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因为浙江省内只有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开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所以专业的现状主要以本校的具体情况来说明。
(一)专业实训基地与建设情况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基本满足在校学生的专业实训需求
工程机械实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目前本校有六大实训模块:工程机械发动机实训模块、工程机械液压实训模块、工程机械电气实训模块、工程机械操作实训模块、工程机械底盘实训模块、钳工实训模块(其中前四大模块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拥有十五个室内实训室及一个大型室外实训场地,设施设备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有丰富的教学设备和较完善的实训条件,可同时满足240余名学生的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形式一般采用小班小组制,以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初步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
目前,我校工程机械专业已有四家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分别以冠名班、订单班等方式进行合作。本专业还有五十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有不少企业也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愿。如图1所示。
图1 中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以上数据说明,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表现在:一方面,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基本能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到有用的专业技能,为以后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中还存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学校的实训条件虽然比较完善,但与行业企业的实际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不够先进,跟不上现代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变化;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紧密度,提高行业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
(二)专业实训课程与教学情况
首先,对于学校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环节设置总体能得到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认可(见图2)。近6.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充足,28.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虽然充足,但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极大部分实训操作是模拟训练,与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有较大差别。还有31.1%的毕业生认为能在学校学到有用的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工作岗位上。
图2 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学校实践技能训练环节设置的评价
其次,课程设置总体上能够与岗位需求相对接,但对工作的有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毕业生在中职学校所学的专业课,对工作比较有用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所示):驾驶与排故、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程机械电器系统维修、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底盘构造与拆装、液压元件构造与拆装、液压系统分析与故障排除等课程的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90(68.2%)、87(65.9%)、75(56.8%)、74(56.5%)、74(56.5%)、73(55.3%)、73(55.3%)、73(55.3%)。这些课程的有用性评价均在50%以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图3 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对工作的有用性评价
此外,在对学校专业教学环节设置的评价中,集中反映在“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践环节的课时数较少”两个环节,极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在校内学习到有用的技能,但学校实践技能环节设置中还存在“实训设备不够先进,与企业有一定距离”、“要引入新技能、新知识”、“加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部分课程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特别是与岗位的对接较差”等问题。
(三)企业对培养的人才素质需求状况
从调研结果来看,企业认为中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前五位是: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安全意识、守岗爱岗、守时诚信,其均值分别为4.8966、4.8966、4.8621、4.7586、4.7586,其百分比分别为86.7%、86.7%、83.3%、83.3%、73.3%,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认为学生在职校最需培养的职业素养及重要性程度
企业在挑选中职生时最看重的专业素养前五位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工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能力、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能力、工程机械设备的认知能力、工程机械设备的运用和操作能力等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其均值分别为4.5667、4.5000、4.5000、4.4483、4.3793,百分比分别是63.3%、60%、60%、46.7%、46.7%,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认为学生在职校最需培养的专业素养及重要性程度
可见,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要突显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次,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注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基本素养教育,“成才”与“成人”二者同等重要。
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一)明确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首先确立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毕业生和企业都反映了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和企业直接对接。学生反馈很多知识都是在企业实习期间掌握的,学校里的教学内容不是最新的,也不是企业最需要的技能点;企业反馈学生到了企业后,虽有理论知识基础,但动手能力欠缺,要经过较长时间重新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因此,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从行业企业对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重视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人文素养、道德品质修养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形成完整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等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实施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2]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学校是学习场所、工作车间;教师是导师、师傅,学生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作业是作品、产品。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是将学校的教育过程和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资源相互融合。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是要使教学过程不再遵循学科型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是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在逻辑。
2.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首先,核心课程的确定要根据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合理调整,以核心岗位技能为基础,围绕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其次,课程内容中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第三,要设计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能力。同时,要随时跟踪就业市场信息,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新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3.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模式的基本点是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引厂入校”模式、“产教一体”模式、“办校入企”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教育“企业化”,企业实践“教育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活动要以工作任务引领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配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在“生产情境”中强化动手操作;其次,要设置生产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第三,要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把授课内容直接、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问题。
4.改革实训课程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实训课程评价是职业教育特色使然,针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企业主体的参与,在职业场所情境下,从企业立场和需求出发来对学生实训作出评价。一是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评价观体系。评价应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考察学生。二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即重视学生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式及情感态度。三是实现情境化的评价原则。实训课程是在职业场所完成的,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对于学生实训的评价应在职场中进行,实现情境化的评价原则。[3]
5.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业;人才培养
当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不再是简单的代替人工运转的工具。伴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化,更人性化,以及更富革新性化发展。为加快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转型,企业需求主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上到国家,下到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既能从事工业一线的设计制造,还能完成工程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任务。该专业担负着为机械制造输送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对振兴我国机械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国家政策引导
在新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2015年3月25日,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全面实施新阶段。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制造业中极其重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机械转型企业作出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造成低质低效产品进入市场,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针对这样的局面,政府要及时制止,对创新型和研发型机械企业政府从政策、资金上予以更大的支持。
2.企业市场主导
我国传统机械行业投资成本低,使得机械制造企业遍地开花,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究其主要原因是是企业没有顺应行业要求开展相关的的人才培养。在中国类似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一群没有创造力的人领导者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创造着廉价的岗位,他们安于现状、不思创新,最终只会被行业新形势所淘汰。于此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致使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景气度不断分化,传统产业发展势头不断下降,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要想在机械制造业出类拔萃,制造企业要科学的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全方位创建技术人员再教育的环境,同时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形成。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新型企业转型的初期阶段,企业要顺应行业要求,就必须发展与创新,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械制造业企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的影响着高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计划,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市场[1]。
3.高校积极响应职业标准和教育背离
职业标准是市场企业的需求,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国外国内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企业的这一标准。如果高校关于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紧跟这一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就会被市场抛弃。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程度[2]。(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再是让学生仅从课堂上学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中自己领会,和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全面系统的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机械制造业中相关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安装运转要求。(2)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比如,将《机床数控技术》和《PLC原理和应用》合并为《机床数控技术及PLC》,开设一系列新型技术课程,比如,《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3)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满足就业所需人才要求的师资团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紧跟机械制造业领域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传授学生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将科研成果应有到实践当中,在考虑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阶段,为适应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提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传统的机械方式将被逐渐取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虚拟化,科技化,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增加机械装置的功能,从而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面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3]。
参考文献
[1]张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纵横,2015,(14):231.
[2]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
关键词:产品外观设计 CI识别系统 心理学 人机工程学
0 引言
近20多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猛,挖掘机尤为突出,但是外资品牌占领了大批江山。近10多年来,由于国内基础建设投入加大,西部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城镇化建设,人工成本的增加,这一系列变化加速了对液压挖掘机需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中,牵动了一批其他机械行业的制造厂加入液压挖掘机行业。但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其总体水平依然偏低。特别是在产品外观设计或工业设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运用方面;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对产品外观设计不够重视,低估了产品外观设计给产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给客户带来的视觉心理效应,忽略了对产品外观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1 挖掘机外观设计理念现状
挖掘机产品外观设计应注意三方面:
①以涂装的方式对挖掘机内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②产品外观设计要突出企业、产品的特点,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感。
③基于产品形态、色彩、装饰、肌理、心理感受等属性,以作业环境为背景,凸显本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个性化特点,通过产品外观形成视觉心理效应,从而将产品的技术特点与外观的艺术色彩有机整合,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
现阶段的工业设计理论还未形成针对挖掘机产品外观设计或者工程机械产品外观设计的理论分支,我国工业设计理论起步较晚,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工业设计也不是出于社会的迫切需要,而是基于主观的拿来主义,从西方工业化国家引进的。因此我国挖掘机产品外观设计理论也来源于此。在1970年-1979年期间,我国将该理论引入工业设计的研究中。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挖掘机制造业都在模仿国外产品,而且适当引入了轻工消费品的设计理念,长此以往,中国的挖掘机制造业便出现了三种设计理念:
①模仿理念。效仿国外产品的设计理念,只是局部变形,缺乏个性化设计,无法凸显企业的品牌。
②个性化理念。制造商自行设计产品外观,而制造商过于注重自家产品外观的个性化特点,排斥其他设计元素,因此其产品外观不容易让人理解。
③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个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市场导向方法进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预测,再结合企业个性化设计,运用CI识别系统提升企业品牌,最终确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2 挖掘机产品外观设计方法
产品的外观设计和销售业绩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设计理念的不同。现阶段,有的企业远未认识到产品外观设计对于提升产品销售业绩的重要性,认为产品设计就是普通的消费品包装,线条和色彩的搭配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出产品的形态、属性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忽略法律法规、缺乏品牌意识,由此设计出的产品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产品设计也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因此,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而言,设计者应该对产品外观设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工业设计理论提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换而言之,就是设计虽然服务于产品,但其最终用户是人,因此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人的需求。设计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产品属性,对产品设计的目的有一个准确定位,力求使产品外观设计达到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效果,提高产品外观设计的审美特点。
2.1 外观设计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由于挖掘机使用的工况的恶劣性,所以对于安全方面要求越来严格,如要求≤6T以下挖掘机驾驶室满足防倾翻要求,6T-50T之间挖掘机驾驶室满足防滚翻要求,而50以上还没有标准;国内也只有防倾翻标准;由于要满足上述标准,驾驶室必须采用异型钢管的骨架形式,这也决定了挖掘机产品外观比较俊朗这一特质。
2.2 外观设计和产品属性的关系
挖掘机吨位差异大,有用于室内工作的小挖,有用于矿山工作的大挖,因此其属性差异也较大,这也决定了在进行外观设计时,设计元素差异化运用。如矿山挖掘机结构件设计需要体现其粗壮、耐用、有力、稳重等视觉效果;而室内小挖其结构件设计需要体现其灵活、耐用等视觉效果。消费者对于产品外观的视觉体验主要取决于外观设计所包含的各类元素。比如直线显得稳重,曲线使产品外观富有灵活特性;丰富的色彩能增加跳跃感,单一的色彩使产品外观显得简洁、平实。
2.3 外观设计与产品外观形态的关系
色彩、造型是体现挖掘机产品整体外观的两个要素。
产品造型的立体感越强,产品越具震撼力;色彩搭配越丰富,跳跃感越强。由于挖掘机使用工况差异性,决定着其产品外观形态的差异。产品外观形态也是产品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取向。
产品的色彩、造型往往能使人产生震撼、力量、稳定、灵活、统一的视觉心理效应。对于外观形态较大的,产生视觉心理效应为统一、震撼、力量、稳定、灵活,应采用相对单一的色彩搭配,凸显稳重、大气的特点;对于外观形态较小的,产生视觉心理效应为灵活、统一、稳定、力量、震撼,可选择鲜艳、饱满的色彩搭配,增加产品外观的跳跃感。
2.4 外观设计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关系
基于产品营销及品牌升级的相关要求,现代企业在产品外观设计方面更加注重产品个性化特点的体现,都已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CI识别系统)。CI识别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
理念识别:理念识别是整个识别系统的主导内容,有了理念识别,才能确定企业的主体性,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通过视觉传达法,基于企业识别的符号来展示企业个性化形象的设计系统。
行为识别:行为识别是建立整个识别系统的关键,它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强调一种行为过程,有了行为系统,企业的理念才能落到实处,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视觉识别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基础内容,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中心环境和关键点。企业经营信息可通过视觉系统传达给全社会,刺激公众的视觉,以此来树立起企业形象。若想通过产品外观体现VI,必须基于挖掘机产品的独特属性,一方面考虑企业CI,另外一方面又要考虑产品视觉审美。将VI作为产品外观视觉焦点,必须定量使用,过大或过小地使用VI都将会适得其反,通常VI所占面积应小于产品总面积的10%。
2.5 外观设计与使用环境的关系
挖掘机主要用于建筑施工行业,其外观设计不仅要体现上述特点,同时要兼顾使用环境。施工现场噪音大、比较杂乱,这些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如果挖掘机色彩过多、过艳,就可能与现场环境格格不入,也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心里烦躁,甚至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正常开展施工作业。
因此,在进行外观设计时,色彩的组合与运用要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做到清晰简洁,切忌杂乱,尽量不影响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若要出口,还必须考虑各国的文化背景调整色彩和线条的设计。
3 对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要优化挖掘机产品外观设计,设计者应该具有丰富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人机工程学等专业知识,深入剖析设计和人的视觉心理效应的深层关联。其中,色彩构成注重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立体构成强调产品的立体造型审美特点;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设计要素的特点;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人机工程学,使得挖掘机产品不同于纯粹的艺术作品,凸显其使用性。
4 结束语
工业设计理论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由于国内工业设计起步较晚,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工业设计也不是出于社会的迫切需要,而是基于主观的拿来主义,从西方工业化国家引进的。所以我国挖掘机外观设计要在国际大舞台上有所突破,必须在产品外观设计上先知先觉,必须要充分理解“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设计产品外观时,先要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设计的目的有一个准确定位,结合产品属性特点、企业CI识别系统及作业环境不断优化外观设计。运用相关知识,科学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达到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宪荣,陈麦,张萱.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