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

第1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中图分类号】G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51-02

1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五个理由: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美的所在,它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经典之作,那优美的语言,优美的画面,神圣的情感,时时处处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2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2.1 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3 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

2.4 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3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1 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地阅读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读写结合,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3.2 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钩玄提要;(4)写读后感。

3.3 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3.4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

第2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我喜欢读书,读书有感触时,便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跑题”一会儿,学生也常跟着我“跑”,从神情上看,他们还挺喜欢的。不知是否受了我的影响,一位学生居然写下了读《资本论》(简本)的读书笔记,我在惊讶中豁然:阅读是不被应试体制拖垮的突破口。

经历了三十年语文教学,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学思潮、理念、模式、方法,曾马不停蹄地追新逐异,忙得不亦乐乎,也曾在忙乎中,坚守过语文教学的生命本色,那就是我们曾经熟知、如今已不再被提及的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然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从培养人的角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涵养心灵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引领价值追求,那么,能担当此任的便唯有广泛阅读了。因为阅读提升语文素养,阅读滋养学生心灵世界。

于是,我们开始突围。

我们布置作业,但不是题海。我们理直气壮地说,高考要考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借此只布置两种作业:一是记诵经典诗文,一是大量的自主性阅读与规定性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同时也要阅读我们拟定的《高中生推荐书目》的书,要求学生对于自己阅读过程要留下痕迹:做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心得。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时间,除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外,我们基本不布置其他语文课外作业;还腾出少量语文课让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或阅读交流;年段安排的语文辅导课全部安排阅读;动员大家形成共识,星期天晚上让学生自由阅读;当然,课堂上我还会“跑题”谈读书感触。我们这样做,只是想让学生身上少些题海味,多些书卷气。

我们顺应考试,但改变内容。我们把课外阅读引入考试中,研究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测试评价,侧重研究自主性阅读与规定性阅读的纸笔测试形式。试卷由“我学习,我积累,我收获(40分)”“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50分)”“我感悟,我表达,我交流(60分)”三个部分构成,课外阅读的比例占试卷150分的1/3。

对于自主性阅读,我们这样命题:

例1:还记得自己摘抄积累的思想精辟,或材料精当,或语言精练的语句、段吗?请摘选两例与大家分享。

例2:每部作品中都有自己经典的片段让我们印象深刻。比如《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巧借东风”等故事早已广为传颂。《边城》中茶峒纯朴民风的描写总让人不由得心向往之。试就你读过的作品,简述这样一个精彩片段,不超过120字(5分)

对于规定性阅读,我们这样命题:

例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暗之歌》是作者夏榆的青春片段。作者18岁因生活所迫,顶替退休的父亲下矿井,当了一名矿工。他的青春在黑暗的地底下度过,那里离死亡很近,离太阳很远。

B.筱敏在《起风》一文中,写自己和一位普通同学的偶遇,朋友的家就像一个怪异的铁盒子:让人几乎没有立足的位置。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家人没有希望与追求,生活阴郁而杂乱。

C.阿城的《父亲》叙写了父亲遭遇的极其残酷的政治变故,父亲为此经历的苦难生活以及父亲对某些至为珍贵的东西的坚守。沉重而苦涩的语言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D.《华尔脱・密蒂的隐秘生活》中的主人公华尔脱・密蒂在“英雄”和“懦夫”之间游走,处于不断进行自我美化、自我幻想的状态,他的名字在美国已成为“白日梦者”的代名词。

例4:在《故乡》一文中,作者林贤治把农民在 和

间的涌动比喻成潮汐涨落,在这个过程中,前者把最精锐的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后者,使其永远年轻。

葛兆光在《唐诗过后是宋词》中,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看待当代诗歌和 ,对二者的关系与现状有独到的认识和分析,指出文学需要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要给这个时代真诚的感动。

例 5:在本学期选读的两本书中,对你产生了较深影响的是《》,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这本书的现实意义。(5分)

通过规定考试的范围,利用考试的评价作用,我们引领学生尽可能地畅游书海,提升语文素养,超越应试藩篱。

我们需要分数,但综合评价学生。在现实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分数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以此为评价的依据,那我们就给分数――综合评价了的分数。经小组同学评议、推荐,能在班级交流阅读心得的有分数,有阅读笔记记下自己阅读过程的有分数,发表习作的有分数,半期考、期考有分数,这些分数按比例相加,就是我们给出的分数。要得这样的高分数,死读书、读死书就行不通了。

第3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书课;读书习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17-01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1.开展读书课的意义

1.1 培养阅读兴趣,活跃读书氛围,促进图书流通。读书活动往往能引导学生的阅读"从书本到人生,从狭隘到广阔,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性地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形式,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针对性强并有成就感。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让教室布置得精彩纷呈,让"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在耳濡目染中熏陶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走进教室,便进入了一个环境优美、书香清幽、生机盎然的知识殿堂。这种环境气氛,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并能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促使他们经常性地到图书馆里进行阅读活动。我发现,由于我们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各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涨。

1.2 促进课内学习,推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实践与延伸。学生的课内学习能让学生学到各种基本知识与方法,但要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就必须要在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中去巩固、提高和拓展。读书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时的社会活动应付,也不是对课内学习的冲击。通过读书活动,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可以促进课内学习,也能推动课外阅读。

1.3 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素质教育是什么?可能大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有人曾将它概括成能力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两个方面。而学生在图书馆里的读书活动,既可以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同时通过活动的精心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边阅读边动笔的能力和习惯,写读后感的能力,精读与泛读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等。此外,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写作、口头表达、动手、表演、团结协作、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等各种能力。我们学生写读后感,写评论,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紧紧地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以读书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培养他们的个性。我们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就是要使学生摆脱死读书的坏毛病,使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等得到充分地解放,个性得到充分地培育与发展。在开展读书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作文质量也不断提高。他们能紧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对他们的素质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读书课的指导

有的学生在大量阅读后,阅读能力提高了,语言丰富了,作文提高了,文明习惯、思想品质长进了,而有的学生却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能读书和会读书是并非一回事。也就是说,一般的看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看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仅仅是图着好看好玩,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知识面地拓展是没有多大好处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不否定,读书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但作相应的指导,则更利于其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利于加深其对读书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学生自主的行为,必须以学生读为主。但在此期间,老师将起着领头羊的向导作用,老师的指导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单靠一种力量,一种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读书热情的。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五个结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应重在平时。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读书课的成果展示方式

3.1 写。即写读书笔记,包括摘抄、笔记、心得等形式,读书笔记是读书治学、积累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处有:首先,可以加深记忆。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抄一遍。通过心思、手记,对书上的重点部分、精彩段落可做到记忆尤深。其次,有利于理解,促进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其三,有利于积累资料,丰富知识。如:我校学生的快乐阅读作业,图文并茂真是让人赏心悦目。通过广泛的阅读,同学们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不断地汲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扩展了知识视野,明白了许多道理,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3.2 讲。即在个人阅读、思考、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交流、评议、演讲、讲故事等。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积极性高,效果也非常好。

3.3 赛。以比赛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如: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赛、搜索资料比赛、讲童话故事比赛、读书书签创新制作比赛、出课外阅读报比赛等。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舞台上生动活泼地学习、争先恐后地表演、身心自由地发展,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4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高中语文阅读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带给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无限的活力与生机,由此开启了高中现代文人文、自主、开放、活跃的阅读模式。高中的现代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还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通过阅读现代文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增进素质,改善气质。阅读历史、游记等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的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从而滋生民族责任感。阅读文学作品能增进我们的文学素养,遨游于这些作品中,我们会懂得真、善、美,会变得爱憎分明。阅读礼仪方面的书籍,我们知道如何梳妆打扮,如何待人接物,从而变得仪态大方,举止高雅,谈吐不凡。

二、当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

如今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也由板书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更重要是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思维体系中,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还是值得鼓励的教学手段。但我们的教师却不能将其做为一种标准,一种时尚来运用。尤其是对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及有效的课堂互动来进行教学。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现代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多年的现代文教育,但是他们本身的知识存储并不能够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那份韵味、那份灵气。现在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并不关注现代文谋篇布局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遣词造句的灵气,以及人文内蕴等,而是把把完整的情节简单地 “肢解”,把其分为若干零散部分,并把一些抽象符号和琐碎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中,逐渐的模糊掉已经感知到的完整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最终学生学到的却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只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现代文的兴趣吗?

三、提高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景,激发现代文阅读兴趣

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以此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蜀道难》时,如果学生没有亲自见过蜀道的险、奇,又如何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蜀道难呢?最多就只能是在心里想:“蜀道难啊。”但是如何个难法,他们却又说不出口?因此,教师可以找一些蜀道天险的视频或者图片给学生们看,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蜀道难。

在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那种“故都的秋味”?如何去体会作者的沉静、寡淡的心境?这时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秋的图片,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北京的秋的图片。以此来体会其中作者的那种深切的眷念之意。

(二)创新现代文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积累习惯

如今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基于精心选择之上,其目的应是增加学生在课文中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去指导学生长期去收集课内外的词汇,以及注重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勤摘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可能有一点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首先从最简单的做起,例如从写批注、心得、评价等方面着手,以此来逐渐培养起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优秀文字段落的摘抄是现代文阅读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那不仅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还可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效率。

第5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阅读教学为先导。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而新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学实际中语文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甚至转换角色,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1.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1资源共享性原则

因为学生有着相差高低的欣赏水平,有着不尽相同的阅读兴趣,并且还存在着阅读速度和内容的差异,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阅读课时分布不均,况且也是有限的。为使学生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中采用读书笔记、佳文摘抄等阅读课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互惠性教学方法。

1.2阅读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的开放。以学生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课在内容上的开放,就是指的是学生所阅览的书籍是多样、广泛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而不是对阅读文本限制,更不是简单意义上对文本的统解、全解、详解,在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中让学生自由遨游在书海里。以学生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课在形式上的开放,指的是营造较为宽松的课堂阅读氛围,改变传统的“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阅读文本材料一定要读得有味,正像林语堂所讲读书之本意就是读书兴味即来之时拿起就读,才可谓真正的读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读书,无论是课前组织、指导工作,还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都要遵循这一原则[2]。

1.3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的原则

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阅读的文本的理解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阅读中的能力培养要得法于课内,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得以提高;但是阅读的真正目的还是通过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延伸,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的阅读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道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4知识迁移性原则

当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知识视野不断开阔的时候,一周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因此,阅读课的再开展就学从原来的教过渡到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中心,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深度、学习态度等的迁移能力上下功夫。况且众所周知阅读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进而为说、写能力的提高服务。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2.1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手段

所谓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辅助用具,它是指教师搭载知识信息、传授教学内容的物质媒介。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总称。

学校经常使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图表、板书、板画、实物、标本、模型等)就是常规教学手段;幻灯机、投影器、电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靠教师课堂讲授的简单形式,它是一种采用黑板、粉笔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学生每天都面对单调的黑板加上每门课程每节课都以同样的教学程式去授课,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单调。这些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了抑制作用,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变换不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投影、录音等教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对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就会增强;与此同时投影可以扩充课堂知识的容量。

2.2提问策略

提问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阅读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目前,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问很多,但思维度过低,表面热闹,但实效不高;粗线条提问,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把提问的自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但许多是无效环节。

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提问方式多样,每篇文章各有特点,教师更是各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就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方面来说,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虽然不同,但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学习运用语言,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阅读教学还应该在以课文为例的学生阅读活动中教给学生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的一般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如何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从读高中写,读写结合。

3.结论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摸索相结合的过程,这正好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创造成功的阅读教学范例,使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活动更加地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两个角度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有效教学必须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让自己成为“有效教师”,即能够持续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一名“有效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前。(1)准备教学内容。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再度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2)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中。(1)将课前预习和课后活动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有机融为一体,这也可以称作是一种立体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其优势互补的作用。高中课堂只有45分钟,很多时候教学活动和目标任务无法在其中全部完成。因此,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向课前进行延伸,将基础性知识通过预习活动来完成,充分发挥课前预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与补充性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2)营造教学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犹如二次创作。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出相应的预测,做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爱好、欣赏水平,使自己对作品的阐发能适应学生兴趣的变化,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教学氛围,激活情绪,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3)做好师生互动激励。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种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师生互动”,并把它作为现代有效教学的关键。研究“师生互动”模式的目的在于辨别哪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有效的学习行为。而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信任感。

3.教学后。(1)课外阅读。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且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以阅读讲义和《天天语文》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2)课外练笔。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写周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1.让学生保持有安全、自由及开放的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她)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民主氛围浓厚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潜能才会得到极大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现代教学还要求应确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

3.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把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小组活动为主全异质分组之下的团体之间合作互助,由教师或学生设计学习,分配语文学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语文合作学习可以实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放、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素材;快乐写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想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积累生活素材,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要厚积薄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现在的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地积累写作素材呢?

开展写作积累活动前,我在班级里做了个有趣而简洁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益因素”的问卷测查。结果显示,学生中75%的人认为“积累”对提高写作水平的影响很大,20%的学生认为积累对提高写作水平的影响最大。这一结果也印证了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缺积累、少素材的现象。带着这个调查结果,也本着“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去感受生活,体验人生;教会学生积淀素材,学会感动;指导学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的目的,我组织学生创办属于自己的“动感笔记”。 笔记的名字自拟(可用笔名、外号、QQ名、网络名等等),版式设计、字体、图案学生自己设置,可以粘贴裁剪材料,摘抄精美文章或文段,写上自己的评论和思考等。为了达到目的,每月检查一次,在学生的笔记里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我对积累文章的赞赏,并鼓励同学们进行交互阅读。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压抑地学习,而是积极快乐地积累。读文章,查资料,找杂志,贴图片,摘警句,抄美文,写感想……调动学生眼、口、耳、手、脑各个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人的收集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形成独特的风格。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得到激发。

由此可知,想要学生喜欢写作,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原动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和积累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指导学生搜集文章,重视阅读积累

学生写作开始,要阅读范文、精心选择并辑录,变为自己的“资料库”。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从阅读中领悟别人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如果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任务量太大,所以我们不妨把一部分目光放到教材上,回归课内。我们的教材和读本中,节选了很多优秀的古今中外作品,教师在上课讲解之余,更要把教材当做第一素材,指导学生发掘课文的语言美和思想美,与作者产生灵魂的共鸣,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美,处处都可以作为语文材料的积累。

2.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感受积累乐趣

学生积累的“资料库”,组织交流的形式有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类似手抄报的形式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读书笔记、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交流,定期更换内容,定期交换阅读,使每位同学的辛苦努力变成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让他们从中感知自身的重要性,体会合作的幸福。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同龄人的品评和赞赏中体会努力达到成功的欢乐,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

3. 鼓励学生阅读思考,积淀情感认知

学生读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也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这些材料,要想从死的堆砌物,变为活的、生动的语言文字,还需要学生对这些文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品位,在反复诵读吟咏中,去捕捉作者的思想内涵,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圈点、点评,积淀健康的情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可能一开始他们的想法还会稍显简单和幼稚,过于片面,但教师要珍视他们思想中一鳞半爪的闪光点,多鼓励引导他们接着原本的内容深入思考,学会自己评判事物,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循序渐进,在感悟中深化思想、升华人格,萌发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4. 鼓励优秀习作,体会成功快乐

认真追寻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的作文本上很少获得老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愿写的情绪。基于此,教师应该把鼓励、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在学生的作文中,即便是没有通篇都优秀的作文,但个别好的段落、精彩的语句、或者生动形象的词语总是会有,抓住这里对他们加以赞赏,在班级的板报、日志、网络群里进行展示,这对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是莫大的激发和鼓励。当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词可用,写作的动机和行为水到渠成,还会害怕作文这只纸老虎吗?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明确规定:“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上不害怕、不抵触,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积累,逐渐变为我想试试、我有话要说,我有情感要表达,这样作文就从基础上成功了一半。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教学中培养积累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为写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成长记录〉记录成长——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活动探究》,田家炳中学、谢筱婷

[2]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能力》,郝晓芳

[4]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青铜峡市广武中心学校,杜金芳

[5] 《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刘桂涛

第8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教学策略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然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过分强调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落甚至缺失。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一、培养阅读兴趣 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仅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体现在学生个体内心的精神体验、想象以及再创造。教语文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人格独立,有高尚灵魂的人。为此,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布置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当作业一样在完成,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摘抄;同时在每周8节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们走上讲台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阅读课,有一位女生向同学们推荐《简爱》一书时,她说:读《简爱》我不仅仅感动于那一场超越阶级,超越贫富的爱情,我更震撼于一个弱小、贫穷的姑娘会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发出人的独立宣言:“当我们裸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说到此处,她流泪了,班上响起了一阵掌声。我想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不仅感动了她,也让班上所有学生在以后面对艰难挫折时,必然会想起简爱的坚毅而勇敢地拼搏;当他们贫穷难以自立时,他们也必将会像简爱一样独立地坚守自己的尊严。通过这样的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课,让我明白了学生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受到的精神洗礼远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讲述要强。也让我更加坚信教师应像一个引路人,带领学生把目光投向经过历史长河筛选的经典书籍,通过阅读锻炼他们的品德和人文素养,去丰富生命的内涵,再完成生命的体验。

二、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培养作文应试能力。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源自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而成了一种缺乏冲动,没有需要,而又必须得完成的沉重的负担。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之下,写作过程也已经偏离了生活的本原,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脱离生活的现象。不论是命题指导,还是批改、讲评,教师的着力点往往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和布局谋篇,忽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不注意通过作文把学生引向生活,培养他们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注意通过作文去分析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路狭隘、表达贫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写作教学、训练产生的恶果是:抹杀了学生天真活泼的灵性,丰富多彩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虚假文风泛滥。学生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时言不由衷,生编硬造,无病,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联的,当我们某些老师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灵的锈迹斑斑,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萧索,学生的人格人性的人为折损。作文的虚伪极易滑向做人的虚伪,说假话,久而久之,会“习惯成自然,变成“以假乱真”,甚至“以假为真”。

三、挖掘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元素

第9篇: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农村高中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社区文化和公用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信息闭塞,校园文化气氛不浓;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普遍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种种原因严重地制约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提高。近年来,我和几位同仁因简就陋,积极探讨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1.1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发挥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我们组织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抄写名言警句,开设知识园地、剪贴栏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气息,让他们产生一种要读书的强烈愿望。我们还发动学生,如家里有藏书的带到班上,经济条件允许的每学期买三两本书,然后交由班级统一管理,全班轮流阅读。如此,充分发挥了书籍资源的潜在价值,使学生在班级里就能读到一定数量的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1.2 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上《水浒传》的节选《林提辖风雪山神庙》时,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林冲作为十万禁军教头,既有刚烈的武士性格,又有儒雅的文人气质。面对高俅三番四次派人要置他于死地,却处处忍让,为了家庭和前程委曲求全,心存幻想,表现了他作为社会上层人物的性格弱点。然而他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由逆来顺受到顿生杀念,一枪刺杀了陆虞侯,又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武士的本性。随着情节不断的展开,林冲的性格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后面的路,林冲又会如何走下去呢?由此,激发了学生要阅读的浓厚兴趣,课后纷纷找原著来看。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这种效果比任何说教号召都来得有效。

1.3 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安排阅读专题,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然后在班上交流。每个学期我都安排三到五个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搜集材料,归纳整理之后拿到班上交流,或出成板报形式。如08年6月份,我让学生搜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9月份,搜集奥运健儿的成长故事。这样,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丰富生动的专题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做这样的阅读专题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爱读书看报的习惯,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

2.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

2.1 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图书。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学生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免不了感到茫然和困惑。我们发现,平时相当部分的学生也喜欢看书,但往往比较随意,缺乏鉴别与选择,追随“流行”, 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武侠飞刀”、“凶杀奇案”、“明星艳事”和 “享乐至上”等等不甚健康的思想影响。这种阅读目标性不强,品位不高,浪费时间,得不偿失,甚至有害无益。因此,老师的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定期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时代感强的精美散文,以及文学素养较高的小说、优秀人物传记等等书籍,在源头上把好阅读的质量关。

2.2 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习惯,多从上下文的语境去揣摩语义。如有暂时未能理解的地方,告诉他们,这属于正常现象。提倡他们先跳过,继续往下看,不要纠缠于一字半句。待阅读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大都会豁然开朗,自然化解。有的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总要停下查阅,非查出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往往造成阅读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在遇到深奥的地方时,往往停滞不前,甚至因此半途而废。这都是不正确的读书方法,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倡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求甚解”。

2.3 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提高读书效率。科学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材料的不同以及阅读的目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以下两种:

(1)泛读法。对于那些属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浏览一遍即可。我们要求学生在拿到一本新书后,要先看前言和目录,以便对书的主要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可挑选一些章节来读;读报则要先看栏目、标题,在浏览的过程中得到粗略的印象,了解主要内容即可,不必处处斟字酌句。这样,才能扩大阅读量,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精读法。对于一些重点文章,或是与学习关系密切,或较感兴趣的章节,则应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进行琢磨、研究。从具体细节到文章整体都要理清理,并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圈点勾划,玩赏品味。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并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又将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潜心去指道和培养。

3.1 培养学生养成“读记结合”的阅读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接受的信息量较多,内容也丰富多彩。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我们要求学生勾勒出来。或摘抄,或剪贴,或写成读书笔记,把阅读的精华储存起来,日后梳理整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日积月累,既扩大了知识面,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素材。

3.2 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读”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生在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猎奇,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往往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的肤浅层面上。时间久了之后,就是情节也会逐渐淡忘得一干二净。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思考造成的。因此,我们提倡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多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并及时把自己瞬间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逐步养成勤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