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百合栽培技术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百合栽培技术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百合栽培技术方法

第1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1种苗繁殖

1.1鳞片繁殖

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老鳞茎,用刀切去基部,剥下鳞片,阴干数日后于5—6月生长季节,将鳞片插入预先准备好的苗床内。扦插土宜用粗砂或黑土粒,其质地松软,保水、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有利于发根。插前苗床用50%地亚农乳剂10 kg/hm2拌土撒施消毒。然后将鳞片按行株距10 cm×3 cm插入土中,顶端稍微露出即可。一般春季扦插的,经3~4个月大部分即可生根发叶,并在鳞片基部长出小鳞茎,即可进行移栽。再连续培育2~3年,挖取大鳞茎供药用,小的留作种栽。

1.2小鳞茎繁殖

百合老鳞茎(母球)在生长过程中,于茎轴上逐渐形成多个新的小鳞茎(子球),可用作种栽。继续繁殖。一般于秋后挖起沙藏。翌年春季,在整平耙细的高畦上,按行株距15 cm×3 cm开沟条播。为了预防病虫害,在栽种前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小鳞茎15 min进行消毒,取出稍晾干后再进行栽种。

1.3珠芽繁殖

对于卷丹、沙紫等百合品种,其叶腋间长出的珠芽,可以从用作繁殖材料。当夏季百合花谢后,珠芽开始脱落前,应进行及时采收。采后与干细砂混合,并贮藏于阴凉通风处。于9月中下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 cm,开5 cm深的浅沟,将珠芽均匀地埋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以不见珠芽为度。上再覆盖稻草,保持土壤湿度,过15 d左右,幼苗便可出土。苗期应加强水肥管理,翌年秋季便可获得一年生小鳞茎(子球)。然后按照小鳞茎繁殖方法,再培育1年,便可以提供商品百合。

1.4种子繁殖

9—10月百合蒴果成熟后,取出扁平而周围具膜翅的种子,经过净选除去杂质后,立即进行播种。若翌年春播,需将种子阴干后进行湿砂层积处理。于第2年清明后,取出播种。播前将土著土地翻耙,施入厩肥或堆肥20 t/hm2、过磷酸钙300 kg/hm2作基肥,整平耙细,做1.2 m宽的平畦。按行距15 cm,开深3 cm的浅沟进行条播或均匀撒播。播后轻轻镇压,覆盖1层薄细砂,再盖1层草帘,浇水保湿,待幼苗出土并长出真叶时,揭去草帘放苗[2]。加强苗期松土除草、间苗、水肥等管理,3年后可起挖,大鳞茎提供商品,小鳞茎留作繁殖材料,进行扩大再生产。

2选地整地

百合宜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半阴疏林下或坡地的微酸性土壤种植。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40 t/hm2、过磷酸钙500 kg/hm2,加入50%地亚农10 kg/hm2进行消毒。同时深翻入土,整平耙细,做成宽1.2 m的平畦,两边开30 cm宽的沟,以利排水[3]。

3适期定植

最好在9—11月栽种。行距一般按20~25cm,开深10~12 cm的沟,小鳞茎按株距10~15 cm栽入沟内,再在株间施适量的土杂肥作基肥,但肥料不要与鳞茎接触,以免烧伤。然后覆盖厚5 cm左右细土。覆土不宜过浅,否则鳞茎易分瓣,影响产量和质量。覆盖土后稍加压紧。

4田间管理

定植后翌年春季开始松土除草,以保持田间无杂草。但中耕次数不宜过多,而且要浅锄,不要刨伤鳞茎。以鳞茎和种子繁殖的百合幼苗,在第2~3年每年追施2~3次稀薄液肥,最好是腐熟的沼液肥。一般定植后,当幼苗生长1个月左右时,追施1次稀薄沼液肥,花期前后增施1~2次磷钾肥。注意施肥时要离茎基稍远处开沟施入,施后覆土。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因为过多的水分对地下茎的生长有害,容易引起腐烂。因此,及时排水是百合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6—7月间,除留种地外,要及时摘除花蕾[4]。

5病虫害防治

在叶斑病防治上,选择无病鳞茎作种子,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实行轮作,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面湿度;播前对土壤、鳞茎进行消毒;发病前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5~7 d喷1次。种蝇(又叫根蛆)防治上,施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5]。蚜虫危害嫩茎、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6采收及加工

用鳞茎繁殖栽种的百合,于翌年秋季地上部茎叶枯萎后进行采挖。采后洗净,去须根、茎杆,将小鳞茎选出作种用;将大鳞茎加工成药材[6]。大鳞茎加工晒干后,用袋子包装后放置在通风干燥处贮藏,注意防潮发霉和虫蛀。一般可以产干成品3 500 kg/hm2。

7参考文献

[1] 罗怀平.百合的药用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45.

[2] 张晓丹.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2006(1):35.

[3] 刘明财,崔凯峰,梁永君,等.东北百合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4,33(3):17-20.

[4] 于长春.百合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J].新农村,2011(10):21-22.

第2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 卷丹百合;绿色食品;栽培;加工;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05-01

龙山县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卷丹百合生长,生产的百合色白、味苦,富含有机硒和秋水仙碱,深受消费者欢迎。已成为龙山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 000 hm2,年产量超7.5万t,产值达到12亿元。2011年“龙山百合”在成都农博会上获金奖,2014,龙山百合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国内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渐规范与严格,本文以国家有关标准为基础,结合生产调查、试验和示范,从产地环境、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与加工技术。

1 产地环境

选择在远离工厂、城市污染源及交通干线的石牌镇、洗洛乡等18个乡镇(街道),这些乡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并且没有遭到任何污染和破坏。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13)的规定。

2 品种选择

当地种植的百合品种主要是卷丹百合,应选择生长饱满、无病虫害、顶平而圆、整齐度一致、鳞片洁白、抱合紧凑、下根根系健壮而繁多、茎盘完好、有2~4个头的百合鳞茎、单头重量30~40 g、无异味、无烂片的种球作种。

3 种球处理

收获时,将选为种球的百合按照不超过25 cm厚度的标准在室内铺开,上面盖草[1]。这样晾种7 d左右,蒸发百合表层的部分水分,促进后熟,有利于发根和出苗。播种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种15 min,晾干后播种。

4 选地与整地

4.1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势高爽、排水良好、pH值5.5~7.0、土层厚度50 cm,近2~3年内未种过茄科和百合科(蒜、葱、韭类)作物的砂壤土,最好是水旱轮作,忌连作[2]。

4.2 整地

种植前7~10 d,对土地深翻25~30 cm,结合整地,捡除杂草和前作残留物。耙细整平的土地,按旱土包沟1.7~1.8 m,稻田1.5~1.6 m分厢开沟,沟深25~30 cm,地块的四周开围沟,较大的地块需开主排水沟,沟深35~40 cm,做到雨停土干。

5 适时播种

5.1 播种时期

根据龙山县的气候特点与自然概况,卷丹百合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此段时间内尽量早播会更佳。若迟播20 d,则出苗会推迟3 d,因此应尽量早播,可以有效利用冬前有效积温,促进百合的根系生长,使其在越冬期间能够有庞大的根系,对早出苗、出壮苗非常有利。

5.2 种植密度

最好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生产供应无病的百合种球及脱毒种球;二是推广水旱轮作,避免连作;三是雨季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温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除采用药剂进行种球、土壤消毒外,疫病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枯萎病可用1∶1∶300等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7.3.2 虫害防治。百合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螨类等。农业及物理防治:一是清洁田园,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二是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成虫,用黄板诱杀法去除蚜虫,即选取宽为100 cm的纸板,涂上黄色,同时涂一层机油;或用黄色粘虫胶纸,按450~600块/hm2的密度和稍高于植株顶部的高度将其悬挂在行间或株间。当黄板上粘满蚜虫时,再重涂1层机油,一般7~10 d重涂1次。药剂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螨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8 采收与留种

立秋之后,待植株茎叶枯黄,地下鳞茎已完全成熟,即可采收。采收要选择晴天进行。留种可采用边采收边留种的方法。要注意选择田间植株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无病虫害的百合留种。

9 加工与分级

9.1 加工

龙山百合干片加工的标准是:百合干燥纯净,大小均匀,色泽牙黄,食味清正。在立秋至处暑间,选择连续晴天采收;除去泥沙,剪去须根,将边片、中片和心片分层剥开,分装,再用流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选用常规烘干设备,定量、定时、控温80 ℃左右进行烘烤,禁用开水烫片和硫磺熏蒸;烘干后,将干片放于室内2~3 d进行回软,使干片内外含水量均匀。

9.2 分级

9.2.1 龙山鲜百合。按单个质量,龙山鲜百合分为特级、一级、二级(表1)。

9.2.2 龙山百合干片。按长度、整齐度、碎片率、含杂率,龙山县百合干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表2)。

10 参考文献

[1] 张宏锦,张天术,彭顺湘,等.卷丹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23-124.

[2] 向国军,刘斌,张宏锦,等.龙山县百合栽培及加工技术规程[J].湖南农业科学,2011(12):28-29.

[3] 修海旺,刘秀菲,亢亚峰.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00-101.

[4] 李向阳.百合的贮藏与加工[J].农技服务,2006(7):47.

第3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 百合病虫草害;流行因素;防控技术;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9-02

百合是龙山县农业九大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4 500 hm2,产值10.8亿元。百合属百合科百合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药用其鳞茎;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百合是我国的特种蔬菜,营养价值极高,其鳞茎富含蛋白质、糖类、淀粉和矿物质,长期食用,可强身壮骨[1]。

百合是一种鳞茎植物,喜阴湿,怕干旱,喜干燥,怕涝渍。百合是一种长日照植物,日照不足或缩短,则延迟开花,生殖生长推迟,营养生长过旺,对地下磷茎生长不利。百合从播种至收获经常受到病虫草的危害,近年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百合的产量和品质[2]。

1 龙山县百合病虫草害流行成灾的因素

1.1 连作重茬

由于受耕地面积和耕作环境的影响,该县百合重茬地和连作现象严重,土壤带菌严重,导致百合病害普遍发生。因此,提倡水旱轮作或合理连作,以减少病害发生。可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连作时,建议前茬不宜选用茄科的烟草、辣椒、茄子和百合科的葱、蒜、韭菜等作物。

1.2 耕地质量严重下降

近几年来,由于种植百合经济价值高,种植百合变成了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产值30万元/hm2左右)的黄金产业。在“施肥越多越增产”的误导下,盲目施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化肥施用量不计成本,肥料用量逐年加大,肥料利用率低损失大,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地力严重下降,导致百合病虫草害发生严重。据调查,土壤中缺钾占50.0%,缺磷占23.2%;全县中低产田1.92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9.9%。

1.3 普遍滥用化学农药,农药残留有超标趋势

长期单一施用代森锰锌和草甘膦,对土壤破坏力非常大,同时导致百合农药残留有超标趋势。代森锰锌一般植物每个生长季只能使用3次,超过4次以上农残就有超标危险。

1.4 品种抗性退化

龙山县种植百合基本上为卷丹百合,其他品种基本没有,长期种植,导致种性已严重退化,病虫发生严重,影响百合产量和品质。

2 百合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2.1 百合疫病

2.1.1 发生特点。该病在雨水多的年份发病较重,导致茎叶腐烂,成片连块死亡,对生产威胁很大,是百合生产过程中的最主要病害。发病期在4—7月,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叶片发病时,先从叶尖开始发病,产生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灰绿至淡褐色大斑。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茎和土表面下面的茎杆上,形成水渍状乃至褐色斑块,受害植株很快死亡。其发病规律为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春季卵孢子或厚垣孢子萌发,侵染寄主引起发病。降雨多、空气和土壤湿度大,能产生大量孢子囊,引起再侵染,短期能造成病害大发生。其发病条件有以下几个:一是种子,即鳞茎带菌;二是天气,如连续降水,高温高湿;三是管理不善,如排水不良;四是施肥不科学,如偏施氮肥,植株肉嫩;五是土壤质量差,如年年连作,重茬种植。

2.1.2 防治方法。防治百合疫病的关键是避免连作,深开沟以利排水。一是土壤消毒。在种植百合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可用敌克松37.5 kg/hm2喷洒土壤,或用百菌清22.5 kg/hm2泼洒土壤,或用杜邦易保12~15 kg/hm2撒入土壤中进行消毒[3]。二是种球消毒。将种球放入0.1%的使百克、菲格、百菌清、多菌灵等水溶液中浸泡30 min。三是及时清沟。雨后及时清沟,做到雨停沟干。四是药剂防治。百合疫病是一种较顽固的真菌,一旦植株带菌后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此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抓住疫病始发和雨后初晴盛发2个关键时期喷药,每7~10 d喷1次。推荐用申嗪霉素(绿群)、杜邦易保、抑快净、嘧菌酯或全络合态代森锰锌+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菌核净、百菌清、多菌灵等高效低毒药剂轮换交替施用。但应注意,施药要选择可靠性比较高的药剂,这样药效好且防治比较彻底。不要施用一些效果不理想的药剂。虽然单价便宜但防效不好,过几天又施药,增加施药次数,反而提高综合成本。合理轮换用药,用不同类型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尽量延缓抗药性产生,以提高防效,降低用药成本[4]。

2.2 病毒病

2.2.1 发生特点。该病在干旱情况下有发生,是较难防治的一种病害。发病时,植株萎缩,花冠开裂,花蕾萎黄不能开放,叶片变黄,或发生黄色斑点,黄色条斑,急性落叶。植株受病害侵染后,生长、开花不良,甚至枯萎死亡。其发病规律,一般是由蚜虫危害而传染,也可由人为的接触如中耕除草、人手抚摸等传播。

2.2.2 防治方法。目前,对病毒病主要是通过预防来解决,已经受害的植株就很难治好。主要是对蚜虫要及时进行防治[5]。

2.3 百合灰霉病

2.3.1 发生特点。百合灰霉病又称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芽和花等幼嫩部位,致使茎生长点变软、腐败。龙牙百合较卷丹百合发病重。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害主要发生在叶上,感病叶片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长度2~10 mm,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黄色至红褐色,呈水渍状,干燥时病斑变薄,易破裂,呈灰白色半透明状,若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许多灰色霉层,导致整叶变褐色腐烂,悬挂在茎杆上;茎部受害,被害部变褐色和缢缩,并可倒折。发病规律表现为,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被害寄主病部越冬。翌年春越冬后的菌丝体在病部产生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病部可再产生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在相对湿度大于90%、气温15~25 ℃时病情扩展快。

2.3.2 防治方法。同疫病防治方法。

2.4 百合基腐病

2.4.1 发生特点。百合基腐病又称枯萎病,为种传和土传病害,主要为害百合球茎基部和鳞片,是百合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发病症状表现为,染病植株初期表现生长缓慢,受害植株明显矮化,下部叶片发黄失去光泽,后症状渐向上扩展,叶柄缢缩呈线状,严重时茎部缢缩,叶片全部变黄枯萎,严重时鳞茎腐烂,病株于开花前提早枯死。发病规律表现为,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4月初气温在12 ℃左右时开始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0~22 ℃。若5月下旬至6月中旬阴雨天气较长,则发病严重。连作、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多发病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年发病的百合鳞茎,不能在翌年留种。

2.4.2 防治方法。同疫病防治方法。

2.5 缺素症

2.5.1 发生特点。如果土壤理化性质不佳,百合容易发生营养失衡的现象。一般缺铁、锰、锌造成植株顶端幼叶呈黄白块斑点,尤其缺铁会造成百合叶脉间的叶肉组织呈现黄绿色;缺硼主要出现在土壤干湿变化过剧的地区,缺硼的现象则表现在植株的茎部,初期由外观上很难加以辨别,一般都是在植株茎部中段,剖开植株茎部可发现中间维管已呈褐化现象,导致叶片黄化。

2.5.2 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叶面施肥补充锌、硼、铁、锰,缺锌和缺硼的百合可喷施锌肥+硼肥;缺铁的百合可施用易吸收的铁螯合剂或用含铁的肥料喷洒植株1~2次(1包1桶水,用水45~60桶/hm2);二是确保土壤的排水系统良好,降低pH值[6]。

2.6 蛴螬

2.6.1 发生特点。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又叫肥虫,近几年有上升危害趋势,严重影响百合产量及品质,该虫2~3年1代,以幼虫吸食百合的下盘根、鳞茎盘及鳞茎,使植株生长受阻,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造成减产及品质下降。4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蛴螬为害盛期。

2.6.2 防治方法。一是施用腐熟有机肥。二是合理安排茬口。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三是人工捕杀。在田间出现蛴螬危害时,可挖出被害植株根际附近的幼虫。四是点灯诱杀。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药剂防治。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或3%辛硫磷结合施块茎膨大肥(4月中下旬)时一起施下,用敌百虫7.5 kg/hm2或辛硫磷30.0~37.5 kg/hm2与复合肥搅拌均匀后行间撒施。也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48%乐斯本(进口毒死蜱)和2.5%高防地面喷杀或灌蔸,使用浓度要高于叶面喷施,要求在4月下旬进行。百合采收前20 d严禁用药,否则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7]。

2.7 蚜虫

2.7.1 发生特点。有桃蚜和棉蚜2种。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使植株萎缩,引起病毒病发生。百合出土后生长嫩绿时蚜虫发生较严重,打顶后茎叶老化危害轻。

2.7.2 防治方法。重点防治期在4月。在蚜虫危害期喷洒吡蚜酮或蚜虱净等防治[8]。

2.8 百合草害

2.8.1 发生特点。百合草害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马唐、牛筋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及多年生宿根杂草。杂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杂草与百合争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直接妨碍百合的正常生长;同时杂草是多种病虫的中间寄主,成为百合病虫的传播媒介或发生的中间桥梁;杂草的大量发生可增加百合的局部空气湿度,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因此,只有对杂草予以有效地防除,才能给百合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百合的高产和优质。

2.8.2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除草,既费工又费力,非常麻烦。二是化学除草。可在栽后1周内用90%乙草胺1.2 kg/hm2对水600 kg喷雾进行芽前除草,2月上中旬百合出苗前可用95%草甘膦1.8 kg/hm2对水375 kg喷雾进行化学除草;4月上中旬结合施用追肥及第2次中耕培土,用90%乙草胺进行芽前除草,要求培土后5 d之内用药[9]。

3 参考文献

[1] 修海旺,刘秀菲,亢亚峰.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00-101.

[2] 毛军需,张金良,董廷猷.豫西山区百合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3(8):51-52.

[3] 王祥会,王军,蒋小龙,等.云南进境百合种球病虫害调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3):42-45.

[4] 李章汀,黄宇翔,魏云华,等.东方百合设施栽培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08(4):50-51.

[5] 佘国珍,赵建兴,高娃.百合的栽培及病害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1):41-42.

[6] 毛军需,王少先,连东军,等.豫西百合主产区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7(4):91-93.

[7] 刘哲军.温室百合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90.

第4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1、栽培技术:一是剪枝法。该方法修剪技术要求高,成花慢,产量高,商品花比例低。二是压枝法。对修剪技术要求不高,成花快,产量低,鲜花质量好。

2、整地:定植前深翻土壤,并用化苦进行土壤消毒,使土肥完全混合。做畦宽12厘米,沟宽40厘米。土不要打得太细,太细气性差,导致缓苗慢、后期生长缓慢。温室南面留50厘米左右。

3、浇水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枝叶的生长状态进行。在玫瑰的栽培过程中,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引起植株正叶脱落。地表见干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百合: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爽、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栽培。前茬以豆类、瓜类或蔬菜地为好,每亩施有机肥3000到4000公斤作基肥。

第5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玉竹;病虫害;调查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4第286号)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50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该植物形态似竹、光莹如玉,故名玉竹。主要生于林下、林缘、山地草甸及灌木丛等阴湿处,比较耐阴,也可生于向阳山坡。近年来,由于玉竹的药食两用功能,其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广阔。

1 玉竹病害种类

1.1 叶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对玉竹叶片造成影响,使叶片尖端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状,边缘颜色紫红、中部出现褐色的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萎死亡。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夏秋季节,雨季发病率较高,见图1。

1.2 灰斑病

灰斑病类似于叶斑病,同样是病菌性病害。在病害初期玉竹叶片的表面会形成圆形(边缘紫色中央灰色)的病变斑。在叶脉部分也会形成条状斑,严重的会导致叶片枯死,这种病变多见于夏季,6~7月最多,见图2。

1.3 根腐病

玉竹发生根腐病主要体现在根茎出现淡褐色圆形病变斑点、逐渐腐烂,严重影响玉竹的产出品质和后期的移株种植。主要原因是由镰刀菌属的一种病菌引起,会在土壤中越冬并感染根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玉竹病害,见图3。

1.4 锈病

锈病受害叶面上长有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叶背面有黄色环状小粒(锈孢子器),后期小粒破裂散出锈色孢子粉。常于5~7月发生,6~7月湿度较高时发生严重,见图4。

2 玉竹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2.1 叶斑病防治方法

注意保持种植环境卫生,出现病变叶片和枯枝需要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波尔多液进行杀菌,比例1∶1∶120,或者使用退菌特(50%)1000倍溶液,每隔10天喷洒一次,持续2~3次。

2.2 灰斑病防治方法

使用百菌清500倍溶液进行杀菌,每6~7天进行喷洒,持续3次即可。

2.3 根腐病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药物浇灌根部,可使用多菌灵(50%)500倍溶液进行根部杀菌,对于病害严重的玉竹,建议清除,并对土壤进行彻底的药剂消毒。

2.4 锈病防治方法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穴内撒生石灰消毒;大面积成片发生时,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参考文献

[1]贾秀梅.玉竹常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4(10):51-52.

[2]吴社高,吴明志.玉竹病害种类及药剂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02):27-28.

[3]张健夫,赵忠伟.玉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4):473-475.

第6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91-04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现状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不紧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或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栽培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栽培的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涉及土壤、气象、生物学、生理生化学、植物病理学等多门学科,其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工学结合既要考虑学科间联系,又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如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基地的选取,生产上选择药用植物必须要适地适药、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栽培的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目前课程的实习实训任务尚未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表明课程工学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选取的实习实训任务来自于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流程少,能够涵盖职业岗位相关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少,职业性不突出。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任务、流程等分析提炼不够,导致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教师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操练少,实操能力下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缺少相应的种植基地、实训室、实验设备,实训课因课时及实训条件限制,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较少,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项目化教学,无法按设计进行,即使进行也往往限于形式,教师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操练少,实操能力下降。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及模块的构建,必须以中草药栽培行业人员从事的工作进行职业分析、行业分析与岗位工作分析;进行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分析,制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最后制定具体的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里设计关键的学习情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要做到理论与实操相辅相成,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吸收理论知识,逐渐掌握中草药栽培工作过程的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分5个步骤完成即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行业情况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见图1)。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行业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为从事药用植物种苗生产繁育的种苗工、药用植物种植工、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管理员、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员、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工、药用植物质量检测工。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分析。通过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进行分析,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对象、工作目标为载体,考察工作流程,从而得出相对应的工作与学习内容即学习领域。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职业资格分析如图2所示。

(三)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学结合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根据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制定课程学习领域为六大领域,即药用植物栽培基础知识学习领域、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学习领域、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学习领域、药用植物质量检测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学习情境必须依据药用植物栽培工作目标及工作流程对应的学习项目进行设计,而且必须涵盖职业岗位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职业性鲜明。每个学习情境,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编排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步骤。通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学习领域、工作任务等的分析制定18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药用植物实生苗繁育、药用植物扦插苗繁育、药用植物嫁接苗繁育、药用植物组培苗繁育、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选择、土壤耕作与药用植物种植、药用植物栽培密度调控、药用植物栽培土壤管理、药用植物栽培植物个体管理、监测药用植物有害生物、鉴定及防治药用植物有害生物、药用植物采收标准确定、药用植物采收期的确定、药用植物采收方法、药用植物初加工处理方法、药用植物质量标准、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检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结构如图3所示。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运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上。专业技术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药用植物种苗繁育、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药用植物质量检测,能够使用各种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器械设备等,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具备进行栽培计划的制订、组织、协调的工作能力,具备工作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素质、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和能力、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适应和心理调试能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能够组织进行本地区药用植物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等。形成对药用植物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等项目组织和计划、分析和操作、控制和监管等职业素质及能力。

三、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实践

采用两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进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一是采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项目工作;其次是采用承包制教学模式,通过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学生承包实验田,实行过程化和承包协议考核,提高学生药用植物栽培实用技能、责任意识、吃苦及钻研精神,锻炼学生独立经营管理的能力。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要立足于职业岗位即药用植物种苗工、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员、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员、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工、药用植物栽培质量检测工;其次是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推导教学模块。

根据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思路,共设计10个项目,每项目下设有30个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会的基本技能,每个项目列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具体项目及实施方案见表1。

教师可结合学院药用植物种植园、药用植物栽培行业及企业,根据药用植物栽培的品种及时期组织项目教学,如药用植物初加工处理方法的项目教学,我们与附近的神农饮片厂合作,学生结合企业需要分段顶岗轮换实训。

项目教学结束后,各小组上交实验报告、图片等。各组将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收获成果与体会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展示,并根据各组工作难易、成效等情况进行评议,在教师指导下由班级组成的评议组对各小组及组员进行班级评分,完成项目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与应用。

(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承包制教学模式。针对某类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环节运用分散式培训方式,将栽培工作过程和学习行动结合在一起,学生单独或以团队形式在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本文以下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展开论述。

1.承包栽培地选取。承包栽培地可选取学院药用植物园或校外实训基地,按实训教学分组,将承包栽培地按实训小组均分,均分的每块地作为承包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单位。栽培药用植物种类选择要求学生能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基本技术及GAP基本知识,按适地适药、综合药用植物市场应用前景等因素,选取适宜本地区的中药材,学院地处桂中地区,可选取罗汉果、穿心莲、泽泻、何首乌等中药材进行种植栽培。承包制教学可以通过组长负责制来完成,即由学生小组对药用植物种植承包地进行日常管理,主要工作是土壤耕作技术、药用植物种植、施肥、除草、中耕培土、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承包执行组长负责制,学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日常管理任务,原材料由药用植物园或校外实训基地负责提供,教师或技术员平时做好检查、监督、帮助,实地解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与管理的承包教学管理模式来完成,即由学生个人对药用植物种植承包地进行日常管理。承包制教学模式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设置的18个学习情境涵盖在其中,各学习情境既有系统性又有连续性。在教学管理上如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获取技能是关键。承包栽培教学时数安排10学时,主要安排在前期的土壤耕作技术、药用植物种植等,其他栽培管理不安排课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管理。

2.承包栽培实施及教学安排。承包栽培在中草药栽培技术2014级、2015级开展教学实践。中草药栽培技术2014级全班42名学生分为7组,每组6人;中草药栽培技术2015级全班44名学生分为8组,每组6-7人;每组承包1块约0.2亩的实验地,选取种植百合、罗汉果药用植物。各组按栽培要求进行土壤翻耕、整地、做床、消毒等,按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或栽种时期,进行常规栽培的田间管理。要求各组详细记录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每次操作项目)、情况、效果等内容。整个栽培过程,教师前期安排4学时布置承包栽培任务,统一进行土壤翻耕、整地、做床、消毒等工作,承包中后期分别安排4学时和2学时进行田间管理及采收初加工现场操作辅导。各小组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常规栽培的田间管理,教师或技术员做好指导与协助工作。

3.承包模式教学考核。教学考核主要是加强学生承包栽培的过程考核。突出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考核。考核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两个方面,过程考核即栽培流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已学习和栽培过程对药用植物栽培技能和知识的应用情况;成果考核即按栽培收获对象的质量产量情况,最将各考核因子按权重计算该承包教学考核模式的成绩,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承包教学考核见表2 。

承包制教学结束后,各承包小组上交管理记录本,管理过程录像、图片等。各组将承包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收获成果与体会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展示,并根据各组工作难易、成效等情况进行评议,在教师指导下由班级组成的评议组对各小组及组员进行班级评分,完成承包制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与应用。

四、结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动机则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引起的。课程学习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通过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运用项目教学、承包制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及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更贴近行业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同时还可以结合企业需要分段顶岗轮换实训,实现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达到该专业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某些就业岗位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这一教学模式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和行业企业的肯定,值得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承林,胡孔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丁平,田友清.承包制教学模式在中药栽培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

[4]王建.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7(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92)

第7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药材;农业发展;增收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与广西、湖南两省交界,北纬24°37′至25°12′,东经112°07′至112°47′。连州市地处五岭中之萌渚岭南麓,海拔范围80-1712米,境内地形有中山地、低山地、丘陵、谷地、平原之分,以丘陵、山地为主,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热量大,气温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9.9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1605.90毫米。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1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连州市中药材种植品种29个,面积54869亩,年产中药材5.02万吨,中药种植业产值达到4.02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红枣、金银花、黄栀子、百合、玉竹、、溪黄草等,其中连州玉竹自古以来就有着西玉竹之称。

连州市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面积24780亩,产量37170吨;红枣,面积6230亩,产量3115吨;金银花,面积1456亩,产量109吨;黄栀子,面积1684亩,产量882吨;百合,面积3880亩,产量2522吨;玉竹,面积4052亩,产量2026吨;:面积2500亩,产量582吨;溪黄草,种植面积325亩,产量217吨,野生溪黄草全市各地有零星分布。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初产品,深加工的少。目前从事深加工的企业有广东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连州市柏木山天然食品厂这两家,其在中药材方面主要是对溪黄草的加工。

2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主要存在问题

2.1 市场信息不透明,药农盲目跟风种植

我国现今在农产品信息统计上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的信息掌握不全,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在缺少正确信息和判断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听说种植金银花赚钱就去种植金银花,失败以后听说种植赚钱,就去跟风种植。在我市,大多数的中药材种植方式是农民散户种植,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对中药材市场供需信息反应也较为迟钝。这种种植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无法有效的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药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在中药涨价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最终供大于求,中药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药贱伤农”的悲剧。

2.2 缺乏技术支撑,产品质量无法稳定

目前,全市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科研、推广单位,懂得药材规范栽培技术专业人员也是廖廖无几。药材专业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种状态直接造成二低现象:一是良种化程度低。药材良种引种、示范、推广工作滞后,良种化程度低。目前栽培的药材品种多是药农采用自己繁育的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缺乏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机构。品系选择、提纯复壮及良种选育研究十分薄弱,直接导致药材品种退化,地方品种繁多,缺少科学界定,产区药农种植混乱。缺乏生态适生性科学论证,盲目引种。造成一定损失。二是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低。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目前只制定了《连州溪黄草栽培技术规范》、《连州百合栽培技术规范》两部地方标准,其它种类匀没制定种植标准。药农种植方法依旧停留在各地传统习惯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随意缩短生长年限,提前采收,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如柴胡、丹参、桔梗等当年采挖,五味子抢青采摘等。再加上后期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导致药材的干度、纯度不足,如果贮藏环节不重视,都将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水分、灰分超标,很可能引起药材的二次污染。

2.3 药农质量意识观念淡薄,使用不当农资投入品,影响质量

中药材野生变栽培品种后,病虫害日趋严重。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方面研究更少,缺乏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一些地方滥用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某些基地为了追逐增产的经济效益,施用大量无机化肥及根部膨大剂、除草剂等生物激素,还在加工药材时用硫磺熏蒸。这些不仅造成质量下降、有害物质超标,而且还扰乱了药用植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品种退化。人们只强调中药材因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严重而难以挤入国际市场,但在国内流通领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重金属再超标、污染再严重,也不会影响使用,国内市场非标准化药材依旧盛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滞后,检测手段停留在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上。在种植户看来,中药材只要保证根茎粗壮、果实丰硕、颜色鲜亮就行,不管喷施的化学农药是否超标或有害,这种小农心理的存在,使中药材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2.4 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连州市中药种植面e54869亩左右,但连片规范化种植面积仅占30%。连片规范化种植的主要是一家公司和34家合作社,这些公司、合作社也是起步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其他皆为农户盲目跟风、自发种植,因缺乏专业技术,不仅产量、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在产出后因为市场信息滞后,产品积销,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效应。

2.5 产业化程度低,整体效益不高

连州市中药材产业化程度低,在整个产业链中,技术、种子等产前服务缺位,种植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后加工、贮存、销售跟不上。目前,中药材产业中基本都是原材料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保留价值低,储存不便,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能力差。

3 中药材生产发展对策浅议

3.1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的改变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药材的属性从最初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酒水饮料、洗涤化妆等多个领域迅速延伸。中药材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给予的医保政策也在逐年健全,从而提升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并使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出口总额达到397 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5%。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今后5 年,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的增速,到2015 年达到约11000 亿美元。

国内、国外的市场巨大,为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大的空间。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

3.2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立中药GAP种植基地

3.2.1 中药材基地建设以连州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引种区域适生品种。

3.2.2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良种引种、繁育基地为优先

中药材行业如果想要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最关键是要尽快实现中药材的良种繁育。品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药材栽培的成败。所以,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复壮、培育技术等方面的探索,进而提升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首先,通过人工提纯复壮或选育选择出优质品种;然后,在环境适宜的区域进行栽培,繁育,形成良种繁育基地;最后,将繁育的药材种子、种苗推广到基地,开始大面积栽培。并加强种苗繁育、脱毒培养、生态种植等试验研究,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中药材品种,进一步促进种子、种苗实现产业化发展。

3.2.3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科技为支撑

一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要对与优质高产有关的种质选育,种植密度,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的确定,采收后的干燥、加工、包装、贮藏等进行探索,加强中药材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广植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着力解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从源头上提高药材质量。确定优良类型,筛选优树,鉴定、选育优良无性系;按GAP标准原则,总结道地药材传统特色种植技术,结合现代科技,研究制订四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管理规范(SOP);引进EM菌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加强环境动态监测,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和农药化肥污染的目的。

二是加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促进规范化种植药材技术的持续推进。

要在连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农村的短W制中药材种植课程,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结合的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进而提升中药材品质。

3.3 强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供有效服务

要建立更加快捷的市场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中药材种植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3.3.1 质量监管部门,规范相应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本地品牌建设,建成相应药材新道地产区。 加强对产地、产品等相关项目进行质量监管,同时提高相应的技术指标,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源头和流通领域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维护连州中药材品牌。

3.3.2 农业部门强化服务。一是建立官方中药材种植信息体统,提供市场信息与各地种植情况,完善农户种植意向信息收集,科学分析市场趋势,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产地优势,合理分配产能与市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计划,避免重复种植、过量种植。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市场经济意识。

3.3.3 政府制定中药材产业政策,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有潜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带头作用。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进行奖励,鼓励社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连州中药产业开发,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与发展。鼓励技术改良,提高连州中药材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身品质,打造本地品牌,形成地区核心竞争力。

第8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芦荟;生态特征;栽培技术

芦荟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别名龙角、油葱、乌七、象鼻花、罗帏花。原产非洲,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芦荟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原产南非的有250多种,马达加斯加约40个种,其余10多个种分布在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亚洲南部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我国芦荟大多种植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南方地区。芦荟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神奇植物,素有“多备良药”“天然美容师”“植物医生”“万应良药”“家庭医生”等美称,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催泻、健胃、通便、消炎、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

1生态特征

芦荟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6片、雌蕊6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蒴果三角形,种子多数,花期7—8月。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 ℃,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忌潮湿积水,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阳光,不耐荫,在荫蔽环境下多不开花。

2栽培技术

2.1种苗繁殖方法

2.1.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技术,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2季作分生繁殖温度条件最为适宜[1]。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

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2种方法。一是芦荟茎基或根部吸芽长成后,将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二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15 d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将芦荟幼苗切离、带土移栽,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移殖,但比较费工。

2.2.2扦插繁殖。其是芦荟良种繁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植株,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后,侧芽发育迅速,易生长多分枝可作扦插繁殖材料[2]。

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环境因素对芦荟扦插的成活和生发有密切关系[3]。①温度。芦荟起源于热带,一般适宜的扦插温度为25~28 ℃,如果基质温度比气温略高2~4 ℃,则更适宜芦荟扦插苗生根成活。②湿度。芦荟生根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50%~60%较为适宜,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不足,扦插材料腐烂。③光照。芦荟插穗带有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理活动,并可以将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输送,促进下部愈合伤口处加速生根。④氧气。当芦荟插穗端伤口愈合发生新根时,呼吸作用增强,因此,要求扦插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芦荟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⑤pH值。一般在pH值6.5~7.2的基质中进行芦荟插穗扦插易生根立苗,当pH值偏酸和偏碱时都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偏酸土壤,在育苗前可施用石灰加以改良,再进行育苗。

2.2选地

芦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或河淤土,在此环境中生长快,叶片肥厚而浓绿[4]。芦荟切忌重粘土性土壤,在长期潮湿的土地生长,易烂根,感染黑斑病。在粘性板结的土地栽种,根系不发达。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增施炉灰、草木灰、风沙、水沙、腐树叶、麦稻壳、秸杆粉等改良土壤。

2.3整地作畦

耕地深度以30 cm为宜,可机耕或人力翻耕。如土壤过干、土块不易破碎,应先灌水,待土壤含水量达到60%左右时,耙地2~3遍,再整平作畦。种植畦分平畦、高畦2种方式,最好是高畦,能排水排涝,保证土壤见干见湿。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及撒灭草剂进行除草。

2.4移栽施肥

温室最好是东西走向,室外南北走向易通风。提高日光利用率,行距根据苗的大小而决定1次或2次定植,苗高10~15 cm,其株行距15 cm×15 cm;苗高20~30 cm,以定植30 cm×30 cm为宜。在移苗期间最好进行适当的遮阳处理,可进一步缩短缓苗时间。正确使用人粪尿、农畜、家禽粪尿等有机肥,在使用前要经过高温发酵处理,灭虫、灭菌[5]。另一类为饼类肥料,如花生饼、豆饼、棉麻菜籽饼等,但要经腐熟发酵方能施用,芦荟尽量不使用化肥,以促进其无公害栽培。

2.5其他管理措施

2.5.1温度控制。芦荟最适生长条件是保持温度15~28 ℃、湿度75%~85%,冬季温室不低于8 ℃。由于芦荟的生态习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亦有所不同,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大地面积栽培,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在大棚内过冬,平均气温-10 ℃以下,就需温室栽培,有条件的地方要备有取暖设备。

2.5.2灌水。根据土壤的干湿确定灌水量,原则是见干、见温。即干透或湿透,最怕是干夹层。

2.5.3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促进土壤内空气流通,加快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为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吸收营养创造条件,同时还要结合除草、追肥,促进芦荟的正常生长[6]。

2.5.4病虫害防治。一般芦荟很少发生病虫害,一旦叶部或茎部出现黑斑病,可通过加强通风透气、排除田间积水、控制土壤温度、消除低温潮湿的危害、及时除草来防治。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一般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棉铃虫、介壳虫,虫量不多时,用水冲洗即可,虫情面积较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 200倍液,具有良好的防效。

3参考文献

[1] 韩学俭.芦荟栽培及药用[J].花卉,2009(12):32-33.

[2] 杨伟.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8):126-128.

[3] 孙利祥,邹清成,卢钢.影响芦荟离体繁殖系数的几个因素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44-47.

[4] 戴秋菊.芦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12):14.

第9篇:百合栽培技术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野生红花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40-01

红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性花类蔬菜,以含苞欲放的红花花蕾鲜食或干制后食用,在建德市野生分布较广,大慈岩镇、李家镇有人工栽培,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环保型植物。现将红花菜的特征特性、营养和药理成分及其开发产品、栽培技术以及市场发展前景总结如下,以期促进红花菜产业的发展。

1 特征特性

红花菜为陆地生草本植物,冬季地上部茎、叶均枯死,地下部根系进入休眠期,翌年春天抽生,显示了强大的野生习性和生命力。其植株分为根、茎、叶、花梗、花五大器官,其地下部根系由1条较长的总根和13~14条较粗短的萝卜根组成,总根是深层地下水利用时的输导组织;粗短的萝卜根是积累养分和释放养分的营养库,其上着生有根毛,根毛是吸收表层土肥水的器官,整个地下根系是红花菜的繁殖体。红花茎为扁蒲状,短而粗,主要产生叶片和分蘖。红花菜叶片有12张以上,在茎基根部对生,第1、第2叶较短,长30cm左右,宽2cm左右,叶脉平行,叶色绿里带黄;第3叶后叶片渐长,最长可达70cm,叶片宽度也加大,这些叶片是红花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红花菜花梗较长,约有70 cm,是花的依托。红花菜在花蕾期为子弹头状,开放时为喇叭状。红花菜既耐雨又耐旱,既耐贫瘠又耐肥,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也不严格,田头地角、低丘缓坡均宜种植,病虫害少,一般不需防病治虫。其用途广泛,既是食品,又是补品,还能入药,是集食、补、药于一体的餐桌佳肴,菜中奇葩,可作走亲访友的珍贵礼品。

2 营养和药理成分及其开发产品

营养成分为:氨基酸含量为8%左右;粗蛋白含量为14%左右;总糖含量为9%左右,还含若干矿物质元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药理成分为:黄酮醇及其苷类;查儿酮类和红花多糖;脂肪酸;链烷双醇;甾替及其他成分。药理作用:红花黄色素具有抗缺氧、抗凝血、降血压及改善微循环作用;黄酮醇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作用;甾醉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矿质元素(铬、锰、锌等)可增强心血管机能。开发产品有红花油、红花蛋白、红花黄色素。

3 栽培技术

选用健壮的种根栽培,用种量为900kg/hm2,栽种期为10月份至翌年春节前后。事先把计划要种红花菜的低丘缓坡开垦整理成可种地,然后整成畦宽1.2m,沟深、宽各为30cm的待种畦。每畦种2行,行距60cm,丛距40cm,栽种3.45万丛/hm2,一般每丛2株,有条件的可每丛3~4株,苗足有利提高当年产量。栽种后7d施用碳铵450kg/hm2,加过磷酸钙300kg/hm2,施肥方法采用近种根附近塞肥,然后在生产过程中看苗施肥,对缺肥的再施尿素75~105kg/hm2。6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要及时分批采摘,及时晒、烘。雨天要趁早晨花未开时即采摘,以免喇叭花内积水,加重烘干难度;晴天,要抢太阳晒瘪,再入竹制焙笼烘干,干后保藏、防潮。

4 红花菜发展前景

4.1 红花菜生产种植容易,效益高

1年种植多年受益,当年种植1株,翌年就增发到3~4株,采摘时间不长,6月上旬开采,7月中旬结束,前后1个多月。红花菜是野生植物,具有耐贫瘠、抗病虫、耐干旱的特性,其种植管理容易,基本不需要除虫施药,管理期间只需要拔草,不需要频繁中耕,因此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其具有1年种植多年采收、多年受益的优点。同时,当地已有种植红花菜大户,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加工经验。

4.2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红花菜的种植对于劳动力强度要求不高,妇女、轻度残疾人都可以种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当地有大量下岗待业农民,开展红花菜种植利于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是解决就业的有效手段。

4.3 有丰富土地资源

由于红花菜种植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田角地头、贫瘠的低丘缓坡及旱地都可以种植,同时红花菜具有保土、保肥、防止水土流失的特性,特别适合中西部贫瘠山区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建德市李家镇这类闲散的土地有133.33hm2可以开发利用。如果在全国其他适合种植的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一些适合种植地区的贫困山区进行试种、示范推广,将对当地农民增收、脱离贫困起到很大帮助。

4.4 国内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由于红花菜在民间就有生血、保护心血管、抗炎症的说法,因此在当地产妇就习惯用红花菜炖猪脚做菜。同时,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红花菜也作为野菜的一种,很受当地人的青睐。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