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疾病的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第1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预防;管理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4]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3,15.

第2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特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2-01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体自人体的咽喉、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等呼吸系统侵入、感染,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例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等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脑、风疹、麻疹、肺结核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本文选择2011年02月――2013年02月以来,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和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时间内,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患者年龄大约在5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6±7.48岁;女性患者218例,男性患者182例;住院时间大约为2d-48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4.1d。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89例,占总数的97.25%,其体温波动大体在37.8℃-41.3℃之间;呼吸急促患者有95例,占总数的23.75%;咳嗽患者有358例,占总数的89.50%;呕吐、腹泻患者为74例,占总数的18.50%;重症伴低氧血症患者有11例,占总数的2.75%。经过临床诊断显示,400例患者均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标准。

1.2 方法

1.2.1 隔离措施 当患者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后,要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予以隔离,如急性传染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确诊区的患者可以多人共用一个病房,但疑似病区的患者必须实行单人单间,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感染。要明确的划分出各个病房的清洁区、污染区以及潜在污染区,并设立相应的缓冲地带。患者必须佩戴外科口罩,且全部活动必须在病房内进行。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以控制病情的传播。

1.2.2 药物治疗 医生要对患者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并根据实验室结果研究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护理,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以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3 消毒措施 要严格、仔细的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主要包括有:物品消毒(即用300mg/L含氯消毒剂对相应物品进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即勤开窗透气,保持病房中的空气流通)、防护用品消毒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40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病症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临床病症特点比较分析 经统计显示,本次抽检的40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和女性患者例数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18岁以下人群(166例,41.50%)和60岁以上人群(149例,37.25%)中,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一旦爆发,就比较难控制,因此,必须及时的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经过研究分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以及(41.50%)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37.25%),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人群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感染。其发病的季节多集中在冬、春两季(81.75%),并且多以流行性感冒(29.50%)和肺结核(27.25%)等疾病为主。因此,在疾病发生时,要及时的做好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6):1301-1302.

[2] 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08):1113-1115.

[3] 彭玉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J].中国农村医学,2012,01(24):1036-1037.

第3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春季到了,各类细菌和病毒随气温逐渐回升迅速繁殖,如预防不当,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患上呼吸道传染病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产生相关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现笔者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情况进行浅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防治措施

1.2.2 市动员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各流动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画、墙报、校会、发放宣传单、报纸、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势,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

1.2.3 加强协作,做好疫情防控 各医疗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统计上报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活场所环境通风、换气、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的主动搜索和技术指导;要配合区卫生局监督所加强开展对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监督执法检查。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建立有防控领导小组,开展了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设置发热门诊,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集中处置;但个别社区服务站还存在对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知识培训内容不够全面、无独立发热门诊、布局不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和医疗废物移交登记不及时或有遗漏项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逐级开展培训,扩大冬春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免期间各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巡回督导各服苗点,并对流动人口、农民工聚集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力求强免工作不出现疏漏。

2 结果

3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节容易频繁暴发,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易造成流行。因此掌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对于远离传染病、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而所谓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很大,流感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2003年爆发的SARS就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第4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99-0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猪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猪场如果预防不利,一旦发生该病就很难控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的PCV有PCV1和PCV2 2个血清型,其中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而PCV1为非致病性。研究表明,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并且容易传播,病毒来自于粪便、鼻液等废物,其感染途径可以是呼吸道、口腔等,各种年龄的猪都会感染。猪感染了PCV2,死亡率可达10%~30%,某些猪场严重暴发该病的,死亡淘汰率在50%以上。除此之外,PCV2还是造成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流行情况

猪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该病。哺乳期乳猪发生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5~12周龄的保育猪会发生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尤其是断乳前后的仔猪易发;生长期或育肥期发生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较多,而哺乳期间多呈散发。病猪和带毒猪是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自感染猪的粪便、鼻液等废物中排出,水平传播途径有呼吸道、口腔等,而垂直传播途径为公猪;部分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各种病原菌失调,很多细菌混合感染,饲料营养水平下降,胃肠道发育不健全,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滥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缺失等都可加重病情。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极高。继发感染时,断奶仔猪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淘率高达40%左右。

2.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保育后期和生长肥育猪。发病初期,猪的肩背部或四肢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其大小不一,后期融合连成块,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也可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及肩背部等。轻度感染可痊愈,严重感染时还表现跛行、水肿、厌食、发热、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至发生死亡。

2.3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13周龄以上的中大肥猪。本病主要由猪蓝耳病病毒、PCV2和猪肺炎支原体等3种病原引起。猪蓝耳病病毒是本病的启动因素,是产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必要因素。PCV2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或推波助澜者,其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猪肺炎支原体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前2种病原的感染,猪抵抗力下降,支原体得以活跃。实践经验表明,当前育肥猪呼吸道症状表现几乎都是PRDC。一些资料报道参与本病发生的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在本病中不是决定性致病因素。实际上本病是呼吸型圆环病毒病的延续,是在中大肥猪阶段,加上猪肺炎支原体的参与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征。易感猪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突然发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明显,有的非常剧烈。部分猪有不同程度呼吸加快,还有一些猪流鼻涕,呈流感样症状。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症状又加重,如此反复,可造成患猪死亡或成为僵猪,死亡率最高可达26%。

2.4 A2型先天性震颤

A2型先天性震颤主要发生于哺乳期仔猪。PCV血清学阴性的后备母猪在怀孕的关键阶段感染了PCV后,其所产仔猪有可能发生本病。发生本病的每窝仔猪其发病头数不等,从1~2头到一窝中大部分均发病。发病日龄早的一产下即发病,绝大多数均因震颤不能吃奶而死亡。发病较晚的震颤症状较轻者可以存活下来。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

2.5 母猪繁殖障碍

国外有试验证实,PCV2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国内尚未见有单纯PCV2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现场发病报道。在检测流产胎儿与死胎中,也检出PCV2,但尚不能证明其由PCV2引起。

3 诊断

一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症状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死亡率极高。解剖后可看见胃溃疡和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肾肿大,脾出现梗死,胆囊充盈,胃肠黏膜出血、坏死。有时出现浆膜炎,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在心、肺及腹腔脏器上。二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后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和肩背部等。解剖主要为肾脏肿大、苍白,表面常有淤血斑、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性肾炎;有猪蓝耳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蓝耳病病毒与PCV2共同引起间质性肺炎和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胰样变”肺病变。三是A2型先天性震颤。其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四是母猪的繁殖障碍。其表现为后期流产和死胎,心肌变性,有时心肌肥大。

4 防控对策

4.1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保健和驱虫

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栏舍干净、干燥;减少冷、热应激。同时,对猪群进行定期保健,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用药。转群时进行一周用药保健。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健胃散和免疫球蛋白,增强猪群的免疫力。

4.2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高效的消毒药对场地、栏舍、用具、饲槽等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同时,不要让外界车辆进入猪场,以避免带入病源。用疫苗进行防控是目前最好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用上海海利疫效果较理想。推荐程序为:一是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2 mL/次;产前1个月加强1次,2 mL/次。二是经产母猪跟胎免,首免2次产前6~7周和3~4周,2 mL/次,以后产前3~4周接种1次,2 mL/次;普免:每年2次,首次普免,以后产前3~4周2 mL/次。三是仔猪免疫,2~3周龄接种1次,1 mL/次,最晚在35日龄前免疫。可以和海利猪瘟苗、蓝耳净、链球净等同时免疫,建议提前免疫更有保障。四是公猪接种,每年2次普免,2 mL/次。

4.3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

不同日龄的猪不能混养。每批猪出栏后栏舍要进行严格的驱虫和消毒,并空置1周后再进猪。防止病源互相感染。猪场的病死猪一律按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播和污染环境。

5 参考文献

[1] 刘松,黄贤进.规模场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0):103-105.

[2] 花象柏.猪蓝耳病疫苗预防探讨[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8(3):5-7.

[3] 余骅.猪常发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130-131.

[4] 韩战强,刘长春,张红超,等.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09-110.

第5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畜牧管理实践;猪传染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13-02

养猪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产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在养猪规模和养猪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猪传染病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长期发展。而随着社会进步,畜牧管理实践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将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防制猪传染病的过程,有很强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和流行原因

1.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

(1)种类多,危害大。20世纪80年代前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大肠杆菌病、 猪伪狂犬病、 猪布鲁氏菌病、猪链球菌等; 80年代, 新发生的传染病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至今,新出现的传染病有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2)病原体发生遗传变异或血清型发生改变。由于受到养殖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养殖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所以猪传染病的许多发病种类都发生了遗传变异或者出现血清型改变的情况,使原本就复杂的猪传染病更加难以诊断。如种猪长时间使用弱毒疫苗,就会逐渐改变流行病毒原有的生存环境和表现特征,致使流行病毒发生改变,甚至会变异出更加难以控制的病毒感染体[1]。

(3)多种养猪模式加剧疫病扩散。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养猪业已经成为人们致富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类的养猪模式并存,集约化、大规模的种猪养殖模式使疫病很容易扩散,大规模种猪场将所培育的种猪售卖给个体养殖户,又进一步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4)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猪呼吸道疾病目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猪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种类,大多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猪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如果再继发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则将暴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另外,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猪群混养、密度过大、饲料单一以及长期饲喂粉面状饲料等均可诱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2 猪传染病的流行原因

为了发展地区经济,个别省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种猪引种,由于没有统一的引种厂商,所以在每一地区都存在着种类各异的猪品种,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大数量、多批次的引种导致地区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工作压力加大,把关效果降低。再加上基层兽医数量少,素质不高;基层兽医生活环境差,待遇低,所以真正扎根基层的兽医人员寥寥无几。此外,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难以承担相应的动物防疫及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2 畜牧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1)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在国内的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推行仔猪提前断奶,会对其生长发育带来许多影响,由于仔猪适应能力较差,断奶之后往往会引发肠道疾病,这时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针对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大肠杆菌并不会对病猪造成绝对性影响,猪的生长环境、气候变化、采食行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猪的肠道疾病时,除了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在畜牧管理上下功夫,对猪的生存环境、饲料营养等进行改善,多措并举,才可有效防控仔猪大肠杆菌病[2]。

(2)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系统衰竭综合征中的作用。实验表明在仔猪的淋巴组织中分布有许多按规律排列的环形病毒,并且该病毒在断奶后的发病仔猪与健康仔猪中都普遍存在。在生产条件下,设置相似的养殖环境和采食种类,携带有环形病毒的种猪几乎没有产生典型的系统衰竭疾病,这表明导致仔猪出现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环形病毒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与养殖场的畜牧管理有关。

因此,畜牧管理因素是猪传染病产生、流行、传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保持猪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寻求猪传染病的解决方案时,除了考虑到病原体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畜牧管理实践的作用和影响。

3 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猪传染病的策略

3.1 严把格检疫程序,把好疾病入口关

要想真正运用畜牧管理实践的理念减轻当前猪传染病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从源头抓起,从起点控制好猪传染病的传播。各地动物防疫站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种猪场以及散养户的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治意识和疾病控制手段。防疫站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系统的传染病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养殖场,强化猪传染病检疫工作,对检查出携带病毒的种猪,要严格禁止在市面上流通,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种猪养殖人员要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在购买种猪时要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不养殖低价贩卖的问题种猪,对私自倒卖患传染病猪的养殖人员要积极举报。养猪场要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及时清理垃圾和粪便,保证养殖环境安全卫生,从源头控制好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3]。

3.2 重点做好母猪免疫工作

做好母猪免疫是防控猪传染病的关键一步。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会影响到仔猪的发育状况,因此,要重点做好母猪的免疫工作。应根据当地母猪的养殖、生长状况,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养殖档案,做好详细的健康信息记录,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计划,有效地防控各种疾病。

3.3 做好疫情监测监督

携带隐性传染病的问题种猪是疫情持续传播、发展的关键所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抑制猪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对有潜在发病趋势的种猪养殖户进行重点监测,尤其是有疑似病例、有发病记录的问题种猪,更要加强监督,进行定期检查。一些有经常流产记录的母猪也要做为重点检测对象。此外,对于检测没有抗体的种猪要及时补免和加强免疫。

3.4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首先各地防疫站要建立健全农村养殖环境定期消毒制度,为种猪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这是减少猪传染病流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种猪养殖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脏乱差、疫苗使用不规范、传染病传播渠道多而杂等,因此,要致力于帮助农村养猪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运用沼气池、粪便培育农作物等措施提高养猪户的资源再利用,建立起一个种猪、沼气、种植业相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粪便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传染病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猪传染病的防疫意识,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做好消毒,养殖人员也要保持自身的安全卫生,在进入养殖区前做好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 强.猪传染病的发病现状及特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46.

第6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健康宣传和教育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倡导健康行为,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手帕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就医等。

环境卫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公众文明卫生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做好室内通风。

监测和报告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部现行《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和疫情报告要求,依法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指导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单位加强监测和晨检工作,指导其他集体单位加强本单位的监测和健康管理工作。

应急准备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应制订本地疫情暴发流行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防控措施等事宜。各乡镇(街道)应根据防控工作需要,适当储备口罩、洗手液等防控物资。

疫苗接种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挥部)的部署和当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乡镇(街道)政府或防控领导小组要积极组织动员辖区内适宜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出现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在强化日常防控措施的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疫情监测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主动报告为主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流感样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当出现暴发疫情时,集体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了解本单位职工健康状况,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及时报告辖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

第7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猪霉形体;虾样病变;潜伏期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72-1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传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于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原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粘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1 猪气喘病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猪气喘病概念

是由猪霉形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气喘,多在起卧、采食时发生,剖检肺的心叶及尖叶呈肉样或虾样病变。

1.2 猪气喘病流行特点

无明显季节性,多发季节交替时。不同品种和年龄猪均能感染,但乳猪和断乳猪易感性高。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传染源。霉形体存在于猪肺部及鼻液中,通过咳嗽经气流传播。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好,可促使本病流行。

2 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

潜伏期11-16天,最短的潜伏期为3—5天,最长1个月以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体温无大变化。病初采食正常,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加剧,严重时张口喘气,后期皮毛粗乱,消瘦、体温升高、抵抗力降低,多并发肺疫衰竭死亡。剖检初期死亡的病例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出现混合性支气管炎病变。中后期病变呈肉变或虾肉样变。

2.2 诊断

(1)依据临床咳喘症状,及剖检病猪肺部呈肉样或虾肉样变,即可诊断此病。

(2)与肺疫及猪肺丝虫的鉴别诊断:猪肺疫多散发或地方流行,临床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程短(1-2天)。主要病变是败血症变化或纤维素肺炎。猪肺丝虫引起猪咳嗽,主要是支气管炎病变,切开病变可见肺丝虫。

3 猪气喘病危害

(1)由于猪气喘病有病程长、难治疗特点,进而会给养猪户带来高死亡率,高治疗成本的严重危害。

(2)猪气喘病一旦传入猪群,如防治不合理,会造成此病在猪群中缠绵不断,严重影响猪只生长发育,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户的饲养成本。

4 猪气喘病的防治

4.1 必须坚持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本病发生与流行

未发病地区和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引进猪只严格检疫和隔离、做好猪只预防和接种工作是防控本病的基础。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的猪气喘病活疫苗能有效控制猪气喘病。

4.2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兽医卫生工作,猪舍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圈舍温湿度要适宜,密度要合量,饲料要优质全价,要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这样做,就能降低猪气喘病发生概率。

4.3 定期在猪料中添加药物,如泰头菌素,支原净能有效地控制此病流行

一般疾病高发季节,每月投放2-3次,每次5-7天,用量以药物说明书为准。

4.4 发病猪只治疗办法

4.4.1 肌注 用四川恒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产的咳喘高效制剂,每日1次,每公斤体重0.15毫升,连用3-5天。

4.4.2 饲料中拌药 山东百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麻黄克咳每百斤饲料添加100g,德国罗曼(西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强效支原净每百斤饲料中添加30g,混合后连用7-10天。

第8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 猪的疾病 防治重要性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41-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畜产品进入市场,供人们消费,猪肉是我国的常用食材之一,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份额。目前,我国在产品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也包括猪肉的质量问题,如注水猪肉;病猪肉等。要想保证猪的质量,不仅要规范市场顺序,还要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从猪本身下手,对猪疾病的防治也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内容。由此,本文对猪的疾病防治进行分析,力求能对我国畜牧养殖做出贡献。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3.猪皮肤病

病猪患上皮肤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

4.猪的呼吸道疾病

猪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系统疾病和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两类。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

三、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必要性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猪患病的几率不断上升,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解决猪的疾病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

四、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彻底做到全进全出

在日常的养殖活动当中,要提高饲养行为的科学性,以猪成长的不同阶段为分批标准,将猪进行分群饲养。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猪饲料管理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避免出现细菌感染与传播的现象。要根据猪所处在的成长阶段,对其进食的饲料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提高饲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选择最符合猪成长且经济实惠的饲养。其次,还要合理地选择饮料放置的地址,确保环境通风干燥,与猪群保持合理的距离。只有猪的饲料的质量得到保证,猪的健康才会有一定的保障。

切实做到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使猪在健康长成的基础之上,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这样,猪的疾病发生率就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2.满足猪成长的营养需求

猪的营养情况对于猪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长期的畜牧业发展过程当中,猪逐渐形成了繁殖能力强的优势,并且其生长的速度较快,进食的类型较多。因此,要对猪成长所需的营养进行满足。避免猪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疾病发生。

3.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

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

4.加强日常检验力度

养殖人员要树立起安检意识,在日常检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猪舍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要垫草勤扫,减少虫卵污染,并保证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注意猪场环境,定期驱虫,防治寄生虫诱发可能。

并要学习对猪疾病的识断,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

5.严格猪种引进标准

为保证猪的身体健康与养殖效益,在进行猪种的引进之时,要对猪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其本身不存在原始性疾病。另外,对于体质较弱的猪种要进行排除。猪种的引进是猪的内科疾病防治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猪种的引进工作,保证猪种的质量。

6.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

确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结合,饲管优先”的思想理念。形成一整套对猪疾病防治的监控制度更好的对猪的养殖。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猪的疾病类型的阐述,可以看出解决猪的疾病问题的重要性,猪的健康是关系民生的大事,阻碍着我国合理的市场秩序的建立,如果病猪肉出口国外也会对我国的形象和信誉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猪病问题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要严格把好猪肉的质量关,按照上文中对猪的疾病防治办法,切实防范猪病,将猪病扼杀在摇篮当中,以保障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有序进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汲方嵘.猪疾病的症状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1年04期,10-11页

第9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关键词:家猪;常见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57

我国的养猪业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类型也相对复杂,包括家猪野养、户外放养、田园放猪及猪鸡同养等方式,现代集约密集、流动性强的养猪方式更容易引发多种病原共同感染或者继发感染疾病,加快猪场间疫病传播。加之不同年龄、品种的猪抵抗力高低不同,猪群调动日益频繁,使疫病形势变得相当复杂,常见疫病有猪瘟、猪流感、仔猪水肿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

1 家猪常见病

1.1 猪瘟

猪瘟又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高度传染性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四季均可感染,秋季尤甚,以温和型和非典型两种猪瘟病毒感染为主,均呈现急性发烧,皮肤发红,食欲不振,便秘腹泻,行走摇晃,败血性变化,器官出血、坏死等病症,其中,小猪还会出现神经性症状。

防治措施:常用有效措施为免疫接种,病猪一经发现应立刻隔离并进行肌肉注射疫苗或皮下注射抗猪瘟血清,并对正常家猪进行免疫接种,仔猪进行超前免疫注射。同时,也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消毒、保温与防风透气工作。

1.2 猪流感

猪流感也是一种发病快、传染速度快的强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猪流感病毒引起,一旦发病,整个猪舍的猪迅速传染,无一幸免。主要发作病症为:咳嗽流涕,食欲不振,便秘,被毛粗乱。

防治措施:首先,发现流感感染病猪立即隔离,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解热止痛,以防止继发传染事件发生;同时对病猪要进行肌肉注射氨基比林或安乃近3d,每日2次。其次,对病猪使用庆大霉素5~10mL进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健康猪需喂饮板蓝根,以提高免疫力。最后,要继续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干燥条件,注意保温并定期消毒。

1.3 仔猪水肿病

生长快、膘情好的断乳仔猪多发生此病症,且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但春秋季是多发期,具有地方性流行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暴发初期甚至会突然死亡,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多部位水肿,指压留痕。其病理表现为胃内积食,内脏黏膜、淋巴结水肿,膀胱黏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等。

防治措施: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药物只在病发初期有效果,在饲料中添加饲含硒和抗生素的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治疗方法可使用安维糖腹腔注射、肌注0.1%亚硒酸钠、灌服盐类泻剂等。

1.4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以空气传播、接触感染、传播、胎盘垂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表现特征为呼吸道疾病和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剖检结果为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肺水肿、细胞浸润与卡他性肺炎,其中,母猪还表现有脑内病变。

防治措施: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免疫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但该病有一定的抗体依赖性,需要选择符合本地区流行毒株的安全、毒力小的疫苗。另外,可通过严格检疫、清洁卫生和消、对母猪精心护理等方法综合防治。

1.5 猪伪狂犬病

这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为噬神经型伪狂犬病毒,家猪一旦感染后将会终身带毒,并且随时向环境中散播毒素。哺乳仔猪主要表现为震颤或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并伴随有发热、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妊娠母猪则会有繁殖障碍出现,发生生育期流产、死胎情况;生长育肥猪通常会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而且可以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重度呼吸道综合征,成为死亡率极高的威胁猪群健康的急性暴发疾病。

防治措施:紧急免疫商品苗由于具有保护互补性,能够有效控制伪狂犬病毒感染家猪,但需要多次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对后备种猪的监测。

2 结 语

家猪疫病防控形势随着养殖流动扩大疾病流行范围日趋复杂,而成长环境、营养供给、温度差异、养殖密度、免疫等情况都会影响家猪抵抗力。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广普及疫苗,但是不同猪群中发生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疫病的抗体水平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控制家猪常见病,建立免疫动态曲线和完整的疫病监测系统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对环境的定期消毒、干燥通风及保温等也是防治家猪疫病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孟伟,徐红梅.猪群常见病防控方案浅析[J].河南畜牧兽医,2014(35):23-25.

[2] 王汉刚.猪春末夏初常见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