,顺应民意,将档案信息实行网上公开,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探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优化建设,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相关内容的发展,关乎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帮助社会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推动社会更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海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5).
关键词:高科技;医疗;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5)09-0033-2
作者简介:刘健(1970.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器械维修;张伟(1971.1-)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面对新型复杂的医疗设备,医疗机械维修部门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必须有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维修手段和工具。
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帮助医疗器械恢复功能以及性能,是医疗器械维修的主要工作。但是,面对不断精进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难度增高,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维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必要性
医院诊疗过程中,先进、精密的仪器越来越重要,不仅提高了临床会诊的效果,也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医院没有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对其投入不足,导致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低下。因此,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不仅要引进现代化器械,还要将高科技运用到维修工作,真正成为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常运行的支撑。
1.2高科技的应用
1.2.1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才无论在先进医疗器械的使用,还是故障维修中,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计算机系统、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器械中。原有的维修知识和技能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需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以及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路等知识,此外,技术人员必须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高科技医疗器械故障维修得心应手。
1.2.2高科技维修工具
目前来看,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高科技医疗器械中占主导地位。万能表、普通示波器已不能够满足高科技设备的维修要求,需要新型工具,如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智能示波器等。这些先进检修工具的运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现在的电路板大多是多层板,原件焊下检测会损坏电路板,维修起来很麻烦。智能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实现了集成芯片的在线测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中存在的库文件,比较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功能,并判断其工作有无异常。此外,集成电路在线监测仪还具有学习功能、LSI分析功能、离线测试功能等。在线测试仪最大化缩小了检修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在近几年引用的大、中型医疗器械设备中,广泛运用了SMT表面贴装技术。这一类型的电路板,普通电烙铁无法拆装板上的原件。然而,“焊接工作站”,利用这种高科技产品,对SMT表面贴装技术线路板进行维修,可以简便很多。此种焊接工作站适用于拆装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几十类其他元件拆装焊头。并且,焊头温度调节由电脑控制,精准到只有1℃以内的误差。仪器具有脉冲加热、电镀工能,操作方便,应用广泛[1]。
1.2.3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作为现代化医疗器械维修的支柱。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在其他行业领域运用较多,在医疗器械应用中也非常重要。计算机光盘资料十分丰富,可以包含数十本工程技术人员手册以及大量电子元器件数据,放入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读取、查询都十分便捷。进口设备相较于国产设备,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高。但进口医疗器械中有些元件是专用原件,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故障,由于机器自带资料不足,不能够精确掌握设备的原理,加上损坏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商往往是不愿意兜售的,或者就算买到,精准度也常常不能达到设备要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速度和维修质量。医院维修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国外的生产厂家和相关说明文,或者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购买时间短、价格低,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下载共享软件,对设备的升级和维修都有很大帮助。此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最新的医疗设备咨询,获取更多国外最近医疗设备的信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的地位。
2高科技管理
现代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资产保有量比较大,如果维修医疗设备采用手工做账,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查阅起来也很麻烦。总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没有可观的实效。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既提高了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效率,又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透明度。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具有很实用的特点。采用SQL2000数据库平台,联机处理各种数据和电子商务各方面问题,扩大了医疗器械维修规模;合理监督医疗器械维修,通过计算机连接了各科室和各部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所需要任何数据和记录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得到共享,拥有非常顺畅的数据流动性。医院领导能够实时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情况,可以及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此外,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能够分类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和评估设备寿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器械运用,和补充设备所需资料。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还能够帮助维修技术人员查找设备维修所需资料。医院工程科室的领导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并得到设备维修人员绩效考核的计算结果,以及医院其他科室的服务指数结果,有利于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各方面的工作水准。
3几类高科技技术工具应用介绍
3.1医用计算机
计算机故障一般是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问题,软件方面常见的故障是系统问题,解决途径也很简单,一般通过恢复系统和杀毒操作等。硬件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修复和更换一些电子器件。
3.2触觉钳
触觉钳是医疗器械维修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之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应用广泛。主要根据医学钳子系统的触觉以及力的反馈能力,进行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信息采集和传递,获取充分触觉信息,触觉钳的双边远程遥控操作的同步性和反馈性非常重要[2]。
3.3光学仪器
科研人员逐渐深入认识到光的本质,并极大地助力于现代光学研究,推动了光学仪器的开发应用,帮助医疗器械维修解决了很多难题,被广泛运用于仪器的检测和维修。
4结语
在今后,需要不断加强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创新和优化,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骅,李燕.几种新型工具及材料在医疗仪器维修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1(9):66.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监控;构建;实施
在医疗、科研、临床等各科的学习工作中,医疗设备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医疗事业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级医院积极购进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并且广泛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康复等方面,其中医疗设备的质量要求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医院必须要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其构建与实施对医院的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概念和实施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是以运用管理和医学技术工程手段为目的,来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应用和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综合治疗水平[2]。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医疗设备技术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维修技术、部件、元器件来源逐渐走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条件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较长时间以来,面临单一维修、预防维护、校准与计量、安全监督,智能控制等多功能多职能和多任务的转化。其中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成为医疗设备现代化管理的重中之重,给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理念主要基于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其中包括医疗风险的分析、评分和控制。医院的设备科在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安全上其实都有一系列的研究,在现在已经具有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个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是缺乏必要的质量监控手段,有时反而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据资料统计,在实际的医院的设备的实施中,医院因为医疗设备质量的问题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非常的严重,占医院的医工部门的维修的很大的工作量[3]。现代化医疗医院不仅要重视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更要重视设备的应用和质量问题。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的技术手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为目的,实施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医疗设备质量监控方面刚刚起步,医疗设备临床准入标准没有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还在建立和完善中、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准入制度尚未完善建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医疗设备引发的不良事件没有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重视。有些设备在临床上具有高风险,例如呼吸机,在使用方面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的运动量;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手术或败血症、休克等。但也会有很多的风险,呼吸机也有很多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呼吸机是抢救病危病人的治疗性设备,是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潜在风险性,例如病患痰多、黏稠、排痰不及时而造成气管套管堵塞;固定不牢,使患者翻身时不小心导致套管脱落,呼吸机报警不及时,各种参数出现故障等,具有很多的隐性危险。
2医院医疗设备全流程质控体系的建立
医疗的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要保障医疗设备量值准确、使用稳定,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是为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主要分为3个部分:
(1)组织管理体系,任何设备都有专人负责,要达到人人参与的局面,落实质量监控流程;
(2)建立质量流程控制体系,加长医院设备的使用寿命,改进医院设备的质量;
(3)完善运行保障体系,在多个方面进行保障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4]。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院的全流程控制体系质量的重要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各个科室的各种设备,范围广,系统性比较强。要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医院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医学工程人员,必须在多层面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支持。要成立医疗设备全流程控制体系工作会,有了一定的机构的保障,便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医疗控制体系的完善。一般是由医院的高级领导,如院长委员主任来进行系统的领导,分设下面的具体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系统流程进行总体领导,分层管理。现多家医院的医学工程部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的安全的保证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实践,大部分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相应质控能力的技术平台,医疗设备全流程质控体系主要包括3大方面:医疗设备的采购质量的控制;医疗设备临床质量的控制;医疗设备工程保障质量的控制。这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任何一项都不能够出问题。
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疗设备质量好坏与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息息相关。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降低设备临床风险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医疗质量是医院效益、信誉、品牌的体现,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生存与价值的关键。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表示,有一部分医疗设备质量,甚至还有很多高风险的医疗设备质量存在很严重的隐患,这些隐患是影响医院和病患的重要因素。医疗设备良好的使用离不开良好的保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基础,是为临床服务好的前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还包括安装、基础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检测、计量检定、医疗设备评估等能力。当前人们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需要的不仅仅是停留在“温饱型”上,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
4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合格率,通过医院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设备稳定、可靠逐步提升,证明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能从宏观上更全面地反映医疗设备质量的状况,为医疗设备质量的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资料。通过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能够更进一步的摸清出设备的各种故障,能够更细致的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具体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不同的设备、同类设备但却不同品牌的之间的差异能进行更好的归类整理。大幅度地提升了医疗设备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医疗设备的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严格落实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大大提升了医疗设备的运行和准确,更好地确保了患者的人身安全,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先进性的发展和需要。总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医院的设备管理的重要工作,体现了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是现代化医院必然的发展趋势。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实施,能够很有效的保障工作的有效进行,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促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的全面系统。有效地保障了医疗设备的稳定、安全和有效性。医疗设备将和临床各科老师配合,继续全面持续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波,马志军,万桐林.将医疗卫生装备纳入医院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09-110.
[2]桂福如.医学装备招标采购与评标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4,1(3):16-18.
[3]杨俊.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学术年会[C].2004.
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医院发展步伐。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与本院的实际结合起来,主动寻求医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经。深挖潜力,主动创造机遇。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办院的思想意识。
2、进一步强化管理、理顺机制,深化医院改革。
我们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现代营销理念,不断扩大市场占有额,不断畅通服务流程,搞好医疗服务,最终实现让病人满意这一根本。
3、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打造特色专科。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拓展医疗业务范围。医疗业务范围的拓展,离不开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我们下一步的重点项目依然放在专科建设和专科特色建设上面,用特色专科去拓宽市场,用特色专科去服务患者。
加大特色专科规模建设,力争使其成为襄樊乃至鄂西北的品牌。
4、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力量”。医院通过近几年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拥有一批专业人才队伍,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更为突出。我们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强大。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把培养重点从个别学科带头人,转移到优秀中青年骨干;对内增加凝聚力,对外增强吸引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院内培训班的内容要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多方位多途径促进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
5、进一步抓好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体系”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的系统工程。2011年,我们将把强调“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医院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建设等措施,着力抓好此项系统工程,使医院成为襄城区名副其实的“医疗质量高、社会评价好”的“龙头医院”。
6、进一步加强整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医院要发展,队伍是关键。以强化医德提高技能为着力点,医院将继续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加强整体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考试、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方法,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细小处下功夫,在细微处见精神,为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打造一支精神面貌好、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时展的员工队伍。
7、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38-02
一、基层医疗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档案存储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管理条件。目前,众多基层医疗单位存储各类档案的手段仍然是以纸媒保存为主。影像类资料,如照片、录像带等数量极少。我们知道,纸媒存储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材质原因,纸媒类资料如果存储时间过长,再加上存放空间的温、湿度控制不好,非常容易腐蚀、变质继而损坏。另外,随着长期的积累,纸媒类资料会越积越多,造成存储难的问题,同时增加调阅及保管的困难。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财力、人力的限制,很难改善档案管理的条件,因此造成了档案存储设施简陋的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省市级大医院的广泛应用,电子病历应用而生。电子病例使信息与载体相对分离,信息存储量大,且存储简易,方便调阅,成为新型有效的档案存储及管理手段。然而在基层医院,缺乏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财力和专业人才,因而在短期内,基层医疗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
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的管理准则。任何管理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准则,基层医院的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严格的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档案管理的标准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1)横向的档案文本在标注、编排、分类等整理工作中应实现标准化。档案的整理包括分类规则,组卷的方式和格式、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这些内容必须标准化,统一化,绝不能多标准,多形式。我们的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或非专业人员,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难免有随意为之的成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无标准可循。(2)纵向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必须在不同层面保持一致,形成科室与科室、医院与医院、医院与政府管理机构间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存在着各科室间的医疗档案、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相容性不强,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我们亟待建立起档案信息在纵向的统一标准,使得档案数据在不同层面保持一致,提高档案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3.档案管理工作落后,档案利用率不高。病例是反映病患疾病诊断、治疗信息及过程的依据。病患的现实医疗活动不可能只限于一家医院,他们的流动性决定了同一个人的医疗信息会出现多个断层。这是由于各家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不能实现病患信息的信息化,从而造成各家医疗机构的诊断结果不能互认,产生了病患重复、无用的检查。这样不但增加了病患的医疗成本,也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浪费了医疗资源。
二、基层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景
上文我们讨论了基层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信息化,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引进档案管理工作,改变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1.采用光盘图像存储档案信息。光盘图像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我们可以用它来代替笨重的文件柜、切片柜和档案室等,从而节约大量空间和人力付出。另外,由于光盘可随意移动,也便于档案信息的调阅和交流。
2.建立档案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不同地域的档案信息可实现异地互享,不仅节省了传统纸媒信息在运输时的成本,缩小了时空距离,也省去了病患重复检查的麻烦。特别是进行异地会诊时,我们无须携带和邮寄文字、影像资料、切片等,大大方便了诊疗。 对病患来说,档案信息的公开化也使患者对医疗消费的知情权落到了实处。患者可以随时对自己的治疗进行监督,查询。如果产生疑问或是纠纷,医患双方都有依据。
3.建立智能的档案信息系统。我们理想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将零星采集存储的信息按任意要求,如时间、疾病、年龄、性别、就诊医生等分类进行自动查找、提取。还能在瞬间完成信息录入、修改等,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登记、查找和归类的繁杂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已开发出适合自己医院特点的档案信息系统,通过应用,反馈效果良好。这些医院的成功之举,在相对落后的基层医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4.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目前,在基层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因此,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迫切需要。当我们将先进的计算机档案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引入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时,我们的管理人员将肩负重任,他们对技术的熟练应用及精确的管理是保障医院档案管理生命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