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应急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红蓝光治疗仪; 痤疮; 炎症
中图分类号 R75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14-02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人群中,又称为青春痘[1]。痤疮的种类较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出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痤疮的原因较多,包括清洁工作不好、上火、睡眠不足、饮食辛辣食物、遗传基因以及内分泌失调等[2]。痤疮主要在患者的胸前、后背、下巴、鼻子、额头以及脸颊等处发生。痤疮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患者的痤疮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痤疮患者接受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妊娠、肿瘤、哺乳期患者,排除光过敏患者以及15 d内进行过痤疮治疗的患者。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试验组痤疮患者男女比例为40∶35,年龄14~36岁,平均(25.31±11.20)岁;病程5~42个月,平均(26.41±14.23)个月。对照组痤疮患者男女比例为38∶37,年龄13~37岁,平均(25.43±11.22)岁;病程3~43个月,平均(26.52±14.20)个月。两组痤疮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痤疮患者仅接受面部清除术治疗,即让痤疮患者进行面部清洗,在患者的痤疮部位进行喷雾(冷喷机),此时应防止物体进入患者的嘴以及眼睛内,喷雾时间8~12 min左右,这样可以使痤疮患者的皮肤稳定,之后为患者实施痤疮部位杀菌处理,对患者患处的黑头、粉刺等进行清理,并对粉刺、黑头等部位进行按压,在肿胀消除之后,使用浓度为0.8%的生理盐水敷在患者的痤疮部位,时间9~12 min左右[3]。为痤疮患者实施面部清除术的过程中,均采用杀毒清理的方法进行,应做到全面以及细致,避免痤疮患者出现意外感染的情况。
试验组痤疮患者在对照组面部清除术治疗基础上接受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红蓝光治疗仪型号为Lthr-122,蓝光强度为90 mW/cm2,波长为(415±5)nm,标准剂量为48 J/cm2;红光强度为110 mW/cm2,波长为(635±5)nm,标准剂量为126 J/cm2。红蓝光治疗仪的功效是采用功率大、纯度高的红光以及蓝光对患者的问题皮肤进行照射,从而将患者皮肤组织中的细菌清理掉,改善患者的皮肤组织。在面部清除术治疗之后为痤疮患者实施红蓝光治疗仪治疗,每次为患者实施红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时间在23 min左右,为患者实施面部红蓝光照射时,患者应佩戴保护眼镜,防止对患者的眼部造成伤害。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的顺序是先进行16 min蓝光照射,之后为7 min的红光照射,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痤疮情况,合理调整红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试验组痤疮患者每7天接受1次红蓝光治疗仪治疗,共计接受红蓝光治疗仪治疗3次。
两组痤疮患者在治疗后应做好防晒工作,尽量减少在阳光照射剧烈的情况下出门,洗脸时应做到动作轻柔,适当补水,同时,避免食用辛辣以及刺激类的食物[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痤疮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疗效判定标准如下,基本治愈:患者的痤疮面积减少大于等于90%;显效:患者的痤疮面积减少60%~89%;有效:患者的痤疮面积减少20%~59%;无效:与治疗前比较,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痤疮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痤疮患者接受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未接受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痤疮患者(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以及轻度红潮的情况,未接受特殊治疗,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痤疮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两组痤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是皮肤病的一种,属于慢性炎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患处瘢痕、结节、囊肿、脓疱、粉刺、丘疹等皮损。多数痤疮患者在青春期之后,其痤疮症状会有所缓解,并逐渐消失,但是患者的患处会留下凹陷或者增生的痕迹,从而对患者的外表造成影响[5]。
红蓝光治疗仪是通过高功率、高纯度的红蓝光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照射,从而对患者的细胞结构进行改变,将细菌杀死,为患者患处新生的细胞提供生存的环境,利于患者新生细胞的生长。红蓝光治疗仪还可以对患者痤疮部位老化的皮肤进行修复,且并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使得患者的皮肤弹性得以恢复。红蓝光治疗仪中的红光具有能量密度均匀、光源强、纯度高等特点,具有嫩肤祛皱、美白淡斑、对受损皮肤进行修复的作用[6];蓝光具有快速抑制炎症的作用,在不破坏患者皮肤组织的情况下对细菌起到高效破坏的作用。
西医认为痤疮与雄激素分泌过多、皮脂分泌过多以及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红蓝光治疗仪可以通过光学的原理,直接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作用,蓝光主要是通过光动力学的原理,蓝光可将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卟啉(光敏剂)激活,从而生成光毒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快速被杀灭;红光则具有更高的穿透深度,可以起到舒张血管,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消除疤痕的效果[7-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的试验组痤疮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仅进行面部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痤疮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琼等[10]在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中显示,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接受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米诺环素治疗,同时,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接受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后,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表明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接受红蓝光治疗的价值较高,利于其痤疮症状的缓解,且对痤疮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较小。本文结果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痤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痤疮进行纠正意义重大。红蓝光治疗仪在痤疮患者治疗中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利于患者痤疮的消除,且不会导致痤疮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科峰,孙波,吴丹丹,等.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999-1001.
[2]吴实,邓列华,李克俭,等.口服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3,34(1):69-71.
[3]王端,徐巧瑜,丁雯,等.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5,36(2):139-141,144.
[4]栾玉敏,杨奇娇,陈利远,等.中西医结合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29-1030.
[5]刘树雷,赵庆波,廖军,等.红蓝光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4,35(4):51-52.
[6]张昆梅,周宇晗,汪春惠,等.消痤面膜联合LED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3,34(1):76-77.
[7] Kwon H H,Lee J B,Yoon J Y,et al.Th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effect of home-use, combination blue-red LED phototherapy for mild-to-moderate acne vulgaris in Korean patient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3,168(5):1088-1094.
[8]谢培煜.红蓝光治疗痤疮[J].医学信息旬刊,2012,25(6):266.
[9]王海英,张尚军, 陈Z.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 2008, 37(7):81-82.
[关键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财务风险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42
1 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
各行各业皆有其风险,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主要针对医疗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讨论。医疗行业财务风险是相关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时,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不可控力的缘故,让单位通过一段时间经营所取得的最终成果不符合预期目标,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浪费资源的情况。由于医疗卫生单位所从事财务活动贯穿了整个公益活动的全过程,使其在诊疗过程中许多环节都可能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如病人收费、投资建设更新医疗设备、基础设施扩建,等等。
1.1 财务风险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也上升到了全新的阶段,其认知程度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发展。卫生行业与各大企业一样,在财务风险中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具备主观性。正是因为这种两面性,人们在认知风险进行选择时才会出现主客观交替的现象。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风险时,都只注重风险的危险面,如会给资产造成相当的损失、监管不严格等,继而产生畏惧心理。但风险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坏,风险是把双刃剑且无法规避,就单位角度而言,利用得当,单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从风险中寻找机遇能给企业及单位带来更大、更好的收益。而因害怕而一味的躲避,不仅会让机遇白白流失,还会有更大的风险出现。外界会产生舆论多是因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因认知有限造成。舆论一旦形成便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例如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医闹问题便是因为人民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问题,最终还将给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给社会以及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 财务风险在卫生行业的识别方法
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定性与定量两种类型。其区别于其他行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技术与特点。医疗卫生行业也以这两种分析方法为主。通过卫生行业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当的主观性,此外还要依靠工作经验。虽然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标准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相比较为简单,但要求该行业工作分析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仅要对药品管理流程了若指掌,还要熟悉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除了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还要有高超的财务管理能力。否则会导致最终核算指标出现偏差,并逐渐偏离最初目标,继而在财务分析时出现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定量分析法也是财务风险在卫生行业的识别方法之一,其方法主要是为能对卫生行业造成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赋值,通常多针对潜在的因素,通过集体的数值或金额,将分析、评估财务风险进行量化才能更形象地进行比较。利用定量分析法,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对此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单位如卫生行业,因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有时还需借助外力的帮助。例如,在对病人死亡率进行预期衡量时,可以结合马尔科夫矩阵分析法或决策树法等。学会选择使用何种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在面临这类选择问题时,往往不能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如选择了错误的财务分析方式便难以获取精确的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不精确则会加大财务风险,继而导致更大的财务风险出现。
2 医卫领域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2.1 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医疗卫生行业,除了要重视预控风险,更好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医院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预防与控制风险,面临风险合理预测、尽量规避。特别是管理层,需要具备预判风险的能力,并能带领员工共同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预防能力。
2.2 强化套计人员的培育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已然出现了新的卫生财务管理体制与机制。医院除了对财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应有的专业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培训其职业道德。使其在管理财务风险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违法、不逾矩、依法守法;培养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及时制止其舞弊、作弊行为并严厉惩处。此外,财会人员在掌握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自身,了解与管理相关的理论,通过不同的解析方式提升自身技能。
2.3 完善内控体制与风险方略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医院的正常运作打下基础。通过财务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制衡,以此使内控体制得以完善,使其更科学、高效。医院的首选工作便是通过内控体制,将投资解析、论述、报告体制完善,使制定财务策略的盲目性得到控制,继而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将不兼容岗位进行分离,并相互监督约束,清除并整理未缴欠款,建立个人责任制,有个人直接负责相应的资产流失情况,让医院的资产安全得到保障。通过新会计法的规定,医院为工作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也是为了有效避免财务风险。
2.4 强化医院的资金管控
医院要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其前提必须是有畅通的资金支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让资金流转速度加快,以维持资金的良性循环;将库存信息充分利用起来,预防出现呆账、坏账以及资金闲置的情况。对医院资金,要进行全面的解析,并重视反馈工作信息,将欠款尽早回收,使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管控。
2.5 提升诊疗服务效率
医院就诊的维护力度应得到加强,监督医疗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为提高收入乱开药、开贵药等现象。有效提升医院诊疗效率。医院口碑的塑造工作亦不能懈怠,要持续进行,避免纠纷与事故的发生,缓解拖欠医疗费用等情况,从根本上减小医院损失,降低财务风险。
2.6 打造财务风险评价系统
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应打造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作为预防。为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应以现阶段行业标准与制度为基础,结合医院特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并评估出医院所能承受的预警数据,打造相应数据库针对各项数据设立相对应的临界值。事实追踪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产生重大风险前采用有效的针对策略,进而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
3 结 论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市场竞争与财务风险时,做到正视财务风险,掌握市场变化规则,利用杠杆式的调整功能,打造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将资金使用率提升,并加强监管财务的力度,提升医院的各项抗风险能力,让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医院在日常管理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定位,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一旦出现状况,能有效减少影响,让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控制风险应在医院承受范围内。如果管控不力,在影响医疗服务同时,还将医院带入深渊,所以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革新自身财务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卫生行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经研究,决定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 党组成员、副局长
*** 党组成员、副局长
*** 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各股室负责人及局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扶贫工作日常事务及综合协调工作。
二、扎实做好“一帮一联”工作
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局领导班子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及脱贫攻坚一帮一联工作。局主要领导到帮扶联系村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共6次,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4次,较好的了解了帮扶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局其他领导分别带领4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村开展疫情防控及协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共计指导项目建设4个,指导复产复工2次。
积极组织各帮扶联系人认真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利用单位微信群,QQ群等方式方法组织好帮扶干部做好本年度帮扶工作计划,按要求做好受疫情影响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和就业政策,积极推动各帮扶对象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发展农业生产,截止3月2日,***村共计发展养鱼10亩,创新发展产业15亩,新种经济林木65亩;创新发展产业 亩,新种经济林木 亩。较好的做到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两不误。
疫情较轻的村委,有序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在协助贫困村、贫困户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指导制定脱贫发展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和项目,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疫情形势严峻的村委,要积极创新帮扶方式,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帮扶和疫情指导。
三、抢抓时效恢复生产
利用抓项目建设的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超前谋划指导**村做好2020年项目建设各项前期准备,指导**村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项目建设及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2月24日,***建设项目顺利复工;3月3日***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工程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项目的复工开工建设,为顺利完成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驻村干部、帮扶联系人要积极与贫困户通过电话、微信等信息化方式。了解贫困户生产需求,指导选好产业,技术咨询等服务,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岱山县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岱政办[20__180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及卫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岱山县卫生系统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灾害事故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暴雨、洪水、台风、潮汛、干旱、风暴、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毒气泄漏、触电、坍塌、道路交通、海难等各类事故。
防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卫生系统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防控与处置机制。
一、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为强化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决定是否向县政府提请启动有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指挥调动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开展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与救治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负责向县政府请求各方面的支持,负责同县内各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协调工作,并在本县医疗救护、调查控制技术力量不足时,向市卫生局请求支援。
(5)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依法对有关重点区域或者传染病疫区实行紧急措施或者封锁。
(6)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7)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2、县卫生局分别设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工作小组、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和主要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在县卫生局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1)综合协调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信息收集和通报,联络和协调各单位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做好物资准备、调配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2)预防控制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实施应急控制措施、进行现场勘验、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作出评价报告;负责灾害事故后有关预防与
控制工作;协助进行现场救治。
(3)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级医院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挥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协助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3、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县第一人民医院应成立医疗专家会诊小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站网网。乡镇卫生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负全
责。各工作小组名单报县卫生局备案。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卫生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传染病疫情的专项应急处理预案。吝医疗卫生单位要相应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
所还要根据职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
器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储备,保障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并根据需要组建若干梯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现场调查与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包,明确人员联系电话。具体负责相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
4、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达到实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掌握现场应急处理基本技能经常组织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对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 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向全社会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促进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家庭及社区环境卫生。
6、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为我县本岛和衡山岛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定点急救医院和相关传染病定点诊治医院,应合理设置急救通道、传染病门诊、隔离观察室和病房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其他外岛乡镇,由当地乡镇卫生院先组成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县第一人民医院随后组成医疗救护组给予援助。其他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高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监测与报告
1,县卫生局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由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
2、本县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人。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本县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有关信息和其他信息;负责突发事件、疫情信息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突发事件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进行
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设立立24ij}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时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信息。
4.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任务,建立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以及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
灾害事故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
6,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初次报告,必须包括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类型、特征、时间、地点、范围、受害或伤亡人数、主要病(伤)情、事件的地区分布、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等内容,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作出进程报告。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的法律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禁止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县卫生局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制度规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向社会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
的信息。
四、应急处理
县卫生局接到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应急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现场医疗救治、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支持。
(一)预防控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
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个人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采样与处理。
2、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现场卫生监测;突发事件的确证等。
3、各有关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人员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配备必需的防护设施设备、用品,并按照规定穿戴有效的防护衣具和携带相关安全警示仪器设备进入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相关现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对按照规定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抬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情况提出采取医院隔离观察、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指定其他
地点隔离医学观察。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内出现异常症状,负责隔离医学观察的单位要立即通知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尽快运送到指定医院就诊。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被隔离观察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按照规定对被隔离
人员进行医学观察、监督管理。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安置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并向居民、村民 宣传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以及科学预防知识。
6、发生自然灾害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应以最快速度了解灾情,并根据灾害特点及变化情况,加强饮食、饮用水和环境等环节的卫生监督、监测,组织开展环境消毒和除害灭病等有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7、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必要时经县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家确定,向县政府提出采取下列紧急措施的建议:
(l)临时限制关闭有关的公共场所,对特定场所进行强制消毒;
(2)临时停工、停业、停课;
(3)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实施交通卫生检疫或者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4)对水源、供水设施以及食物采取卫生安全控制措施;
(5)对危险物品进行强制封存、销毁;
(6)禁止举办大型活动;
(7)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8)根据需要设立隔离控制区;
(9)其他必须采取的紧急措施。
紧急措施由县政府决定和宣布解除。
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组织指导有关机构和人员,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疫区、疫点进行预防性、终末性消毒。对疫点的终末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对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提供技术指导,并
按职责采取必要的隔离、消毒、身份确认、火化等处理措施。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在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现场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要及时提供卫生科普资料,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对易受感
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和群体防护等措施。
10,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中,发现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县卫生监督所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报请县卫生局依法查处。
(二)医疗救治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各医疗单位接到医疗呼救或者救援指令时,启动医疗救护快速反应系统和运转机制,医疗救治应急反应队伍迅速到达现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在采取现场控制措施和调查的同时,要积极配合与
协助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医疗救援。
2.医疗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并填写清楚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随伤员流转。
3.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的人员,实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诱、拒绝。接诊医生要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诊的重症病人,要负责将病历复印件或原件随病人转送到有条件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4.医疗机构收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人员,应当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等为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5.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医学科研成果及其应用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承担医疗救护的医疗单位在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由县卫生局请求市卫生局派员支援。
6、各医疗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加强医院内消毒管理,并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及缓冲带,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五、奖惩机制
1,县卫生局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l、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2、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放射性物质泄漏、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3、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建设
4、区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王德第同志任组长,傅保奉同志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设办公室,宫炳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区卫生局。
5、成立技术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流行病学组、医疗救护组、消毒技术指导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疫情控制及宣传组,分别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指导和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
第三章各相关部门、组织的职责
6、政府职责。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负领导责任;
制定和颁布相关政策,调动和管理辖区内的一切资源,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防治体系;依法对防治工作中的失职和渎职行为作出处理;组织协调大型应急处理活动。
7、部门职责
7.1卫生部门组织辖区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对辖区内的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制定和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措施;组建专家咨询组织及应急处理队伍;建立定点救治机构;组建监测点和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分析有关资料,掌握突发事件发展动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组织协调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
7.2经贸部门制定物资保障预案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用品的生产、采购、供应;做好物资储备调节和运输。
7.3财政部门筹集、拨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资金,制定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做好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及生活补助工作。
7.4新闻宣传部门搞好舆论引导,及时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科普知识和有关政策。
7.5公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承担疫情重点区域的警戒,维护隔离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政策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7.6工商部门组织开展处理突发事件用品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保证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用品质量可靠和供应及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对人民身体健康有害食品及生活用品的违法行为。
7.7交通、铁路部门在相关地点设立留验站、卫生检疫站、救援站;做好交通工具和车站消毒工作;开展卫生检疫工作;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运送救灾物资。
7.8教育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根据上级部署和应急工作需要相应调整教学工作。
7.9农业、科技、教育、建设、计生、劳动保障、人事、监察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等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7.10基层组织职责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领导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居)委会协同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章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8、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建立以疾控中心为中心、辐射各医院、镇(办事处)防保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结构严密、功能完善的监测网络,辖区内共设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42处,实施区域内突发事件的监测、信息收集、疫情分析。
9、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举报、预警通报制度.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的规定,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汇总分析、预测预报,必要时发出预警通报。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接到报告区卫生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10、流行病学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由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经验的流行病、卫生管理、实验室监测和消毒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全区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确定的流行病学调查线索及来源,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可疑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对接触者受到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11、消毒指导组:负责指导全区预防性消毒和疫点疫区消毒。
12、医疗救治组:负责指导医疗机构对突发事件中病人的救护与治疗,对有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13、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治药品、消毒药品的储备与供应;负责组织全系统有关物资的调运;负责统一调度卫生人力、医疗器械、药品、救护车辆等相关物资。
第六章应急处理措施
14、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提出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15、区卫生局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事件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16、应急预案启动后,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17、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等部门应当保证及时、优先运送。
18、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19、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发生地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20、区卫生局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对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21、区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可以依法作出停工、停业、停课,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及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的决定。
22、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对进入行政区域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23、区卫生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验、技术分析和监督监测,对当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24、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并做好隔离防护和会诊;对需要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诊治的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安排专用车辆运送,并将病人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受的医疗机构。
第七章保障措施
25、区卫生局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演练。推广新知识和新技术。
26、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人力资源考评体系,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队伍和预备队伍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实战应对能力、防护意识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策略,优化人员结构。
27、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划储备应急处理预备人员,从医疗部门或医学院校划定相近专业医务人员或学生,平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根据《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__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市重大活动医疗卫生应急保障预案》、《__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期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及全市、全县中、高考会议的安排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根据《__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期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中卫生计生部门的职责及全市、全县中、高考会议精神,为切实加强医疗救护、传染病防控,决定成立县级中、高考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县卫监所、县人民医院及市中医院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略
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高考医疗卫生保障的协调指挥和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在县卫计局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__同志兼任,成员__,联系电话:__,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各组人员名单及职责如下:
(一)医疗救治小组:全县共设3个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中、高考期间学生及相关人员的现场医疗救治及其它相关医疗救护工作。
1. 市四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__ ,联系电话:__,联络员:张崇新,联系电话:*,成员:__
2. 市七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联系电话:*,联络员:*,联系电话:*,成员:*
3. 市八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 长:__
__市人民医院为__县中、高考保障定点收治医院。考试期间各医院要安排医疗救治专用车在医院待命,不得作为他用,确保在本院不能处置的患病学生能及时转运到市人民医院。各驻点成员请在八点钟之前进场。
(二)传染病防控指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技术指导,对中、高考期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处置意见,负责各考点考前消杀技术的指导工作。对考生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对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监考人员建议不得再进行监考工作;一旦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出现流腮、水痘、季节性流感等常见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置。县疾控中心应主动与县教育局联系,加强对考点相关防控工作的指导,视考生情况提出安排单独考试的建议。
__
成 员:__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应急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__
中、高考期间负责考点传染病监控监测、考前考点的消杀和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三)卫生监督组:负责对中、高考期间学校及各职部门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巡查涉及生活饮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学校内供水设施卫生许可、管理情况,供、管水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学校索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情况,学校内供水水源防护情况。
__
中、高考前,县卫生监督所对考点学校及考区范围内公共场所饮用水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饮用水安全监督
1.要按照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承担高考、中考任务的学校及周边地区宾馆、饭店的饮用水安全要实施过细的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然。
2.加强考试期间考点学校食堂、学生饮用水情况安全巡查。
(二)医疗救治
各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医院要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要做好人员、物资、设备、器材和药品等的储备,要做好组织协调、人员配备、车辆、物资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置突发事件。考试期间所有120急救车在接送病人途径考点时禁鸣警报器。
(三)疾病预防控制
县疾控中心要提前介入,做好考点学校因病缺课、传染病发病情况摸底工作,保持与学校校医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传染病发病动态,对考生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疫情要及时进行处置。要主动与县教育局、学校联系,加强对考点防护、消毒工作的指导,视情况提出安排单独考试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参与保障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卫生保障工作,按照保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要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专业人员参加保障工作,保证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及物品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实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各单位在高考中考期间要实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如出现突发事件在及时处置的同时,必须及时向县卫计局报告。
(一)编制目的
为了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求援工作有序、迅速、高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昭通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属地管理、明确职责;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4、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5、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6、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7、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二、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县卫生局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县、乡医疗机构、医疗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专家组、应急队伍、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一)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卫生医疗业务的领导任副组长,医政、疾控、规划财务、办公室等有关股室负责人、县级医疗、疾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县卫生局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设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县、乡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进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伤病员院内救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三)专家组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由传染科、内科、外科、医技、职业病、疾控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四)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队伍、中毒事件应急队伍、救灾防病队伍,负责现场抢救和伤病员转送。
(五)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县卫生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由在现场的卫生局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三、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
2、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露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事件。
3、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州(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开展医疗卫生救援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四、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启动和终止
(一)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1、县卫生局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事件的有关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向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领导报告、请示批准,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县、乡医疗机构要经常(伤病员情况较严重的应每日报)向县卫生局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县卫生局要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及原因,发生时间、地点及范围,人员的发病、伤亡情况,初步处理情况等。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县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危急病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好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卫生局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病情稳定,无新增病人,由原决定启动机关决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一)队伍保障
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保持应急人员稳定。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掌握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二)物资储备
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储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三)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部门、机构或个人承担。
财政部门要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须的经费。审计部门要做好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工作。
六、附则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救援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等不负责任行为及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二)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安
全
防
疫
应
急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
2014年6月
1.总则
1.1.1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项目部的应急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或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伤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编制指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本项目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4 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项目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始终安全第一。推行人性化管理,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员工在所有和工作相关场所的健康安全,尽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工作的环境,尽力避免职业病和工作伤害;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教育,树建企业文化,弘扬人文
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荣誉感,注重团队合作,提升企业凝聚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由引发事件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解决。
(3)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充分考虑务工人员利益、取得务工人员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
(4)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事件,加强对务工人员的说服教育,引导务工人员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5)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务工人员触电发生后,项目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
(6)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务工人员触电事故事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整个过程。教育务工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2. 项目概况
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类
3.1 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鼠疫、霍乱)。
3.2 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是根据卫生部《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以县为单位,5 天内集中暴发病毒性肝炎 50 例,伤寒、副伤寒 10 例,痢疾 100 例,钩端螺旋体病 20 例,流行性出血热 5 例,乙型脑炎和疟疾分别发生 20 例。
3.3 发生艾滋病、新型病毒性肝炎、O157 出血性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等新的传染病疫情。
3.4 食物中毒事故。
3.5 发生灾后传染病及其它因灾疾病。
3.6 公共场所危害事故。
3.7 化妆品危害事件。
3.8 饮用水污染事件。
3.9 放射源丢失或者放射污染事件。
3.10 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3.11 急性职业中毒。
3.12 猪流感传染病事件
4. 应急小组及职责
4.1 应急小组成员:
组 长:马庆文
副组长:郑衍群
组 员:郑邦松 郑仲民 叶贤德 吴太德
联络调度组:张顺科 张顺汉
救护抢险组:杨文超 曹亚平 姚晓杰 王建毅
保安保卫组:姚佑森 张汝盛
善后处理组:郑金成 张顺章
4.2 应急小组职责 (1)负责本项目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与响应工作;
(2)负责及时与当地相关机构、公司有关部门联系以解决问题,及安排事故调查小组赴事故发生地处理问题。
(3)救援队伍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承担抢险、救人、抢救财产、设备和疏散群众任务。
5. 预防措施
5.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由项目部应急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
5.2 各部门应该经常对员工进行法纪法规、形势政策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密切注意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解决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5.3 安全保卫部门在值班和巡逻检查的同时,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检查工作,确保现有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5.4 项目部应急安全小组需每月组织安全小组成员对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区域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后立即进行整改。
6. 响应及应急措施
发生在本项目部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当地有关部门、项目部实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的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技术交流和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项目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启动项目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项目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项目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6.1 组织协调各分包单位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6.2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需要,调集本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项目部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6.3 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当地有关部门及公司同意、可以宣布疫区范围,可以对本工程的施工范围及宿舍区域实施封锁。对食物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6.4 疫情控制措施:工程可以采取停工、限制,封闭或封存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6.5 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施工人员采取预防工作,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接触
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6 实施交通卫生检疫:配合当地交通、质检等部门在交通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
6.7 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项目部要配合当地、公司上级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作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6.8 开展群防群治:本项目部协助当地卫生局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6.9 督促检查:负责对项目部及分包单位的应急处理工作督察和指导。
6.10 救援器材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
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抢救工具:工地现场常备机具和工具;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 36V 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
交通工具:工地现场常备一辆运送车;
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7. 医疗保障应急控制及救护措施
7.1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7.2 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7.3 项目部要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7.4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查或确诊。
7.5 项目部积极配合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施工现场、生活区域交叉感染和污染。
7.6 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7.7 对现场工人不明原因疾病和新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中毒事件发生后,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
8.非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反应措施
8.1 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8.2 组织做好本项目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8.3 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检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8.4 开展项目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范于未然。
8.5 开展防止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8.6 根据当地及公司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
9、二十四小时安全值班制度:
办 公 室 门 卫:姚佑森 王献昌
现场出入口门卫:景国华 杜皂成 李白保 陈小红
10.善后工作
10.1 项目部负责做好详细的资料统计,按照国家及公司相关规定将伤亡、受困、损失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及地方主管部门,同时组织相关分包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遇难人员亲属、受伤人员及家属以及受影响人员的接待、安抚、医疗、补偿和安置工作。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善后处理组要加强监督检查。
10.2 项目部应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减少事件造成损失,防止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安定,在短期内将事件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状态。
10.3 项目部应根据《事故处理管理规定》NMD1-03 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分析情况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并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同时报告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10.4 应急工作结束后,项目部要认真核对参加应急的人数,清点各种应急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整理好应急记录、图纸等资料、
联志村安置楼 安全防疫应急预案 核算应急发生的费用,并及时组织参加应急的部门/项目部与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应急总结报告,在一个月内上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
11.生效日期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在我区内肺炎疫情的危害,提高应对肺炎的应急反应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环境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7.《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镇行政区域内散发性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调整。
四、工作原则
坚持把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调度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及援救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金物资组、会务材料组、宣传报道组、防控排查组、后勤保障组、人员调配组、环境整治组、社会稳定组、督导检查组、医疗救护组、企业防控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卫健科,王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事宜。(具体分组见附件)
六、预警预测
领导小组根据监测报告做出部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害程度做出应急处置方案。防控排查组负责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一)信息报送。辖区内专班排查小分队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镇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2小时内向区防办报告。
(二)应急处置。防疫领导小组接到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后,立即启动《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镇防疫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处理,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医疗救护组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立即开赴现场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疫情程度(能否控制、是否需要增援力量、救治物品补充和转送交通工具)等。
2.镇防疫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及时上级汇报情况,同时组织辖区村、社区和其它职能部门做好人员排查、信息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严格按要求进行转诊;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相关地点进行卫生处理,;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采取暂时封闭或者封存疑似被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紧急措施;做好报告、病例分析与总结;协助上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
4.宣传报道组应及时准确了解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防疫领导小组报送信息。及时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出现病例的村、社区应立即做好全员核算检测的准备工作,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检测。
七、预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